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美育(第二版)課件 第5、6章 社會美:“人者天地之心”、自然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_第1頁
大學美育(第二版)課件 第5、6章 社會美:“人者天地之心”、自然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_第2頁
大學美育(第二版)課件 第5、6章 社會美:“人者天地之心”、自然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_第3頁
大學美育(第二版)課件 第5、6章 社會美:“人者天地之心”、自然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_第4頁
大學美育(第二版)課件 第5、6章 社會美:“人者天地之心”、自然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社會美:“人者,天地之心”本章要點03人格美02行為美01人體美23

對于肉體的頂禮膜拜似乎早已成為后現代都市文化的典型特征,不斷增多的體育館和休閑中心大有取代教堂和博物館成為教育民眾的場所之趨勢。越來越多的金錢、時間和痛苦被投入健身、化妝品、飲食和美容手術上,而這樣的價值取向與媒體的鼓吹有很大關系。——當代著名美學家、“身體美學”的倡導者舒斯特曼人們貌似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重視身體之美。因此,我們對于人的美之討論,將從人體美切入,后面才逐漸過渡到行為美和人格美。4

一、人體美·定義:人的五官、身(體)姿(態)以及在人體活動中產生的風度、風姿給人以美的感受。·評價角度:一是靜態的,注重相貌、身材;一是動態的,注重風度、風姿。·評價標準差異:對于人體美的評價,不同種族、不同時代的標準差異極大。我們今天討論人體美,就很有必要根據時代和文化背景的差異,來談談不同文化族群對于人體美的看法。5(一)古代社會的人體美·遠古人類如何看待人體美,目前僅能通過考古發現尋找線索。譬如史前時代的石雕、巖畫、洞窟壁畫、彩陶圖案當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對其性特征予以強調、夸大,生殖崇拜是學界習見的對此類形象之寓意的解釋(存在爭議)。·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后,因為中西方地理環境與文化背景之差異,對于人體美之看法也存在很大不同。古代希臘人推崇的人體美是身強體壯、雄健魁梧、比例勻稱的,而且男女皆然。6(一)古代社會的人體美

·中華文明發祥地的黃河流域,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沒能為裸體創造便利條件。加以沉重的農業生產,使得穿戴整齊,保護好身體成為必然選擇。而嚴格的禮法觀念及其所滋生的羞恥意識,更使得遮蔽身體成為立身處世的頭等大事。7(一)古代社會的人體美

·魏晉時期,士大夫中間人物品藻大為盛行,成為一種社會風氣。這時的人物品藻并不像東漢那樣看重人物的經學造詣和道德品行,而是著重于人物的風姿、風采、風韻。《世說新語·容止》: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云,矯若驚龍。海西時,諸公每朝,朝堂猶暗。唯會稽王來,軒軒如朝霞舉。

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若玉山之將崩”。可以看出,對于人體動態美的評價,除了重視面目表情,還兼顧步法、步態、速度、幅度等多種要素。8(一)古代社會的人體美

·晚清民初,廢除女性纏足、束乳的舉動,因帶有婦女解放的積極意義,使得女性身體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9(二)現代社會的人體美1.“人體藝術”風靡一時(1)人體攝影短暫流行。(2)人體彩繪后來居上。10(二)現代社會的人體美2.整容成為時尚現代整容技術的出現,使得人在控制和修改自己的面孔方面比以往要容易很多。我們應科學理性地對待整容,但其也暴露人存在的虛無本性——人無法如其所是地存在,總是在用他者的眼光看待自己、要求自己,試圖成為他者欲望的完美對象,其本身是空洞的。11(三)短視頻中的“身體美學”1.形體展示:重新定義人體美按照消費文化的邏輯,化妝品、美容、健身和各種休閑方式,都是塑造身體之美的手段。但在自媒體時代,借助各種技術,這種“塑造”似乎輕松得不費吹灰之力。美顏、瘦臉等功能極大改變了人所呈現的形象。12(三)短視頻中的“身體美學”2.動作展示:挑戰各種“不可能”

商業資本與現代媒體的融合,不斷地敦促和誘導人們走到戶外,去挑戰人體的各種“不可能”。飛車、攀巖、登山、滑雪、蹦極,以及各種高難度動作,充斥于自媒體短視頻中。即便當中有些動作并不具有觀賞性,但因它將人體潛能開發到極致的高難度性,也能引來很多追隨者。13(三)短視頻中的“身體美學”3.“才藝”展示:無深度的戲仿在短視頻界,人們在海量作品前,再高的才藝展示也難免被后來者超越。在此情形下,反其道而行之——不苛求才藝展示,而注重搞怪,反倒能贏得圍觀者點贊。14

