四川省涼山木里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1頁
四川省涼山木里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2頁
四川省涼山木里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3頁
四川省涼山木里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4頁
四川省涼山木里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木里中學2017級高一下期歷史第一次月考試題時間:60分鐘分值:100分一、單選題(每題2分,合計60分)1.1862年中國人自行設計的第一臺蒸汽機在安慶內軍械所問世,1866年方舉贊在上海創辦發昌機器廠,并在三年后仿洋商企業用車床生產,由一個物工鍛鐵作坊轉化為近代企業……材料表明()A.機器工業成為經濟結構變化的標志

B.機器工業完全取代了手工作坊C.小農經濟已不再是社會經濟的主體

D.“實業救國”的熱潮已蓬勃興起2.煤油,在19世紀60年代只有極少量為供應外國僑民需用而輸入中國。1878年的輸入量是1570萬公升,1891—1893年平均每年煤油輸入量已增加到1億7千6百余萬公升。這種變化反映了()A.中國人的生活習慣發生了質變

B.外國僑民數量的增多C.中國社會進一步卷入世界市場

D.世界科技進步的推動3.據統計,中國茶葉的出口量,1843年約為1300萬斤,1855年約為5800萬斤,十二年間增加了3倍多。湖南、福建、浙江等地種茶業得到發展,還專門設立茶廠加工制作適合外國人口味的茶葉。這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中國的茶葉深受外國的歡迎

B.中國淪為列強的商品銷售市場C.中國自然經濟已經完全解體

D.中國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4.《晚明大變局》中說:“近來人們常說‘晚清大變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變局——它不是中國內部悄悄發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此言“晚明大變局”的表現不包括()A.巨額白銀流入中國

B.江南市鎮經濟繁榮C.自然經濟日趨解體

D.思想解放浪潮滋長5.有人說洋務運動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成蔭”應指()A.鞏固了清王朝的統治

B.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引進了近代科學技術

D.抑制了外國經濟實力的擴張6.鴉片戰爭后,地處長江口岸的南通上海地區,面對洋紗涌入,手工棉紡織業由依賴土紡棉紗轉而采用大量廉價的機制棉紗。這一現象()A.推動洋務運動興起

B.抵制外來經濟侵略C.促使傳統經濟解體

D.加速資本原始積累7.19世紀60年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產生。這一時期,中國近代工業代表性企業包括()①江南制造總局②大生紗廠③繼昌隆繅絲廠④發昌機器廠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8.贊美詩泛指對人物、事物贊美頌揚的詩歌。下列詩句中,贊譽張謇的是()A.謫放邊疆心不死,憂國為民境情豪

B.工商科技入正堂,資政新篇洞見新C.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D.創辦實業為救國,天地大生見精神9.中日甲午戰爭以后,中國民族工業初步發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

B.自然經濟開始解體C.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的侵略

D.洋務運動的興起10.在中國近代史上,英國對華貿易的增長率從1913年的11.4%下降到1918年的8.5%;而日本對華貿易的增長率從1913年的19.5%上升到1918年的38%。這反映()A.民族工業第一個高潮的到來

B.英國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C.日本獨占中國市場局面形成

D.抵制日貨運動取得重大成效11.1912—1919年,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這一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狀況是()A.面粉業是當時中國第一大工業

B.形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C.輕工業比重大,重工業基礎薄弱

D.只受到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12.1920年同1913年比較,中國廠礦數和資本額分別增加了152%和51.3%。促使這種增長的國內因素是()A.洋務派大力投資興辦了新式企業

B.戊戌變法期間成立了農工商總局C.政府鼓勵及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

D.南京國民政府十分重視經濟建設13.下圖為外國資本、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在中國產業資本總額中所占比例統計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民族資本主義獨立快速發展

B.官僚資本發展受阻趨向破產C.民族資本依然受到威脅擠壓

D.三種資本相互促進共同發展14.1948年10月30日,《大公報》寫道,上海一家西藥房門前的擠購行列中,甲客突然回頭問乙客:“你預備買什么?”乙想了一下,反問:“你要買什么?”甲告訴他:“有什么買什么。”此報道客觀上反映了()A.上海民眾得疾病者眾多

