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91-2021 地球物理勘查基本術語(正式版)_第1頁
DZ∕T 0391-2021 地球物理勘查基本術語(正式版)_第2頁
DZ∕T 0391-2021 地球物理勘查基本術語(正式版)_第3頁
DZ∕T 0391-2021 地球物理勘查基本術語(正式版)_第4頁
DZ∕T 0391-2021 地球物理勘查基本術語(正式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發布I前言 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3通用術語 14重力勘查 6 6 74.3重力勘查儀器設備 8 84.5重力勘查數據處理及解釋 95磁法勘查 95.1磁法勘查一般術語 95.2磁法勘查方法 5.3磁法勘查儀器設備 5.4磁法勘查數據采集 5.5磁法勘查數據處理及解釋 6.3電法勘查數據采集 6.4電法勘查數據處理及解釋 7地震勘查 7.1地震勘查一般術語 20 22 237.4地震勘查數據處理 308放射性勘查 8.1放射性勘查方法 8.2放射性勘查數據采集 9地熱勘查 3410.1測井一般術語 36Ⅱ 37 38 39 41參考文獻 43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本文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國自然資源與國土空間規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93)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1地球物理勘查基本術語測井)領域中常用的主要術語和定義。本文件適用于地球物理勘查工作的語言和文字交流。2規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沒有規范性引用文件。3通用術語物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探礦地球物理調查地球物理探測以介質的物性差異為基礎,通過觀測和研究地球物理場,推斷地下地質構造、資源或其他目標體分布的勘查方法。重力勘探重力調查以介質的密度差異為基礎,觀測和研究地球重力場變化的地球物理勘查。磁法勘查magneticexploration,magneticprospecting,magneticsurvey磁法勘探磁法調查以介質的磁性差異為基礎,觀測和研究地球穩定磁場變化的地球物理勘查。2電法勘查electricalexploration,electricalprospecting,electricalSurvey電法勘探電法調查以介質的電性差異為基礎,觀測和研究電流場變化的地球物理勘查。地震勘探地震調查以介質的彈性差異為基礎,觀測和研究彈性波場變化的地球物理勘查。放射性勘查radioactiveexploration,radioactiveprospecting,radioactivesurvey放射性勘探放射性調查核物探以介質的放射性差異為基礎,觀測和研究核輻射場變化的地球物理勘查。地熱勘查geothermalexploration,geothermalsurvey地熱調查以介質的熱物理性質差異為基礎,觀測和研究地熱場變化的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測井利用鉆孔進行觀測的地球物理勘查。正常場由探測目標體所處的環境介質所產生的地球物理場。異常場由探測目標體產生的地球物理場。3通過正演計算得到的異常。實測異常observedanomaly通過實際觀測得到的異常。局部異常localanomaly正異常positiveanomaly觀測場值高于背景場值的異常。觀測場值低于背景場值的異常。測量儀器測讀系統的讀數變化一格所對應的場值變化量。標定用參數已知的裝置,建立儀器讀數與標準值之間的換算關系。刻度器calibrator測網surveygrid面積性勘查測區內的全部測點。4規則測網regularsurveygrid線距和點距固定的測網。不規則測網irregularsurveygrid線距和點距可變的測網。探測目標體為礦體的勘查工作。間接找礦indirectprospecting探測目標體為成礦因素或控礦因素的勘查工作。異常查證follow-upsurvey查清異常地質起因、場源屬性及其賦存狀態,對異常進行評價的勘查工作。數據處理dataprocessing對實測數據進行各種變換或轉換。數據整理datapre-processing數據處理的前期工作。