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機構傳染病管理與衛生消毒_第1頁
托幼機構傳染病管理與衛生消毒_第2頁
托幼機構傳染病管理與衛生消毒_第3頁
托幼機構傳染病管理與衛生消毒_第4頁
托幼機構傳染病管理與衛生消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托幼機構傳染病管理與

衛生消毒

主要內容

?傳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識

?托幼機構傳染病的流行形勢

?托幼機構常見傳染病

?托幼機構如何預防傳染病

?托幼機構的消毒隔離

2

二、傳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識

(-)什么是傳染病

(二)傳染病的特點

(三)傳染病傳播的三個基本條件

(四)傳染病流行過程

(五)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

(六)傳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則

3

(一)什么是傳染病

(Infectiousdisease)

指能夠在人群中或人和動物之間引起流行

的感染性疾病。

人一人流感、病毒性肝炎

人一動物禽流感、狂犬病

4

(二)傳染病的特點

1、由病原體(細菌、病毒、立克次體、支

原體、衣原體、螺旋體、霉菌和寄生蟲)進入

人體繁殖或產生毒素所致。

2、有傳染性。

3、流行性、地方性、季節性。

4、免疫性。

5

(三)傳染病傳播的三個基本條件

1、傳染源:病人、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和昆蟲。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后,傳染給其他

易感者所經過的途徑。例如:空氣飛沫、血液。

3、易感人群:即對某種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

的人。例如:未接種過麻疹疫苗、也未感染過麻疹的兒

童。

6

1、傳染源

(sourceofinfection)

潴義

體內有病原體生長、繁殖,并且能排出

病原體的人和動物。

為類

病人(注意其潛伏期和傳染期)霍亂

病原攜帶者乙肝

受感染的動物鼠疫

7

2、傳播途徑

(routeoftransmission)

?病原體從傳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者前,

在外環境中所經歷的全部過程。

,

8

|"加”|DirectIndirect

兔播途徑分類

直接或間接水痘、結膜炎(紅眼病)

@空,z或飛妹水痘、流感、肺結核

?經水傳播霍亂、血吸蟲

0食物傳播―痢疾、傷寒

?接觸傳播淋病、疥瘡、艾滋病

S血液或體液乙肝、艾滋病

?昆蟲或動物乙腦、瘧疾、狂犬

?土壤傳播炭疽、破傷風

?醫源性傳播丙肝、艾滋病

因圍產期傳播風疹、梅毒、艾滋病

S多途徑傳播艾滋病、手足口

3、人群易感性

(herdsusceptibility)

,定義

人群作為一個整體對傳染病的易感程度。

③特征

易感性的高低取決于該人群中易感個體所

占的比例

10

(四)傳染病的流行過程

11

流行過程的三個環節

接觸

血液

食物

醫源性

垂直

媒介

土壤

12

(五)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回氣候:冬春季寒冷干燥、門窗緊閉

因地理因素:

回媒介昆蟲和宿主動物的特異性棲息習性

13

2、社會因素

因抗生素和殺蟲劑的濫用

因城市化和人口爆炸

國戰爭、動亂、難民潮和饑荒

回全球旅游業的急劇發展

區環境污染和破壞造成生態惡化

14

(六)傳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則

1、管理和控制傳染源:根本措施

2、切斷傳播途徑:關鍵措施

3、保護易感人群:重要措施

15

1、管理和控制傳染源

1、對病人隔離、治療、管理

2、清潔環境或消毒,清除或殺滅病原微生物

16

2、切斷傳播途徑

1、滅蚊、改水、規范采血輸血

2、通風換氣、搞好環境衛生

3、戴口罩、不去公共場所

4、衛生與行為習慣:洗手、安全套

特別加強物表清潔消毒!