B.政府放開了藥品的管制C.通貨膨脹下的搶購風潮

D.美國物品在中國的暢銷15.據《南方人物周刊》記載:1935年,國民政府對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強行增持官股至50%,把這兩家金融機構收歸“國營”。中國銀行的前身為大清的戶部銀行,后來又是北洋政府的國家銀行,自其創辦之始,就寫明“官商各占股份50%”,只是從清末到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大部分股權落在了銀行和商股手里。據此可知,1935年金融機構的調整()A.反映了清末以來中央集權遭破壞的現實B.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C.實屬官僚資本大肆掠奪民間資本的范例D.配合了正面戰場的抗戰16.漢代,達官貴人聚居的核心經濟區(渭河流域、黃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區)較其他地區土地兼并現象更加普遍,卻更少發生農民起義。對此,解釋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對農民生計影響有限B.國家在核心經濟區的賦役征調較輕C.莊園經濟有效抑制了社會矛盾D.核心經濟區的經濟結構更具多元性17.隋朝以來,長三角地區城鎮化進程加快,鴉片戰爭前形成了“之”字型空間格局,到20世紀30年代初期,又發展演變成“∑”型空間格局(如圖7所示)。這一變化()圖7近代長三角地區城鎮發展軸變化示意圖A.描繪了經濟重心持續南移的過程B.奠定了上海遠東經濟中心的地位C.折射了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特征D.拉大了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差距18.表3貞觀十三年(639年)天寶十二年(753年)地區戶數占總數之百分比(%)地區戶數占總數之百分比(%)北方道137056945.1北方道492218355.0南方道167130254.9南方道405145145.0表3為唐貞觀、天寶年間南北方戶數對照表。據此可知()A.南方人口增長較北方快B.北方經濟恢復較為迅速C.全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D.戰爭導致人口大量南遷19.北魏均田制對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規定。在唐代的授田對象中,增加了對雜戶、官戶、工商業者的授田,取消了對部曲、奴婢的授田。這反映出唐代()A.門閥士族的衰落B.重農抑商政策的調適C.人地矛盾的緩解D.底層民眾生存環境惡化20.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銀產量中的1/2流向了中國,明朝成了名符其實的“白銀帝國”。人們的消費觀念逐步由節儉變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貴族和官員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漸走向商業化和世俗化。江南地區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婦女,甚至農村居民也參與到旅游的浪潮之中。這些現象說明,當時中國()A.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B.經濟結構出現質的變化C.拜金享樂為社會普遍認同D.出現了社會轉型的契機21.商代甲骨文中常見大雨、小雨、足雨、及雨、多雨、延雨、雨疾、各(至)雨、來雨、云雨等記錄,“一年之中,無月不可以降雨”。這反映出在商代()A.節氣用于指導農業生產 B.甲骨文記載內容的多樣性C.農業生產具有重要地位 D.神權成為維系統治的紐帶22.司馬光在主持編撰《資治通鑒》時,對部分已經無法以確鑿材料予以證實的事件,便以常理來推斷其真偽虛實。這說明()A.歷史敘述帶有陳述者的主觀認識B.史料是構建歷史認識的唯一要素C.歷史敘述無法客觀再現歷史事實D.綜合多種史料即可確認歷史事實23.唐宋時期,農民運動的口號多與土地問題有關;到了明清時期,部分農民運動進一步提出了“平買平賣”“公平交易”等口號。這一變化反映出()A.農民斗爭對象發生變化B.商品經濟對農村的沖擊C.農民追求平均主義理想D.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24.1873年,上海輪船招商局建成,總資本近60萬兩,其中招募股本為47.6萬兩,借官款為12萬余兩。到1883年,資本總額增至533萬余兩,其中股本為200萬兩,借款為333萬余兩,借款中官款僅占28.92%,但官款也轉化為股本。這一變化本質上反映了()A.清政府已失去對企業的控制 B.輪船招商局的規模不斷擴大C.股份制企業的形式日益明顯 D.民族資本控制了交通運輸業25.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寫道:“千里河煙直,青槐夾岸長。天涯同此路,人語各殊方。草市迎江貨,津橋稅海商。”據此可知,當時該地()A.農村市場獲得發展B.海上貿易居于主導C.坊市界限已經打破D.區間販運異常繁榮26.熊人霖稱的《南榮集》描述明代閩浙地區的“寮主經濟”:“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披寮蓬以待普民之至,給所執之種,俾為鋤植而征其租;菁民者,依寰主為活,而受其傭值。”促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因素是()A.資本主義的萌芽B.農業生產效率提高C.人身控制的松弛D.自然經濟逐漸瓦解27.《萬國公報》刊文稱:“國家與民同樂,即與民同利,獨享其樂,獨專其利,美因家不為也。即如造輪船,開鐵路,民力所能為者,聽起好自為之,朝廷不禁也。”下列表述與材料主旨一致的是()A.洋務運動反對發展民族工業B.應該支持私營經濟的發展C.洋務運動走向失敗不可避免D.應該與歐美國家發展貿易28.