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各單元知識點總結(附練習題及答案)
第1單元知識要點梳理
一、課文內容梳理
《沁園春?雪》這首詞,作者上闕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闕抒情
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抒發了作者的豪情壯志以及堅信心勝的信心。全詞將寫景、議論、
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意境壯美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胸懷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
詩詞的豪放風格,是中國詞壇詠雪抒懷的杰作。
《我愛這土地》寫于抗日戰爭開始后的1938年,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
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表達了對祖國無比的愛。
《鄉愁》以一個游子的感觸,通過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表達了詩人強烈
的思鄉愛國之情,表達了華夏兒女盼望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關于該詩的創作意圖,有兩種說法:一是為悼
念徐志摩而作,一是為兒子的出生而作。表達了對兒子的希望和兒子出生帶來的的喜悅,是一
位母親對新生命的“愛的頌歌”。
《我看》用生動的詞匯,描繪了美麗的自然畫面。表達了人的愛,是大自然的賜予,最終人的
愛又將回歸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題。
二、單元字詞匯總
1.字音
莽莽(mHng)分外(fGn)妖燒(rdo)稍遜(xun)風騷(sdo)成吉思汗(hdn)
今朝(zhdo)數風流人物(shti)洶涌(y6ng)刮著(gud)腐爛(fu)娉婷(ping)鮮
妍(ydn)冠冕(guan)(mian)浮動(fii)呢喃(nl)豐潤(riin)紅暈(yun)憂
戚(qi)枉然(wing)諧奏(z6u)飄逸(yi)坦蕩(tdn)搖曳(壯)翅翼(yi)
2.字形
si(嘶)啞h6u(喉)嚨悲fGn(憤)H(黎)明郵pido(票)墳mii(墓)海xid
(峽)云ydn(煙)輕ling(靈)莊ydn(嚴)柔n?n(嫩)6(鵝)黃liGng(梁)
間ning(凝)望nkin(漫)游吹xi(熄)沉zui(醉)
3.解詞
莽莽:形容原野遼闊,無邊無際。須晴日:等到。妖嬌:嬌艷美好。
折腰:彎腰行禮,這里是傾倒的意思。略輸文采:這里是“差、失”的意思。
第1頁共77頁
天驕:天之驕子。俱往矣:都。風流人物:這里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嘶啞:聲音沙啞。
洶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滾。激怒:停止、停息。溫柔:溫和柔順。
腐爛:有機體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壞。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態美。鮮妍:鮮艷。
呢喃:本課形容燕子的叫聲。憂戚:憂傷煩惱。戚,悲傷。枉然:白白地。
飄逸:漂浮,飄散。流盼:轉動目光觀看。盼,看視。搖曳:搖蕩,晃動。
三、文學常識
1.宋詞: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詞,又稱長短句、樂府、近體樂府、詩余”。詞,
萌發于隋唐之際,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最初的詞都可以配合音樂來唱。
“詞”按字數一般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到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三種。
一首詞詞可以沒有題目,但不可以沒有詞牌。詞牌是詞譜的名稱。詞譜的數目繁多,到清代康
熙時期,總數應在一千以上,如《如夢令》、《西江月》、《蝶戀花》、《念奴嬌》等。
詞的單位量詞稱為“片”或“闋”。“片”即“遍”,指樂曲奏過一遍。“闋”原是樂終的意
思。一首詞的兩段分別稱上、下片或上、下闋。
宋詞主要有兩種主要藝術風格一一婉約與豪放。
“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
“婉約派”以“李清照”“柳永”“秦觀”為代表。
2.現代詩歌:
現代詩歌是指“五四運動”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詩歌。中國近現代詩歌的主體新詩,
誕生于“五四”新文化運動。它是適應時代的要求,以接近群眾的白話語言反映現實生活,表
現科學民主的革命內容,以打破舊體詩格律形式束縛為主要標志的新體詩。“現代詩”名稱,
開始使用于1953年一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
現代詩歌特點有:
(1)形式自由。
(2)內涵開放。
(3)意象經營重于修辭。
(4)有高度的概括性、鮮明的形象性、濃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諧的音樂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3.作者作品
1.《沁園春?雪》的作者是毛澤東,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書法
家、新中國的締造者,他的詩文大氣、開闊、雄渾、磅礴而又灑脫。
第2頁共77頁
2.“風騷”原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
3.《我愛這土地》選自《艾青詩選》,作者艾青,原名蔣正涵。《我愛這土地》選自《艾青詩
選》,作者艾青,原名蔣正涵。代表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這首詩奠定了他詩歌的基本藝
術特征和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
4.《鄉愁》的作者是余光中,他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詩人和詩評家。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強烈的
