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醫學知識_第1頁
放射醫學知識_第2頁
放射醫學知識_第3頁
放射醫學知識_第4頁
放射醫學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放射醫學知識疑難問題解答(1)

1.為什么胸部外傷病人要求檢查胸部正斜位?

因為在胸部正位胸片上有時靠近腋中線的肋骨輕微骨折顯示不明顯,很易造成漏診。所

以要求檢查胸部斜位片,以便放射醫師仔細觀察靠近腋中線的肋骨有無確切骨折。

2.行靜脈腎盂造影檢查之前攝取平片的目的是什么?

此平片用于觀察骨骼、腸道氣體和軟組織情況。應特別注意泌尿系管道內的鈣化,因為

它會被造影劑所掩蓋,如果懷疑腎內鈣化時,攝取斜位片(前中線旁開45度)有助于確定鈣

化是否真的位于腎內,腎內鈣化在所有方向上都位于腎內,腎外鈣化在斜位片上位于腎外。

3.還有哪些方法可用于泌尿系結石的檢查?

超聲和CT。在超聲上,結石表現為白以區域(回聲)并在其后方有一聲影。在CT上,

結石表現為一個非常白的區域(密度)。

4.哪種X鋼灌腸(活動期病變慎用,中毒性巨結腸禁用)用以評價結腸病X線檢查對評

價炎性腸病有用?

鋼灌腸(活動期病變慎用,中毒性巨結腸禁用)用以評價結腸病變范圍和并發癥如結腸

癌,小腸鋼餐檢查用于評價小腸特別是回腸。CT用于顯示并發癥,例如屢管和膿腫形成。ERCP

用于對懷疑硬化性膽管炎的病人進行評價。

5.在斷面影像檢查上肝細胞癌有什么表現?

可為局灶性病變,有時侵犯門靜脈或肝靜脈,肝細胞癌也可是多發或在肝內彌漫性分布。

它通常呈不均質的表現,在CT和MR增強掃描上病變較周圍肝組織強化明顯,特別是在注射

造影劑后20秒以內(因為肝細胞癌是由肝動脈供血的多血管性腫瘤,其造影增強是在肝動脈

期)。

6.自發性氣胸常復發嗎?

是的。無論原發還是繼發性氣胸均易復發,約50%的病人在第一次發作后的兩年內在同

側再次發作。

7.患肺栓塞的病人在胸部X線攝影片上有何表現?

約80%?90%的肺栓塞病人表現有胸片的異常。不幸的是,這些表現常為非特異性的(亞

段肺不張、邊緣不清的陰影),因此沒有或幾乎沒有診斷價值,可作為考慮本病的異常X線

表現有函泊屯氏塊影(Hampton、'sbump)和外斯特馬克氏癥(Westermark'ssign)但較為

少見。有時會誤認為肺炎、大泡性肺氣腫或偽影。

8.肺血管造影術安全嗎?

從經驗方面來講,肺血管造影術相對而言還是安全的(死亡率為0.5%,非致命性主要

并發癥發生率為現,次要并發癥為5%),繁感性較高(假陰性率小于1%)以及特異性較

高(圖2),因為此造影術給病人造成一定的創傷。通常,只有在核醫學肺通氣灌注掃描和

腿深部靜脈超聲檢查等非創傷性檢查不能確定是否有肺栓子存在的情況下。才能運用本方法

進行檢查。

9.受到宮內輻射的胎兒在兒童時期有發生哪種癌癥的危險性?

在有關輻射誘發白血病和其他兒童癌癥方面還存在著分歧,但是因宮內輻射導致患病危

險性增加的保守估計為4?6人/10000兒童/cGy,對于懷孕的醫療工作者來說,要想控制

這些危險,其職業性輻射量應控制在0.5mSv0

10.什么時期的胎兒對放射線效應最敏感?

器官發育時期,受孕后8?15周。暴露于輻射環境中的胎兒可發生發育方面的問題,如

頭顱小、智力發育遲緩,當輻射閾值達40cGy時,其危險性明顯增加。

放射醫學知識疑難問題解答(2)

11.怎樣理解胸部x線照片發現病變的限度?

X線照片中病變的顯示要靠病變與其相鄰組織形成對比,因此,病變需要達到一定的大

小與密度才能在胸片中顯示。在這方面有不少人進行過研究,例如肺內腺泡病灶(約粟粒大

小)在胸片上可以顯示,肺門淋巴結需如蠶豆大小才能顯示,心包積液需250ml以上、胸腔

積液需要在200ml到500ml以上才有X線表現;胸膜增厚影像出現時胸膜增厚已到一定程度,

至少在5mm至1cm以上,縮窄性心包炎在X線上有異常表現時,心包厚度多已在3mm至5mm

以上等等。這些數字可以說明X線檢查發現病變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為了發現病變,檢查

時必須盡可能地利用體位的變換以減少重疊。隨著CT的發展,大幅度提高密度分辨力,從而

可以大大提高發現病變的可能性。

12.醫院工作人員是否會受到導致限定效應的輻射?

不會。在正常的工作環境中,醫院工作人員僅受到極微量的散射線的照射。

13.什么人需要做食管吞領造影檢查?

1)、吞咽困難懷疑是食管本身或鄰近病變引起,特別是食管腫瘤、賁門痙攣,食管異物

等。

2)、肝硬化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懷疑有食管靜脈曲張者。

3)、疑有食管穿孔、食管氣管屢、食管內屢、吞咽動作失調、腐蝕性食管炎者,此類患

者應選用有機碘或非離子型造影劑,如泛影葡胺,碘海醇等。

4)、患者一般情況極差、重度衰竭或食管腐蝕傷急性期者不能做此項檢查

14.孕婦做放射線檢查應注意什么?

妊娠四個月之前應避免做放射線檢查。

妊娠四個月后可做胸片、胸透常規檢查,但應避免做照射時間較長的胃腸透shi,鋼灌

腸,CT檢查等。

孕婦應避免做放射線同位素治療。

15.什么樣的病人需做鋼灌腸檢查?

臨床懷疑結腸炎、結腸息肉、憩室以及結腸腫瘤的患者。

長期腹痛、腹瀉及便血,上消化道造影未見異常的患者。

臨床懷疑有慢性闌尾炎的患者。

對患有腸套疊,時間不超過24小時的患兒,此項檢查還有治療作用。

對懷疑有腸穿孔或急性大量出血的病人應禁止做此項檢查。

16.釧灌腸的病人應做些什么?

提前一天做好腸道準備,檢查前一天中午和晚上食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條、稀飯,盡

量不要吃青菜和水果。

門診病人于檢查前一天晚上8時口服一定量瀉藥,(請在醫生指導下)如:蕃瀉葉、富麻油,

于檢查當天早上5時飲大量白開水,排泄所有糞便至水樣便為止。

住院病人可于檢查當天早上6時行清潔灌腸,保持結腸清潔。

按預約時間來放射科行鋼灌腸檢查。

17.CT較普通平片的主要優點是什么?

