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1.220
CCSB4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XXXXX—XXXX
馬鼻肺炎診斷技術
Diagnostictechniquesforequinerhinopneumonitis
點擊此處添加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的標識
(征求意見稿)
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注:征求意見時必須保留這句話)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GB/TXXXXX—202X
馬鼻肺炎診斷技術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馬皰疹病毒-1型和-4型病毒分離鑒定、微量血清中和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熒光
聚合酶鏈式反應的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馬屬動物馬皰疹病毒-1型和4型的診斷、檢疫和監測。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OIE陸生動物診斷與疫苗手冊
GB/T18088出入境動物檢疫采樣
3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EHV-1:馬皰疹病毒-1型(Equineherpesvirus-1)
EHV-4:馬皰疹病毒-4型(Equineherpesvirus-4)
RK-13:兔腎細胞(Rabbitkidneycell)
Ederm:馬真皮成纖維細胞系(Equinedermiscell)
PBS:磷酸鹽緩沖生理鹽水(PhosphateBufferSaline)
CPE:細胞病變反應(cytopathiceffect)
TCID50:半數組織感染量(mediantissuecultureinfectivedose)
ELIS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OD值:光密度值(OpticalDensity)
RealtimePCR:熒光聚合酶鏈式反應(Real-time-PCR)
PCR: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
4臨床癥狀
參見附錄B。
5病毒分離鑒定
5.1儀器設備
2
GB/TXXXXX—202X
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養箱、倒置顯微鏡、液氮儲存罐、高壓滅菌鍋、離心機、10mL注射器、
細胞培養瓶、微孔濾膜(0.45μm)、棉拭子采集棒、微量可調移液器(100μL、1000μL)。
5.2試劑與材料
MEM培養基、胰酶、青霉素、鏈霉素、PBS、RK-13細胞、馬成纖維細胞或原代馬胎兒腎細胞、馬皰
疹病毒-1型和-4型標準毒株等。
5.3樣品采集與處理
5.3.1樣品采集與運送
按GB/T18088的規定執行,無菌采集動物鼻拭子或者鼻咽拭子(最好在發熱期);或者抗凝血15~
20mL(出現神經癥狀);或者流產胎兒無菌采集肝、肺、胸腺、脾等樣品,采樣后,放入3mL預冷MEM;
立即送往檢測實驗室。所有樣品從運輸至接種培養均應在4℃下保存,不能在幾小時內處理的樣品應置
-70℃保存。
5.3.2樣品處理
5.3.2.1鼻咽拭子的處理:鼻咽拭子和3mL運輸培養基放入滅菌的10mL注射器,轉動注射器活塞,將
拭子中的液體擠到一滅菌試管中。擠出的液體一部分通過滅菌的0.45μm薄膜濾菌器濾入第2支無菌試
管,保存備用。
5.3.2.2動物組織樣品的處理:將肝、肺等組織混合,在無菌玻璃平皿中用解剖剪將組織塊剪碎成約1mm3
的小塊,加入含抗生素(附錄A.1)的無血清培養基,于組織研磨器中研磨,1000r/min離心10min,
