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縣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現狀問卷調查報告(含問卷)9500字(論文)】_第1頁
【S縣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現狀問卷調查報告(含問卷)9500字(論文)】_第2頁
【S縣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現狀問卷調查報告(含問卷)9500字(論文)】_第3頁
【S縣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現狀問卷調查報告(含問卷)9500字(論文)】_第4頁
【S縣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現狀問卷調查報告(含問卷)95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S縣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現狀問卷調研分析報告目錄TOC\o"1-3"\h\u引言 1一、S縣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調查概況 2(一)調查背景 2(二)調查對象 2(三)研究方法 2(四)研究目的 3(五)研究過程 3二、S縣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現狀 5(一)S縣生態環境問題 5(二)基礎設施建設 7(三)S縣公共服務現狀 8三、S縣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11(一)相關知識教育宣傳不足 11(二)人居環境治理主題責任缺失 11(三)缺少人居環境治理與保護的科學指導 12(四)相關設施建設有待完善 13四、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對策與建議 14(一)加強對農村居民的環保教育 14(二)加強農村居民的主體責任意識 14(三)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合理規劃和科學指導 15(四)加大農村建設投資與管理 15結語 16參考文獻 17附錄: 20引言在我國,人民對生活水平以及生活環境的要求也在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而日益提高。在此情況之下,我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隨著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發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正在全國農村廣泛開展,并且當前已經取得一定的治理結果。然而由于各個地域的具體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很多農村人居環境還存在很多現實問題。比如,農村居民參與度有限,農村居民環保意識較弱,部分設施建設不完善,缺乏環保組織以及科學處理環保問題的知識與方式方法。《鄉村振興戰略》充分部署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任務和目標,并且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被寫入大會報告。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充分實施來說,提高農村居民參與程度是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與改善措施順利實施的基礎,而完善相關設施的建設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一大條件、科學的治理方法是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與改善的重要保障、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與治理的重要內涵。希望通過本次問題的研究,能為S縣以及其他情況相似的地區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提供一些幫助,能為提高農村人居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S縣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調查概況(一)調查背景中共十九大報告在第五部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講到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國計民生問題的根本所在。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寫入《黨章》。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及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文件都對鄉本論文主要是S縣人居環境治理對策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并總結當前農村人居環境已經出現的主要問題并對相應的對策進行研究,為S縣人居環境治理提供支持與可能性選擇,以便提高農村居民人居生活環境。(二)調查對象為了解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安徽省亳州市S縣的農村人居生活環境建設現狀,并且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分析并提出相應建議,現對S縣農村人居環境現狀進行相應的調查,調查對象為S縣的現有農村居民,調查范圍主要包括基礎建設,環保現狀,公共服務以及村民的相關意見和滿意度,并結合S縣的具體實際情況得到最終調查結果。(三)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獻查閱法,通過閱讀相關書籍以及在網絡上進行查詢,以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以及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頒發或已經進行的相關政策與規定。問卷調查法,在對S縣本地進行走訪與詢問的同時,進行以線上調查為主的問卷調查。

