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以內的加法減法教案6篇_第1頁
萬以內的加法減法教案6篇_第2頁
萬以內的加法減法教案6篇_第3頁
萬以內的加法減法教案6篇_第4頁
萬以內的加法減法教案6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萬以內的加法減法教案6篇萬以內的加法減法教案篇1

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生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2.會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

1.正確口算

2.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方法

教學難點: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的口算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鳥嗎?小鳥是我們的好朋友.你們去過鳥島嗎?在我國杭州風景秀麗的千島湖上就有一座美麗的鳥島,每年都會有許多人乘船到鳥島去游玩

1.多媒體課件出示情境圖看,今天的天氣真好!學校組織二年級的學生去鳥島游玩.碼頭上小朋友們興高采烈、整裝待發,在各班老師的帶領下,排著整齊的隊伍準備前往鳥島

2.請大家仔細觀察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邊敘述,教師邊把主要信息板書出來.誰能說說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

看,誰先上船了?(二(1)班和二(2)班)

(1)二(1)班和二(2)班能坐下嗎?想一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請各小組把算式寫出來,指名匯報,教師板書:23+31=

(2)怎樣口算?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學法嘗試:我這樣算:先算23+30=53,再算53+1=54;還可以這樣算: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小結:同學們利用各種方法計算,結果都是54,說明大家的算法都對.(4)小精靈聰聰提出問題了:二(3)班和二(4)班合乘能坐下嗎?誰會列式?怎樣口算?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教師板書:

方法一:32+39=71(人),先算30+30=60,再算2+9=11,最后算60+11=71

方法二:32+39=71(人),先算32+30=62,再算62+9=71

兩種算法都是71人,71人比68人多,超載了,所以二(3)班和二(4)班合乘坐不下

現在船上坐了54人,看一看,船上還能不能再上乘客?按班級順序,該哪個班上船了?

2.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

(1)二(3)班還能上幾人?誰會解決這個問題?怎樣計算?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學法嘗試:我這樣想:要求還能上幾人,可以用減法計算,這樣列式:68-54,我這樣算:先算60-50=10,再算8-4=4,10+4=14,還能上14人;還可以這樣算:先算68-50=18,再算18-4=14;我想還可以用豎式計算

指名匯報,并說出各自不同的算法

(2)小精靈明明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二(3)班上了14人后,還剩下多少人?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學生自主學習,指名匯報,并說出計算方法,教師板書:32-14=18(人)先算32-10=22,再算22-4=18.還可以怎樣算?(用豎式計算)

3.歸納小結,揭示課題.今天同學們表現得真棒,能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么多的問題.下面請同學們觀察這幾道算式,看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兩位數)

對,我們今天探究的就是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板書課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有多種,希望同學們今后做練習時,選擇適當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

[學法反思: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可以用多種方法口算,還可以用筆算,數學里面的知識真多,我一定要好好學習]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1.做一做.(教材第93頁)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評議

2.練習十九第1題.(課件出示)小組比賽

四、全課小結,提高認識

1.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不但學會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而且還學會了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學到更多的知識.

萬以內的加法減法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及根據情況選擇恰當方法的意識;

3.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點體會減法的意義,感受減法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減一位數和兩位數減整十數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之上,來進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學習的。由于學生前面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對于把一個兩位數分解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并要將這兩個數都記在頭腦中,再來分步計算已經基本掌握。但上節課加法的學習對本課的口算減法可能會讓學生產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學時,教師還是要讓學生通過嘗試、討論、交流、匯報、比較、反思與小結等各個環節,讓學生充分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同口算方法與口算思路,引導學生擇優選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隱藏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并且通過綜合練習與最后的總結與歸納,理清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方法的聯系與區別,為后面的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打下扎實的基礎。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減法式題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100以內減法式題口算方法熟練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復習舊知:課件呈現口算復習題。

4+53=

47+25=

24+21=

32+29=

437=

325=

5330=

6520=

指名匯報口算結果,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樣的。

(二)引入新課

1.師:對學生的表現加以肯定:看來啊,同學們不僅對上節課所學的兩位數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對以前學習的減法也是記憶深刻啊。

2.師:今天啊,我們就來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板書課題:兩位數減兩位數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前面所學知識,既讓學生復習到了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又喚醒學生對以前學習的減法知識的回顧,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和遷移的準備。同時開門見山地點明本課所學的知識,讓學生直接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創設,導入新知

師:上節課我們利用所學知識,幫助某學校同學解決了購買車票的問題,全校師生都順利地坐上開往上海世博會的大巴了,我們來看看大家在車上都談論些什么?

