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課時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及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單元檢測 大象版必修3_第1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課時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及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單元檢測 大象版必修3_第2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課時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及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單元檢測 大象版必修3_第3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課時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及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單元檢測 大象版必修3_第4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課時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及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單元檢測 大象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三第五單元現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第1課時新中國的科技成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及新中國的教育事業一、選擇題1.(·山東威海文綜模擬)有關下列圖片的敘述正確的是()A.圖1反映了中國古代在地震觀測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B.圖2反映出中國為和平利用核能源作出了卓越貢獻C.圖3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進了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D.圖4反映出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解析:渾儀屬于觀測天象的儀器,地動儀屬于觀測地震的儀器;原子彈爆破成功不屬于和平利用核能;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不是“文革”推動的結果;“神舟”五號發射成功表明中國航天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答案:D2.(·山東濰坊二模)我國古代嫦娥奔月的傳說,敦煌莫高窟的飛天壁畫,《西游記》孫悟空的騰云駕霧,都表達了古代人們探索宇宙蒼穹的愿望。在我國航天活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有()①“東方紅1號”衛星的發射成功②“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發射與回收③航天飛機研制成功④“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可以用排除法,航天飛機是比宇宙飛船更高一級的航天器,目前我國并沒有能夠研制出航天飛機,故排除③。答案:C3.(·江蘇宿遷第三次調研)這是年“感動中國”評委會對某當選人物的評語:“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老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領域是()A.食品流通領域B.空間技術領域C.農業科技領域D.文化教育領域解析:此評語是評述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的。他的最大貢獻就是在農業科技領域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上。答案:C4.(·山東煙臺診斷性測試)閱讀下框內文字材料。它們最有可能是對我國哪一項技術發表的評論()西班牙《世界報》:中國龍已經飛起來了,而且飛得很高,它使整個中國充滿了自豪。德國《漢諾威匯報》:中國正在奮起直追,中國人進入太空的事實證明了這個經濟迅速崛起的國家的實力。A.“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B.“神舟”五號發射成功C.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D.第一枚中近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解析:“中國人進入太空”提示材料應該是對“神舟”五號的評價。題中所給四個選項中,只有B項才有“太空人”。答案:B5.(福建龍巖質檢,14)1955年植物學家胡先骕因批評前蘇聯生物學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來同中科院負責人談話時指出:“科學是科學,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對,我們沒有理由為李森科辯護,我們就向被批評的胡先骕承認錯誤。對一切科學,都要這樣。”該講話()A.體現了“雙百”方針的精神B.奠定了“科教興國”戰略的理論基礎C.反映了學術問題政治化的要求D.明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解析:材料反映了學術自由的思想,因此體現的是“雙百”方針的精神。答案:A6.藝術創作反映了時代特征,右圖《上山下鄉光榮》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的主題是()A.三大改造和“雙百”方針的貫徹B.“三下鄉”活動C.“文化大革命”的歷史D.鄧小平全面整頓思想解析:“文革”期間,為解決城市青年就業問題,毛澤東發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答案:C7.1980年,中斷17年的電影“百花獎”恢復舉辦,選票是隨《大眾電影》雜志發出的,每本只有一張選票,不少工廠、學校、機關團體,一、兩千人中只有一兩份《大眾電影》。評選結果是,故事片《吉鴻昌》得票14萬張,紀錄片《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永垂不朽》得票21萬張,美術片《哪吒鬧海》得票42萬張。這種情況反映了()A.人們相對更喜歡美術片B.電影事業獲得了巨大發展C.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D.“百花獎”促進了《大眾電影》的銷售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分析問題能力。“一、兩千人中只有一兩份《大眾電影》”說明當時文藝作品匱乏,評選結果反映人們對文藝作品的精神追求,故選C項。答案:C8.