CT是斷面圖像,可對人體的復雜結構進行成像,普通平片是用二維圖像顯示三維結構,

對重疊的結構(如在胸部)常難以分辨,CT則能較好地解決此問題。另外CT的密度分辨率

高,它可以顯示平片不能發現的病變

18.病人剛做過領灌腸檢查,臨床醫生就申請做腹鄙和盆腔CT掃描會不會出現問題?

有問題。結腸內殘留銀劑的密度明顯高于口服造影的稀釋鋼劑,高密度的鋼劑在CT圖像

上可導致條狀偽影,影響對解剖結構的顯示。

19.核素成像與CT、超聲和MR有什么區別?

CT、超聲和MR提供的是解剖學和結構變化的資料,而核素成像一般是提供功能變化的資

料。

20.哪些患者不宜行MRI掃描?

1)、帶有心臟起搏器者。

2)、做過動脈瘤手術后有動脈夾者。

3)、有眼球金屬異物者。

4)、危重病人帶有各種搶救設備者。

5)、體內有各種金屬植入物的患者檢查時要謹慎。

放射醫學知識疑難問題解答(3)

21.MRI造影劑的種類及適應癥有哪些?

(一)、種類:

1、順磁性陽性造影劑。常用的有Gd-DTPA(馬根維顯;磁顯葡胺)、Mn-DPDP等。其作

用主要使T1縮短,在T1加權像上呈高信號。

2、超順磁性物質。常用的有超順磁性氧化鐵顆粒(SPIO),有AMI-25和Resovist等。

其作用主要使T2縮短,在T2加權像上是低信號。

(二)、適應癥:

1、某些腫瘤的鑒別診斷。

2、確定血腦屏障是否被破壞。

3、提高病變的發現率。

22.病人在行MRI檢查前應進行什么準備?

1)、病人進入檢查室以前,必須取出身上的一切金屬物品,如手表、鑰匙、鋼筆、硬幣、

眼鏡以及各種磁卡等。

2)、對幼兒、煩躁不安和憂郁恐懼癥病人給與適量鎮靜劑。

3)、腹部檢查最好空腹,可服胃腸道造影劑,也可不用。可用腹帶裹扎腹部以減少呼吸

運動引起的偽影。

23.MRI檢查有禁忌證嗎?

有。禁忌證是病人體內裝有磁易感性物質或裝置,這些結構的移動或功能喪失會引起不

良后果。如:

心臟起搏器;

耳蝸移植體;

某些人工心臟瓣膜;

骨骼生長刺激器和神經刺激器(TENs);

動脈夾或圈;

金屬結構(框周);

某些假體。

在任何MRI檢查前,對所有病人均進行上述禁忌物的檢查是必須的。一些廠家現已生產

出無鐵磁性的手術夾和其他裝置,若有安全問題時一定要請教放射學醫生。

24.孕婦MRI檢查安全嗎?

MR檢查對胎兒的影響尚未定論,一般來講強磁場和電離輻射對胎兒有一定的損害,因此

除非是急癥(如脊髓受壓),通常孕婦不做MRI檢查。另外,已研究證實,MRI造影劑可以

通過胎盤,由于造影劑對胎兒和妊娠可能有不良影響(盡管尚未定論),孕婦最好不使用造

影劑。

25.地球的磁場強度有多大?

大約1G,因此多數MRI設備的場強是地球磁場強度的10000倍以上。

放射醫學知識作子宮輸卵管造影應注意什么問題?

子宮輸卵管造影主要用于不孕癥的檢查。對于不孕癥,子宮輸卵管造影不僅有診斷作用,而

且有治療作用,是一種較為簡便、安全的檢查方法。檢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檢查時間一般選擇在月經頭天算起第11天。月經前期。月經期、刮宮后數日之內一般

禁止檢查。

(2)子宮、輸卵管及盆腔腹膜急性或亞急性炎癥、嚴重的心肺疾患及發熱患者均禁忌造影。

(3)所用造影劑一般為40強碘化油。造影前需作過敏試驗。造影劑的用量:準備10ml,通常

4?6ml可充滿子宮及輸卵管。

(4)檢查中,導管的大小和位置要適當,金屬頭與橡皮頭的距離不超過1.5cm。注射器內勿

殘留空氣,以免形成假性充盈缺損。

(5)造影在透視下操作,注藥前應先行透視觀察盆腔情況。注藥時,邊注射邊觀察,注意子

宮及輸卵管的充盈情況。推碘油要慢,壓力不應過大,遇阻力時及時停止推藥,可防止發生

靜脈或淋巴逆流。

(6)當子宮充滿呈三角形或橄欖形、兩側輸卵管充盈至傘端時,即停止注藥并攝取第一張照

片。24小時后再攝取第二張照片,用以觀察腹腔內有無游離碘化油,以確定輸卵管是否通暢。

輸卵管不充盈可能為痙攣或阻塞所致,故在攝取第一張片后,應再進行透視或攝片觀察。

放射醫學知識怎樣分析腎內鈣化陰影?

發現腎內有鈣化影后,應首先考慮哪些疾病能引起腎內的鈣化。腎內鈣化可見于腎結石、腎

結核、腎囊腫、腎腫瘤、腎包蟲、腎動脈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海綿腎、腎小管酸中毒等

疾病。分析腎內鈣化陰影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鈣化的位置:鈣化發生在腎盂、腎盞內者多見于結石,而腎結核、腎囊腫、腎包蟲、腎

腫瘤的鈣化多發生在腎實質內。海綿腎的鈣化發生在各腎小盞的先端,甲狀旁腺機能亢進引

起的鈣化發生在腎乳頭部。

(2)鈣化的形態:腎結石的鈣化多呈圓形、卵圓形或鹿角狀,腎結核的鈣化為斑點狀或云絮

狀,腎囊腫、腎包蟲或腎動脈瘤的鈣化為環形或弧線形,而多發的小點狀鈣化見于甲狀旁腺

機能亢進、腎小管酸中毒和海綿腎等。

(3)鈣化發生在一側還是兩側:甲狀旁腺機能亢進、海綿腎、腎小管酸中毒和腎結石的鈣化

可發生在兩側腎臟,而其他疾病引起的鈣化多發生在一側。

(4)鈣化的移動性:發生在腎盂或腎盞內的結石可發現位置的移動,而其他疾病引起的腎內

鈣化無位置的改變。

在鑒別腎內鈣化的性質時,除必須注意鈣化本身的特點之外,還應注意腎影的大小、形狀和

位置的變化。

放射醫學知識腎積水常見于哪些原因?

