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吉林省白山市高三年級上冊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屆吉林省白山市高三年級上冊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屆吉林省白山市高三年級上冊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屆吉林省白山市高三年級上冊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屆吉林省白山市高三年級上冊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

2024年白山市第一次高三模擬考試

歷史

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

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

題目要求的。)

1.殷人大都以豬、牛、羊、犬等動物作為主要的祭祀品,周人大都以農作物等植被作為主要的祭祀品,

認為人為事情的成功與否決定權在自己手里,沒有必要花許多功夫去討好祖先鬼神,這表明周人

A.深受儒家道德哲學的影響B(tài).敬侍祖先的意識淡薄

C.追求獨立自由的人格精神D.人本思想的逐漸覺醒

2.秦律中規(guī)定子女或是父親,當一方犯有危害社會安全的重罪如“盜罪”時,雙方皆有檢舉的義務。這

說明

A.家庭倫理服從國家公義B.秦律細密嚴苛刑罰嚴酷

C.秦朝儒家倫理觀念淡化D.秦律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3.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時人的言談中,常見對生與死的追問與慨嘆。有的名士喜聽挽歌,有的名士在庭

前植柏樹。他們喜歡吟誦的古人詩句通常是“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

固”“林無靜樹,川無停流”等。這種現象的出現因于

A.魏晉玄學的不斷發(fā)展B.消積避世的無奈選擇

C.佛教道教的廣泛傳播D.政治局勢的持續(xù)動蕩

4.《宋史》記載:職官七事包括“一曰舉官當否,二曰勸課農桑、增墾田疇,三曰戶口增損,四曰興

利除害,五曰事失案察,六日較正刑獄,七曰盜賊多寡。”并且把這分為“四善、三最”進行考核,每

年一考,三年為一任期。“四善、三最”的考核

A.提升了基層社會的治理效能B.確立了完善的官員選拔標準

C.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有效控制D.彌補了政府監(jiān)察體系的不足

5.明清時期,專門總結商業(yè)運作實用知識和技能的商書廣為刊刻,如明代惜漪子的《士商要覽》、程春

宇的《士商類要》,清代吳中孚的《商賈便覽》等。這些商書把經商經驗條理化、系統化,上升為理論,

為經商的父兄購進作為教育子弟之用,成為商人子弟的必讀教本。這反映了

A.營商環(huán)境寬松商人地位提高B.商業(yè)經營的專業(yè)化程度加深

C.技術進步助推商書大量刊刻D.商人的文化水平有明顯提高

6.《湘報》曾刊登了1897—1898年湖湘地區(qū)科舉試題,如濟陽縣試題為“伸民權可以尊君權說”“罷

諫官設議院議”;寶慶府試題為“光武禁奴林肯禁黑奴論”;永州府試題為“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說”等等。

這反映了

A.科舉考試以西學為主B.挽救危機的時代訴求

C.新式教育取得了成效D.晚清民族意識的覺醒

7.袁世凱在1913年7月22日的一道命令中稱:最初都督總領軍民,率以光復元勛,遂乃真除受事,等漢牧

之就拜,類唐藩之留后,威令本自不行,功過安從責課?厥后亟籌分治,民政別置長官;而乃簡命朝頒,

拒電夕告。這反映出

A.中央政府威權下降的現實B.國內政治局勢的急劇變化

C.國人捍衛(wèi)共和政體的決心D.近代中國政治轉型的艱難

8.圖1是陳浩雄創(chuàng)作的漫畫《提線戲》。該漫畫反映了

圖1

A.日軍炮轟盧溝橋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B.日本在淪陷區(qū)實行“以華治華”政策

C.日本策動華北自治侵略中國的陰謀D.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9.表1“一五”國民經濟各部門基本建設投資分配

農業(yè)水利運輸貿易銀行文化教育城市

項目總計工業(yè)其他

林業(yè)郵電物資倉儲衛(wèi)生建設

總額

427.4248.532.6982.112.830.8164.6

(億元)

比重魏)10058.27.619.237.23.71.1

據表可知,“一五”計劃

A.發(fā)展生產力與變革生產關系并舉

B.恢復經濟與鞏固新生政權相聯結

C.兼顧了重點建設和增進人民福祉

D.學習和借鑒蘇聯的經濟建設經驗

10.“一帶一路”倡議與絕大多數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及規(guī)劃對接,與俄羅斯“大歐亞伙伴關系”倡議、哈薩

