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8篇)_第1頁
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8篇)_第2頁
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8篇)_第3頁
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8篇)_第4頁
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8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六年級音樂下冊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將擔任六年級的音樂教學任務,總體來看,六年級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比較

少,識譜能力也較弱,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歌曲的學唱,但對歌曲聲音的統一、音準節奏的

把握還存在一定問題,需要教師對音樂知識上的教學繼續加強并有針對性地引導。由于每一

個班學生性格有較大的差異,造成他們對音樂的表現力有了很大對照,有的班級敢說、敢唱、

敢演,而有的班級敢于參預課堂的就惟獨那末幾個,課堂氛圍較差,學生缺乏自信。因此,本

學期還是要注重因此施教,利用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音樂習慣,提高音樂學習能

力;用激勵性的語言,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努力使每位學生敢說敢演。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含了歌曲、讀譜知識、欣賞曲、綜合訓練以及器樂訓練等多種內容,各項內

容相互補充、相互滲透,以培養審美情感為目的,以知識、技能為手段,采用“綜合訓練”這

一形式來進行歌唱技巧、視唱、聽音、節奏、創作和音樂知識等方面的實踐與運動的綜合

性訓練,既有愉悅性,又有藝術性、思想性。本冊共有六個單元:

第一單元愛滿人間

第二單元八音盒

第三單元環球風貌

第四單元五十六朵花

第五單元母親河

第六單元告別時刻

三、教學目標:

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引導學

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

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參預音樂活動。

2、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

3、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4、培養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

6、注重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國外的優秀作曲家,如音樂家貝多芬,初步了解其音樂的特點,學習貝多芬的作

品。

2、聆聽民間音樂,聽辨出民族樂器的音色,感受比較不同地區的不同音樂風格。

3、有感情地唱好風格不同的歌曲。

4、認識民族管弦樂隊演奏圈。

5、了解大合唱、接觸現代、各民族的音樂,接觸各國、各洲的音樂。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全面了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

難點突出。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

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

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3、積極參加組里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和

教學能力。

4、積極地使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密切聯系學生,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

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6、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六、培優補差計劃措施

1、指導計劃

提高優生的自主和自覺學習能力,進一步鞏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學習成績,匡助差生取得

適當進步,讓差生在教師的輔導和優生的匡助下,逐步提高音樂素質,并培養較好的學習習

慣,形成基本能力。培養優秀計劃要落到實處,發掘并培養一批尖子,挖掘他們的潛能,從培

養歌唱技巧入手,訓練良好歌唱方法,從而形成較扎實的歌唱表演能力,并能協助老師進行輔

導后進生活動,提高整個班級的音樂素質和成績。

2、制定目標:

在這個學期的培優補差活動中,培優對象能按照計劃提高歌唱、表演等綜合能力,并協

助老師實施補差工作,匡助后進生取得進步。補差對象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好,成績有一定

的提高,特殊是歌唱方法這一基本的能力。

3、制定內容:

培優工作主要是繼續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通過欣賞一些歌唱家的歌唱方

法及作品,讓優生擴大知識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補差的工作內容是教會學生敢于表現,會表演,安排比較基礎的歌唱方法讓他們掌握,

至少能夠完整地唱好歌曲。

七、教學進度表:

日期教學內容課時執行情況

周次

1

12月14B—2月18日學唱《感恩的心》手語舞

22月21B—2月25日欣賞《歡樂頌》學唱《愛的人間》1

欣賞《愛之夢》《愛的羅曼史》《愛的1

32月28日―3月4日

滿天星》

43月7日―3月11日欣賞《單簧波爾卡》《撥弦波爾卡》1

學唱《藍色的雅特朗》欣賞《快樂的1

53月14日—3月18日

農夫》

欣賞《噴泉》《霍拉舞曲》《康沃爾的1

63月21日—3月25日

早晨》

73月28日—月1日學唱《卡普里島》1

84月4日―4月8日欣賞《羊腸小道》《圣托里尼》1清明節

94月11—月15日五一放假

104月18日—月22日學唱《拉庫卡拉查》欣賞《環球之旅》1

114月25日—月29日學唱《舉杯祝福》1

125月2日―5月6日欣賞《嘎達梅林》《一對白鴿子》1勞動節

135月9日―5月13日學唱《愛我中華》1

145月16B—5月20日學唱《長江我的家》1

155月23日一5月27日欣賞《塔里木河》《長江之歌》1

165月30日―6月3日學唱《保衛黃河》1

1

176月6日―6月10日學唱《畢業歌》欣賞《放心飛去》

學唱《友誼地久天長》欣賞《離別》1

186月13日—6月17日

《回顧》

1

19,6月20日—7月24日音樂期末測試

1

206月27日―7月1日成績錄入

人教版六年級音樂下冊計劃(二)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音樂

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份,要著重培養學生歌唱能力以及感受音樂的能力。通過

音樂的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遠大理想,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孩子們身

心健康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造就一代社會主義新人發揮重

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

1.全冊教材知識體系:

本冊教材的知識內容是整個小學階段的難點,本冊教材共分六個單元:青

春放歌、亞洲弦歌、哆來咪、黃河之濱、美妙的音樂等,其中包括了9首歌曲

及十五首欣賞曲,二聲部歌曲相對較多,欣賞曲難度加大,外加相關的樂理知

識總體來說本冊教材相對難度較大。

2.全冊教材知識編排特點:

本冊教材的編寫注重愉悅性、藝術性、思想性、可行性,由淺入深、循序

漸進,以培養審美情感為目的,以知識技能為手段,采用綜合訓練這一形式來

進行歌唱技巧,視唱聽音、節奏等方面的實踐與運用。

3.全冊教材重點與難點:

重點:對學生審美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感情地背唱3-4首歌曲。

難點:多聲部的合唱及難點節奏的掌握。

4.全冊教材教學目標:

認知:各種樂理知識的匯總復習。

技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培養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熱愛,對祖國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之

情。

三、學情分析

今年的六年級有些特殊,把三個學校的學生合并到一起,所以學生的基礎

參差不齊。在五年級教學的基礎上更要照應到其他學生的學習基礎,因此教學

中應多注意那些從下面上來的學生,多關注對他們進行音樂興趣的培養,激發

其學習的興趣,注重歌曲教學。六年級的教材內容相對較少,在教學中要做相

應的補充,填補教學內容的空白。

艱難生及補差措施

對于不是智商原因,而是主觀不努力者,進行正面教育,提高他們的積極

性,平時多提問、多關心,采取互幫互助的措施;對于基礎較差者,膽子較小的

學生,讓他們多唱、多動、多奏、多說、多練,增強學生的自信,主動參預到

教學中來,對于智商問題,只能采取一對一教,讓學生在摹仿中接受,掌握最

基本的知識與技能。

四'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鑒賞

1.音樂表現要素要求:

對自然界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自己用聲音摹仿。能隨著熟悉

的歌曲或者樂曲哼唱,或者在體態上作出反應。能聽辯不同的男女聲音。在感

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聽辯旋律的高低、

快慢、強弱。能夠感知音樂的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并能夠運用體態或

者線條、色采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與情感的要求:能聽辯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出簡單的描述;

能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的要求:聆聽歌曲能輕聲哼唱和默唱,能通過律動或者

打擊樂器對音樂作出反應。

(二)表現

1.知道正確的演唱姿式和呼吸方法,并能在歌唱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

能夠對指揮動作幾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能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

有表情的獨唱與齊唱。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簡單的評價。能夠背唱

4~6首歌曲。

2.演奏樂器的要求:學習豎笛的演奏方法,參預歌曲、樂曲的表現。演奏

中能注意歌曲或者樂曲的情緒風格,并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的評論。

3.識讀樂譜的要求:認識音名、音符、住手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三)創造

1.探索音響和音樂的要求: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或者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者生活中的聲音。

2.即興創造的要求: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者舞蹈,并參

預表演。能夠根據歌曲或者樂曲的內容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并參預

表演。

3.創作實踐的要求:能夠創作6~8小節的節奏短句;能夠創作6~8小節旋

五、教學措施

1.自身素質提高措施:

作為一位音樂教師,我認真進行音樂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平時自訂一

些理論性雜志時常學習當前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方法。認真練習鋼琴聲樂等基本

功。

2.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果措施:

(1)教學中應教師應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引導

學生愛慕音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2)時常學習當前先進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獨立識譜的能

