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治理工作計劃_第1頁
海洋垃圾治理工作計劃_第2頁
海洋垃圾治理工作計劃_第3頁
海洋垃圾治理工作計劃_第4頁
海洋垃圾治理工作計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洋垃圾治理工作計劃第1篇海洋垃圾治理工作計劃第1篇(一)健全工作機制。為加強對我市近岸海域海漂垃圾綜合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全市海漂垃圾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詳見附件),成員單位由各區政府、市直各相關部門組成,主要負責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開展跟蹤檢查和督促落實。

(二)落實屬地責任。各區人民政府是海漂垃圾綜合治理的責任主體,成立海漂垃圾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本轄區專項治理工作,對所轄岸線和海域分段分片確定海漂垃圾治理責任單位。率先探索“灣(灘)長制”,逐級壓實海漂垃圾治理屬地責任,區鎮村三級以行政管轄區域為邊界,對所轄岸灘、近岸海域、河流入??诘睦卫戆韶撠煟訌姳O督、巡查和清理,健全“岸上管、流域攔、海面清”的海漂垃圾綜合治理機制。各區每季度向市環委辦報送海漂垃圾排查整治進展情況,工作臺賬納入生態云平臺并共享相關信息。

(三)強化部門協作。市生態環境局牽頭會同市市政園林局、農業農村局、海洋發展局等相關部門,建立協調督促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對涉及海漂垃圾治理的重大事項進行研究,對重點地區突出問題治理加強調度和幫扶。市直相關部門根據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原則,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一崗雙責”,按職責加強行業垃圾源頭治理和管控,市市政園林局、農業農村局指導督促城鄉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市生態環境局、工信局指導督促工業固體廢物治理,市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指導督促農業廢棄物治理,市水利局、河長辦指導督促河流垃圾治理,廈門港口管理局、廈門海事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政園林局指導督促船舶港口垃圾治理,市海洋發展局指導督促漁業養殖和漁船漁港垃圾治理,市文旅局、自然資源規劃局指導督促旅游和自然保護地垃圾治理。

(四)履行主體責任。按照污染付費、促進減量的原則,落實港口碼頭、漁港、船舶修造廠、保護區、濱海旅游區、濱海酒店餐館、水產養殖等業主單位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實行“岸線三包”制度,由相關業主單位負責所使用岸線、海域的垃圾清理處置,也可付費委托環衛機構負責,切實做到無亂填亂占、無雜物堆積、無明顯垃圾。

(五)加強資金保障。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將海上環衛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市、區財政部門統籌自有財力、上級轉移支付,保障海上環衛日常運轉,配備打撈船舶及設備,規范建設一批環衛碼頭及堆場。

(六)健全監督執法。海漂垃圾綜合治理納入市、區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市、區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受委托環衛隊伍及沿海鎮村的考核監督,每月不定期對岸灘和近岸海面環衛保潔實效進行暗訪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予以通報并督促限期整改。加強岸線巡查和日常執法監管,對在岸線隨意堆積垃圾、向海洋違法傾倒垃圾等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行為,依法予以嚴肅查處。

(七)完善科技支撐。積極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視頻監控和生態云等手段,及時發現和掌握海漂垃圾動態,指導科學部署環衛保潔力量。加強產學研合作,推進海上環衛高效率打撈船舶和潮間帶灘涂垃圾機械化收集設備的研發,提升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可再生利用工藝。建設完善海漂垃圾運移軌跡預測預報系統,服務精準治理。

(八)推動社會共治。公開舉報電話,鼓勵社會公眾反映海漂垃圾問題;建立海漂垃圾收集獎勵機制,對主動回收垃圾并帶回岸上處置的群眾,可適當給予生活用品、漁業生產用品等物資兌換獎勵;充分發揮漁業、環保等社團組織以及志愿者的作用,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沿海群眾形成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廈門市近岸海域海漂垃圾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黃曉舟副市長

副組長:周桂良副秘書長

何伯星市生態環境局局長

詹艷清市市政園林局局長

成員:洪亮思明區政府副區長

吳旗榮湖里區政府常務副區長

陳錫彬集美區政府副區長

黃書枚海滄區政府副區長

曾繁振同安區政府副區長

王嬰水翔安區政府副區長

鄧建華市工信局副局長

曹偉民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明漢市財政局副局長

康永濱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市河長辦專職副主任

許心凌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鐘海林市文旅局副局長

李偉宏市執法局副局長

林懷遠市海洋發展局總工程師

林德清廈門港口管理局一級調研員

郭志強廈門海事局副局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市生態環境局,負責溝通、協調、組織實施全市近岸海域海漂垃圾綜合治理工作。