尿從腎臟的排出受阻,造成腎內壓力增高、腎盂擴張、腎實質萎縮,稱為腎積水。在X線上

腎積水表現為腎影增大、腎盂腎盞擴大、腎實質變薄、造影劑排出延遲。在工作中僅僅指出

腎積水的存在是不夠的,還應指出梗阻的部位,找出腎積水的原因。發生在腎盂與輸尿管交

界處附近的梗阻可見于異常血管壓迫、先天性狹窄、結核、結石等。發生在輸尿管中部的梗

阻可見于結石、結核、下腔靜脈后輸尿管、腫瘤、游走腎等。發生在輸尿管口及其上方的梗

阻可見于結石、結核、輸尿管囊腫、腫瘤及手術后等。在上述各種原因中,比較常見的是結

石、異常血管壓迫、游走腎、結核及腫瘤。其主要的X線表現是:

(1)結石:在腹部平片上可見不透X線的陰影,在靜脈腎盂造影片上可見腎盂、腎盞擴張,

造影劑排出障礙。

(2)異常血管壓迫:在靜脈腎盂造影片上輸尿管有邊緣清楚的線形壓跡或孤立的充盈缺損。

狹窄部位多在腎盂和輸尿管相交處以下0.5~2cm處。

(3)游走腎:由于腎的活動超出正常范圍,使輸尿管屈曲而發生尿液的通過障礙。觀察游走

腎的方法是在靜脈腎盂造影時進行立臥位對比觀察。正常時腎盂不低于第3腰椎(臥位),

立臥位腎臟活動的范圍為0.5~1個椎體。

(4)結核:梗阻可發生在腎盂腎盞交界處或輸尿管口,此時常有腎結核和膀胱結核表現(腎

盞破壞、腎實質內空洞及膀胱腔變小等表現可與腎積水同時存在)。

(5)腎腫瘤:可表現為輸尿管梗阻、造影劑通過障礙。但有時缺乏典型腫瘤的充盈缺損征象。

輸尿管囊腫在膀胱造影時可見輸尿管口有充盈缺損表現。

放射醫學知識縱隔氣腫的X線診斷

【臨床表現】

病人可感到突然的胸骨后疼痛、悶脹,放射到兩肩和兩臂。疼痛隨呼吸或吞咽動作而加重。

縱隔積氣如較嚴重,可壓迫靜脈阻礙回流。縱隔內氣體可進入頸部和胸壁,出現皮下氣腫。

【病因】

①肺泡破裂空氣沿肺血管周圍鞘膜進入縱隔,常有吸氣后屏氣,用力劇咳等誘因,見于支氣

管哮喘、細支氣管炎、百日咳等疾病。肺泡破裂引起自發性氣胸亦可發生縱隔氣腫。

②在治療呼吸窘迫征時,應用呼氣末正壓呼吸,所用的壓力過高易引起肺臟氣壓傷,發生自

發性氣胸和(或)縱隔氣腫。

③胸部外傷、內窺鏡檢查或吸入異物等,可引起支氣管或食管破裂而發生縱隔氣腫。食管痙

攣阻塞,常在食管下部8cm處發生縱行撕裂,因該處食管無結締組織支持。食管破裂常伴發

胸腔積液或膿胸。

④頸部手術,如甲狀腺切除術或扁桃體切除術,有時氣體可沿頸深筋膜間隙進入縱隔。氣管

切開術,若皮膚切口過小,氣管切口過大,空氣逸出易發生縱隔氣腫。

⑤胃腸穿孔、腎周圍充氣造影術或人工氣腹術,腹腔內氣體可經膈肌主動脈裂孔和食管裂孔

周圍的疏松組織進入縱隔。

⑥以自發性縱隔氣腫最常見,大多繼發于間質性肺氣腫。

【影像學表現】

1.縱隔兩側邊緣可見與其平行的線條陰影,該線條影內側見有透亮的氣體陰影,上縱隔更明

顯,可見頸部皮下氣腫。

2.側位胸片見胸骨后有一增寬的透亮區,將縱膈胸膜推移向后呈線條狀陰影,升主動脈前緣

輪廓特別清楚。

3.在嬰兒,縱隔內大量氣體可使胸腺顯示并向上移。

4.縱隔氣腫向下擴散至心臟與膈之間,使兩側橫膈與縱隔呈連續狀充氣,稱為“隔連續征”。

5.左膈上及食管旁氣體陰影,是食管損傷或自發性破裂較為特征性的表現。

6.CT和MRI可以顯示少量氣腫,比胸部平片更準確可靠。縱隔邊緣處有帶狀含氣區,其中無

肺紋理顯示。

放射醫學考試復習第一章X線成像(1)

x線成像的基本原理-x線成像基礎

(一)x線的產生

1895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這種具有很高能量,肉眼看不見,但能穿透不同物質,能使

熒光物質發光的射線。X線是真空管內高速行進的電子流轟擊鴇靶時產生的。X線發生裝置主

要包括X線管、變壓器和操作臺。X線管為一高真空的二極管,杯狀的陰極內裝著燈絲,陽

極由呈斜面的鑄靶和附屬散熱裝置組成。降壓變壓器為向X線管燈絲提供電源。操作臺主要

為調節電壓、電流和曝光時間而設置的電壓表、電流表、時計及其調節旋鈕等。

X線的發生過程是向X線管燈絲供電、加熱,在陰極附近產生自由電子,當向X線管兩極提

供高壓電時,陰極與陽極問的電勢差陡增,電子以高速由陰極向陽極行進,轟擊陽極鋁靶而

發生能量轉換,其中1%以下的能量轉換為X線,99%以上轉換為熱能。X線主要由X線管窗

口發射,熱能由散熱裝置散發。

(二)x線的特性

X線屬于電磁波。波長范圍為0.0006?50nm。用于X線成像的波長為0.008?0.031nm(相當

于40~150kV時)。在電磁輻射譜中,居7射線與紫外線之間,比可見光的波長短,肉眼看不

見。此外,X線還具有以下幾方面與X線成像和X線檢查相關的特性:

穿透性:X線波長短,具有強穿透力,能穿透可見光不能穿透的物體,在穿透過程中有一定

程度的吸收即衰減。X線的穿透力與X線管電壓密切相關,電壓愈高,所產生的X線波長愈

短,穿透力也愈強;反之其穿透力也弱。X線穿透物體的程度與物體的密度和厚度相關。密

度高,厚度大的物體吸收的多,通過的少。X線穿透性是X線成像的基礎。

熒光效應:X線激發熒光物質,如硫化鋅鎘及鋁酸鈣等,使波長短的X線轉換成波長長的可

見熒光,這種轉換叫做熒光效應。熒光效應是透視檢查的基礎。

感光效應:涂有澳化銀的膠片,經X線照射后,感光而產生潛影,經顯影、定影處理,感光

的溟化銀中的銀離子(A礦)被還原成金屬銀(Ag),并沉積于膠片的膠膜內。此金屬銀的微粒,

在膠片上呈黑色。而未感光的演化銀,在定影及沖洗過程中,從X線膠片上被洗掉,因而顯

出膠片片基的透明本色。依金屬銀沉積的多少,便產生了黑至白的影像。所以,感光效應是

X線攝影的基礎。

電離效應:X線通過任何物質都可產生電離效應。空氣的電離程度與空氣所吸收X線的量成

正比,因而通過測量空氣電離的程度可測X線的量。X線射人人體,也產生電離效應,可引

起生物學方面的改變,即生物效應,是放射治療的基礎,也是進行X線檢查時需要注意防護

的原因。

(三)x線成像基本原理

X線之所以能使人體組織在熒屏上或膠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線的穿透性、熒光效

應和感光效應;另一方面是基于人體組織之間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別。當X線透過人體不同組

織結構時,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達熒屏或膠片上的X線量即有差異。這樣,在熒屏或

