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凱里一中新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1頁
貴州凱里一中新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2頁
貴州凱里一中新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3頁
貴州凱里一中新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4頁
貴州凱里一中新高考歷史五模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貴州凱里一中新高考歷史五模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895年6月,光緒帝頒布的12道新政詔書遭到抵制,珍妃之兄侍郎志銳及其師文廷式暗助光緒尋求宮外人士支持。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責,太監寇良才問斬,文廷式等被定為“翁黨”遭貶斥,宮廷關系緊張。這從側面反映出維新變法A.受制于舊式宮廷政治 B.激化了清廷內外朝矛盾C.改變了清廷權力結構 D.開啟政治博弈的新局面2.唐玄宗即位后,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對唐邊境的不斷襲擾,改變了邊防重鎮原來以幾百人為單位的小軍事部署,開始部署集中指揮的龐大集團軍;為緩解中央財政壓力,又給予集團軍節度使自行募兵權并允許其自行組織屯田以解決軍糧的不足。這說明唐朝節度使()A.為民族融合創造了條件 B.是中央決策的重大失誤C.必將導致安史之亂發生 D.是特定歷史環境的產物3.閱讀《1949—1953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據簡表》,為解決建交國家逐年減少的問題,當時新中國采取的主要對策是A.繼續采取“一邊倒”方針 B.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率團參加日內瓦會議 D.提出“求同存異”方針4.馬克思、恩格斯說:“美洲和東印度航路的發現擴大了交往;從而使工場手工業和整個生產發展有了巨大的高漲?!币韵聰⑹鲋袑ι鲜鲆欢卧捓斫庹_的是:①新航路的開辟擴大了市場的需求