31

手衛生定義

手衛生: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

洗手: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

目的: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衛生手消毒: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

雙手目的:減少手部暫居菌

使用的手消劑具有持續抗菌作用

洗手方法

洗手步,驟七字^

內外爽弓大立完

34

02

用水打濕雙手取足量的洗手液掌心相對揉搓

覆蓋手表面

手指交叉手指交叉彎曲手指關節

掌心對手背揉龍掌心相對供搓在掌心揉搓

3、保護易感人群

1、主動免疫:疫苗接種

2、被動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抗

狂犬血清、乙肝免疫球蛋白等

3、體育鍛煉

4、預防用藥

三、托幼機構傳染病的流行形勢

44

托幼機構流行傳染病的情況

1、我國學校傳染病流行事件中,約80%是呼吸

道傳染病,其次是消化道傳染病。

2、我國學校發生的傳染病流行事件中,前5位

病種為: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細菌

性痢疾。

3、我國學校傳染病流行發生的高峰時間一般是

4月和11月。

4、農村中小學傳染病的發生率高于城鎮中小學。

45

托幼機構易發生傳染病流行的原因

1、托幼機構的特點

相對封閉

人群聚集容易相互傳播

接觸面廣

(特別是呼吸道傳染病和腸道傳染病的傳播)

2、兒童的特點

福酶分建力較低

自我保護意識差

(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腦等,易

感人群都是兒童與青少年)

2014-4-16

3、其他原因

一是與學生寒暑假活動有密切關系,寒暑假學生返

校可能將外地的傳染源帶到本地和學校,在學校

中造成傳播和引起社會上更廣泛的傳播。

二是學校衛生基礎設施差,投入嚴重不足。學校衛

生狀況差、設施簡陋、管理不嚴是學校發生傳染

病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因素。

47

三、托幼機構常見傳染病

(一)呼吸道傳染病

1.流行性感冒

因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高。

因傳染源是流感患者。主要在人多擁擠的密閉環境中經空

氣或飛沫傳播,亦可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而傳播。

S人群普遍易感。

@流病特點:潛伏期短,通常為1~3日。流行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我國

北方地區的流行一般均發生在冬春季節,南方四季都有病例發生,發

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

48

☆一般預防

0早期發現,迅速確診,加強監控力度。

0對病人做好隔離。病人是主要的傳染源,自潛伏期末即有傳染性,病初

2—3天傳染性最強。

因遵循呼吸道傳染病一般預防原則(詳見后):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

量運動,心境開朗,開窗通風,減少聚會。

0保證充足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供應;要多食

用紅色食品,如胡蘿卜、紅辣椒、西紅柿等,其中富含的B-胡蘿卜素能

清除氧自由基,增強巨噬細胞活力,對防治流感有良效。

0每天堅持用淡鹽水或紅茶漱口,對流感也有一定預防作用。

49

☆疫苗預防

因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種手段。

S流感病毒菌株的變異很大。每年可能爆發和流行的

毒株可能不同,故流感疫苗應每年接種一次。

因日本法律規定,3?17歲每年均常規注射流感疫苗。

因我國近幾年開始在全國推廣注射流感疫苗。

50

2.麻疹(Measles)

岡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

性呼吸道傳染病。

因傳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是

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患者的鼻咽

喉分泌物傳播。

因麻疹發病季節以冬春季為多延

岡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潛伏

期為7?18天,通常為14天。病愈

后有持久免疫力。

S相關疫苗發明后,麻疹的發病率

已經大大降低。

3.水痘(Varicella)

因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因傳染源是水痘患者。

S空氣飛沫或散布在空氣中的鼻

咽喉分泌物傳播

因人與人接觸直接傳播

S接觸到水痘痘漿污染的物品而

間接傳播

因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主

要是兒童。潛伏期為10?24日,

通常為14?16日。病后可獲終

身免蜃者從出現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傳染性。

52

4.流行性腮腺炎(Mumps)