X線片上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對比不同的影像。

1.X線成像的基本條件X線影像的形成,基于以下三個基本條件:首先,X線具有一定的穿

透力,能穿透人體的組織結構;第二,由于被穿透的組織結構,存在著密度和厚度的差異,X

線在穿透過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以致剩余下來的x線量有差別;第三,這個有差別的剩余

X線,是不可見的,由于X線的熒光效應和感光效應,經過顯像過程,就能在熒光板或膠片

上獲得具有黑白對比、層次差異的X線影像。

2.不同組織結構的特點人體組織結構是由不同元素所組成,依各種組織單位體積內各元素

量總和的大小而有不同的密度。這樣不同的組織器官天然形成了不同的X線衰減的差別,這

也是人體x線成像的基礎。

3.不同密度組織與x線成像的關系人體組織結構在X線影像上的密度根據X線的吸收程度

可歸納為三類:屬于高密度的有骨組織和鈣化灶等;中等密度的有軟骨、肌肉、神經、實質

器官、結締組織以及體液等;低密度的有脂肪組織以及存在于呼吸道、胃腸道、鼻竇和乳突

內的氣體等。當厚度差別不大時,不同組織間密度的差別在X線影像中構成了亮度的差別,

可以被我們識別。當強度均勻的X線穿透厚度相等、密度不同的組織結構時,由于吸收程度

不同,在X線膠片上(或熒屏上)顯出具有不同層次灰度(黑白)差異的X線影像。胸部的肋骨

密度高,對X線吸收多,照片上呈高亮度;肺組織主要為氣體,密度低,X線吸收少,照片

上呈低亮度。

密度不同的病變組織也可產生相應的病理X線影像。例如,肺結核病變可在低密度的肺組織

內產生中等密度的纖維性改變和高密度的鈣化灶,在胸片上,于肺的低亮度的背景上出現代

表病變的中等和高亮度改變。

4.不同厚度組織與x線成像的關系即使是同一種密度的組織結構,如果厚度有差別,吸收

X線量也會產生差別。較厚的部分,吸收X線總量多,透過的X線量少,較薄的部分則相反,

于是在X線片和熒屏上也顯示出灰度的差別。所以,X線影像中密度的差別不僅取決于組織

器官密度的差別,也與組織器官厚度有密切的關系。較厚的組織亮度增加,較薄的組織則亮

度減低。在分析X線影像時要同時考慮到密度和厚度的影響。

(四)x線圖像特點

1.灰階圖像X線圖像是由從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組成。這些不同灰度的影像是以密度

來反映人體組織結構的解剖及病理狀態。

人體組織結構的密度與X線圖像上影像的密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人體組織中單位

體積內物質的質量,而后者則指X線圖像上所示影像的灰度。但是物質密度與其本身的比重

成正比,物質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線量多,在影像上呈高亮度。反之,物質的密度

低,比重小,吸收的X線量少,在影像上呈低亮度。因此,圖像上的亮度差別,雖然也與物

體的厚度有關,但主要是反映物質密度的高低。在工作中,通常用密度的高與低表達影像的

灰度。例如用高密度、中等密度和低密度分別表達高亮度、中等亮度和低亮度。當組織密度

發生改變時,則用密度增高或密度減低來表達影像的灰度改變。

2.重疊圖像X線圖像是X線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組織結構后的投影總和,是

該穿透路徑上各個結構影像相互疊加在一起的影像。例如,正位X線投影中,既有前部,又

有中部和后部的組織結構。

3.錐形x線束對圖像的影響x線束是從x線管向人體作錐形投射的,因此,x線影像有一定

程度的放大和使被照體原來的形狀失真,并產生伴影。伴影使x線影像的清晰度減低。

放射醫學考試復習第一章X線成像(2)

x線檢查技術-x線成像基礎

人體組織結構的密度不同,這種組織結構密度上的差別,是產生X線影像對比的基礎,稱之

為自然對比。對于缺乏自然對比的組織或器官,可人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

它的物質,使之產生對比,稱之為人工對比。自然對比和人工對比是X線檢查的基礎。

(一)普通檢查包括熒光透視和攝影。熒光透視簡稱透視。一般透視須在暗室內進行,透視前

須對視力行暗適應。采用影像增強電視系統,影像亮度明顯增強,效果好。透視可轉動患者

體位,改變方向進行觀察;了解器官的動態變化,如心、大血管搏動、膈運動及胃腸蠕動等;

操作方便;費用低;可立即得出結論。但影像對比度及清晰度較差,難于觀察密度與厚度差

別小的器官以及密度與厚度較大的部位,例如頭顱、脊柱、骨盆等。缺乏客觀記錄也是一個

缺點。

X線攝影迄今為止,仍然是應用最廣泛的影像檢查方法。空間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均明顯優

于熒光透視,而且膠片就是很好的客觀記錄。不僅使密度、厚度差別較大的組織顯影,也能

使密度、厚度差別較小的病變顯影。為了立體定位和避免不同組織相互遮擋,常需從互相垂

直的兩個方位攝影,例如正位及側位。不能反映動態變化是其主要缺點。所以,胃腸等需要

動態觀察的檢查仍需要熒光透視,但是記錄瞬間變化還要攝片保留。

(二)特殊檢查

I.體層攝影普通X線片上,一部分影像因與其前、后影像重疊,而不能顯示。體層攝影則

可獲得某一選定層面上結構的影像,而選定層面以外的結構則在投影過程中被模糊掉。體層

攝影常用于明確平片難于顯示、重疊較多和處于較深部位的病變,用于了解病變內部結構有

無破壞、空洞或鈣化、邊緣是否銳利以及病變的確切部位和范圍等。該法已被CT取代。

2.軟線攝影采用能發射軟X線,即波長長的X線鋁靶管球,用以檢查軟組織,特別是乳腺

的檢查。

3.高電壓攝影即高千伏攝影,是采用120千伏以上的電壓進行攝片,一般為120?200千伏。

X線機必須有小焦點的X線管、濾線器和特殊的計時器裝置。由于管電壓提高到150?200千

伏,必須有高比值隔板配合,才能滿足高電壓攝影要求。由于穿透力強,主要用途是顯示那

些在常規攝影中被高密度組織或病變遮擋的正常組織或病理改變。例如可將被骨骼、縱隔或

者大量的胸腔積液遮蓋的肺內病灶顯示出來,同時還可顯示體層攝片不能清晰顯示的小病灶。

高千伏攝影可縮短曝光時間,減少X線管負荷和減少患者皮膚照射量。

其他特殊檢查方法還有放大攝影,采用微焦點和增大人體與照片距離以顯示較細微的病變。

(三)造影檢查目的是增加不同組織之間、正常組織與病理組織之間的密度差別。主要用于更

好地顯示那些缺乏自然對比的不同組織結構或病理改變.可將密度高于或低于該組織的一種

物質引入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使之產生密度差別以在影像上被識別,稱為造影檢查。引入

