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山西省長治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周易·序卦傳》指出:“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據此可知()A.禮制促使社會階級產生 B.等級秩序需要禮制來維護C.中華“禮”文化源遠流長 D.禮是中華文化萌發的標志〖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材料中的“夫婦”“父子”“君臣”都體現古代的等級關系,據材料“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可知《周易·序卦傳》中認為這些等級關系要依靠禮制來維護,B項正確;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禮制促使社會階級產生,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禮”文化的歷史,材料強調的是等級秩序需要禮制來維護,排除C項;材料信息涉及的是禮制對維護等級秩序的意義,沒有信息表明禮是中華文化萌發的標志,排除D項。故選B項。2.如圖為江蘇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的《紡織圖》,該圖描繪了婦女調絲、紡線的情景。這可用于研究,漢代()A.手工工場的生產流程 B.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C.男耕女織的生產模式 D.紡織技藝的發展狀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材料中的《紡織圖》描繪的是婦女調絲、紡線的情景,可用于研究紡織技藝的發展狀況,D項正確;材料反映了漢代紡織技藝的發展狀況,從圖中無法判斷是否為手工工場,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漢代紡織技藝的發展狀況,從圖中也無法判斷是該紡織生產服務于絲綢貿易,排除B項;該圖沒有體現男耕,排除C項。故選D項。3.中書省由魏曹丕始設,是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到了唐朝,中書省不僅是朝廷文書的草擬機構,還充任皇帝與下級及各地方機構間的交流媒介,并參與朝廷各項重大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材料表明唐朝()A.中書令成為皇帝顧問 B.中央集權體制逐漸形成C.三省六部制走向完備 D.中書省的職權明顯擴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與曹魏時期相比,唐代中書省除了繼續作為朝廷文書的草擬機構外,還“充任皇帝與下級及各地方機構間的交流媒介”,并在朝廷各項重大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這體現了中書省的職權擴大,D項正確;中書省長官是中書令,中書省是決策機構,不是顧問機構,排除A項;秦朝就已建立中央集權體制,且材料中中央機構的調整屬于君主專制問題,不屬于中央集權,排除B項;中書省的職權擴大并不意味著三省制走向完備,排除C項。故選D項。4.下列詩句選自唐代詩歌。這可以用于說明唐代()詩句出處及作者“市喧山賊破,金賤海船來”《送鄭權尚書南海》王建“連天浪靜長鯨息,映日帆多寶舶來”《南海馬大夫遠示著述》劉禹錫“當令輸貢賦,不使外夷驕”《送徐大夫赴廣州》劉長卿A.國勢衰微的趨勢 B.絲綢之路的興衰C.海外貿易的狀況 D.朝貢貿易的艱辛〖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金賤海船來”說明當時唐朝與海外有一定貿易往來,“映日帆多寶舶來”字面意思是光照在帆船上,發現船上裝的是從海外來的珠寶商品,由此可知,唐代海外貿易發達,C項正確;材料中唐詩反映了當時海外貿易的情況,不能反映唐朝國力的情況,排除A項;材料信息不涉及絲綢之路,排除B項;材料中“當令輸貢賦,不使外夷驕”雖然涉及朝貢貿易,但是不能說明當時朝貢貿易的艱辛,排除D項。故選C項。5.根據《遼史·太祖紀》記載,突厥、吐渾、黨項、小蕃、沙陀、室韋諸部,這些草原絲綢之路上的部族在遼建立初期多被太祖征服,俘虜中有大量有伎藝者。這()A.推動了契丹文化事業的發展 B.體現了中原華夏文化的先進C.造成了遼代治國能力的下降 D.阻礙了草原絲綢之路的暢通〖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遼朝(中國)。材料反映了遼史記載遼朝建立初期,遼朝征服了許多少數民族,而且俘虜中有大量伎藝者,據所學可知,這些伎藝者從事文藝工作,我們可以推斷遼史中記載的現象有助于契丹文化事業的發展,A項正確;遼朝不屬于中原政權,而且材料中伎藝者不是來自于中原政權,來自于少數民族政權,排除B項;材料中的現象一定層度有助于契丹文化事業的發展,與其治國能力變化沒有多大關聯性,排除C項;材料中遼朝的征服行為實現了草原的局部統一,這實際上有助于保障草原絲綢之路的暢通,排除D項。故選A項。6.元朝政府組織一批農學家對前代農業生產經驗進行總結,編寫了《農桑輯要》一書,并頒行到各州縣,同時政府還頒布了《農桑之制》,將對農業生產的管理提升到法律層面。這些措施()A.遏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發展 B.旨在促進莊園經濟的發展C.表明國家政策決定農業生產 D.折射出農業的基礎性地位〖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影響題和目的題。時空是元朝(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的主要結論:元朝政府組織下,對前代農業生產經驗進行總結,編寫成書,頒行到各州縣,用于指導地方的農業生產,同時國家還通過相關的法律重視農業生產管理,說明農業對元朝的重要性較高,是社會的基礎,D項正確;該措施并沒有遏制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排除A項;該措施是為了促進小農經濟的發展,并不是莊園經濟,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國家政策對農業生產的決定性作用,排除C項。故選D項。7.被朱元璋賜以“江南第一家”美稱的鄭氏家族中世代傳承的《鄭氏規范》在中國傳統家訓教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表所示為其內容節選。這反映出《鄭氏規范》()第一條立祠堂一所,以奉先世神主,出入必告第十一條凡為子者必孝其親,為妻者必敬其夫,為兄者必愛其弟,為弟者必恭其兄第十八條子孫賭博無賴及一應違于禮法之事則陳于官而放絕之于宗圖上削其名第八十八條子孫出仕,有以贓墨聞者,生則于《譜圖》上削去其名,死則不許入祠堂第九十一條宗族無所歸者,量撥房屋以居之。更勸勿用火葬,無地者聽埋義冢之中A.違背封建倫理道德 B.符合官方主流思想C.利于鞏固宗法制度 D.強調尊卑等級關系〖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代(中國)。據材料“凡為子者必孝其親,為妻者必敬其夫,為兄者必愛其弟,為弟者必敬其兄”“子孫賭博無賴及一應違于禮法之事”“宗族無所歸者,量撥房屋以居之。”可知,這些內容符合儒家的思想主張,有助于加強基層社會秩序的穩定,符合統治者的治國要求和官方主流思想,B項正確;材料都是關于維護封建倫理秩序的內容,排除A項;宗法制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瓦解,《鄭氏規范》有利于維護宗法觀念,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倫理秩序,而不是尊卑等級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8.為了徹底解決西北地區的叛亂,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設軍需房,后改名軍機處。但在雍正和乾隆時期修訂的記載清朝典章制度的《大清會典》中,卻沒有提到軍機處的名字。這說明雍正和乾隆時期()A.軍機處還沒有被列入國家的政治機構 B.政府決策完全取決于內閣C.西學東漸改變了傳統中國的治理體制 D.祖國統一大業尚未被完成〖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雍正和乾隆時期(中國)。材料反映了雍正四年軍機處已經設立,但是隨后雍正和乾隆時期修訂的記載清朝典章制度的《大清會典》中卻沒有記載軍機處,說明了當時的軍機處還不是一個正式的國家機構,A項正確;材料涉及關于軍機處的相關信息,無法推知內閣的情況,排除B項;材料信息不涉及西學在中國傳播的情況,排除C項;西北地區出現叛亂不能說明國家未實現統一,據所學可知,清朝時期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排除D項。故選A項。9.1898年1月,康有為在《應詔統籌全局折》中,引述當時波蘭、埃及、土耳其、緬甸等國由于守舊不變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險境,請求光緒帝決定變法。他提出翻譯乃“強國第一義”,應“擇書布譯”,并提倡“廣譯”。這體現了晚清時期()A.文化救國思想的興起 B.翻譯思想的深遠影響C.仿洋改制的變法思想 D.翻譯活動的文化功能〖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材料表明在康梁主張維新變法時期,提出要變法,不然可能和波蘭、埃及、土耳其等國一樣陷入危亡的險境,并且認為國家富強得翻譯一些西方先進書籍,這體現了晚清時期仿洋改制的變法思想,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學習西方制度救國不是文化救國,排除A項;材料強調要翻譯西方先進的書籍,不涉及翻譯思想的深遠影響,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翻譯活動的政治功能不是文化功能,排除D項。