吸出上清,備用。
5.3.2.3抗凝全血的處理:試管上下顛倒充分混合后,室溫靜置1小時以上,用PBS按照1:1的比例稀釋,
上下點掉混勻或用移液槍吹打混勻;在15mL離心管中,先加入3mL充分混勻的Ficoll液(1.077密度),
再沿著管壁小心加入2mL上述稀釋后的血液,血液和Ficoll液分層明顯為成功;1500r/min離心25min
后,棄上清,吸取中間層的白色薄膜層,用10mLPBS洗滌獲得的單個核細胞,1500r/min離心10min,
棄上清,重復洗滌一次并重懸細胞備用。
5.4病毒分離
5.4.1將5.3.2中樣品處理液取0.5mL接種到25cm2單層細胞上,5%二氧化碳培養箱37℃孵育1h,移
去上清液,細胞單層用PBS沖洗2次,加入10mL維持液(附錄A.2),繼續孵育7d或直到出現CPE為止。
5.4.2如果不出現CPE,應盲傳1代~2代,即將細胞培養物凍融2次,再接種到單層細胞培養5-7d。
5.5結果判定
檢查各種對照試驗,細胞對照正常,無CPE;陽性對照出現明顯的CPE,說明試驗成立。如果試驗組
出現明顯的CPE,表現為細胞圓縮、脫落、裂解,則判為病毒分離陽性;如果沒有明顯的CPE,則判為陰
性。
5.6病毒鑒定
用PCR或熒光PCR方法對分離的病毒進行鑒定。
6微量血清中和試驗
3
GB/TXXXXX—202X
6.1儀器設備
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養箱、倒置顯微鏡、液氮儲存罐、高壓滅菌鍋、微量細胞培養板(96孔)、
微量可調移液器(100μL)、細胞瓶和吸管(1mL、10mL)等。
6.2試劑與材料
MEM培養基、胰酶、青霉素、鏈霉素、PBS、RK-13、Ederm或肺組織成纖維細胞系、馬皰疹病毒-1
型和-4型標準毒株、標準陽性血清、陰性血清和被檢血清經滅活備用(馬血清56℃滅活30min,驢、
騾血清60℃滅活30min)等。
6.3操作方法
6.3.1中和病毒滴度
6.3.1.1中和病毒制備:將保持于液氮中的標準種毒株取出置于4℃緩慢融化,將融化的種毒用維持液
(見附錄A.2)做60倍稀釋后,取1mL接種于長成單層RK-13(EHV-1)或E-Derm(EHV-4)細胞的細胞瓶中,
37℃吸附1h,然后,先用維持液洗滌一次,再加入維持液,37℃培養36~48h,當50%-75%細胞出
現CPE,即可收獲病毒培養液,分裝成1mL后凍存(-70℃)備用。
6.3.1.2病毒滴度測定:在微量細胞培養板(96孔)每孔加25μL細胞培養液(見附錄A.3),用病毒
稀釋液將凍存病毒做10-1,10-2…10-8系列稀釋。每孔100μL細胞(5105個/mL),置37℃培養,48h
后初判,72h終判。如細胞對照正常,接種病毒的細胞出現CPE,記錄試驗數據。根據Karber法計算該
批病毒的毒價。
6.3.2微量中和試驗
6.3.2.1在96孔細胞培養板上每孔加25μL無血清的MEM。取每一被檢血清25μL,加于A排和B排兩重復
孔內。第1排作為血清毒性對照,第2排是被檢血清的第1次稀釋。從B排開始向下做倍比稀釋,即混合后
取25μL,加入下一孔,充分混合,同法依次稀釋,直至最后一孔。每板可測定6個血清樣。
6.3.2.2每孔加25μL適當稀釋的EHV-1或EHV-4病毒(100TCID50/孔),A排除外。血清的最終稀釋度
在加入病毒后為1/4到1/256。
6.3.2.3另取一對照板,應包括滴定已知滴度的陰性和陽性馬血清對照、細胞對照、病毒對照和用于計
算實驗中病毒精確用量的病毒滴定驗證。
6.3.2.4細胞培養板放置于5%CO237℃培養箱中孵育1h。
6.3.2.5每孔加50uL備好的E-Derm或RK-13細胞懸液,5%CO237℃培養箱中孵育4~5d。
6.3.2.6顯微鏡下觀察CPE,記錄試驗結果。
6.4結果判定
6.4.1檢查各種對照試驗,細胞對照正常,無CPE;陰性性血清出現CPE,陽性血清無CPE。病毒滴度驗
證時滴度與原測定滴度相差應在0.3log10范圍內,說明病毒稀釋濃度符合微量血清中和試驗的工作濃
度。計算每份被檢血清的中和滴度,對比兩份血清滴度是否增加4倍以上。
7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4