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土耳其“中間走廊”計劃、蒙古國“草原之路”計劃等地區(qū)發(fā)展計劃和

倡議對接。據此可知,“一帶一路”倡議

A.順應了亞洲區(qū)域經濟集團化的發(fā)展趨勢

B.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

C.有利于構建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D.體現了中國在全球治理體系的責任擔當

11.西方古典歷史學家們認為歷史學能“開闊我們的想象世界,使我們在思想和感情上成為一個更大的宇

宙公民,而不僅僅是一個日常生活的公民而已。它以這種方式,不僅有助于知識,而且有助于智慧。”據

此可知

A.民主政治影響古典史學創(chuàng)作B.史學理論體現人文主義精神

C.西方古典史學蘊含理性精神D.西方歷史學家治史注重求真

12.在13、14世紀,商品貨幣關系在向農村滲透,封建領主為了得到更多的貨幣,便把莊園中原實行的勞

役地租普遍改變?yōu)樨泿诺刈猓瑫r,領主們還允許莊園農奴用金錢贖買人身自由。這些現象的出現

A.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B.推動城市自治運動的興起

C.說明莊園制經濟走向崩潰D.加速了封建農奴制的瓦解

13.在18世紀,由于捏練機及機械壓力機的技術革新,通心粉在那不勒斯降級為一種普通的食物。進入19

世紀以后,由于農業(yè)科學的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的進步,“最精致的海味”牡蠣由貴族餐中食料變成為無產階

級口中之食。據此可知,食品技術進步

A.沖擊了原有的社會秩序

B.淡化了食物的象征意義

C.改變了人們的飲食觀念

D.豐富了人們的食物種類

14.印度民族運動領導者安妮?貝桑特夫人警告英國殖民統治者:“國家的全部年輕人”不可能“永遠被

壓制”,因為俄國已試圖“用無情和徹底”(的方式)實現了革命,并且“贏得了文明世界的贊譽”。據此

可知

A.印度工人運動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B.俄國革命激發(fā)了印度的民族獨立意識

C.十月革命鼓舞了印度人民的解放斗爭

D.英國殖民者被迫調整統治方式和策略

15.依據IMF的數據,1975年至1980年阿根廷食品出口占貨物出口比重超過65%;巴西同樣以食品出口為

主,占貨物出口比重的一半左右;智利、秘魯主要出口礦物和金屬制品;委內瑞拉的燃料出口占比一直

保持在90%以上。據此可知,拉美部分國家

A.發(fā)展國際貿易實現經濟騰飛

B.單一經濟結構隱藏發(fā)展風險

C.加強國家間合作實現工業(yè)化

D.利用地緣優(yōu)勢發(fā)展外貿經濟

16.世界銀行統計數據表明,1984-1993年的10年中,發(fā)達國家與快速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東亞發(fā)展中國家

都獲得了年均2%的經濟增長率。快速參與國際經濟的發(fā)展中國家不僅增長速度較快,而且增長穩(wěn)定,其國

民經濟發(fā)展速度超過較慢或緩慢參與國際經濟的發(fā)展中國家50%以上。據此可知

A.參與經濟全球化是發(fā)展中國家的必然選擇

B.發(fā)達國家引領經濟全球化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C.經濟發(fā)展速度和經濟全球化參與度正相關

D.發(fā)展中國家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方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北宋體育休閑活動獲得極大的發(fā)展,不僅形式豐富多彩,而且以多種方式存在。蹴鞠因其比賽風格、

方法的改進,成為了一種兼具技能性與表演性的體育休閑活動。每到春天,市民紛紛奔向園圃去踢球,

東京汴梁出現“舉目則秋千巧笑,觸處則蹴鞠疏狂”的景象。如果說蹴鞠是一種較為輕松的體育休閑運動,

那么相撲則是一種較為強烈的強身健體的運動,同樣深得宋代市民的喜歡和認可。水上體育運動也有了

很大的發(fā)展,據《夢梁錄》載:朝廷每年都舉行規(guī)模宏大的龍舟競標、水秋千、擲水球、弄潮等形式多樣

的水上娛樂活動,豐富了百姓的娛樂生活。

------摘編自韓穎《宋代休閑生活初探》

材料二

伴隨著各項體育休閑活動的開展和活躍,南宋體育休閑娛樂文化也進一步發(fā)展并呈現出獨有的魅力,

呈現出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點。“瓦舍”的發(fā)展,為體育表演和體育觀賞活動的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代表

