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實驗報告_第1頁
初中物理演示實驗報告_第2頁
初中物理演示實驗報告_第3頁
初中物理演示實驗報告_第4頁
初中物理演示實驗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物理演示實驗報告

篇一: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冊

實驗目錄

八年級物理分組實驗目錄

1、音是怎么產生和傳播的2、響度和什么因素有關3、光反射時的規律

4、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5、色光的混合與顏料的混合6、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7、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8、水的沸騰

9、串聯電路各點間的電流規律

10、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和支路電流的關系11、串聯電路各點間電壓的關系12、并聯電路電壓的關系

13、怎樣用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14、電阻上電流和兩端電壓的關系15、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16、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是怎樣的17、研究電磁鐵

18、什么情況下可以產生電

八年級物理演示實驗目錄

1、有趣的物理現象2、空中的鬧鐘

3、探究音調和頻率的關系4、觀察波形

5、觀察噪聲的波形6、聲波傳遞能量7、光的傳播8、光的折射9、色散

10

、透鏡對光的作用11、焦點和焦距12、投影儀原理13、凸透鏡成實像14、凸透鏡成虛像15、自制溫度計16、電荷間的相互作用17、驗電器

18、小燈泡的亮度為什么不一樣19、比較總電阻和分電阻的關系20、演示電功率

21、電流的熱效應

22、磁場的方向23、電流的磁效應24、研究電磁鐵

25、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26、手搖發電機27、電磁波的產生28、光沿著水流方向傳播

九年級物理分組實驗目錄

1、同種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2、測量鹽水和形狀不規則塑料塊(不吸水)的密度3、如何使用刻度尺4、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5、二力平衡的條件

6、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7、重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8、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9、杠桿的平衡條件

10、比較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特點11、壓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關12、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13、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14、斜面的機械效率

15、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6、重力勢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17、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九年級物理演示實驗目錄

1、液體內部壓強特點2、演示托里拆利實驗3、功的原理

4、氣體擴散的實驗

5、影響擴散快慢的主要因素6、分子之間有引力

7、做功改變氣體的內能8、水沸騰后出現的現象9、用火柴模擬鏈式反應

八年級分組實驗:

1、音是怎樣發生與傳播的儀器和器材:

音叉、音叉槌、支架、不同材料做成的桿、量筒、水、抽氣機、抽氣盤、鬧鐘。實驗方法:

(1)演示聲音的發生。用音叉槌輕擊音叉,音叉就會發出輕微的聲音。用音叉跟吊在支

架上的輕質小球接觸,小球就會被音叉彈開,表明叉股在振動。用手指輕輕接觸發聲的音叉,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振動。如果緊捏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動,就聽

不到聲音了。說明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演示聲音可以通過各種媒質傳播。將音叉從共鳴箱上取下,用木、鐵、銅、玻璃或

其他物質做成長30-50cm、直徑與音叉手柄直徑相同的桿,插在共鳴箱上。把敲擊后的音叉手柄放在桿上,共鳴箱發出同頻率的聲響。說明聲音可以通過這些固體傳播。

把裝滿水的量筒放在共鳴箱上,在音叉柄上套一個直徑比量筒小1-2cm是軟木塞,把敲擊后的音叉柄放入量筒的水里(使塞子浸沒1-2cm),共鳴箱也會發出同頻率的

聲響,說明聲音可以通過水傳播。

注意事項:

(1)敲擊音叉必須使用橡皮音叉槌,不能使用其他硬物撞擊,以防擊傷音叉表面

從而改變其固有頻率。

(2)音叉十分硬脆,使用中要防止重擊、跌落,以免斷裂。

(3)用完音叉,表面要涂油或凡士林防銹,放置于干燥處保存。并注意防止受壓

變形。

插入與取下音叉時,應避免搖動,防止共鳴箱插孔變形。

2、探究聲音的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物理學上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很強的聲音震耳欲聾,我們說它響度大;微弱的聲音幾乎聽不見,我們說它響度小。實驗器材:鼓、音叉等

實驗步驟:鼓聲的響度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呢?“鼓聲的強弱可能與鼓面振動的幅度有關。”

1.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根據碎紙屑跳起的高度來顯示鼓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2.輕敲鼓,聽發出的聲音,并觀察鼓面上紙屑的振動情況,敲擊由輕逐漸加重,再聽聲音強弱的變化,并觀察鼓面上紙屑的振動情況。換個聲源,情況又會怎樣?

