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首》教學設計與指導(第一課時)_第1頁
《古詩三首》教學設計與指導(第一課時)_第2頁
《古詩三首》教學設計與指導(第一課時)_第3頁
《古詩三首》教學設計與指導(第一課時)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古詩三首》教學設計與指導(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晝、耘”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供”,會寫“晝、耘”等4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3.能想象并說出詩句描繪的情景,體會其中的樂趣。教學重點:能想象并說出詩句描繪的情景,體會其中的樂趣。教學準備:教學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晝、耘”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供”,會寫“晝、耘”等4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村晚》。3.能想象《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和《村晚》中描繪的情景,體會其中的樂趣。教學過程:一、從題目入手,了解古詩的大致內容1.揭題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三首與兒童生活有關的古詩。2.指名讀三首古詩的詩題,引導學生從題目中大致了解詩的內容。(1)引導學生理解《四時田園雜興》這一題目的意思。①引導學生理解“四時”“雜興”的意思。“四時”就是一年四季,“雜興”指有感而發、隨事吟詠的詩篇。②簡介作者范成大及《四時田園雜興》組詩的內容。③啟發學生思考:我們要學的這首古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事?請在讀古詩的時候找一找答案。(2)引導學生理解《稚子弄冰》這一題目的意思。①讓學生說說“弄冰”的意思。②相機指導學生學習“稚”字。提示學生讀準字音,結合注釋理解意思,還可以組詞“幼稚”“稚嫩”幫助學生識記。③組織學生交流:詩題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預設:這首詩寫的是小孩子玩冰的事。(3)引導學生交流《村晚》這一題目的意思:你從詩題知道了什么?預設:古詩的背景是夜晚的村莊。設計意圖:三首詩的詩題均揭示了背景信息。從詩題入手,可以為整體感知每首詩的主要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也為對比閱讀作好鋪墊。二、初讀古詩,大致了解主要內容1.引導學生回憶七言詩的朗讀節奏。2.學生自由讀三首古詩,教師提示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邊讀邊思考:三首詩分別寫了兒童的什么活動?3.指導學生學習生字。(1)學生反復練習,讀準字音。教師相機點撥:①“晝”“稚”都是翹舌音。②“耘”可以結合形聲字規律識記。③“漪”字的三點水是形旁,“漪”指水中的波紋,可結合詞語“漣漪”理解“漪”的字義,注意不要讀成“qí”。(2)學生自主交流要寫好本課的字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師相機點撥:“曉”字不要多點少撇;“晝”“桑”是上下結構,各部分需要寫得緊湊一些。(3)指導學生學習多音字“供”。①教師出示兩組詞,讓學生讀一讀,借助組詞區分讀音:供奉、供養、供職;供給、提供、供應。②引導學生結合注釋,指導“供”在這首詩中是“從事”的意思,讀第四聲。4.檢查古詩朗讀情況,相機糾正節奏。5.引導學生交流對古詩的初步理解。(1)提問:三首詩分別寫了哪種兒童的生活?預設:童孫、稚子、牧童。(2)追問:他們都有一些怎樣的活動?預設:童孫學種瓜、稚子弄冰、牧童吹笛。三、通過比較閱讀,深入研讀兩首古詩1.引導學生結合插圖,感受《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描繪的繁忙景象。(1)引導學生說說插圖畫了什么內容,找到對應的詩句。(2)給學生講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耕規律,幫助學生了解“耘田”是初夏時節在田間除草,進而知道這首詩寫的季節是夏天。(3)學生再讀古詩,說一說感受到了怎樣的氣氛,是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預設:從“晝出耘田夜績麻”中,能感受到夏季的鄉村一片繁忙。教師相機指導學生理解詩意:古時候一般男子種田、女子紡織,“兒女”指的是村莊中的成年男女,“各當家”就是說他們各自在做著自己的活兒。2.引導學生理解詩意,想象《村晚》描繪的情景。(1)讓學生結合注釋說一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將這些景物組合起來,你仿佛看到一幅怎樣的畫面?預設:詩中描繪了池塘、草地、遠山、落日等景物,讓人想到的畫面是夕陽西下,青山和夕陽相互映襯,池塘水草豐美,水面泛起金色的光芒,牧童正坐在牛背上隨意吹著手中的笛子。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意。(2)追問:“滿”“銜”“浸”等詞語讓你有種怎樣的感覺?這幅畫面令你有什么樣的感受?預設:兩個“滿”字讓人感到池塘里的水十分充沛,岸邊的草也十分茂盛;“銜”字寫出了遠山和落日挨得很近、相互映襯的樣子;“浸”讓人覺得好像夕照和水波融為一體了,具有動態的美感。這幅畫面讓人覺得寧靜、悠閑。3.引導學生比較《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和《村晚》,說說兩首詩在內容和氣氛上有什么不同。預設:《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寫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而《村晚》則是一派悠閑的狀態。4.引導學生走進兒童內心,體會其中的樂趣。(1)學生再次朗讀兩首詩。(2)組織學生交流:詩中寫了兒童的哪些活動?詩人筆下的兒童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預設:《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寫了童孫“學種瓜”,感覺十分天真可愛;《村晚》寫牧童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吹著笛子,感覺他十分悠閑自在。(3)提問:為什么你會覺得《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中的“童孫”特別天真可愛?引導學生想象童孫“未解”的樣子以及“學種瓜”的動作。預設:小孩子看著大人們每天勞作,也學著大人的樣子,笨手笨腳地操持農具,種瓜點豆,可能弄得滿身是泥,小臉上也都是土……(4)提問:為什么你從《村晚》中感到了牧童的悠閑?是從哪里感受到的?引導學生想象牧童橫坐牛背的神情和信口吹笛的樣子。預設:牧童不是規矩地騎著牛,而是橫坐在牛背上,他可能會隨著牛兒的前進晃動著身體,搖頭晃腦地吹著笛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