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散文概述_第1頁
歷史散文概述_第2頁
歷史散文概述_第3頁
歷史散文概述_第4頁
歷史散文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散文概述先秦歷史散文概述一、結繩記事時代散文因素的推測

人們談起文學藝術的起源,總是從詩歌談起,認為在文學的部門里,詩歌是最初的文學樣式。

我們認為:散文與詩歌的起源至少是同步的。

假設原始人抬木頭的“杭育、杭育”的勞動呼聲就是詩歌的起源,我們也可以假設,原始人關于抬木頭的勞動的結繩一類的記事便是散文的起源。《易·系辭》有“上古繩而治”的記載,《集解》注說:“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物從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我們認為,古代典籍中,關于古神話、傳說和史事的記述,就是我們的祖先靠結繩為記憶的輔助,通過口耳相傳,記述下來的歷史。如《山海經》中的《招搖之山》是關于地理及物產的記事,《刑天與帝爭神》是關于原始部落間戰爭的記事,《夸父與日逐走》是關于原始人與自然抗爭的記事,還有《莊子·逍遙游》中“堯讓天下與許由”的傳說,《韓非子·五蠹》中有巢氏、燧人氏、鯀和禹治水的傳說,都毫無疑問是結繩記事時代記事的流傳。返回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先秦的史書中有一部分文字產生之前的歷史記述,如:《尚書》中的《堯典》、《皋陶謨》,《竹書紀年》中的《夏紀》,專家們公認,這一部分文字是古人根據傳聞記錄下來的,這就更進一步證明結繩記事時代確有記事的現象存在。我們認為,結繩時代的記事便是后世散文萌發的種子。《皋陶謨》,《竹書紀年》的示意圖返回二、文字記事之初散文因素的研究

根據文字學家和歷史學家的推測,漢字當產生于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夏商之交時期。然而,我們目前能夠見到的最早的可以簡單記事的文字是殷商時代的甲骨卜辭。

見下頁圖(甲骨文)片左卜辭釋文:癸巳卜,貞:旬亡?禍??王曰:?有?祟,其有來。乞?迄?至五曰:丁酉,允?有?來自西.誥曰:土方于我東?鄙?田,二邑,方亦侵我西?鄙?田。甲骨卜辭,以內容而言,則是殷商王室占卜時對前辭、問辭、占辭、驗辭的記錄。前辭,交待卜貞日期與卜者名字;問辭,說明所卜之事;占辭,記錄占卜征兆;驗辭,補記占卜后的結果或應驗的情況。從拓片來看,這片卜辭記述了當時西部土方侵犯殷商邊疆的史實,語意簡明完整,語法結構與后世“文言”基本一致,還能運用一些虛詞表達語氣,這些都足以證明甲骨卜辭是古代記敘散文的萌芽。?易經?,成書的時代后于甲骨卜辭,它與甲骨卜辭一樣也是占卜性的文字,但卻不象卜辭那樣寫于占卜之際,而是長久流傳的一種靈驗性的兆辭。如?明夷初九爻辭?是通過記述落難君子流亡之事預示吉兇。雖然有濃重的迷信色彩,但也片斷地記述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它也應是古代記敘散文的萌芽。當然,甲骨卜辭和?易經?卦爻辭還只是散文的萌芽,它同廣義上的散文還有著一定的距離,與文學意義上的散文差距就更大了。返回三、商周時期史官記史散文的誕生

