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盤類零件加工工藝分析_第1頁
典型盤類零件加工工藝分析_第2頁
典型盤類零件加工工藝分析_第3頁
典型盤類零件加工工藝分析_第4頁
典型盤類零件加工工藝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典型盤類零件加工工藝分析摘要:本文對典型盤類零件---由多個端面、深孔、薄壁關鍵詞:盤類零件;圖紙分析;加工工藝;程序;MASTERCAM工作比較簡單。點。下面結合圖〔1〕進展分析:1廓加工、型面加工。零件圖〔如圖1〕分析。〔1〕416mm。〔2〕未標尺寸公差均為±0.10mm。主要加工部件上部,平面加工中要保證尺寸40mm,孔加工中有$36mm4-16mm孔,$36mm孔是零件的基準孔,4-$16mm孔對基準孔$36mm對稱0.02mm,孔間距為〔142±0.02〕mm,孔的尺寸精度都是比較$120mm壁厚2mm40mm對基準0.02mm,四方異形搭子除要保證外輪廓尺寸外,還要保證2-164mm尺。2、工藝方案編制擬訂工藝路線時首先要確定各個外表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外表加工方法的和方案的選擇,應同時滿足加工質安排,安排原則是先加工基準面,劃分加工階段,次要外表穿插在各階段間進展加工、先粗后精。再次在加工中除了要敏捷運用數控系統中2-〔141.42±0.02〕mm,2-〔164〕mm以及2-〔40〕mm等尺寸。依據以上原則對零件1的工藝路線可承受以下方案:〔1〕用$32mm5mm,薄壁內可粗銑10mm深,留意各凸臺之間及各凸臺與薄壁之間由于空間的緣由只能用$20mm的立銑刀加工,所以在各凸臺銑至相應的深度時,換用$20mm的立銑刀連續粗加工去量,然后用該刀運用數控系統中的旋轉功能。〔2〕$8mm球頭銑刀對全部孔點窩。用$11的轉頭鉆周邊4-$11mm孔,鉆中心$12mm$11mm。用$20mm的立銑刀擴銑中心$36mm孔至$20mm,再用$32mm的立銑刀擴銑至$32mm.然后再用$20mm的立$35.8mm。用$12mm的涂層整體合金立銑刀精銑薄壁的內外面$12mm4-16mm20mm$15.95mm。用$25mm單刃粗鏜刀,精鏜中心$〔36〕mm孔至尺寸。〔7〕$8mm球頭銑刀加工加工中心的球面。〔8〕$16H7mm4-$16mm20mm孔至尺寸要求。零件加工1、毛坯選擇45200HRB左右,外形尺寸180mm*180mm*40mm。2、機床選擇VMC0650h型立式高速加工中心承受高剛性點主軸構造,功滿足高精度模具加工;3“基準統一”原則。4、刀具的選擇選擇適宜的刀具和加工參數,對于金屬切屑加工,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該加工材料45鋼,調質硬度在200HRB左右,外形尺寸180mm*180mm,平口鉗夾緊,刀柄夾緊形式有側固,彈簧夾頭夾柄,分為強力和一般ER刀柄,$32機夾立銃刀切屑參數推舉如下:端銃刀V=150 200/min,單齒輪進給量0.1 0.15mm/r。$20機夾端銃刀V=150 200m/min0.10mm/r$12具,盡量不要用于粗加工。5、編寫零件加工程序〔省略〕誤差分析差:近似計算誤差:主要產生在加工列表曲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