校正消除環境因素對觀測值的影響。地球物理模型geophysicalmodel地下介質物性的空間分布模型。用實驗材料按比例縮小構建的地球物理場模型。5給定模型和(或)場源分布,計算其地球物理場理論分布的處理過程。數值模擬numericalmodeling計算機模擬利用數值計算方法實現的正演。物理模擬physicalmodeling通過對實體模型觀測實現的正演。由實測地球物理場推斷異常源的處理過程。判斷異常起因的處理過程。定量解釋由實測地球物理場,求取異常源的幾何參數和物性參數的處理過程。交互反演interactiveinterpretation在處理過程中對給定參數進行人工干預的反演。給定初始參數和邊界約束條件后,由計算機按設定的數學物理模型和算法進行計算,無須人工干預的反演。聯合反演jointinversion利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實測數據進行相互約束的反演。6剖面圖profile表示地球物理場沿觀測剖面分布的圖件。剖面平面圖profilemap平面剖面圖以剖面圖形式結合各剖面圖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來表示地球物理場平面分布的圖件。在同一剖面線上,由地形、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等多種信息構成的剖面圖(或斷面圖)。4重力勘查4.1重力勘查一般術語重力異常gravityanomaly由地下介質密度分布不均勻引起的重力值變化。剩余重力異常residualgravityanomaly重力觀測值減去區域重力異常。實測重力值經過高度改正、中間層改正、緯度改正、地形改正后得到的重力異常。均衡異常isostaticanomaly布格重力異常經過均衡校正后得到的重力異常。重力高closedgravitymaximum重力異常等值線圖中,圈閉中心重力值比周圍重力值高的異常區(帶)。7重力低closedgravityminimum重力異常等值線圖中,圈閉中心重力值比周圍重力值低的異常區(帶)。重力梯度帶gravitygradientzone重力值變化劇烈的區域。剩余質量residualmass探測目標體與同體積圍巖的質量差。歸一化重力總梯度normalizedtotalgravitygradient測點處重力異常總梯度除以該點所在平面各點總梯度平均值。在客觀條件相同條件下同一地點不同時間觀測,重力儀讀數不同的現象。由于日、月等天體的引力作用導致的地球表面重力值變化。4.2重力勘查方法觀測測點處的重力加速度值。相對重力測量relativegravitysurvey觀測兩測點間重力差值。重力梯度測量gravitygradientsurvey觀測單位距離上重力加速度變化值。在直角坐標系中,觀測重力場梯度三個方向分量的空間變化。84.3重力勘查儀器設備儀器彈性系統的傳感器為石英彈簧的重力儀。儀器彈性系統的傳感器為金屬彈簧的重力儀。超導重力儀superconductivegravimeter利用材料的超導特性實現測量的重力儀。重力梯度儀gravitygradiometer觀測重力場垂直變化的重力儀。4.4重力勘查數據采集相對重力測量中的重力值起算點。為提高重力測量精度,便于檢查和校正重力儀混合零點位移而建立的控制點。輔助基點為了彌補重力基點數量不足而建立的控制點。測區內的全部重力基點。為檢驗重力儀靜態零點漂移特征,在同一點保持重力儀處在靜止狀態下的重力儀讀數測試。9動態試驗dynamictest為檢驗重力儀動態零點漂移特征及其觀測精度,在不同測點間進行的重力儀讀數測試。4.5重力勘查數據處理及解釋消除測點與總基點之間的物質層對重力觀測值的影響。布格改正Bouguercorrection高度改正和中間層改正之和。根據地殼均衡學說,消除地殼塊體間厚度或密度橫向變化對重力觀測值的影響。厄缶改正E?tv?scorrection艾維改正消除儀器的載體相對地球表面移動所引起的離心力變化對重力觀測值的影響。將一個觀測面上的重力值換算為垂向上的另一面上的重力值。5磁法勘查5.1磁法勘查一般術語有效磁化強度effectivemag磁化強度在觀測剖面內的投影。總磁異常強度totalintensityofmag磁場總強度異常模量與該點正常地磁場強度的模量之差。5.2磁法勘查方法總磁場測量totalmagneticfieldsurvey觀測地磁場總強度。三分量磁測tri-componentmagneticsurvey觀測地磁場在直角坐標系中三個相互垂直的獨立磁場分量。磁梯度測量magneticgradiometry觀測地磁場的梯度變化。磁場梯度張量測量magneticgradienttensorsurvey觀測地磁場在直角坐標系中三個相互垂直的獨立磁場分量的空間變化。