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項練習單元質檢七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_第1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項練習單元質檢七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_第2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項練習單元質檢七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_第3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項練習單元質檢七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_第4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項練習單元質檢七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質檢七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1.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外交失敗,讓陳獨秀意識到,要從根本上取消這蔑視公理的強權不行,“我們不行主見用強力蔑棄公理,卻不行不主見用強力擁護公理。我們不主見用強力壓人,卻不行不主見用強力反抗被人所壓”。“用強力擁護公理”思想旨在()A.反思中國的外交失敗B.抗議列強的經濟欺凌C.抨擊軍閥的黑暗統治 D.喚醒民眾的救亡意識2.金沖及先生說:“經驗了宏大的五四愛國運動,已經有那么多先進分子奔集到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從這里看到了中華民族的新希望;而祖國和人民的凄慘境況又要求他們盡快把志同道合的人集合起來,投入改造中國社會的實際行動。”金沖及先生意在說明()A.五四運動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B.中國共產黨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C.馬克思主義是改造舊中國的思想武器D.中國共產黨誕生是歷史大勢所趨3.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時,也催生了促進革命成功最為關鍵的組織力氣()A.工人農夫聯盟的蘇維埃民主政權B.打破教條走農村道路的工農紅軍C.國共兩黨合作下的革命統一戰線D.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的無產階級先鋒隊4.1924年7月至1925年5月,國民黨在廣東開辦了四期農夫講習所,其課程涵蓋了農夫運動之理論,廣東農夫運動史、農夫協會之組織法及農夫、工人與國民黨之關系等方面。這一舉措有助于()A.推動國民黨開展土地革命B.緩和廣東農村的階級沖突C.鞏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D.根本變更中國革命的性質5.1926年,中共中心召開特殊會議,認為:“廣東國民政府的北伐……不僅是廣東作軍事的打算,更要在廣東以外北伐路途必經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隸等省預備民眾奮起的接應,特殊是農夫的組織。”依據上述材料,黨中心對北伐斗爭的理解是()A.應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B.是國民政府的單一行動C.要打算“工農武裝割據”D.須創建人民革命的軍隊6.1927年2月10日,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在漢口召開,會議確定裁撤中心常務委員會主席、中心軍事委員會主席、軍事政治學校校長職務等;會議決議軍事委員會對國民黨中心執行委員會負責,其下達的吩咐必需有軍委主席團四人簽字方才有效;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由軍委提名,由國民政府任命。此次會議()A.推動了北伐斗爭的到來 B.標記著國共合作的裂開C.意在減弱蔣介石的權力 D.保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權7.下表為1930—1937年美國《紐約時報》有關中國共產黨的報道主題頻率表。報道主題報道頻率百分比國共關系7361.34%反帝意識1915.97%意識形態1411.76%蘇維埃運動97.56%中蘇關系43.36%據上表可推知()A.當時中國的社會性質 B.美國力圖推動國共合作C.國共實力對比的變更 D.蘇聯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減弱8.國民政府統治前期部分地區人口變更表地區時間人口變更江蘇省1931—1936+23.95%江西省-91.76%寧夏省+22.23%該表反映了()A.區域經濟發展嚴峻失調 B.天災抑制人口自然增長C.政治形勢影響人口變更 D.各地人口觀念存在差異9.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國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究歷程。事務道路內涵《天朝田畝制度》舊式農夫革命道路農夫階級希望建立肯定平均主義社會的道路戊戌變法日本式的道路資產階級維新派通過改良走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道路辛亥革命美國式的道路資產階級革命派通過革命走資產階級民主共和道路南昌起義俄國式的道路中國共產黨走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自己的道路中國共產黨走“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依據上表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A.吸取歷史閱歷教訓利于找到適合國情的革命道路B.民族沖突的激化是革命道路得以發展的共性前提C.革命道路的探究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攀升過程D.全部的革命道路均大大加速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10.1939年,國民政府頒布《鞏固金融方法綱要》,將法幣打算金范圍從原有金銀外匯擴大到包括短期商業票據、貨物棧單、生產事業之投資和公債等范圍,為增發法幣作了打算。