力,審美能力等為主,讓學生在玩中獲取知識。

3.教學原則

(3)教學中應注意教學個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并在教學中將其融合成有機

整體,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3.教學原則

(1)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教學中為全體學生提供足夠的音樂教學

時間、空間和條件。對所有學生要賦予及時的關心和鼓勵。對音樂特長學生應

賦予相應的指導,并引導和鼓勵他們關心集體的音樂學習。

(2)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音樂教學活動應該是過程與結果并重,教師

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

互動關系。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使學生通過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直觀的

教學手段提高學習的效率和學習質量。

課題研究情況

繼續認真開展《優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語言》的研究,時時關注本課題的

研究動態,采集相關的資源,為自己的研究提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著重從平

時的課堂教學入手,隨時記錄課題研究的動態,特殊是每堂實踐課、研究課后

要進行探討研究,認真寫好案例分析,教后感,平時要多看與課堂相關的教

育、教學書籍,進一步研究課題的有效度。

六、教學進度

日期教學內容課時執行情況

周次

1

12月14日—2月18日學唱《感恩的心》手語舞

22月21日—2月25日欣賞《歡樂頌》學唱《愛的人間》1

欣賞《愛之夢》《愛的羅曼史》《愛的1

32月28日―3月4日

滿天星》

43月7日―3月11日欣賞《單簧波爾卡》《撥弦波爾卡》1

學唱《藍色的雅特朗》欣賞《快樂的1

53月14日—3月18日

農夫》

欣賞《噴泉》《霍拉舞曲》《康沃爾的1

63月21日一3月25日

早晨》

73月28日―4月1日學唱《卡普里島》1

84月4日—月8日欣賞《羊腸小道》《圣托里尼》1清明節

94月11—月15日五一放假

104月18日—月22日學唱《拉庫卡拉查》欣賞《環球之旅》1

114月25日—4月29日學唱《舉杯祝福》1

125月2日―5月6日欣賞《嘎達梅林》《一對白鴿子》1勞動節

135月9日―5月13日學唱《愛我中華》1

145月16日一5月20日學唱《長江我的家》1

155月23日一5月27日欣賞《塔里木河》《長江之歌》1

165月30日―6月3日學唱《保衛黃河》1

1

176月6日―6月10日學唱《畢業歌》欣賞《放心飛去》

學唱《友誼地久天長》欣賞《離別》1

186月13日月17日

《回顧》

1

19,6月20日—7月24日音樂期末測試

1

206月27日―7月1日成績錄入

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三)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將擔任六年級的音樂教學任務,總體來看,六年級學生對音樂知

識的掌握比較少,識譜能力也較弱,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歌曲的學唱,但對

歌曲聲音的統一、音準節奏的把握還存在一定問題,需要教師對音樂知識上的

教學繼續加強并有針對性地引導。由于每一個班學生性格有較大的差異,造成

他們對音樂的表現力有了很大對照,有的班級敢說、敢唱、敢演,而有的班

級敢于參預課堂的就惟獨那末幾個,課堂氛圍較差,學生缺乏自信。因此,

本學期還是要注重因此施教,利用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音樂習

慣,提高音樂學習能力;用激勵性的語言,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自信

心,努力使每位學生敢說敢演。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含了歌曲、讀譜知識、欣賞曲、綜合訓練以及器樂訓練等多種

內容,各項內容相互補充、相互滲透,以培養審美情感為目的,以知識、技能

為手段,采用“綜合訓練”這一形式來進行歌唱技巧、視唱、聽音、節奏、創

作和音樂知識等方面的實踐與運動的綜合性訓練,既有愉悅性,又有藝術性、

思想性。本冊共有六個單元:

第一單元愛滿人間

第二單元八音盒

第三單元環球風貌

第四單元五十六朵花

第五單元母親河

第六單元告別時刻

三、教學目標:

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

增強。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音樂創

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參預音樂活動。

2、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

3、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4、培養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

6、注重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國外的優秀作曲家,如音樂家貝多芬,初步了解其音樂的特點,學

習貝多芬的作品。

2、聆聽民間音樂,聽辨出民族樂器的音色,感受比較不同地區的不同音樂

風格。

3、有感情地唱好風格不同的歌曲。

4、認識民族管弦樂隊演奏圈。

5、了解大合唱、接觸現代、各民族的音樂,接觸各國、各洲的音樂。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全面了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

