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UDC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
CJJ/T8-2011
P備案號J1330-2011
城市測量規范
Codeforurbansurvey
2011-11-22發布2012-06-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公告
第1178號
關于發布行業標準
《城市測量規范》的公告
現批準《城市測量規范》為行業標準,編號為CJJ/T8-
2011,自2012年6月1日起實施。原行業標準《城市測量規范》
CJJ8-99同時廢止。
本規范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
發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1年11月22日
mm
根據原建設部《關于印發〈2006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
修訂計劃(第一批)>的通知》(建標[2006]77號)的要求,
規范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國內外有
關先進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原行業標準《城市
測量規范》CJJ8—99進行了修訂。
本規范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符號和代號;
3.基本規定;4.平面控制測量;5.髙程控制測量;6.數字線劃
圖測繪;7.數字髙程模型建立;8.數字正射影像圖制作;9.工
程測量;10.地籍測繪;11.房產測繪;12.地圖編制。
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增加了“術語、符號和代號”、
“基本規定”、“數字高程模型建立”、“房產測繪”四章;2.修改
了“平面控制測量”、“髙程控制測量”部分內容,增加了RTK
測量、衛星定位高程測量等技術內容;3.將原第4、5、8章內
容修改調整為目前的第6章;4.將原第5章的部分內容修改調
整為目前的第8章;5.將原第7章的內容綜合修改,并增加了
規劃監督測量、日照測量、土石方測量、竣工測量、城市管理部
件測量和變形測量等內容,成為目前的第9章,并將地面沉降觀
測內容并入變形測量中;6.f原第9和10章進行了綜合修改后
成為目前的第12章;7.取消一了原規范15個附錄中的附錄B、附
錄C、附錄I)、附錄G、附錄H、附錄J、附錄K、附錄L、附
錄M、附錄N、附錄P等11個附錄。
本規范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由北京市測繪設計研
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
寄送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路15號,郵
政編碼:100038)。
4
本規范主編單位: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本規范參編單位: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測繪院
上海市測繪院
重慶市勘測院
深圳市勘察測繪院有限公司
南京市測繪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國家測繪局測繪標準化研究所
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寧波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武漢市測繪研究院
西安市勘察測繪院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信息中心
成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昆明市測繪研究院
北京勤業測繪科技有限公司
本規范主要起草人員:陳倬王丹洪立波于建成
郭容寰謝征海賈光軍李宗華
王雙龍李勇孫樂兵金善恨
肖學年方鋒岳建利黃勇
施寶湘劉政黃河陳聲勇
筒晶牛守明侯至群嚴小平
張周平董明蔡振來焦永達
儲征偉
本規范主要審查人員:寧津生嚴伯鐸張遠過靜琚
蔣景瞳陳紹光秦長利張志華
程效軍李維功許長勝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SymbolsandCodes............................2
2.1Terms.................................................................................................2
2.2Symbols............................................................................................3
2.3Codes.................................................................................................7
3BasicRequirement.....................................9
3.1ReferenceSystemsofSpaceandTime........................................9
3.2RequirementsforOperationandResultsManagement.................9
3.3RequirementsforQualityInspection.....................................10
4HorizontalControlSurvey............................12
4.1GeneralRequirement...................................................................12
4.2ControlPointSettingandMonumentation...............................15
4.3HorizontalControlSurveywithGNSS....................................16
4.4TraverseSurvey..............................................................................20
4.5Triangulateration.............................................................????????27
4.6ResultsArrangementandSubmitting.........................................31
5VerticalControlSurvey.............................................................37
5.1GeneralRequirement.....................................................................37
5.2ControlPointSettingandMonumentation.........................39
5.3Leveling.........................................................................................40
5.4ElevationTraverseSurvey...........................................................45
5.5VerticalControlSurveywithGNSS.............................................48
5.6ResultsArrangementandSubmitting.........................................49