故選C項。10.1900年,丹麥人鮑爾森在天津成立電話公司,1905年,清政府建成北京、天津、塘沽之間的復線電話線,同時購買了鮑爾森的電話公司,改為官辦,聘丹麥人羅泰為工程師。材料可用來說明當時()A.列強支持清政府的洋務運動 B.中國的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C.中國商業經營形式發生變革 D.中國通訊事業受制于外國資本〖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建成北京、天津、塘沽之間的復線電話線,同時購買了鮑爾森的電話公司,改為官辦,這是清政府在城市中發展電話通訊事務,說明當時中國的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B項正確;洋務運動在1895年已經破產,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清政府建設電話線,與商業經營形式無關,排除C項;據材料,清政府購買了外國人的電話公司,所以,材料不能說明通訊事業受制于外國資本,排除D項。故選B項。11.下表所示為1899~1913年洋紗、國產紗進人通商口岸的統計情況。據此可推知,這一時期的中國()時間洋紗國產紗總計(擔)擔占比(%)擔占比(%)1899—1903年92975083.8017967916.2011094291909—1913年107984876.1133892423.891418772A.對外貿易優勢凸顯 B.棉紗質量優于外國C.民族工業得到發展 D.自然經濟占據主導〖答案〗C〖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范圍為1899~1913年的中國。根據材料數據可知,1899~1913年洋紗、國產紗進入通商口岸的數量明顯增加,而且國產紗的占比在提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因此國產紗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洋紗,C項正確;洋紗占比明顯高于國產紗,這說明我國對外貿易并不占優勢,排除A項;材料只提到了紗的數量,無法得出國產棉紗質量優于洋紗的結論,排除B項;自然經濟的地位在材料中無法體現和證明,排除D項。故選C項。12.據數據統計,五四運動期間,全國報刊有1000余種,官辦、民辦、各種社會團體以及各個政治派別的報刊都十分活躍。關于五四運動的各種信息可以快速傳播到社會各個角落。這反映出當時()A.社會各界對時局的關注 B.輿論一致支持學生運動C.五四運動性質發生變化 D.民眾支持推翻北洋政府〖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五四運動時期(中國)。據材料“五四運動期間,全國報刊有1000余種,官辦、民辦、各種社會團體以及各個政治派別的報刊都十分活躍。”結合唯物史觀,一定社會的文化是對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可知,不同性質和不同政治派別的報刊反映了不同社會階層的想法,五四時期報刊類型多,說明社會各界對時局的關注,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具體表明各種報刊對學生運動的態度,無法得出輿論一致支持學生運動的認識,排除B項;C項說法錯誤,據所學可知,五四運動是近代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運動,排除C項;材料信息不涉及民眾對待北洋政府的態度,排除D項。故選A項。13.1930年9月17日,鄂豫邊特委發布征稅文件,其中規定“對雇農絕對不征收”,“對貧農也絕對不征收”。1931年8月10日,鄂豫皖蘇區政府公布了《糧食收集儲藏暫行條例》,規定“犧牲了之紅色戰士家庭概不收集”。這些規定旨在()A.貫徹土地革命的基本精神 B.調動蘇區農民革命與生產的積極性C.建立統一的蘇區共和政府 D.應對當時社會主要矛盾的急劇變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0-1931年(中國)。材料表明中共早期蘇區政權對貧農、雇農和犧牲的紅色戰士家庭不征稅,這體現了蘇區政府對這些人的照顧,有利于調動蘇區農民革命與生產的積極性,B項正確;土地革命是把地主土地私有制變為農民土地私有制,不涉及犧牲的紅色戰士家庭不收稅,排除A項;材料只是體現鄂豫邊特委和鄂豫皖蘇區政府的行為,不體現建立統一的蘇區共和政府,排除C項;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國共兩黨矛盾,并未急劇變化,排除D項。故選B項。14.如圖所示是民國二十七年《中國的空軍》雜志刊載的著名漫畫家豐子愷的作品,畫中打油詩寫道:“中國空軍殲敵機,敵機翻落稻田里。農夫上前捉敵人,縛住兩人如縛雞。”該作品()A.謳歌了武漢會戰中國軍隊的偉大勝利 B.意在鼓舞全國人民的抗爭精神C.反映了國共合作對抗日戰爭的積極影響 D.表明抗戰進入了全面反攻階段〖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目的、本質、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8年中國。題干時間涉及1938年中國,材料“中國空軍殲敵機,敵機翻落稻田里。農夫上前捉敵人,縛住兩人如縛雞。”反映了漫畫家豐子愷通過漫畫作品來鼓舞全國人民的抗爭精神,B項正確;武漢會戰的結果是中國戰敗,A項表述與史實相反,排除A項;材料信息無法反映國共合作的情況,排除C項;材料涉及時間是1938年,而抗日戰爭的反攻時間是從1943年12月開始,排除D項。故選B項。15.1971年10月25日晚9點47分(紐約時間),聯合國大會會場電子計票顯示屏上,打出了59、55和15三個數字。整個大廳瞬間沸騰起來。第二天,全世界幾乎所有媒體都在爭相報道這樣一條新聞:“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反映出當時()A.國際社會普遍看好新中國 B.新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強C.新中國打開了外交新局面 D.聯合國擺脫霸權主義影響〖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71年(世界)。據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結合所學可知,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新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大大增強,B項正確;“普遍看好”表述夸張,排除A項;打開外交新局面是1972年中美、中日關系的正常化,排除C項;聯合國并沒有擺脫霸權主義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16.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數以十萬計的勞動者或走向沿海,或走進西北內陸以“致富”“謀生”,以至于在中國出現春節火車票“一票難求”的搶票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A.現代中國交通建設的滯后 B.沿海經濟開發區激增C.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 D.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材料反映了20世紀90年代,我國大量人口涌向沿海或者西北內陸,據所學可知,這是因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沿海地區經濟迅速發展,同時西北內陸地區得到開發,D項正確;材料中出現“一票難求”的搶票現象主要是因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大量人口短時間內集聚到沿海和西北地區,現代中國交通建設的滯后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項;沿海經濟開放區的激增導致人口往沿海遷移,但是材料涉及區域不僅包括沿海還包括西北內陸,排除B項;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與20世紀90年代大量人口遷移到西北和沿海沒有多大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17.阿卡德人遷入兩河流域南部時,不是將已有較高文明的蘇美爾人征服、奴役,而是共同居住生息,逐漸相互融合,從而形成新的文明。公元前2千紀,印歐人來到伊朗高原后,直到公元前1000年才居于優勢地位,當地原有的較發達的文明并沒有因之而被摧。這反映了當時()A.農耕文明具有擴張優勢 B.西亞區域文化不斷重構C.西亞文明演進的漸進性 D.民族國家因遷徙而形成〖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2千紀至公元前1000年(兩河流域、伊朗高原)。材料反映了兩河流域的遷入者阿卡德人和伊朗高原的征服者印歐人征服到新的統治區域后沒有摧毀舊的文明,而是相互融合,從而形成新的文明,可見西亞文明演進的漸進性,C項正確;材料中印歐人的文明不屬于農耕文明,而是游牧文明,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不是西亞區域文化的重構問題,而是西亞的兩河流域和伊朗高原被征服者征服后舊的文明沒有被消滅,而是新舊文明慢慢融合,排除B項;材料涉及時間截至公元前1000年,但是民族國家還未產生,民族國家直到近代才產生,排除D項。故選C項。18.