的物質稱為對比劑(舊稱造影劑)。詳見影像診斷常用對比劑章。

(四)X線檢查方法的選擇X線檢查方法的選擇.應該在了解各種X線檢查方法的適應證、禁

忌證和優缺點的基礎上,根據臨床初步診斷和診斷需要來決定。一般應當選擇安全、準確、

簡便而又經濟的方法。因此,應首先用普通檢查。再考慮造影檢查。但也非絕對.例如胃腸

檢查首先就要選用鋼劑造影。有時兩三種檢查方法都是必須的,例如對于某些先天性心臟病,

準備手術治療的患者,

不僅需要胸部平片,還需作心血管造影。對于可能發生一定反應和有一定危險的檢查方法,

選擇時更應嚴格掌握適應證,不可濫用,以免給患者帶來損失。

放射醫學考試復習第一章X線成像(3)

x線分析與診斷-x線成像基礎

X線診斷是重要的臨床診斷方法之一。診斷以X線圖像為基礎,因此需要對X線影像進

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分辨正常與異常。并了解X線影像所反映的正常與病理的解剖特點。

綜合X線各種病理表現,聯系臨床資料,包括病史、癥狀、體征及其他臨床檢查結果進行分

析推理,才可能提出比較正確的X線診斷。為了作出正確的X線診斷,在分析和診斷中應遵

循一定的原則和步驟。

觀察分析X線圖像時,首先應注意投照技術條件。例如,攝影位置是否準確,攝影條件

是否恰當,即照片質量是否滿足X線診斷需要。為了不致于遺漏重要X線征象.應按一定順

序,全面而系統地進行觀察。例如,分析胸片時,應注意胸廓、肺、縱隔、膈及胸膜,并應

結合臨床.著重對其中某一方面的觀察。在分析肺部時,應從肺尖到肺底,從肺門到肺周依

次進行觀察。在分析骨關節時,應依次觀察骨骼、關節及軟組織。在分析骨骼時,則應注意

骨皮質、骨松質及骨髓腔等。否則很易被引人注目的部分所吸引.忘記或忽略觀察其他部分,

而這部分恰好是更重要而必須觀察的部分。在觀察分析時,應注意區分正常與異常。為此,

應熟悉正常解剖和變異的X線表現。這是判斷病變X線表現的基礎。

觀察異常X線表現,應注意觀察受檢器官或結構的形態和密度變化。發現病變,應注意

分析下列要點:①病變的位置和分布;②病變的數目;③病變的形狀;④病變的邊緣;⑤病

變的密度;⑥鄰近器官和組織的改變;⑦器官功能的改變。在分析判斷時.需找出一個或一

些有關鍵意義的X線表現,并提出一個或兒個疾病來解釋這些表現,也就是提出初步的X線

診斷。

提出初步的X線診斷,還必須結合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因為病變具有特征性X線改

變者不多,多數情況,X線表現并無特征,同樣的X線影像可以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現,即所

謂“異病同影”,如在胸部照片上,肺炎和浸潤性肺結核均為滲出性病變,呈密度高、邊緣

模糊的片狀影,兩者表現相同。另外,同一疾病也可因發展階段不同或類型不同而出現不同

的X線表現,即所謂“同病異影”,例如肺癌多呈腫塊狀影,但可因壞死而出現空洞,致表

現不同。還應指出,X線檢查雖然是重要的臨床診斷方法之一,但還有其他方面的限制,例

如在疾病的早期,進行X線檢查時,往往陽性發現不多或無陽性發現,如急性化膿性骨髓炎,

在起病后10天以內,甚至兩周.雖然臨床癥狀已很明顯,但X線仍不能作出診斷。另一種情

況是x線檢查不能使病變顯影,如支氣管內膜結核.盡管痰菌陽性,但也不能從照片上作出

診斷。因此,如不緊密結合臨床,即容易貽誤診斷。

X線診斷與臨床結合,除應了解病史、體征和治療經過外,還應注意以下要點:①年齡:

年齡對疾病性質的判斷有重要性,如肺門淋巴結增大是兒童原發性肺結核的典型表現,但在

老年人,則常為肺癌的X線征象;②性別:有些疾病的發生率常有性別上的差別,如胃癌的

發生,男性多于女性;③職業史和接觸史:職業史與接觸史是診斷職業病的主要依據,如矽

肺、工業性氟骨癥的診斷,均應具備特殊的職業史和接觸史;④生長和居住地區:這對診斷

地方病時,有重要價值,如包蟲病多發生于西北牧區;而血吸蟲病則以華東和中南湖區一帶

較常見;⑤結合其他重要檢查:如生化檢查、病理組織檢查等.以達到正確的診斷。

X線診斷結果基本上有三種情況:①肯定性診斷.即經過X線檢查。可以確診。②否定

性診斷,即經過X線檢查,排除了某些疾病。但應注意它有一定限度,因病變從發生到出現

X線表現需要一定時間,在該時間內x線檢查可以是陰性;病變與其所在器官組織間的自然

對比也會影響X線征象的顯示。因此,要正確評價否定性診斷的意義。③可能性診斷,即經

過X線檢查,發現了某些X線征象,但不能確定病變性質,因而列出兒個可能性。遇到這種

情況,根據需要可進行別的影像學檢查;其他的臨床實驗室、內鏡和活檢等檢查;隨診觀察;

試驗性治療,即經過治療來觀察疾病演變情況。

放射醫學考試復習第一章X線成像(4)

x線檢查中的防護-x線成像基礎

(一)x線防護的意義

X線穿透人體將產生一定的生物效應。若接觸的X線量超過容許輻射量,就可能產生放

射反應,甚至放射損害。但是.如X線輻射量在容許范圍內,一般則少有影響。因此,不應

對X線檢查產生疑慮或恐懼,而應重視防護,如控制X線檢查中的輻射量并采取有效的防護

措施,合理使用X線檢查。避免不必要的X線輻射,以保護患者和工作人員的健康。要特別

重視孕婦、小兒患者的防護。

(二)放射防護的方法和措施

包括主動防護與被動防護。

主動防護的目的是盡量減少X線的發射劑量。措施包括選擇恰當的X線攝影參數,應用

影像增強技術、高速增感屏和快速X線感光膠片。限制每次檢查的照射次數.除診治需要外

不要在短期內作多次重復檢查。被動防護的目的是使受檢者盡可能的少接受射線劑量。具體

措施可以采取屏蔽防護和距離防護原則。前者使用原子序數較高的物質,常用鉛或含鉛的物

質,作為屏障以阻擋不必要的X線,通常采用X線管殼、遮光筒和光圈、濾過板。患者方面,

在投照時,應當限制照射范圍。對照射野相鄰的性腺,應用鉛橡皮加以遮蓋。放射線工作者

方面,注意利用熒屏后的鉛玻璃、鉛屏、鉛橡皮圍裙、鉛橡皮手套作為防

護。墻壁主要是防止X線對室外人的傷害等。

放射醫學考試復習第二章數字X線成像基礎

(一)計算機x線攝影(computedradiography,CR)原理及臨床應用

LCR成像原理CR攝影脫離了傳統的屏膠系統,不再把X線信息記錄在膠片上,而是應用磷

光體構成的影像板(imageplate,IP)替代膠片吸收穿過人體的x線信息。記錄在IP上的影

像信息經過激光掃描讀取,然后經過光電轉換。把信息輸人計算機系統重建成數字矩陣,再

顯示出數字化圖像。CR的應用實現了常規X線攝片從近百年的模擬成像向數字化成像的轉變。

使X線攝影也可以具備其他數字化圖像的各種優勢。

2.CR的圖像處理由于是數字圖像.CR影像經圖像處理系統處理,可以根據不同的臨床要求

在一定范圍內調節圖像。這是優于常規X線照片之處。圖像處理主要包括:灰階處理、窗位

處理、數字減影處理和X線吸收率減影處理等。

(1)灰階處理:通過圖像處理系統的調節,使數字信號轉換為黑白影像,并在人眼能辨別的范

圍內選擇合適的密度,以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這有利于觀察不同的組織結構。例如胸部可

