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市利通區第一、二教研共同體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1頁
吳忠市利通區第一、二教研共同體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2頁
吳忠市利通區第一、二教研共同體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3頁
吳忠市利通區第一、二教研共同體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4頁
吳忠市利通區第一、二教研共同體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利通區第一、二教研共同體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卷(閉卷)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請將正確選項填入表格每題2分,共20題40分)1.考古人員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這說明北京人()A.會建造房屋 B.會使用天然火 C.會制造彩陶 D.會種植小麥【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燒石和燒骨等,這反映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天熱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B正確;題干中木炭、灰燼堆與房屋、彩陶、種植小麥無關,ACD排除;故選B。2.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種植水稻、建造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的原始人類是A北京人B.山頂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處長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人類,、建造干欄式房屋,過定居生活,故D符合題意;北京人、山頂洞人不會種植農作物,不過定居生活,故AB不合題意;半坡人原始居民種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故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被后人尊崇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 B.黃帝 C.炎帝、黃帝 D.蚩尤【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炎黃部落聯盟以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內外的華人也以“炎黃子孫”自稱,C正確;炎帝、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只有炎帝或黃帝,說法不全面,排除AB;”蚩尤在涿鹿之戰被炎帝和黃帝擊敗,與題干“人文初祖”無關,D。故選C。4.中國歷史上“禪讓時代”結束,“家天下”時代開始于()A.東周 B.商朝 C.西周 D.夏朝【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禹死后,禹的兒子啟奪取了王位,并傳位于自己的后代,這樣“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所以“家天下”時代開始于夏朝,D項正確;東周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商朝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西周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5.下圖示意的是西周的A.禪讓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皇帝制【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圖示中的層次等級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選B;西周時期已經不再實行禪讓制,排除A;郡縣制最早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排除C;皇帝制出現于秦統一以后,排除D。6.從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們可以得到的歷史教訓是國君應該()A.重視教育 B.勤政愛民 C.發展經濟 D.增強軍事力量【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夏商周三朝最后的君主桀、紂、幽王都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因殘害百姓最終導致滅國,因此我們可以得到的的教訓是勤政愛民,B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夏、商、西周三代滅亡的原因是殘暴統治,排除A;同理可知發展經濟不是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的教訓,排除C項;同理增強軍事力量,也不是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的教訓,排除D項。故選B項。7.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該工程是()A.都江堰 B.靈渠 C.大運河 D.趙州橋【答案】A【解析】【詳解】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主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工程,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至今仍發揮巨大作用。故A符合題意;靈渠是秦朝開鑿的水利工程,排除B;大運河是隋朝開鑿的水利工程,排除C;趙州橋是隋朝李春修建,排除D。故選A。8.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這是因為商朝A.有了官吏 B.有了確切紀年C.有了青銅器 D.留下了記載歷史資料的甲骨文【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古代中國商朝歷史的重要資料,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的內容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故選D。9.鐵農具和牛耕出現在A.商朝 B.春秋時期 C.戰國時期 D.西漢【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了鐵農具。我國至遲到春秋末期已使用牛耕,B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項不符,排除。故選擇B。10.邊蜀原認為:秦始皇掃平六國統一天下是必然的,因為秦國打下了統一天下的基礎。秦國代表了當時的先進生產力,農業生發達……的織好量強大的最合理的軍團,據此可知,“秦始皇掃平六國統一天下”得益于A管仲改革 B.商鞅變法 C.獨尊儒術 D.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商鞅變法在秦國實行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措施,使秦國強大起來,為后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故選B;管仲改革是在齊國,排除A;獨尊儒術是在西漢,排除C;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排除D。11.在當代中國,教育公平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孔子的下列觀點中,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A.因材施教 B.溫故知新 C.有教無類 D.仁者愛人【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有教無類指教育不分高低貴賤,對哪類人都一視同仁,體現出教育公平,C項正確;因材施教是指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與教育公平無關,排除A項;溫故知新強調要時常溫習舊的知識,與教育公平無關,排除B項;仁者愛人與教育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2.郭沫若說“由秦到現在兩千多年了,我們依然感覺著春秋戰國在學術思想史上是中國的黃金時代。”是因為春秋戰國出現()A.競相改革的時代風潮 B.諸侯爭霸局面C.百家爭鳴的活躍局面 D.商業繁榮局面【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中的“在學術思想史上是中國的黃金時代”,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學術的繁榮,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C項正確;競相改革的時代風潮和諸侯爭霸的局面屬于政治領域的情況,商業繁榮局面屬于經濟領域的情況,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13.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A黃巾起義 B.陳勝、吳廣起義 C.李自成起義 D.太平天國運動【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誤期當斬,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在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B項正確;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李自成起義是明朝末年,太平天國是清朝后期,都不是第一次農民起義,排除BCD項。故選A項。14.復習課上,老師要求小組總結七年級上冊各歷史時期的特征。下列關于秦漢時期特征的總結正確的是()A.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 B.中華文明的起源C.統一國家的建立 D.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秦漢時期的特征是統一國家的建立,C項正確;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是夏商周時期,排除A項;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原始社會時期,排除B項;民族交融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點,排除D項。故選C項。15.西漢初年,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到漢武帝時,是如何對待諸子百家學說的()A.百家爭鳴 B.