因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

毒所引起。

因傳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攜帶

病毒者。

因經直接接觸患者的唾液或飛

沫傳播。患者在腮腺明顯腫脹前6、

7日至腫脹后9日期間具有傳染性。

因易感人群為5歲以上的兒童和

青少年。潛伏期為12~25日,通

常為18日。感染后一般可獲得持

久免疫力。

因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發病,53

但以冬春季為主。

5.猩紅熱scarletfever

國猩紅熱是由A群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因患者和帶菌者為傳染源。主要經空氣飛

沫傳播,亦可經皮膚傷口和產道等感染。

國人群普遍易感。5?8歲為高發年齡。潛伏期

為2~3日。

因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節發病較多。

54

(二)消化系統傳染病

1.細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

因痢疾桿菌引起,簡稱菌痢。

因傳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帶菌者。細菌性痢疾主要

通過消化道傳播。病原菌隨病人糞便排出,污染食

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經口使人感染。

因糞f口傳播

因人群普遍易感,以兒童發病率最高,其次為中

青年。潛伏期為數小時至7天,平均1?2天。

因本病全年均可發生,但多發生在夏秋季。

55

?手足口病

-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

發生于嬰幼兒,可引起手、足、

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

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

膜腦炎等并發癥。引發手足口病

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

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

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

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

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

最為常見。

56

?傳染源包括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流行期間,患者是

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約

3-5周從糞便中排出病毒,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

潰時病毒即溢出。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

歇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

57

?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

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

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

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

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

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

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58

?人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

獲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后抗體缺乏交

叉保護力,因此,人群可反復感染發病。各年齡組

均可感染發病,但病毒隱性感染與顯性感染之比為

100:1,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的抗體,

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

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4歲以內占發病數85%?95%

59

預防控制措施

?個人預防控制措施

?1.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

?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

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

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經常通風,勤曬衣

被;

?5.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

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

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

60

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托幼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節,教室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戴

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4.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表進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

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7.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

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衛生部門決定是否采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

假措施。

(四)接觸性傳染病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epidemic

hemorrhagicconjunctivitis

S紅眼癥,由細菌、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性

疾病。

?傳染源是結膜炎患者。通過接觸結膜炎患

者的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被污染

的其他物品,包括與患者共用毛巾,均可

能感染病原體。

s人群普遍易感。細菌性結膜炎的潛伏期為

1~3日,病毒性結膜炎的潛伏期為1~12

日。

S主要臨床表現:單眼或雙眼出現白色或黃

色的分泌物,有畏光、易流淚、疼痛,眼62

皮紅腫癥狀。

常見傳染病的潛伏期、隔離期和檢疫期

病名潛伏期患者隔離日期接觸者觀察期及處理

堂以最短最長

接受被動免疫者密切接觸21天,被免者28

麻疹8-12天6天無合并癥出疹后5天

28天天

流感1-3天數小時4天退熱后2天集體機構人員4天

猩紅熱2T天1天7天一般不少于4天醫學觀察7天

百日咳5-10天3天24天發病后40天21天,密切接觸者可服抗

必要時5日內接種高效價

風疹10-12天5天25天一般不需要

球笛R

水疳14-16天伍天04天21天

流腮14-21天8天發病后10天21天

流腦2-3天數小時7天發病后7天7天。密切接觸者可藥物

甲肝30天15天45天不少于40天密切接觸者42天

急性期至HBsAg轉陰,恢急用F密切接觸者45天“此期間,

乙肝60-90天45天160天

復期仍未轉陰者按HBsAg園、聽不辦理入、轉托。如系

職工,應暫停其工作

攜帶者^日起4。天20天,可同時服疫苗預防

脊灰5-14天3天40天

乙腦10-14天4天21天發病后至體溫正常不檢疫

數小時5天,并連續3次藐檢陰性

霍亂1?3天7天癥狀消失后15天

癥狀消失后7天,如持續帶

菌痢1?3天數小時7天7天。

菌者應繼續隔離

四、托幼機構如何預防傳染病

1、建立完善的傳染病管理機制

2、加強健康教育,培養師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3、保持個人衛生,積極預防傳染病