思鄉愛國之情,表達了華夏兒女盼望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
5.(1)《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林徽因,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建筑師、詩人、作家,新月
派詩人之一。
6.穆旦,原名查良錚,曾用筆名梁真,現代主義詩人、翻譯家,是“九葉詩派”的代表性詩
人。代表作有《探險隊》《穆旦詩集》《旗》《穆旦詩選》《穆旦詩文集》等。
四、文章主題思想
1.《沁園春?雪》這首詞詠雪言志,抒發了詞人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偉大的抱負。
充分表現了當代無產階級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壯志。
2.《我愛這土地》詩人借土地抒發自己對處于日本鐵蹄蹂蹣下祖國深沉的愛和為國獻身的熱情。
表達了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存亡的關頭,為祖國獻身的思想和對祖國的無限摯愛之情。
3.《鄉愁》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強烈的思鄉愛國之情,表達了華夏兒女盼望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
第2單元要點梳理
一、課文內容梳理
1.《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為學生所作的演講,對學生
進行職業道德啟蒙教育,有很強的針對性。這篇講演針對聽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
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并
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理想的生活。
2.《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和飽含深厚人道主義的精神,
熱情贊美了圓明園的美麗和藝術價值,強烈譴責了侵略者焚毀文明的罪行,表現出作者不畏強
權,仗義執言的偉大氣魄。
3.《論教養》文章從什么是教養,到剖析教養的重要表現一一優雅風度,最后點出教養的本質
是尊重。作者先列舉了“無教養”的表現,再列舉“有教養”的表現,再由“教養”轉到“風
度”,最后聯系自己的人生體驗,思考教養的真諦,呼吁大家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第3頁共77頁
4.《精神的三間小屋》是一篇集議論、描寫、抒情于一體的說理性散文,作者由身體活動的空
間引出對人心靈活動的空間的思考,獨辟蹊徑,通過對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描寫、議論、抒情,
表現了關注個性、關注自我、關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二、單元字詞匯總
1.字音字形
心無旁鷲何)褻瀆(xiedu)駢pian進倘tdng若厭惡(wii)馳騁
(cheng)禪(chdn)師佝僂(g6ulou)咽(yin)氣
駢(pidn)進哭喪(sang)著臉佛(f6)門強聒(gu。)不舍解剖(pOu)ch6u(綢)緞晨
xi(曦)箱qi?(篋)瞥見(pie)贓物(zang)綴滿(zhui)涵養
(han)尷尬(ga)恪守(ke)
汲取(ji)遵循(xiin)箴言(zh4n)湯匙(chi)不懈(xiG)
矯揉造作(ji。。rou)疲憊不堪(pibdibiikan)慎重(shM)忸
怩niSni作態大發雷霆ting
寬宥(y6u)游弋(yi)窗根(Ung)坍(tan)塌嘟嘎(dunang)
輕覷(qti)麾(hul)下廣袤(mdo)贅(zhui)余要訣(ju6)困
厄
襟(jin)懷灼(zhuo)晃自慚形穢(hui)憎惡(z&ngwii)俯拾即
(ji)是
2.重點詞語
敬業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安居樂業: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斷章取義: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斷: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門: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言不及義:說不到正經事上。
褻瀆:輕慢,不敬。強聒不舍:嘮叨,沒完沒了。
贓物:貪污、受賄、盜竊等非法獲取的財物。箱篋:指大小箱子。
制裁:將不法分子施以處分。用強力管束或處罰有不法行為的人,使其不得胡作非為。
蕩然無存:蕩:洗滌;蕩然:干凈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凈。空蕩蕩的什么東西也不存在
To
強聒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
第4頁共77頁
相得益彰:指互相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長處。
眼花繚亂:看著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也比喻事物復雜,無法辨清。
貿然:輕率地,不加考慮地。疲憊不堪:形容非常疲乏,過度勞累。
彬彬有禮: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后形容文雅。
大發雷霆:比喻大發脾氣,大聲斥責。漠不關心:態度冷淡,毫不關心。漠,冷淡。
隨心所欲:隨著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賢達:有才能、德行和聲望的人。恪守:嚴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緒。
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矯,把彎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彎。
