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重慶市酉陽縣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所選答案項的字母代號填寫在答題卡中相應的位置。1.下列屬于隋文帝功績的是()A.正式確立了科舉制 B.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C.開創了“開元盛世” D.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2.“科舉考試制度的終結并不意味著其中合理因素與之俱亡。它所體現的許多有價值的觀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為人類共同的基本理念。”科舉制度中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元素是()A.注重文化 B.傳播儒學 C.考試選拔 D.公平競爭3.《宋史?職官志》記載,宋初“始置諸州通判”,“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簽書施行”,該材料表明,宋初設置通判的作用是()A.防止武將專橫跋扈 B.分割宰相軍政、財政大權 C.管理地方財政賦稅 D.分散知州權力并對其實行監督4.“朕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材料反映了()A.唐太宗統治的根本目的是勤勉為民 B.唐太宗統治的根本目的是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C.皇帝與大臣的魚水關系 D.唐太宗得到許多賢臣輔佐的原因5.下列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是()6.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曾多次出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局面,如西漢時期的“文景之治”,唐朝時期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等。從這些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中我們得到的啟示有()①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是發展經濟的必要條件②統治者的勵精圖治是盛世局面出現的決定性因素③國內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④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直接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閱讀《宋朝賦稅結構變化表》。該表能夠說明()宋朝賦稅結構變化表年代農業稅(萬貫)非農業稅(萬貫)農業稅:非農業稅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寧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中央財政收入主要來自于南方 B.非農業稅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C.北宋時期的農村經濟發展緩慢 D.邊境貿易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8.南宋時,蘇州地區“吳中自昔號稱繁盛,四郊無曠土高下皆為田。”兩浙地區是蠶桑的主要種植地區。南宋寧宗時,歲入高達6000余萬,超過了北宋的歲入。據此可推知()A.南方經濟開始發展 B.經濟重心南移 C.北方經濟完全沒落 D.北宋經濟繁榮9.“迄今井邑猶荒涼(不斷的戰爭使得城鄉一片荒涼),居民生資唯榷場(居民主要依靠邊境市場過生活)。馬軍步軍自來往(雙方軍隊各自在邊境來回巡邏),南客北客相經商(南北雙方客商進行著繁忙貿易)。”金代文人劉迎的這首詩反映出的宋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A.統治者之間的和親 B.雙方互相派駐使節 C.繁忙的經濟貿易交流 D.雙方激烈持久的戰爭10.如表所示情況()時間開寶(968﹣976)時至道(995﹣997)天禧(1017﹣1021)時慶歷(1041﹣1048)時宋朝軍隊數量37.8萬66.6萬91.2萬125.9萬A.體現了重文輕武政策 B.帶來了冗官冗兵冗費現象 C.導致了民族政權對峙 D.加強了中央集權11.據元人在大淵的《島夷志略》說:“至元間,立巡檢司。”林豪原纂、薛紹元劇補的《澎湖廳志》說:“元末置巡司,屬同安縣兼轄。”這些材料表明元朝已經設立行政機構對下列哪一地區進行管轄?()A.新疆 B.西藏 C.新羅 D.臺灣12.明清時期農戶兼營家庭手工業,如乾隆年間(1736﹣1795年)的《廣州府志》記載:廣東東莞縣西南鄉間農家“田事之余”“則據莞為席,麥為笠,穿線為傘”。這表明當時()A.產生新的生產方式 B.手工業發展水平高 C.商品經濟得到發展 D.重農抑商政策轉變13.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并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清朝前期,我國民族關系的主要特點是()A.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與反抗外來侵略相結合 B.中央開始設立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專職機構 C.通過冊封少數民族首領來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D.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14.文化認同是人們在一個民族共同體中長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基本價值的認同。下列圖片說明了明清時期,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主要特征是()A.儒學的獨尊和完善 B.尊師重教的風氣 C.官僚機構日益膨脹 D.皇權的不斷強化15.對如表材料理解正確的是()①率舟師出使南海西洋以至西域諸國……見于記載的所經國度,多至三十余地。②不窮兵,不疲民,而禮樂文明,赫昭異域。——[明]茅元儀《武備志》A.①說明鄭和航海建立起歐亞直接的商業聯系 B.①屬于歷史結論 C.②贊揚了鄭和航海推行的和平友好文化政策 D.②屬于歷史史實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16題13分,第17題10分,第18題各6分,第19題6分,共35分。請按要求在答題卡上作答。16.(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太宗在位20多年,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廣納賢才,知人善任,同時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發展經濟,改革稅制…使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上冊》材料二材料三(唐太宗)平東突厥后,將突厥降眾安置內地,讓他們保持原有的生產和生活習慣,仍以其首長擔任都督等職,統治原有的部眾實質首領在長安被任為五品以上將軍、中部將的官員有一百多人,“始與朝士相豐”(幾乎與朝廷官員一半對一半)。