6DigitalLineGraphicSurvey..........................52
6.1GeneralRequirement....................................................................52
6.2SurveyContents..............................................................................54
6.3FullFieldSurvey..........................................................................59
6.4Photogrammetry..............................................................................66
6.5AnalogTopographicMapDigitizing..............................................84
6.6DataEditingandProcessing.......................................................85
6.7DataUpdatingandMaintenance..................................................92
7DigitalElevationModelCreation.....................94
7.1GeneralRequirement.....................................................................94
7.2AerialPhotogrammetry................................................................95
7.3VectorDataCreation..................................................................96
7.4LIDARSurvey..............................................................................97
7.5ResultsAcceptanceandSubmitting..............................................97
8DigitalOrthophotoMapMaking............................................99
8.1GeneralRequirement.....................................................................99
8.2AerialPhotogrammetry................................................................100
8.3SatelliteRemoteSensingSurvey.............................................100
8.4ResultsAcceptanceandSubmitting.........................................102
9EngineeringSurvey.................................103
9.1GeneralRequirement..........*.........................................................103
9.2AlignmentSurveyandAllocationSurvey...............................103
9.3PlanningSupervisionSurvey.......................................................107
9.4InsolationSurvey.......................................................................115
9.5EngineeringGraphicSurvey.......................................................118
9.6PublicWorksSurvey................................................................125
9.7SurveyofUndergroundSpaceFacilities....................................130
9.8SurveyofCubicMeterofEarthandStone...............................133
9.9FinishedConstructionSurvey................................................135
9.10UrbanManagementComponentsSurvey...............................138
9.11DeformationSurvey....................................................................139
10CadastralSurvey.....................................................................143
10
10.1GeneralRequirement.....................................................................143
10.2CadastralHorizontalControlSurvey...........................................143
10.3CadastralElementsSurvey...........................................................144
10.4CadastralMapSurvey....................................................................145
10.5AreaSurveyandSummarization?*???........................................147
10.6CadastralConversionSurvey......................................................149
10.7ResultsArrangementandSubmitting.......................................151
11HousePropertySurvey............................152
11.1GeneralRequirement.....................................................................152
11.2HousePropertyHorizontalControlSurvey...........................153
11.3HousePropertyElementsSurvey................................................153
11.4HousePropertyMapSurveyingandMapping.......................154
11.5HouseAreaMeasurement...........................................................156
11.6HouseConversionSurvey...........................................................161
11.7ResultsAcceptanceandSubmitting............................................162
12MapCompilation..................................163