核磁共振測深nuclearmagneticresonancesounding通過改變脈沖電流幅值和(或)供電時間,分析核磁共振的響應差異,推斷地下介質垂向分布的核磁共振勘查。5.3磁法勘查儀器設備機械式磁力儀mechanicalmagnetometer磁秤基于磁鐵在磁場作用下機械平衡原理的磁力儀。磁通門磁力儀flux-gatemagnetometer利用軟磁性坡莫合金作為傳感器的磁力儀。質子磁力儀protonprecessionmagnetometer基于質子旋進原理的磁力儀。光泵磁力儀opticalpumpmagnetometer基于光泵作用原理,測量絕對總磁場的磁力儀。基于金屬的超導效應原理的磁力儀。三分量磁力儀tri-componentmagnetometer采用三個相互垂直的獨立磁傳感器的磁力儀。磁力梯度儀magneticgradiometer觀測磁場梯度變化的磁力儀。用來測定弱磁性巖礦石標本的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強度的磁力儀。旋轉磁強計spinnermagnetometer通過觀測巖礦石樣本旋轉時產生的感應電信號或交變磁場信號,求取巖礦石樣本的剩余磁化強度矢量的磁力儀。5.4磁法勘查數據采集測區內磁異常的控制點或起算點。定向標本orientatedsample標注有原位方向的巖礦石標本。在航空磁測工區內布設的垂直于測線方向,用于各測線調平和全區測量質檢的測線。在航空磁測數據處理時,通過計算得到的垂直于測線方向,用于各測線調平的測線。在航空磁測中,由飛機本身產生的恒定磁場、在地磁場作用下產生的感應磁場和飛機飛行時切割地磁場產生的渦旋磁場的總和。轉向差diversionaryerror機械式磁力儀在東西兩個方位讀數的差值。5.5磁法勘查數據處理及解釋消除地磁場的每日漲落對磁場觀測值的影響。正常場改正normalgeomagneticcorrection消除正常地磁場隨緯度變化對磁場觀測值的影響。將起伏面上的磁異常換算為水平面上的磁異常。磁極歸化化到地磁極將斜磁化磁性體產生的磁異常換算成同磁源在垂直磁化條件下產生的磁異常。磁源重力異常pseudogravityanomaly假重力異常由磁異常換算得到的同異常源的重力異常。6電法勘查6.1電法勘查一般術語一次電流場primarycurrentfield由供電電極或發送裝置建立的、用于激勵地下介質的電流場。在一次電流場的激發下,地下介質產生的電流場。一次電流場和二次電流場的總和。在電磁法中,用鋪設在地面固定不動的不接地回線或兩端接地的導線所產生的電流場。偶極場dipolefield一對相距很近的接地異性點電源或不接地的小線圈所產生的電流場。地電結構geoelectricstructure地下介質電性參數的空間分布。視電阻率apparentresistivity在非水平均勻大地條件下,用水平均勻大地條件下的公式計算得到的電阻率。層狀介質中,地層的厚度與地層電阻率的積。縱向電導longitudinalconductance層狀介質中,地層的厚度與地層電阻率的商。由于低阻(或高阻)地層的存在,導致對深部地層探測能力變弱的現象。等值原理不同地電結構所對應的電法測深曲線近于相同的現象。6.2電法勘查方法時間域電法timedomainelectricalmethod觀測與研究隨時間變化電流場的電法勘查方法。觀測與研究諧變電流場的電法勘查方法。觀測與研究有源電流場的電法勘查方法。采用一定電極裝置,通過觀測穩定供電電流和電位差,計算視電阻率的傳導類電法。按照一定規則逐次改變供電電極之間、測量電極之間距離,研究地下介質電阻率垂向變化的電阻率法。高密度電法resistivityimaging將多個電極預先布置在測線上,通過電極轉換裝置,實現不同電極裝置和不同電極距的組合觀測的電阻率法。充電法mise-a-la-massemethod向良導體供電,觀測與研究充電電流場空間分布的傳導類電法。磁充電法magnetometrlcchargingmethod觀測由供電電流所產生的磁場的充電法。電化學類電法electrochemicalmethod以介質電化學性質差異為基礎的電法勘查方法。觀測與研究天然穩定電流場的電化學類電法。激發極化法inducedpolarizationmethod觀測與研究激發極化場的電化學類電法。觀測和研究頻散率的頻率域激發極化法。頻譜激發極化法frequencyspectruminducedpolarizationmethod復電阻率法觀測與研究復電阻率頻譜的激發極化法。相位激發極化法phaseinducedpolarizationmethod觀測與研究復電阻率相位的激發極化法。感應類電法觀測與研究渦旋電流場的電法勘查方法。被動源電磁法passivesourceelectromagneticmethod以天然或非自主發送電磁場為場源的電磁法。