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

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在課堂上采取一定

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3、積極參加組里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

自己的業務和教學能力。

4、積極地使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

果。

5、密切聯系學生,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

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6、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六、培優補差計劃措施

1、指導計劃

提高優生的自主和自覺學習能力,進一步鞏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學習成績,

匡助差生取得適當進步,讓差生在教師的輔導和優生的匡助下,逐步提高音樂

素質,并培養較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基本能力。培養優秀計劃要落到實處,發

掘并培養一批尖子,挖掘他們的潛能,從培養歌唱技巧入手,訓練良好歌唱方

法,從而形成較扎實的歌唱表演能力,并能協助老師進行輔導后進生活動,提

高整個班級的音樂素質和成績。

2、制定目標:

在這個學期的培優補差活動中,培優對象能按照計劃提高歌唱、表演等綜

合能力,并協助老師實施補差工作,匡助后進生取得進步。補差對象能按照老

師的要求做好,成績有一定的提高,特殊是歌唱方法這一基本的能力。

3、制定內容:

培優工作主要是繼續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通過欣賞一些歌唱

家的歌唱方法及作品,讓優生擴大知識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補差的工作內容是教會學生敢于表現,會表演,安排比較基礎的歌唱方法

讓他們掌握,至少能夠完整地唱好歌曲。

七、教學進度

周次日期教^內容mr執行情況

I

13H5口T月9U學唱《想恩的心》手語科

23F]12口TH16n欣菖《歡樂片”學唱(愛的人間》1

欣共《愛之夢》<<的片〈史》《愛1

33H19日一31123U

的滿天早】

43H26Q-3JJ31)日欣荊《單笛波爾卡》《挑/泊爾卡)1

學唱《藍色的雅特朗》欣賞《快樂的1

54/J2H-1U6H

農夫!

欣狂《噴泉》《鬣拉n的》《康次爾1

6,“gHI)j|3H

?¥?)

74n16H-4H20H學叫《卡普電舟》1

84HDH-4H27H欣數《苫版小道》《f扎里龍》1

94J]加4日五一放假

105H70-3JI110學唱《拉附十拉盒》忱賞《珞球之窿》1

113H14H-5FJ18H學唱《舉杯祝福>1

125H2I11-5H25U欣/《歸達枸林>《一時白為f》1

135/}2811-6”1□學鵬《與我中華)1

146JJ411-6H811學唱《長江我的家》1

156”HIlfJ15n版楓《塔里人徹》(長汀之!》》1

166I}ItB-4H22H學唱《保口黃河〉1

1

17CH25(1-61]29U學唱《畢業豉》欣賞《放心t去》

學唱《友誼地久天長》欣宓《因別》1

187H2H—711ftO

《回憶》

1

19.79卜IH13H音樂期末測試

1

207H16a_7rjiou成絨錄入

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四)

一'指導思想:

以音樂音樂審美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預音樂實

踐,尊重個體不同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

的人文素質。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擔任六年級六個班的音樂教學工作,六年級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不

好,識譜能力也較弱,不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兩聲部的合唱,對歌曲的聲音

統一、音準節奏的把握還存在一定問題。針對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現象,及時

研究學生音樂學習心理,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增強音樂教育實效性。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歌曲、讀譜知識、綜合訓練、欣賞、選用教材及鄉土教

材。本冊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補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國民歌一首,外國民歌一

首。綜合訓練以多聲部發聲練習與創編旋律練習為主,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與

創作能力。欣賞曲目共有七首,著重訓練學生的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并能用

自己愛慕的形式表現出來。

器樂訓練以豎笛吹奏練習為主,能夠準確表現音樂作品中的力度、速度、

情緒等的變化。

四、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引導學生熱愛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

情,教育學生做共產主義接班人;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了解一些西方音

樂文化,提高音樂修養。

2、審美教育。用熱烈而又歡快的情緒,輕松、柔美、富有彈性的聲音來表

現歌曲,通過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欣賞和感受美的能力。

3、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豎笛吹奏能力,會自己看譜,讀懂力度、速度等

音樂符號,用豎笛表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斗膽創編旋律,并為

自己創編的旋律配上歌詞,用豎笛或者其他形式表現出來,使學生的創造能力

得到發展。

五、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發聲練習曲及二聲部練習曲來提高演唱技巧和

合唱水平,使學生更好的表現歌曲;感受樂曲的速度、力度、強弱的變

化,分辨并表現感受到的音樂情緒,同時受到思想教育。

六、教學難點:

通過節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訓練,培養學生多方面的音樂表現

力。

七、工作措施:

(1)總結經驗。認真備課,認真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了解本學期的教

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

性。最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3)積極參加組里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老師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

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和教學能力。

(4)積極地使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密切聯系學生,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

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時常征求學生對老師的意見,不斷改進教法,提高

教學效果,爭取大面積的豐收。

(6)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八、教學進度:

被中選良

周次我學內客因次校學內容

冷聽《*人〃》學唱《我的更期友)

113

《花非花》時聽(仙平R)

聆聽《儀序人心”》於喬?^4)

214

*?;*《游十中)a2狀?

竽唱《“即周》

曲聽《MX跳月》

3152習

竽甯歌出《我艷.?月止.月兄

他普”》

416

艮習我方

“聽《外”小M丈》

5**歌曲(-?<?)17r

卡。歌崗(DOREMl)

用嘛<4LH<X>

618IJJ

小明節”惘

719r

學唱《用大會£好》

學唱《林樹"節》

8

Q4默*

秘方《守住這一月陽左》<£

?的大M)

9

學&《一杷曲*同*:?》

竽唱歌由《大蟲來T》

10

分動節禮網

我聽《4長41格上司》.手唱

《飛文修)

11

?.?獻陶

12樸吸(4*>

#?《爾通的Wlt>

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五)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音樂教學,并能夠在聽賞樂曲中正確感受音樂的情緒并能夠正確地表

述音樂的情緒,對音樂的欣賞能夠有自己更深入的認識和見解,能夠在音樂學

習的過程中能夠理解樂曲所包含的思想,樹立基本的價值觀。

2、知識與技能

(1)能夠認識連音符,知道一些音樂家的故事,能夠演唱簡單的旋律,并

且保證基本音準。

(2)能夠熟練地用有彈性的聲音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夠用不同的演唱

形式如齊唱、領唱和合唱等形式熟練地表現歌曲。能夠背唱部份歌曲。

(3)能夠對歌曲進行編創動作和表演,并能夠用樂器為歌曲伴奏,編創伴

奏節奏。

(4)能夠在音樂聆聽中感受樂曲的情緒,能夠對音樂的結構做出正確的判

斷,能夠分析簡單的器樂曲式形式。能夠通過想象描述音樂的形象和意境。

3、過程與方法

(1)通過摹仿建立學生的音樂認知感受,讓學生對音樂有感性的認識,模

仿的范圍從歌曲擴展到器樂旋律。

(2)通過聽賞、動作、律動等不同形式體驗音樂,在體驗中感受愉悅的審

美享受。

(3)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合作完成音樂作品的表演、演奏等等,創造合作的

氛圍和意識。

(4)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探索音樂的表現形式,引導學生探索音樂的好

奇心和探索意識。

(5)注重音樂教學方法的實踐,特殊是對音樂欣賞中對照欣賞的使用,引

導學生對照欣賞,從對照中感受音樂的不同特點。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共有六個單元,其中有唱歌11課,欣賞8課,但是欣賞曲目數

量龐大,音樂家故事2課,活動4課,音樂知識1課。欣賞與歌唱課的比例雖

然不同,但是欣賞的曲目在數量上有很大的增加,同時對音樂家的認識有了要

求,活動課的內容比較大。與舊版的實驗教材有了較大的改變,換掉了一些較

為老的歌曲,增加了一些新的歌曲,難度也有之下降。外國音樂作品較多。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增強學生對基本音樂技能如節奏練習、旋律跟讀的提高,從而提高學生

的專業技能和知識。

2、提高演唱的技巧和方法,做到能夠故意識運用彈性的聲音輕聲演唱歌

曲。在歌曲演唱的形式上要有所突破,能夠掌握集中基本的演唱形式。

3、能夠認識一些樂器并了解其基本的演奏方式,能夠辨別其中的音色,能

夠對一些音樂家有所了解。

4、積極引導學生參預音樂的編創和表現,在編創和表現中積極合作。

(二)難點:

1、對音樂技能的掌握和學習,特殊是對一些特殊的節奏的練習是難點。

2、歌唱的技巧和方法,特殊是在優美的音色訓練方面有著重要的探索價

值,但也是有著較難地方。

3、欣賞的數量很大,如何在眾多曲目中選擇重難點進行教學是重點工作。

在欣賞中如何掌握欣賞的方法,以及對樂器的音色的聽辨是極其艱難的。

四、教學進度

周次課A課時

—*第單元愛涓人間

一第一單元愛滿人間

三第二單元八齊盒

四弟押元八汗盒

五第:單元環球果風

六第三單元環球乘風

七機動

九第四單元五十六朵花

十第四班元五十六朵花

1--,第尢胞元母親河

十二第五曲元母親河

十三第六單元告別時刻

十四第六單元告別時刻

十五機動

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六)

一、教材分析:

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從教師的“教”

考慮較多,無論從教材內容的構件、教學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強調以教師為主,很

少考慮學生的學。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學中心論”上,強調教師作為教育的

主體,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傳授去獲取知識,因此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狀態中

學習。現代教育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教材組成員們通過學習,認

識到要從持續發展、終身教育的視角去考慮問題,所以不僅是以學生為本,還要

強調其發展,所以定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二、學生知識能力分析:.

音樂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也應當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音樂教育的目標之一

就是要完善學生的個性。眾所周知,學生的音樂能力都會因為先天的遺傳因素

和后天的教育條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異。我們六年級學生基礎不是很好,于是

其音樂興趣、音樂潛能、音樂生活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音樂本身的非語義性

及音樂藝術的自由性和多樣性,給接受者對音樂的多解性和個性化的演繹提供了

廣闊的舞臺。

三、教學任務

1、演唱學習自然呼吸,不聳肩,養成良好習慣,注意咬字、吐字清晰準確,做

到有表情唱歌。

2、聆聽欣賞優秀兒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潑、雄壯、優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

樂器。

3、合唱學習多聲部歌曲,做到音準、和協、動聽。

4、識譜認識反復記號等以及練習多種節奏類型。

四、教學要求:

1、突出音樂學科特點,把德育教育與音樂教育相結合。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使學生掌握淺顯音樂知識和簡單音樂技能,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4、了解中外優秀音樂作品,使學生具有初步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五、教學重點:學唱歌曲聆聽音樂

六、教材編寫的思路是: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

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

穿于始終。

1、以審美為中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

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

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

2.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往音樂教材的視角往往單純從音樂到音樂,很少從

文化的角度去思量。近年來國外的音樂教育,很重視從音樂文化上去開辟。我們

通過學習,認識到作為普通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應以普及藝術教育為內容,把單純

的音樂拓展為音樂文化是素質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內容強調了音樂與

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系等等,把音樂置身于大文化

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

3.以(音樂)學科為基點

作為一門學科必然有它自身的體系,音樂學科也不例外。從音樂的諸要素的

感性體驗到理性認識;從最基本時值“-拍”到各種音符時值;從單拍子到復拍

子;從單一音色到復臺音色;從基本的舞步到動作組合;從打擊樂器到有固定音高

的簡易樂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通過各單元由淺人深地步步展開,讓學生在

實踐操作中,逐步獲得學習音樂必須掌握的淺顯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4.加強實踐與創造音樂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之所以如此說。

首先是因為音樂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無論是音樂創作,還是

音樂表演、音樂欣賞,它們都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密切相關。

其次,就音樂教學活動而言,學生離開了演唱、演奏、創作、鑒賞等音樂

實踐活動,就很難獲得直接經驗;

同樣,離開了直接經驗,學生也很難做到進一步感受、體驗、理解、鑒賞音

樂。因此,音樂教學活動要特殊重視學生的參預和實踐,重視學生感受、體驗、

表現音樂的情感,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鑒賞音樂的美。

5.加強綜合與滲透

音樂課的綜合性表現在三個不同的層次上。

其一,音樂學科中不同教學領域間的相互綜合。

其二,音樂藝術與姊妹藝術間的相互聯系。

三,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相關學科間的相互聯系。其目的是開闊學生的

文化視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以提高其綜合文化素質。固然,

這種綜合是以音樂為主的綜合,是貫費于各個教學環節的綜合,而不是偶爾的、

某個環節上的局部綜合。

6.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通于始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與音樂

