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三中學校中考三模歷史試題_第1頁
2024年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三中學校中考三模歷史試題_第2頁
2024年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三中學校中考三模歷史試題_第3頁
2024年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三中學校中考三模歷史試題_第4頁
2024年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三中學校中考三模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南陽市第十三中學校三模考試(時間:50分鐘滿分:5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1.商王在處理一些重大事務時,除了占卜,還要征求大臣、民眾的意見;西周王朝遇到重大問題D.君主權威始終至高無上2.觀察圖片,其反映了我國古代()清代幣制是銀錢并用,繳納賦稅卻需要換成白銀。領導人為“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過去我們就是由先生把著手學寫字”“我們就懂得要自己想問題”的功臣是()州峰會等。這說明當今中國()務。此舉()“連貫東西”有關的是()時間國家1920年8月中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成立,成員有陳獨秀1920年朝鮮勞動共濟會作為朝鮮第一個革命的工會組織在1925年胡志明創立越南肯年革命同志會(越南共產黨前身)1920年5月印度尼西亞東印度共產主義聯盟(1924年6月改名為印度尼西亞共產黨)成立后,加強了對工農革命運動的領導C.十月革命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20.輪子是古代人類最重要的發明之一,但自從人們開始使用內燃機來驅動這些輪子后,它們就迅速地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急劇地改變著人類的社會面貌和生活方式。由此人類進入了21.(6分)閱讀材料,探究問題。薩的“御道”,它全長2400多千米,設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設一驛站,驛站備有馬匹供信使 (1)根據材料,概括中外道路建設的共同之處并分析原因。(4分)(2)除了材料中的陸路交通,請列舉古代社會其他改善交通的亦例并分析其影響。(2分)22.(6分)閱讀材料,探究問題。⑤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⑤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①在中共中央領導下,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的名義,頒布了一個全國性的農民協會章程③中共八七會③中共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針1947年軍閥”材料二一位美國駐華記者曾這樣記述當時的抗日根據地:“現在,農民們成立了鄉、縣參議會,參議會都被賦予權力,能解決有關農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這些都是農民們自孩提時代起就一直面臨的問題。農民們第一次進入政府機構,并且發現自己具有不容置疑的管理能力和從未顯露的才(1)根據材料一,從示意圖中任選出兩件事情,闡述相關變化并分析原因。(3分)(2)根據材料二,其反映了怎樣的歷史事實?此舉有何作用?(2分)23.(6分)閱讀材料,探究問題。(3)綜上探究,就國家的現代化生產管理寫出你的一點建議。(1分)25.(6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相關知識,圍繞材料中出現的觀點,寫一篇短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80-120字)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嶺:對西方國家來說,它似乎意味著現代化的結束;對世界其他地區來說,它似乎又是現代化的開始。戰后西方開始更新自己,從而改變了西方世界(3)綜上探究,概括我國外交政策的著眼點。(1分)24.(6分)閱讀材料,探究問題。時間19世紀后半葉1867年出臺法案,將監管作坊的權力賦予地方政府任命的衛生官出臺法案明確規定,童工每周必須上學,并接受10小時教育1871年作坊監管權從地方政府轉移到中央政府手中,同時,工廠視察員也肩負起監管作坊的職責女工、童工以及青工的工作時間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到19世紀末,無論在覆蓋范圍上還是在法案 (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19世紀英國完善工廠管理進程的特點。(3分)(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完善工廠管理的影響。(2分)映了A,第二幅圖反映了C,第三幅圖反映了D。并結合西漢初年諸侯王勢力龐大、威脅中央的史實,9.A【解析】根據干內容,且時間節點為1794大學教育的相應變化。B、D時期不對,C與題干無西洋沿岸的荷蘭取代,這是新航路開辟帶來的相關的是1787年憲法。A、C、D為英國和法國的,19.C【解析】根據題干,其反映了一戰后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的興起,這來自十月革命的影響。A本身21.(1)政府主導;以都城為中心;輻射四方;距離綿長:設有驛站:連接歐亞;與絲綢之路相合;等等。符合題意兩點即可,2分。原因:國家統一;國力強大:統治者重視;受中外交流頻繁的推動。符淮河的人工運河。秦始皇時期開鑿靈渠,促進了嶺南影響1分,共2分。【解析】第(1)問,結合以“咸陽為中心”“帝國行政中心”可知以都城為中心、輻射四方;通過“東至渤海、南至江浙”“2400多千米”可知距離綿長;兩則材料都提及驛站、絲綢之路可得出都有驛站、與知連接歐亞。分析原因,結合“秦朝”“唐朝”“元視等因素;結合“絲綢之路”可知中外交流的刺激。第(2)問,史實正確,表述完整即可。22.(1)變化:如③④,從廢除封建土地制度(打土豪分田地)到“減租減息”。2分。原因:全民族抗戰,中日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1分。(2)根據地民主建設。1分。有利于團結人民,取得抗戰勝利,也為后來的民主政治建設提供了經驗。符合題意一條即可,1分。(3)團結民眾;從人民利益出發;【解析】第(1)問,可結合①③、②③、③④、④⑤來進行回答,體現黨的土地政策根據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而變化,進而分析相關原因。第(2)政治建設。此舉有利于團結人民,取得抗戰勝利,也為后來的民主政治建設提供了經驗。結合第(1)(2)問,可得出第(3)問的答案。23.(1)以發展中國家為主體的亞非國際社會為突破口。1分。中國與亞非國家有共同的遭遇和共同的歷史任務:突破美蘇主導國際格局的需要。符合題意一條即可,1分。(2)萬隆會議或亞非會議。1分。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化解了其他國家的誤會,促進了亞非的團結和會議成功。2分。(3)自身中國家為主體的亞非”可得出相關答案。第(2)問,24.(1)特點:實施范圍逐步擴大;涉及內容越(2)影響:推動工業革命的發展;為福利國家興起提供基礎;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緩和社會矛盾);有利于推動初等教育的發展,提高勞動者文化素質;等等。符合題意兩條即可,2分。(3)如:立法保護【解析】第(1)問,根據題干中的“將紡織行到“19世紀后半葉”等可得出相關答案。第(2)問,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