八股取士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文字獄【答案】C【解析】【詳解】聯系所學可知,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所以C符合題意;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思想上出現的局面,所以A不符合題意;八股取士和文字獄是明清時期的,所以B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點睛】本題關鍵詞在于漢武帝時期,并且是關于漢武帝時期對諸子百家學說的態度,結合所學知識可得答案。16.《三國演義》里“借東風”、“草船借箭”、“連環計”的故事為人們津津樂道,而它們都與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役有關。這場戰役是()A.巨鹿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在赤壁之戰中,周瑜指揮孫劉聯軍用火攻大敗曹操,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通過“借東風”、“草船借箭”這兩個經典故事也可判斷這次戰役是赤壁之戰,C符合題意;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戰爭所取得的一場巨大勝利。它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斗爭勝利的基礎,經此一戰,秦朝已名存實亡,與“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役有關”信息不符,A不符合題意;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打下了基礎,與“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役有關”信息不符,B不符合題意;淝水之戰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狀態,與“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役有關”信息不符,D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題干“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役”是解題的關鍵,聯系教材中赤壁之戰的過程、意義來解答此題。17.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了,管理今新疆地區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A.駐藏大臣 B.理藩院 C.伊犁將軍 D.西域都護【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了西域都護,管理今新疆地區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故D符合題意;清朝設置駐藏大臣管理西藏、設伊犁將軍管理新疆,故AC不合題意;理藩院是清朝特設的管理邊疆少數民族事務的中央機構,故B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18.下圖是某同學整理的學考筆記,它相關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商鞅變法B.文景之治C.貞觀之治D.孝文帝改革【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題干的圖片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是北魏的皇帝,為了更好的進行統治,他遷都洛陽,實行改革,采取漢化政策,學漢語,穿漢服,改用漢姓,促進了民族融合,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的內容與題干無關,排除;故選D。【點睛】解題關鍵是學生掌握孝文帝改革的相關知識,解答問題需要聯系課本,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本功。19.他撰寫了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先生將此著作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他”是()A.孔子 B.司馬炎 C.班固 D.司馬遷【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司馬遷撰寫了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先生將此著作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D項正確;孔子是思想家,司馬炎是政治家,班固編寫了《漢書》,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20.王羲之的書法“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在他的名作中被號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A.《女史箴圖》 B.《蘭亭集序》 C.《水經注》 D.《洛神賦圖》【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晉的王羲之的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代表作品是《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故B符合題意;《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是顧愷之的作品,《水經注》是酈道元的作品。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表格題(每空2分,共10分)請將相應的內容填寫在下列表格。21.時期人物學派主要主張代表著作春秋時期①_________道家“順應自然”《道德經》②_________儒家③_________《論語》戰國時期墨子④_________兼愛、非攻孟子儒家“仁政”“民貴”“君輕”韓非⑤_________以法治國【答案】①.老子②.孔子③.“仁”,仁者愛人④.墨家⑤.法家【解析】【詳解】春秋時期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代表作《道德經》,①是老子;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核心思想是仁,主張仁者,愛人,他的言論由其弟子編撰為《論語》,②是孔子;③是“仁”,仁者愛人;墨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④是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主張以法治國,⑤是法家。三、連線題(共2小題,每題10分,共20分)22.請將下列標志事件與對應的信息相連線倉頡善用針灸、湯藥,發明麻沸散項羽創造文字華佗巨鹿之戰,以少勝多祖沖之改進造紙術,降低造紙成本,提高紙的質量蔡倫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答案】【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又史皇氏,又曰蒼王、倉圣。《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圣人”;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華佗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名醫,善用針灸、湯藥,發明麻沸散;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降低了紙的成本,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紙張開始真正的流行起來;祖沖之是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數學家。23.請對下列著作與作者進行搭配《水經注》酈道元《傷寒雜病論》鐘繇《宣示表》張仲景《洛神賦圖》賈思勰《齊民要術》顧愷之【答案】【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水經注》是我國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編寫的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記述了許多前人沒有記載過的河流,他的足跡遍及黃淮流域,也到過長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全書以水道系統為綱,詳細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東漢末年張仲景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后人尊稱他為“醫圣”。鐘繇的書法代表作是《宣示表》。東晉的顧愷之有“三絕”,即才絕、畫絕、癡絕,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他筆下人物線條優美,活潑傳神、富有個性。《齊民要術》是北朝時期的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農業科學著作,書中對秦漢以來中國黃河流域農業科學技術知識進行的系統總結,使農業有了更深的發展。《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四、思維導圖(請完成下圖中所缺部分,每空2分,共10分)24.思維導圖【答案】商、春秋、秦、劉邦、曹丕【解析】【詳解】據所學知,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建立商朝,①商;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②為春秋;公元前221年,嬴政統一六國,建立秦朝,③為秦;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④為劉邦;公元220年,曹丕迫使漢獻帝禪讓帝位,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⑤為曹丕。故答案為:商、春秋、秦、劉邦、曹丕。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分)25.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請閱讀下面圖文資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李白材料二:請回答:(1)材料一:稱贊了秦始皇的哪一歷史功績?這一歷史功績的重大歷史意義是什么?(2)材料二中:兩幅圖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兩項措施?這些措施的實行有什么積極意義?材料三: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漢書》材料四:2000多年前,亞歐大陸上勤勞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條連接亞歐非幾大文明的貿易和人文交流通道后,后人將其統稱為“絲綢之路”……是促進沿線各國繁榮發展的重要紐帶,是東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請回答:(3)材料三中:“騫鑿空”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4)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