4、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

@4

保持個人衛生,積極預防傳染病

回?五要?祖>次)要定時休息,要睡前刷牙,要勤

換衣、勤洗澡,要勤理發,要勤剪指甲。

回?六不?四)皿>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不吸

煙、不喝酒,不用公用毛巾,不亂扔果皮紙

屑,不隨地吐痰。

國?兩堅持?5050堅持自帶飲水杯、手紙、手帕

等個人衛生用品;堅持做課間操和眼保健操。

65

據4416

傳染病報告的內容

根據2004年傳染病防治法的要求:

因甲類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

S乙類傳染病26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艾滋病、炭疽、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麻疹、流行性出血

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

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

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

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甲型H1N1流感

67

傳染病報告的內容

丙類傳染病10種: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

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

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

性腹瀉病。

68

傳染病報告的要求

報告時限

因甲類和乙類(艾滋病、SARS、禽流感、肺炭疽)

2小時

因其他乙類、丙類

24小時

69

傳染病報告的要求

《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

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

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

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當學校和托幼機構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

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

腹瀉等癥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

關信息。

4、學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

事件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傳染病病例發現與報告流程

老師和相關人員可以參照以下流程及

時發現和報告傳染病病例:

71

教師要提醒班長或衛生委員在發現以下異常情況時立即報告

老師:

班級與學生

>①有學生出現發熱、出疹、咳嗽、腹瀉、嘔吐等癥狀;

②班內有兩個以I■學牛同時妗病并有相似疔狀C

D.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傳染病流行時的措施

傳染病一旦發生,學校要全力配

合衛生部門做好疫情控制工作,重點

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

隔離和早治療。

73

疾病名稱病例數疫俯性質隔離期主要防控及消毒指做

。例校居人隔離至心退或山體馬塔看,麻母施藥應金接腫率達90%;室內環境

搟承3帥21大?校暴發后S大;接觸書醫學觀察空氣羽右、漫式也除、保持空氣沌也,減少人員

10例臥校突發公義R牛事仃21犬.漆動和緞織大型聚會.

<3例校散發“人隔離至瘁后箔5天?

建設易品防進行唳防援種,室內空氣消危,Mi

風諭5WI4大政昴及容切佞觸老醫學視察21

空氣流近,避免朗織大型集體活動.

10例;同?校突發公共衛生事fl犬?

<5仰校散發癇人隔離至弟腺腫大消

建設易感者進行通!陰接種,室內空氣汨器,保持

流行柱曝朦炎5例M天,校累發失(約3周);詼切接觸

空氣流迎.就山集體活動.

10例倜?校突發公共N牛事件者醫學觀察21犬.

<5部女故發

病人隔離至挎瓊股帽或這次易鹿#進行碗劭接種.隼內空r消毒,保好

水位5得”人龍暴發

痔后7天.空氣流通,16兔組織大型集體狂動.

10例;周?校突發公共艮生事件

<3掰校折入將離6天至明軾子

WS做好室內遠園和個人清治衛生,兒節表如聚集活

蠢紅熱3例Mm家發J崢陰性;緡切接觸*醫

動,容切接觸15藥物預防?

10例周?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學觀察12天.

<3的校??

病人媯離至福后10天成巒切按怨者蝕防住投藥,定時開電通風,搞好環

油布性5做10天?校事發

癥狀消失后3月皆切接境衛生:尢免及史兒室應急接即溝宿&苗.

腦育他般炎3體3天?校

突發公共R生事件觸在聞索10犬.球白粉油電

或死亡2例

(,蚪及5T螂2

故發、

大就枚空定時泄風換氣,保持空氣流嫡,泡式U除,

業者居家幅決至硝后5~

10掰24粉鼻反成少集體活動.及平發觀發熱油例,及時隔離湍

(集中發熱)7天或熱退2天.