12.1GeneralRequirement................................................................163
12.2CompilationofTopographicMap.................................................163
12.3CompilationofGeographicBaseMap......................................164
12.4CompilationofPhotographicMap..........................................165
12.5CompilationofThematicMapandAtlas..................................166
12.6MapPlate-making..........................................................................167
AppendixABasicParametersofEarthEllipsoidin
GeodeticCoordinateSystem..............168
AppendixBDialTableforDirectionObservation
Method..................................169
AppendixCElevationReducedCalculationofSideLength
ofDistanceMeasurement.................171
AppendixDCartographicSymbolsofUndergroundCivil
DefenseWorks............................173
11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0.1為統一城市測量的技術要求,為城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
展提供準確的測量成果,滿足城市現代化建設發展、信息化管理
和信息資源綜合應用的需要,制定本規范。
1.0.2本規范適用于城市規劃、建設、運行和管理中的平面控
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數字線劃圖測繪、數字高程模型建立、
數字正射影像圖制作、工程測量、地籍測繪、房產測繪、地圖編
制等城市測量工作,也適用于鎮、鄉、村的測量工作。
1.0.3城市測量使用的儀器設備應定期檢驗校正,并使其保持
良好狀態;使用的軟件應通過測試。
1.0.4城市測量應采用中誤差作為測量精度的衡量標準,并應
以二倍中誤差作為極限誤差。
1.0.5在城市測量中,應鼓勵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儀器
設備。
1.0.6城市測量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
準的規定。
2術語、符號和代號
2.1術語
2.1.1全數檢驗totalinspection
對批成果中全部單位成果逐一進行的質量檢驗。
2.1.2抽樣檢驗samplinginspection
從批成果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樣本進行的質量檢驗。
2.1.3首級網primarycontrolnetwork
一個城市建立的最高等級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網。
2.1.4加密網densifiedcontrolnetwork
在首級網基礎上布設的低等級控制網。
2.1.5衛星定位網satellitepositioningnetwork
采用衛星定位測量方法布設的平面控制網。
2.1.6網絡RTK測量networkRTKsurveying
基于連續運行基準站網,利用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技術和
網絡通信技術進行定位測量。
2.1.7單基站RTK測量singlebasestationRTKsurveying
基于單一基準站,利用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技術和網絡通
信技術進行定位測量。
2.1.8髙程導線測量elevationtraversesurvey
利用三角高程測量按類似導線路線方式獲取各點高程的測量
方法。
2.1.9真正射影像圖truedigitalorthomap
利用數字表面模型,采用數字微分糾正技術,改正原始影像
的幾何變形,經影像重采樣后,使影像視角被糾正為垂直視角而
形成的影像圖。
2.1.10雙極坐標法dualpolarcoordinatemethod
利用兩個不同測站及不同起始方向,采用極坐標法測量同一
點位坐標的方法。
2.1.11定線測量alignmentsurvey
城市規劃道路定線測量的簡稱,指確定城市規劃道路的平面
位置的測量工作。
2.1.12撥地測量allocationsurvey
建設用地釘粧測量的簡稱,指標定建設用地范圍的測量
工作。
2.1.13條件點qualificationpoint
對實現規劃條件有制約作用的點位。
2.1.14規劃監督測量planningsupervisionsurvey
為驗證建設工程平面位置、高度和建筑面積等指標是否符合
規劃審批要求而進行的測量工作。
2.1.15城市管理部件urbanmanagementcomponent
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區域內的各項設施,包括公用設施類、道
路交通類、市容環境類、園林綠化類、房屋土地類等市政工程設
施和市政公用設施。
2.1.16沉降監測網subsidencenetwork
用于地面沉降觀測的高程網。
2.2符號
a——固定誤差;儀器標稱精度中的固定誤差;
a,——相對點位誤差橢圓的長半軸;
av——垂直角觀測值;
aw——點位誤差橢圓的長半軸;
b一一比例誤差系數;平均航向重疊度的像片基線
長度;
h——相對點位誤差橢圓的短半軸;
6W——點位誤差橢圓的短半軸;
c視準軸誤差;
檢測點檢測高程與衛星定位高程的差值;
d——基線長度;
D測距邊長度;測距邊兩端點儀器與棱鏡平均高
程面上的水平距離;相鄰界址點間的距離;房
屋邊長;
/—地球曲率與大氣折光對垂直角的改正值;
f,——附合導線或閉合導線環的方位角閉合差;
h——測距儀與棱鏡之間的高差;高程導線邊兩端點
的髙差;
K——觀測角頂點至對邊的垂線長度;
K——測距邊所在地區大地水準面對于參考橢球面的
高度;
K——水深;
H基本等高距;平均相對航高;等深距;
Hm——測距邊高出大地水準面(黃海平均海水面)的
平均高程;
i——儀器高;界址點序號;
k——當地的大氣折光系數;
L——附合路線或環線長度;水準環線周長;水準檢
測路線長度;
Ls——測段、區段或路線長度;
U——檢測測段長度;
mav——垂直角測角精度;
mD——觀測邊的平均測距中誤差;每千米測距中誤差;
——測距邊實際測距中誤差;
^——相應等級界址點規定的點位中誤差;
mn——新成果等級規定的測角中誤差;
m0——舊成果等級規定的測角中誤差;
mp——面積中誤差;
4
——邊長誤差;
my——點位在坐標軸方向的誤差;
ma----方向角誤差;
'——起始方位角中誤差,以秒(")為單位;
——相應等級邊角組合網規定的測角中誤差,以秒
(〃)為單位?’
mAy——坐標增量的誤差;
M成圖比例尺分母;地籍原圖比例尺分母;
Mh——衛星定位髙程控制測量高程中誤差;
——四等網中最弱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
Mw——四等以下網中最弱點相對于起算點的點位中誤
差;每千米高差中數全中誤差;
Ms——航攝比例尺分母;
n——測站數;宗地界址點個數;
——測段數;
na——每站全部方向測回總數;
nd——該站方向總數;
no——測回數;
A——測距邊邊數;
nt——三角形的個數;
----Ac的個數;
N水準環數;檢測點數;
N'——/P的個數;
Pi——距離測量的先驗權;
P——面積;
Rm——參考橢球面在1、2兩點中點的平均曲率半徑;
地球平均曲率半徑;參考橢球面在測距邊中點
的平均曲率半徑;
Rn——測距邊方向參考橢球面法截弧的曲率半徑;
RP——影像掃描分辨率;
正射影像圖分辨率;
邊長;房產面積;經各項改正后的斜距;
經過各項改正后的高程導線邊的傾斜距離;
測距邊水平距離歸算到參考橢球面上的邊長;
S;歸算到高斯平面的測距邊邊長;
測距邊要求的相對中誤差的分母;
棱鏡高;.