歐洲殖民者到達美洲之前,阿茲特克部落中已經有別致的花園、精美的服飾以及先進的工具和各種食品,同時他們還創造了象形文字,記錄了被征服部落所要繳納的貢品實物。這些史實()A.反映了世界文明交流的成果 B.展現了美洲文明的多樣性C.說明美洲古典文明燦爛多彩 D.表明美洲文明領先于世界〖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中古時期(美洲)。據材料“阿茲特克部落中已經有別致的花園、精美的服飾以及先進的工具和各種食品,同時他們還創造了象形文字……”,可知阿茲特克人不僅修建了花園,生產了先進的工具,還創造了象形文字,這說明美洲古典文明燦爛多彩,C項正確;這些文明成果是阿茲特克人的獨創,不是交流的成果,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阿茲特克人的文明成果,未涉及美洲其他文明,無法體現美洲文明的多樣性,排除B項;沒有數據對比,無法得出美洲文明領先于世界,排除D項。故選C項。19.《芝加哥論壇報》在南北戰爭結束時寫道,“歐洲將敞開大門,就像被征服的城市那樣”,“因為仰慕我們的榮耀,欽羨我們完美無缺的和平,歐洲的人民將爭先恐后來投奔我們”,“我們龐大的人口還將繼續擴展”。這說明當時()A.美國的輿論對移民持開放態度 B.美國人口政策深受國內政局影響C.內戰制約美國人口的快速增長 D.歐洲人以美國作為主要的遷入地〖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南北戰爭時期(美國)。據材料“《芝加哥論壇報》在南北戰爭結束時寫道歐洲的人民將爭先恐后來投奔我們”、“我們龐大的人口還將繼續擴展”可知,美國的媒體對移民持開放態度,A項正確;材料中涉及的是《芝加哥論壇報》在南北戰爭結束時對移民的態度,《芝加哥論壇報》屬于媒體,不是美國政府,排除B項;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內戰制約美國人口的快速增長,排除C項;材料中《芝加哥論壇報》這樣的美國媒體表達出歡迎歐洲人移民美國,不能據此推斷歐洲人以美國作為主要的遷入地,排除D項。故選A項。20.18世紀90年代,歐洲工人圖書館中開始訂購政治性與時事類小冊子。工人激進主義改革團體組織了很多小型圖書館,為工人提供借閱服務,激發他們參與改革運動的熱情。這反映出當時歐洲()A.代議制政體不斷完善 B.工人大都接受馬克思主義C.圖書館助推社會改良 D.工人階級斗爭方式的激進〖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90年代(歐洲)。材料反映了工業革命時期,工人激進主義改革團體組織了很多小型圖書館,激發工人階級參與改革運動的熱情,說明這時期圖書館助推社會改良,C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圖書館助推社會改良,不能據此推斷代議制政體不斷完善,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1848年《宣言》的發表,題干涉及時間是18世紀90年代,時間不相符,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工人階級斗爭方式,材料反映了工人階級參與社會改革運動,排除D項。故選C項。21.1870年以后,宗主國在殖民地大多實行的是以官僚制為基礎的總督制,而不是采用以前英國“那套以宗主國的法律來管理自己事務的做法”。殖民地或保護國的總督們往往都是由宗主國指派,集司法、立法、行政大權于一身。總督制()A.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 B.是宗主國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的成果C.適應了殖民地經濟發展的需要 D.融合了與殖民地原有的政治文化〖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1870年以后,宗主國在殖民地大多實行的是以官僚制為基礎的總督制,而不是采用以前英國‘那套以宗主國的法律來管理自己事務的做法’。殖民地或保護國的總督們往往都是由宗主國指派,集司法、立法、行政大權于一身。”可知,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各國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資本主義國家越來越要求占領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等,而總督制受命于宗主國政府,為宗主國服務,權勢很大,有利于適應各宗主國殖民掠奪的需要,從而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A項正確;當時主要的宗主國經歷資產階級革命后,進入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時期,而總督是大權獨攬,不能體現民主因素,因此不是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的成果,排除B項;總督制是剝削殖民地的制度,“適應”說法錯誤,排除C項;從材料看不出總督制與殖民地原有的政治文化的融合,排除D項。故選A項。22.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兩國雖對波蘭的國家安全負有同盟條約責任,但“宣而不戰”,坐視波蘭淪陷而按兵不動。英法這一做法()A.企圖將法西斯禍水東引 B.促使二戰達到最大規模C.導致歐洲局部戰爭爆發 D.不利于盟軍的協同作戰〖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關鍵詞,可知這是目的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9年(歐洲)。根據材料“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兩國雖對波蘭的國家安全負有同盟條約責任,但‘宣而不戰’,坐視波蘭淪陷而按兵不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德國閃擊波蘭,而做為盟國的英法卻“宣而不戰”,說明英法長期受到綏靖政策的影響,依然企圖將法西斯禍水東引,引向蘇聯,A項正確;二戰達到最大規模的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排除B項;德國閃擊波蘭,二戰在歐洲全面戰爭爆發,排除C項;世界反法西斯的盟軍在此時尚未組建,排除D項。故選A項。23.非洲多數國家都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行現代經濟建設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非洲各民族經濟增長較快,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始終保持在3%左右。這一現象出現的關鍵前提是()A.二戰以法西斯失敗而告終 B.非洲多數國家實現民族獨立C.社會主義陣營的有力援助 D.新的國際維和機構得以創建〖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時空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非洲)。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的主要結論:二戰后,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進一步發展,大多數國家實現了民族獨立,促進了非洲經濟的發展,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二戰對殖民體系的影響,并不是二戰的結局,排除A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社會主義陣營對其進行的援助,排除C項;維和機構的創建,并不是材料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24.2023年3月2日,拜登政府發布的《國家網絡安全戰略》文件明確提出要在全球范圍提升和擴展能夠摧毀威脅來源的行動能力。對此,有報道指出,在網絡空間問題上,外表看上去文質彬彬的拜登團隊開始變得極富攻擊性。這反映出當今美國()A.竭力遏制多極化趨勢 B.公開呼吁優化網絡環境C.壟斷世界市場的企圖 D.借助網絡推行霸權主義〖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美國)。根據材料“拜登政府發布的《國家網絡安全戰略》文件明確提出要在全球范圍提升和擴展能夠摧毀威脅來源的行動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要在全球范圍提升和擴展能夠摧毀威脅來源的行動能力,其目的是借助網絡,繼續推行其霸權主義政策,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美國的霸權主義政策,沒有體現多極化趨勢信息,排除A項;公開呼吁優化網絡環境,與美國的政策不符,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美國企圖稱霸世界,而非壟斷世界市場,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元朝發行過一系列紙幣,統稱為鈔,包括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等,這些均以當時的年號(中統、至元、至正)來命名。中統元年(1260年),政府始印行“中統元寶交鈔”,之后又印行“中統元寶鈔”。自此,紙幣發行權專屬中央,建立起統一的紙幣制度。至元鈔最穩定,流通時間最長,前后超過36年,是元代最重要的通貨。至正鈔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開始流通,發行量最多、貶值最嚴重。