1.課件動態呈現情境圖:從圖中,你了解了哪些數學信息?

2.學生匯報發現的數學信息。

3.那你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一個用減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

(1)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加以引導,提醒學生注意敘述的完整性。同時教師利用課件顯示出學生提出的不同數學問題。

(2)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數學問題,那我們就先來解決其中的一個問題吧?

(二)動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現問題:教科書p11例2的第(1)題: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元?

(1)分析解答:我們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獨立計算:學生嘗試獨立口算,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3)交流匯報: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內交流每個人的算法,而后教師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學生在匯報方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簡單加以概括或提煉。如:方法一,先減整十數,再減一位數;方法二,先減一位數,再減整十數;方法三,找一個整十數做中間數;方法四,相同數位相減,既列豎式計算。可能有些同學還會說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確的,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2.比較反思:

(1)同學們真厲害,想出來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種方法都各有特點,你覺得哪種方法更適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讓你口算一題,你會采用什么方法來口算?

3.重點呈現:

(1)我們來看看書上向我們介紹了哪種方法?是第一種方法。

(2)教師引領板演前第一種口算方法計算過程的思路圖,再利用課件展示第二種計算方法計算過程的思路圖。

(3)誰來說一說:為什么要把減數54分成50和4兩個數來分別減呢?因為這也是降低口算難度,同時利用轉化和遷移的數學思想,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獨立的去解決問題,在學生經歷了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匯報交流的基礎之上,再引領學生比較反思,最后教師重點介紹一種主要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再次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構方法

1.課件呈現問題(2):世博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學生獨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計算出結果,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2)交流匯報:指名學生說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學生匯報方法的同時,教師選擇先減整十數,再減一位數的方法板書,并畫出計算過程的思路圖。

2.觀察比較:

(1)本題與上一題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發現:

①本題是有退位的減法,上一題不用退位。

②第一題中前三種方法都能適用于第二題,但如果要用第四種方法因為5減8不夠減,就得到十位去借1當十再減。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較相同點:都是利用轉化與遷移的數學思想方法,將復雜問題簡單化。

3.反思小結:

(1)同桌議一議:經過這兩次嘗試,你最喜歡哪種口算方法呢?你覺得哪種方法更適合你自己?哪種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饋練習:

(1)課件再次呈現前面學生提出的其他數學問題,師:你能從剛才我們提出這些問題中。選擇一個來解決嗎?

(2)學生獨立完成。

(3)反饋:請一學生匯報結果與算法,其他學生匯報自己的對錯情況。對于出錯的學生,師生共同幫助其分析原因。

(四)鞏固練習:我是保齡球高手!

課件呈現:p11的做一做,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而后集體核對,注意讓學生說出口算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再度探究中,通過自主選擇口算方法,比較方法、反思小結以及反饋鞏固等各個環節,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從而完善對兩位數減兩位數口算方法的建構。】

三、鞏固提高

(一)基本練習

1.接力賽:課件呈現:p13的練習二第6題:請四位學生來進行游戲。一組完成后,再換一組題目,換一組學生來比賽。

2.我會變:p13的第5題,教師可以制作類似的數條,也可以用課件進行動態演示。讓學生快速說出兩個數的和與差。

3.今天我當家:課件呈現情境圖,讓學生直接把結果填在書上。完成后,集體核對正誤,教師要注意學生反饋的信息。

(二)綜合應用

1.我是小小計分員:p413的第7題。

(1)課件呈現第7題的左邊的情境圖,讓學生獨立解決。完成后集體核對正誤。

(2)再呈現右邊的情境圖。

①分析問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結果。

③檢查正誤: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基礎練習為主,通過兩位數的加、減法的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通過多樣的練習形式,促使學生自覺形成又對又快的方法,同時,由于最后一題學生容易在審題時出現問題,所以,采取教師引導的方式,以避免學生因審題不仔細造成誤。】