后視和前視的棱鏡高;
經過各項改正后的水準環線閉合差;
三角形閉合差;
?1、2兩點的坐標值;
宗地第個界址點坐標;
1、2兩點的橫坐標平均值;測距邊兩端點近似
橫坐標的平均值;
除觀測角外的另兩個角度;
圓周角條件或組合角條件方程式的系數;
傳距角;
導線觀測左角中數;
導線觀測右角中數;
測站點1向照準點2觀測方向的方向改化值;
測站點2向照準點1觀測方向的方向改化值;
測段往返測高差的不符值;
測站圓周角閉合差;
往、返測距離的差數;
界址點坐標計算的邊長與實量邊長較差的
限差;
要求達到的高程精度;年均沉降量;
兩次量算面積較差;
測距邊兩端點近似橫坐標的增量;
單位權中誤差;高程異常模型中誤差;
P——常數,為206265";
^——測距的先驗中誤差,可按測距儀的標稱精度
計算。
2.3代號
2.3.1縮略詞
CMYK----印刷彩色模式cyanmagentayellowblack;
CORS----連續運行參考站continuouslyoperatingrefer-
encestations;
DEM----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
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統differenceglobalpositio-
ningsystem;
DLG----數字線劃圖digitallinegraphic;
DOM----數字正射影像圖digitalorthophotomap;
DRG----數字柵格地圖digitalrastergraphic;
IMU----慣性測量單元inertialmeasurementunit;
PDOP----位置精度因子positiondilutionofprecision;
RTK----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realtimekinematic;
TIFF----圖像文件格式taggedimagefileformat;
TIN----不規則三角網triangulatedirregularnetwork。
2.3.2有關代號
DJi——室外條件下一測回水平方向中誤差不超過1"的
經緯儀或全站儀;
DJ2——室外條件下一測回水平方向中誤差不超過2〃且
大于1"的經緯儀或全站儀;
DJ6——室外條件下一測回水平方向中誤差不超過6"且
大于2"的經緯儀或全站儀;
DSos——每千米水準測量髙差中數偶然中誤差不超過
0.5mm的光學水準儀;
DS,——每千米水準測量髙差中數偶然中誤差不超過
7
1mm且大于0.5mm的光學水準儀;
DSs——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中數偶然中誤差不超過
3mm且大于1mm的光學水準儀;
DSZos——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中數偶然中誤差不超過
0.5mm的數字水準儀;
DSZX——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中數偶然中誤差不超過
1mm且大于0.5mm的數字水準儀。
3基本規定
3.1空間和時間參照系
3.1.1城市測量應采用該城市統一的平面坐標系統,并應符合
下列規定:
1投影長度變形值不應大于25mm/km;
2當采用地方平面坐標系統時,應與國家平面坐標系統建
立聯系。
3.1.2城市測量應采用高斯一克呂格投影。
3.1.3城市測量應采用統一的高程基準。當采用地方高程基準
時,應與國家高程基準建立聯系。
3.1.4城市測量的時間應采用公元紀年、北京時間。
3.2作業與成果管理要求
3.2.1測量作業前,應根據城市測量項目的技術難易程度和規
模大小等,收集分析有關測量資料,進行必要的現場踏勘,制定
經濟合理的技術路線,編寫項目設計或技術設計并進行技術交
底。項目設計或技術設計的編寫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測繪技術
設計規定》CH/T1004的規定。
3.2.2作業人員應具有承擔其工作的能力,并應按國家現行有
關標準、項目設計或技術設計作業。
3.2.3作業人員應按現行行業標準《測繪作業人員安全規范》
CH1016的規定進行測量作業。
3.2.4作業期間,測量儀器設備應進行規定項目的檢校,儀器
參數設置應定期檢查并記錄。使用的軟件宜定期升級維護。
3.2.5測量作業過程中,應進行自檢和互校,并應做好工程進
度、技術問題等內部溝通及用戶需求、意見反饋等外部溝通。
9
3.2.6測量項目的技術總結或說明應根據技術難易程度和規模
大小等確定、編寫。技術總結的編寫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測繪
技術總結編寫規定》CH/T1001的規定。
3.2.7測量成果驗收后應根據檔案管理的要求進行測量檔案的
整理、歸檔。
3.2.8當工程測量成果有保密要求時,應按國家相關規定進行
保密處理后再提供使用。
3.2.9數字形式的測量成果宜采用不同存儲介質進行雙備份。
有條件的城市宜實行異地備份,異地備份地點距本地宜大
于500km0