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由于中國人閉關自守、驕傲自滿,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因的戰爭,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戰爭,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戰爭,其結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連鎖反應,它產生了一個新中國、產生了至今震感著遠東和全球的影響。“這說明了()A.沒有近代西方國家的侵略就沒有新中國B.戰爭改變了遠東和世界的格局C.戰爭是推進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D.戰爭促使中華民族反思與前進29.下表是1935年和1941年中國民族工業資本狀況對比表時間工業類別1935年1941年資本總額(萬元)占全國總資本比例資本總額(萬元)占全國總資本比例冶煉業47.40.19%13570.737.01%機械金屬業415.51.66%4402.710.6%紡織業12170.348.53%5884.714.17%食品工業6159.824.56%2726.66.57%表中數據的變化,反映了()A.輕工業的發展逐漸衰退B.工業結構日趨合理化C.工業生產為軍事服務D.民族經濟遭到日本破壞30.宜昌海關在光緒十六年(1890)的報告中說:“印度棉紗和(東部諸省來的)棉花的零售價格相差無幾,所以買進棉花再來紡紗,反而比直接用洋紗更貴。”從近代化角度理解材料現象的本質是()A.印度紡紗業工人工資成本低 B.關稅偏低導致進口棉紗價格低C.科學技術使洋紗生產成本低 D.傳統紡紗業工藝落后且水平低二、材料閱讀(每題20分。共計40分)31.(20分)以蠶絲為原料的紡織品起源于中國,是中國的著名特產。材料一秦漢時期,官營絲織業規模宏大,每年經費高達千萬錢,官營絲織工場“作工各數千人”。大工商者經營的絲織業興盛發達,《史記》載,通邑大都中從事買賣“帛絮細布”者,可“比千乘之家”。官僚地主也自營紡織,田莊中有養蠶、繅絲、織縑、染色等全部生產過程;其產品除自身消費,亦出售求利。社會消費的絲織品明顯增加,《鹽鐵論》中說:“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絲,其余則麻粢(xi,指麻類植物的纖維)而已……夫羅紈文繡者,人君后妃之服也……是以文繒薄織,不鬻于市。今富者縟繡羅紈,中者素綈冰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摘編自林劍鳴等著《秦漢社會文明》材料二宋代中國經濟重心南移,江南和四川成為絲綢主要產區。海外貿易進一步繁榮,據記栽,南亞、東南亞、歐洲、非洲等地50多國的海船常到華南采購絲綢。宋代造船業發達,指南針已用于航海,而且海運比陸運省錢。宋朝在廣州、泉州、杭州、明州(寧波)、秀州(嘉興)、溫州、江陰、密州(山東諸城)等地設立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政府鼓勵對外貿易,征收關稅以增加財政收入。當時的海港以揚州、泉州和廣州最為繁榮,這也促使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地區大力發展蠶絲生產。直航路線也越采越遠,從南印度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東非海岸。——摘編自劉治娟著《絲綢的歷史:連接東西方文明的彩帶》材料三鴉片戰爭前后生絲內外銷比例的變化年代內銷外銷1840年以前86%14%1894年48%52%晚清時期生絲出口銷售渠道(1)依據材料一分析秦漢時期絲織業的經營狀況和消費狀況。(6分)(2)依據材料二說明宋代海路絲綢貿易興盛的原因和影響。(6分)(3)依據材料三的圖表,分析晚清時期的中外生絲貿易的現狀及其影響。(8分)32.(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宋代,由于城市中市坊制度的破壞,以及鄰近鄉村地區懋遷(貿務)的方便,原有的定期市逐漸演變形成商業性的聚落,做為固定居處的市于是形成。另一方面,原有以行政及軍事機能為主的城鎮,也逐漸蛻變轉化為商業及貿易的重要據點。這種商業化的趨勢,直到明清時代,傳統的市鎮均脫離了它的原始含義,而以商業機能為標準。……可見,明清時“市鎮”或“鎮市”已經成為江南地區一般商業聚落的通稱了。——摘編自《明清時期的江南市鎮》材料二在近代機器生產和工業品大量輸入的沖擊下,江南農村部分傳統手工業逐漸陷入困境,相關的市鎮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轉犁。……進入20世紀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隨著近代工商業進一步向內地擴散,江南市鎮的經濟結構和產業形態變革進一步展開,部分市鎮開始由傳統鄉村經濟中心向近代工商業城鎮轉變。——摘編自陳國燦《論江南農村市鎮的近代轉型》材料三經濟之所以發展如此迅猛,一個重要的促進因素是外資企業的大幅增加。由于擔心外國人會控制中國的礦產資源、鐵路,以及現代工業經濟,清政府設立了專門的商部和交通部,組織地方商會,并著手修訂法典,保護和鼓勵各項資本運作。中國的官員,有識之士以及商人急切地在這些領域成立自己的公司,從1895年到1913年間,成立的新興企業多達549家,主要集中在繅絲、棉紡織品、食品加工、公用事業以及采礦等行業……雖然現代工商業只占中國經濟總量的極小一部分,但這一時期仍可以看作是中國工業革命的開篇。(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鎮的變化和影響。(5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明淸時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鎮有何發展,并說明其原因。(8分)(3)閱讀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895—1913年間“經濟之所以發展如此迅猛”的原因。根據材料概括這一階段中國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7分)

