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黑龍江青岡縣一中化學高一上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題
考生請注意:
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
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
位置上。
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共包括22個小題。每小題均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
1、某物質A在一定條件下加熱完全分解,產物都是氣體。分解方程式為4A=B+2C+2D,測得生成的混合氣體對氫氣
的相對密度為2d,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A.7dB.5dC.2.5dD.2d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因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紅溶液、漠水、高鎰酸鉀溶液褪色
B.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硫
C.二氧化硫、漂白粉、活性炭、過氧化鈉都能使紅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等物質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氯氣相遇在溶液中具有漂白能力
3、下列溶液中,(T的物質的量濃度與50mLimoM/iAlCb溶液中Cr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的是()
A.150mL3mokL」KC1溶液
B.75mL2.5mol-LaMgCh溶液
C.100mL1moI-L4NaClMM
D.25mL2moi-L-iAlCb溶液
4、將15.6gNa2O2和5.4gAl同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應后得到200mL溶液,再向該溶液中緩慢通入標準狀況下
的HC1氣體6.72L,若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體積保持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最終溶液:c(Na+)=1.5mol-L1B.標準狀況下,反應過程中得到6.72L氣體
C.最終溶液:c(Na+)<c(C「)D.最終得到7.8g沉淀
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運用烤藍技術,在鋼鐵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B.古代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現代“濕法煉銅”的先驅,它利用了鐵置換出銅的原理
C.FeCb溶液可用于銅質線路板制作,利用了FeCb能從含有CM+的溶液中置換出銅
D.常溫下,鐵遇濃硝酸發生鈍化,所以可用鐵質容器盛放濃硝酸
6、下列圖示中正確的實驗操作是()
萃取時振蕩混合液
稀釋濃硫酸向試管中滴加液體
7、有反應方程式:CU+2H2SO4(^)=CUSO4+SO2T+H2O,當32gCu完全反應時,被還原的H2sth的物質的量為(已
知:Mcu=64g/mol)
A.0.5molB.l.OmolC.1.5molD.2.0mol
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用丁達爾效應可以鑒別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
B.用氨氣做噴泉實驗主要是利用氨氣的水溶液呈堿性這一性質
C.用潔凈鉗絲蘸取溶液進行焰色反應,火焰呈黃色,原溶液中有Na+、無K+
2+2
D.除去粗鹽溶液中的Ca2+、MgSO4",應依次加入Na2cO3、NaOH和BaCL溶液
9、化學知識可以幫助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問題,下列說法塔煲的是
A.胃酸過多的病人,可以服用碳酸氫鈉來中和胃酸
B.明磯有吸附性,可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
C.澳化銀見光易分解,是一種重要的感光材料,是膠卷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D.Na2(h吸收CO2產生。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劑
10、下列有關實驗裝置進行的相應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BCD
除去C12中含有的少量制取少量純凈的CO2氣分離CC14萃取碘水后已分層的有機層和蒸干碘酒,制備L晶
HC1體水層體
漳之
N?O下Hkl
MA-Flzj-1
A.AB.BC.CD.D
2+
11、下列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均能氧化Nai生成L,自身變化如下:H202fH20,MnO2-*Mn,HNO3-NO,KIO3fI2。
等物質的量的這些物質與足量Nai反應生成I2最多的是
A.H2O2B.MnO2C.HNO3D.KIO3
12、下列儀器中,使用時必須檢查是否漏水的是()
13、碳酸氫鈉可直接作為制藥工業的原料,用于治療胃酸過多。還可用于電影制片、鞍革、選礦、冶煉、金屬熱處理,