3.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樣設計顯示響度與振幅關系的實驗呢?(物理學上聲音的振動幅度稱為振幅)。

實驗結論::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3、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儀器和器材:

激光筆,1/4圓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鐵夾平面鏡一小片,記號筆,刻字用的膠面紙,木塊鉸鏈(2個),金屬棒。制作方法:

將貼有黃色膠面紙,畫有刻度,標有角度數據的1/4圓的玻璃片用雙面膠固定在1/4圓的木板上(因為只有玻璃片的面才夠平),在水平木板臺面中間(即豎直半圓的圓心處)嵌入一小塊平面鏡,將1/4圓與平面鏡垂直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將金屬棒的一端通過轉軸固定在圓

板背后的木底座上(與前面的圓心在同一軸線上),將夾激光筆的鐵夾固定在金屬棒的另一端。

使用方法:

閉合激光筆的開關,可以觀察到入射光線。轉動右邊的1/4圓,可以發現當兩個1/4圓在同一平面上時,可以觀察到反射光線,當兩個1/4圓不在同一平面上時,在右邊的1/4圓就觀察不到反射光線,從而說明在反射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轉動金屬棒改變入射角,學生通過觀察、記錄、分析、歸納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實驗技巧:

貼上刻字用的膠面紙,才能觀察到1/4圓上留下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傳播過程路線的痕跡。實驗結論:

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放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平面鏡成像目的和要求:

驗證平面鏡成像的規律:物體在平面鏡里成正立的虛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們的對應點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儀器和器材:平板玻璃一塊,兩根相同的蠟燭,木板一條(約60×15×4厘米)。木板中央有窄槽,可將平板玻璃垂直地卡在木板中央,木板的側面從中央向兩邊畫有等距離的刻線。

實驗方法:

1.按圖2.5-1組裝好儀器。使平板玻璃正對著全班同學,在玻璃后面放沒有點燃的蠟燭甲,前面放點燃的蠟燭乙。移動沒有點燃的蠟燭(或點燃的蠟燭)的位置,直到從玻璃前邊的各處看到玻璃后邊的蠟燭甲好像也點燃為止。

2.將裝置儀器的木板轉過90°,讓同學看到蠟燭甲并沒有點燃,說明剛才看到蠟燭甲好像點燃的情形,實際是點燃的蠟燭乙在平板玻璃里成的虛像。虛像是正立的,和物體大小相等,虛像的位置和蠟燭甲完全重合。

3.觀察蠟燭乙(物)和蠟燭甲(像)的位置,可以看到物和像的連線跟玻璃(鏡面)垂直,借助于木板側面的刻線,可得到物和像距鏡面的距離相等。注意事項:

1.選用薄一些的平板玻璃做實驗,效果較好。因為玻璃厚了,會明顯的看到由玻璃前后表面反射所成的兩個虛像。

2.平板玻璃要垂直地卡在厚木板的中央,玻璃如果傾斜或晃動都會改變虛像的位置,影響實驗效果。

3.實驗時,玻璃后面的背景應暗一些。

5、色光的混合與顏料的混合目的和要求:

觀察色光的混合現象,演示三原色光混合成白光。儀器和器材:

三原色光源,滑動變阻器,電源等。實驗方法:

1.將三個燈泡串接滑動變阻器后接到電源上,如圖2.12-2。調節變阻器的阻值,改變照到半透明紙屏上三個單色光的相對亮度,使得屏上三色重疊處的顏色成白色。

2.依次只接通一個燈泡,使得屏上先后出現三個顏色分別是紅色,綠色和藍色的圓形光斑。3.先后分別同時接通兩個燈泡,屏上得到兩個圓形光斑,并有一部分相重疊,紅光和綠光相交疊得到黃光;紅光和藍光相交疊得到紫光;綠光和藍光相交疊得到青色光。

4.同時接通三個燈泡,得到如圖2.12-4的圖案,在圖案的中央,紅光、綠光和藍光相交疊,得到白光。

6、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目的和要求:

實驗研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當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內時,得到正立、放大的虛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間時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時,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儀器和器材:光具組,蠟燭。

光具組是專供初中進行光學實驗的一種儀器。儀器如圖2.6-1所示,它包括3個三角形(或圓形)底座、凸透鏡、燭臺、毛玻璃屏及刻度尺。

實驗步驟:

1.組裝調整儀器

將各零件組裝好。然后以凸透鏡中心高度為基準,適當調整毛玻璃屏和燭臺火焰的高度,使它們的高度基本相等,并且利用三角底座,把它們調在一條直線上。這個步驟稱為“對光軸”,這一步驟在光學實驗中是比較重要的,所以應特別重視。

2.實驗

以凸透鏡為基點,向燭臺方向量出一倍焦距(即100毫米)、二倍焦距(即200毫米)的距離并作出標志。將燭臺放在距透鏡大于200毫米的位置上,移動毛玻璃屏,使毛玻璃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實像。觀察這個實像,看它比實物是大了還是小了,是正立還是倒立的。測出像距(即毛玻璃屏距透鏡的距離),它與焦距、二倍焦距有什么關系?(大于、小于或等于)

改變物距(物體到透鏡的距離),按表2.6-1順序進行實驗。把每次實驗的結果記入

篇二: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報告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觀后感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柳詠學號1204451148

今天上午我們很高興的到理學院參觀了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室,盡管天氣很冷,但是我們的熱情很高,畢竟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是我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東西。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并親自操作了一些實驗。在這次的演示實驗課中,我見到了一些很新奇的儀器和實驗,一個個奇妙的實驗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通過奇妙的物理現象感受了偉大的自然科學的奧妙。給我印象深刻地有以下幾個實驗。

一.錐體上滾

在演示實驗室,老師首先給我們演示的是錐體上滾實驗。其實驗原理是: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體或系統的能量總是自然趨向最低狀態。本實驗中在低端的兩根導軌間距小,錐體停在此處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兩根導軌較為分開,錐體在此處下陷,重心實際上降低了。實驗現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其核心在于剛體在重力場中的平衡問題,而自由運動的物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總是平衡在重力勢能極小的位置。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知道了有時候現象和本質完全相反。

二.電磁炮

接著我們又做了電磁炮的實驗。電磁炮是利用電磁力代替火藥爆炸力來加速彈丸的電磁發射系統,它主要有電源、高速開關、加速裝置和炮彈組成。

根據通電線圈磁場的相互作用原理,加速線圈固定在炮管中,當它通入交變電流時,產生的交變磁場就會在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加速線圈電流的磁場相互作用,使彈丸加速運動并發射出去。

我們將炮彈放入炮管中距尾部25cm左右,按下啟動按鈕發射了炮彈。雖然炮彈的射程很小,但我們都覺得很奇妙,做的很開心。

三.會飛的碗

會飛的碗是用來展示流體力學和空氣動力學中的有關伯努利定理的知識。碗之所以會懸浮在空中,是由于伯努利定理造成的,因為在質量均勻的氣流中,其流動速度越大,壓力就越小;而其流動的速度越小,其壓力越大。氣流沖擊著碗,不讓它落下。碗若跳出氣流,周圍的空氣就會把它推回到氣流里,因為周圍的空氣速度小,壓力大,而氣流里的空氣速度大,壓力小,壓力差使碗可以穩定的懸浮于空中。

