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分層作業課件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第3課 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分層作業課件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第3課 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分層作業課件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第3課 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分層作業課件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第3課 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分層作業課件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第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123456789101112131415A組必備基礎鞏固題組1

民國時期的政治制度1.下圖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部分內容,對其理解正確的是(

)第二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第四條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A.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

B.照搬了美國政治體制C.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

D.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A解析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即宣布了主權在民,從法律上否定了主權在君,即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故選A項;根據所學可知,美國是三權分立,總統、國會和最高法院分立,中華民國還有國務員形成的責任內閣,兩者有區別,排除B項;辛亥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但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排除C項;中華民國設有臨時大總統,沒有君主,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1912年12月至1913年3月舉行了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選舉,全國參加投票選舉者占全國總人口的10.5%,兩院合計選舉議員總計870人,具體情況見下圖。這一現象反映了(

)A.中華民國的社會基礎堅實B.新的政治價值觀得以實踐C.多黨合作的政治局面出現D.資產階級政黨政治的成熟B解析

從舉行國會選舉、選舉議員等可以看出,相對于封建統治而言,新的政治價值觀得以實現,故選B項;參加投票的選舉者占全國總人口的10.5%,說明“中華民國社會基礎堅實”的說法不準確,排除A項;袁世凱實行獨裁統治,排除C項;民國初年的政黨政治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還不夠成熟,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3.1928年,國民黨的《訓政綱領》規定:在訓政時期,由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大會領導國民行使政權,大會閉會期間,把政權托付給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這表明(

)A.政黨政治在中國實現B.國民黨意在實行一黨專政C.國民黨執政能力提升D.孫中山的革命理想得以實現B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國民黨實施的訓政實質上是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剝奪了人民的權利,故選B項;辛亥革命后就已經開始了政黨政治的嘗試,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國民黨在治理國家過程中的具體措施,故無法得出“執政能力提升”的結論,排除C項;根據所學可知,國民黨背離了孫中山理論的精神實質和價值追求,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題組2

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和解放區的制度探索4.1934年4月,毛澤東在《鄉蘇維埃怎樣工作》中指出,“鄉蘇維埃代表會議每星期應開會一次”,帶回并討論群眾的要求和意見,其形成的決議應向群眾報告,并“動員群眾來執行”。這一工作流程的闡釋意在(

)A.推動紅色政權管理的民主化B.強調鄉蘇維埃代表會議的重要性C.動員社會各界抗日的積極性D.構建革命根據地的治理模式A解析

據材料可知,鄉蘇維埃代表會議的流程體現了對群眾意見的重視,對工作流程的闡釋意在推動民主化管理,故選A項;材料強調的是群眾意見的重要性,而不是會議的重要性,排除B項;材料的時間是“1934年4月”,此時是國共十年對立時期,排除C項;到1930年夏,全國已經建立了十幾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材料的目的在于發展治理模式,而非構建,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5.1941年11月,陜甘寧邊區召開了第二屆參議會,在選舉中,為解決群眾因不識字而無法投票的問題,發明了很多有特色的投票方法,如“背箱法”“投豆法”“燒洞法”等。這種做法(

)A.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B.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成熟C.顯示了中國民主政治的廣泛性D.有利于解放戰爭走向勝利A解析

據材料可知,邊區政府采用具有根據地特色的投票方式,解決群眾因不識字而無法投票的問題,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故選A項;毛澤東思想成熟的標志是1940年《新民主主義論》的發表,排除B項;僅通過題干材料無法判斷民主政治的廣泛性,排除C項;1941年處于全國抗戰時期,有利于抗日戰爭走向勝利,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6.中國共產黨某份文件指出:“凡軍事行動已經結束,土地改革已經徹底實現……即應實行普選,召開大行政區的人民代表大會,正式選舉大行政區的人民政府委員會。”文件中的“軍事行動”發生于(

)A.北伐戰爭期間 B.解放戰爭期間C.抗日戰爭期間 D.反“圍剿”斗爭期間B解析

據所學可知,在解放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在政權建設上采取在解放區設置行政區的辦法,以鞏固新興的人民政權,與材料信息相符,故選B項。123456789101112131415題組3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制度7.1953年4月3日,政務院發布《為準備普選進行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的指示》和《全國人口調查登記辦法》,普查結果顯示:全國在1953年6月30日24時總人口數為601938035。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人口普查(

)A.為選舉人大代表提供了準確的數據B.為各級人民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基礎C.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推動人口增長D.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恢復與逐步發展A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調查人口的準確數量,是為即將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作參考,以保證足夠的代表能充分代表人民的利益,故選A項;根據所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各級政府已經確立,排除B項;材料只是體現了這一時期的人數,沒有數據與前期的人數對比,無法判斷生活水平,排除C項;統計人口的真實數量更側重于政治意義,至1952年底,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已經完成,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8.1956年,中國共產黨某干部在工作筆記里寫道:“選舉能夠代表今天形勢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要進一步提高人民的覺悟、積極性……保證選民都能進行選舉。”該材料可用于研究20世紀50年代社會主義(