GB/TXXXXX—202X
7.1儀器設備
酶標儀、96孔酶標板、單孔道和多孔道可調微量移液器(1μL、100μL)、洗板機等。
7.2試劑與材料
抗原、標準陽性血清、陰性血清、被檢血清、PBS、包被緩沖液、封閉液、洗滌液、底物溶液、終
止液、脫脂奶粉、H2O2和酶標羊抗馬二抗等,試劑配制見附錄A.4-A.9。
7.3操作方法
7.3.1按照包被抗原所附說明書要求,用包被緩沖液稀釋抗原,包被96孔酶標板,每孔100μL,置4℃
過夜。
7.3.2用洗液洗板3次,洗好的板在濾紙上拍干。(洗液濃縮液用前稀釋50倍)
7.3.3加入封閉液,每孔200μL,置37℃孵育90min,洗板3次。置4℃冰箱備用。
7.3.4陽性對照、陰性對照和待檢血清樣品各100μL依次加入每孔(設置復孔),室溫(21℃-25℃)
孵育1h。
7.3.5用洗液洗板3次,洗好的板在濾紙上拍干。(洗液濃縮液用前稀釋50倍)
7.3.6每孔加入酶標結合物100μL,室溫(21℃-25℃)孵育30min。
7.3.7用洗液洗板3次,洗好的板在濾紙上拍干。(洗液濃縮液用前稀釋50倍)
7.3.8每孔加100μL底物溶液,避光室溫放置10分鐘。
7.3.9每孔加入100μL終止液。
7.3.10酶標儀先用空氣調空白后,405nm波長下測定OD值。
7.4結果判定
試驗有效性:陽性對照孔OD值平均值≥1.00;
陰性對照孔OD值平均值≤0.3。
待測樣品的S/P值按下式計算:
樣品平均OD值-陰性對照平均OD值
S/P值=
陽性對照平均OD值-陰性對照平均OD值
待檢樣品S/P值≥0.3時判為抗體陽性;待檢樣品S/P值<0.3時判為抗體陰性。
也可選用其他商品化試劑盒,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和結果判定。
8熒光PCR檢測方法
8.1儀器設備
熒光PCR擴增儀、臺式離心機、混勻器、微量移液器和吸頭(1000μL/200μL/20μL/10μL)、冰
箱(4℃、-20℃,-70℃)、玻璃勻漿器(20ml)、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剪刀、鑷子。
8.2試劑與材料
1%CTAB、抽提液Ⅰ:1mol/LTris飽和酚:三氯甲烷:異戊醇=25:24:1混合(密閉避光保存)、抽
提液Ⅱ:三氯甲烷:異戊醇=24:1比例混合(密閉避光保存)、無水乙醇、DNA抽提試劑盒、熒光PCR反
應試劑盒、DNA分子質量標準。
5
GB/TXXXXX—202X
8.3引物
引物名稱序列
EHV1FGGGGTTCTTAATTGCATTCAGACC
EHV1RGTAGGTGCGGTTAGATCTCACAAG
EHV1PFAM-TCTCCAACGAACTCGCCAGGCTGTACC-BHQ1
EHV4FTAGCAAACACCCACTAATAATAGCAAG
EHV4RGCTCAAATCTCTTTATTTTATGTCATATGC
EHV4PJOE-CGGAACAGGAACTCACTTCAGAGCCAGC-BHQ1
8.4操作方法
8.4.1采樣及樣品處理
同5.3.1和5.3.2。
8.4.2DNA抽提
使用酚氯仿法或者與之同等效果的QIAGENDNA抽提試劑盒。
8.4.2.1酚氯仿法:
將200μL組織懸液,放入1.5mL離心管,再加入CTAB溶液;首先加入600μL抽提液Ⅰ,充分混合
至少30s;12000r/min離心5min,取上層水相;再加700μL抽提液Ⅱ,充分混合30s;12000r/min
離心5min,取上層水相(約600μL);然后加入1.5倍體積的無水乙醇(約900μL),混勻后,-20℃
放置6h以上;12000r/min離心10min,棄上清,室溫干燥20min,最后加20μLDEPC水(附錄A.10)溶
解,作為PCR模板。
8.4.2.2QIAGENDNA抽提試劑盒:
取50-100μL組織懸液,加入20μL蛋白酶K,然后加入PBS至220μL;加入200μL溶液AL,振蕩均
勻,56℃溫育10min;加入200μL無水乙醇,振蕩均勻;把試劑盒中配置的Spin-Column裝在2mL收集
管中,把上述混合液加入到Spin-Column里,8000rpm(6000g),離心1min;棄濾液,加500μL溶液