定居長安的突厥人將近一萬家之多,吐谷渾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為可汗,把弘化公主嫁給吐谷渾可汗諾曷缽。……由于唐太宗大量吸收了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參加政權,密切了民族關系,促進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隋唐時期?下冊》材料四唐朝時大量朝鮮人、日本人、印度人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也傳播他們自己的文化。唐代僧人不畏艱險,傳佛學佛者,絡繹不絕。玄奘(602﹣664年),為尋求準確的佛經文本,西行“求法”,歷經艱辛,十余年中,行程數萬里,游歷百余國。回國后,他譯出佛經1300多卷,精煉而準確,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貢獻。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一書,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鑒真(688﹣763年),深明佛學,50余歲時,受日本邀請東渡。他排除千難萬險,歷時12年,經6次努力,最終到達日本。鑒真東渡,除了傳播佛法,還介紹了中國的建筑技術、雕塑技術、醫藥等知識,對日本的佛學建筑、雕塑、醫藥、藝術乃至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摘編自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第3卷)(1)根據材料一,歸納“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3分)(2)以上圖片共同反映了唐朝怎樣的時代特征。(1分)(3)以下表述是從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請填“正確”;違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達的意思的,請填“錯誤”;是上述材料信息沒有涉及的,請填“未涉及”。(3分)A唐太宗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被尊奉為各民族的“天可汗”。B唐太宗時,中原與各少數民族之間交往的方式單一。C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指出玄奘、鑒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貢獻。(4分)(5)綜上,請你談談唐朝的社會發展對當今社會建設的啟示。(2分)17.(10分)中華傳統文化深入到中國人的骨髓里,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里。請你完成相關任務。[文物?記錄]材料一圖表所示圖一:回洛倉遺址。回洛倉是由隋煬帝設置的“國家糧倉”,整個糧倉可以儲存糧食達3.5億斤。圖二:唐三彩男裝女陶俑。人物眉目清秀,面色紅潤,為女子形象。身穿男裝圓領長袍,腰束革帶,是唐朝男子典型裝束,整體色彩明麗。(1)從材料一中任選一個文物或歷史遺跡,分析它所反映的歷史信息。(2分)[思想?延續]材料二忽必烈從青年時代開始就效法中國古代的開明之君選賢任能,探求治國安民之道。繼承汗位后,忽必烈的治國理念進一步完善并在實踐中體現。在農業上,他設立勸農司作為勸導督查農業生產的機構,頒布條例促使各級官員去抓農業生產,禁止毀壞農田、以牧傷農。他還重視儒家思想的應用,尤其是在中原地區推行“仁政”等措施,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摘編自秀鳳《忽必烈的治國方略》(2)根據材料二,歸納忽必烈在繼承汗位后形成的治國理念。結合所學,列舉一例中國古代隋朝到清朝的開明之君選賢任能的事例。(3分)[文化?傳承]材料三2022年冬奧會期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某廟會展上,記者拍到以下新聞圖片。京劇臉譜傳承人現場展示制作京劇臉譜制作技藝。面塑技藝傳承人特意展示了一組冬奧項目冰墩墩,并教摩納哥親王學習制作冰墩墩面塑。(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說明中國開辦這次廟會展的用意。(3分)[文明?交流]材料四2023年4月25日,首屆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在陜西西安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天向大會致賀信,提到中國在文物保護領域探索出一些先進技術經驗、培養了一些專業人才,相信中國將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與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摘編自人民網《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文明交流互鑒》(4)根據材料四,請你從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角度對中國參加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提出合理化建議。(2分)18.(6分)中外貿易路線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識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唐朝貿易路線圖材料二宋朝貿易路線圖材料三明清時期,中國在對外交往方面總體呈保守姿態,從明朝的“海禁”到清朝的“閉關鎖國”,保守傾向越來越嚴重,經濟和貿易政策越收越緊。與此同時,中國的私營手工業逐漸占主導地位,社會商品流通不斷擴大,并廣泛使用白銀,進一步引發商業資本的活躍,出現專門的手工業產品和原料集散地。一一陳忠海《歷史上的兩種“閉關鎖國”》(1)比較材料一、二的貿易線路圖,指出唐朝和宋朝的貿易線路有什么區別。(2分)(2)分別說明造成唐朝和宋朝貿易線路區別的原因。(2分)(3)以下表述是從材料三信息中得出的,請填“√;違背了材料三信息所表達的意思的,請填“×”。(2分)①明清時期,中國的私營手工業逐漸超過了官營手工業。。②明清時期商業發達,商業資本活躍,商業超過了農業,居主導地位。。19.(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選擇圖中相互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2023-2024學年重慶市酉陽縣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所選答案項的字母代號填寫在答題卡中相應的位置。1.【分析】本題考查隋文帝的功績,知道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解答】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ABC與隋文帝無關。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隋文帝,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科舉制的創建及影響,重點掌握科舉制對后世選官用人制度的影響。【解答】根據材料“永久的生命力……成為人類共同的基本理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的影響很多,但具有超越時空永久生命力的是它追求公平公正的理念,D項正確;注重文化、傳播儒學、考試選拔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排除AB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科舉制蘊含的公平競爭的原則影響后世。