我們對這個都很干興趣,覺得十分有趣,所以我們都做了這個實驗。

四.輝光球

隨后我們看到的一個球形儀器稱為輝光球。輝光球又稱為電離子魔幻球。它的外觀為直徑約15cm的高強度玻璃球殼,球內充有稀薄的惰性氣體(如氬氣等),玻璃球中央有一個黑色球狀電極。球的底部有一塊震蕩電路板,通過電源變換器,將12V低壓直流電轉變為高壓高頻電壓加在電極上。

通電后,震蕩電路產生高頻電壓電場,由于球內稀薄氣體受到高頻電場的電離作用而光芒四射,產生神秘色彩。由于電極上電壓很高,故所發生的光是一些輻射狀的輝光,絢麗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五.激光琴

激光琴是演示光電效應的裝置。它是一種沒有琴弦的琴,代替琴弦的是激光束,對應著光敏電阻,手指“輕彈”光束。當用手指遮住光束時,遮斷光路,改變了光敏電阻的電阻值,產生跳變的電壓信號。這個電壓信號就觸發相應的電路開始工作,從而產生一個具有固定頻率的電信號。電信號經過電子合成器處理放大后,由揚聲器發出相應音符的聲音,就像彈奏不同琴鍵發出的不同音符的聲音一樣,十分有趣,引人入勝。

雖然我們都不懂音樂,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演示實驗的熱情。我們把手伸到激光束下,遮住光束,然后快速的移動著手指,“悅耳動聽”的琴聲便縈繞在演示實驗室中,我們玩的樂此不疲。

六.靜電跳球

靜電跳球是通過小球在靜電場的作用下上下跳動,演示同性電荷相斥、異性電荷相吸的原理。帶電荷量為q的小金屬球在電場強度為E的電場中受到電場力

為F=qE,若電場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在F>mg時,電場力可以克服重力做功使它向上運動。在實驗室的裝置是在水平方向設置兩個相互平行有一定間距d的導體平板。在兩板之間放入一些用錫箔團成的小球,它們既輕且有導電,把兩板與靜電起電機的正負極相連,使兩極板分別帶正、負電荷,這時小球也帶有與上下極板同性的電荷。同性電荷相斥、異性電荷相吸,小金屬球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在容器內做周而復始的上下運動。

在這短短的一次物理演示實驗中,我學到了許多在平時學習中學習不到的東西,收獲很大。老師演示的一個個物理實驗,奇妙的現象讓我們感受到偉大的自然科學的奧妙,可以說這次的演示實驗讓我對物理學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以前我們普遍認為大學物理抽象難懂、深奧復雜、枯燥乏味。物理演示實驗能夠將抽象、深奧的物理知識轉變為具體、簡單的趣味內容,使模糊、枯燥、復雜難懂的內容變得清晰、生動、津津有味。另外,物理演示實驗能把我們在生產、生活中看到的和聽到的現象,通過實驗手段再現出來。實物演示真實、直觀,能給人身臨其境之感,極大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激發創造的潛能。

老師讓負責操作的同學明確注意事項后,親自動手操作,使我們具有獲得成功的自豪感,并培養了我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雖然說演示實驗的過程是簡單的,但它的意義絕非如此。我們學習的知識重在應用,對大學生來說,演示實驗不僅開動了我們思考的馬達,也讓我們更好地把物理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現象的分析中去,使我們不但對大自然產生了以前沒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對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這是一個人做學問最最重要的一點。因此我想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要帶著一種崇敬的心情和責任感,認認真真地學習,踏踏實實地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學會一門課,學好一門課。此外,我覺得我們不能將眼光僅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鏡所欺騙,要認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后的真理;不僅在物理,生活中更應如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大綱上要安排這樣一個演示實驗的目的所在。

2013年12月13日

篇三:物理演示實驗報告

旋光現象的一點應用

————38071101孫秀娟

偏振光通過某種物質之后,其振動面將以光的傳播方向為軸線轉過一定的角度,叫做旋光現象。很多物質都可以產生旋光現象。

實驗表明:(1)旋光度與偏振光通過的旋光物質的厚度成正比。

(2)對溶液,旋光度不僅與光線在液體中通過的距離有關,還與其濃度成正比.