AW1,8000rpm(6000g),離心1min;棄濾液,加500μL溶液AW2,14000rpm(20000g),離心3min;
小心地把Spin-Column轉移到新的1.5mL離心管中,加200μL溶液AE,室溫放置1min,8000rpm(6000g),
離心1min;
8.4.4熒光PCR檢測
8.4.4.1熒光PCR擴增
從試劑盒中取出相應的各種試劑,在室溫下融合后,按照熒光PCR反應試劑配制反應體系。反應條
件:95℃5m→95℃15s,60℃30s,40個循環收集熒光。
8.4.4.2結果判定
陰性對照無Ct值并且無擴增曲線;
陽性對照的Ct值應≤30,并且出現特定的擴增曲線;
若樣品孔無Ct值并且無擴增曲線,表明樣品中無馬皰疹病毒。
6
GB/TXXXXX—202X
若樣品孔Ct值≤30,且出現典型的擴增曲線,表明樣品中存在馬皰疹病毒。
9PCR檢測方法
EHV-1型和EHV-4型PCR檢測方法按照GB/T27621-2011執行。
10綜合判定
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只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認應依靠實驗室檢測。對于未接種過疫苗的動物,
經任何一種方法檢測呈陽性結果時都可最終判定為陽性;對于接種疫苗并在疫苗免疫期內的動物,當病
毒分離或PCR檢測為陽性結果時,可終判為陽性,當血清學試驗為陽性結果時,應間隔14天重新采樣,
抗體滴度升高4倍及4倍以上的,可判定為新近感染,抗體穩定或下降的為疫苗接種產生的抗體。
7
GB/TXXXXX—202X
附錄A
(規范性)
試劑配制
A.1抗生素貯存液
用滅菌三蒸水配成每毫升10000IU青霉素和10mg鏈霉素的抗生素貯存液,用微孔濾膜(0.22μm)過
濾除菌,分裝成2mL/瓶,-20℃凍存備用。保存期不超過60d。
A.2細胞維持液
含2%滅活的無菌胎牛血清(FBS)的MEM培養基。
A.3細胞培養液
含10%滅活的無菌胎牛血清(FBS)的MEM培養基。
A.4包被液(0.05mol/L碳酸鹽緩沖液,pH9.6)
碳酸鈉(Na2CO3,分析純)1.59g
碳酸氫鈉(NaHCO3,分析純)2.93g
蒸餾水加至1000mL
溶解后,調節pH值至9.6,4℃保存備用。
A.5PBS液(0.01mol/LPBS,pH7.4)
磷酸二氫鉀(KH2PO4,分析純)0.2g
磷酸氫二鈉(Na2HPO4·12H2O,分析純)2.9g
氯化鈉(NaCl,分析純)8.0g
氯化鉀(KCl,分析純)0.2g
蒸餾水加至1000mL
溶解后,調節pH值至7.4,保存于4℃備用。
A.6PBST洗滌液(含0.01mol/LPBS-0.05%吐溫-20,PH7.4)
磷酸二氫鉀(KH2PO4,分析純)0.2g
磷酸氫二鈉(Na2HPO4·12H2O,分析純)2.9g
氯化鈉(NaCl,分析純)8.0g
氯化鉀(KCl,分析純)0.2g
吐溫-20(分析純)0.5mL
蒸餾水加至1000mL
溶解后,調節pH值至7.4,現用現配。
8
GB/TXXXXX—202X
A.7封閉液
脫脂乳5g,加PBST定容至100mL,現配現用。
A.8底物顯色液(TMB-過氧化氫尿素溶液)
A.8.1底物液A
TMB(分析純)200mg
無水乙醇(或DMSO)100mL
蒸餾水加至1000mL
A.8.2底物緩沖液B
磷酸氫二鈉(分析純)71.7g
檸檬酸(分析純)9.33g
0.75%過氧化氫尿素6.4mL
蒸餾水加至1000mL
調pH值至5.0~5.4。
A.8.3制法
將底物A液和底物緩沖液B按1:1混合,即成底物顯色液,現配現用。
A.9終止液(2mol/L硫酸溶液)
取分析純濃硫酸(含量95%~98%)22.2mL緩緩加入到177.8mL蒸餾水中,混勻即成2mol/LH2SO4
終止液。
A.10焦炭酸二乙酯處理水(DEPC水)
超純水100mL
DEPC100μL
混合后室溫放置過夜,121℃高壓滅菌15min,或直接購買商品化的產品。
9
GB/TXXXXX—202X
附錄B
(資料性)
臨床癥狀
EHV-1和EHV-4感染馬匹后可引起不同類型的疾病,主要有如下4種類型。
1)呼吸道疾病