以及用于纖維、橡膠工業等,用途廣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碳酸鈉等堿性物質處理廢水中的酸
B.碳酸氫鈉藥片是抗酸藥,服用時喝些醋能提高藥效
C.灼燒白色粉末,火焰成黃色,證明原粉末中有Na+,無K+
D.在酒精燈加熱條件下,Na2cCh、NaHCCh固體都能發生分解
14、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向硫酸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Al3++3OH=A1(OH)3;
2++2
B.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Ch溶液至混合溶液恰好為中性:Ba+OH+H+SO4=BaSO4i+H2O
C.FeSO4溶液與稀硫酸、雙氧水混合:2Fe2++H2O2+2H+=2Fe3++2H2O
2+2
D.向NaHCCh溶液中力口入足量Ba(OH)2的溶液:Ba+2HCO3+2OH=2H2O+BaCO3i+CO3
15、下列關于硅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A.硅是構成巖石和礦物的基本元素
B.粗硅制備單晶硅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
C.高純度的硅單質廣泛用于制作半導體材料
D.水泥、玻璃、陶瓷都是硅酸鹽產品
16、碳酸鈉的物質類別是()
A.酸B.堿C.鹽D.酸性氧化物
17、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的比較不正確的是()
A.氧化性:Br2>C12B.酸性:HC1O4>H3PO4
C.熱穩定性:HCl>HBrD.堿性:NaOH>Mg(OH)2
18、下列實驗現象和結論或原因相符是()
操作及現象原因或結論
A一塊表面打磨過的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熔化,液態鋁不會滴落鋁的熔點高于三氧化二鋁
B某溶液中先加入稀鹽酸,再加入加入硝酸銀產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r
C用潔凈粕絲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燒,火焰呈黃色溶液中有Na+,無K+
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適量硫酸亞鐵溶液,白色沉淀迅速變成灰綠生成的氫氧化亞鐵沉淀不穩定,容易被氧
D
色,最后變成紅褐色氣氧化成氫氧化鐵
A.AB.BC.C
19、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現象和解釋或結論都正確的是
選項實驗操作現象解釋或結論
過量的Fe粉中加入HNO3,充分反應
A溶液呈紅色稀HNC)3將Fe氧化為Fe3+
后,滴入KSCN溶液
BCO2通入BaCL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出現生成了BaCCh沉淀
A1箔一表面被HN。一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
CA1箔插入稀HNC)3中無現象
膜
用玻璃棒蘸取濃硝酸點到藍色石蕊試
D試紙先變紅色后褪色濃硝酸有酸性和氧化性
紙上
A.AB.BC.CD.D
20、用下列裝置進行相關實驗,操作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甲裝置:稱30.OgNaOH固體B.乙裝置:過濾除去溶液中的不溶性雜質
C.丙裝置:除去CO?中混有的HC1氣體D.丁裝置:吸收實驗室制NIL的尾氣
21、已知部分被氧化的鎂條1.6g,和足量的鹽酸反應,在標準狀況下生成H2.12L,在跟鹽酸反應前被氧化的鎂是
()
A.1.2gB.3.64gC.3.4gD.3.24g
22、已知X為一種常見酸的濃溶液,能使蔗糖粉末變黑。A與X反應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反應條件及部分產物
均已略去,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H2O
A.X使蔗糖變黑的現象主要體現了X的強氧化性
B.若A為鐵,則足量A與X在室溫下即可完全反應
C.工業上,B轉化為D的反應條件為高溫、常壓、使用催化劑
D.若A為碳單質,則將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一定可以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
二、非選擇題(共84分)
23、(14分)A、B、C是單質,其中A是金屬,各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如圖:
-蟲--------甲
溶液NaOH溶液
ii+BI~
乙c---------------?丙乙
通過量COz十
根據圖示轉化關系回答: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A___,B___,乙___,丁___。
(2)寫出下列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①A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一?
②甲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4、(12分)閱讀下面信息,推斷元素,按要求回答問題:
信息問題
(1)X一定不是一
①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數依次
A.氫B.碳
增大,最外層電子數均不少于最內層電子數
C.氧D.硫
②一定條件下,上述四種元素的單質均能與
足量的氧氣反應,生成的氧化物有兩種能溶