當時,國民政府增發法幣 ()A.滿意了抗戰須要B.導致了嚴峻的通貨膨脹C.激化了中日沖突D.促進了官僚資本的形成11.下列關于下圖所反映的歷史事實,正確的是()A.國共聯手的陽明堡戰役B.八路軍狼牙山的五壯士C.閻錫山指揮的太原會戰D.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12.下圖是20世紀40年頭華北敵后抗日依據地發行的掃盲普及讀物《抗日三字經》的摘錄。它體現出中國共產黨()這階段,多困難……行憲政,首當先,新民主,真民權……非一黨,把權?!蜌W美,不一般,資本家,專政權……也不是,像蘇聯,勞動者,執政權……村長副,也要選……非完(頑)固,非漢奸,誰都有,參政權……A.重視政權建設和民眾啟蒙B.社會動員取得了顯著成效C.起先探究正確的革命道路D.否定了歐美和蘇聯發展模式13.1948年1月,毛澤東致電葉劍英時提出:“對一切可以爭取的中間派,不管他們言論行動中包含多少動搖性及錯誤成分,我們應采主動爭取與合作看法?!泵珴蓶|的電報意在()A.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堅持新民主主義路途C.推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D.擴大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14.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白銀國有,禁止白銀流通,統一貨幣發行權,實行法幣政策。1948年,國民政府改革幣制,發行金圓本位的“金圓券”,并且收繳民間的黃金和外幣。這兩次改革()A.有利于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進程B.利于抑制惡性通貨膨脹C.推動了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D.加速了官僚資本的膨脹15.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曲折,不斷向前,最終取得成功。下列能夠反映這一趨勢的是()二、非選擇題:本題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38年春,國民政府確定設置國民參政會為戰時最高民意機關。7月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在武漢正式召開大會。包括中國共產黨及各民主黨派在內的160多位參政員參與會議。會議確定了“抗戰究竟,爭取國家民族之最終成功”的國策,通過了中共參政員提出的《擁護國民政府實施抗戰建國綱領案》等系列決議案。在1944年9月5日的參政會開幕式上,多位參政員指出,“中心地方各地之貪污現象,未能盡法懲治,為抗戰建國時期之大患”,這一問題長期探討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抗戰中后期陳嘉庚、黃炎培等參政員訪問了延安,回到大后方后,他們對中共治理下的依據地贊譽有加。1944年9月,中共代表林伯渠在會上提出了聯合政府的建議,不僅得到了中間黨派的主動響應,甚至連美國方面在最初階段也表示支持。蔣介石集團拒絕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主見。1945年5月,中共以“此次所謂新的國民參政會之召集……完全出國民黨一手包辦”為由,明確宣布不再參與新一屆國民參政會。7月,國民參政會四屆一次會議在重慶召開,中共參政員和很多其他方面人士未出席會議。280名參政員第一天到會的僅有180人,與會國民黨參政員占參會總人數的84%。國民參政會運行過程以1944年為界分為前后期,國共兩黨的形象經驗了國共雙贏、國降共升階段。——摘編自洪富忠《戰時中共在國民參政會的形象塑造》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對國民參政會運行過程中的“國共雙贏”“國降共升”現象作出合理說明。(20分)17.近代中華民族意識的覺醒,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華民族意識的反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般說來,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表現為民族意識的覺醒。何謂民族意識?有學者說明說:“民族意識,乃人民能巍然雄立于宇宙之要素,亦曰民族自覺。簡言之,即民族自知其為民族之謂?!泵褡逡庾R是維系民族生存、發展最基本的思想觀念。可以這樣說,全部與民族有關的觀念形態,諸如民族精神、民族道德、民族文化等,都建立在相應的民族意識的基礎之上。正如周恩來所說:“一般的人起先最簡單有一個民族觀念、民族立場。因為中國是一個百年來受帝國主義侵略的半殖民地國家,所以簡單使我們產生愛國的民族觀念?!@是一個好的起點?!薄幾允犯镄隆堵宰h近代中國民族意識的四次覺醒》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就“近代中國民族意識”提煉一個觀點,并對該觀點進行評論。(要求:表述成文;觀點明確;評論充分;邏輯清楚)(20分)答案與解析單元質檢七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1.D材料“我們不行主見用強力蔑棄公理,卻不行不主見用強力擁護公理。我們不主見用強力壓人,卻不行不主見用強力反抗被人所壓”即激發民眾的民族意識來維護國家的尊嚴,故選D項;用強力擁護公理是陳獨秀反思中國的外交失敗得出的結論,而并非其意義,解除A項;“我們不主見用強力壓人,卻不行不主見用強力反抗被人所壓”體現的是政治欺凌,解除B項;“我們不行主見用強力蔑棄公理,卻不行不主見用強力擁護公理。我們不主見用強力壓人,卻不行不主見用強力反抗被人所壓”可見其斗爭矛頭并沒有明確為軍閥,只在希望民眾起來抗拒,解除C項。2.D依據材料“經驗了宏大的五四愛國運動,已經有那么多先進分子奔集到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從這里看到了中華民族的新希望;而祖國和人民的凄慘境況又要求他們盡快把志同道合的人集合起來,投入改造中國社會的實際行動”可以看出,建立一個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是當時的必定選擇,D項正確。3.D革命成功最為關鍵的是有黨的領導,十月革命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革命成功的關鍵,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故選D項;中國“蘇維埃民主政權”是在國共對立時期,與材料十月革命的時間不符,解除A項;打破教條走農村道路的工農紅軍是在國共十年對立時期,與十月革命的時間不符,解除B項;國共兩黨合作下的革命統一戰線是在1924年建立的,與十月革命的時間不符,解除C項。