潛伏期為2~4d,個別的可達1周。EHV-1和EHV-4都可引起此類疾病。常見的臨床癥狀是鼻肺炎,
病駒體溫升高達39.5~41℃之間,流多量漿液乃至粘膿性鼻汁,鼻部粘膜和眼結膜充血。在體溫升高的
同時,白細胞數量減少。病程可持續1~3周。幼駒有時發生病毒性支氣管肺炎。繼發細菌感染后可導
致經濟損失。但多數病例呈隱性型感染,往往不被察覺。
剖檢時主要見全身各粘膜潮紅、腫脹和出血,肝臟、腎臟及心臟呈實質變性,脾臟及淋巴結呈中等
度腫脹等敗血性變化。在氣管、胃和小腸中有膠胨樣粘膜皺壁,小腸的孤立淋巴濾泡和集合淋巴結腫
大,有些地方出現淺表性爛斑或較深的潰瘍。少數病例可見支氣管肺炎,呈現支氣管及肺泡上皮增生、
壞死及脫落。幼齡馬在整個上呼吸道粘膜上出現明顯的皰疹性病變。組織學檢查可見呼吸道上皮細胞和
淋巴結生發中心顯著壞死,并可看到典型的A型嗜伊紅核內包涵體。
2)流產和新生幼駒疾病
現已在世界范圍內確認了EHV-1是一種重要的流產病原,其引發的流產中有95%是發生在妊娠期的
后4個月.潛伏期長短不一,為9d至4個月之間。此外,因潛伏病毒的激活,母馬在初次感染的數
月或數年后發生流產。懷孕母馬的感染常不被察覺,有時出現腿部腫脹,食欲減退。懷孕母馬突然發生
不明原因的流產,無胎衣滯留現象。流產后的病馬能夠很快恢復正常,也不影響以后的配種。在妊娠
期的前6個月流產的胎兒常發生自溶現象,暴發流行時,會引起50%的損失。有些接近臨產期的母馬被
感染后,胎兒產出時即呈昏睡狀,虛弱不能站立吮乳,有黃疸和呼吸道癥狀,常在數天內死亡。EHV-4
僅偶爾引發流產。成年馬或妊娠馬患病后,臨床表現遠較幼駒輕微,僅個別病馬有一過性體溫升高。但
妊娠母馬感染后可導致流產,通常在流產前妊娠馬無前驅癥狀。
早期流產的胎兒發生嚴重的自溶,后期的流產胎兒具有特征性病理變化。體表外觀新鮮,皮下常有
不同程度的水腫和出血,可視粘膜黃染。心肌出血,肺水腫和胸、腹水增量,脾臟腫大。肝包膜下散
在針尖大到粟粒大灰黃色壞死灶,是本病的主要眼觀特征。流產胎兒的胎衣不見明顯變化,多呈黃疸
色。組織學檢查時,在肝臟和肺臟壞死區周圍以及有病變的腎臟血管球、腸上皮和心肌中,可檢出A型
10
GB/TXXXXX—202X
嗜伊紅核內包涵體。新生幼駒的主要病理變化為間質肺炎、肺膨脹不全和肺水腫。組織學檢查可見廣
泛的胸腺實質壞死,胸腺和脾臟的淋巴細胞減少。
3)神經系統疾病
EHV-1偶爾引起馬的神經系統疾病,并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所有年齡的馬均可感染,以妊娠母馬和
哺乳母馬易感。潛伏期為6~10d。自然感染EHV-1引發的神經系統疾病與流產和呼吸道疾病有關,常
無前驅癥狀。感染馬的癥狀表現不一,有的出現輕度的運動失調,有的則呈現嚴重的神經癥狀,表現為
前肢、后肢和腰部僵硬麻痹以至癱瘓不能起立,尾巴和膀胱失禁,會陰部痛覺減退或消失。輕度感染馬
很快趨于穩定,在數天或數周內完全恢復。感染嚴重的馬匹不能站立,常因繼發感染而死亡或被撲殺,
完全恢復的可能性極小。
組織學檢查可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見到脈管炎、充血、血栓和繼發性肌肉變性。
4)嗜肺臟血管型
年輕成年馬出現了一種新的散發性EHV-1感染類型,病毒的主要靶細胞是肺臟的內皮細胞。嚴重感
染的馬匹因呼吸道疾病死亡。
病變表現為肺臟的動脈炎、出血和水腫。在上皮細胞、咽部淋巴小葉的樹突樣細胞、咽部腺體上皮
細胞、隱窩腸上皮細胞和單核細胞的胞核和胞漿中可檢測到EHV-1抗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GB/TXXXXX—202X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20給出的規則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動物衛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81)歸口。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上海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新疆農業大學,青島海關檢驗檢