(·山東濟寧檢測)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編寫的《掃盲識字課本》,上面有“苦戰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號,該口號實質上反映出()A.當時中國出現了“大躍進”傾向B.新中國教育的有效性大為提高C.到1958年我國基本上掃除了文盲D.黨和政府始終重視教育的發展解析:注意時間“1958年”,結合材料中15天即可掃除文盲的信息,可知犯了“左”傾錯誤。答案:A9.(·山東臨沂期末,16)1998年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認為鄧小平為中國教育作出重大貢獻的占89%,這主要是因為鄧小平()①對教育戰線撥亂反正,恢復高考制度②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③提出“三個面向”④提出“教育大革命”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教育大革命”不是鄧小平提出的,而且這種教育上的“大躍進”導致高校良莠不齊,片面強調“突出政治”,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造成了混亂現象。答案:C10.在1977年8月全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面對清華大學教學質量很差的情況,鄧小平尖銳地指出:那就應該稱作“清華小學”“清華中學”。造成教學質量很差的主要原因是()A.三年經濟困難B.“教育革命”C.“文革”的“左”傾錯誤D.上山下鄉解析:從“1977年”可知這則材料出現在“文革”以后,A項指1959~1961年的困難時期,與教學質量并無因果關系。B、D兩項都是C項的具體表現,故選C。答案:C11.從下列圖中可得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①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②基本普及義務教育③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答案:A12.年3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宣布,6所師大部分師范生免費上學,條件是畢業后回生源地從事中小學教育10年,這們做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對教育的投資B.支持落后地區教育C.實施科教興國戰略D.加強基礎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和發展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材料解讀能力。部分師范生免費上學,畢業后回生源地從事中小學教育10年,以加強當地基礎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和發展。答案:D二、非選擇題13.(探究創新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現在春天來了,一百種花都讓它開放,不要只讓幾種花開放,還有幾種花不讓它開放,這就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諸子百家,春秋戰國時代,有許多學說自由爭論。現在我們也需要這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范圍之內,各種學術思想,讓他們去說,不去干涉他們。在刊物上、報紙上可以說各種意見。——毛澤東材料二材料三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增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視野新局面》請回答:(1)結合材料一指出毛澤東的言論從根本上反映了“雙百”方針的實質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問題?造成了什么影響?(3)材料三與材料一有何內在聯系?(4)通過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認識?答案:(1)反映“雙百”方針的實質是在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前提下,承認社會主義科學文化的多元化格局。(2)反映了1957年反右斗爭擴大化后,“雙百”方針的貫徹遭到了嚴重破壞和損害。影響:①導致許多熱愛社會主義的知識分子蒙冤受屈,長期受到歧視和壓抑,嚴重挫傷了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②文藝界出現“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也基本停止。(3)材料三是對材料一的繼承和發展,把“雙百”方針的貫徹上升到“三個代表”的高度,從增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角度來認識“雙百”方針的作用。(4)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能夠吸取教訓,保持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事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要經歷曲折。14.(·蚌埠模擬)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輸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辦好。——鄧小平材料二我知道科學、教育是難搞的,但是我自告奮勇來抓。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成為一句空話。——鄧小平《教育戰線的撥亂反正問題》材料三“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技的力量,技術的力量。”“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長遠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學技術……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犧牲一些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鄧小平材料四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可用公式表述為:經濟增長(100%)=勞動增長(75%)+資本增長(25%)。美國依據1948~1984年經濟實際增長數據核算,將傳統的經濟增長公式調整為:經濟增長(100%)=勞動增長+資本增長(34%)+科技和技術(66.6%)。日本1952~1961年的經濟增長模式為:經濟增長(100%)=勞動增長+資本增長(33.4%)+科技和教育(66%)。目前,發達國家技術和知識的增加占生產率增長總要素的60%~80%,我國占30%左右。——摘自岳麓版必修Ⅲ教材請回答:(1)據材料一、二說明鄧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與現代化建設三者之間的關系的?(2)材料三與材料一、二相比,鄧小平對教育的認識有何發展?(3)材料四說明什么問題?解析:本題主要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