扭捏作態:具有矯揉造作或夸張的性格;也指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絮絮叨叨:形容說話啰唆,嘮叨。隨機應變:指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自慚形穢:“慚”,慚愧;“形穢”,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
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
不知所措: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處境為難時心神慌亂。
林林總總:林林,眾多的樣子;總總,眾多而雜亂的樣子。形容雜亂眾多。
俯拾即是:俯,低頭,彎腰;即,就。只要低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鳩占鵲巢:斑鳩占據喜鵲的巢。比喻強者欺凌弱者,獲得現成的東西。
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僵死。比喻兄弟相愛相助,患難與共。后用以指互相頂替或代人受
過。襟懷:胸襟、胸懷;心胸。廣袤:土地的面積。東西的寬度為廣,南北的長度為袤。
馳騁:①騎馬奔跑,奔馳。②自由地或隨意地到處走動,漫游。
坍塌:崩塌。形銷骨立:形容身體非常消瘦。
間不容發:兩物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也形容與災難相距極
近,情勢極其危急。
富麗堂皇:形容房屋宏偉豪華。也形容詩文辭藻華麗。
豐功偉績:對社會做出突出貢獻,創造過巨大業績。
附庸風雅:指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三、文體常識。
1.議論文知識:
第5頁共77頁
(1)議論文的概念: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自己的
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議論文是以理服人。
(2)議論文三要素:
論點:作者所持的見解(需要證明什么)
論據:用于證明論點的材料(用什么證明)
論證: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怎樣證明)
(3)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即引論一本淪一結論)。
(4)議論文的語言特點:準確嚴密、概括性強。
2.演講的基本知識: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同時
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認清對象,確
立主旨;②思維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3.書信有關常識:
書信的格式一般包括稱呼、問候語、正文、祝愿語、署名、日期六部分。
(一)稱呼:
稱呼是書信的開頭,要頂格寫。稱呼后面要加冒號。
(二)問候語:
問候語在稱呼下另起一行,空兩格寫。
(三)正文:正文可以緊接問候語寫,也可以另起一行空兩格寫。
這是書信的主要部分,要直截了當地把要告訴對方的內容條理清楚地寫下來,要寫出真情實感。
如果要說的事情不止一件,應每件事寫一段。書信不要使用華麗的詞語,更不能言不由
衷。
(四)祝愿語:正文寫完后,通常要向對方表示致敬或祝福。
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此致”或“祝你”,再另起一行頂格寫“敬禮”或“健康”等祝福的話。
(五)署名:在信紙的右下方。
(六)日期:寫在署名的正下方。(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四、作者作品
第6頁共77頁
1.梁啟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子、哀時客、飲冰室主人、自由齋主
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
學家和文學家。曾和康有為一起領導維新變法(戊戌變法),所著作品名稱為《飲冰室合集》。
2.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說《巴黎圣母院》
《悲慘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圓明園被焚毀后一年后,雨果就英
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3.利哈喬夫(1906—1999),蘇聯學者、作家。其地位相當于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是具有國際影響的文化大師,被譽為“俄羅斯知識分子的良心”。著作有《善與美書簡》、
《俄羅斯思考》等。
4.《精神的三間小屋》選自《畢淑敏散文》。畢淑敏,當代作家、心理學家。著有《畢淑敏文
集》十二卷,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女心理師》《鮮花手術》等暢銷
書。
五、文章主旨
1.《敬業與樂業》這篇講演針對聽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
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并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
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理想的生活。
2.《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立場堅定,態度鮮明地譴責英法聯軍的
強盜行為,譴責英法聯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對
人類文化成果的無比珍惜。
3.《論教養》章文通過列舉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深入淺出地探究“真正的教
養”和“優雅風度”的本質,啟發我們思考教養的真諦,自覺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4.《精神的三間小屋》文章集議論、描寫、抒情于一體,通過對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描寫、表現