前仰那松小

突發公共衛生事fl

成死亡1例

養成史好E生習慣.勒洗手,不共用臺具.玩具

3解大崔

手足口手暴發病人隔寓至伏后2周二等共用品定期豆刷in訴,我軍定時通風換氣,俁

5懦3天?由

持空氣流地,解式掃除,減少集體活動,

應上報部門;散發-一地段保健科i

暴發一一地段保健科、中小學保健所/行辦科、KCIX::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一地段保健科、中小學保健加出外科、區CDC.

傳染病流行時的措施

1、早發現:中小學、幼兒園要更加強化晨檢制度。

晨檢應在校醫的統一組織和指導下,由班主任或班

級衛生員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

特別是請病假的學生應及時查明病因。在傳染病流

行季節,還可增加午檢。對可疑者應由校醫做進一

步檢查、確認。高校的傳染病疫情由校醫院醫生在

學生就診時予以排查,及時發現。在傳染病流行季

節,學校應以年級、班級或宿舍為單位,采取相應

的排查措施,發現有傳染病早期癥狀者,督促其立

即到醫院就診。

75

傳染病流行時的措施

?2、早報告:學校的校醫或校醫院有關科室的醫師為

傳染病疫情報告責任人。在確認疫情的第一時間內

報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并

按照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記

、分析和整理工作。對報告的疑似病例被確診或排

除,要向上級機關發出更正報告。發生大面積疫情

時必須按省衛生廳和省教育廳的要求實行“零報告”

和日報告制度。對不報、瞞報、漏報者要依法追究

法律責任。

76

傳染病流行時的措施

?3、早診斷:有條件對疾病進行診斷的學校,要盡快

對疾病進行診斷,同時將診斷結果和診斷依據報當地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沒有條件對疾病進行診斷的學校,

衛生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應立即帶學生

到附近的醫院急診室或馬上打“120”急救電話,送

醫院進行診治。

傳染病流行時的措施

?4、早隔離: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

期癥狀者,應立即采取隔離措施,確保其他學生不

與之接觸。根據傳染病類型和傳染性強弱,必要時

對與病人接觸的人員也應進行相應隔離。如發生爆

發疫情或新病例持續不斷等情況,要根據疾病預防

控制中心提出的疫情控制措施,經同級教育局同意

,在一定范圍內采取必要的停止人群密集的活動等

措施,嚴防疫情擴散,要教導學生少到人群集中的

場所,不要互相串門,不要探視生病的同學。

78

傳染病流行時的措施

在疫情控制方面,要做好下列幾方面的工作:

1、協助對病人的隔離治療,對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或醫學觀察,

根據需要提供名單或提供場所;

2、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做好消毒、殺蟲和滅鼠等工作;

3、協助在易感人群中開展應急預防接種;

4、開展應急的健康教育,要告訴學生該病的傳染來源、傳播

途徑、早期癥狀、預防措施等,同時要注意消除學生和家長

的恐懼心理。

79

傳染病流行時的措施

5、早治療: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

癥狀者,應根據不同類型傳染病,及時將病人送定

點醫院隔離治療或在家隔離治療,同時在當地疾病

預防控制中心的指導下,對病人所在場所進行終末

消毒。發生大面積疫情時,可對與病人接觸的其他

人員進行預防性投藥,對所在場所定期消毒。

80

傳染病流行時的措施

6.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做好疾病監測、疾病流行

因素的調查及疫情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在監

測方面,要向衛生部門提供本學校的人口資

料、發病資料;通過晨檢等各項措施,及時

發現和報告疑似病例,做好疫情登記等工作。

在衛生部門進行疾病流行因素調查時,向衛

生部門反應各種可疑線索,提供衛生部門需

要的各種資料,協助采集各種可疑樣品。

81

五、托幼機構的消毒隔離

82

管理參照標準

GB/T4789-2003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GB9664-1996文化娛樂場所衛生標準