3.2.10測量成果宜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采用數據庫等技
術進行管理,并應確保測量成果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3.2.11DLG、DEM、DOM元數據內容與格式宜符合現行行業
標準《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元數據》CH/T1007的規定。
3.3質量檢驗要求
3.3.1測量成果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
GB/T24356和《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18316
的規定進行檢查驗收,并應按要求編寫檢查驗收報告。
3.3.2測量成果的驗收宜由甲方組織實施,也可由甲方委托國
家認可的檢驗機構實施。
3.3.3測量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應實行過程檢查與最終檢查、
驗收的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并應保存相關記錄。記錄應完
整、規范、清晰,簽注應齊全,內容不得隨意更改。
3.3.4測量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應按順序獨立進行,測量成果
未通過則一^工序檢查則,不應進行后一工序檢查。
3.3.5過程檢查應采用全數檢驗方式;最終檢查宜采用全數檢
驗方式,也可采用抽樣檢驗方式;驗收宜采用抽樣檢驗方式。
3.3.6采用抽樣檢驗方式時,抽樣數量和樣本的質量評定應符
合現行國家標準《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24356和
10
《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18316的相關規定。
3.3.7測量成果在檢查驗收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測繪成果
質量檢查與驗收》GB/T24356和《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
收》GB/T18316的規定進行質量評定。測量成果質量宜采用
優、良、合格、不合格四級評定制。不合格的測量成果經整改
后,應重新進行檢查、驗收。
11
4平面控制測量
4.1一般規定
4.1.1城市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應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分級布
網”的原則。首級網宜一次全面布設;加密網可分期、越級
布設。
4.1.2城市平面控制網的等級宜劃分為二、三、四等和一、二、
三級。
4.1.3城市平面控制測量可采用衛星定位測量、導線測量.、邊
角組合測量等方法。
4.1.4當需要建立城市地方平面坐標系統時,應按下列規定選
擇平面直角坐標系統:
1當長度變形值不大于25mm/km時,宜采用高斯-克呂格
投影統一3°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也可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
任意帶平面直角坐標系統;
2當長度變形值大于25mm/km時,應依次采用下列平面
直角坐標系統:
1)投影于抵償高程面上的高斯-克呂格投影統一3°帶的平
面直角坐標系統;
2)高斯-克呂格投影任意帶平面直角坐標系統,投影面可
采用黃海平均海水面或城市平均高程面;
3)當高斯-克呂格投影任意帶平面直角坐標系統不能滿足
要求時,應分帶投影。
3面積小于25km2的城鎮建立的地方平面坐標系統,可不
進行投影改正。
4.1.5城市平面控制網的首級網應與國家控制網聯測。聯測時,
應對擬利用的國家控制網點的精度進行分析。當精度滿足城市測
12
量要求時,應直接利用;當精度不滿足城市測量要求時,宜利用
其點位,并選用一個國家控制網點的坐標與一條邊的方位角作為
城市平面控制網的起算數據。
4.1.6四等平面控制網中最弱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不應大
于0.05m。四等以下網中最弱點相對于起算點的點位中誤差不應
大于0.05m。
4.1.7二、三等平面控制網點宜逐點聯測高程,聯測精度不應
低于三等高程控制測量精度要求;四等和一、二、三級平面控制
網點可依據具體情況聯測高程,聯測精度不應低于四等高程控制
測量精度要求。高程聯測的方法和技術要求應符合本規范第5章
的有關規定。
4.1.8城市平面控制網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收集有關資料并進行現場踏勘。收集的資料宜包括:
1)適當比例尺的地形圖和交通圖,以及有關氣象、地質、
通信等方面的資料;
2)城市總體規劃和近期建設開發方面的資料;
3)城市巳有控制測量資料,包括平面控制網圖、水準路