(四)研究目的本次通過采用問卷調查以及實地走訪考察、文件查閱的方式對S縣人居環境建設現狀進行深入的了解。發現與分析S縣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現狀,分析出其可取之處為之后其他地區的建設提供參考,并發現其有待提升與完善之處,分析其產生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以幫助改變其不足。(五)研究過程1.準備階段研究初期,首先就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與導師進行充分的溝通,在導師的帶領下將論文的題目確定下來,并且明確所研究的具體問題。其次從相關官方網站上對S縣的人居環境現狀進行進一步的深入了解。并查閱相關書籍文獻,以及相關問題研究的資料文獻,積累相關經驗以及理論知識,以豐富自己的研究內容以及研究角度。然后完成本論文的實地考察與對當地居民的詢問調查,以及論文的撰寫。2.實施階段本篇論文的調查對象主要是S縣農村人居環境現狀,以及當地農村居民,于是本人進入S縣多個村落,了解當地的人居環境現狀,以及政府等相關部門針對人居環境問題的改善所采取的措施與成果。并對當地居民就相關問題進行詢問,并對詢問結果進行統計整理,以及相關問題的總結。表1調查問卷有效率統計表問卷分類份數回收率有效問卷13293.6%無效問卷96.4%如表1所示,本次研究所需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星進行發放與收取,共計回收問卷141份,其中無效問卷9份,有效問卷132份,有效回收率為93.6%,本次研究數據均來自于本次問卷調查結果統計。調查問卷內容已添加至附件。3.撰寫論文階段在前兩部分準備工作完成的基礎上,進行本論文的研究方向以及論文的大體框架與思路的確定,從而開始本論文的撰寫工作。通過對相關信息的掌握,以及實地考察結果的整理與總結,分析出當前S縣人居環境治理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對應的對策研究。

二、S縣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現狀(一)S縣生態環境問題1.S縣生活垃圾處理現狀根據圖1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1.18%的被調查居民表示生活垃圾是根據生活習慣與方便隨意丟棄的;有41.18%的被調查居民表示會將垃圾丟棄在固定地點的垃圾桶內或者垃圾集中傾倒點17.65%的被調查居民表示自己會在處理生活垃圾時有時會進行一個簡單地分類。根據圖2對S縣農村居民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與實行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0%的被調查居民表示自己完全不了解垃圾分類知識;有35.29%地被調查居民表示自己了解一點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然而并不能進行正確的垃圾分類;有14.71%的被調查居民表示自己基本了解垃圾分類知識,也能對生活垃圾進行簡單地分類處理;而完全了解垃圾分類知識并能夠正確進行的農村居民近乎于0%。圖1村莊居民生活垃圾處理狀況圖2村莊居民垃圾分類了解、執行狀況2、S縣污水處理現狀表2S縣2020年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一覽表序號村莊名稱生活污水處理方式生活污水處理率1岳坊鎮胡寨行政村胡寨中心村三格式化糞池達標2楚村鎮濋楚店社區趙莊中心村三格式化糞池達標3S縣漆園街道黃寨行政村陳團中心村三格式化糞池達標4小辛集鄉呂望社區呂望中心村500t/d污水處理站基本達標5岳坊鎮馮廟行政村馮廟中心村三格式化糞池基本達標6壇城鎮大任行政村大任中心村三格式化糞池基本達標7小澗鎮吳圩行政村大付中心村三格式化糞池基本達標8樂土鎮雙橋行政村鄭長營中心村三格式化糞池基本達標9雙澗鎮李寨行政村李寨中心村三格式化糞池基本達標10板橋集鎮李樓行政村李樓中心村三格式化糞池未達標11板橋集鎮大苑行政村大苑中心村三格式化糞池未達標12籬笆鎮劉廟行政村劉廟中心村三格式化糞池未達標13小澗鎮齊山行政村陳劉中心村三格式化糞池未達標14楚村鎮大劉行政村大劉中心村三格式化糞池未達標15王集鄉秦湖行政村秦湖中心村三格式化糞池未達標表2是亳州市人民政府網2020年7月31日發布的“S縣2020年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一覽表”中可以發現15個村莊中由6個村莊污水處理率未達標,污水處理率達標的村莊占60%。表中涉及1個街道、8個鎮、2個鄉,而S縣下轄3個街道、12個鎮、2個鄉,污水處理普及率約為64.7%,也就是S縣還有約35.3%的地區尚未普及污水處理。(二)基礎設施建設1.S縣廁所改革現狀2019年S縣計劃進行農村“廁所革命”。本次廁所改革主要是將農村居民自家搭建的磚砌式化糞池進行拆除,并由政府出資在合理的位置進行公共廁所的建造。2019年S縣計劃改廁15000戶,范圍涉及S縣區域內的111個行政村。至2020年,計劃已基本完成。隨著一座座公廁的建成落地,農村環境的整體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過問卷得到如圖3、4所示:圖3村莊公廁數量分部狀況圖4村莊公廁衛生狀況居民評價根據圖3調查結果顯示S縣農村公共廁所分布狀況,有52.94%的被調查居民認為鄉村的公共廁所數量合理,有32.35%的被調查居民覺得所在村莊雖然有公共廁所但是數量有待增加;有14.71%的被調查居民反映沒有公廁。根據圖4顯示,針對S縣農村公廁衛生狀況的不完全調查與統計,有5.88%的被調查居民表示其村莊的公共廁所衛生狀況特差;有35.29%的被調查居民表示其村莊的公共廁所衛生狀況較差,不過勉強可以使用;有38.24%的被調查居民表示其村莊的公共廁所衛生狀況一般;有20.59%的被調查居民表示其村莊的公共廁所衛生狀況良好。