GB9667-1996游泳場所衛生標準

GB14934-1994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

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

GB15982-199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GB/T17220-1998公共場所衛生監測技術規范

GB/T18204.9-10-2000游泳池水微生物檢驗方法

2001年衛生部《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

2002年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

有關消毒劑衛生標準、衛生部各類產品批件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醫院隔離技術規范

食具消毒柜安全和衛生要求83

基本概念

1、消毒:消毒是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之達

到無害化的程度。

2、滅菌:滅菌是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

3、抑菌:僅使微生物暫時停止繁殖,停止消毒則微生物就可

能重新繁殖的叫抑菌。

4、清洗:用水或其他方法去除表面污物的過程稱為清洗。

5、消毒劑與滅菌劑:消毒劑是指用于消毒的藥物,不能殺滅

所有的微生物。而滅菌劑是指用于滅菌的藥物,它必須具備

殲滅一切類型微生物的能力。滅菌劑有時可做消毒劑使用,

反之消毒劑不能做滅菌劑使用。

6、清洗劑:是指能溶解滲透液的揮發性溶劑,用以去除表面

上多余的滲透液。

基本概念

7、隨時消毒:有傳染源存在時對其排出的病原

體可能污染的環境與物品及時進行的消毒.

8、預防性消毒:按不同需要在不同時間進行消

9、終末消毒:傳染源離開疫源地后徹底消毒.

85

基本概念

?標準預防:認定血/體液、分泌/排泄物均具有傳染

性,須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血跡污染或是否

接觸非完整皮膚或黏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

取防護措施。

?基本特點:

雙向防護工作人員和兒童、環境

86

消毒注意事項

?消毒人員經過培訓

-消毒目的:保護兒童、工作人員和環境

?消毒時機:預防性、隨時和終末消毒

?消毒流程:

-消毒方法的選擇首選物理消毒或者生物消毒的方法

?使用國家批準的消毒用品

-消毒方法的規范應用

?人員防護到位

?避免消毒過度

87

消毒的基本要求

?程序

(消毒)一清洗一干燥一消毒/滅菌一(沖洗)一(干燥)-使用

1234567

注:

1、非感染污染可以不做步驟1,但若特殊感染如甲類傳染病炭

疽等烈性傳染病病人體液污染必須先消毒后再清洗。

2、必須徹底清洗,是消毒/滅菌成敗的關鍵。

3、帶水的物品放入化學消毒液中,會降低有效濃度。

4、注重消毒/滅菌因子,充分暴露于作用因子下,對作用劑量/

濃度/強度和時間必須保證,才可以確保其消毒效果可靠。

88

消毒的基本要求

5、多數化學消毒液對人體皮膚黏膜有損害,消毒、

滅菌后需要沖洗干凈方可使用

6、所有物品消毒后需干燥備用,帶水容易滋生微生

物造成二次污染,如體溫計酒精消毒后干燥備用

7、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應注意保潔,防止再次污染

89

消毒的基本要求

消毒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

?紫外線、微波:防直接照射

?氣體化學消毒劑:空氣中安全濃度:如臭氧0.2mg/m3,通風設施、

臭氧或者過氧乙酸消毒后30min方可進入,循環風紫外線消

毒機15min開關間隔,消毒后物表沖洗去除殘留。

?液體化學消毒劑:防對皮膚/黏膜的刺激

?銳器:扎、刺或割傷

90

托幼機構的物品消毒

1、教室表面消毒2、玩具的消毒

3、體溫表的消毒4、圖書消毒

5、室內空氣的消毒6、餐、茶具的消毒

7、織物類的消毒8、手衛生

9、飲用水的消毒10、工作人員的消毒與隔離

11、隔離觀察室消毒12、衛生間、便器的消毒

91

原則:

?盡管采用物理消毒,少用化學消毒劑。

?使用化學消毒劑的一定要去掉殘留。

?化學消毒劑要妥善保管,在有效期內使用

,定期監測濃度。

92

教室(活動室)表面消毒

1、教室(活動室)表面主要包括墻面、地面以及可以搬動的小型

器物和不宜搬動的大型家具表面,每天進行濕式清潔,室內地面

采用濕式清掃法。

2、飯桌每次在開飯前15?30min,用25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

待干后使用。

3、定期或當發生傳染病時可對教室(活動室)四壁、門窗、地面

、桌椅、圍欄和大型家具的表面用250~500mg/L含氧消毒劑擦拭

或液噴灑作用30min后用清水洗凈。

4、耐熱的小型器物可用煮沸法消毒15?30min,不耐熱的小型器

物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處理。

93

玩具的消毒

-玩具和大型玩樂器械的表面應定期用清水清洗,可以使用洗滌

劑或抗菌清潔劑與溫水清洗,以加強污垢的去除效果,有縫隙

的玩具還可用刷子刷洗。

-被傳染病病孩污染過的玩具,要用化學消毒處理法處理,可根

據玩具的制作原料選擇適宜的消毒方法:

?①塑料、橡皮、木器玩具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劑

浸泡30min。

?②紙質、長毛絨等玩具可用臭氧熏蒸,可選用有衛生部衛

生許可批件的臭氧消毒器,并按使用說明書操作使用。

94

體溫表的消毒

酒精浸泡消毒:先用75%酒精浸泡30min后干燥備用

95

圖書消毒

?太陽曝曬:將圖書翻開后放在太陽光下曝曬8h。

?微波消毒:將圖書用濕布包好,至微波爐內,在650W

功率下作用4~7mino

?紫外線消毒(只能消毒外面一層):用高強度便攜式

紫外線燈距書3cm照射5~30s,翻轉后再用同法照射

另一面。

96

餐、茶具的消毒

-餐、茶具應嚴格執行一洗、二刷、三沖、四消毒、

五保潔的清潔消毒順序,當發現傳染病時,餐、茶

具的清潔消毒則應采取消毒-清洗-再消毒的順序

進行。

97

食(飲)具消毒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

?餐/杯具的處置流程:除渣-洗滌-清洗-消毒-清洗-保潔

?清洗容器的選擇、消毒液配置或消毒柜的正確使用

-食(具)消毒間(室)必須建在清潔、衛生、水源充足,遠離廁

所,有三防設施

?消毒食(飲)具應有專門的存放柜,避免與其他雜物混放,并

對存放柜定期進行消毒處理,保持其干燥、潔凈。

98

餐、茶具的消毒

(1)煮沸消毒法:將碗、筷、茶杯、奶瓶全部浸入水中,碗

、杯等應灌滿水豎立放置,并且中間留有間隙,待水沸騰時

開始計時,持續15min,消毒完成后倒干沸水,晾干放在潔

凈的碗柜或冰箱冷藏室中備用。

(2)食具消毒柜:將碗、筷、茶杯等放于消毒箱內消毒。

(3)消毒后的餐、茶具不能用抹布擦干,沾附與碗筷上的水

分,可讓其自行干燥或用經消毒處理后的潔凈抹布擦干。

(4)營養室的熟食盛器、用具等,可采用流動蒸汽消毒

20min~30min99

食具消毒柜

《食具消毒柜安全和衛生要求》

?一般有臭氧、紫外線、紅外線和高溫消毒的方法

?建議選取臭氧或遠紅外線的消毒柜

?遠紅外線和高溫(200℃)消毒:屬于熱力消毒,同時達到

消毒和干燥的目的

?紫外線消毒局限:可照射到的物表消毒,穿透力弱,僅靠紫

外線消毒的消毒柜是不適用于食具消毒。臭氧消毒:濕度、

溫度、消毒物品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