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囪筒身液壓頂升平臺翻模安全施工應急處置措施_第1頁
煙囪筒身液壓頂升平臺翻模安全施工應急處置措施_第2頁
煙囪筒身液壓頂升平臺翻模安全施工應急處置措施_第3頁
煙囪筒身液壓頂升平臺翻模安全施工應急處置措施_第4頁
煙囪筒身液壓頂升平臺翻模安全施工應急處置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9.1應急組織架構 19.2應急救援物資 49.3應急響應 59.3.1事故分級 59.3.2事故報告 69.3安全事故緊急處理程序 79.4機械傷害事故的預防措施 89.5物體打擊事故預防 99.6高處墜落預防措施 99.7安全通道設置 109.8突發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 119.8.1腳手架傾翻、崩塌 119.8.2自然災害對設施的嚴重損壞 129.8.3物體打擊、高處墜落 129.8.4觸電 139.8.5液壓系統故障排除預案 149.9應急就醫路線 149.1應急組織架構工程項目部成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任總指揮、項目總工和安全總監任副總指揮,下設技術處理組、現場搶救組、危險評估組、事故調查組、后期供應組。日常工作由安全部兼管負責。發生較大事故時,領導小組迅速到達指定崗位,因特殊情況不能到崗的,按指揮機構組成名單排序遞補。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成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項目經理為總指揮,安全總監和總工程師為副指揮,負責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指揮。圖9.1-1應急組織架構圖表9.1-1項目聯絡電話表單位序號職務姓名電話施工單位1項目經理劉文召2安全總監趙佳祥3安全經理姚圣欽4項目總工黃志堂5生產經理劉波6質量總監江海勇7機電經理齊首新8綜合辦公室馬麗9物資部劉金沅表9.1-2應急救援小組主要職責序號救援小組人員組成主要職責1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總指揮劉文召(1)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根據相關危險類型、潛在后果、現有資源控制緊急情況的行動類型;(2)指揮、協調應急反應行動;(3)與企業外應急反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4)直接監察應急操作人員行動;(5)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6)協調后勤方面以支援應急反應組織;(7)應急反應組織的啟動;(8)應急評估、確定升高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通報外部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援助;(9)決定應急撤離,決定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安全性。2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副總指揮趙佳祥(1)協助應急組長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2)向應急組長提出采取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反應對策和建議;(3)保持與事故現場組長的直接聯絡;(4)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其它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操作;(5)組織公司總部的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對施工場區生產過程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6)定期檢查各常設應急反應組織和部門的日常工作和應急反應準備狀態;(7)根據各施工場區、加工場地的實際條件,努力與周邊有條件的企業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建立共同應急救援網絡和制定應急救援協議。3技術處理組組長:黃志堂組員:劉根深、盧志杰(1)根據項目經理部的施工生產內容及特點,制訂其可能出現而必須運用建筑工程技術解決的應急反應方案,整理歸檔,為事故現場提供有效的工程技術服務做好技術儲備;(2)應急預案啟動后,根據事故現場的特點,及時向應急組長提供科學的工程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持,有效地指導應急反應行動中的工程技術工作。4現場搶救組組長:齊首新組員:王永、唐淋(1)搶救現場傷員;(2)搶救現場物資;(3)組建現場消防隊;(4)保證現場救援通道的暢通。