(3)同一物質對不同波長的光有不同的旋光率。在一定的溫度下,它的旋光率與入射光波長的平方成反比,這種現象就是旋光色散。

顯然,利用旋光的各種性質,可以應用與不同的領域。

在演示實驗中,有葡萄糖溶液旋光色散的演示。根據這一原理,可以用于很多中溶液的濃度檢測。比如醫療中血糖的測量,尿糖的測量。(實際中并不用這種方法,因為血糖尿糖本身濃度很小而且顯然不是透明溶液,一般使用的方式是化學方法,通過氧化測定血糖的含量)還看到有的論文說可以用旋光法實現青、鏈霉素皮試液的質量控制和穩定性預測?,F在旋光計廣泛應用于藥物分析。

旋光現象還可以用于光的波長的測量。(好像也是不被采用)。

物理實驗偏振的應用

————38071103劉瀟

生活中,偏振的應用很廣。如偏光鏡頭。偏光鏡片,就是只允許自然光中某一特定偏振方向的光穿過的鏡片。由于它的濾光作用,戴上它看東西會變暗。為了過濾太陽照在水面、陸地或雪地上的平等方向的刺眼光線,在鏡片上加入垂直向的特殊涂料,就稱為偏光鏡片。最適合戶外運動時使用。偏光鏡片的特效就是有效地排除和濾除光束中的散射光線。使光線能于正軌之透光軸投入眼睛視覺影像,使視野清晰自然。有如百葉窗簾的原

理,光線被調整成同向光而進入室內,自然使景物看起來柔和而不刺眼。

自然光照到兩種介質的界面上,會產生反射光和折射光。用偏振片檢驗,發現他們都是部分偏振光。而當入射角與折射角之和等于90゜時,反射光成為光振動方向與入射面垂直的線偏振光。因為可以得到線偏振光,所以布儒斯特應用很廣。

如櫥窗設計。由于反射,人不能從外面看清楚商店等櫥窗內的陳設,但當玻璃做以改變,相當于偏振片,反射掉了許多漫反射射向不同方向的光后,人便可以很清晰的看清櫥窗內的陳設了。這一應用還減少了光污染。

立體電影也是應用的典型例子。攝像時在不同的鏡頭前裝上方向不同的偏振片。對于同一場景錄得不同的像。人在看電影時,帶上與鏡頭上偏振片方向相同的偏振片眼鏡,就可以看到錄得的不同的像的疊加,看起來很有立體感。

激光技術中它也發揮著作用。將激光管兩端的透明窗安置成使入射光的入射角為布儒斯特角的情況。對于光矢量平行于入射面的廣播,它在布儒斯特窗上沒有反射損失,可以再腔內形成穩定震蕩,當滿足閥值條件時,課從一個端面射出,因此輸出的激光是線偏振光。

第二次物理演示實驗的體會

————38071104周達

今天,我們迎來了本學期的第二次物理演示實驗。

與以往幾次物理演示實驗課的相似之處在于我們都見到了很多新奇的實驗器材和演示工具。所不同之處在于,這節課我們換了一位老師。

同學們一進教室就被這些實驗器材給迷住了,好奇地四處觀摩,擺弄著這些器具。看到同學們都這么興致勃勃的,我的好奇心也自然被勾了出來。于是,我興奮地湊到他們中間。

原本以為這些實驗器材都是我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然而,眼前的一切卻出乎我原本的預料:這些實驗當中有很多都是我們在物理課上學過的,有些器材我甚至在物理實驗當中見過,比如干涉、衍射、繪制李薩如圖形等實驗的實驗器材。