2.S縣農村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現狀根據表3顯示S縣農村道路鋪設率達100%,S縣各農村已基本將村莊內主路與支路從石子路、土路修建成水泥路。并且,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S縣已開設2021年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項目,該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為改建全縣16個鄉鎮的村級道路和危橋涵。其中,包含改建村級道路約124.36km,新改建的橋梁72座,以及配套建設綠化恢復、路基防護等。項目總投資約19000萬元,資金來源為財政資金。表3S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統計事項農村普及率農村居民滿意度農村道路鋪設100%100%路燈安裝100%100%自來水設施安裝100%93%健身娛樂器材74%98%根據表3可知S縣農村路燈安裝已基本全面完成,自來水設施安裝已基本覆蓋所有村落;S縣農村健身娛樂器材的各村莊普及率為74%,被調查居民滿意度為98%。(三)S縣公共服務現狀1.教育事業根據最新調查結果,S縣一共有各類學校545所,年度招生78404人,在校學生286260人,以及畢業學生48722人。各類學校中,包括普通中學63所,高中6所,初中57所,小學261所,幼兒園182所;特教學校1所,其中特價學校在校學生1316人。S縣共有教職工15943人,其中包含專任教師14177人。全縣小學、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都達到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為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0.74%,高中階段學生毛入學率達到93.50%。全縣中小學所擁有的教學設施、實驗室、圖書館等固定資產大約為27.21億元,其中小學占12.18億元,普通中學占6.54億元。S縣普通中小學校的建筑面積為237.73萬平方米。2.醫療衛生根據最近調查結果,S縣含有各類衛生機構404個(含村室)。其中包括醫院和衛生院共41個;共有衛生機構床位4953張,其中醫院和衛生院有4753張;共有衛生機構人員數6970人,其中包括衛生技術人員5357人;醫院及衛生院4330人;還有執業(助理)醫師1755人,和注冊護師、護士2575人,以及衛生防疫人員數1123人。全縣5歲以下的兒童其死亡率為3.58‰,全縣嬰兒死亡率2.45‰,全縣產婦住院分娩比例99.95%。3.社會保障最新調查結果如表4所示,S縣城鎮職工的參保情況如下:其中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為50526人、已完成其參保任務數為100.1%;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5306人、已完成其參保任務數為100%;以及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4550人、已完成其參保任務數為100%;工傷保險參保43142人、已完成其參保任務數100%;生育保險參保31962人、已完成其參保任務數為100%;根據最新調查接過,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繳費達56.75萬人,共計征收基金1.14億元,養老保險的待遇發放率也達到100%。S縣已對符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低保人員、特困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共計41981人成功代繳。表4S縣城鎮職工保險繳納統計表事項參保人數完成參保任務數養老保險50526100.1%失業保險35306100%醫療保險44550100%工傷保險43142100%生育保險31962100%

三、S縣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一)相關知識教育宣傳不足根據圖5調查結果顯示,有11.76%的S縣農村被調查居民反應居住的村莊會定期進行相關教育宣傳;有26.47%的被調查農村居民反應所在村莊有過相關宣傳教育活動不過很少;有61.76%的被調查S縣農村居民表示所在村莊沒有進行過相關的宣傳教育活動。圖5村莊居民相關活動開展情況調查統計囿于農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以及對于時事政治的關注程度有限,農村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相對比較淡薄。首先,農村的環保教育與宣傳工作多由村干部根據上級要求與政策進行,部分村干部缺乏工作主動性。其次,村干部大多由本地農村居民擔任,其對于時事政治的關注程度雖然高于其他居民,然而其文化程度有限且長時間的環保意識淡薄導致在其主導下的農村人居環境保護教育的宣傳不全面,不深入。所以大多數村莊對于農村人居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宣傳,僅限于彩繪到墻面的宣傳標語及圖畫,或者政策初發布時進行的廣播宣傳。(二)人居環境治理主題責任缺失根據圖6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有38.24%的被調查S縣農村居民表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責任主體是政府;有23.53%的被調查居民表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主要責任者是村干部;有32.35%的被調查居民表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需要政府、村干部、村民三者的共同努力;僅有5.88%的被調查S縣農村居民認為村民自己是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責任主體。