了關注個性、關注自我、關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六、經典詞句積累。
1.(1)安其居,樂其業。
(2)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3)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4)主一無適便是敬。
(5)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第7頁共77頁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9)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畢淑敏語錄
(1)人生的重大決定,是由心規劃的,像一道預先計算好的框架,等待著你的星座運行。如
期待改變我們的命運,請首先改變心的軌跡。
(2)教養必須要有酵母,在潛移默化和條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夠的時日,才能自然
而然地散發出香氣。
(3)疲倦是一種淡淡的腐蝕劑,當它無色無嗅地積聚著,潛移默化地浸泡著我們的神經,意
志的酥軟就發生了。
(4)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5)人活著是為什么?自己快樂同時使別人快樂。
第3單元知識點梳理
岳陽樓記
文學常識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
學家,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岳陽樓與武漢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一詞多義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越明年(2)(明媚)至若春和景明
以:(1)(來)屬予作文以記之(2)(因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2)(表句尾感嘆)嗟夫
觀:(1)(看)予觀夫巴陵勝狀(2)(景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極:(1)(直到)北通巫峽,南極瀟湘(2)(窮盡,盡頭)此樂何極
(3)(表示程度深)感極而悲者矣
或:(1)(或許)或異二者之為(2)(有時)而或長煙一空
空:(1)(天空)濁浪排空(2)(消散)長煙一空
第8頁共77頁
通:(1)(順利)政通人和(2)(通向)北通巫峽
和:(1)(和樂)政通人和(2)(和煦)春和景明
則:
(1)那么:然則何時而樂(2)就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3)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歸(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2)聚攏:云歸而巖穴暝
備(1)前人之述備矣:譯盡(2):備齊
詞類活用
1.百廢具興(動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
3.后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后)
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
5.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別人說壞話)
6.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7.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
8.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
9.或異二者之為(動詞活用作名詞,這里指心理活動)
古今異義
1.氣象萬千【古義:景色和事物;今義:天氣變化;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
常壯觀。】
2.微斯人【古義:(如果)沒有;今義:微小】
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古:景象;今:看】
4.橫無際涯【古:廣遠;今:與“豎"相對】
5.濁浪排空【古:沖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觀夫巴陵勝狀【古: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備矣【古:詳盡今:準備】
8.增其舊制【古:規模今:制度】
9.作文【古:寫文章今:作文】
10.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則有去國懷鄉【古:國都;今:國家】
第9頁共77頁
12.則有去國懷鄉【古:離開;今:前往】
13.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經;今:品嘗】
14.越明年【古:及,至IJ;今:越過】
15.寵辱偕忘【古:榮耀;今:恩寵】
16.沙鷗翔集【古:群鳥停息在樹上;今:集體,集中】
17.進亦憂【古:在朝廷做官;今:前進】
18.退亦憂【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1.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托)2.百廢具興(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1.倒裝句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疑問代詞“誰”作賓語,賓語前置。語序應為“吾與誰歸”。)
2.判斷句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表判斷語氣。)
3.省略句例:屬(zhu)予(yu)作文以記之。(省略主語‘'滕子京”。)
4.狀語后置例: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5.定語后置例: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6.賓語前置句例:吾誰與歸?