3.【分析】本題考查北宋的政治,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凡兵錢、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段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簽書施行”中的守臣指的是知州、知府等,由“與守臣通簽書施行”可以看出,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權力并對其實行監督。故D符合題意;題干材料表明宋初設置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權力并對其實行監督,不能說明防止武將專橫跋扈、分割宰相軍政、財政大權、管理地方財政賦稅,排除AB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北宋的政治,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表明宋初設置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權力并對其實行監督。4.【分析】本題考查貞觀之治,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唐太宗代表的是地主階級的利益,大臣們也是地主階級的代表,希望他們長守富貴,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統治的根本目的是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貞觀之治,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5.【分析】本題考查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相關內容,掌握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所學可知,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開封),于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大遼”,于1125年被金朝滅亡。960年,后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改元建隆。靖康元年(1126年)發生靖康之難,次年被金國滅亡。西夏(1038﹣1227)是中國歷史上中國西北地區黨項人建立的一個王朝,因為它在西北,故稱為西夏。早期與遼、北宋,后期與金并立。故方位正確的是西夏(西北)、遼(北方)、北宋(中原),故C正確,排除AB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相關內容,準確識記北宋、西夏、遼的并立與和戰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6.【分析】本題考查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和表現等,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西漢時期的“文景之治”,唐朝出現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都是歷史上的治世局面,它們出現的共同原因有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統治者的勵精圖治;國內各地區、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以及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和表現等相關史實。7.【分析】本題考查了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南方農業、手工業生產取得重大發展,為南方經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自北宋開始,我國古代商業空前繁榮,主要表現有:南方都市商業發達,海外貿易興盛,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在此基礎上,到南宋時期,我國古代的經濟重心轉移到了南方。【解答】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農業稅收所占比例下降,非農業稅收比例上升。非農業稅收包括手工業和商業稅收,手工業生產技術提高,產品大量銷售,瓷器大量出口,直接增加了商稅的收入,故B項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解答本題要把握好考查的知識點是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做出正確的選擇。8.【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我國古代經濟中心南移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解答】由材料“南宋時,蘇州地區‘吳中自昔號稱繁盛,四郊無曠土高下皆為田。’兩浙地區是蠶桑的主要種植地區。”可知,南宋時,南方經濟得到發展。由材料“南宋寧宗時,歲入高達6000余萬,超過了北宋的歲入”可知,南方人口也增加并超過了北方。總起來看,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已經南移。ACD選項描述不對。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從而概括出我國南宋經濟中心南移的有關內容。9.【分析】本題考查了宋代民族交往,注意全面分析題干材料。【解答】“迄今井邑猶荒涼(不斷的戰爭使得城鄉一片荒涼),居民生資唯榷場(居民主要依靠邊境市場過生活)。馬軍步軍自來往(雙方軍隊各自在邊境來回巡邏),南客北客相經商(南北雙方客商進行著繁忙貿易)。”金代文人劉迎的這首詩反映出的宋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繁忙的經濟貿易交流。題干材料強調了“南北雙方客商進行著繁忙貿易”。故選:C。【點評】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10.【分析】本題考查了宋朝軍隊數量增加的影響。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解答】題干給出的表格反映了宋朝軍隊數量不斷增加,這帶來了冗官冗兵冗費現象。北宋軍隊數量在不到100年時間內增加了4倍多,這必然導致冗官冗兵冗費現象。故選:B。【點評】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11.【分析】本題考查清朝對邊疆的管轄,識記清朝對邊疆的管轄相關知識。【解答】A.元朝在新疆設立北庭都元帥府,排除A。B.元朝在西藏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直屬宣政院,排除B。C.新羅在朝鮮半島,排除C項。D.根據題干“至元間,立巡檢司。”結合所學可知,元朝時期在東南地區,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三國時叫夷州,隋朝時叫流求),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D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考查基礎知識掌握狀況。