后期至正交鈔的大量印刷,致使物價上漲十倍有余,人們不愿意使用,以至于許多人用紙幣糊墻鋪地,交鈔形同廢紙。1332年,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即位,此時的元朝已經凋敝不堪。政治腐敗,軍費開支巨大,財政入不敷出,紙幣濫發,物價飛漲,再加上黃河改道泛濫……天災人禍,都導致元朝在風雨飄搖中走向滅亡。——摘編自屈夢夏《元代紙幣制度》材料二隨著國民黨3~6個月剿滅的計劃破滅和內戰時間的拉長,軍費給政府帶來的負擔也越來越重。此時,由于人民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兌換法幣的過程中就受到損失,對國民政府和四大銀行失去信任,所以政府發行公債等籌措軍費的方式已經失效,于是政府又開始發行貨幣彌補巨額財政赤字。1947年12月9日,中央銀行發行1000元、2000元、5000元關金券大鈔;而在1948年7月,中央銀行發行的關金券大鈔的幣值已變成1萬、5萬、25萬元。持續瘋狂印鈔的結果就是法幣的發行量由抗戰勝利初期的5萬億元飛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萬億元。上海的批發物價較1937年上漲了472倍,至此法幣徹底破產,崩潰時總發行額達663萬億元。——摘編自邢嘉《國統時期的幣制改革與通貨膨脹)(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元朝紙幣制度的特點。(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元末和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末期發行紙幣的相似影響。〖答案〗(1)特點:持續時間長(貫穿元朝始終);建立起統一的紙幣制度;統治后期濫發紙幣。(2)相似影響:造成物價上漲;導致經濟形勢惡化;使政府喪失民心;加速了政權覆滅。〖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根據材料“至元鈔最穩定,流通時間最長,前后超過36年,是元代最重要的通貨”可以得出流通時間長;根據材料“紙幣發行權專屬中央,建立起統一的紙幣制度”可以得出,元朝建立起統一的紙幣制度;根據材料“……發行量最多、貶值最嚴重。后期至正交鈔的大量印刷,致使物價上漲十倍有余,人們不愿意使用,以至于許多人用紙幣糊墻鋪地,交鈔形同廢紙……財政入不敷出,紙幣濫發”可以得出,統治后期濫發紙幣。【小問2】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根據材料一“財政入不敷出,紙幣濫發,物價飛漲,再加上黃河改道泛濫”和材料二“上海的批發物價較1937年上漲了472倍,至此法幣徹底破產”可以得出,都因濫發紙幣造成了物價上漲;根據材料一“此時的元朝已經凋敝不堪。政治腐敗,軍費開支巨大,財政入不敷出,紙幣濫發,物價飛漲”和材料二“法幣徹底破產,崩潰時總發行額達663萬億元”,結合所學可知,惡性通貨膨脹導致經濟形勢惡化;根據材料一“致使物價上漲十倍有余,人們不愿意使用”和材料二“人民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兌換法幣的過程中就受到損失,對國民政府和四大銀行失去信任”可以得出,政府喪失民心;根據材料一“元朝在風雨飄搖中走向滅亡”和材料二“崩潰時總發行額達663萬億元”,結合所學可知,元朝濫發紙幣,市場上紙幣泛濫、物價飆升,底層百姓深受其害,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國民黨政府濫發紙幣、巧取豪奪,造成民不聊生,這些都加速了各自政權覆滅。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國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主要是迫于戰亂、災荒和農村經濟的凋敝。1910年以后,武漢的近代工商業有了較快的發展。據統計,1911~1926年,武漢三鎮共有工廠301家,至1936年年底增至536家,另外還有小型手工業工場1200多家;城市人口也從1920年前的50萬人,增至全民族抗戰前夕的123萬人,其中工業人口占1/10以上,共計13.4萬人。20世紀30年代的《江海關十年報告》稱:“武漢這座大都會,隨著勞動力需求的增加以及吸引力的增強,促使著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家園,其中一些人甚至在此定居下來,變多的人則因家庭農事需要走走停停。”——摘編自戴鞍鋼《中國近代工業與城鄉人口流動》材料二自15世紀以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殖民主義和工業化促使移民流動數量迅速增長。殖民主義使得身為水手、軍人、農民、商人、僧侶以及行政人員的歐洲人遷居海外。非洲奴隸的被迫遷徙,首次為美洲提供了來自殖民地的勞動力(從15世紀至19世紀,人數達1500萬人),其后各殖民帝國之間又相互遠程運送積約勞工。西歐的工業化使無地而貧困化的人們大規模遷居別的大陸。美國的建國和經濟增長十分倚重移民,在1861~1920年這60年間,入境者達3000萬人。在西歐內部,各國經濟的工業化大量使用移民勞工:英國用愛爾蘭人;德國用波蘭人;法國用意大利人;等等。——摘編自【英】斯蒂芬·卡斯爾斯《21世紀初的國際移民:全球性的趨勢和問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1910年至1936年大量農村人口進入武漢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世界移民的特點。(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影響近代人口遷移的因素。〖答案〗(1)影響:推動了武漢城市化進程;促進了近代武漢工商業發展;密切了城鄉經濟聯系。(2)特點:從亞洲和非洲被迫前往歐洲和美洲的移民增多;歐洲國家之間相互移民;移民流動數量迅速增長;移民遷移由資本主義強國主導。(3)因素:戰爭;災荒;殖民主義;工業化〖解析〗【小問1】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根據“1910年以后,武漢的近代工商業有了較快的發展。據統計,1911~1926年,武漢三鎮共有工廠301家,至1936年年底增至536家,另外還有小型手工業工場1200多家”可知,大量農村人口進入武漢推動了武漢城市化進程,促進了近代武漢工商業發展;根據“隨著勞動力需求的增加以及吸引力的增強,促使著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家園,其中一些人甚至在此定居下來,變多的人則因家庭農事需要走走停停”可知密切了城鄉經濟聯系。【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根據“殖民主義使得身為水手、軍人、農民、商人、僧侶以及行政人員的歐洲人遷居海外。非洲奴隸的被迫遷徙,首次為美洲提供了來自殖民地的勞動力(從15世紀至19世紀,人數達1500萬人),其后各殖民帝國之間又相互遠程運送積約勞工。”得出從亞洲和非洲被迫前往歐洲和美洲的移民增多;根據“在西歐內部,各國經濟的工業化大量使用移民勞工,英國用愛爾蘭人;德國用波蘭人;法國用意大利人;等等”得出歐洲國家之間相互移民;根據“西歐的工業化使無地而貧困化的人們大規模遷居別的大陸”得出移民流動數量迅速增長;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移民遷移由資本主義強國主導。小問3】本題為原因類材料分析題。綜合材料內容和所學客戶自,影響近代人口遷移的因素包括戰爭、災荒、殖民主義和工業化等。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斯大林模式對現代化的促進作用,首先表現為工業化的成就和社會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工業的發展和社會科學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帶動蘇聯社會經濟各方面的全面發展,使蘇聯聯在斯大林逝世時基本實現了工業化,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此外,蘇聯增加了對科學事業的投資,創建了大批科學技術研究院、科研所,培養了大批科研人才,創造了突出的科學技術成就。并且在全蘇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體制,培養出各類專業人才,全面促進了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摘編自吳怡冉《斯大林模式探析》材料二在1985年的四月全會上,蘇共中央提出了“加速戰略”(即“加速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戰略”)。主要目的是集中財力和物力,大力發展機械制造業。購買西方技術,實現工業部門的快速增長。“加速”口號反映了蘇聯人民要求發展經濟。縮小與西方國家差距的愿望,但這一發展戰略仍然是不計投入成本的,只強調增長速度。忽視經濟結構的調整,沒有逃脫優先發展重工業和片面增長的老路。1986年2~3月,蘇共召開第二十七次代表大會,在批準“加速戰略”的基礎上,又推出了《蘇聯1986年至1990年及2000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基本方針》,反映了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蘇聯新領導層急于求成和好大喜功的心理:樂于制定宏大的戰略,而不是艱苦細致、腳踏實地推進改革與發展。幾年后,隨著政治斗爭的激烈,這些宏大的改革與經濟發展戰略便被束之高閣。