(4)重點詞語
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謫:封建官員降職或遠調2、越明年越:到了明年:第二年
3、百廢具興具:通“俱”,全、都4、增其舊制制:規模。
5、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托。作文:寫文章以:來之:代指重修岳陽樓這件事。
6、予觀夫巴陵勝狀夫:那勝狀:勝景,好景色。7、朝暉夕陰暉:日光
8、浩浩湯湯:水勢浩大的樣子9、橫無際涯橫:廣遠際涯:邊。
10、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大觀:雄偉景象11、前人之述備也備:詳盡
12、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然則:雖然這樣,那么……極:盡
13、遷客騷人遷客: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14、連月不開開:天氣放晴
15、若夫淫雨霏霏若夫:像那淫雨:連綿的雨霏霏:雨雪繁密的樣子
16、濁浪排空排:沖向17、日星隱曜山岳潛行曜:光輝潛:隱沒
18、薄暮冥冥薄:迫近19、去國懷鄉去:離開國:國都
20、憂讒畏譏讒:讒言,說壞話譏:批評指責21、感極而悲者也極:到了極點
第10頁共77頁
22、春和景明景:日光。23、波瀾不驚:平靜
24、錦鱗游泳鱗:魚兒25、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氣很濃。青青:茂盛的樣子
26、而或長煙一空或:有時一:全27、此樂何極極:窮盡。
28、寵辱偕忘寵:榮耀。偕:一起。28、把酒臨風把:持、執臨:對著
29、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曾經求:探求仁人:品德高尚的人仁人
30、或異二者之為或:“或許”“也許”的意思。為:(以上)兩種心情。
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為3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廟堂:朝廷
33、是進亦憂,退亦憂是:這,這樣進: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
3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35、微斯人,吾誰與歸微:沒有歸:歸依
三、常見重點問題簡答
1、出自本文的成語。
百廢俱興政通人和氣象萬千心曠神怡浩浩湯湯
先憂后樂氣象萬千波瀾不驚春和景明皓月千里
2、用課文語句填空
①寫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②作者寫本文的原因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③表現洞庭湖“勝狀”或“岳陽樓大觀”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
夕陰,氣象萬千。
④前人之述備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賢今人詩賦。
⑤“遷客騷人”覽物之情有哪兩種?:悲和喜;作者認為覽物之情應該是: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
⑥登斯樓也中的“斯樓”是指“岳陽樓”。
⑦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是指:居廟堂之高;“退”是指:處江湖之遠。
第11頁共77頁
⑩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亦憂”是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是指:處江湖
之遠則憂其君。
(11)本文中能表現作者闊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本文中能表現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3)句子“微斯人,吾誰與歸”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14)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5)《岳陽樓記》中最能表達作者政治見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6)“遷客騷人”抒發“覽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
喜洋洋者也。
3.作者寫“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目的是什么?
說明滕子京雖然被貶謫,卻依然積極進取,有“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
4.騰子京“謫守巴陵郡”,卻仍然“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奮發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
5.“銜遠山,吞長江”用“銜”和“吞”寫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點?
生動表現了遠山、長江和洞庭湖的關系,寫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氣勢。
6.第二段表明“岳陽樓之大觀”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點怎樣?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表現了洞庭湖景象開闊而多變化的特點,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
7.作者寫岳陽樓及其周圍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點與作者本人特點有聯系嗎?
寫岳陽樓及其周圍景色的目的是引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景色特點與作者本人特點吻合:洞庭湖景色開闊,極有氣勢,這與作者的開闊胸襟和宏偉氣
度吻合。
8.三、四兩段寫出哪兩種不同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的不同覽物之情?
景色一:天氣陰冷(陰);相關覽物之情: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悲)
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關覽物之情: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喜)
9.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的實質是什么?
第12頁共77頁
他們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
10.作者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對比,突出古仁人之心。
11.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闊大);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以天下為
己任)。
12.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與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開闊的胸
襟,以天下為己任。)
14.“居廟堂之高”和“處江湖之遠”分別指什么?“進”和“退”分別照應什么?
“居廟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處江湖之遠”指不在朝廷做官。
“進”照應“居廟堂之高”,“退”照應“處江湖之遠”。
14.用原文語句回答怎樣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滕子京的勸勉,結尾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慨。就全文
來看,這句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
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愿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16.“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思想境界?
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
品德。
17.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
政治抱負,及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18.“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種‘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是一種‘樂兩種“樂”有何不同?
答:前者是個人因“物”因“己”而樂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樂”而樂。
19.第二段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句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啟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第13頁共77頁
20.(1)第三四段作者用虛筆設想了一明一暗兩個場景,為什么會產生一悲一喜的結果?