線圖、點之記、成果表和技術總結等。
2應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根據測區實際需要、預
期精度、測量方法、觀測方式、測區的自然地理條件與交通狀況
等進行城市平面控制網設計。
3應設計城市平面控制點的概略位置,并擬定首級網與已
有平面控制網或國家控制網的聯測方案。
4應判斷和檢查城市平面控制網各相鄰控制點的通視情況。
導線網、邊角組合網中的各相鄰控制點應通視;衛星定位網中的
各相鄰控制點可不要求全部通視。
5當城市平面控制網存在多種布網方案時,應進行控制網
最優化設計。
6應擬定城市平面控制點的髙程聯測方案。
4.1.9應根據平面控制網設計結果和測區實地調查情況,編寫
13
技術設計,擬定作業計劃。
4.1.10各等級衛星定位網點與邊角組合網點的點名,宜采用村
名、山名、地名、單位名稱,并應在調查后確定。同一測區有相
同的點名時,應加以區別。新舊點重合時,宜采用舊點名。各等
級導線點可按區域或線路命名編號。
4.1.11衛星定位接收機的檢定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全球定位
系統(GPS)接收機(測地型和導航型)校準規范》JJF1118的
規定;衛星定位接收機的維護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衛星定位城
市測量技術規范》CJJ/T73的規定。
4.1.12全站儀或電子經緯儀系列的分級、基本技術參數、檢定
要求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全站型電子速測儀檢定規程》JJG
100的規定;光學經緯儀系列的分級、基本技術參數應符合現行
國家標準《光學經緯儀》GB/T3161的規定,檢定要求應符合
現行行業標準《光學經緯儀檢定規程》JJG414的規定;測距儀
的檢定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光電測距儀》GB/T14267的
規定。
4.1.13城市平面控制測量的外業記錄應符合下列規定:
1衛星定位測量的外業記錄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衛星定
位城市測量技術規范》CJJ/T73的規定。
2導線測量、邊角組合測量的外業記錄宜采用電子記錄方
式,也可采用紙質手簿記錄。
3釆用電子記錄方式時,外業記錄宜符合現行行業標準
《測量外業電子記錄基本規定》CH/T2004、《導線測量電子記
錄規定》CH/T2002、《三角測量電子記錄規定》CH/T2005的
規定。數據文件中的原始觀測記錄不得更改。
4采用紙質手簿記錄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外業記錄不得涂改、追記和轉抄;
2)水平角觀測時,秒值讀記錯誤應重新觀測,度、分讀
記錯誤可在現場更正,但同一方向盤左、盤右不應連
環更改;垂直角觀測時,度、分的讀數,在各測回中
14
不應連環更改;
3)距離測量時,厘米及以下數值讀記錯誤應重新觀測,
米、分米讀記錯誤,在同一距離、同一高差的往、返
測或兩次測量的相關數字不應連環更改;
4)Xf錯誤進行更正時,應將錯誤數字、文字整齊劃去,
在其上方另記正確數字、文字;劃改的數字和超限劃
去的成果,均應注明原因和重測結果的所在頁碼。
4.1.14應根據成果使用需要,選擇采用國家統一坐標系統或城
市地方坐標系統,并應對城市平面控制網觀測成果進行歸化計
算。有關坐標系統對應的地球橢球基本參數應符合本規范附錄A
的規定。
4.2選點與埋石
4.2.1各等級平面控制點的點位應根據設計成果到實地選定,
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點位應選在堅固穩定的地點,且應便于埋石和觀測,并
能永久保存;
2高等級點點位的選擇,應便于低等級點的加密;平面控
制網邊緣的控制點點位的選擇,應便于擴展應用;
3宜利用城市區域內原有的平面控制點點位;
4采用衛星定位測量方法時,選點要求應符合現行行業標
準《衛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范》CJJ/T73的規定;
5采用導線測量和邊角組合測量方法時,相鄰控制點間視
線超越障礙物的高度或旁離障礙物的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
1)二等邊角組合測量時,不宜小于1.5m;
2)三、四等測量時,不宜小于1.0m;
3)一、二、三級導線測量時不宜小于0.5m。
6邊長采用電磁波測距時,測距邊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測距邊的長度宜在相應等級控制網平均邊長的0.7倍
至1.3倍的范圍內選擇;
15
2)測線宜高出地面和離開障礙物lm以上;
3)測線不得通過散熱塔、煙囪等發熱體的上空及附近;
4)安置測距儀的測站應避開受電磁場干擾的地方,離開
高壓線距離宜大于5m;
5)應避免測距時的視線背景部分有反光物體。
4.2.2點位選定后,宜繪制選點圖和點之記草圖。
4.2.3各等級平面控制點均應埋設永久性標石。平面控制點標