之后,老師開始逐一地為我們講解這些實驗的器材、原理和現象??而大家

也都十分認真地聽著老師的講解。講解過后,同學們又自己動手做實驗。我也逐一分別做了這些實驗。生動有趣的實驗現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這之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當屬共振實驗了。

實驗的器材是一個振動器,上面連接著一個圓盤,圓盤上粘合著四個由彈簧連接到圓盤上的小人,他們的固有振動頻率各不相同。實驗時,振動器接通一個可調頻率的電源。當打開電源時,圓盤開始上下振動,圓盤上的四個小人也隨之上下振動。當調節電源頻率,使之接近于某個小人的已知固有頻率時,可以觀察到該小人的振動幅度明顯增大,即達到共振。其實,共振原理在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的應用隨處可見。例如,胡琴下端有一個蒙上蛇皮的竹筒。當人拉起胡琴時,琴弦的振動通過蛇皮會引起竹筒中空氣的共鳴,使發出來的琴聲不僅響亮,而且音樂豐滿,悠揚動聽。人們把這個蒙著蛇皮的竹筒叫做共鳴箱。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共振性的消聲器,是由開有許多小孔的孔板和空腔所構成。當傳來的噪聲頻率與共振器的固有頻率相同時,就會跟小孔內空氣柱產生劇烈共振。這樣,聲音能在共振時轉變為熱能,使相當一部分噪聲被吸收掉。當然,類似的應用還有很多很多。

通過這節課,我領悟到了一個道理:我們不僅要學習知識,更要學會運用知識。當遇到問題時,積極開動腦筋,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主動地去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造福社會。

多普勒效應現象的應用

————38071108王浩

一,實驗目的:演示由于波源的運動而出現的觀測頻率與波源頻率不同的現象。二,實驗儀器:手搖轉臺,喇叭,圓盤。

三,具體實驗現象:

1,首先打開喇叭開關,我們聽到了清脆的喇叭聲音。

2,然后手搖轉臺,隨著速率的加快,發現喇叭聲音出現了變化,覺頻率逐漸變

緩了。

3,再加快轉動速率,幾乎聽不見聲音。

四,實驗小結:做完實驗后我回來具體分析了一下實驗的原因。由于我們只學習

了波源與觀測者在同一直線上的計算過程,而實驗中波源是圓周運

動,所以我僅僅只能定性的分析其頻率的變化。

五,多普勒效應的應用:

1,由于波源運動可以引起觀測者接受到頻率發生變化,雖然實際頻率沒有變

化,但可以運用這一原理,發明一種接受聲波的儀器,使其可以根據頻率的變化可以計算出波源運動的速度(雖然人也可計算,但由于計算過慢,故沒有實際的意義,用計算機來瞬時計算更有利用價值)。這可以用在火車站或一些需要測速的研究項目中。

2,我們做的實驗是聲波的多普勒效應,同樣也可以推廣到光波的多普勒效

應。比如現在就有激光多普勒效應技術。由于該技術的空間分辨率高,并具有跟蹤快速速度脈沖的能力,使它成為研究湍流的重要手段,利用該技術還可以遠距離測量風速,它可以測量空中任意高度處的風速,也可以監視飛機著陸前后機場上存在的湍流,還可以應用該技術測量人的視網膜血管內血流的速度。

3,同樣,它也可以用在一些無法正常測量速度的地方。比如工業流程中非接

觸的速度測量。例如紡紗或人造纖維抽絲過程中測量纖維的速度,測量薄鋼板、鋁板、塑料板或紙板在擠壓或卷曲時的速度。

4,總之,多普勒效應應用的范圍很廣,再加上技術不是很困難,所以前景很

廣,將來也可能應用在航空航天技術上。

多普勒效應的應用

————38071110祝漢歧

多普勒效應的主要內容為:物體輻射的波長因為光源和觀測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化

多普勒效應我們的日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