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氣的陰晦晴朗會影響人的情緒,天氣惡劣才會“感極而悲”,天氣好才會“心
曠神怡”(2)第三、四段與文章主旨有什么關系?(寫這兩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導出“古仁人之心”與“二者之異”,表現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作者用兩段文字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意在與“古仁人之心”作對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胸懷和高尚情操。
(4)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己悲。
20、第五段中“或異二者之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對“二者之
為”持什么態度?答: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內涵。否定。
21、作者贊美古仁人的實際目的是什么?否定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勉勵友人。
22、“遷客騷人”“古仁人”的區別在哪里?答: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
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23、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勉
勵友人。點明中心。
2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濟世情懷。(范仲淹是北宋名臣,關心民生疾苦,一心
為國,心憂天下蒼生。此句表現他把國家的憂患放在首位,把個人的歡樂放在最后,表現了為
國擔憂、為民著想的美好品質。)
25.下面一則鏈接材料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有什么聯系?表現出作者怎樣的
思想境界?
【鏈接】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范仲淹:表達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的偉大抱負,強調為人要有寬闊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樂在后,
激勵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憂國憂民,無私奉獻。
孟子:強調君王應該重視百姓,關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為先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
即民本思想。
26、“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結合現實生活評價一下“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14頁共77頁
評價:古代的仁人,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
生的路上,有寵有辱,有喜有悲,我們也應該有古仁人的心態:悲則泰然,喜則淡然。
27.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理想曾激勵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
華民族幾千年燦爛的歷史,這樣的人物數不勝數。你能從我們學過的古詩文中找出這樣的例子
嗎?
答:明代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28、岳陽樓風景管理處擬在門票上印制“岳陽樓簡介”,請你根據文章內容代寫一段說明性文字。
岳陽樓位于湖南岳陽,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之一。登上此樓,可以觀賞洞庭湖的壯美景色。
歷代文人墨客登臨抒懷,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千古絕唱《岳陽樓
記》,岳陽樓因此聞名天下。(位置、自然景觀特點、人文價值等方面來寫)
29、請你簡單評價一下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
“先憂后樂”的思想是作者對待仕途進退和報效國家的道德準則,在封建社會具有深遠的影響,
客觀上有利于人民。從本質上講,他的“憂天下”的主張是憂君思想,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
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鑒和教育意義。
四、翻譯: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
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增它原來的規模,把唐代名人和今人
的詩賦刻在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一湖。它連接著遠處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
浩浩蕩蕩,無邊無際;早晴晚陰,氣象萬千。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
詳盡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
會,觀賞自然景物所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連續幾個月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辰隱藏
起了光輝,山岳也潛伏起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
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誹謗、害怕譏
諷的情懷,會覺得滿眼蕭條景象,感慨到極點而悲傷了啊。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萬里碧綠;
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在水中暢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
茂盛并且青綠。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照在湖面上閃著金色,月
第15頁共77頁
影映入水底,像沉潛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
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悅;榮辱全忘,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是喜洋洋的歡樂啊。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許不同于(以上)這兩種表現,為什么?不
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則為百姓擔憂;不處在荒
遠的江湖中,則替君主擔憂。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擔憂,推舉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
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唉!
(如果)沒有這種人,那么我同誰一道呢?
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記
“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遞進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遞進
5.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表承接6.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歸:表修飾
9.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表因果10.往來而不絕者:表修飾
11.臨溪而漁:【有爭議】I.當“臨”為動詞時,表順接H.當“臨”為介詞時,表修飾
12.溪深而魚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雜然而前陳者:表修飾15.起坐而喧嘩者:表并列
16.太守歸而賓客從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樂:表轉折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2.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助詞,的
3.名之者誰:代詞,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詞,的
5.山水之樂:助詞,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詞,指代“山水之樂”
7.山間之朝暮也:助詞,的
8.宴酣之樂:助詞,的