著體育休閑娛樂性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瓦市相撲者,……以圖揉手之資”,體育表演也成為了

一種可以賺錢謀生的手段。不管是在街頭巷尾的體育表演,還是各大瓦舍勾欄中的體育表演都會采用商業(yè)

化的宣傳方式,這些都為當時的體育休閑注入了商業(yè)化的特性。而前去觀看體育表演、進行體育休閑消費

的觀眾更是數不勝數,使得在當時觀看體育表演呈現出“諸棚看人,日日如是”的熱鬧場面。

——摘編自戾晨晨《南宋市民群體的休閑生活研究》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北宋體育休閑活動發(fā)展的原因。(6分)

⑵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南宋體育休閑活動的特點和影響。(9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北伐戰(zhàn)爭引發(fā)政權更迭,南北易勢,從此中國進入國民黨統治時期。政權鼎革使社會上出現了“革

命軍北伐、司法官南伐”現象。這既與奉系張作霖勢力控制北京政府推行高壓政治有關,也與國民黨的

境遇有關。國民黨雖幾經改組,但其思想紛歧、組織散漫、人員龐雜、黨力低下可謂痼疾。隨著北伐

戰(zhàn)爭迅速推進,國民黨控制地域急劇擴大.,管理與建設人才嚴重不足,與北方勢力妥協過程中使大量的

北方官僚、政客進入國民黨政權中。歷屆民國政府均謀求撤廢列強在華領事裁判權。1927年南北政權鼎革

后,在撤廢領事裁判權的外部壓力下,南京政府只能在接續(xù)北京政府司法系統的基礎上繼續(xù)展開工作,

而無法真正另起爐灶。受“司法獨立”思想的影響,司法官員不得參加政黨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

這種“司法不黨”理念也影響了司法官南伐。

政權鼎革中司法人事延續(xù),有利于承續(xù)北京政府司法基礎,實現國家司法運轉的平穩(wěn)過渡,但對國

民黨而言,也帶來很多問題。這些司法人員與國民黨并無淵源,對國民黨理念與統治方式未必認同,

“反黨”現象頻發(fā);以北京政府司法官員為班底的南京政府司法系統,無法成為國民黨政治斗爭的有力

工具。

——摘編自李在全《革命軍北伐,司法官南伐——1927年前后的政權鼎革與司法人事延續(xù)》

(1)根據材料,概括司法官南伐的背景。(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司法官南伐的影響。(6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日本發(fā)動的對中國和廣大亞洲國家的侵略戰(zhàn)爭給中國和亞洲人民帶來了沉重