4.C依據時間“1924年7月至1925年5月”可知,當時處于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時期,因此那時國民黨開辦四期農夫講習所,有利于鞏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故選C項;土地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開展的,解除A項;農夫講習所指導農夫開展農夫運動維護農夫利益,因此不會緩和廣東農村的階級沖突,解除B項;新文化運動后中國民主革命的性質始終都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解除D項。5.A從材料中“更要在廣東以外北伐路途必經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隸等省預備民眾奮起的接應,特殊是農夫的組織”可以看出黨中心認為北伐斗爭應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A項正確;材料并沒有強調國民政府的單一行動,B項錯誤;“工農武裝割據”是在1927年以后才起先的,C項錯誤;必須要創建人民革命的軍隊是在國民革命失敗以后才相識到的,D項錯誤。6.C此次會議裁撤了與蔣介石有關的職位,從政令的下達、規范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提名任命等多種途徑去限制蔣介石的權力,故選C項;1926年7月北伐斗爭就已經起先,解除A項;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分共”,標記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裂開,國民革命以失敗而告終,解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權,解除D項。7.A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政黨,國民黨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紐約時報》對“國共關系”的報道頻率最高說明這一時期以階級斗爭為主;對“反帝意識”的報道頻率也比較高,從側面表明中國深受帝國主義侵害,綜上所述,這體現了中國仍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A項正確;對“國共關系”的報道多只能說明美報對國共關系的關注度高,不能說明美國力圖推動國共合作,解除B項;材料未涉及國共實力的對比,不能得出變更,解除C項;對“中蘇關系”的報道少只能說明美報對中蘇關系的關注度低,不能代表蘇聯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減弱,故解除D項。8.C依據題干可知,1931—1936年江西人口大量流失,反映了國共對立時期,國民黨對中心蘇區進行“圍剿”,造成大量人口的遷移,C項正確;題干不能反映江蘇、江西及寧夏的經濟發展問題,解除A項;題干信息與天災無干脆聯系,解除B項;題干信息不能反映各地人口觀念的差異,解除D項。9.A材料表明農夫階級肯定平均主義無法實現,資產階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導致改革失敗,革命不徹底,中國共產黨早期照搬俄式道路導致革命受到挫折,最終開創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故選A項;南昌起義打響武裝抗拒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屬于階級沖突而非民族沖突,解除B項;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都是反帝反封建,實質都屬于民主革命,無“低級”“高級”之分,解除C項;“全部”過于肯定,太平天國運動沒有促進政治民主化進程,解除D項。10.A“1939年”抗戰處于相持階段,國民政府的貨幣政策聽從于抗戰的須要,故選A項;“將法幣打算金范圍從原有金銀外匯擴大到包括短期商業票據、貨物棧單、生產事業之投資和公債等范圍”可以看動身行超額法幣的打算已做好,不能得出會造成通貨膨脹,解除B項;“1939年”處于抗戰相持階段,解除C項;官僚資本在此之前已經形成,解除D項。11.D依據圖片的信息,圖示的地域涉及大部華北地區且圍繞交通線綻開,結合所學百團大戰的任務是破襲日軍華北交通線,可知是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故選D項。12.A由材料“華北敵后抗日依據地發行的掃盲普及讀物《抗日三字經》”中的民族民主內容,可知抗日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重視敵后政權建設,并注意對人民群眾的思想啟蒙,故選A項;只有《抗日三字經》中的宣揚不能說明動員工作成效顯著,解除B項;中國共產黨探究正確的革命道路起先于國民革命失敗后,解除C項;《抗日三字經》中宣揚敵后抗日依據地的民主建設,并沒有否定歐美和蘇聯模式,解除D項。13.B新民主主義路途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路途,材料中爭取“中間派”的做法符合這一路途,故選B項;1948年抗日斗爭已經結束,不存在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現象,解除A項;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是在1953—1956年,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C項;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材料中的“中間派”不屬于這一階級,解除D項。14.D據材料“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白銀國有,禁止白銀流通,統一貨幣發行權,實行法幣政策。1948年,國民政府改革幣制,發行金圓本位的‘金圓券’,并且收繳民間的黃金和外幣”,可知兩次幣制改革加強了官僚資本限制的四大銀行的地位,加速了官僚資本的膨脹,故選D項;1948年“金圓券”改革沒有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解除A項;“金圓券”改革導致了通貨膨脹,解除B項;“金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