12.【分析】本題考查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田事之余”“則據莞為席,麥為笠,穿線為傘”是說農民在農閑時間從事手工業,加工產品出售,這反映了商品經濟得到發展,農民追求財富的意識增強。故選:C。【點評】掌握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的表現和影響。13.【分析】本題考查清朝鞏固統一的措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清朝前期,粉碎了噶爾丹叛亂、大、小和卓叛亂;通過雅克薩之戰打敗沙俄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統一。這說明清朝前期,我國民族關系的主要特點是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與反抗外來侵略相結合。故A符合題意;元朝中央開始設立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專職機構,排除B;唐朝通過冊封少數民族首領來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排除C;明朝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清朝鞏固統一的措施,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清朝前期,我國民族關系的主要特點是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與反抗外來侵略相結合。14.【分析】本題考查明清時期強化皇權的措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材料“北京城、錦衣衛印、南京貢院科舉考場、軍機處”并結合所學可知,明朝時期,統治中心在北京;為了鞏固統治,設置了錦衣衛,直接對皇帝負責;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實行八股取士;清朝時期設置了軍機處,使皇權達到了頂峰。D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儒學的獨尊和完善,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尊師重教,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官僚機構日益膨脹,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強化皇權的措施,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片說明了明清時期,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主要特征是皇權的不斷強化。15.【分析】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閱讀材料可知,①屬于歷史史實,②屬于歷史結論,從①中得不出鄭和航海建立起歐亞直接的商業聯系,由“②不窮兵,不疲民,而禮樂文明,赫昭異域”可知,②贊揚了鄭和航海推行的和平友好文化政策。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16題13分,第17題10分,第18題各6分,第19題6分,共35分。請按要求在答題卡上作答。16.【分析】本題考查唐朝經濟的繁榮、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朝的民族關系、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根據材料“他廣納賢才……重用賢能”可得出統治者重用人才;根據材料“鼓勵發展農業生產……他發展經濟”可得出重視發展經濟;根據材料“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改革稅制”可得出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注重減輕人民負擔。(2)根據圖片信息可知,圖一是唐朝時期在江南地區出現的曲轅犁,圖二是唐朝時期灌溉工具筒車,圖三是唐三彩騎駝樂舞俑。圖一和圖二體現了唐朝社會經濟的發展,圖三體現了唐朝時期與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系和交流,故圖片體現了唐朝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特點。(3)A:“唐太宗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被尊奉為各民族的‘天可汗’”的表述材料信息沒有涉及。B:根據材料“平東突厥后……把弘化公主嫁給諾碼體可汗……”等信息可知,唐太宗時期治理各族地區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平定突厥后,將突厥降眾安置內地,同時對吐谷渾采取和親的政策,“唐太宗時,中原與各少數民族之間交往的方式單一”的表述違背了材料信息所表達的意思。C:根據材料“由于唐太宗大量吸收了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參加政權,密切了民族關系,促進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可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的表述是從材料信息中得出的。(4)根據材料“為尋求準確的佛經文本,西行‘求法’……回國后,他譯出佛經1300多卷,精煉而準確,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貢獻”可得出玄奘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根據材料“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一書,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可得出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根據材料“鑒真東渡,除了傳播佛法,還介紹了中國的建筑技術、雕塑技術、醫藥等知識,對日本的佛學建筑、雕塑、醫藥、藝術乃至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可得出鑒真傳播了中國的先進文化,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貢獻。(5)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統治者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交融,說明一個政府和國家應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唐朝時期對外關系比較開放,加強了中國與異邦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說明一個國家或民族要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唐朝時期出現了很多新型的耕作技術和灌溉工具,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說明一個國家要堅持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動力之源。