的災難,日本理應向亞洲各國家和人民作出道歉和賠償。然而,日本政府卻與索賠國討價還價,甚至

拒絕賠償,逃避承擔戰(zhàn)爭賠償責任。這與日本在戰(zhàn)敗后被美軍單獨占領,把日本納入美國的東亞戰(zhàn)略

不無關系。從1948年起,美國開始把其遠東重點轉向日本,美國計劃把日本培植成為其在亞洲新的反

共、反蘇基地。朝鮮戰(zhàn)爭后,臺灣當局又重新得到了美國的重視,美國雖然“扶日”但不“棄蔣”。

美國為防止共產主義在東亞的擴張,準備構建“日臺同盟”,希望臺灣和日本能夠盡早就和約問題達成

一致,賠償問題并不在和約的考慮范圍之內。

——摘編自徐顯芬《未走完的歷史和解之路------戰(zhàn)后日本的戰(zhàn)爭賠償與對外援助》

材料二

作為賠償者,日本戰(zhàn)后對亞洲國家所付出的戰(zhàn)爭賠償與緬、菲、越、印尼、韓等國索賠額相比,

差之甚遠。日本對中國的賠償僅占我國戰(zhàn)爭損失6000億美元的0.0033%。從日本開始戰(zhàn)爭賠償的1956年至

1961年,賠償額不超每年財政預算的1.7%。1954年至1959年,以賠償為契機,日本把大量產品和成套

設備作為賠償輸入東南亞,為日本產品打開了銷路。日本政府竭力的避免使用“賠償”的概念,把

所賠資金、勞務和商品的提供都稱為“經濟合作”。從而通過概念的轉換,把日本必須被動履行的戰(zhàn)爭

賠償義務,變成了主動提供的“善行義舉”。這更加強了日本國內“集體無罪責”的潛意識,一定

程度上造成了戰(zhàn)后日本右翼勢力否認戰(zhàn)爭罪責、美化侵略歷史的思潮卷土重來的社會條件。日本逃避戰(zhàn)

爭賠償責任的做法,使日本至今對戰(zhàn)爭責任、歷史認識等問題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摘編自孫琳《日本未承擔戰(zhàn)爭賠償責任的原因分析及其影響》

⑴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zhàn)后日本逃避承擔戰(zhàn)爭賠償責任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二戰(zhàn)后日本逃避承擔戰(zhàn)爭賠償責任帶來的影響。(7分)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結合,與兩者的契合性有著直接的關聯。馬克思主義島中華

傳統文化雖是兩個不同的思想體系,但在根本上依然有其相通之處與契合之處。具體而言,馬克思主義

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和包容性的精神特魔,辯證性、整體性的思維方式,

以及人類性的價值立場、滅下為公的價值理念上具有契合性與共通性。

——摘自趙娜《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路徑》

根據材料,提煉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

述成文)

2024年第一次高三模擬考試

歷史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D項正確,根據材料周人以農作物等植被作為主要的祭祀品,認為人為事情的成功與否決定權

在自己手里,得出周人人本思想逐漸覺醒的結論。A項時空錯位,儒家創(chuàng)始于春秋時期;B項史實錯誤,

周朝是宗法社會,強調敬侍祖先的意識;C項時空錯位,追求獨立自由的人格精神是在近代。

2.A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秦律并不認可“親親相隱”的原則,父子私恩需服從國家公義,故選A項。材料

未說明處罰的措施不能得出刑罰嚴酷得結論,排除B項;秦朝時儒家倫理觀念并未淡化,與史實不符,排

除C項,法律的階級性是指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材料并未體現,排除D項。

3.D

【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局動亂,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故對

生與死發(fā)出追問和慨嘆,D項正確;玄學是魏晉時期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與

追問慨嘆生死無關,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魏晉時人對生與死的追問與慨嘆和消積避世無關,排除B項;

看淡生死,感慨命運無常與佛教道教思想無關,排除C項。

4.A

【解析】A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宋朝對官員的職責作了具體安排,這有利于提升官員對基層社會的治

理效能;B項概念混淆,材料主旨是對官員的考核,而非官員選拔;C項概念混淆,加強了對官員而非對

地方的控制,D項概念混淆,職官七事是對官員的考核,不是對官員的監(jiān)督。

5.B

【解析】B項正確,根據材料中專門總結商業(yè)運作實用知識和技能的商書廣為刊刻,商書把經商經驗條

理化、系統化,上升為理論,得出商業(yè)經營專業(yè)化程度加深的結論;A項史實錯誤,明清時期厲行重

農抑商政策;C項史實錯誤,明清時期印刷術沒有明顯進步,依然以雕版為主;D項無中生有,商書廣

為刊刻和經商理論總結不能得出商人的文化水平有明顯提高的結論。

6.B

【解析】B項正確,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湖湘地區(qū)科舉試題涉及到對民權內容的的考查,當

時民族危機加深,各階級探索救亡之路,倡導民權是救亡道路之一,得出挽救危機時代訴求的結論;A項

史實錯誤,科舉考試試題從未以西學為主;C項無中生有,材料與新式教育無關;D項概念混淆,是民

主意識的提高。

7.A

【解析】A項正確,根據材料都督總領軍民,等漢牧之就拜,類唐藩之留后……而乃簡命朝頒,拒電夕

告,得出中央政府威權下降的結論;B項史實錯誤,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后,政局趨向穩(wěn)定;C項無