二、行為美·定義:人在日常交往中言談舉止的美,包括語言美和行動美。·特點:規范性、分寸感、習慣性——“第二天性”。15(一)規范性·人際交往行為很講究規范,但這一規范是在歷史上約定俗成的。·從表面上看,問候更多地側重形式,不必深究其內容。但因這種形式來自傳統的積淀,所以在簡單的形式背后往往又有復雜的社會內容。“規范性”要求一方到另一方那里要入境隨俗,否則會鬧出笑話,甚至引起爭端。16(二)分寸感·分寸感表現在遵循行為規范方面要適度。17(三)習慣性——“第二天性”·人對行為規范的遵守都是后天培養出來的,這是一個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18

三、人格美·人格的概念

·什么是人格美

19(一)人格的概念1.自然人格自然人格是人的物質的、生理的、生物學的層次,作為動物的人,是自然物。2.現實人格人總要從自然人格提升到現實人格,社會對個體有需求,個體也產生社會需求,如人際交往、自我發展等,與他人發生聯系,就會有社會規范,由此就產生了道德倫理。20(一)人格的概念3.理想人格在中國,理想人格的標準是“圣人”,“圣人”以下是“君子”,“君子”是準“圣人”,“君子”的優點在于能把道德的“他律”變為“自律”。在西方,人們把理想人格稱為“自由人格”。21【思考與練習】1.如何評價現代社會對于人體美的重視和追逐?2.如何看待行為美在當代遭遇的“道德困境”?3.在這個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看待人格美?【延伸閱讀書目】1.陳醉:《裸體藝術論》,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2.岳曉東:《追星與粉絲—揭秘偶像崇拜中的心理效應》,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年3.劉大杰:《魏晉思想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4.舒斯特曼:《身體意識與身體美學》,程相占譯,商務印書館,2011年謝謝!DesignedbyOfficePLUS22DesignedbyOfficePLUS內容來源于網絡

OfficePLUS第六章

自然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本章要點04自然美的特征03自然美的要素01自然美的研究歷史2402自然美的形態05自然美舉隅——黃山之美賞析25

·自然美含義其實有兩種:一是指客觀自然界乃至整個宇宙的事物或現象的美,此時“自然”作為名詞;一是指崇尚自然、追求本色的美學風格,此時“自然”作為形容詞。我們這里所討論的自然美,主要是指第一種含義。26

一、自然美的研究歷史·自然美在中西方曾經走過不同的歷程,背后所反映的其實是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差異。27(一)自然美在西方·西方美學界在18世紀之前多半是輕視甚至否認自然美的。·中世紀在羅馬基督教的統治下,神取代了一切。基督教有一種主張,認為自然界的景物是魔鬼的化身。自然界的美景能喚醒人的情欲,那是惡魔在作怪。所以在西方中世紀,自然美沒有位置。·文藝復興后,在“人的發現”的同時也開始尊重自然景物之美。28(一)自然美在西方·到了17世紀,荷蘭的繪畫才開始采用自然界為題材。當時有影響的風景畫主要有倫勃朗的《三棵樹》、雷斯達爾的《埃克河邊的磨坊》和霍貝瑪的《并木林道》。雷斯達爾《埃克河邊的磨坊》29(一)自然美在西方·到了18世紀末,英國湖畔派詩人以及以歌德、赫爾德、席勒等人為首的“狂飆突進”運動的先鋒,才開始歌頌大自然。由此可見,西方文藝界、美學界對自然美的欣賞是比較晚的。

西方的一個傳統:重視藝術而輕視自然。30(二)自然美在中國·中國歷來有自然美的傳統。

孔子云:“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這是中國先秦典籍中最先出現的關于山水之美的言論。·中國人對天地山川之美的欣賞有一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遠古致用階段、先秦“比德”階段、魏晉南北朝“暢神”階段。31(二)自然美在中國1.遠古致用階段在原始社會,人們對動植物的愛好,大都是從實用方面來考慮的,它們都是生產活動的對象和成果,人們還不能把它們與生產過程分離開來作為獨立的觀賞對象。