保持密切聯系、受音樂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動力。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

步形成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志趣,是促使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保證。在組織音樂教

學活動時,都應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內容和情感內涵,發揮音樂作品的藝術

魅力,創造性地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激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

趣及愛好。

七、教學進度

第一周歌曲《愛的奉獻》欣賞《歡樂頌》2課時

第二周歌曲《歌聲與微笑》欣賞《愛星滿天》2課時

第三周欣賞《重整河山待后生》欣賞〈小放風箏》2課時

第四周歌曲《說拉彈唱》欣賞〈說大話》2課時

第五周欣賞《梅花三弄》欣賞〈蝶戀花〉2課時

第六周歌曲《陽關三疊》欣賞〈漁舟唱晚》2課時

第七周欣賞《嘎達梅林》〈陽關三疊》2課時

第八周歌曲《舉杯祝福》2課時

第九周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歌曲〈愛我中華〉2課時

第十周欣賞《天邊有顆閃亮的星》欣賞〈街頭少年》2課時

第十一周歌曲《什么結子高又高》欣賞〈卡門序曲》2課時

第十二周歌曲《捧-束鮮花獻給你》欣賞〈回顧》2課時

第十三周欣賞《遠航序曲》2課時

第十四周欣賞《街頭少年》〈老友進行曲》2課時

第十五周歌曲《同一首歌》2課時

第十六周欣賞《告別時刻》1課時

第十七周活動畢業聯歡會

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七)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音樂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各項要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為學生平生愛慕音樂、學習音

樂、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由于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的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

創造的活動能力也進一步增強,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

整體感受,增加音樂表現與音樂創造活動以及動手搜集資料的分量,以生動活

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六個單元,即第一單元“愛滿人間”;第二單元“八音

盒”;第三單元“環球風貌”;第四單元“五十六朵花”;第五單元“母親

河”;第六單元“告別時刻”。

每一個單元包括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及學習和了解音樂文化

的廣闊乾坤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系。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

賞、歌表演、集體舞、活動等。

四、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風俗。

(2)、通過學習歌曲與欣賞,理解歌曲或者樂曲所包含的小知識。

(3)、認識和了解音樂家貝多芬、比才及其音樂作品。

(4)、了解歌劇以及歌劇音樂的作用。

(5)、了解曲藝以及曲藝音樂的特點及作用。

(6)、認識樂器填、古琴、馬頭琴,并了解其音色特點。

2、能力目標:

(1)、學生能用正確的口形,姿式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圓潤的發聲,清

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情地進行歌唱。

(2)、通過學習,使學生會自制打擊樂器并為歌曲伴奏。

(3)、通過音樂活動,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

能力,以及合作進取的精神,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3、情意目標: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

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

度,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4、質量目標: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音樂技能,掌握認識簡單的

樂譜的能力,能夠完整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進行簡單的音樂創造。通過學

習,掌握相關的文化知識,提高人文素質。

五、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時,注意演唱歌曲的準確性,并選擇正確的

演唱方式表現音樂。要適度而不夸張。

2、通過唱歌、欣賞、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的音樂表現力。

3、通過音樂活動的創造性、豐富多樣性。學生自身體驗,培養學生舞蹈的

創編能力。

教學重點:

1、繼續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2、繼續引導學生勇于參預各項音樂實踐,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

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

3、培養學生采集資料、整理資料,互相學習的能力。

六、教改措施

1、利用課堂時間提供學生練習、自我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興趣。

2、針對學生實情,進行教授的同時,注意個別學生的潛在因素,發揮學生

特長,以個別帶動整體,提高總體水平。

3、根據學生興趣特長,組織班級興趣小組。及時總結、反思,以促進教

學。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4、采用多種教學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

音樂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5、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因材施教,課堂多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

6、根據學校條件設備,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

堂教學效果。

7、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

社會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認真組織舞蹈隊進行活動

七、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單元教學內容備注

第1周1欣費《歡樂頌》《愛之夢》

第2周1欣覺《愛的羅曼斯》學唱《感恩的心》

第3周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