志、標石及其造埋的規格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國家三角測量規
范》GB/T17942的規定。坑底填以砂石,搗固夯實或澆灌混凝
土底層。二、三等點宜埋設盤石和柱石,兩層標石中心的偏離值
應小于3mm;其他平面控制點宜埋設柱石。各等級平面控制點
的標石,亦可兼做水準標石,此時標志宜為半球狀,標石底層應
澆灌混凝土。標志中心應具有明顯、耐久的中心點。
4.2.4各等級平面控制點埋石過程中應根據標石類型和埋設
方式在標石坑挖設、標石安置、標石整飾等關鍵步驟中拍攝
照片。
4.2.5各等級控制點選點、埋石工作結束后,應繪制點之記。
二、三、四等控制點應辦理標志委托保管手續,其他埋石點可根
據需要而定。應定期巡視檢查和維修控制點標石。
4.3衛星定位平面控制測量
4.3.1衛星定位網可采用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方法施測。動態
測量可采用網絡RTK測量方式或單基站RTK測量方式;在已
建立CORS網的城市,宜采用網絡RTK測量方式。
4.3.2靜態測量可施測二、三、四等和一、二級平面控制網;
動態測量可施測一、二、三級平面控制網。
4.3.3靜態衛星定位網的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4.3.3的規定。
二、三、四等靜態衛星定位網相鄰點最小邊長不宜小于平均邊長
的1/2;最大邊長不宜大于平均邊長的2倍。當邊長小于200m
時,邊長中誤差應小于0.02m。
16
表4.3.3靜態衛星定位網的主要技術指標
等級平均邊長(km)a(mm)6C1X10-6)最弱邊相對中誤差
二等9<5<2<1/120000
三等5<5<2<1/80000
四等2<10<5<1/45000
一級1<10<5<1/20000
二級<1<10<5<1/10000
注:a------固定誤差;
b^比例誤差系數。
4.3.4動態衛星定位網的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4.3.4的規定。
困難地區相鄰點間距離可縮短至表4.3.4規定長度的2/3,邊長
較差不應大于20mm。
表4.3.4動態衛星定位網的主要技術指標
流動站
相鄰點點位中
相對中起算點到基準
等級間距離誤差方法測回數
誤差等級站距離
(m)(mm)
(km)
一級>500<50<1/20000網絡RTK——>4
網絡RTK——
二級>300<50<1/10000>3
單基站RTK四等及以上<6
網絡RTK——
三級>200<50<1/6000四等及以上<6>3
單基站RTK
二級及以上<3
4.3.5衛星定位接收機使用前應進行檢驗,檢驗項目、方法和
要求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衛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范》
CJJ/T73的規定。不同類型、不同品牌的接收機共同作業前,
應在已知基線上進行比對測試,超過本規范表4.3.3相應等級限
差時,不應使用。
4.3.6靜態測量衛星定位接收機的選用應符合表4.3.6的規定。
17
表4.3.6靜態測量衛星定位接收機的選用
等級接收機類型標稱精度同步觀測接收機數
二等雙頻^5mm+2X10_6J
三等雙頻或單頻<5mm+2X10-6c?>3
四等雙頻或單頻^10mm+5X10—6J>3
一級雙頻或單頻^10mm+5X10~6d>3
二級雙頻或單頻<10mm+5X10~6d>3
注:d------基線長度。
4.3.7靜態測量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3.7的規定。
表4.3.7靜態測量的技術要求
數據采
衛星高度角有效觀測平均重復時段長度
等級樣間隔PDOP值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委托鋪面租賃合同協議
- 崗位職責合同協議
- 學費合同違約協議書范本
- 家政餐飲服務合同協議
- 家屬停車位租賃合同協議
- 定制護欄銷售合同協議
- 學校座椅訂購合同協議
- 學生手寫兼職合同協議
- 學校類物業服務合同協議
- 委托合同著作權歸屬協議
- 《水利工程白蟻防治技術規程SLT 836-2024》知識培訓
- 夏季軍營安全教育
- 2025年度高校與公益組織合作項目合同3篇
- 9 短詩三首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2024年05月中國建材集團財務有限公司2024年招考2名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口算題通關練習1000道帶答案
- 廣東廣州市2025屆高考數學二模試卷含解析
- 【MOOC】城市景觀設計-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規范考試試題及答案
- 機械CAD、CAM-形考任務三-國開-參考資料
- 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