這一時期的人們基本上是以是否“致用”來衡量自然事物的美與丑的

32(二)自然美在中國2.先秦“比德”階段進入殷周之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勞動產品的增多,人們不再拘泥于從實用即物質功利的觀點來對待自然物了。而是把它們同人們的精神生活、道德觀念聯系起來,作為善的一種象征,這樣就進入“比德”階段。“比德”就是把自然物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質,然后做出評價。這實際上是把自然物作為人的道德品質的象征來加以欣賞。33(二)自然美在中國3.魏晉南北朝“暢神”階段東漢末年,士林隱逸成風,發展了田園游賞,終在晉宋之際形成自然美的大覺醒。其標志是山水詩畫藝術的興起。

山水詩由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田園詩發其端,由劉宋的詩人謝靈運開其宗。34(二)自然美在中國中國人對自然美審美自覺發生得如此之早,原因何在?最根本的一條:從文化傳統看,中西方在人和自然的關系上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態度。西方人也懂得人要適應自然,但更強調的是對自然的征服與改造。自然美本身的價值被推到幕后。中國人也懂得要對自然進行征服改造,但更強調人要順應自然、要與自然建立起一種親和關系(“天人合一”)。35

二、自然美的形態自然美分為三類:原生態的自然美、與人文景觀結合的自然美、藝術作品中的自然美。36(一)原生態的自然美·沒有經過人類生產實踐的改造,但仍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的積極背景而存在。37(二)與人文景觀結合的自然美1.因人工建設而成名勝千島湖現有的多姿多彩的各類自然風景與人工建設聯系密切。千島湖38(二)與人文景觀結合的自然美2.因文化設施而成名勝

九華山,,著名佛教圣地之一九華山39(二)與人文景觀結合的自然美3.因神話傳說、名人題詠、摩崖石刻而成勝地黃山有黃帝煉丹的傳說,巫山神女峰有傳說,桂林漓江山水因有歷代文人題詠而秀甲天下,這類景觀都是因神話傳說、以題詠或摩崖石刻而聞名天下的。40(二)與人文景觀結合的自然美3.因神話傳說、名人題詠、摩崖石刻而成勝地號稱“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也有著很多美麗的傳說,其中不少是圍繞著猴子觀海、夢筆生花、仙人曬靴、飛來石、仙人指路、仙人翻桌、蓬萊三島等著名景點來展開的。

猴子觀海41(二)與人文景觀結合的自然美3.因神話傳說、名人題詠、摩崖石刻而成勝地文人題詠對于風景名勝的宣傳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安徽宣城的敬亭山,該山被稱為“江南詩山”,飲譽海內外。敬亭山42(三)藝術作品中的自然美

老舍先生《濟南的冬天》里有這么一段話: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43

三、自然美的要素·形狀美·色彩美·聲響美·流動美44(一)形狀美云南石林景觀石林45(二)色彩美·自然界色彩之絢爛,莫過于盛開的鮮花。北海道花海46(三)聲響美與形狀的千姿百態、顏色的絢麗多姿相映成趣的是,自然界的聲音也非常神奇。47(四)流動美·說到自然界的流動之美,最為顯著的莫過于崇山峻嶺之間的云霧奇觀。如泰山云海。泰山云海48

三、自然美的特征·以形式勝,其內容(情意)朦朧、多義、不確定·自然物因時空條件的多變,具有形式的可變性·某些自然物因為與人的多重關系而具有美丑兩重性49(一)以形式勝,其內容(情意)朦朧、多義、不確定

·與社會美相比較,自然美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類社會生活,有某種暗示、象征、寓意的作用(這正是自然美的內容所在),但是,這種反映帶有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盡管自然美的寓意是不確定的,自然美的形式卻很清晰具體。50(二)自然物因時空條件的多變,具有形式的可變性·歐陽修《醉翁亭記》言“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寫的是山間景色早晚的差異;“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則是山間景色四季的不同。醉翁亭51(三)某些自然物因為與人的多重關系而具有美丑兩重性·自然事物的美丑兩重性何以產生?是因為它的外在形式與人的利害關系發生交叉。倘若形式聯系于有益于人、至少是無害于人的一面,自然物就是美的。倘若形式聯系于有害于人的一面,自然物就是丑的。總之,美丑兩重性是自然物的自然屬性(決定了外觀形式)與社會屬性交叉的結果。52

五、自然美舉隅—黃山之美賞析·奇松·怪石·云海·溫泉53(一)奇松·黃山綿延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以石為母,頑強地扎根于巨巖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虬,黃山松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