中生有,材料未提及國人捍衛(wèi)共和政體的斗爭;D項無中生有,材料未提及政治轉型的內容。

8.C

【解析】C項正確,根據漫畫中的關鍵信息“偽華北自治委員會”,可知漫畫揭露了日本策動華北自治,

擴大侵略中國的陰謀;A項時空錯位,盧溝橋事變發(fā)生于1937年7月7日,華北事變發(fā)生于1935年;B項史

實錯誤,此時華北地區(qū)不是淪陷區(qū);D項時空錯位,漫畫反映的是民國時期的華北事變。

9.C

【解析】C項正確,根據表格數據可知,“一五”計劃期間國家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基本建設進行合理投

資,得出兼顧了重點建設和增進人民福祉的結論;A項概念混淆,發(fā)展生產力與變革生產關系并舉是三大

改造和工業(yè)化;B項史實錯誤,恢復經濟與鞏固新生政權相聯結是在1953年之前;D項無中生有,蘇聯的

工業(yè)化建設是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

10.B

【解析】B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一帶一路”的倡議契合了很多國家的發(fā)展計劃,得出“一帶一路”

倡議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的結論;A項史實錯誤,俄羅斯是歐洲國家;C項邏輯錯誤,

“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政治新秩序無關;D項無中生有,“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治理無關。

11.C

【解析】C項正確,根據材料歷史學不僅有助于知識,而且有助于智慧,得出史學蘊含理性精神的結論;

A項無中生有,材料未提及影響史學創(chuàng)作的因素;B項概念混淆,材料強調史學功能而非史學理論;D項

概念混淆,材料強調史學功能而非治史態(tài)度。

12.D

【解析】根據材料封建領主把勞役地租改變?yōu)樨泿诺刈猓试S農奴用金錢贖買人身自由,得出封建農奴

制的加速瓦解的結論,D項正確;13、14世紀歐洲處于資本主義萌芽時期,排除A項;題干材料內容是

農村生產關系變革,與城市自治無關,排除B項;題干材料封建領主放松對農奴的控制是莊園制的逐漸瓦

解不是崩潰,排除C項。

13.B

【解析】B項正確,根據材料由于捏練機及機械壓力機的技術革新,通心粉在那不勒斯降級為一種普通

的食物,“最精致的海味”牡蠣由貴族餐中食料變成為無產階級口中之食,得出食品技術進步淡化了食物

的象征意義的結論;A項夸大影響,通心粉通心粉和牡蠣成為平民食品沖擊不了社會秩序;C項無中生有,

材料沒有涉及人們的飲食觀念改變的內容;D項概念混淆,技術革新增加了食物產量,不是增加了食物

的種類。

14.C

【解析】C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俄國革命影響了印度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斗爭,得出十月革命鼓

舞了印度人民的解放斗爭的結論;A項無中生有,材料未提及印度工人運動,也未提及工人運動受馬克思

主義指導;B項史實錯誤,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義就有了民族獨立意識;D項無中生有,材料未提及

英國殖民者調整統治方式和策略的內容。

15.B

【解析】B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魯、委內瑞拉等國單一貨物的出口占貨物

出口比例過高,這種單一經濟結構不利于經濟的發(fā)展;A項夸大影響,單一貨物的出口未能使拉美國家實

現經濟騰飛;C項無中生有,題干材料未涉及拉美國家實現工業(yè)化的內容;D項概念混淆,拉美部分國家

用資源優(yōu)勢發(fā)展外貿經濟。

16.C

【解析】C項正確,根據材料發(fā)達國家與快速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東亞發(fā)展中國家都獲得了年均2%的經濟增

長率,快速參與國際經濟的發(fā)展中國家國民經濟發(fā)展速度超過較慢或緩慢參與國際經濟的發(fā)展中國家50%

以上,得出經濟發(fā)展速度和經濟全球化參與度正相關的結論;A項無中生有,材料未提及參與經濟全球化

是發(fā)展中國家的必然選擇;B項無中生有,材料未提及發(fā)達國家引領經濟全球化的未來發(fā)展方向;D項

史實錯誤,發(fā)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17.(15分)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北宋和南宋時期體育休閑活動發(fā)展的原因、特點和影響。

第(1)問如下表所示:

材料及所學知識結論

北宋的時代特征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蹴鞠因其比賽風格、方法的改進,成為了一種兼具技能性與