——摘編自張樹華《蘇聯經濟是怎樣在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中一步步走向深淵》(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斯大林模式對蘇聯現代化的促進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失敗的原因。〖答案〗(1)作用:帶動蘇聯經濟快速發展,使蘇聯迅速實現工業化;使蘇聯迅速成為世界強國;推動蘇聯科技發展,取得突出科技成就;促使蘇聯建立了現代教育管理體制,推動了教育的現代化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答出三點即可)(2)原因:改革戰略片面強調增長速度,忽視經濟結構的調整;指導思想沒有脫離優先發展重工業和片面增長的老路;領導層急于求成且好大喜功,缺乏腳踏實地的作風;政治斗爭激化的影響;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錯誤誘導。(答出三點即可)〖解析〗【小問1】作用:根據材料一“斯大林模式對現代化的促進作用,首先表現為工業化的成就和社會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工業的發展和社會科學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帶動蘇聯社會經濟各方面的全面發展,使蘇聯聯在斯大林逝世時基本實現了工業化,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可歸納出帶動蘇聯經濟快速發展,使蘇聯迅速實現工業化;使蘇聯迅速成為世界強國;根據“此外,蘇聯增加了對科學事業的投資,創建了大批科學技術研究院、科研所,培養了大批科研人才,創造了突出的科學技術成就”可歸納出推動蘇聯科技發展,取得突出科技成就;根據“并且在全蘇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體制,培養出各類專業人才,全面促進了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可歸納出促使蘇聯建立了現代教育管理體制,推動了教育的現代化和國民素質的提高。【小問2】原因:根據材料二“‘加速’口號反映了蘇聯人民要求發展經濟。縮小與西方國家差距的愿望,但這一發展戰略仍然是不計投入成本的,只強調增長速度。忽視經濟結構的調整,沒有逃脫優先發展重工業和片面增長的老路”可歸納出改革戰略片面強調增長速度,忽視經濟結構的調整;指導思想沒有脫離優先發展重工業和片面增長的老路;根據“……反映了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蘇其新領導層急于求成和好大喜功的心理”可歸納出領導層急于求成且好大喜功,缺乏腳踏實地的作風;根據“隨著政治斗爭的激烈,這些宏大的改革與經濟發展戰略便被束之高閣”可歸納出政治斗爭激化的影響;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錯誤誘導。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戰爭是不同文化的碰撞,是文化的暴力交流。每一次慘烈的戰爭,雖然可能造成局部文化的衰退,卻常常成為促進人類整體文化進步的契機,體現了自然法規的優勝劣汰。——摘編自《戰爭對人類文明的進步作用》根據材料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闡述充分,史論結合,邏輯清晰)〖答案〗示例論題:戰爭對人類文化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闡述:戰爭和文化是矛盾的,戰爭一方面以其巨大的破壞力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是人類文化的浩劫。拜占庭帝國滅亡,大量珍貴文物和藝術品被付之一炬,另外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文明帶來了深重災難,而另一方面戰爭也在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為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提供了契機。如亞歷山大東征把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東方文化滲入希臘文化;羅馬帝國擴張過程中其文化滲入它統治的廣大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進步文化和反動文化之間的一場大搏斗,人們只有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后,才能抹去悲痛的淚水,看到人類文化光明的未來。韓國和埃及等新興民族國家就是在立足本國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兼收并蓄,更新文化,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文化發展道路。總之,戰爭既給文化帶來割裂和沖擊,也給文化帶來重構和新生的契機;戰爭不只是軍事上的沖突,也是不同文化的沖突,是文化在非和平狀態下的一種特殊交流。(“示例”僅供參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古代至現代(世界)。首先,認真閱讀材料,材料主要涉及戰爭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據材料“雖然可能造成局部文化的衰退,卻常常成為促進人類整體文化進步的契機,體現了自然法規的優勝劣汰。”可知,材料從辯證角度認識戰爭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因此,可以擬定論題:戰爭對人類文化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其次,結合不同時期的史實,分別論證戰爭對人類文化的影響,闡述如下:戰爭和文化是矛盾的,戰爭一方面以其巨大的破壞力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是人類文化的浩劫。拜占庭帝國滅亡,大量珍貴文物和藝術品被付之一炬,另外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文明帶來了深重災難,而另一方面戰爭也在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為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提供了契機。如亞歷山大東征把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東方文化滲入希臘文化;羅馬帝國擴張過程中其文化滲入它統治的廣大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進步文化和反動文化之間的一場大搏斗,人們只有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后,才能抹去悲痛的淚水,看到人類文化光明的未來。韓國和埃及等新興民族國家就是在立足本國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兼收并蓄,更新文化,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文化發展道路。最后,再次強調戰爭對文化的雙面影響。山西省長治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周易·序卦傳》指出:“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據此可知()A.禮制促使社會階級產生 B.等級秩序需要禮制來維護C.中華“禮”文化源遠流長 D.禮是中華文化萌發的標志〖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材料中的“夫婦”“父子”“君臣”都體現古代的等級關系,據材料“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可知《周易·序卦傳》中認為這些等級關系要依靠禮制來維護,B項正確;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禮制促使社會階級產生,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禮”文化的歷史,材料強調的是等級秩序需要禮制來維護,排除C項;材料信息涉及的是禮制對維護等級秩序的意義,沒有信息表明禮是中華文化萌發的標志,排除D項。故選B項。2.如圖為江蘇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的《紡織圖》,該圖描繪了婦女調絲、紡線的情景。這可用于研究,漢代()A.手工工場的生產流程 B.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C.男耕女織的生產模式 D.紡織技藝的發展狀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材料中的《紡織圖》描繪的是婦女調絲、紡線的情景,可用于研究紡織技藝的發展狀況,D項正確;材料反映了漢代紡織技藝的發展狀況,從圖中無法判斷是否為手工工場,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漢代紡織技藝的發展狀況,從圖中也無法判斷是該紡織生產服務于絲綢貿易,排除B項;該圖沒有體現男耕,排除C項。故選D項。3.中書省由魏曹丕始設,是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到了唐朝,中書省不僅是朝廷文書的草擬機構,還充任皇帝與下級及各地方機構間的交流媒介,并參與朝廷各項重大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材料表明唐朝()A.