(2)這四種元素中有鋁元素嗎?—
于稀硫酸,三種能溶于濃NaOH溶液,氧化
物的相對分子質量都大于26
③向上述四種元素的單質的混合物中,加入
足量的鹽酸,固體部分溶解,過濾,向濾液
(3)白色沉淀的化學式為一
中加入過量的燒堿溶液,最終溶液中有白色
沉淀
④向上述四種元素的單質的混合物中,加入
足量的燒堿溶液,固體部分溶解,過濾,向
(4)生成白色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
濾液中加入過量的鹽酸,最終溶液中有白色
沉淀
⑤X與W同主族(5)X的最高價氧化物的電子式為——
25、(12分)為探究Na與CO2反應的產物,某化學興趣小組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己知:CO+2Ag(NH3)2OH=2Ag;+(NH4)2CO3+2NH3
回答下列問題:
(1)B中的溶液為
(2)先稱量硬質玻璃管的質量為mig,將樣品裝入硬質玻璃管中,稱得樣品和硬質玻璃管的總質量是m2g。再進行下
列實驗操作,其正確順序是(填標號);重復上述操作步驟,直至硬質玻璃管恒重,稱得質量為m3g。
a.點燃酒精燈,加熱b.熄滅酒精燈c.稱量硬質玻璃管
d.打開Ki和K2,通入CCh至E中出現渾濁e.關閉Ki和K2f.冷卻到室溫
(3)加熱硬質玻璃管一段時間,觀察到以下現象:
①鈉塊表面變暗,熔融成金屬小球;
②繼續加熱,鈉迅速燃燒,產生黃色火焰。反應完全后,管中有大量黑色物質;
③F中試管內壁有銀白物質產生。
產生上述②現象的原因是;
(4)探究固體產物中鈉元素的存在形式
假設一:只有Na2c03;假設二:只有NazO;假設三:NazO和Na2c。3均有;
完成下列實驗設計,驗證上述假設:
步驟操作和現象結論
將硬質玻璃管中的固體產物溶于水后過濾;
1假設
一成
往步驟1所得濾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5)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及下表實驗數據,寫出Na與CO2反應的總化學方程式
mim2m3
66.7g69.0g72.1g
26、(10分)某?;瘜W興趣小組同學取鋅粒與濃H2s04充分反應制取SO2氣體,待鋅粒全部溶解后,同學們準備用收
集到的氣體(X)準備做實驗,但是老師說收集到的氣體(X)可能含有雜質。
(1)該化學興趣小組制得的氣體(X)中混有的主要雜質氣體可能是(填化學式),寫出此過程所發生的2個化學
反應方程式:;o
(2)一定質量的Zn與87.5mL16.0mol/L濃硫酸充分反應,反應后稱量剩余鋅發現質量減少了78g,產生SO2體積(標
準狀況下)=Lo
(3)為證實相關分析,該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對此氣體(X)取樣進行認真研究(遇有氣體吸收過
程,可視為全吸收)。
AKMnO?(H-)B
溶液
①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B中添加的試劑是
②裝置C中所裝藥品為,可證實氣體X中混有較多量某雜質氣體的實驗現象是
27、(12分)某學習小組為研究鐵質材料與熱濃硫酸的反應,設計了以下探究活動:稱取鐵釘(碳素鋼)6.0g放入15.0mL
濃硫酸中,加熱,充分反應后得到溶液M并收集到氣體N。
⑴該小組通過認真分析,認為M溶液中既含有Fe3+,也可能含有Fe2+。若確認溶液中有無Fe?+,應加入的試劑是
(填字母)。
a.KSCN溶液和氯水
b.鐵粉和KSCN溶液
c.NaOH溶液
d.酸性KMnCh溶液
⑵將320mL(標準狀況)氣體N通入足量濱水中,然后加入足量BaCL溶液,經過(填操作名稱)、干燥后,得
到固體2.33g,氣體N與漠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計算推知氣體N中SO2的體積分數為
(3)該小組通過對鐵釘的成分和Sth體積分數的分析,認為氣體N中還可能含有省和另外一種氣體Qo你認為Q應該
是,理由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取一定量N,利用下列儀器設計一個能同時檢驗N中含有氏和氣體Q的裝置(夾持儀器、橡膠管和加熱裝置省略),
儀器的連接順序是(填字母),其中A的作用是,B中試劑X的化學式是
CuSO,粉末
CuO
28、(14分)I、硬質玻璃管是化學實驗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儀器,分析下列實驗并回答:
如圖1所示,將濃硫酸滴入裝有Na2s03固體的培養皿一段時間后,a、b、c三個棉球變化如下表(認為所產生的氣體
與棉球上的試劑均得到充分的反應)。則濃硫酸在該反應中表現的性質;
一星氣吸收
棉球棉球上滴加試劑實驗現象解釋或結論
a—棉球變白,微熱后又恢復紅色該氣體具有_____性。
b含酚醐的NaOH溶液棉球變為白色離子方程式_________
c—棉球變為白色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該氣體具有_______性。
IL通常情況下,向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時,生成的白色絮狀沉淀會迅速變為____色,最終變為__色寫
出上述白色絮狀沉淀變化過程的化學方程式;
用下面兩種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02的蒸儲水配制的NaOH溶液與硫酸亞鐵反應制備。
(1)除去蒸儲水中溶解的02常采用的方法。
(2)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長滴管吸取不含Ch的NaOH溶液,插入FeSC>4溶液液面下,再擠出NaOH溶
液。
方法二:如右圖裝置中,用NaOH溶液、鐵屑、稀H2s04等試劑制備。
(1)在試管I里加入的試劑是o
(2)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試管I和II中加入試劑,打開止水夾,塞緊塞子后,檢驗試管II出口處排出的