四、總結歸納

(一)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二)歸納

1.引導學生整理,最后課件呈現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兩種主要方法:

①兩位數加(或減)整十數再加(或減)一位數;

①兩位數加(或減)一位數再加(或減)整十數。

2.小組討論: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3.根據學生匯報,師生共同歸納:

(1)兩者都運用了:轉化、遷移、湊整等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

(2)加法是將其中的一個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再連續加,而減是將減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再連續減。

4.師:當然,除了這兩種方法之外,我們還有一些別的方法,但不論我們用什么方法,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還要注意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與歸納,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整理歸納的能力和靈活選擇策略與方法的能力,從而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為下節課的學習在知識與方法的遷移上做足準備。】

萬以內的加法減法教案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p2728頁的例1,例2和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學會對加減法進行驗算。

2、經歷探索驗算方法的過程,培養檢驗的意識和習慣。

3、通過加減法的驗算,滲透加法交換律和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重、難點:學會對加法進行驗算

課前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語引入,從生活中引出數學問題情境。

二、探究體驗:

1、在合作學習中,討論加法的驗算方法,從已有的認識出發,去探索加法的驗算方法。

2、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3、掌握兩種驗算方法:

(1)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它們的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減一個加數,看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

三、實踐應用:完成書上相關練習。

萬以內的加法減法教案篇4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15、16頁內容及練習四。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三、教學重點:

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四、教學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導出新知。

1、口算。

9+6+

5+5=

6+8=

8+6+1=

8+2+1=

6+5+1=

2、師:筆算不進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3、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兩位數連續進位加)

(二)探索新知。

1、介紹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書15頁內容)

2、教學例1。

(1)中國特有動物的種數。

鳥類98、爬行類25。

(2)列出算式。

①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

②這道題的豎式怎么寫?學生獨立書寫豎式。

③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④講評:個位相加滿十時向十位進一,小1寫在十位的右下角。十位相加時不要忘記加上小1。

⑤同桌相互檢查。(口述算法)

(2)試一試。

5+5+1=

8+5=

6+7=

9+9=

6+4+4=

提問學生說算法。

(三)鞏固練習。

1、直接在書上計算第16頁的做一做,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2、引導完成練習四第1、2、3題。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認為自己表現得如何,你有什么收獲?

萬以內的加法減法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梳理知識點一級具體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

2、通過創設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估算的方法和意義,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

3、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教學難點:

能夠進行合理的估算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1、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1)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小結:兩位數加兩位數,可以把其中一個加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然后與另一個加數依次相加,這樣口算更加快捷。

(2)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小結:兩位數減兩位數,可以把減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然后從被減數中依次減去,這樣口算比較便捷。

2、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

提問: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結:列豎式時,數位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從個位加(減)起,哪一位上滿十向前進一(哪一位上不夠減向前一位退一當十),主要不要漏加進來的一(不要漏減走的一)。

3、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1)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可以用兩位數的加減法進行口算。如650+340其實就是65個十減34個十,等于31個十。

(2)方式雖然不同,一個口算,一個筆算,但是運算的算理一樣,都是滿十進一,退一當十。……

(給學生自由發言,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二、基本練習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說說口算思路。

提問:口算時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錯?

2、計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組活動,看哪一組最快最準做完?然后各組委派一人匯報結果。可以選擇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選擇列豎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頁第2題,組織學生讀題,從中獲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計算?

(2)學生交流后板書:632-441.

(3)提問:這個和我們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樣?如何進行估算呢?

(4)學生討論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約是600,441大約是400,600-400=200,大約多200個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約多180個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種,只要學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給予肯定。并比較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種更合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兩人一組,輪流出題計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快又準,互相之間評一評。

2、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比較每一題的大小。此題不能直接進行比較,需先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得出結果后才能把左右兩邊進行比較。

3、完成“練習四”的第3題。

仔細觀察圖文,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地進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解答。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梳理了哪些知識?本單元的知識中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學生發言,教師點評,解疑答惑。

教學反思:通過梳理知識點以及具體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萬以內的加法減法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7頁。

教學目標:

理解驗算的意義,經歷探索方法的過程,學會對加法進行驗算,培養檢驗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過程:

一、準備鋪墊

看第一個算式填出下面三個算式的得數。

45+56=101

56+4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