中書令成為皇帝顧問 B.中央集權體制逐漸形成C.三省六部制走向完備 D.中書省的職權明顯擴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與曹魏時期相比,唐代中書省除了繼續作為朝廷文書的草擬機構外,還“充任皇帝與下級及各地方機構間的交流媒介”,并在朝廷各項重大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這體現了中書省的職權擴大,D項正確;中書省長官是中書令,中書省是決策機構,不是顧問機構,排除A項;秦朝就已建立中央集權體制,且材料中中央機構的調整屬于君主專制問題,不屬于中央集權,排除B項;中書省的職權擴大并不意味著三省制走向完備,排除C項。故選D項。4.下列詩句選自唐代詩歌。這可以用于說明唐代()詩句出處及作者“市喧山賊破,金賤海船來”《送鄭權尚書南海》王建“連天浪靜長鯨息,映日帆多寶舶來”《南海馬大夫遠示著述》劉禹錫“當令輸貢賦,不使外夷驕”《送徐大夫赴廣州》劉長卿A.國勢衰微的趨勢 B.絲綢之路的興衰C.海外貿易的狀況 D.朝貢貿易的艱辛〖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金賤海船來”說明當時唐朝與海外有一定貿易往來,“映日帆多寶舶來”字面意思是光照在帆船上,發現船上裝的是從海外來的珠寶商品,由此可知,唐代海外貿易發達,C項正確;材料中唐詩反映了當時海外貿易的情況,不能反映唐朝國力的情況,排除A項;材料信息不涉及絲綢之路,排除B項;材料中“當令輸貢賦,不使外夷驕”雖然涉及朝貢貿易,但是不能說明當時朝貢貿易的艱辛,排除D項。故選C項。5.根據《遼史·太祖紀》記載,突厥、吐渾、黨項、小蕃、沙陀、室韋諸部,這些草原絲綢之路上的部族在遼建立初期多被太祖征服,俘虜中有大量有伎藝者。這()A.推動了契丹文化事業的發展 B.體現了中原華夏文化的先進C.造成了遼代治國能力的下降 D.阻礙了草原絲綢之路的暢通〖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遼朝(中國)。材料反映了遼史記載遼朝建立初期,遼朝征服了許多少數民族,而且俘虜中有大量伎藝者,據所學可知,這些伎藝者從事文藝工作,我們可以推斷遼史中記載的現象有助于契丹文化事業的發展,A項正確;遼朝不屬于中原政權,而且材料中伎藝者不是來自于中原政權,來自于少數民族政權,排除B項;材料中的現象一定層度有助于契丹文化事業的發展,與其治國能力變化沒有多大關聯性,排除C項;材料中遼朝的征服行為實現了草原的局部統一,這實際上有助于保障草原絲綢之路的暢通,排除D項。故選A項。6.元朝政府組織一批農學家對前代農業生產經驗進行總結,編寫了《農桑輯要》一書,并頒行到各州縣,同時政府還頒布了《農桑之制》,將對農業生產的管理提升到法律層面。這些措施()A.遏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發展 B.旨在促進莊園經濟的發展C.表明國家政策決定農業生產 D.折射出農業的基礎性地位〖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影響題和目的題。時空是元朝(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的主要結論:元朝政府組織下,對前代農業生產經驗進行總結,編寫成書,頒行到各州縣,用于指導地方的農業生產,同時國家還通過相關的法律重視農業生產管理,說明農業對元朝的重要性較高,是社會的基礎,D項正確;該措施并沒有遏制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排除A項;該措施是為了促進小農經濟的發展,并不是莊園經濟,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國家政策對農業生產的決定性作用,排除C項。故選D項。7.被朱元璋賜以“江南第一家”美稱的鄭氏家族中世代傳承的《鄭氏規范》在中國傳統家訓教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表所示為其內容節選。這反映出《鄭氏規范》()第一條立祠堂一所,以奉先世神主,出入必告第十一條凡為子者必孝其親,為妻者必敬其夫,為兄者必愛其弟,為弟者必恭其兄第十八條子孫賭博無賴及一應違于禮法之事則陳于官而放絕之于宗圖上削其名第八十八條子孫出仕,有以贓墨聞者,生則于《譜圖》上削去其名,死則不許入祠堂第九十一條宗族無所歸者,量撥房屋以居之。更勸勿用火葬,無地者聽埋義冢之中A.違背封建倫理道德 B.符合官方主流思想C.利于鞏固宗法制度 D.強調尊卑等級關系〖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代(中國)。據材料“凡為子者必孝其親,為妻者必敬其夫,為兄者必愛其弟,為弟者必敬其兄”“子孫賭博無賴及一應違于禮法之事”“宗族無所歸者,量撥房屋以居之。”可知,這些內容符合儒家的思想主張,有助于加強基層社會秩序的穩定,符合統治者的治國要求和官方主流思想,B項正確;材料都是關于維護封建倫理秩序的內容,排除A項;宗法制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瓦解,《鄭氏規范》有利于維護宗法觀念,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倫理秩序,而不是尊卑等級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8.為了徹底解決西北地區的叛亂,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設軍需房,后改名軍機處。但在雍正和乾隆時期修訂的記載清朝典章制度的《大清會典》中,卻沒有提到軍機處的名字。這說明雍正和乾隆時期()A.軍機處還沒有被列入國家的政治機構 B.政府決策完全取決于內閣C.西學東漸改變了傳統中國的治理體制 D.祖國統一大業尚未被完成〖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雍正和乾隆時期(中國)。材料反映了雍正四年軍機處已經設立,但是隨后雍正和乾隆時期修訂的記載清朝典章制度的《大清會典》中卻沒有記載軍機處,說明了當時的軍機處還不是一個正式的國家機構,A項正確;材料涉及關于軍機處的相關信息,無法推知內閣的情況,排除B項;材料信息不涉及西學在中國傳播的情況,排除C項;西北地區出現叛亂不能說明國家未實現統一,據所學可知,清朝時期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排除D項。故選A項。9.1898年1月,康有為在《應詔統籌全局折》中,引述當時波蘭、埃及、土耳其、緬甸等國由于守舊不變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險境,請求光緒帝決定變法。他提出翻譯乃“強國第一義”,應“擇書布譯”,并提倡“廣譯”。這體現了晚清時期()A.文化救國思想的興起 B.翻譯思想的深遠影響C.仿洋改制的變法思想 D.翻譯活動的文化功能〖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材料表明在康梁主張維新變法時期,提出要變法,不然可能和波蘭、埃及、土耳其等國一樣陷入危亡的險境,并且認為國家富強得翻譯一些西方先進書籍,這體現了晚清時期仿洋改制的變法思想,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學習西方制度救國不是文化救國,排除A項;材料強調要翻譯西方先進的書籍,不涉及翻譯思想的深遠影響,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翻譯活動的政治功能不是文化功能,排除D項。故選C項。10.1900年,丹麥人鮑爾森在天津成立電話公司,1905年,清政府建成北京、天津、塘沽之間的復線電話線,同時購買了鮑爾森的電話公司,改為官辦,聘丹麥人羅泰為工程師。材料可用來說明當時()A.列強支持清政府的洋務運動 B.中國的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C.中國商業經營形式發生變革 D.中國通訊事業受制于外國資本〖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建成北京、天津、塘沽之間的復線電話線,同時購買了鮑爾森的電話公司,改為官辦,這是清政府在城市中發展電話通訊事務,說明當時中國的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B項正確;洋務運動在1895年已經破產,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清政府建設電話線,與商業經營形式無關,排除C項;據材料,清政府購買了外國人的電話公司,所以,材料不能說明通訊事業受制于外國資本,排除D項。故選B項。11.下表所示為1899~1913年洋紗、國產紗進人通商口岸的統計情況。據此可推知,這一時期的中國()時間洋紗國產紗總計(擔)擔占比(%)擔占比(%)1899—1903年92975083.8017967916.2011094291909—1913年107984876.1133892423.891418772A.對外貿易優勢凸顯 B.棉紗質量優于外國C.民族工業得到發展 D.自然經濟占據主導〖答案〗C〖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范圍為1899~1913年的中國。根據材料數據可知,1899~1913年洋紗、國產紗進入通商口岸的數量明顯增加,而且國產紗的占比在提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因此國產紗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洋紗,C項正確;洋紗占比明顯高于國產紗,這說明我國對外貿易并不占優勢,排除A項;材料只提到了紗的數量,無法得出國產棉紗質量優于洋紗的結論,排除B項;自然經濟的地位在材料中無法體現和證明,排除D項。故選C項。12.據數據統計,五四運動期間,全國報刊有1000余種,官辦、民辦、各種社會團體以及各個政治派別的報刊都十分活躍。