得到兩幀分別顯示肺和縱隔的最佳圖像。

⑵窗位處理:即在一定的灰階范圍內,以某一數字信號為中心零點,即窗中心,使一定灰階

范圍內的組織結構,依其對x線吸收率的差別,得到最佳的顯示,同時可對這些數字信號進

行增強處理。窗位處理可提高影像對比,有利于顯示組織結構,如骨小梁的顯示。

(3)數字時間減影處理:選擇血管造影CR圖像中的一幀無對比劑的數字化圖像為蒙片和一幀

有對比劑的作為減影對,行數字減影處理,可得到DSA圖像。但減影速度慢。

(4)X線吸收率(能量)減影處理:用兩個不同的X線攝影條件攝影,得兩幀CR圖像,選擇其

中任何一幀作成負片與另一幀作為減影對進行減影處理,則可消除某些組織。例如對胸部行

減影處理可消除肋骨影像,以利于觀察肺野。

3.CR的優、缺點

優點:

(1)實現常規X線攝影信息數字化;

(2)提高圖像的密度分辨力;

⑶多信息顯示,通過后處理技術,可以分別顯示不同層次的影像信息;

⑷輻射劑量降低;

(5)實現X線攝影信息的數字化儲存、調閱及傳輸。

缺點:

(1)時間分辨力較差;

⑵空間分辨力不足。4.CR的臨床應用CR胸片通過后處理技術,可分別建立顯示縱隔結構、

肺內結構和骨骼結構的影像。能量減影可以去除肋骨對肺組織的遮擋,對肺內滲出性和結節

性病變的檢出率都高于傳統的X線成像,但由于空間分辨力的不足,顯示肺問質與肺泡病變

不及傳統的X線圖像。

CR在觀察腸管積氣、氣腹和結石等含鈣病變優于傳統X線圖像。胃腸雙對比造影在顯示胃小

區、微小病變和腸黏膜皺裳上,CR優于傳統的X線造影。對骨結構、關節軟骨及軟組織的顯

示優于傳統的X線成像。在一張肌肉骨骼系統的照片上,只需曝光一次,通過后處理系統的

處理,即可分別得到清晰的骨骼和肌肉影像。由于CR系統照片的空間分辨力低于傳統x線照

片,可能會使對病變骨骼的微細結構的觀察受到限制,但可以通過CR系統的直接放大攝影得

到改善。

(―)數字x線攝影(digitalradiography,DR)原理

1.DR成像原理與CR相比,同為數字化攝影,但成像方式不同。DR接收X線的既不是普通膠

片,也不是需要經激光掃描讀取信息的成像板,而是各種類型的平板探測器,它們可以把X

線直接轉化成電信號或先轉換成可見光,然后通過光電轉換,把電信號傳輸到中央處理系統

進行數字成像。由于不再需要顯定影處理,也不需要把成像板送到讀取系統進行處理,而是

直接在熒光屏上顯示圖像,檢查速度大大提高。

平板探測器包括以下兒種方式。

(1)電荷耦合器件(CCD)陣列方式采用近百個性能一致的CCD整齊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每一CCD

攝取一定范圍的熒光影像,并轉換成數字信號,再由計算機進行處理、形成一幅完整的圖像。

CCD探測器雖然量子檢測效率不高,但是其噪聲系數較低.動態范圍較大。

(2)直接方式(非晶體硒)

直接把X線轉換成電信號,然后傳輸到計算機系統組成數字圖像。

(3)間接方式(非晶體硅)

先把x線轉換成可見光,然后經過光電二極管完成光電轉換,再傳輸到計算機系統組成數字

圖像。有人認為,由于多一道轉換成可見光的步驟,增加了可見光的散射而降低了分辨力;