第16頁共77頁
9.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詞類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沿著山谷,名詞作狀語
2.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翼然:像鳥兒的翅膀張開一樣,名詞作狀語。
3.名之者誰名:命名,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4.自號曰醉翁也號: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5.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前)樂:以……為樂,意動用法;(后)樂:樂趣,名詞。
6.至于負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詞用作動詞,唱歌。
7.雜然而前陳者前:在前面,名詞作狀語飛
8.太守宴也宴:設宴,名詞作動詞
古今異義詞
非絲非竹【竹:古義:管樂器;今義:竹子】
四時之景不同【時:古義:季節;今義:時間】
野芳發而幽香【發:古義:開放;今義:散發】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義:情趣;今義:愿望,心愿】
林霏開【開:古義:消散;今義:打開】
頹然乎其間者【頹然:古義:醉醺醺的樣子;今義:頹廢的樣子】
一詞多義
1.歸:太守歸而賓客從:回去云歸而巖穴暝:聚攏暮而歸:回來
2.謂:太守謂誰:為,是太守自謂也:命名
3.臨: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居高向下臨溪而漁:靠近
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麗佳木秀而繁陰:草木茂盛的樣子
5.樂山水之樂:樂趣人知從太守游而樂:歡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對...感到快
樂
特殊句式
1.倒裝句: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正常語序應為“于途歌”“于樹休”。狀語后置句)
第17頁共77頁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裝句,屬狀語后置句。)
2.判斷句:
環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珊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水落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廬陵歐陽修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詞“于”,應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出自本課的成語
1、【觥籌交錯】酒器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許多人相聚飲酒的熱鬧場面。
2、【峰回路轉】亦作「山回路轉」。①本義指山勢曲折,道路隨之迂回。②今常比喻
事情經歷曲折后,出現新的轉機。
3、【醉翁之意不在酒】通常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也比喻別有用心。
4、【水落石出】本意是水位下降后石頭顯露出來。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顯露。
5、【山肴野藏】野味和野菜。亦作「山肴野漳」。
6、【風霜高潔】天氣高爽霜色潔白。
7、【前呼后應】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應答。現多用來比喻寫文章結構嚴謹,
首尾呼應。
①美國在聯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別國內政。
②這個案情十分復雜,撲朔迷離,但偵察人員決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個(水落石出)不可。
第18頁共77頁
課文翻譯
環繞著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許多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看去樹
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
一股清流)從兩座山峰中間飛淌下來的,是釀泉啊。山勢回環,路路彎轉,有個亭子四角翹起,
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給它取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客人來這里喝酒,喝了少許
就醉了,而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取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
山光水色中啊。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就消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這明暗交替變化的
景象,就是山間的早晨和晚上。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
濃郁的綠陰,天高氣爽,霜露潔白,水流減少,石頭裸露,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
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后面的人答應,老
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的人們在出游啊。到溪邊
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雜七雜八地
擺放在前面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暢飲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沒有管弦樂器助興),
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起來坐下,大聲喧嘩的,是眾位賓客
歡樂的樣子。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山,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隨啊。樹林枝葉茂密成蔭,
鳥兒到處鳴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
趣,游人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喝醉了能夠同大
家一起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歐陽修啊。
理解默寫。
①、寫醉翁亭命名的緣由的句子是: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
翁也。
②、解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寫山間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開;
④、寫山間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歸而巖穴暝;
⑤、寫春景的句子是:野芳發而幽香;
第19頁共77頁
⑥、寫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陰;
⑦、寫秋景的句子是:風霜高潔;
⑧、寫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寫游瑯珊山的情形,共寫了哪四個場面:
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⑩、表現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1)、表現禽鳥樂的句子是:樹林陰翳,鳴聲上下。
?、照應“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13)、太守之樂其樂中的太守的“樂”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樂,與民同樂之樂。”
閱讀理解
1、全文四個自然段。
第一段,寫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勢,以及命名的經過,解釋“醉翁”的含義,表現作者寄情山
水尋找樂趣的心情。
第二段,寫亭外山間景物的美麗可愛,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千變萬化,美
妙無比,使人感到樂趣無窮。
第三段,寫滁州人的游樂和作者同賓客游宴的歡樂情景,表現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間與民同樂
的歡快心情。
第四段,寫作者游醉回歸和愉快心情,進一步表現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同時交代歸來后
寫了這篇《醉翁亭記》。
2、內容主旨:
全文以“樂”字貫穿,通過對滁州優美風景的描寫,表現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與民同樂的
思想。
3、第一段寫景的順序是什么?寫景的作用是什么?