5危險源風險評估組組長:江海勇組員:李躍、齊衛賓(1)對各施工現場的特點以及生產安全過程的危險源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2)指導生產安全部門安全措施落實和監控工作,減少和避免危險源的事故發生;(3)完善危險源的風險評估資料信息,為應急反應的評估提供科學的合理的、準確的依據;(4)落實周邊協議應急反應共享資源及應急反應最快捷有效的社會公共資源的報警聯絡方式,為應急反應提供及時的應急反應支援措施;(5)確定各種可能發生事故的應急反應現場指揮中心位置以使應急反應及時啟用;(6)科學合理地制定應急反應物資器材、人力計劃。6事故調查組組長:劉波組員:邢孔斌、王夢夏(1)保護事故現場;(2)對現場的有關實物資料進行取樣封存;(3)調查了解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及相關人員的責任;(4)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教育、防護措施落實及事故(事件)總結。7后勤供應組組長:沈欣強組員:馬麗、趙育斌、劉金沅(1)做好傷亡人員及家屬的穩定工作,確保事故發生后傷亡人員及家屬思想能夠穩定,大災之后不發生大亂;(2)做好受傷人員醫療救護的跟蹤工作,協調處理醫療救護單位的相關矛盾;(3)與保險部門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4)慰問有關傷員及家屬;(5)協助制訂施工項目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的儲備計劃,按已制訂的項目施工生產場所的應急反應物資儲備計劃,檢查、監督、落實應急反應物資的儲備數量,收集和建立并歸檔;(6)定期檢查、監督、落實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管理人員的到位和變更情況及時調整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的更新和達標;(7)定期收集和整理項目經理部施工場區的應急反應物資資源信息、建立檔案并歸檔,為應急反應行動的啟動,做好物資資源數據儲備;(8)應急預案啟動后,按應急領導黨小組組長的部署,有效地組織應急反應物資資源到施工現場,并及時對事故現場進行增援,同時提供后勤服務。9.2應急救援物資表9.2-1應急救援物資序號類別設備或物資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施工階段1醫療設備急救藥品、藥箱/只1常備2常用藥品/盒20常備3氧氣瓶/罐1常備4擔架/付1常備5防護口罩/套10常備6輔助工具麻袋6*9個100常備7沙噸1常備8防水尼龍布M2若干常備9彩布條M100常備10模板塊3常備11鐵釬30cm把5常備12鐵鍬把4常備13管子鉗把1常備14鉗子把1常備15扳手把1常備16手持照明充電式臺10常備17斗車輛3常備18斧把3常備19雨衣件10常備20雨鞋雙10常備21全站儀臺1常備22經緯儀臺1常備23水準儀臺1常備24潛水泵個1常備25安全工具滅火器個10常備26消防栓個10常備27消防水池個1常備28消防沙池個1常備29桶個5常備30防毒面罩個5常備31水槍個5常備32水帶條5常備33警戒帶卷5常備34導向標志牌個1常備35警示標識個10常備36電喇叭只1常備37應急救援設備汽車吊臺1常備38裝載機臺1常備39挖掘機臺2常備9.3應急響應9.3.1事故分級本預案所稱的生產安全事故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活動中發生的、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事故。施工現場中的生產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五類:高處墜落、坍塌、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觸電。根據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生產安全事故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4個等級:(1)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簡稱:Ⅰ級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簡稱:Ⅱ級事故)(3)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簡稱:Ⅲ級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簡稱:Ⅳ級事故)9.3.2事故報告(1)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于1小時內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2)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下列內容:1)事故發生單位概況;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3)事故的簡要經過;4)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5)已經采取的措施;6)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3)事故報告后出現新情況的,應當及時補報。