疫技術中心、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艷、劉建華、朱來華、胡月、鄭曉龍、武彩紅、馮之航、蔡一村、薛俊欣、
林穎崢、張強、王群。
1
GB/TXXXXX—202X
馬鼻肺炎診斷技術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馬皰疹病毒-1型和-4型病毒分離鑒定、微量血清中和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熒光
聚合酶鏈式反應的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馬屬動物馬皰疹病毒-1型和4型的診斷、檢疫和監測。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OIE陸生動物診斷與疫苗手冊
GB/T18088出入境動物檢疫采樣
3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EHV-1:馬皰疹病毒-1型(Equineherpesvirus-1)
EHV-4:馬皰疹病毒-4型(Equineherpesvirus-4)
RK-13:兔腎細胞(Rabbitkidneycell)
Ederm:馬真皮成纖維細胞系(Equinedermiscell)
PBS:磷酸鹽緩沖生理鹽水(PhosphateBufferSaline)
CPE:細胞病變反應(cytopathiceffect)
TCID50:半數組織感染量(mediantissuecultureinfectivedose)
ELIS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OD值:光密度值(OpticalDensity)
RealtimePCR:熒光聚合酶鏈式反應(Real-time-PCR)
PCR: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
4臨床癥狀
參見附錄B。
5病毒分離鑒定
5.1儀器設備
2
GB/TXXXXX—202X
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養箱、倒置顯微鏡、液氮儲存罐、高壓滅菌鍋、離心機、10mL注射器、
細胞培養瓶、微孔濾膜(0.45μm)、棉拭子采集棒、微量可調移液器(100μL、1000μL)。
5.2試劑與材料
MEM培養基、胰酶、青霉素、鏈霉素、PBS、RK-13細胞、馬成纖維細胞或原代馬胎兒腎細胞、馬皰
疹病毒-1型和-4型標準毒株等。
5.3樣品采集與處理
5.3.1樣品采集與運送
按GB/T18088的規定執行,無菌采集動物鼻拭子或者鼻咽拭子(最好在發熱期);或者抗凝血15~
20mL(出現神經癥狀);或者流產胎兒無菌采集肝、肺、胸腺、脾等樣品,采樣后,放入3mL預冷MEM;
立即送往檢測實驗室。所有樣品從運輸至接種培養均應在4℃下保存,不能在幾小時內處理的樣品應置
-70℃保存。
5.3.2樣品處理
5.3.2.1鼻咽拭子的處理:鼻咽拭子和3mL運輸培養基放入滅菌的10mL注射器,轉動注射器活塞,將
拭子中的液體擠到一滅菌試管中。擠出的液體一部分通過滅菌的0.45μm薄膜濾菌器濾入第2支無菌試
管,保存備用。
5.3.2.2動物組織樣品的處理:將肝、肺等組織混合,在無菌玻璃平皿中用解剖剪將組織塊剪碎成約1mm3
的小塊,加入含抗生素(附錄A.1)的無血清培養基,于組織研磨器中研磨,1000r/min離心10min,
吸出上清,備用。
5.3.2.3抗凝全血的處理:試管上下顛倒充分混合后,室溫靜置1小時以上,用PBS按照1:1的比例稀釋,
上下點掉混勻或用移液槍吹打混勻;在15mL離心管中,先加入3mL充分混勻的Ficoll液(1.077密度),
再沿著管壁小心加入2mL上述稀釋后的血液,血液和Ficoll液分層明顯為成功;1500r/min離心25min
后,棄上清,吸取中間層的白色薄膜層,用10mLPBS洗滌獲得的單個核細胞,1500r/min離心10min,