②市場需求的擴大刺激了生產力的發展

③新航路的開辟形成了世界市場

④世界市場的形成促進了工場手工業產生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5.西方歷史哲學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痹谶@里,柯林伍德強調的是A.思想史構成了全部歷史的主干 B.一切歷史都可以被置換為思想史C.思想史決定了整個歷史的發展 D.歷史學難免會有個人的主觀判斷6.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新上任的鄭莊公不僅不為平王奔喪,還命人入侵王室疆土,搶奪成熟的莊稼,從此“周鄭交惡”。該狀況反映出A.周王朝統治名存實亡B.周王室權威受到挑戰C.官僚政治建立的必要性D.東周時期宗法觀念淡薄7.歷史著作總是要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做出解釋。它涉及如何認識歷史的問題,也涉及歷史知識的性質問題;但它的本質是說明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所以有人說,歷史解釋的產生,是出于對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的探索。這一觀點說明A.主觀因素、客觀因素都會影響歷史解釋,故同一歷史事件會岀現多種多樣的解釋B.歷史的解釋與當代人的利益、政治或意識形態立場有關,但與認識歷史的方法無關C.歷史知識的客觀性和真理性只能是相對的,這決定了歷史是不可以被認識的D.關于歷史事件,只有一種科學的解釋,其他的尤其是唯心史觀寫下的著作都是錯8.“自同光以迄宣統,婦女服飾,以上海為最入時,流風所被,幾及全國。富貴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貧賤者亦步趨恐后。”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開近代風氣之先 B.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近代社會的劇烈變革 D.中國自然經濟的瓦解9.同時用“君主專制”、“圈地運動”、“民族國家”、“手工工場”等概念可描述15—16世紀西歐的典型國家是A.法國 B.德國 C.英國 D.西班牙10.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B.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C.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 D.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11.“與跨國公司相比,全球公司在運作時沒有國家的概念,只是把世界看成一個市場。許多跨國公司,如通用汽車公司、西門子公司和雀巢公司,已經將自己轉變成全球公司。”這一現象A.催生了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B.促使經濟全球化向縱深發展C.不受任何國家法律法規約束 D.推動了世界政治一體化進程12.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標志著:()A.結束文革動亂 B.開始改革開放C.重建社會公正 D.完成撥亂反正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54年2月蘇美、英、法提議召開國際會議解決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3月開始的奠邊府戰役在中國幫助下最終取得勝利,但戰爭隨時有復雜化國際化的危險,美國提出了“聯合行動”的倡議,著手籌建東南亞條約組織。在美國看來,“如果能這樣做,我們就將以強大而團結的姿態進入會場,從而有望令共產黨人在會上作出讓步”。周恩來在赴日內瓦會議前向印度駐華大使指出:“擺在亞洲國家和人民面前的問題,是它們如何能夠自救”,而自救的辦法便是“要團結友好,反對侵略,不參加軍事侵略性的集團”,這樣,“美國的陰謀就不能得逞”。中國代表團的任務是要在會上“加強外交和國際活動,以破壞美國的封鎖禁運、擴軍備戰的政策,以促進回際緊張局勢的緩和”,并要盡一切努力達成某些協議,“以利于打開經過大國協商解決國際爭端的道路”?!幾岳畹せ邸度諆韧邥h上中國解決印支問題再探討》(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日內瓦會議召開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的外交策略并分析外交活動的意義。14.(20分)社會保障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之,疫病救治是其重要組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早在先秦前,我國就有了社會保障思想。商朝建立初期,實施了許多愛民、利民的舉措;周武王時期,大力提倡愛民、保民主張,西周王朝還實施了慈幼、養老、賑窮、恤貧、寬疾、安富等六項愛民政策??鬃釉凇抖Y記》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敝鲝垶檎缘拢ㄗh君主愛護臣民,體貼民眾。墨子提出“愛人者,必為人愛,惡人者,必為人惡——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摘編自郭亞雄《中國古代社會保障思想及其行為研究》材料二宋元時期,國家曾對瘟疫的救療采取較為積極的政策,不過到了清代,國家政策逐漸轉向消極,江南地區大多數明初建成的惠民藥局多廢而不用。面對瘟疫,更多的是地方父母官采取設局延醫診治、制送藥丸、掩埋尸體、隔離病人、加強衛生管理等疾疫救療措施。而以鄉賢為主導的地方紳富集團和民間社會慈善機構等社會力量則更為積極主動的進行瘟疫救治,除了臨時性的瘟疫救療,社會還常常舉辦一些經常性的救療活動。嘉道以后,江南日常救療設施數量激增,并由純粹的慈善機構逐步向經常、普遍的以診治疫病為主要目的的設施演進。在西方思潮的影響下,當時人還豐富與發展了“衛生”一詞的含義?!幾杂嘈轮摇肚宕弦卟【券熓聵I探析》(1)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社會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礎。(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清代瘟疫救療的主要特點并分析其產生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光緒帝在尋求宮外人士以支持變法時受到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舊勢力的打擊,說明維新變法受制于舊式宮廷政治,故選A項;清廷不存在內外朝,排除B項;維新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并沒有改變清廷權力結構和開啟政治博弈的局面,排除CD項。故選A。2、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唐朝時期在邊疆地區設置主要是為了防止少數民族的侵擾,且節度使掌握募兵權也是中央財力不足導致的,說明節度使的出現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D正確,B排除;

材料與民族融合無關,A排除;

C說法過于絕對,排除。3、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新中國成立后面臨較大的外交困難,為了積極同鄰國和新興民族國家發展友好關系,我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故B項正確;“一邊倒”是新中國成立后倒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舉措,排除A項;參加日內瓦會議及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均是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具體體現,排除CD兩項。故選B。4、A【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擴大了市場需求,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故①②正確;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故③錯誤;工場手工業的發展促使新航路的開辟和世界市場的形成,故④錯誤。所以答案選A。5、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睆娬{的是歷史評論的主觀性,故D正確。6、B【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東周初期,鄭國對內、對外進行勢力的擴張,還乘機霸占王室的權力,使得鄭國與周王室的矛盾日益尖銳起來。公元前720年,鄭莊公同王室的斗爭轉向公開化,反映了周王室的權威受到挑戰,B選項符合題意。材料主要反映了公元前720年,鄭國侵犯東周的國境,與周天子交惡的情形。不能僅根據一則事例就盲目推斷出周王朝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且結合所學可知,此時為東周初期,周天子尚具有一定威信,選項有所夸大,A選項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周天子與諸侯之間的矛盾,實質上就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矛盾。而官僚制度的核心是皇權至上,強調皇帝的專制權力,與材料關系不大,C選項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東周初期周鄭交惡,表明了周天子“共主”地位的逐漸喪失,不能僅根據鄭莊公一人的行為就推斷出東周時期宗法觀念淡薄,D選項排除。7、A【解析】

