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瑤海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1頁
合肥市瑤海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2頁
合肥市瑤海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3頁
合肥市瑤海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4頁
合肥市瑤海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七年級期中考試歷史(開卷)試卷溫馨提示:本試卷共四大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共90分鐘,你可以參考教科書和其他資料。請你仔細審題,認真作答。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邏輯正確的是()選項史實結論A隋唐實行科舉制形成了人人平等社會B文成公主入藏中央實現對西藏的行政管理C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導致地方藩鎮割據D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反映了北宋城市經濟繁榮A.A B.B C.C D.D2.“輸送物資最方便的乃是水運,然而無論黃河、淮水還是長江,中國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東,沒有連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煬帝決定以人工之力來完成此事。”所以,隋朝大運河的直接作用是()A.加強了邊疆控制 B.溝通了南北交通 C.加強了中央集權 D.鞏固了國家統一3.會制年代尺是培養“時空觀念”的重要途徑。下圖年代尺上標注的是中國歷史上3個王朝建立的時間。關于這3個王朝相同之處的表述,正確的是A.都結束了長期分裂并完成統一B.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C.都對儒家學說進行了打壓D.都是二世而亡短命王朝4.下列內容之間的關聯能夠體現因果關系的是①“尊王攘夷",改革內政一齊桓公稱霸②休養生息政策一文景之治③武則天重視發展生產貞觀之治④唐玄宗勵精圖治開元盛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唐代社會各階層包括女性都愛好體育。唐高祖愛下圍棋,唐太宗是射箭好手,唐玄宗不僅是馬球能手,還愛好圍棋、斗雞、打獵等,很多皇帝都愛好馬球。大詩人杜甫曾是足球愛好者。這反映了唐朝()A.君主專制加強 B.崇尚重武輕文 C.社會經濟繁榮 D.社會風氣開放6.唐朝不僅有開放的對外政策,還有開明的民族政策。下列體現了“開明的民族政策”的歷史事件是A.遣唐使來華 B.玄奘西游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鑒真東渡日本7.唐代出現了一種新式農業生產工具。它結構更為完備,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改變牽引點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淺。下列工具與此敘述相符的是()A. B.C. D.8.在唐代中上層人士的墓葬中,陪葬駱駝俑的現象蔚然成風。許多陶駱駝背上馱著絲綢,馭手幾乎都是表情各異的胡人,做工精美異常。由此可見,唐代()A.社會貧富差距懸殊 B.對外交流影響社會習俗C.民間手工業很發達 D.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9.下圖是某班王同學整理的歷史資料,請為他選擇一個合適的主題()主題:◆隋唐的統一與滅亡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盛唐氣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A.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10.據記載,文成公主入藏時,攜帶的嫁妝有釋迦佛像,360卷經典,大量珍寶、金鞍玉轡、綢帛、種子,60種營造與工技著作,100多種醫方、4種醫學論著等。豐富的嫁妝種類折射出唐朝A.對邊疆統治加強 B.民族交融成為主流C.經濟文化的繁榮 D.開元盛世成就輝煌11.下表是根據胡凡主編《簡明中國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戶口統計表》(單位:萬戶)該表反映了唐朝前期()唐初貞觀十三年高宗永徽元年武周神龍元年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天寶十三年200304380615841906.9A.社會風氣開放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往頻繁 D.經濟發展12.下圖中東漢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數都出現劇烈下降,主要原因是A.頻繁戰亂 B.北人南遷 C.自然災害 D.統治殘酷13.對以下大事年表解讀正確的是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遼訂立澶淵之盟西夏建立宋夏達成和議金滅遼金滅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與金簽訂和約A.各民族政權始終處于戰爭狀態B.北宋政權存在不超過一百年C.遼與南宋維持相對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權并立與力量消長14.秦漢時期丞相一職多由一人擔任,隋唐時期三省長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當于丞相的官員就更多。這一現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中央對地方控制日益加強 B.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C丞相權力不斷被削弱 D.民主政治逐漸完善15.與唐前期相比,9世紀之后長安城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逐漸開始了從“象法天地”政治之都向世俗生活之都的轉變。推動這種轉變發生的根本因素是()A.商品經濟的發展 B.經濟重心的南移C.世界交流的加強 D.坊市界線的淡化16.北朝時,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期A.國家統一使南茶開始北運 B.南北方飲食習慣趨于一致C.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 D.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17.學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請問遼、宋、夏、金、元時期最顯著的階段特征是()A.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B.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D.繁榮與開放的社會18.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團結凝聚、共同奮進的歷史。下面是某同學用制表法梳理少數民族杰出人物時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應依次填寫的人物是人物主要事跡494年遷都洛陽,推行漢化措施統一女真各部,頒行女真文字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把國號改為元,完成全國統一A.孝文帝、阿骨打、鐵木真、忽必烈B.孝文帝、鐵木真、阿骨打、忽必烈C.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鐵木真D.