氫氣的純度。當排出的氫氣純凈時,再(如何操作)。這樣生成的Fe(OH)2沉淀能較長時間保持白色。原因是
29、(10分)I.(1)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Na2c03俗稱,制造計算機芯片的
半導體材料是,水晶項鏈的主要成分是O
(2)綠柱石(綠寶石)礦藏其主要化學成分為BenALSi6Oi8,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為nBeOALOKSiCh,其n值為
;北京奧運金牌“金鑲玉”環形玉璧由昆侖玉制成,昆侖玉的成分可簡單看成是Ca2Mg5Si8O22(OH)2,將其化
學式改寫成氧化物形式為。
II.現有五種溶液,分別含下列離子:①Mg2+②AF+③Cu2+@Fe2+⑤Fe3+。
(3)寫出符合下列條件的離子符號:滴加氯水后明顯減少的離子是,加鐵粉后溶液增重的是
(4)向④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現象是,反應過程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方程
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包括22個小題。每小題均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
1、B
【解析】
根據阿伏加德羅定律的推論:相同條件下,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和氣體的密度成正比來計算。
【詳解】
相同條件下,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和氣體的密度成正比,所以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4d,混合氣體與A氣體
的物質的量之比為5:4,所以A氣體的摩爾質量為4dX之=5do
4
答案為B。
【點睛】
本題用阿伏加德羅定律的推論,相對密度之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先求解出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再利用方程,
反因為和生成物均為氣體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物質的量增加,可進行求解。
2、B
【解析】
A.因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使濱水、高鎰酸鉀溶液褪色是和B。、KMnCh發生
了氧化還原反應,體現了二氧化硫的還原性,故A不選;
B.具有漂白性的物質都可以使品紅褪色,如Cb、Sth等,故B選;
C.二氧化硫、漂白粉、活性炭、過氧化鈉都能使紅墨水褪色,二氧化硫是和有色物質化合成無色物質,漂白粉、過氧
化鈉是利用它們的強氧化性,活性炭是吸附作用,其原理不相同,故c不選;
D.等物質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氯氣相遇在溶液中會恰好發生反應:SO2+2H2O+C12=H2SO4+2HC1,生成的硫酸和鹽酸
都沒有漂白能力,故D不選。
故選B。
【點睛】
二氧化硫、漂白粉、活性炭、過氧化鈉都有漂白性,但原理不完全相同。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和有色物質化合成不穩定
的無色物質,時間長了無色物質會分解為有色物質和二氧化硫,從而恢復原來的顏色,并且二氧化硫不能使指示劑褪
色。漂白粉、過氧化鈉和臭氧的漂白是利用它們的強氧化性,把有色物質氧化為無色物質,是永久性的,而且可以使
指示劑褪色?;钚蕴渴俏阶饔茫俏锢碜饔?。另外,漂白是指使有顏色的有機物褪色,二氧化硫使濱水、高鎰酸鉀
溶液褪色不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二氧化硫的還原性,漠和高鎰酸鉀不是有機物。
3、A
【解析】
50mL1mol/LAlCb溶液中CT的物質的量濃度為3x1mol/L=3mol/Lo
【詳解】
A.150mL3moiL1KC1溶液中CI-的物質的量濃度為3mol/L,A符合題意;
B.75mL2.5mol-L-iMgC12溶液中,CT的物質的量濃度為2x2.5mol/L=5mol/L,B不符合題意;
C.100mL1moI-L4NaCl溶液中的物質的量濃度為lmol/L,C不符合題意;
D.25mL2moi[“AlCb溶液中Cr的物質的量濃度為3x2mol/L=6mol/L,D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點睛】
本題計算cr的物質的量濃度時,與溶液體積無關。
4、D
【解析】15.6gNa2C>2的物質的量為0.2mol,5.4gAl的物質的量為0.2moL標準狀況下6.72LHC1氣體的物質的量為
0.3mol,所發生的反應為:
2Na2O2+2H2O=4NaOH+O2t
0.2mol0.4mol2.24L
2Al+2H2O+2NaOH=2NaAlO2+3H2T
0.2mol0.2mol0.2mol6.72L
HCl+NaOH=NaCl+H2O
0.2mol0.2mol0.2mol
NaAlO2+HCl+H2O=Al(OH)3;+NaCl
O.lmolO.lmolO.lmolO.lmol
反應后溶液的成分是0.3moINaCl和O.lmolNaAlCh,生成O.lmol氫氧化鋁沉淀,則A、反應后溶液的成分是0.3molNaCl
和O.lmolNaAlCh,所以c(Na+)=0.4mol4-0.2L=2mo/L,A錯誤;B、反應中共得到氣體的體積為2.24L+6.72L=8.96L,B
錯誤;C、反應后溶液的成分是0.3molNaCl和O.lmolNaAKh,由電荷守恒可知c(Na+)>c(C1),C錯誤;D、反應后生
成O.lmol氫氧化鋁沉淀,質量為7.8g,D正確;答案選D。