海洋垃圾治理工作計劃第2篇(一)建立完善海上環衛隊伍。常規海漂垃圾海上收集處置工作以廈門海上環衛保潔機構為主、海滄區海上保潔力量為輔,力爭實現海上保潔范圍重點近岸海域全覆蓋,岸線、沙灘的海漂垃圾收集轉運工作由各區屬地管理負責。進一步加強海上環衛隊伍建設,作為海上打撈、岸線保潔、垃圾分類和規范處置的實施主體,推行企業化運營、專業化管理。各區因地制宜設立環衛分支隊伍,通過機械為主、人工為輔的方式,實行巡回保潔制度,實現海漂垃圾打撈清理全覆蓋、無死角。海上保潔范圍要覆蓋近岸海面以及高潮位與低潮位之間的海灘,并與陸上環衛無縫對接;打撈清理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和重點,根據潮汐和垃圾漂移規律,對養殖集中區、潮流回旋區、灣區澳內等容易堆積垃圾的重點區域進行每日打撈,對沿海全岸段和近岸海域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全覆蓋打撈清理,對臺風、天文大潮退后造成的垃圾集聚應立即進行重點打撈清理。

為做好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情況下海漂垃圾的應急處置工作,由市環委辦牽頭,根據機構改革后職責分工修訂完善《廈門灣海漂垃圾應急處置預案》。

(二)強化海上垃圾治理。各區以漁船漁港為重點,推進漁業垃圾減量化,從源頭減少海面垃圾,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漁業垃圾集中上岸處置;督促引導捕撈漁船配備垃圾收儲裝置,垃圾轉運至岸上集中堆場;建設完善漁港污染防治設施,做好漁港環境清理整治和水域日常保潔。同時,注重生物質垃圾防治,加快互花米草治理,清除米草后的灘涂恢復種植紅樹林,符合規劃的也可由鎮村租賃作為養殖使用,防治米草復發蔓延,從源頭減少米草枯枝形成的海漂垃圾。

(三)嚴控陸源垃圾入海。市、區依托城鄉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快建設完善海灣沿岸、河流兩岸鎮村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從源頭減少陸源垃圾入河下海,實現陸海統籌。完善河湖長制,加強巡河管護,及時打撈河流湖庫漂浮垃圾,嚴格各區交界流域斷面的垃圾管控,防止上游垃圾漂流到下游,實現河海聯動。在入海河流、溝渠的入海口、水閘處加強管理和保潔,定期清理堆積的垃圾,減少垃圾入海。

(四)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按照就近就地原則,各區根據轄區內海漂垃圾數量、沿岸地形地貌及潮水特點,在養殖集中區、重點漁港區,結合鎮村垃圾轉運站布局,規范選址建設一批環衛船舶靠泊點和上岸臨時應急中轉場所。中轉場所應遠離學校、醫院、居民區等環境敏感目標,科學設置分揀、回收利用、垃圾轉運和危險廢物貯存等不同區域。中轉場所配置粉碎機、壓縮機等必要的工作設施,落實防雨防滲防揚撒等環保要求,安裝視頻監控裝置并與區鎮政府、市直相關部門聯網。

(五)規范處置上岸垃圾。打撈清理上岸的垃圾應科學分類并做到日產日清。塑料、木材、泡沫等以回收再利用為主,垃圾袋、米草枯枝等無法再次利用的垃圾轉運無害化處理,涉及危險廢物的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處置。加強垃圾密閉運輸的監管,防止跑冒滴漏,確保進入垃圾焚燒廠、填埋場規范無害化處理,避免二次污染。

(六)攻堅整治存量垃圾。即日起,全市組織開展“海域海灘海岸垃圾攻堅整治行動”,以區為單位,以第三方環衛隊伍為依托,以鎮村為網格,采取網格排查、限期整治、水面打撈、岸邊清理和掛賬銷號等“五步工作法”,對轄區岸線和海域分段分片排查清理既有垃圾,2021年6月底前做到海岸線以下可視范圍內無海面漂浮雜物和垃圾,堤岸、礁石、海灘、近海海面無積存垃圾、無雜亂米草枯枝。

海洋垃圾治理工作計劃第3篇統籌推進沿海海漂垃圾治理,增強我市海域垃圾污染防治能力,實現岸灘、河流入??诤徒逗S蚶卫沓B化,進一步打造整潔海灘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