歷史參考答案選擇題12345678910ACDCBCBDAB11121314151617181920CCCCBDCBAD21222324252627282930CABCACBDCC二、材料題31.12.【答案】(1)經營狀況:官營絲織業發達;(1分)商人經營的絲織業獲利豐厚;(1分)地主經營的絲織業產品用于自己消費,也作為商品出售。(1分)消費情況:絲織品品種多,數量增加;(1分)社會消費的絲織品增加,(1分)絲織品消費打破等級界限。(1分)(2)原因:經濟重心逐漸轉移到江浙地區(經濟重心南移完成);造船業發達;指南針應用于航海;海路運費較低;政府鼓勵海外貿易,設立市舶司管理。(4分,每點1分,任答4點即可)影響:促進港口城市繁榮;促進廣東、福建地區的經濟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路線進一步延伸。(2分,每點1分,任答2點即可。)(回答其他合理答案,如“手工業、商業的發展”也可得分)(3)狀況:外商大量收購生絲,生絲出口量增加;(1分)生絲生產行業中出現近代生產方式。(1分)評價:生絲生產日趨商品化;(2分)自然經濟逐步解體;(2分)中國逐步淪為列強的原料產地,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2分)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經濟近代化。(2分)【解析】(1)第一小問經營方式,根據材料一“秦漢時期,官營絲織業規模宏大,每年經費高達千萬錢,官營絲織工場‘作工各數千人’”可得出官營絲織業發達;根據材料一通邑大都中從事買賣“帛絮細布”者,可“比千乘之家”可得出商人經營的絲織業獲利豐厚;根據材料一“官僚地主也自營紡織,田莊中有養蠶、繅絲、織縑、染色等全部生產過程;其產品除自身消費,亦出售求利”可得出地主經營的絲織業產品用于自己消費,也作為商品出售。第二小問消費情況,根據材料一社會消費的絲織品明顯增加,《鹽鐵論》中說:“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絲,其余則麻粢(xi,指麻類植物的纖維)而已”可得出絲織品品種多,數量增加;根據材料一“今富者縟繡羅紈,中者素綈冰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可得出社會消費的絲織品增加,絲織品消費打破等級界限。(2)第一小問原因,根據材料二“宋代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可得出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根據材料二“宋代造船業發達,指南針已用于航海,而且海運比陸運省錢”可得出造船業發達;指南針應用于航海;海路運費較低;根據材料二“宋朝在廣州、泉州、杭州、明州(寧波)、秀州(嘉興)、溫州、江陰、密州(山東諸城)等地設立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政府鼓勵對外貿易,征收關稅以增加財政收入”可以得出政府鼓勵海外貿易,設立市舶司管理。第二小問影響,根據材料二“促使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地區大力發展蠶絲生產。直航路線也越采越遠,從南印度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東非海岸”可得出促進港口城市繁榮;促進廣東、福建地區的經濟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路線進一步延伸。(3)評述一個歷史現象先指出它的發展狀況,根據圖表數據,分析可得出外商大量收購生絲,生絲出口量增加;生絲生產行業中出現近代生產方式。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對這一現象做出評價:生絲生產日趨商品化;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逐步淪為列強的原料產地,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化32.【答案】(1)變化:由定期性市場轉變為商業中心;原先的行政和軍事城鎮商業職能增強。(每點1分,共2分)影響:適應了工商業發展的需要;促進了區域市場網絡的形成;加速了中國城鎮化的發展;推動了市民階層的壯大和世俗文化的發展。(每點1分,答出其中任意3點3分)(2)發展:向以機器大生產為主要特征的近代工商業城鎮轉變。(2分)原因: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與傳統白然經濟的解體;工商業經濟發展酌推動;政府經濟政策的調整;實業救國思潮的推動等。(每點2分,答出其中任意3點6分)(3)原因:①甲午戰后,列強侵略加劇,外資企業大幅增加,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1分)②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清政府放松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鼓勵發展實業。(1分)③為挽救民族危機,許多愛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