理論上來說農村居民是農村環境治理的主力,然而在實際的人居環境治理保護行動中,由于年青一代大多在外地,留在農村本地的除了部分留守兒童,其余大多為中老年人,這些人受教育水平有限,對于人居環境治理的關注程度以及認識了解不夠,他們大多認為農村人居環境如何是取決于政府下發什么政策,政府如何做好管理管控。而只有當地的人居環境影響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大家才會意識到人居環境治理的重要性。圖6人居環境治理居民歸責統計(三)缺少人居環境治理與保護的科學指導基于S縣人居環境治理現狀的調查與分析,部分居民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然而卻不知道正確來說具體應該如何做。所以,當前出現的關于人居環境治理的相關問題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居住在農村的居民去缺少人居環境治理與保護的科學指導。當人居環境被破壞到一定程度,嚴重影響到當地農村居民的幸福獲得感,甚至是正常生活時,居民會意識到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與改善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缺乏環保教育,與科學進行環境保護的正確方法,使得很多農村居民,即便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即便有了去主動改善當地農村人居環境的主管能動性,然而卻無計可施,只能等待政府部門進行改變或一直被迫忍受。甚至很多村民會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譬如,將堆成堆的垃圾露天焚燒等。由于缺乏處理相關問題的科學指導,他們大多會采取一些常見的治標不治本或者會產生更大污染的方式解決眼前的問題。(四)相關設施建設有待完善根據調查結果顯示,S縣污水處理達標率為60%,覆蓋了S縣64.7%的鄉、鎮或街道。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不足,污水處理量有限,有很多農村居民所在的村莊污水處理設施缺乏。基礎設施的完善性不足會直接導致人居環境治理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建設效率以及建設結果。各項設施的普遍建設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基礎。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當前對于農場娛樂健身器材及場所的建設并不能基本滿足農村居民的日常需要,部分健身娛樂場所及健身娛樂器材甚至是幾個村莊共用一組。這就導致對于一些居民來說這些娛樂健身設施“形同虛設”。從而并沒有達到豐富農村居民日常生活的效果與目的,也限制了打造農村生態宜居環境的工作效果。

四、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對策與建議(一)加強對農村居民的環保教育S縣政府可以根據各個村莊的不同情況,結合經濟發展狀況,加強對村民的環保宣傳教育,可以通過拉橫幅、舉辦講座、發宣傳單、定期召開環保會議以及廣播電視宣講等逐步提升村民的人居環境保護意識。讓村民在思想上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加大國家環境法律法規的宣傳,幫助村民樹立正確的生態環境保護觀,營造良好的環境保護氛圍。政府應該充分發揮利用好學校的優勢,對當地農村居民的下一代從孩子抓起,提倡并幫助學校開展環境保護知識講座,讓孩子們從小養成講衛生愛文明,保護環境的好習慣。每年植樹節、環境保護日,可以讓學生做環境保護小衛士,組織學生植樹造林,從而學生也會向家長宣傳環境保護的知識,共同提高社會責任感。要讓當地農村居民意識到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性,農村人居環境的好壞與其自身利益是息息相關的。(二)加強農村居民的主體責任意識農村人居環境遭到破壞的原因歸根結底是農村居民自身造成的,因而重建農村生態環境時應首先考慮人的作用。應去強化對農村居民的環境保護教育,發展歸根結底是以人為基礎的,發展的目的也是為了人更好的生活,人的意識與行為對環境的好壞有著決定作用。過去的發展普遍追求提高經濟效益,而新時代的背景下,當前社會發展將生態文明提上了發展日程之首,這就需要我們全社會,尤其是農村居民提高自己的主體責任意識。同時還需要加強農村生態環境道德的教化作用,總結經驗教訓,爭取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生態的普遍意識,政府有關部門人員必須發揮應有的模范作用,對于鄉村企業家要督促其完善合理的排污設備。不論是農村生活居民還是鄉鎮企業家、外遷企業又或是地方政府,都需要強化責任意識。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不能只有法規來強制要求,更多的應該是各個主體自身的責任意識的加強,只有每個主體都能夠發自內心的想要改善生態環境,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才能從根本得到改善。加強治理主體責任意識,也需要地方政府與村民之間、村民與村民之間彼此之間相互監督,遇到損害環境的行為能夠及時匿名舉報,對政府的不力治理提出相應的建議。(三)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合理規劃和科學指導針對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當前存在的諸多問題,一方面針對各個村莊的具體情況,缺乏一個更加完善的人居環境治理計劃。對于當地居民以及負責相關工作的工作人員來說,缺乏對于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比較科學的一個指導。所以對于個別村莊來說,改善不知從何做起,如何改善,目前已經改善的地方大多屬于上級政府的大幅度多村統一舉措。以前的鄉村更注重的是人民經濟水平的提高,而不考慮可持續發展以及循環發展,沒有計劃,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缺乏民眾主體參與,一味過度消費自然環境,焚燒處理,填坑處理等造成了農村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的后果。