1)自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道路交通事故、火災事故自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2)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4)事故發生地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其負責人應當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救援。(5)事故發生后,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妥善保護事故現場以及相關證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事故現場、毀滅相關證據。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事故現場物件的,應當做出標志,繪制現場簡圖并做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6)組織搶救與搶險制止危害擴散的最有效措施是迅速消除事故源,制止事故擴展。同時,因本單位最熟悉事故設施和設備的性能,懂得搶險方法,必須組織盡早搶救與搶險。要迅速集中力量、搶險突擊隊和未受傷的崗位職工,投入先期搶險,各組在總指揮的領導下協調統一作戰,包括:搶救受傷害人員和在危險區域的人員,組織經培訓過的醫務人員搶救傷員,并將傷員轉移至安全地帶;停止設備運轉、滅火、隔離危險區等;清點撤出現場人員數量,組織本單位人員撤離危險區;組織力量為前來應急救援的隊伍創造條件。圖9.3.2-1生產安全事故報告流程圖9.3安全事故緊急處理程序事故發生后,事故組應急小組人員應立即開展工作,及時發出報警信號,互相幫助,積極組織自救;在事故現場存在危險物資的重大危險源,采取緊急救援措施,特別是突發事件發生初期能采取的各種緊急措施,如緊急斷電、組織撤離、救助傷員、現場保護等;迅速向項目經理報告,必要時向相鄰可依托力量求教,事故現場內外人員應積極參加援救。項目經理接到報警后,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不能及時趕赴事故現場的,必須委派一名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成員或事故現場管理人員,及時啟動應急系統,控制事態發展。安全事故發生后,事發地的工地負責人和施工管理人員應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道路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各應急小組人員,要接受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應根據事故特點,立即按照各自崗位職責采取措施,開展工作。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上級安全領導小組報告。并及時向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發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傷者人數、姓名、性別、年齡、受傷程度、事故簡要過程和發生事故的原因。不得以任何借口隱瞞不報、謊報、拖報,隨時接受上級安全領導機構的指令。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應根據事故程度確定,工程施工的停運,對危險源現場實施交通管制,并提防相應事故造成的傷害;根據事故現場的報告,立即判斷是否需要應急服務機構幫助,確需應急服務機構的幫助時,應立即與應急服務機構和相鄰可依托力量求教,同時在應急服務機構到來前,作好救援準備工作:如:道路疏通、現場無關人員撤離、提供必要的照明等。在應急服務機構到來后,積極作好配合工作。事后,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要及時組織恢復受事故影響區域的正常秩序,根據有關規定及上級指令,確定是否恢復生產,同時要積極配合上級安全領導小組及政府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及處理工作。9.4機械傷害事故的預防措施1、機械工具所有外露的旋轉部分如傳遞帶、轉軸、傳動鏈、連軸節、帶輪、齒輪、飛輪、鏈輪、電鋸等、都必須設置防護裝置防護網或防護罩、,防護裝置必須安裝牢固,并且性能可靠。2、為防止運行中的機械設備或零部件超過極限位置,應配置可靠的限位裝置。3、機械設備的氣、液傳動機構,應設有控制超壓、防止泄露等裝置。4、機械設備應采取防噪聲措施,使機械設備的噪聲低于國家規定的噪聲標準。