5、C
【解析】
A.通過對鋼鐵進行烤藍工藝處理后,可以在表面生成較為致密的Fe3(h薄膜,以起到一定的防腐蝕作用,A項正確;
B.濕法煉銅的離子方程式即:Fe+Cu2+=Fe2++Cu?B項正確;
C.利用FeCb制作銅質線路板發生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2Fe3++Cu=2Fe2++Cu2+,利用的是Fe3+的氧化性能夠溶
解銅單質,C項錯誤;
D.鐵在常溫下可以被濃硫酸和濃硝酸鈍化,因此可以用鐵制容器盛放濃硫酸和濃硝酸,D項正確;
答案選C。
6、B
【解析】
A.導管應長進短出,否則會將洗氣瓶內液體排出,故A錯誤;
B.用右手壓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轉過來振蕩,使兩種液體充分接觸,故B正確;
C.量筒不能用來配制溶液,稀釋濃硫酸時,正確操作是將濃硫酸沿容器內壁緩緩注入盛水的燒杯中,并用玻璃棒攪
拌,故C錯誤;
D.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操作,注意膠頭滴管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不能插入試管內,防止污
染膠頭滴管,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7、A
【解析】
32g
32gCu的物質的量為:有/?=0.5moL從反應的方程式可以看出反應0.5molCu要消耗Imol的H2so4,反應中
64g/mol
H2s04只用一半做氧化劑,故被還原的H2s。4的物質的量為0.5mol,答案選A。
8、A
【解析】
A項、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的特征性質,淀粉溶液屬于膠體,則用丁達爾效應可以鑒別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故A正確;
B項、氨氣為極性分子,氨分子和水分子之間可以形成氫鍵,極易溶于水,用氨氣做噴泉實驗主要是利用氨氣極易溶
于水的性質,與水溶液呈堿性無關,故B錯誤;
C項、鈉元素的黃色火焰可以覆蓋鉀元素的紫色火焰,用潔凈伯絲蘸取溶液進行焰色反應,火焰呈黃色,則原溶液中
有Na,,可能有故C錯誤;
D項、除去粗鹽溶液中的Ca'Mg"SO產,加入BaCk溶液會引入領離子,碳酸鈉溶液應在氯化領溶液之后加入,除去
溶液中的鈣離子和過量的鎖離子,故D錯誤;
故選A。
【點睛】
除去粗鹽溶液中的Ca/Mg2*S0廣,加入BaCk溶液會引入領離子,碳酸鈉溶液應在氯化領溶液之后加入,除去溶液中
的鈣離子和過量的鋼離子是解答關鍵,也是易錯點。
9、B
【解析】
A.碳酸氫鈉溶液顯堿性,胃酸過多的病人,可以服用碳酸氫鈉來中和胃酸,故A正確;
B.明磯有吸附性,可用來吸附水中的懸浮顆粒,不能用于殺菌消毒,故B錯誤;
C.漠化銀見光易分解,是一種重要的感光材料,是膠卷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故C正確;
D.NazCh吸收CO2產生0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劑,故D正確;
故答案選B。
10、C
【解析】
A.氯氣能和NaOH溶液反應:C12+2NaOH=NaCl+NaClO+H2O,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氯氣中含有的少量HC1,
應該用飽和食鹽水,故A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純堿溶于水,置于隔板上,和稀鹽酸接觸時會溶解,不能起到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的作用,故B不能達到
實驗目的;
C.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CCL,CCL密度比水大,所以有機層在下層,水層在上層,利用分液的方法可以分離有機
層和水層,故C能達到實驗目的;
D.碘易升華,在蒸發皿中加熱蒸干碘酒,不能得到碘晶體,故D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C。
11、D
【解析】
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的數目相等有:n(氧化劑卜10101氧化劑得電子的物質的量=11(12)*2,顯然要使n(L)
最多,在n(氧化劑)相等的條件下,只需1mol氧化劑得電子的物質的量最多即可。H202TH20轉移2個電子,
MnO2-Mn2+轉移2個電子,HNO3—NO轉移3個電子,KKh—L轉移5個電子,并且KICh轉化本身也生成L,可
知等物質的量的KIO3與足量Nai反應生成12最多,本題答案為D。
【點睛】
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題目難度不大,注意把握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易錯選項是D,注意不只碘離子生成碘
單質,碘酸根離子也形成碘單質,為本題的易錯點。
12、D
【解析】
帶有旋塞或瓶塞的儀器在使用之前需要檢驗是否漏夜;A為蒸儲燒瓶,B為量筒,C為直形冷凝管,D為分液漏斗;四
種儀器中,僅分液漏斗需要驗漏,故選D。
13、A
【解析】
A、NaHCCh在水中易水解,溶液呈堿性,且NaHCOs可以和廢水中的酸反應,A正確;
B、服用NaHCCh時,喝些醋,會降低藥效,B錯誤;
C、灼燒白色粉末,火焰成黃色,證明原粉末中有Na+,但不能說明沒有K+,觀察K+的火焰顏色時,需要用藍色的鉆
玻璃片觀察,C錯誤;
D、NaHCCh對熱不穩定,受熱易分解為對熱穩定的Na2cCh,D錯誤;
故選Ao
14、C
【解析】
A、氨水是弱堿,用化學式表示,故A錯誤;
2++2