)A.民主政治建設的進展 B.人民教育事業的發展C.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 D.農業發展道路的探索A解析

題干內容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有關,故選A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是1984年全面展開的,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人民教育事業”“農業發展道路的探索”,排除B、D兩項。1234567891011121314159.1980年,廣西宜州合寨村農民自發組建了一種全新的管理共同體——村民委員會,這一做法迅速得到中央肯定。這主要是由于它(

)A.完善了人民公社的體制B.傳承了“三三制”的原則C.體現了群眾自治的精神D.開創了“新農村”的先例C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村民委員會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是一種村民自治,故選C項;人民公社是1958年就已經產生的體制,而非“全新的治理共同體”,排除A項;村民委員會沒有政治身份的區別,沒有傳承“三三制”的原則,排除B項;“新農村”是21世紀提出的概念,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0.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正式批準全國首批基層立法聯系點,全國其他地方也隨之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這些“開在家門口”的立法聯系點讓老百姓可以直接參與國家立法。這一做法(

)A.維護了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威嚴

B.體現了我國人民民主的真實性C.借鑒了西方基層民主自治的經驗

D.強化了對立法機關的群眾監督B解析

據材料可知,這一做法可以真實有效地方便民眾參與國家民主政治建設,體現了我國人民民主的真實性,故選B項;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威嚴主要由憲法進行維護,排除A項;普通民眾直接參與基層立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表現,與西方基層民主自治無關,排除C項;普通民眾直接參與基層立法體現的是民眾對基層立法機關的民主參與,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B組關鍵能力提升11.(2024河南信陽二模)1912年8月,宋教仁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修改了同盟會綱領,把“平均地權”改為“注重于民生政策”,“力謀國際平等”改為“維持國際和平”。這反映(

)A.革命派適應政治形勢的變化B.中國社會結構發生根本變化C.革命派走向議會政治的道路D.辛亥革命完成中國社會改造A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教仁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把同盟會綱領修改為“注重于民生政策”“維持國際和平”,這反映了革命派在政治上的進步,試圖通過選舉獲得政權,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這是對形勢變化的適應,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中國社會結構變化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強調宋教仁修改同盟會綱領,與議會政治無關,排除C項;辛亥革命沒有完成中國社會改造,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錢穆在評價民國初年政黨政治時說:當時的政黨,似乎誤認分黨相爭為政治上最高的景象。分黨相爭的勝負,不能取決于民眾,轉而各自乞援于軍人。一般黨員,則憑借黨爭的美名,公開地爭權奪利。此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A.中國仁人志士效法西方建立政黨政治B.中國政黨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和目標C.中國政黨的組建缺乏基本的歷史條件D.各派軍閥紛紛建立政黨借此割據一方C解析

據材料可知,民國初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政治精英對政黨政治的主觀理解不深入,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根深蒂固,民眾的民主意識薄弱、參政能力較低等,導致中國政黨的組建缺乏基本的歷史條件,C項正確;政黨政治亂象并不是效法西方建立政黨政治的結果,排除A項;同盟會是資產階級政黨,有政治綱領,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軍閥建立政黨的內容,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13.下列兩則文件(節選),其變化主要反映了(

)所有工人、農民、紅軍兵士及一切勞苦民眾都有權選派代表掌握政權的管理;只有軍閥、官僚、地主、豪紳、資本家、富農、僧侶及一切剝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沒有選派代表參加政權和政治上自由的權利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保證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資本家、農民、工人等)的人權、政權、財權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信仰、居住、遷徙之自由權。——《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A.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改變 B.根據地的政權建設日益完善C.革命統一戰線不斷發展 D.邊區政府滿足了各階層訴求A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據所學可知,在國共十年對立時期,地主、資本家是革命打擊對象,而抗日戰爭時期地主、資本家是團結對象,這是中日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結果,故選A項;“日益完善”不合邏輯,在國共十年對立時期,蘇維埃政權打擊地主、資本家等力量是合理的,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關于革命統一戰線不斷發展的相關論述,排除C項;“各階層訴求”不合邏輯,漢奸、偽軍等是抗日戰爭需要消滅的力量,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依法執政基本方式落實好,把法治中國建設好,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說明(

)A.法治建設促進道德教化B.以禮入法仍有現實意義C.道德教化促進法治建設D.法律實踐講究剛柔相濟C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據材料可知,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以道德教化促進法治建設,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道德教化對法治建設的促進作用,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以禮入法的觀點,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及法律實踐的內容,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