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中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自測提分卷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1頁
山西省晉中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自測提分卷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2頁
山西省晉中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自測提分卷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3頁
山西省晉中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自測提分卷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4頁
山西省晉中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自測提分卷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密封線 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試卷題號一二三四五六閱卷人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全卷采用機器閱卷,請考生注意書寫規范;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在作答前,考生請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準考證號涂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位置。

3.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與題目對應的答題區域內規范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A卷(第I卷)(滿分:100分時間:120分鐘)一、選擇題

1、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下圖所示是根據化石復原的我國某遺址的遠古人類頭像。下列關于這一遠古人類說法不正確的是(

A.距今約70—20萬年B.會長時間保存火種C.能夠使用打制石器D.發掘于云南元謀縣

2、傳說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陶器,還制作樂器琴瑟,制作衣裳,制造船只(

)A.都是真實的B.蘊含著一些可靠的歷史信息C.完全不可信D.可以印證考古發現的真實性

3、《史記》記載,禹年老時推薦伯益作為繼承人,但禹的兒子啟卻舉兵殺死伯益,繼承了父親的位置。從材料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A.世襲制代替禪讓制B.伯益建立夏朝C.啟兇狠殘暴D.夏朝建立標志我國封建社會的開始

4、下列有關甲骨文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是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②1899年,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現的

③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④只是一種符號,還不是一種成熟的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原陜州老城南關附近,地處廟底溝的周邊24萬平方米范圍的土地內,一處5000年前的原始氏族公社的村落靜靜地沉積在厚厚的塵埃中。中原地區史前文明中獨一無二的一個階段--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便因此而得名。下列居民與廟底溝同時代同流域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頂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6、2019年6月29日—30日,第二屆“向上向善,德潤開州”傳統文化公益論壇(教師專場)在開州區影劇院隆重舉行,在開場儀式上參訓的教師們高聲誦讀《道德經》。《道德經》反映了(

)A.老子的思想B.孔子的學說C.墨子的主張D.韓非子的理論

7、課本劇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但不應背離歷史的嚴謹性。下面是某班同學編演的秦朝歷史劇的相關信息,其中符合史實的是A.秦始皇為了溝通長江和黃河而派人開鑿靈渠B.讀書人可以進私學并閱讀儒家經典C.各地官員均用大篆寫告示D.農民繳稅時用相同度量工具

8、楚漢戰爭歷時四年,劉邦在總結取勝的原因時說:“吾能用之(張良、蕭何和韓信等),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曾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結合材料,劉邦認為取勝主要原因是(

)A.積極響應陳勝、吳廣起義B.抓住時機,攻入咸陽C.注重團結和使用人才D.強調軍紀和武力

9、劉邦建立漢朝后,面對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和當時社會殘破的景象,不得不調整治國策略。他采取的政策是(

)A.大興土木B.休養生息C.廣征徭役D.嚴刑峻法

10、公元前112年漢武帝頒布《罷郡國鑄錢令》,命令銷毀原各郡國的私鑄錢,將鑄幣權收歸中央。漢武帝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B.抑制了農業生產發展C.徹底解決了封國問題D.實現了思想的大一統

11、下列各項不屬“光武中興”的是A.推行休養生息政策B.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刑法C.合并郡縣,裁減官員D.允許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

12、《史記》中記載:“且壯土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與這句話有關的歷史事件是A.楚漢之爭B.諸侯爭霸C.秦滅六國D.大澤鄉起義

13、下列哪一戰役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A.長平之戰B.該下之戰C.官渡之戰D.赤壁之戰

14、歷史推論離不開史實的正確解讀。下表中推論正確的是哪一項史實推論A八王之亂標志著西晉走向衰落B王與馬,共天下反映了東漢初期的政治格局C光武中興反映了西漢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D黃巾起義加速了東晉王朝的瓦解