關于五四運動的各種信息可以快速傳播到社會各個角落。這反映出當時()A.社會各界對時局的關注 B.輿論一致支持學生運動C.五四運動性質發生變化 D.民眾支持推翻北洋政府〖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五四運動時期(中國)。據材料“五四運動期間,全國報刊有1000余種,官辦、民辦、各種社會團體以及各個政治派別的報刊都十分活躍。”結合唯物史觀,一定社會的文化是對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可知,不同性質和不同政治派別的報刊反映了不同社會階層的想法,五四時期報刊類型多,說明社會各界對時局的關注,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具體表明各種報刊對學生運動的態度,無法得出輿論一致支持學生運動的認識,排除B項;C項說法錯誤,據所學可知,五四運動是近代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運動,排除C項;材料信息不涉及民眾對待北洋政府的態度,排除D項。故選A項。13.1930年9月17日,鄂豫邊特委發布征稅文件,其中規定“對雇農絕對不征收”,“對貧農也絕對不征收”。1931年8月10日,鄂豫皖蘇區政府公布了《糧食收集儲藏暫行條例》,規定“犧牲了之紅色戰士家庭概不收集”。這些規定旨在()A.貫徹土地革命的基本精神 B.調動蘇區農民革命與生產的積極性C.建立統一的蘇區共和政府 D.應對當時社會主要矛盾的急劇變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0-1931年(中國)。材料表明中共早期蘇區政權對貧農、雇農和犧牲的紅色戰士家庭不征稅,這體現了蘇區政府對這些人的照顧,有利于調動蘇區農民革命與生產的積極性,B項正確;土地革命是把地主土地私有制變為農民土地私有制,不涉及犧牲的紅色戰士家庭不收稅,排除A項;材料只是體現鄂豫邊特委和鄂豫皖蘇區政府的行為,不體現建立統一的蘇區共和政府,排除C項;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國共兩黨矛盾,并未急劇變化,排除D項。故選B項。14.如圖所示是民國二十七年《中國的空軍》雜志刊載的著名漫畫家豐子愷的作品,畫中打油詩寫道:“中國空軍殲敵機,敵機翻落稻田里。農夫上前捉敵人,縛住兩人如縛雞。”該作品()A.謳歌了武漢會戰中國軍隊的偉大勝利 B.意在鼓舞全國人民的抗爭精神C.反映了國共合作對抗日戰爭的積極影響 D.表明抗戰進入了全面反攻階段〖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目的、本質、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8年中國。題干時間涉及1938年中國,材料“中國空軍殲敵機,敵機翻落稻田里。農夫上前捉敵人,縛住兩人如縛雞。”反映了漫畫家豐子愷通過漫畫作品來鼓舞全國人民的抗爭精神,B項正確;武漢會戰的結果是中國戰敗,A項表述與史實相反,排除A項;材料信息無法反映國共合作的情況,排除C項;材料涉及時間是1938年,而抗日戰爭的反攻時間是從1943年12月開始,排除D項。故選B項。15.1971年10月25日晚9點47分(紐約時間),聯合國大會會場電子計票顯示屏上,打出了59、55和15三個數字。整個大廳瞬間沸騰起來。第二天,全世界幾乎所有媒體都在爭相報道這樣一條新聞:“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反映出當時()A.國際社會普遍看好新中國 B.新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強C.新中國打開了外交新局面 D.聯合國擺脫霸權主義影響〖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71年(世界)。據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結合所學可知,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新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大大增強,B項正確;“普遍看好”表述夸張,排除A項;打開外交新局面是1972年中美、中日關系的正常化,排除C項;聯合國并沒有擺脫霸權主義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16.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數以十萬計的勞動者或走向沿海,或走進西北內陸以“致富”“謀生”,以至于在中國出現春節火車票“一票難求”的搶票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A.現代中國交通建設的滯后 B.沿海經濟開發區激增C.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 D.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材料反映了20世紀90年代,我國大量人口涌向沿海或者西北內陸,據所學可知,這是因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沿海地區經濟迅速發展,同時西北內陸地區得到開發,D項正確;材料中出現“一票難求”的搶票現象主要是因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大量人口短時間內集聚到沿海和西北地區,現代中國交通建設的滯后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項;沿海經濟開放區的激增導致人口往沿海遷移,但是材料涉及區域不僅包括沿海還包括西北內陸,排除B項;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與20世紀90年代大量人口遷移到西北和沿海沒有多大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17.阿卡德人遷入兩河流域南部時,不是將已有較高文明的蘇美爾人征服、奴役,而是共同居住生息,逐漸相互融合,從而形成新的文明。公元前2千紀,印歐人來到伊朗高原后,直到公元前1000年才居于優勢地位,當地原有的較發達的文明并沒有因之而被摧。這反映了當時()A.農耕文明具有擴張優勢 B.西亞區域文化不斷重構C.西亞文明演進的漸進性 D.民族國家因遷徙而形成〖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2千紀至公元前1000年(兩河流域、伊朗高原)。材料反映了兩河流域的遷入者阿卡德人和伊朗高原的征服者印歐人征服到新的統治區域后沒有摧毀舊的文明,而是相互融合,從而形成新的文明,可見西亞文明演進的漸進性,C項正確;材料中印歐人的文明不屬于農耕文明,而是游牧文明,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不是西亞區域文化的重構問題,而是西亞的兩河流域和伊朗高原被征服者征服后舊的文明沒有被消滅,而是新舊文明慢慢融合,排除B項;材料涉及時間截至公元前1000年,但是民族國家還未產生,民族國家直到近代才產生,排除D項。故選C項。18.歐洲殖民者到達美洲之前,阿茲特克部落中已經有別致的花園、精美的服飾以及先進的工具和各種食品,同時他們還創造了象形文字,記錄了被征服部落所要繳納的貢品實物。這些史實()A.反映了世界文明交流的成果 B.展現了美洲文明的多樣性C.說明美洲古典文明燦爛多彩 D.表明美洲文明領先于世界〖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中古時期(美洲)。據材料“阿茲特克部落中已經有別致的花園、精美的服飾以及先進的工具和各種食品,同時他們還創造了象形文字……”,可知阿茲特克人不僅修建了花園,生產了先進的工具,還創造了象形文字,這說明美洲古典文明燦爛多彩,C項正確;這些文明成果是阿茲特克人的獨創,不是交流的成果,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阿茲特克人的文明成果,未涉及美洲其他文明,無法體現美洲文明的多樣性,排除B項;沒有數據對比,無法得出美洲文明領先于世界,排除D項。故選C項。19.《芝加哥論壇報》在南北戰爭結束時寫道,“歐洲將敞開大門,就像被征服的城市那樣”,“因為仰慕我們的榮耀,欽羨我們完美無缺的和平,歐洲的人民將爭先恐后來投奔我們”,“我們龐大的人口還將繼續擴展”。這說明當時()A.美國的輿論對移民持開放態度 B.美國人口政策深受國內政局影響C.內戰制約美國人口的快速增長 D.歐洲人以美國作為主要的遷入地〖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南北戰爭時期(美國)。據材料“《芝加哥論壇報》在南北戰爭結束時寫道歐洲的人民將爭先恐后來投奔我們”、“我們龐大的人口還將繼續擴展”可知,美國的媒體對移民持開放態度,A項正確;材料中涉及的是《芝加哥論壇報》在南北戰爭結束時對移民的態度,《芝加哥論壇報》屬于媒體,不是美國政府,排除B項;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內戰制約美國人口的快速增長,排除C項;材料中《芝加哥論壇報》這樣的美國媒體表達出歡迎歐洲人移民美國,不能據此推斷歐洲人以美國作為主要的遷入地,排除D項。故選A項。20.18世紀90年代,歐洲工人圖書館中開始訂購政治性與時事類小冊子。工人激進主義改革團體組織了很多小型圖書館,為工人提供借閱服務,激發他們參與改革運動的熱情。這反映出當時歐洲()A.代議制政體不斷完善 B.工人大都接受馬克思主義C.圖書館助推社會改良 D.工人階級斗爭方式的激進〖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90年代(歐洲)。