B、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混合溶液恰好為中性,離子方程式為Ba+2OH+2H+SO4-BaSO4i+2H2O,
故B錯誤;
C、FeSO4溶液與稀硫酸、雙氧水混合,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為2Fe2++H2O2+2H+=2Fe3++2H2O,故C正
確;
D、向NaHCCh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的溶液生成碳酸領沉淀,溶液中沒有碳酸根離子存在,故D錯誤;
答案選C
15、B
【解析】
A.硅在地殼中的含量高,在自然界中硅主要以化合物二氧化硅、硅酸鹽等的形式存在,二氧化硅、硅酸鹽等硅的化合
物是構成巖石和許多礦物的主要成分,可以說硅是構成巖石和許多礦物的基本元素,A項正確;
B.粗硅制備單質硅要用西門子法,先將粗硅變成三氯氫硅再用氫氣還原,該過程中涉及氧化還原反應,B項錯誤;
C.單質硅是一種半導體材料,廣泛用于電子工業,C項正確;
D.水泥、玻璃、陶瓷是三大硅酸鹽產品,D項正確;
答案選D。
16、C
【解析】
A.酸指的是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碳酸鈉電離時不會產生氫離子,故不屬于酸,故A錯誤;
B.堿指的是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碳酸鈉電離時不會產生氫氧根離子,故不屬于堿,故B
錯誤;
C.鹽指的是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金屬陽離子(錢根),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故c正確;
D.氧化物是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酸性氧化物指的是能與堿反應只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碳酸鈉(Na2cCh)含有三種元素,不屬于氧化物,也不屬于酸性氧化物,故D錯誤;
答案選C。
17、A
【解析】
A.CI和Br位于第VDA族且CI在Br的上方,因此C1的非金屬性大于Br,因此單質的氧化性Cb>Br2,故選A;
B.氯元素的非金屬性強于磷元素,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強,故不選B;
C.氯元素的非金屬性強于漠元素,非金屬性越強,氣態氫化物越穩定,故不選C;
D.鈉元素的金屬性強于鎂元素,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堿性越強,故不選D;
答案:A
【點睛】
(1)同一周期從左到右金屬性減弱,非金屬性增強;同一主族從上到下非金屬性減弱,金屬性增強。(2)元素非金屬
性越強,氣態氫化物越穩定,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強;元素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堿性越強。
18、D
【解析】
A.將鋁箔用珀煙鉗夾住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鋁和氧氣反應生成了氧化鋁,又因氧化鋁的熔點高于鋁的熔點,氧
化鋁覆蓋在鋁的表面,所以加熱鋁箔的時候鋁熔化了但是不會滴落,故A錯誤;
B.某溶液中先加入稀鹽酸,再加入加入硝酸銀產生白色沉淀氯化銀,由于加鹽酸引入了氯離子,所以原溶液中不一
定含有C「,故B錯誤;
C.用潔凈伯絲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燒,火焰呈黃色,說明溶液中有Na+,不能確定是否有K+,故C錯誤;
D.氫氧化亞鐵沉淀不穩定,容易被氧氣氧化成氫氧化鐵,所以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適量硫酸亞鐵溶液,白色沉淀
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故D正確;
故答案選Do
【點睛】
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涉及離子檢驗的實驗方法和反應現象分析判斷,關鍵是掌握各離子的性質及檢驗過程
中的干擾離子分析。
19、D
【解析】
A.過量的Fe粉中加入HNO3,硝酸將鐵氧化成Fe3+,接著發生2Fe3++Fe=3Fe?+,充分反應后,滴入KSCN溶液無現
象,故A錯誤;
B.CO2與BaCb溶液不反應,故B錯誤;
C.鋁在濃硝酸中發生鈍化,而在稀硝酸中反應生成硝酸鋁、NO和水,故C錯誤;
D.濃硝酸有酸性,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濃硝酸有強氧化性,能使變紅的石蕊試紙褪色,故D正確;
故答案選D。
20、D
【解析】
A.NaOH易潮解,具有腐蝕性;
B.漏斗下端應緊靠燒杯內壁;
C.二者均與碳酸鈉溶液反應;
D.四氯化碳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體,可隔絕氣體與水;
【詳解】
A.NaOH易潮解,具有腐蝕性,應在左盤小燒杯中稱量,故A錯誤;
B.漏斗下端應緊靠燒杯內壁,防止液滴飛濺,故B錯誤;
C.二者均與碳酸鈉溶液反應,不能除雜,應選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故C錯誤;
D.四氯化碳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體,可隔絕氣體與水,圖中裝置可吸收實驗室制NH3的尾氣并防倒吸,故
D正確;
故選D。
【點睛】
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解題關鍵:把握實驗裝置的作用、物質的性質、混合物分離提純、基本操作、實驗技
能。
21、D
【解析】
112t.