A.AB.BC.CD.D

15、秦始皇“廢分封,設郡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孝文帝推行漢化措施。以上帝王這樣做的共同目的是A.保證國家長治久安B.嚴密控制知識分子C.推進政治經濟改革D.杜絕官員貪污腐敗

16、一些杰出人物在歷史上創造了卓著的文化成果。下列歷史人物與其文化成果的搭配,正確的是A.韓非子——儒家學說B.顧愷之——《蘭亭集序》C.賈思勰——《齊民要術》D.蘇格拉底——“原子論

17、下圖是一幅古代某地區的政區示意圖。圖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縣制B.分封制C.郡國并行制D.行省制

18、考古發現的戰國中后期的鐵器,出土范圍遍及秦、齊、燕、楚等七國境內,器類包括農具、手工業工具、兵器和雜器。這表明當時鐵器(

)A.象征貴族身份B.制作工藝精良C.實行官營專賣D.得到廣泛使用

19、下圖是山頂洞人使用的骨針和裝飾品,山頂洞人(

A.已經開始使用打制石器B.已經懂得人工取火C.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D.已經有了愛美的意識

20、史載,三國時期,孫權派大將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材料中的“夷洲”即今(

)A.廣州B.臺灣C.海南島D.福州二、綜合題

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晚期犧(xī)尊

戰國時期鐵農具復原圖生產力的發展,使一家一戶的個體小農生產成為可能,“千耦其耘”(大規模集體耕作)的勞動場面不再存在。一些奴隸主貴族改變剝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塊,交給奴隸耕種,從中收取地租,這樣,新興地主階級成長起來。——摘編自何茲全《中國古代社會》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認為)三晉(山西)地狹人貧(地少人窮),秦地廣人寡(地廣人稀),故草不盡墾,地利不盡出。于是誘(吸引)三晉之人,利其(給他們)田宅,務本(務農)于內,而使秦人應敵于外。故廢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鼓勵開墾荒地),不限多少。數年之間,國富兵強,天下無敵。——摘編自《通典·食貨》

(1)根據材料一,簡述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表現,并概括生產力發展帶來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概述“三晉之人”被“誘”到秦國的原因。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社會經濟發展的因素。

22、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如下圖所示

(1)材料中的圖一是哪位歷史人物?

(2)他在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什么制度?這套制度中開創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的是什么?

(3)他在中央設立哪三個官職?分管什么?

(4)圖二、圖三分別反映了他在文化上和經濟上采取的什么措施?

(5)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該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23、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由于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探究一:小明同學總結了這一時期文化成就的特點,請根據他總結的特點加以舉例說明:(1)科學技術成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2)(文化)石窟藝術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孝文帝崇信佛教,他在位時大力開鑿石窟,思考佛教廣為傳播的原因有哪些。而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則大肆毀佛。(3)探究二:請思考“崇佛”“毀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這一時期政治割據,戰爭連綿,但文化卻取得巨大成就,請歸納其中的原因。

24、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有關問題。材料一

我國的思想文化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各種思想流派紛紛提出治國濟世的主張。如下圖所示:時期人物學派思想或政治主張春秋老子①具有辯證法思想、無為而治春秋②儒家提出仁的思想,主張:③戰國④儒家民貴君輕,主張實行“仁政”戰國墨子⑤主張兼愛、非攻,選舉賢能戰國⑥法家主張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材料二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觀園中,諸子百家熠熠生輝,儒道釋和諧共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渾然一體。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學上有大真,在倫理上有大善,在藝術上有大美。——《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將材料一內容按數碼順序補充完整。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諸子百家熠熠生輝”的局面史稱什么?這一局面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怎樣的地位?

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材料二

材料三

“及至始皇……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陳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合響應……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贊的“秦王”是誰?它反映了秦王的主要功績是什么?

(2)在秦朝,最高統治者被稱作什么?在地方,秦朝實行了什么制度?

(3)據材料二兩幅圖片所示,秦朝為鞏固統一采取的兩項重要措施是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