而新時代下生態環境的治理問題就必須看到以前發展的不足之處,從而調整治理的方式以及方向,做出因地制宜的合理的科學規劃。不能只顧眼前的發展而忽視長遠的利益,要科學的對農村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農業污染問題、鄉鎮企業污染問題以及農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進行設計和規劃,循序漸進的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治理方案和計劃。(四)加大農村建設投資與管理建議當地政府能夠加大對與S縣農村污水處理的以及娛樂健身設施設備建設的投資,盡量做到S縣污水處理與健身娛樂場所的基本全覆蓋,使農村居民都能夠體驗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后的生活,改善農村村莊的整體形象,有利于打造農村生態宜居環境工作的促進。同時注意加強對于農村的文化建設力度,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資。針對S縣各村莊,可以在合理位置建立相應的圖書室或文化室,日常開放以供附近村民進行使用。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為農村居民生產勞動之余的學習,以及當地兒童的課余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結語中共十九大報告在第五部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講到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國計民生問題的根本所在。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寫入《黨章》。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及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文件都對鄉村環境治理問題做了一定的闡述與指導。這些充分體現了鄉村建設以及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性。在此之下,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S縣所進行的美麗鄉村建設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而由于鄉村全體農民參與度有限,農民環保意識較弱,相關制度及參與機制不夠健全,缺乏環保組織以及科學處理環保問題的知識與方式方法,所以導致S縣農村環境的治理成果并不理想,有待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鄉村振興下的S縣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要在組織及相關制度上進行完善與加強,也要注重全體農民的環保意識與參與程度。并且針對各個村莊之間的差異進行具體的人居環境治理規劃,以及科學的保護人居環境的處理方式與方法。農村居民能夠具有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意識與積極性,并且能采取科學正確的方式處理一些生活中對人居環境有不利影響的問題。

參考文獻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張志勝.多元共治: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的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創新模式[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201-210.奚雷,袁書冬.鄉村振興背景下皖北鄉村垃圾治理問題研究[A].市場周刊1008-4428(2021)01-0122-03.羅志勇.鄉村振興戰略視野中的農村生態治理問題研究——以蘇州市城鄉一體化生態治理實踐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6(012):6-10.陳楚庭.美麗鄉村建設中生態治理研究——以法律制度與聲譽機制為視角[J].當代經濟,2019,No.504(12):114-116.胡平波.農民專業合作社中農民合作行為激勵分析——基于正式制度與聲譽制度的協同治理關系[J].農業經濟問題,2013,34(010):73-82.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程進,張萬榮.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探討——以廬江縣六崗獨山中心村為例[J].綠色科技,2020(14):169-171.馮戈.關于新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規劃編制工作的新思考[J].科技資訊,2008,000(013):202.李勤,周帆,崔凱,代宗育.基于鄉村振興戰略下的人居環境改善策略研究——以西嶺村鄉村規劃競賽為例[J].北京建筑大學學報,2021,37(02):9-14.陳思.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邢臺鄉村振興為例[J].共產黨員(河北),2021(10):42-43.陳蘭鵬.莒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措施及成效[J].現代農業科技,2021(09):265-266.汪文宇,張傳義.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路徑探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03):3-4.

附錄:S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問卷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為了解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