n(H2)=------------------=3.35mol,根據方程式:Mg+2HCl====MgC12+H2T,所以有n(Mg)=n(H2)=3.35moLm(Mg)=3.35
0.4g
molx24gemol1=1.2g,m(MgO)=1.6g-1.2g=3.4g;根據關系式Mg?MgO,n(Mg)被氧化=n(MgO)=------------=3.31mol,
40wmoL
所以被氧化的鎂的質量為m(Mg)祓氧化=3.31molx24g-mor1=3.24g,D選項符合;
故答案選D。
22、C
【解析】
X為一種常見酸的濃溶液,能使蔗糖粉末變黑,則X是硫酸,D和水反應生成硫酸,則D是三氧化硫,B和氧氣反應
生成三氧化硫,則B是二氧化硫。
A.X使蔗糖變黑的現象主要體現了X的脫水性,A錯誤;
B.若A是鐵,常溫下,鐵與濃硫酸發生鈍化現象,所以足量鐵與濃硫酸在室溫下不能完全溶解,B錯誤;
C.工業上,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的反應條件為450℃、常壓、使用催化劑,C正確;
D.若A是碳,濃硫酸和碳在加熱時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碳和少量氫氧化鈣反應生成可溶性的
碳酸氫鈣,不能產生白色沉淀,D錯誤;
故合理選項是C=
二、非選擇題(共84分)
23、AlO2NaAlO2Al(OH)32AI+2NaOH+2H2O=2NaAlCh+3H2TA12O3+2OH=2A1O2+H2O
【解析】
A,B,C是單質,其中A是常見的活潑金屬,B和C都是無色氣體,常見金屬單質中能與NaOH溶液反應產生氣體
的只有A1,所以A是A1,乙是NaAKh,C是H2;甲是Al的化物,可和NaOH溶液反應產生NaAKh,可甲能是A12O3,
則丙是H20,B即是。2,根據NaAlO2+CO2+2H2O=NaHCO3+A1(OH)3^得丁是A1(OH)3,丁加熱后可生
成水和氧化鋁。
【詳解】
⑴由上述分析可知,A為ALB為。2,乙是NaAQ,丁是Al(OH)3故答案為:Al;02;A1(OH)3;
⑵①A1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t;
②氧化鋁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A12O3+2OH=2A1O2+H2O?
2+
24、AD一定含有鋁元素Mg(OH)2SiO3+2H=H2SiO3;:Q::C::O:
【解析】
①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數依次增大,最外層電子數均不少于最內層電子數,則最外層電子數至少為2,
W的最外層電子數最多為7個,X的原子序數最多為14。
②四種元素的氧化物有兩種能溶于稀硫酸,三種能溶于濃NaOH溶液,則有一種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濃NaOH
溶液。
③溶于鹽酸的必為金屬,加入過量的燒堿溶液,最終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此沉淀肯定不溶于燒堿溶液,則該金屬的氫
氧化物為難溶性堿。
④單質中加入足量的燒堿溶液,生成鹽,加入過量的鹽酸,發生復分解反應,最終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應為酸。
⑤確定W后,依據X與W同主族,便能確定X。
【詳解】
(1)由①中分析可知,X最外層電子數至少為2,則不可能是氫;X的原子序數最多為14,則不可能是硫,從而得出
X一定不是AD。答案為:AD;
(2)由②中分析可知,這四種元素中有一種的氧化物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濃NaOH溶液,則一定為氧化鋁,
所以一定含有鋁元素。答案為:一定含有鋁元素;
(3)由③的分析知,有一種金屬的氫氧化物為難溶性堿,則其為氫氧化鎂,白色沉淀的化學式為Mg(OH)2。答案為:
Mg(OH)2;
2+
(4)由④的分析可知,有一種酸難溶于水和酸,則其只能為硅酸,生成白色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SiO3+2H=H2SiO3h
2+
答案為:SiO3+2H=H2SiO3;;
(5)由⑤知,X與W同主族,現推出W為硅,則X為碳,X的最高價氧化物的電子式為
:0::C::0:?答案為::0::c::o:。
【點睛】
在利用元素周期表進行元素推斷時,既要考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可能位置,又要考慮元素性質的特殊性,如在短周期
元素中,金屬單質、氧化物、氫氧化物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強堿的金屬元素為鋁;金屬的氫氧化物難溶于水的是氫氧
化鎂;非金屬氧化物、含氧酸難溶于水的元素是硅等。
25、飽和碳酸氫鈉溶液d、a、b、f、e、c鈉的焰色反應為黃色,鈉與二氧化碳反應有碳單質生成加入足
量BaCL溶液(或足量CaCL溶液)后滴入酚酸試液(或測pH)有白色沉淀產生,酚配不變紅(pH=7)
12Na+llCO2=6Na2CO3+C+4CO
【解析】
根據實驗目的及反應裝置,A為制備二氧化碳,使用的鹽酸易揮發,則裝置B為除HC1氣體,但不能吸收二氧化碳,
為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裝置C為濃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D為Na與二氧化碳的反應裝置,裝置E為除
去未反應的二氧化碳,F為驗證是否有CO生成。
【詳解】
⑴裝置B為吸收HC1氣體,且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則溶液為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