商周時期,歷史已從蒙昧步入了文明,生產力的飛躍發展,尤其是文字的產生,促成了這一時期文化的大躍進。然而,由于當時階級等級森嚴,以文字的難寫、難識和書寫條件的限制,有文化的人只是少數的貴族,因而這一時期的散文雖然產生了,但是只能保育在宮廷之中。?尚書·多士?中說:“殷先人有冊有典。”我們今天看到的,諸如?尚書?、?世本?、?逸周書?等,都出自朝廷王官之手。《尚書》,是我國最早的記敘文和論說文文集,是春秋以前歷代史官所收藏的朝廷重要文件以及政治言論的選編,大約在先秦已有定本,漢代學者大都認為是孔子編纂的。《尚書》分四部分,其中?虞書?、?夏書?是后世史官根據上古傳聞編寫的,?商書?是殷商史官所記的君王的誓命訓誥,?周書?包括周初至春秋前期的文字,亦是王公大臣的誓命訓誥。唐韓愈說它“佶屈聱牙”,概括了其語言特色。返回?世本?是先秦史料叢編,記三皇五帝至春秋間史事,也有一點戰國至漢初的記錄,其中史料以春秋前最為詳備,因此研究者認為,它原本是周王室史官保存的史料,后來由秦漢間人增補匯編成集。?世本?文詞簡短,只錄事實,不加描寫,但分類記事,體例該備,司馬遷的?史記?,無論取材,還是編撰體例,都明顯地受到了它的影響,可以說是?史記?而后歷代王朝“紀傳體”正史的雛型。?逸周書?是古文獻匯編,其述作年代,早者先于?左傳?,被認為是“孔子所論百篇(指?尚書?)之余”,晚者延及秦漢,是為后人增補。就?世俘?、?克殷?等周代文獻來看,有與甲骨文、金文記事吻合者,有較?尚書?、?史記?更詳者,文字則有的簡補,有的夸飾,記事有層次,有情節。對?左傳?等戰國歷史散文有直接影響。?漢書·藝文志·六藝略?:“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尚書?、?逸周書?所收篇什,有記言者,有記事者,而?世本?各篇均屬記事。這一時期的歷史散文,記史的特點是分門別類,而門類化分頗為細密,對一般史事記敘較略,只是“大事記”式的提綱式記敘,而對重大歷史事件則詳加記敘,這說明這一時期的歷史散文比起甲骨卜辭時期已有了長足的進步,然而這時的歷史散文文學因素則微乎其微,它的特點是客觀記事,不著重主觀傾向,注重實用性,不顧可讀性。四、春秋時期學者歷史散文的出現春秋是個大變革時期,新興的地主階級蓬勃興起,新的封建制以不可阻擋之勢取代著舊的奴隸制社會。社會制度的轉型,引起了文化的革命,在第一個宣布承認地主制度的魯國,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私學。魯之孔丘,以“有教無類”相號召,大辦私學,有弟子三千,蔚為大觀。在這種背景下,學者歷史散文便應運而生。孔子弟子畫像石(漢)?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國史料編撰的一部編年體的史書,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由私人編撰的史書。?春科?記事,使用了簡潔而謹嚴的結構,一般是以何年、何月、何日、何地、何人、何事、及事情結果為次序,系年記事。雖然?春秋?和?世本?一樣還只是提綱式的記史,但它不再從“記事”的史家角度,去按照帝王的喜惡描述歷史,而是以學者的歷史觀,去評價歷史事件,褒貶歷史人物。這種觀念的變化,是歷史散文歷史性的重大變革。?春秋?紀實的史學觀,借鑒君王的修史目的和褒貶的“春秋筆法”,不僅影響了春秋戰國一個時代,而且成為后世史家,甚或散文學寫作的楷模。返回

五.戰國時期歷史散文的發展戰國時代是諸侯兼并、互相攻伐的時代,也是合縱連橫、激烈斗爭的時代.新的形勢,對史學產生了新的要求,如何總結歷史經驗,為當時的社會斗爭服務,便成為當時史家面臨的新的課題.?左傳?相傳為孔子同時代的魯人左丘明所撰,近代學者以為其成書當在戰國初期,它仿照?春秋?用魯國國君的世次編年序寫,博采?春秋?以外的其他史料,及當時許多口耳相傳的史料,形成了近二十萬字的規模宏大的新史書。它綜合此前史官散文記言與記事為一體,而又以記事為主導,用大量的歷史事實,弘揚了它尊王的大一統思想。示意圖返回如果說,?尚書?屬于記言,?春秋?屬于記事。是先秦早期的歷史文學作品,那么?左傳?綜合了?尚書?和?春秋?的特點,開創了記言、論事于一體的記史范例。同時敘事水平更有大幅的提高。奠定了戰國歷史文學的基礎,對后來的史傳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成為歷代史學家和文學家學習的典范。傳說左丘明所撰的?國語?,其實也成書于戰國初期,與?左傳?不同的是它是國別體史書,全書分載了周、魯、齊、鄭、晉、楚、吳、越等八國的歷史片斷。?國語?重在記言,而記事簡略,其作者是想通過一些知名的士大夫的言論,來評論人物的優劣,分析史事的得失,旨在用歷史人物的言論思想為君王提供借鑒。漢劉向匯編成集的?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人所纂集的歷史著作的合編。雖成書略晚,但其中所記是戰國時各國史官和一些游說之士記錄下來的史料或文稿,其書基本依照?國語?的國別體,分載戰國時秦、齊、楚、趙、魏、韓、燕等國的歷史片斷,與?國語?不同的是,它在記言、記事兼備的同時,突出了人物活動的記敘,而寫作傾向是重在表現縱橫家的思想。?戰國策?記史多夸張虛構,與史實多有不盡相符之弊,作為史書不如?左傳?、?國語?的歷史實錄,然而,從文學的角度說,其議論風發,氣勢縱橫,論事周密,善于用寓言、故事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其刻畫人物亦形象逼真,善于用語言、行為、細節反映人物的性格,較之?左傳?、?國語?更富有文學色彩。返回從?春秋?以來,學者歷史散文的發展,?左傳?、?國語?、?戰國策?本身便是它的歷史軌跡。從文字上說,是由簡向繁發展;從體例上說,是由編年體的單一形式,向編年體、國別體的多元化發展;從內容上說,是在古史記言、記事分體的基礎上有所綜合,但又有側重,或重在記事,或重在記言,或重在記人;從史學觀和表意傾向上說,孔子的“紀實”史觀一直貫穿于戰國歷史散文的始終,而表意傾向則由?春秋?的“一字褒貶”,而發展為以事以言,即借史事滲透作者的傾向,時或也出現了借“君子曰”議論評點的表意方式;從文學的角度說,語言有由質樸、平實,向流麗、夸飾發展的趨勢,敘事有由記述梗概,向敘述具體情節發展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