5、機械設備容易發生危險的部位,必須設有安全標志。6、機械設備中發生高溫、極低溫、強輻射線等部位,應有屏護措施。7、有電器的機械設備應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以防止觸電,同時注意防靜電。8、在安裝機械設備的場地應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裝置,如防護欄柵、安全操作臺等。9、指定機械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堅持操作人員持證上崗制度。10、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帶防護用品,如防護眼睛、女工防護帽等。9.5物體打擊事故預防1、不準從高處拋擲工具、物料,高空作業應將手持工具和零星物料等放在工具袋內。2、檢查施工臨時用水管處于完好狀態,接頭處采用8號鐵線加固同時隨內側軟管引上一根Φ10mm的安全繩。3、加裝或拆卸水管時,要用管鉗固定好水管上端,防止水管受扭力。4、用水時注意防止水管晃動,避免金屬疲勞損傷。5、水管與水泵連接處安裝止回閥,防止液體倒流時增大水管震動。6、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戴好安全帽。7、進入建構筑物施工人員必須經過安全通道進入,建筑物的出入口應搭設防護棚。8、起重吊裝作業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被起吊的重物下面和吊籃下面嚴禁站人。9、提升用鋼絲繩或鏈條應定期安排專人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斷裂傷人。10、提升用鋼絲繩或鏈條穿過2層平臺時,洞口需與鏈條有一定空間,洞口周圍用木板圍護,防止因與洞口刮擦損傷鋼絲繩或鏈條引發事故。9.6高處墜落預防措施1、在2米以上高度從事施工作業時必須有可靠的防護施工作業面,并設置安全穩固的爬梯,施工人員系好雙大鉤安全帶并高掛低用。2、物料必須堆放平穩,不得放置在臨邊和洞口附近,也不得妨礙作業和通行。3、施工中對施工現場下方的人或物可能造成危害的,應當采取安全防護措施。4、施工交叉作業時,應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并指定專職安全員進行監督與協調。5、施工平臺上部要設置環向欄桿,并且掛設安全網,為防止上部施工平臺落物傷及下部施工人員,施工平臺應滿鋪木模板,確保不會有物件掉落平臺底部。安全網應采取阻燃型,且懸掛牢靠,靠近筒壁內側防護網間隙必須小于150mm,并應堅持班班檢查。6、平臺上部施工人員要佩戴工具袋,小型工具放入工具袋內,動用火焊時,其下部用1mm厚鐵皮鋪蓋,防止火星及焊渣落下燒傷下層平臺上施工人員。7、各種施工用物品要放在平臺中間,不要放置在邊緣部位,對割下的邊角余料等雜物應隨時清理,用料斗運到地面集中堆放。8、所有高空作業人員配備五點雙掛式安全帶并正確使用。9、施工平臺下掛安全網防止高處墜落傷人。10、施工平臺及材料存放場地配備干粉滅火器25m/個。11、塔吊操作人員要持證上崗,聽清信號后再啟動塔吊。12、每班工作前要進行詳細檢查,提升前對平臺系統的所有節點、吊點、滑輪、導鏈等進行檢查,確認無問題后方可進行工作。13、各種鋼絲繩,導向滑輪要經過強度計算,在所有導向滑輪處要設置安全防護繩套并且將開口滑輪的開口處用鐵線鎖死,防止滑輪蓋彈開造成事故。9.7安全通道設置本煙囪筒壁施工超過門洞口5米以上時搭設安全通道防護棚,為防止高空墜物,進入煙囪的安全通道應搭設防護棚,防護棚搭設高度不得低于2m,并設置雙層頂棚,上層為緩沖層,用5cm厚木板滿鋪,下層為防護層,也用5cm厚木板滿鋪,切實做到防止高空墜物傷人,防護棚周圍應嚴密掛設密目式安全網。表9.7-1風險辨識與控制措施序號作業風險識別危害后果風險控制措施1塔吊料斗垂直運輸高處墜物應由專人操作,作業前應檢查設備性能,嚴格遵守設備安全操作規程,不得超載使用,發現隱患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安排專人維修。2操作平臺坍塌高處墜落墜物傷人嚴格按照方案搭設和使用平臺,嚴禁超載使用,不得在平臺上堆放過多物料,定期檢查作業平臺的穩定性,發現隱患要立即停止使用并進行維護。3高溫天氣中暑認真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避開高溫時段作業,備好常規防暑藥品。4雷雨天氣雷擊傷人墜物傷人觸電當出現雷雨天氣時,應停止高處作業,使用的施工平臺應有可靠的防雷接地。5大風天氣高處墜落墜物傷人場地積水當出現大風天氣時,應停止作業,并將高處物體加固,大風天氣過后應首先對現場用電、施工平臺、機械設備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現場做好排水溝坑,備好潛水泵和足夠長度的水管,能夠及時排水。9.8突發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9.8.1腳手架傾翻、崩塌接警與通知:如遇意外腳手架發生傾翻、崩塌時,在現場的項目管理人員要立即用對講機向項目經理匯報險情。趙佳祥立即召集搶救指揮組其他成員,搶救、救護、安全搶救組成員攜帶著各自的搶險工具,趕赴出事現場指揮與控制。