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考試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1.(2分)生活在約170萬年前的他們會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知道使用火。他們是()2.(2分)玉州區某校舉辦“百件文物”展覽活動,如圖為“河姆渡文化豬紋陶缽”文物介紹。據此推測()【名稱】河姆渡文化豬紋陶缽【簡介】器表兩面各刻豬紋圖像,形象介于野豬和家豬之間。器內壁較粗糙。①該文物出土于黃河中下游地區②河姆渡居民已開始了家畜飼養③河姆渡居民已經普遍種植水稻④河姆渡居民已經能夠燒制陶器3.(2分)據學者統計,當今中國常見的前200個姓氏中,出自炎帝的姓氏約占10%,出自黃帝的姓氏約占89%。該統計資料適合用于研究()A.早期猿人B.半坡遺址C.人文初祖D.禪讓制度4.(2分)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的三星堆遺址今年又有重要收獲,引起世人極大關注。如圖是出土于四川三星堆遺址的金面具,該面具是研究古蜀國文明的A.口述史料B.實物史料C.文獻史料D.影像史料5.(2分)戰國后期由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成都附近的岷江上。課堂上,同學們對該水利工程的作用做了以下的歸納,其中最為準確的是()原則相一致()A.孔B.莊C.墨D.老7.(2分)“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公元前209年中C.公元前三世紀初D.公元前三世紀末A.加緊對農民控制B.加重了農民的賦稅和徭役9.(2分)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臣不能正常地執行職權。由此導致()A.百家爭鳴出現B.東漢走向衰亡10.(2分)如圖所示歷史現象的出現最早是由于()絲綢之路路線圖C.班超經營西域D.甘英出使大秦11.(2分)司馬遷編撰《史記》寄以“述往事,思來者”之意,這表明他的治史理念是A.秉筆直書B.評價人物C.以史為鑒D.涵養德行A.桂陵之戰B.巨鹿之戰C.赤壁之戰D.淝水之戰A.主要表現B.重要原因C.基本特點D.積極影響現中國古代農業注重()A.發明改進工具B.改良作物品種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16題9分,17題10分,18題11分,共30分)16.(9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郡(守)郡(守)--摘編自劉玉峰《商鞅變法農戰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1)材料一圖1反映了西周實行的哪一政治制度?根據圖2,分析指出周初的諸侯國在地理位置的分布上具有什么特點?(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寫出A、B兩處諸侯國的名稱。(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調動了民眾務農的積極性”是基于商鞅變法中哪一措施的實施?(4)綜合上述材料,請你談談改革和創新對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17.(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湯是位有作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懇辦事,“有功于民”。他關心百姓,農民和商人都各安其業。材料二如圖秦王掃六合,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圖1丞相皇帝材料三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等人的建議,著手創辦太學。太學教官是五經博士,教學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學,學生按考試成績的高低獲得一定的官職。漢武帝還下令設立郡國學校,由朝廷統一管轄。又令郡縣推舉“孝廉”、“茂才”,供朝廷選用。--摘編自栗洪武、郭向寧《“五經博士”的設置與儒學尊崇地位的形成》材料四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習近平總書記(1)材料一中君主“湯”建立的是哪個朝代?根據材料一,指出“湯”的治國思想。(2)材料二圖中的“秦王”指的是誰?根據圖片,指出秦朝在政治上創立的重要制度。(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等人建議的目的。(4)根據材料四,思考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是什么?18.(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侯(指遠古時期的部落)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材料二見表(公元前200年樓敬建議)“把漢朝公主嫁給C的冒頓單于,并多多配送嫁妝……劉邦聽從了建議……后來惠帝、文帝、景帝繼續執行……”--張秀平、王曉明《古代影響中國的100次事件》(十五)“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天,武帝集結十萬騎兵……又征調十萬步兵轉運糧草……此役,漠北C主力喪失殆盡,殘兵敗將遠遁逃命不敢再戰。”--央視紀錄片《中國通史》解說詞材料三魏帝明知鮮卑游牧故習,萬不足統治中華,又兼自身深受漢化熏陶,實對漢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改編自錢穆《國史大綱》材料四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特別是要從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全面理解黨的民族政策,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21.3.5)(1)材料一中的華夏族是今天哪個民族的前身?根據材料一,概括華夏民族形成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寫出C處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名稱。材料二中兩則材料反映西漢王朝對該游牧民族的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材料三中的“魏帝”指的是誰?根據材料三概括魏帝實行“漢化”的原因。(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你認為應怎樣做才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1.【解答】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的云南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在元謀人遺址,我國科學家發現了兩顆門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塊燒骨。經專家鑒定,這是遠古人類的牙齒和遺物,證明他們已經會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2.【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他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他們還飼養家畜,會制造陶器、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會挖水井。排除含有①③的選項。3.【解答】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黃帝為爭奪中原地區,在“阪泉之野”展開大戰,炎帝戰敗并歸服黃帝,后來,炎帝和黃帝聯合打敗以蚩尤為首的部落;炎、黃二部族走向聯合,形成后來華夏族的主體。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題目統計資料適合用于研究人文初祖,C是正確的選項;ABD不符合題意。4.【解答】圖片是出土于四川三星堆遺址的金面具,該面具是研究古蜀國文明的實物史料。實物史料是歷史的見證和歷史知識的來源,它既能比較真實地反映歷史,又具有形象直觀性。ACD不符合題意。5.【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為一個系統,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C符合題意。6.【解答】老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主張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屬于辯證法的思想。