材料反映了工業革命時期,工人激進主義改革團體組織了很多小型圖書館,激發工人階級參與改革運動的熱情,說明這時期圖書館助推社會改良,C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圖書館助推社會改良,不能據此推斷代議制政體不斷完善,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1848年《宣言》的發表,題干涉及時間是18世紀90年代,時間不相符,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工人階級斗爭方式,材料反映了工人階級參與社會改革運動,排除D項。故選C項。21.1870年以后,宗主國在殖民地大多實行的是以官僚制為基礎的總督制,而不是采用以前英國“那套以宗主國的法律來管理自己事務的做法”。殖民地或保護國的總督們往往都是由宗主國指派,集司法、立法、行政大權于一身。總督制()A.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 B.是宗主國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的成果C.適應了殖民地經濟發展的需要 D.融合了與殖民地原有的政治文化〖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1870年以后,宗主國在殖民地大多實行的是以官僚制為基礎的總督制,而不是采用以前英國‘那套以宗主國的法律來管理自己事務的做法’。殖民地或保護國的總督們往往都是由宗主國指派,集司法、立法、行政大權于一身。”可知,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各國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資本主義國家越來越要求占領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等,而總督制受命于宗主國政府,為宗主國服務,權勢很大,有利于適應各宗主國殖民掠奪的需要,從而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A項正確;當時主要的宗主國經歷資產階級革命后,進入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時期,而總督是大權獨攬,不能體現民主因素,因此不是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的成果,排除B項;總督制是剝削殖民地的制度,“適應”說法錯誤,排除C項;從材料看不出總督制與殖民地原有的政治文化的融合,排除D項。故選A項。22.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兩國雖對波蘭的國家安全負有同盟條約責任,但“宣而不戰”,坐視波蘭淪陷而按兵不動。英法這一做法()A.企圖將法西斯禍水東引 B.促使二戰達到最大規模C.導致歐洲局部戰爭爆發 D.不利于盟軍的協同作戰〖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關鍵詞,可知這是目的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9年(歐洲)。根據材料“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兩國雖對波蘭的國家安全負有同盟條約責任,但‘宣而不戰’,坐視波蘭淪陷而按兵不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德國閃擊波蘭,而做為盟國的英法卻“宣而不戰”,說明英法長期受到綏靖政策的影響,依然企圖將法西斯禍水東引,引向蘇聯,A項正確;二戰達到最大規模的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排除B項;德國閃擊波蘭,二戰在歐洲全面戰爭爆發,排除C項;世界反法西斯的盟軍在此時尚未組建,排除D項。故選A項。23.非洲多數國家都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行現代經濟建設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非洲各民族經濟增長較快,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始終保持在3%左右。這一現象出現的關鍵前提是()A.二戰以法西斯失敗而告終 B.非洲多數國家實現民族獨立C.社會主義陣營的有力援助 D.新的國際維和機構得以創建〖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時空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非洲)。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的主要結論:二戰后,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進一步發展,大多數國家實現了民族獨立,促進了非洲經濟的發展,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二戰對殖民體系的影響,并不是二戰的結局,排除A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社會主義陣營對其進行的援助,排除C項;維和機構的創建,并不是材料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24.2023年3月2日,拜登政府發布的《國家網絡安全戰略》文件明確提出要在全球范圍提升和擴展能夠摧毀威脅來源的行動能力。對此,有報道指出,在網絡空間問題上,外表看上去文質彬彬的拜登團隊開始變得極富攻擊性。這反映出當今美國()A.竭力遏制多極化趨勢 B.公開呼吁優化網絡環境C.壟斷世界市場的企圖 D.借助網絡推行霸權主義〖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美國)。根據材料“拜登政府發布的《國家網絡安全戰略》文件明確提出要在全球范圍提升和擴展能夠摧毀威脅來源的行動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要在全球范圍提升和擴展能夠摧毀威脅來源的行動能力,其目的是借助網絡,繼續推行其霸權主義政策,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美國的霸權主義政策,沒有體現多極化趨勢信息,排除A項;公開呼吁優化網絡環境,與美國的政策不符,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美國企圖稱霸世界,而非壟斷世界市場,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元朝發行過一系列紙幣,統稱為鈔,包括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等,這些均以當時的年號(中統、至元、至正)來命名。中統元年(1260年),政府始印行“中統元寶交鈔”,之后又印行“中統元寶鈔”。自此,紙幣發行權專屬中央,建立起統一的紙幣制度。至元鈔最穩定,流通時間最長,前后超過36年,是元代最重要的通貨。至正鈔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開始流通,發行量最多、貶值最嚴重。后期至正交鈔的大量印刷,致使物價上漲十倍有余,人們不愿意使用,以至于許多人用紙幣糊墻鋪地,交鈔形同廢紙。1332年,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即位,此時的元朝已經凋敝不堪。政治腐敗,軍費開支巨大,財政入不敷出,紙幣濫發,物價飛漲,再加上黃河改道泛濫……天災人禍,都導致元朝在風雨飄搖中走向滅亡。——摘編自屈夢夏《元代紙幣制度》材料二隨著國民黨3~6個月剿滅的計劃破滅和內戰時間的拉長,軍費給政府帶來的負擔也越來越重。此時,由于人民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兌換法幣的過程中就受到損失,對國民政府和四大銀行失去信任,所以政府發行公債等籌措軍費的方式已經失效,于是政府又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停車場廣告投放合同參考范本
- 2025裝飾工程合同
- 2025年短期公寓租賃合作合同
- 2025關于船舶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城市供水合同協議
- 2025商業綜合體建筑工程合同書
- 2025年合同的審查批準與執行
- 2025年鋼鐵廠合作協議合同范本
- 2025江蘇省蘇州市租房合同
- 沈陽建筑大學《綜合韓國語(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第三屆天揚杯建筑業財稅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501-1000題)
- 黃岡市2025年春季九年級調研考試語文試卷
- 國開電大軟件工程形考作業3參考答案 (一)
- 2025-2030中國汽車輪轂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 浙江省臺州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4月二模試題 地理 含解析
- 育兒真經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浙江中醫藥大學
- 建筑行業勞動保護制度與措施
- (高清版)DB12 445-2011 天津市城市道路交通指引標志設置規范
- 一年級數學口算題1000題
- 初級車工(五級)技能認定理論考試題(附答案)
- 變電檢修工試題庫含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