但是反方認為間接方式平板的量子檢測效率要高于直接方式平板。

與CR圖像一樣,DR圖像也可以進行多種后處理技術的處理以適應不同的臨床要求。

2.與CR相比,DR的優勢與不足

⑴優勢:空間分辨力進一步提高、信噪比高、成像速度快、曝光量(輻射劑量)進一步降低、

探測器壽命更長。

⑵不足:CR可以與任何一種常規X線設備匹配,DR則難以與原X線設備匹配、對于一些特

殊位置的投照,不如CR靈活。

放射醫學考試復習第三章(1)CT成像原理及設備

(-)CT的成像原理與方式

CT與常規X線攝影一樣,它的成像也是利用了X線的原理。X線穿過人體各組織后會發

生衰減,主要是因為能量被吸收(同時也有散射的緣故)。不同的組織會有不同衰減系數,也

就是說不同的組織會有不同的X線衰減程度,而所有的應用X線的成像技術和模式都是以此

為基礎的。目前所應用的投影方式X線成像技術可分為兩類,模擬成像和數字成像,CT則是

應用數字成像的典型。

1.數字成像所謂數字成像實際上就是將模擬信號數字化,也就是把連續變化的模擬曲線變化

給予相應的具體值,形成離散而非連續的數字值。這些數字以行和列的排列形式組成數字矩

陣,然后將數字矩陣轉化為可視圖像的像素矩陣,每個像素根據數字矩陣中相應的數字以不

同的亮度(即灰階)表現出來。

在X線數字成像中,一種是模擬圖像數字化;另一-種是將獲得信息由模擬量直接轉換成

數字(模數轉換)量,然后成像,如CR和DR。CT和這些數字成像又有所不同,并非直接測量

而是經過不同方式的計算方法使每個像素數字化,是個間接過程。

與模擬成像相比,數字成像的優勢很多,可以進行高保真的存儲(磁帶及光盤)和傳輸(電

纜、電話及衛星),并且隨時可以高保真的調閱,這是膠片存儲所不及的。可以進行圖像后處

理(改變對比度、灰階和圖像大小,計算距離、面(體)積、測量像素或感興趣區的密度值以及

二維三維甚至四維的圖像重建);軟組織對比度分辨力(密度分辨力)也明顯高于模擬成像,它

的不足之處是空間分辨力較模擬圖像低得多,目前最多為1024x1024矩陣。

2.CT掃描模式

⑴斷層掃描CT的X線球管發出的X射線與常規x線攝影的不同,在準直器的作用下,X射

線呈有一定厚度的筆形或扇形束穿過相同厚度的人體斷層,到達對面替代常規X線攝影中膠

片感光顆粒和熒光屏作用的檢測器(detector),檢測器的作用是將穿過人體不同組織后衰減

的X線的強度轉換成不同電流強度的電信號通過輸送電纜送人計算機。這個X線束用不同的

運動方式(直線或旋轉)以脈沖形式依次從不同投射角度穿過人體的同一解剖斷層,檢測器將

所得數據依次送人計算機,由計算機計算出這一斷層矩陣中每一個像素的密度值(CT值)組成

數字矩陣.再以灰階形式顯示在監視器上。一個斷層掃描完畢,掃描床移動使另一個斷層對

準x線束再進行掃描。螺旋掃描出現之前所有的CT機器都是這一種掃描方式,螺旋掃描問世

后將這種斷層掃描方式稱為常規CT掃描以與螺旋掃描相區分。

斷層掃描主要有以下三種運算方法:①反投影法(backprojection),亦稱綜合法(summation

method);②迭代法(interactivemethods),包括代數重建法(algebraicreconstruction)>

逐線校正法(ray-by-raycorrection)>逐點校正法(point-by-pointcorrection);③

解析法(analyticmethods),包括二維傅立葉轉換法(two-dimensionalFourieranalysis)>

濾波反投影法(filteredback-projection)和褶積反投影法(convoluted

back-projection)0在上述三種重建方法中,由于運算量較小、圖像質量較高,解析法的使

用最多。

(2)螺旋掃描:滑環技術是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采用的新技術。滑環時代之前,含有X線球

管的旋轉部分與靜止部分之間的饋電和信號傳輸是靠電纜來完成的,電纜的有限長度限制了

球管的旋轉運動,使球管的運動只能是雙向往返式,無法向一個方向進行連續掃描。所謂滑

環裝置,就是用類似發電機上碳刷作為旋轉部分,帶有凹槽的滑環作為固定部分,代替電纜

來進行固定部分與旋轉部分之間的饋電和信號傳輸。省卻了電纜,使球管可以向一個方向連

續旋轉。

螺旋掃描是在滑環技術應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項新的掃描方式。掃描過程中,X線球管

圍繞機架連續旋轉曝光,曝光的同時檢查床同步勻速移動,探測器同時采集數據,由于掃描

軌跡呈螺旋線,故稱螺旋掃描。螺旋掃描的特點是將傳統常規CT的二維采集數據發展為三維

采樣。這種采樣完全不同于常規CT的采樣,常規CT中采樣時患者(檢查床)靜止不動,因而

是一次二維采樣。采樣完成后檢查床運動一段距離,再進行另一層面的二維采樣。兩次采樣

之間存在間隔。螺旋掃描則不同,球管連續旋轉曝光的同時,檢查床也在勻速運動,直至掃

描完預定范圍,由于掃描的軌跡呈螺旋狀,所以稱之為螺旋掃描。螺旋掃描是整個掃描區域

連續不間斷的三維采樣,又稱為容積或體積采樣,然后自三維數據中再重建出二維斷層圖像。

所以螺旋掃描又稱體積或容積掃描(volumescanning),這種采樣為數據的后處理帶來了更大

的靈活性。由于螺旋掃描的軌跡呈螺旋狀,與常規CT的掃描方式不同,掃描一周的起點與終

點不在同一點上,這樣在圖像重建時采用的方法亦不同,它采用的是內插法,又稱差補法

(interpolation)。

螺旋掃描與常規斷層掃描相比,有兩大優勢。第一是“快”,即掃描速度快。例如常規斷層

掃描一個掃描周期大約10秒,如果掃描范圍為100mm,層厚為10mm,全部掃描時間需要100

秒。如果用螺旋掃描,旋轉一周為1秒,螺距為1,層厚和掃描范圍不變,僅僅需要10秒,

快了10倍。因此螺旋掃描可以大大縮短患者的檢查時間,患者免去長時間平臥在檢查床上的

痛苦和長時間的待診帶來的煩惱。“快”還可以使整個掃描區域內的動態增強掃描成為現實,

而常規CT只能在一或幾層內完成動態掃描,這就為許多病變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帶來更多更有

意義的信息。“快”還能在允許的掃描時間內覆蓋更長的范圍,例如可以一次屏息完成肝、

胰腺甚至腎臟的掃描。螺旋掃描的第二個優勢是“容積數據”,由于孔徑的限制,CT掃描只

能獲得人體的橫斷層解剖圖像,前后左右的關系十分明了。但是上下解剖關系的顯示始終是

CT的缺陷。“容積數據”可以在工作站上進行圖像后處理,重組成高質量的冠狀、矢狀、斜

位甚至曲面圖像,彌補了只能橫斷掃描的缺陷。還可以進行三維圖像的重建,使我們能夠立

體地觀察病變。常規CT在胸腹部掃描中常常遇到一個難題,即患者無法做到每次屏息的呼吸

幅度完全一致,雖然掃描床的移動非常精確,實際獲得的每兩層面之間縱軸方向的連續性很

差,對于較小的病灶很容易在兩次掃描之間漏掉。這是實際應用中非常令人頭痛的事。“容

積采樣”是在一次屏息中獲得的連續數據,不會再產生上述問題。

(二)CT設備

1.掃描部分

⑴高壓發生器:它的作用是為X球管產生X線提供穩定的直流高壓,CT、球管大約需要120?