可見,辨證論治與道家的辯證法思想相符,D項正確;孔是春秋后期魯國人,孔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愛人”,孔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張以德治國排除A;莊是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發展了老的思想,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莊認為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獨立的人格,故排除B;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儉等,排除C項。7.【解答】根據公元紀年法可知,一百年一個世紀,十年一個年代,公元前209年應屬于公元前3世紀,因為公元前的時間數越小離現在越近,因而公元前209年屬公元前3世紀末。選項D符合題意。8.【解答】漢文帝二年九月,詔曰:“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據此可知漢文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文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漢文帝時期,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后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D符合題意。9.【解答】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外戚和宦官專權導致東漢的衰亡,故選B;百家爭鳴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排除A:民族政權并立是在宋遼時期,排除C:藩鎮割據是在唐朝末年,排除D。10.【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此根據材料中的路線圖可知A項正確;西漢時期設置西域都護管轄西域地區,排除B項;材料與班超經營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等無關,排除CD項。11.【解答】根據'述往事,思來者“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所謂“述往事,思來者”是指借鑒歷史,由此可知他的治史理念是以史為鑒,故選C;“述往事“明顯是體現了以史為鑒,不是秉筆直書,排除A;“述往事”明顯是體現了以史為鑒,不是評價人物,排除B;“述往事“明顯是體現了以史為鑒,不是涵養德行,排除D。12.【解答】“蔣干盜書”“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諸葛亮借東風”等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都和赤壁之戰有關。208年曹操為乘勝消滅孫權和依附荊州勢力的劉備,統一全國發動赤壁之戰。劉備采用了諸葛亮的建議,聯合江東的孫權,孫劉聯軍用火攻的辦法,以少勝多,大敗曹軍。相傳在這次戰役中諸葛亮“借東風”、“草船借箭”和施“連環計”。黃蓋詐降、龐統獻“連環計”的時候,程昱等人就勸曹操要謹慎小心、明察秋毫,但曹操不聽勸告,一意孤行,從而導致上當中計,兵敗赤壁。蔣干盜書,成語典故。這個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發生在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扎在長江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劍拔弩張。曹操手下的謀士蔣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結果周瑜設下計策,令蔣干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干獻書曹操,令斬了蔡瑁、張允。后來蔣干盜書用來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13.【解答】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知,266年,司馬炎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故“?”處應該填的是西晉。14.【解答】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區開發的重要原因。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人大量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從而使自然條件優越的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15.【解答】根據“順天時,量地利”可知材料內容中說明發展農業要順應天時和地利,故選C;根據材料內容可知中國古代農業注重順應天時地利,沒有體現發明改進工具、改良農作物品種和加工副產品,排除AB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16題9分,17題10分,18題11分,共30分)(1)材料一圖1反映了西周實行的分封制,根據圖2看出,周初的諸侯國在地理位置分布上的特點是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地區。(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可知,A、B兩處諸侯國的名稱是晉、齊。戰國初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齊國由大夫田氏取代。(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調動了民眾務農的積極性”是基于商鞅變法中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的實施。(4)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與創新促進社會發展或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等。(1)分封制;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地區。(2)晉;齊。(3)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4)改革與創新促進社會發展或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等。17.【解答】(1)材料一中君主“湯”建立的是商朝,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建立商朝;根據材料一可知,“湯”的治國思想是以民為本。(2)材料二圖中的“秦王”指的是嬴政,公元前221年嬴政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朝;根據圖片可知,秦朝在政治上創立的重要制度是中央集權制度。秦實現統一后,原來各自為政的政治形態已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發展。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秦朝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嬴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皇帝之下,設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石材供應合同
- 2025工業區倉庫租賃合同模板
- 2025建筑工程包工不包料合同范本
- 2025年的單身公寓租賃合同樣本
- 2025年農產品種子購銷合同
- 2025標準版簡單個人租房合同示例
- 2025年反擔保抵押合同范本
- 2025標準版城鎮公寓買賣合同
- 2025標準木材采購合同范本
- 《我國氣候特點》課件
- 發展漢語初級口語21課課件
- 醫院檢驗科實驗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MOOC 運動與健康-湖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酸棗仁湯的成分分析研究
- 泡泡瑪特市場分析
- 大單元教學設計 統編版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 第一單元備課教案
- MySQL運維監控與故障診斷
- 教你成為歌唱達人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JTG D70-2-2014 公路隧道設計規范 第二冊 交通工程與附屬設施
- 有機超市創業計劃書
- T-CARM 002-2023 康復醫院建設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