棄上清,重復洗滌一次并重懸細胞備用。
5.4病毒分離
5.4.1將5.3.2中樣品處理液取0.5mL接種到25cm2單層細胞上,5%二氧化碳培養箱37℃孵育1h,移
去上清液,細胞單層用PBS沖洗2次,加入10mL維持液(附錄A.2),繼續孵育7d或直到出現CPE為止。
5.4.2如果不出現CPE,應盲傳1代~2代,即將細胞培養物凍融2次,再接種到單層細胞培養5-7d。
5.5結果判定
檢查各種對照試驗,細胞對照正常,無CPE;陽性對照出現明顯的CPE,說明試驗成立。如果試驗組
出現明顯的CPE,表現為細胞圓縮、脫落、裂解,則判為病毒分離陽性;如果沒有明顯的CPE,則判為陰
性。
5.6病毒鑒定
用PCR或熒光PCR方法對分離的病毒進行鑒定。
6微量血清中和試驗
3
GB/TXXXXX—202X
6.1儀器設備
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養箱、倒置顯微鏡、液氮儲存罐、高壓滅菌鍋、微量細胞培養板(96孔)、
微量可調移液器(100μL)、細胞瓶和吸管(1mL、10mL)等。
6.2試劑與材料
MEM培養基、胰酶、青霉素、鏈霉素、PBS、RK-13、Ederm或肺組織成纖維細胞系、馬皰疹病毒-1
型和-4型標準毒株、標準陽性血清、陰性血清和被檢血清經滅活備用(馬血清56℃滅活30min,驢、
騾血清60℃滅活30min)等。
6.3操作方法
6.3.1中和病毒滴度
6.3.1.1中和病毒制備:將保持于液氮中的標準種毒株取出置于4℃緩慢融化,將融化的種毒用維持液
(見附錄A.2)做60倍稀釋后,取1mL接種于長成單層RK-13(EHV-1)或E-Derm(EHV-4)細胞的細胞瓶中,
37℃吸附1h,然后,先用維持液洗滌一次,再加入維持液,37℃培養36~48h,當50%-75%細胞出
現CPE,即可收獲病毒培養液,分裝成1mL后凍存(-70℃)備用。
6.3.1.2病毒滴度測定:在微量細胞培養板(96孔)每孔加25μL細胞培養液(見附錄A.3),用病毒
稀釋液將凍存病毒做10-1,10-2…10-8系列稀釋。每孔100μL細胞(5105個/mL),置37℃培養,48h
后初判,72h終判。如細胞對照正常,接種病毒的細胞出現CPE,記錄試驗數據。根據Karber法計算該
批病毒的毒價。
6.3.2微量中和試驗
6.3.2.1在96孔細胞培養板上每孔加25μL無血清的MEM。取每一被檢血清25μL,加于A排和B排兩重復
孔內。第1排作為血清毒性對照,第2排是被檢血清的第1次稀釋。從B排開始向下做倍比稀釋,即混合后
取25μL,加入下一孔,充分混合,同法依次稀釋,直至最后一孔。每板可測定6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室內設計中餐廳:從功能到體驗的全面升級
- 在線論壇內容維護合同(2篇)
- 河南省平頂山市汝州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創新診療技術醫療大數據在辦公室場景的應用
- 健康產業中的醫患信任體系構建
- 創新智能化手術室設計的多維度探討
- 以智能合約為基礎的醫療物資供應鏈管理優化策略
- 2025年中國噴塑房務車數據監測報告
- 2025年中國右切割刀數據監測報告
- 創新型培訓策略在提升醫療安全中的應用
- 建筑外窗抗風壓性能計算書
- 年產萬噸酒精發酵車間設計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衛版教材全集
- 照片里的故事
- 土木工程畢業設計框架結構教學樓計算書
- 整理【越南】環境保護法
- 河北工業大學碩士生指導教師(含新申請者)簡況表.
- TAIYE370-DTH-IV液壓鉆機操作維護說明書
- 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進修人員申請表
- 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公司法
- 進制轉換(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