故答案為:(1)共同原因:統治者重用人才;重視發展經濟;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注重減輕人民負擔。(2)特征:繁榮與開放。(3)A未涉及;B錯誤;C正確。(4)貢獻:玄奘: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鑒真:傳播了中國的先進文化,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貢獻。(5)認識: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動力之源。要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要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朝經濟的繁榮、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朝的民族關系、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等相關史實。17.【分析】本題考查開皇之治、唐朝經濟的繁榮、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中國現代科技、教育、文體事業的發展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圖一回洛倉遺址反映的歷史信息是隋朝農業發達,存儲糧食多;圖二唐三彩男裝女陶俑反映的歷史信息是唐朝社會風氣比較開封,女子可以穿男裝。(2)根據材料二“忽必烈從青年時代開始就效法中國古代的開明之君選賢任能,探求治國安民之道。繼承汗位后,忽必烈的治國理念進一步完善并在實踐中體現。在農業上,他設立勸農司作為勸導督查農業生產的機構,頒布條例促使各級官員去抓農業生產,禁止毀壞農田、以牧傷農。他還重視儒家思想的應用,尤其是在中原地區推行‘仁政’等措施,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可知,忽必烈在繼承汗位后形成的治國理念有選賢任能;以農為本;推行“仁政”等。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古代隋朝到清朝的開明之君選賢任能的事例有唐太宗重用房玄齡、杜如晦為相。(3)根據材料三“京劇臉譜傳承人現場展示制作京劇臉譜制作技藝”“面塑技藝傳承人特意展示了一組冬奧項目冰墩墩,并教摩納哥親王學習制作冰墩墩面塑”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開辦這次廟會展的用意是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等。(4)根據材料四“2023年4月25日,首屆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在陜西西安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天向大會致賀信,提到中國在文物保護領域探索出一些先進技術經驗、培養了一些專業人才,相信中國將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與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可知,中國參加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要嚴格遵守真實性和完整性原則,堅持對文化遺產充分保護和適度利用,以促進和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等。故答案為:(1)隋朝農業發達,存儲糧食多;唐朝社會風氣比較開封,女子可以穿男裝。(2)選賢任能;以農為本;推行“仁政”等。唐太宗重用房玄齡、杜如晦為相。(3)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等。(4)要嚴格遵守真實性和完整性原則,堅持對文化遺產充分保護和適度利用,以促進和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等。【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開皇之治、唐朝經濟的繁榮、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中國現代科技、教育、文體事業的發展等相關史實。18.【分析】本題考查唐朝和宋朝的貿易線路,明代經濟發展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1)區別:根據材料一“唐朝貿易路線圖”和材料二“宋朝貿易路線圖”并結合所學唐宋時期的海外貿易路線和經濟重心南移可知,唐朝海路和陸路交通都非常發達。宋朝海路發達,陸路衰退。(2)唐朝:根據材料一“唐朝貿易路線圖”并結合所學唐朝時期的狀況,從國家統一、商業繁榮、民族政策和對外關系等角度進行分析,例如國家統一、政治安定;商業十分繁榮,貿易往來頻繁;實行開明民族政策,民族關系融洽;對外交流頻繁。宋朝:材料二“宋朝貿易路線圖”并結合所學宋朝時期的狀況,從當時的時代特征、經濟重心、南方的商業、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等角度進行分析,例如民族政權并立,陸上絲綢之路衰落;經濟重心南移,南方制瓷業、絲織業等興盛發達;造船和航海技術發達,促進海路交通發展。(3)根據材料三“中國的私營手工業逐漸占主導地位,社會商品流通不斷擴大,并廣泛使用白銀,進一步引發商業資本的活躍,出現專門的手工業產品和原料集散地。”可知,明清時期,中國的私營手工業逐漸超過了官營手工業,表述正確。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商業超過了農業,居主導地位的結論,表述錯誤。故答案為:(1)區別:唐朝海路和陸路交通都非常發達。宋朝海路發達,陸路衰退。(2)唐朝:國家統一、政治安定;商業十分繁榮,貿易往來頻繁;實行開明民族政策,民族關系融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深圳市房屋裝修合同模板
- 義務消防員培訓
- 大學課件水污染控工程:吸附、離子交換
- 人力資源資料-員工關系培訓第三版
- 2025版合同終止證明書
- 2025建筑工程合同書范本
- 2025自動化專業培訓合同書
- 2025蘋果買賣合同模板
- 2024年09月河北清河縣事業單位招聘191人(含醫療崗)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出口貿易合同(2篇)
- 員工廉潔自律行為規范
- 華為管理手冊-新員工培訓
- 豬場轉讓合同范本
- (二模)石家莊市2025屆高三教學質量檢測(二)生物試卷(含標準答案)
- 2025年安陽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必考題
- (一模)2025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一)物理試卷(含答案詳解)
- 有關電除顫的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入團考試練習試題(100題)附答案
- 2025北京外國語大學輔導員考試題庫
- 2023年江蘇省高中信息技術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試卷
- 2025年保密觀知識測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