140kV的直流高壓。隨著各種技術的發展,高壓發生器的性能越加穩定,體積亦越來越小。

早些時候的常規X-CT、及高壓滑環CT的高壓發生器位于掃描架(gantry)之外,對其體積的

要求不是很高。而具備螺旋掃描功能的低壓滑環CT則需配備放置在掃描架之內的小巧的高頻

高壓發生器。

(2)X線球管:作用是發射X線。

(3)準直器:準直器是位于球管前方,通過可調節窗口決定X線寬度的裝置,使X線呈有一定

厚度的扇形束狀,調節窗口的寬度可變換X線束的厚度,決定掃描的層厚。

⑷探測器:它的作用是接收衰減后的X線并將其轉化成為電信號。新一代的固體探測器已有

開發,如稀土陶瓷探測器轉換率高達99.99%,余輝也非常短,適合高速掃描的要求。

(5)掃描架和掃描床:掃描架內裝沿軌跡運動的X線球管,球管對面是成排的探測器(或與球

管同時運動,或固定在掃描架上),二者之間是掃描孔,球管(或與探測器一起)圍繞掃描孔旋

轉并發射X線,對位于掃描孔內的被掃描物體進行掃描。常規CT及高壓滑環CT、掃描架內

不裝備高壓發生器,而低壓滑環CT則要將小巧的高壓發生器安裝在掃描架內的旋轉部分。掃

描床上載被掃描物體,可作垂直和平行兩相運動,掃描時調整好高度,并將被掃描物體送人

掃描孔,到達預定掃描位置。斷層掃描時,掃描床固定不動,掃描間隙移動到下一?層掃描位

置。螺旋掃描時,掃描床勻速前進或后退。掃描床的要求一是移動精度,目前最先進掃描床

的移動精度可達0.5mm。另一要求是舒適程度。

2.計算機部分CT機具有兩個計算機系統,一是主計算機系統,一是陣列處理器。計算機部

分是CT的“心臟”,承擔著如下任務:①掃描程序的控制;②信號的接收和處理;③圖像的

重建以及圖像的后處理。硬件的配置要求盡量快的計算速度和盡量大的容量,以用最快的速

度計算出高質量的圖像。

3.圖像顯示及存儲部分

(1)顯示器:用于CT圖像的顯示,目前已采用高分辨力的大屏幕彩色監視器,以適應高分辨

力圖像,很多新的CT已經采用高質量的液晶顯示屏幕,使得監視器變得更薄、更輕便。

⑵存儲器:重建圖像的暫時存儲一直是硬盤存儲,有利于隨時調閱及圖像后處理。現在多用

磁光盤或小型磁帶作為永久存儲。

(三)操作控制部分

1.在控制臺上可以進行掃描范圍的確定,各種掃描條件(層厚、間隔、kV、MAS及視野)和掃

描方式(常規或螺旋)的選擇。

2.圖像后處理,包括圖像的調閱及圖像的后處理,如各種二維及三維重建,各種血管成像以

及CT值和距離、面積的測定,窗寬窗位的調節等。可以將圖像轉輸到獨立工作站去處理,獨

立工作站具有另一臺圖像處理計算機,可以獨立進行各種圖像后處理,不再會影響掃描。

3.照相系統

(四)多層螺旋CT

1.原理與構造特點

⑴縱軸多排探測器:單層螺旋CT的Z軸方向只有一排探測器,多層螺旋CT改變為具有多(2?

64)組排探測器陣列,不同廠家的探測器排數和構造不同。

(2)錐形X線束:單層螺旋通過準直器后的x線束為薄扇形,因為對面z軸方向只有一排探{貝

4器接收信號,所以,x線束的寬度等于層厚。多層螺旋由于對面z軸方向是具有多個通道的

多排探測器,X線束的寬度等于多(2?64)個層厚之和,改變為錐形X線束,最厚可達40mm。

提高了X線利用率。

(3)多個數據采集通道:單層螺旋僅有一組通道采集數據,目前的多層螺旋則根據層厚的不同

把多排探測器組合成不同的若干組,目前最多可以達到64組輸出通道。64組通道在掃描過

程中,同時分別對各自連接的探測器接收的X線所產生的電信號進行采集、輸出。

(4)球管旋轉一周可以獲得多幅圖像:單層螺旋一個旋轉周期只能獲得一幅圖像,目前的多層

螺旋一個采樣周期可獲得2?64幅圖像。

2.多層螺旋CT的優勢

(1)降低球管消耗:常規和單層螺旋C'l、球管旋轉一周僅能獲得一幅圖像。多層螺旋CT球

管發射同等量的x射線,可以獲得2?64層圖像,使得x線的利用率提高到單層掃描的2?

64倍。

(2)覆蓋范圍更長:由于探測器側具有4?64個數據采集通道,使用同樣的層厚、同樣的掃描

時間,使在一次屏息內完成更長范圍的掃描成為可能。目前64層螺旋可在20秒左右,以亞

毫米的薄層,完成自胸廓上口到恥骨聯合整個軀干的掃描。

(3)檢查時間更短:多層螺旋則使掃描時間又進一步縮短。在保持原來的層厚,覆蓋原來一樣

的長度,相當于同樣螺距的條件下,掃描時間明顯縮短。64層CT可以在10秒以內完成亞毫

米層厚的肝臟掃描。64排CT可以在5秒內完成0.625毫米層厚的心臟掃描。

(4)掃描層厚更薄:由于具有4?64個數據采集通道,可以在一次屏息掃描中,同樣的掃描時

間,保持原來覆蓋長度的條件下,采用更薄的層厚完成檢查,大大提高了Z軸方向的空間分

辨力。

⑸圖像后處理功能更強:多層CT多采用更薄的層厚進行檢查,增加了Z軸方向的空間分辨

力,可以達到各向同性掃描。使我們在掃描后的圖像后處理工作中獲得空間分辨力明顯提高

的各種重組或重建圖像。

(五)電子束CT(electronicbeamCT,EBCT)

1.原理與構造特點又稱超高速CT(ultrafastCT,UFCT)。它的結構與常規(第三、四代)CT

有很大不同。X線的產生做了重大改革,不是用普通的旋轉陽極球管,而是采用先進的電子

束技術,從陰極的電子槍發出電子束并加速形成高能電子束.通過磁性偏轉線圈使電子束以

極快的速度在201。弧形陽極靶面上掃描一遍,產生X線束,再折射到靶面對面的探測器上,

以電子束移動代替球管的旋轉,掃描速度產生一個飛躍,最快可達到兒十毫秒。

2.應用特點電子束CT的最大優勢就是其極快的掃描速度,非常適合進行心臟的掃描,可獲

得不同心動周期的清晰圖像。不僅能對心臟形態學的改變進行診斷,而且可以測定心臟功能。

可對冠狀動脈壁的鈣化進行量的測定以推斷其狹窄程度。進行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目前電

子束CT在臨床上主要用于心臟疾病、急癥(躁動)患者及小兒的顱腦和體部掃描。

放射醫學考試復習第三章(2)CT圖像特點

(一)與常規x線攝影比較的優勢

1.斷層顯示解剖常規x線攝影是重疊成像,很多低密度的結構被高密度的結構所遮蓋,許

多厚度低的結構被厚度大的結構所遮擋,而無法分辨。CT是斷層圖像,可以把常規X線攝影

所遮擋的解剖或病理結構顯示得非常清晰,所以被稱為影像學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高軟組織分辨力模擬成像的X線膠片密度分辨力僅僅有牙灰階,數字成像的密度分辨力可

達T",灰階。而且可通過窗寬窗位的調整,使全部灰階通過分段得到充分的顯示,彌補了

人肉眼觀察分辨灰階的限制。可以顯示許多密度差別很小的結構,這樣對不同正常組織問的

分辨力和正常組織與病理組織之間的分辨能力明顯提高。有利于分清各種正常解剖結構,病

理組織和正常組織。

3.建立了數字化標準常規X線攝影膠片中的密度差別,只能依靠觀片醫生的經驗以及與鄰近

組織結構的對照,沒有一個數字化的標準。由于是數字成像,CT值的測量使我們在診斷過程

中有了相對統一的標準,我們可以通過組織的絕對CT值和CT值的動態變化認定組織的性質,

從而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程度。例如,CT值是OHu的組織大多是水樣液體,-50Hu的組織

多是脂肪。

(二)CT值

1.概念CT值是CT圖像測量中用于表示組織密度的統一計量單位,稱為亨氏單位(Hounsfield

unit)oCT值的計算式如下:

口值=四常常

a代表分度因數(scalingfactor)。在早期的EMI分度法中為500;目前已統一為亨氏

(Hounsfield)分度,分度因數為1000。

必為各種不同組織的X線衰減系數;

W為水的衰減系數。

具體算法舉例:

如水的衰減系數(即R值)為1?代入公式,可計算出水的CT值

水的CT值=耳^義1000=0Hu

骨皮質的衰減系數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