由遠而近;寫醉翁亭周圍環境的優美,引出醉翁亭,為下文寫太守與民同樂作鋪墊。
7、請抓住一個特點,對文章的第二小節進行賞析。
示例:語言簡潔。這一小節寫了山間的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每種都抓住最主要的特點,只
寫了一句話。言簡意賅,作者的情感也蘊涵在里面。(大意正確即可)
第20頁共77頁
8、第三段中有四幅畫面,請用簡潔的文字概述出來,并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滁州的人如此興高采烈地出游,因為生活安定富足,這與太守的勵精圖治有關。太守為人
民安居樂業而高興。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
9、本文以樂為線索,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表達了歐陽修怎樣的情懷?(或文章的主題)
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情懷,抒發了作者的政治
理想和被貶后悠然自得的曠達情懷。
10、簡要闡述本文中“醉”和“樂”之間的關系。
“醉”和“樂”是統一的。作者因樂而醉,醉又增添了樂;醉是表象,樂是實質。
11、“太守之樂”具體有哪些?其本質是什么?
(1)“山水之樂”;(2)“宴酣之樂”;(3)“樂人之樂”。三樂歸一,其本質都是“與
民同樂”。
12、結合寫作背景理解“太守之樂其樂”的含義。
一是借欣賞山水秀麗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與眾人游瑯珊山,寄寓與民同樂的理想。
13、從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來看,兩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處?
兩人有都被貶的政治遭遇,但都“不以己悲”,都具有“憂民”及“與民同樂”的思想,都
具有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
15認為文中太守的生活態度是什么?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答:太守的生活態度是積極樂觀的。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遇到一點困難就怨天尤人,不去尋
找解決困難的辦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況下,沒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與民同樂。他
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14、《小石潭記》、《岳陽樓記》、《桃花源記》與《醉翁亭記》一樣,都是借景言情、感
世抒懷之作。請根據提示,在空白處填上與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點相關的詞語。
《岳陽樓記》回蕩著憂樂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記》洋溢著與民同樂的和諧之音。
《小石潭記》彌漫著悄愴幽邃的凄寒之風。
《桃花源記》飄逸著寧靜祥和的理想之風。—
5、對聯:
①歐陽修與百姓同樂
第21頁共77頁
范仲淹以天下為憂。
②岳陽樓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下歐陽修借景抒情
(或醉翁亭里歐陽修與民同樂。)
湖心亭看雪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陶庵夢憶》。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
陰(浙江紹興)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時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
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姨文集》《三不朽圖
贊》《夜航船》《白洋潮》等絕代文學名著。
讀音
更(geng)定擁香(cui)衣崇禎(zhen)霧淞(song)沆揚(hang)(dang)
余舟一芥(ji6)鋪氈(zhan)對坐余孥(rao)一小舟強()
注釋
1、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1628-1644)。
2、俱:都。3、絕:消失。
4、是日更(geng)定:是,代詞,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點左右。定,開始。
5、余:第一人稱代詞,我。6、孥:通”堯“,撐(船)。
7、擁霸(cui)衣爐火: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曩衣:細毛皮衣。曩:鳥獸的細毛。
8、霧淞沆揚:冰花一片彌漫。霧,從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氣。淞,從湖面蒸發的水汽。沆揚,
白氣彌漫的樣子。曾鞏《冬夜即事詩》自注:“齊寒甚,夜氣如霧,凝于水上,旦視如雪,日
出飄滿階庭,齊人謂之霧淞。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10、惟:只有。
11、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這
里指蘇堤。一,數詞。痕,痕跡。
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輕微纖細的事物;(像小草一樣微小)。
13、而已:罷了。14、氈:毛毯。
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還會有這樣的人。焉得,哪能。更,還。
第22頁共77頁
16、拉:邀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管理職能及角色分工探討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市場政策影響分析試題及答案
- 室內設計合作協議
- 房屋買賣合同范文轉讓協議
- 注冊會計師考試政策的變化與考生應對方案試題及答案
- 精確掌控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 銀行業務流程優化的有效策略試題及答案
- 數據與技術證券從業資格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考試經驗總結試題及答案
- 理財師考試復習方法試題及答案
- 合用變壓器協議
- 護理人員崗位績效考核評價標準
- 2023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語文真題
- 2024年鄭州軌道工程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二模地理試卷
- 《通信原理》樊昌信曹麗娜編著第六版課件
- DL/T 5352-2018 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范
- 合作取得更大成功的辯論材料三篇
- 廣東省深圳市2023年五年級下學期期中模擬試卷(一)(含答案)
- 混凝土泵車租賃服務方案
- 地產企業草莓熊主題商業地產活動嘉年華活動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