材料體現的觀點是,歷史解釋是對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的探索。由此可知,主觀因素、客觀因素都會影響歷史解釋,故同一歷史事件會出現多種多樣的解釋,故A正確;歷史的解釋與認識歷史的方法有關,故B錯誤;歷史是可以被認識的,故C錯誤;歷史解釋是多種的,故D說法錯誤。8、C【解析】同治光緒至宣統時期,一方面由于外來的侵略,外來文化廣泛傳入,另一方面,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民主思想廣泛傳播,中國近代化開展,即由于近代社會發生劇烈變革導致了題干現象的發生。C項符合題意。ABD項都是只說了其中的一個原因。9、C【解析】

根據“圈地運動”即可判斷這個典型國家是英國,故選C項;法國、德國和西班牙都沒有出現圈地運動,排除ABD項。故選C。10、A【解析】

伊斯蘭教創立的時間是7世紀;佛教創立的時間是公元前6世紀;基督教創立的時間是1世紀,故選A。其他順序錯誤,排除。11、B【解析】

材料表明許多跨國公司轉變為全球公司,從正在進行的全球化中獲益,又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B正確;從材料看不出全球公司的成立對催生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影響,A錯誤;無論是跨國公司還是全球公司,都受國家法律法規約束,C錯誤;材料不能看出世界政治一體化的發展,D錯誤。故選B。12、C【解析】

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標志著社會公正的重建,故選C;1976年文革結束,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1978年開始拔亂反正,排除ABD。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背景:兩極格局下兩大陣營對峙,亞洲出現“熱戰”;朝鮮戰爭基本結束;越南取得奠邊府戰役勝利;美國插手東南亞。(2)策略:團結亞洲各國,分化美國陣營;堅持大國協商。意義:有利于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的和平解決;打亂了美國從朝鮮、臺灣、印度支那三條戰線威脅新中國的戰略部署;提高了中國的國際聲譽?!窘馕觥?/p>

(1)由材料“1954年2月”,,結合所學,當時兩極格局下兩大陣營對峙,亞洲出現“熱戰”;,結合所學,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簽字,朝鮮戰爭基本結束;由材料“奠邊府戰役在中國幫助下最終取得勝利”,可得出越南取得奠邊府戰役勝利;由材料“籌建東南亞條約織”,可得出美國插手東南亞。(2)關于“策略”,由材料“要團結友好,反對侵略,不參加軍事侵略性的集團”,可得出團結亞洲各國,分化美國陣營;由材料“打開經過大國協商解決國際爭端的道路”,可得出堅持大國協商。關于“意義”,由材料“加強外交和國際活動,以破壞美國的封鎖禁運、擴軍備戰的政策,以促進回際緊張局勢的緩和”,可得出有利于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的和平解決;由材料“籌建東南亞條約織”,結合所學,打亂了美國從朝鮮、臺灣、印度支那三條戰線威脅新中國的戰略部署;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聲譽。14、(1)思想基礎:先秦民本思想;儒家仁德思想(大同思想);墨子“兼愛”思想。(2)主要特點:國家救治政策消極;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相互配合;救治方式多樣;影響:擴大了地方鄉紳的影響力,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央權威;阻止了瘟疫的擴展,穩定了社會秩序;為近代醫院和衛生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解析】

(1)依據材料“早在先秦前,我國就有了社會保障思想”來看,先秦時期,已經出現了關于民本的思想;依據材料“主張為政以德,建議君主愛護臣民,體貼民眾”來看,孔子代表的儒家主張仁政、德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