阿骨打、孝文帝、鐵木真、忽必烈19.“盡管澶淵之盟常給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內容還是平等的,北宋并沒有丟太大面子……且和平實現以后,北宋還能從雙方貿易中獲得大量盈余,遼朝亦可借此獲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對雙方都是劃算的。”材料主要說明“澶淵之盟”()A.是一個完全平等的盟約 B.使宋遼出現了和平交流的局面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 D.完全消除了宋遼間的民族隔閡20.“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錢谷之司,文士也;邊防大帥,文士也;天下轉運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宋朝這樣選任官員的最終目的是A.加強控制地方 B.發展文教事業 C.強化中央集權 D.推行重文輕武21.兩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內是座頂峰”。下列史實不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A.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B.商品經濟發展,交子出現C.海外貿易興盛,市舶司的設置D.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太湖流域成為全國重要糧倉22.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號”,“船體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船載文物約有6萬到8萬件,目前已打撈出水的文物達6000多件。”不能從材料中推測出的歷史信息是A.宋代商業十分繁榮 B.南宋對外貿易發達C.宋代造船技術高超 D.宋代紙幣世界通用23.瓷器英語為“china”,凝聚了中國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與東方民族精湛的審美意趣。宋朝發展起來的著名的制瓷中心是()A.杭州 B.泉州 C.廣州 D.景德鎮24.《宋史》記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這主要反映了A.國家重點開發東南 B.經濟重心南移完成C.東南地區賦稅沉重 D.北方人口大量南遷25.“榷場,與敵國互市之所也”這是古代史書中對榷場的描述,北宋與遼、西夏對峙,但相互之間的商業往來一直進行。榷場的存在A.使民族間長期爭戰不休 B.使民族間完全消除隔閡C.促進了民族交流與融合 D.消除了民族間經濟差距二、辨析改錯題(本大題共1題,共10分)26.進步的制度和政策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正確的填寫“正確”;錯誤的填寫“錯誤”,并加以改正。(1)隋文帝時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正式誕生。(2)唐朝先后設置西域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地區。(3)契丹族首領完顏阿骨打統一契丹各部,發展生產,創制文字。(4)南宋建立后,統治者采取保守政策,偏安江南。(5)鐵木真建立元朝后,采納漢族儒臣的建議,廣開言路,注重農桑。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題,共26分)27.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是一部充滿互動與交融、從多元到一體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胡之名,初本專指匈奴,后為北族通稱,以其形貌相同,不可無以為別,故以方位冠之。烏丸、鮮卑之先,稱為東胡是也其后循是例,施諸西北,則曰西胡,曰西域胡……其居地可以屢遷,俗尚亦易融合,惟形貌之異,卒不可泯,故匈奴,烏丸、鮮卑等,入中國后,胡名遂隱,性西城人則始終蒙是稱焉。——摘編自呂思勉《讀史札記·胡考》材料二:君不聞胡茄聲最悲,紫髯綠眼胡人吹.—岑參《胡茄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鐵馬長嗚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杜甫<黃河》紫髯深目兩胡兒,鼓舞跳梁前致辭——白居易<西涼伎>材料三: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晉與后漢王朝,并未帶來嚴重的種族歧視與壓迫,反而歷經摸爬滾打促成了各民族的融匯。恰恰在這一時期之后,所謂“蕃兵胡將”問題,河北。河東地區的“胡化”問題,不再成為納入士大夫視野的嚴重問題。活動在中原地區的沙陀、粟特、回鶻等民族,有許多就地融入了漢族社會。——摘編自鄧小南《論五代宋初“胡/漢”語境的消解》(1)根據材料一,指出被稱“胡”的民族具體有哪些?分析“胡”由北族通稱變成僅指西域人的原因。(2)互證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式,哪些歷史信息可以通過材料二中的兩組史料相互印證得出?(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五代宋初“胡”“漢”觀念發生的變化。(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影響民族關系的因素。28.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下面是我國古代兩種重要的農業生產工具示意圖材料二:(貞觀年間)天下大捻(豐收),流散者咸(陽)歸鄉里,斗米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嶺,皆戶外不閉,行旅不貴(攜帶)糧,取給于道路焉。材料三:兩宋期間,我國南方和北方的農業都有發展,但南方的發展速度更快,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培育出新的手工行業,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這些事實表明,中國古代經濟已經發生了深遠的變化。(1)仔細觀察材料一示意圖,分別說出兩種工具的名稱及主要功能。(2)材料二記載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時的情景?他在經濟上采取什么措施才達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3)請你舉出兩個宋朝時我國南方農業發展的表現?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說“中國古代經濟已經發生了深遠的變化”?(4)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概括促進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四、活動與探究(本大題共1題,共14分)29.鑒于往事,資于治道。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人才選拔】材料一根據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決國家種種問題”的基本信條,隋唐時期把平等競爭機制引入選官制度,向社會各階層人才打開了入仕的大門。——摘編自張國安《中國古代文官選拔制度及其現代借鑒》【治國之道】材料二唐太宗在位20多年,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廣納賢才,知人善任,同時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發展經濟,改革稅制……使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安邦之策】材料三為防止唐末以來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