蹴鞠的優(yōu)越性

表演性的體育休閑活動。

市民紛紛奔向園囿去踢球市民階層的出現

朝廷每年都舉行規(guī)模宏大的龍舟競標、水秋千、擲水球、弄

政府的支持

潮等形式多樣的水上娛樂活動

第(2)問如下表所示:

材料及所學知識結論

“瓦舍”的發(fā)展,為體育表演和體育觀賞活動的提

特出現了專門的休閑娛樂場

點所

了良好的環(huán)境

不管是在街頭巷尾的體育表演,還是各大瓦舍勾欄兼有娛樂化和商業(yè)化的屬

中的體育表演都會采用商業(yè)化的宣傳方式性

觀眾更是數不勝數,使得在當時觀看體育表演呈現

呈現出大眾化的特點

出“諸棚看人,日日如是”的熱鬧場面

“瓦舍”的發(fā)展促進了城市的發(fā)展

各大瓦舍勾欄中的體育表演都會采用商業(yè)化的宣傳

方式,這些都為當時的體育休閑注入了商業(yè)化的特促進了商品經濟發(fā)展

觀眾更是數不勝數,使得在當時觀看體育表演呈現

豐富了百姓生活

出“諸棚看人,日日如是”的熱鬧場面

【參考答案】

(1)原因: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蹴鞠運動的優(yōu)越性;市民階層的出現;政府的支持。(每點2分,任答3

點得6分)

(2)特點:出現了專門的休閑娛樂場所;兼有娛樂化和商業(yè)化的屬性;呈現出大眾化的特點。(每點2

分,共6分)

影響:促進了城市的發(fā)展;促進商品經濟發(fā)展;豐富了百姓生活。(每點1分,共3分)

18.(12分)【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民國時期司法官南伐的背景和影響。

第(1)問如下表所示:

材料結論

奉系張作霖勢力控制北京政府推行高壓政治有關北京政府的政治壓迫

國民黨雖幾經改組,但其思想紛歧、組織散漫、人員龐國民黨的缺少司法班底,建設人

雜、黨力低下可謂痼疾才嚴重不足

在撤廢領事裁判權的外部壓力下收回領事裁判權談判的需要

“司法獨立”和“司法不黨”理念的

“司法獨立”思想;“司法不黨”理念

影響。

第⑵問如下表所示:

材料及所學知識結論

有利于承續(xù)北京政府司法基礎,實現國家司法運轉的平

有利于司法運轉的平穩(wěn)過渡

穩(wěn)過渡

促進了南方地區(qū)法律制度的變革

結合所學

和發(fā)展

為中國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形成和

結合所學

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對國民黨理念與統治方式未必認同,"反黨’’現象頻發(fā);

司法官對國民黨理念與統治方式

以北京政府司法官員為班底的南京政府司法系統,無法未必認同,出現“反黨”現象。

成為國民黨政治斗爭的有力工具。

【參考答案】

⑴背景:北京政府的政治壓迫;國民黨的缺少司法班底,建設人才不足;收回領事裁判權談判的需要;“司法

獨立”和“司法不黨”理念的影響。(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

⑵影響:有利于司法運轉的平穩(wěn)過渡;促進了南方地區(qū)法律制度的變革和發(fā)展;為中國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形成

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司法官對國民黨理念與統治方式未必認同,出現“反黨”現象。(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

19.(13分)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二戰(zhàn)后日本逃避承擔戰(zhàn)爭賠償責任的原因和影響。第⑴問如下表所示:

材料結論

日本政府卻與索賠國討價還價,甚至拒絕賠償,逃避承擔

日本政府及國民缺乏責任擔當

戰(zhàn)爭賠償責任。

這與日本在戰(zhàn)敗后被美軍單獨占領,把日本納入美國的東美國單獨占領日本,培植日本

亞戰(zhàn)略不無關系。美國開始把其遠東重點轉向日本,美國成為其在亞洲的反共、反蘇基

計劃把日本培植成為其在亞洲新的反共、反蘇基地。地

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利用日本生

所學知識

產戰(zhàn)爭物資

美國希望臺灣和日本能夠盡早就和約問題達成一致,

賠償國民政府放棄對日戰(zhàn)爭索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