安全搶救組到達出事地點,在應急指揮小組指揮下分頭進行工作。首先搶救組和經理一起查明險情:確定是否還有危險源。如碰斷的高、低壓電線是否帶電;腳手架構件、其它構件是否有繼續倒塌的危險;人員傷亡情況;商定搶救方案后,項目經理向公司總工請示匯報批準,然后組織實施。現場協調組負責把出事地點附近的作業人員疏散到安全地帶,并進行警戒不準閑人靠近,對外注意禮貌用語。工地值班電工負責切斷有危險的低壓電氣線路的電源。質量組配合技術組排除繼續倒塌或觸電危險的情況,安全搶救組立即救護傷員:邊聯系救護車,邊及時進行止血包扎,用擔架將傷員抬到車上送往醫院。對傾翻變形腳手架的拆卸、修復工作應請相關專業人員進行。腳手架事故應急搶險完畢后,項目經理立即召集相關人員和腳手架組的全體同志,安排技術支持組進行事故調查,找出事故原因、責任人以及制訂防止再次發生類似的整改措施。對應急預案的有效性進行評審、修訂。通訊:項目部必須將應急領導小組成員的手機號碼、企業應急領導組織成員手機號碼、當地安全監督部門電話號碼,明示于工地顯要位置。工地搶險指揮及安全員應熟知這些號碼。警戒與治安:安全保衛小組在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維護現場治安秩序。人群疏散與安置:現場協調組要在進行疏散人員工作時要有秩序的服從指揮人員的疏導要求進行疏散,做到不驚慌失措,勿混亂、擁擠,減少人員傷亡。公共關系:綜合部主要負責事故信息收集、發布以及對外協調,屆時將指揮辦公室起到項目部的媒體的作用,對事故的處理、控制、進展、升級等情況進行信息收集,并對事故輕重情況進行刪減,有針對性定期和不定期的向外界和內部如實的報道,向內部報道主要是向項目部內部、集團公司的報道等,外部報道主要是向業主、監理、設計等單位的報道?,F場恢復:充分辯識恢復過程中存在的危險,當安全隱患徹底清除,方可恢復正常工作狀態。9.8.2自然災害對設施的嚴重損壞項目部要密切關注天氣情況,根據氣候變化安排生產,大風來臨前停止腳手架工作,大風結束復工前,安排相關人員作好腳手架的檢查工作方可復工。根據雨量合理安全生產,做好現場降水和排水,關注現場生產設施和建筑物的沉降情況。9.8.3物體打擊、高處墜落高處墜落事故發生以后,施工人員應及時撤離事故現場,并及時通知項目部應急小組。為急救人員留出通道,使其可以最快到達傷員處。應急小組接到報告后,小組成員應及時到位,統一指揮,全力以赴投入搶救、搶修,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當有人員傷亡發生時,應立即通知當地的社會醫療機構,并組織項目部的搶救人員進行必要的自救。高空墜落不僅產生外傷,可能還產生內傷,因此不可急速移動或搖動身體。必須移動傷員時,應多人平托傷員身體,先緩慢將其放置于平坦的地面上,再交由專業救護人員。發現傷員呼吸障礙,應立即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發現出血現象,應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可在傷口附近綁扎,但應每半小時松開一次,避免組織壞死。動脈出血應用指壓大腿根部股動脈止血。在事故發生區域設置警戒線,除搶救人員可以進出外,禁止任何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發生區域,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上級主管部門領導到達事故現場后,應將事故發生的情況以及現場自救的情況作詳細地匯報,以便制定更加快速有效的搶險方案,減少因事故帶來的損失。停電或機械故障如遇特殊情況斷電或塔吊故障,在人員無疾病、外傷等緊急施救需求情況下,可下降吊籃至平臺所在位置檢修、施救,確保人員安全。如遇極特殊情況,吊籃、平臺均無法工作,檢修、施救人員可沿平臺懸掛軟梯配合防墜器和安全繩下至施工平臺進行檢修或施救。如遇作業人員突發疾病或外傷且吊藍無法工作造成平臺困人等需緊急施救情況下,可由平臺上預先存放的繩索式載人吊籃及滑輪配合人工將需救助人員下降到地面進行救援。中暑轉移: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干爽的地方,使其平臥并解開衣扣,松開或脫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衣服。降溫:患者頭部可捂上冷毛巾,用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扇風,加速散熱。補水: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一些飲水。但千萬不可急于補充大量水分,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惡心等癥狀。促醒:中暑人員若已失去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蘇醒。若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轉送:對于重癥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9.8.4觸電脫離電源:當發現有人觸電,不要驚慌,首先要盡快切斷電源。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