⑵Na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則需先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排凈裝置中的空氣,再點燃酒精燈,使Na與二氧化碳反
應;熄滅酒精燈,待裝置恢復至室溫時,關閉Ki和K2,稱量硬質玻璃管的質量,則答案為d、a、b、f、e、c;
(3)根據實驗現象,鈉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產生黃色火焰,且生成黑色的單質碳;
(4)若只有碳酸鈉,向步驟1中加入氯化領時,能產生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和NaCl溶液,則在室溫時溶液的pH為7;
(5)m(Na)=69.0-66.7=2.3g,固體增重為72.1-69.0=3.1g,根據Na原子守恒,碳酸鈉的質量為5.3g,則C的質量為0.1g,
n(Na2CO3):n(C)=—:—=6:1,則方程式為12Na+UCO2=6Na2cO3+C+4cO。
【點睛】
反應后的固體物質為碳酸鈉和碳的混合物,根據數據計算碳酸鈉與碳的物質的量之比,即可確定反應的方程式。
26、H2Zn+2H2sOK濃)=^=ZnSO4+SO2f+2H2OZn+2H2sO4=ZnSC)4+H2T4.48L除去二氧化硫氣體
濃硫酸CuOC中黑色粉末變為紅色,D中的白色固體變為藍色
【解析】
⑴濃硫酸隨反應進行濃度變小后,稀硫酸和鋅反應生成氫氣,所以氣體雜質含有氫氣;鋅和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
二氧化硫和水,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據此書寫化學方程式;
⑵硫酸完全反應,發生反應:Zn+2H2s04(濃尸Z11SO4+SO2T+H2O,Zn+H2sO4=ZnSO4+H2f,結合方程式計算;
(3)證明氣體中含有氫氣,酸性高鎰酸鉀溶液目的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氣體,則B裝置中加濃硫酸吸收氣體表面的水分,
裝置C將殘留的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目的是驗證該氣體具有還原性,裝置D無水硫酸銅檢驗水,若變藍色則
C裝置反應生成水,根據元素守恒且該氣體具有還原性,則X氣體為H2,據此進行分析.
【詳解】
⑴濃硫酸隨反應進行濃度變小后,稀硫酸和鋅反應生成氫氣,所以氣體雜質含有氫氣;鋅和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
二氧化硫和水,故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2H2so4濃)出ZnSO-SO,T+2H?O.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
故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2H2sO4=ZnSO4+H2f;
⑵一定質量的Zn與87.5mL16.0mol/L的H2SO4的濃溶液充分反應,反應后稱量剩余鋅發現質量減少了78.0g,則參
加反應Zn的物質的量為1.2mol,H2SO4的物質的量為0.0875Lxl6moi/L=1.4mol;由于硫酸都沒有剩余,設與濃硫酸
反應的Zn為xmoL與稀硫酸反應的Zn為ymol,貝(J:在Zn+2H2s0〃濃尸Z11SO4+SO2T+H2O中參加反應的H2s。4為
2xmol、生成的SO2為xmol,在Zn+H2sO4=ZnSC>4+H2T中參加反應的H2sO4為ymoL生成的H2為ymol;由題意可
知:x+y=L2、2x+y=1.4,解得x=0.2,y=1.0;
故產生SO2體積(標準狀況下)=0.2molx22.4L/mol=4.48L;
(3)證明氣體中含有氫氣,酸性高鎰酸鉀溶液目的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氣體,則B裝置中加濃硫酸吸收氣體表面的水分,
裝置C將殘留的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目的是驗證該氣體具有還原性,裝置D無水硫酸銅檢驗水,若變藍色則
C裝置反應生成水,根據元素守恒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19-2025年一級注冊建筑師之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能力測試試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建筑工程合同風險評估與控制策略研究
- 西寧eps線條施工方案
- 成就分享的年度績效評估計劃
- 高科技行業年度工作目標設定計劃
- emba培訓課程合同樣本
- 教師課堂評價體系計劃
- epc項目監理合同樣本
- 農機撒糞機租賃合同樣本
- 2025工程咨詢合同 標準版 模板
- 2023年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考試參考題庫(400題)
- 二年級數學歐利和他的懶弟弟優秀課件
- 2023年春江蘇開放大學《江蘇紅色文化》過程性考核作業一二和綜合大作業+參考答案
- 材料物理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南開大學
- 花城版音樂課時2-第2課 兩首風格不同的臺灣民謠-《放紙鷂》-課件
- 馬原第七章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及其最終實現
- 壓電陶瓷完整版課件
- 獲獎QC小組活動-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 青島版科學(2017)六三制六年級下冊14.《有趣的碰碰球》教學課件
- GB/T 36876-2018中小學校普通教室照明設計安裝衛生要求
- GB/T 14273-1993旋轉軸唇形密封圈性能試驗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