磁大地電流法magnetotelluricmethod大地電磁測深在低頻段(0.0001Hz~100Hz)的不同頻率上觀測電場和磁場,進行頻率測深的被動源電磁法。甚低頻電磁法verylowfrequencyelect利用長波電臺發射的電磁波作為場源的被動源電磁法。音頻大地電磁法audiomagnetotelluricmethod在音頻段(1Hz~10000Hz)的不同頻率上觀測電場和磁場,進行頻率測深的被動源電磁法。主動源電磁法activesourceelectromagneticmethod以自主建立電磁場為場源的電磁法。瞬變電磁法transientelectromagneticmethod時間域電磁法觀測與研究電磁場隨時間變化的主動源電磁法。注1:簡稱TEM。頻率測深法frequencysounding根據頻率與趨膚深度的關系,通過改變頻率研究地下介質電阻率垂向變化的主動源電磁法。采用剖面觀測方式,發送為偶極裝置的主動源電磁法。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在音頻段(1Hz~10000Hz)的不同頻率上觀測電場和磁場,進行頻率測深的主動源電磁法。電磁波法electromagneticwavemeth觀測與研究高頻電磁波場的主動源電磁法。地質雷達透地雷達觀測與研究高頻電磁波反射的主動源電磁法。6.3電法勘查數據采集用于向地下供電的導體。測量電極potentialelectrode用于觀測電位差的導體。到其他供電或測量電極的距離足夠遠,對觀測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的供電或測量電極。不極化電極non-polarizingoloctrode電極電位穩定、極化電位差較小的電極。電極排列electrodearray電極裝置布置在一條直線上的供電電極和測量電極之間的次序和間距組合。三極排列pole-dipolearray供電電極A和測量電極M、N按AMN的次序布置,供電電極B置于無窮遠處的電極排列。對稱四極排列Schlumbergerarray斯倫貝謝裝置供電電極A、B和測量電極M、N按AMNB的次序布置且相對中點O對稱分布(AO=BO=AB/2,MO=NO=MN/2)的電極排列。供電電極A、B和測量電極M、N按AMNB的次序布置且等間距分布(AM=MN=NB)的電極排列。偶極排列dipoleelectrodearray供電電極A、B和測量電極M、N按ABMN的次序布置且滿足BM>AB、BM>MN的電極排列。排列系數視電阻率計算公式中由供電電極與測量電極之間距離確定的常數。產生一次電流場的線圈、回線或接地導線。長導線源longwiresource通有諧變或脈沖電流的兩端接地的長導線所形成的場源。通有諧變或脈沖電流的矩形閉合線圈所形成的場源。尺寸遠小于它與觀測點之間的距離,可視為偶極子的場源。用于觀測電流場的傳感器。采用固定電極距(或固定頻率)沿剖面逐點進行觀測,或采用固定頻率沿剖面逐點觀測,研究地下介質電性橫向變化的工作方式。中間梯度法centralgradientarraymethod測量電極M、N在供電電極A、B之間1/2~1/3范圍內觀測且MN<AB的工作方式。測深法sounding在一個測點處,采用不同的電極距進行觀測,或采用不同頻率進行觀測,研究地下介質電性垂向變化的工作方式。鉆孔工作方式boreholemode涉及鉆孔工作時場源和(或)接收器的位置及位置變化。6.4電法勘查數據處理及解釋[電磁測深法]消除近地表電性不均勻性和地形起伏的影響。電磁偏移electromagneticmigration[電磁測深法]采用與地震波動方程偏移相類似的方法,消除近地表電性不均勻性的影響。擬地震電磁反演pseudoseismicelectromagneticinve根據電磁波在導電介質中的傳播與地震波在彈性介質中傳播的相似性,用反射地震的解釋方法來處理大地電磁資料的反演方法。電測深量板templateofelectricalsounding在水平地層條件下,給定各層的電阻率、厚度、深度等參數,通過計算、分類、組合編制的用于電測深定量解釋的視電阻率理論曲線圖。多測道剖面圖multi-channelprofile_瞬變電磁測深法]分別對多個采樣時間繪制的感應二次場電壓剖面圖。地電斷面圖geoelectricalsection以深度為縱軸,剖面線為橫軸,反映電阻率或極化率參數垂向變化的等值線圖。7地震勘查7.1地震勘查一般術語在地震記錄上首先到達的波。下凹界面的曲率中心在地表之下、同相軸上從右到左的方向對應于反射界面上相反方向(從左到右)從地面下行的地震射線,在強速度梯度帶中其傳播方向反轉并彎折回到地面所形成的透射波。來自已知震源的地震波在記錄上產生的第一個信號。用來解決地質問題的地震波。規則干擾地震記錄上相鄰道之間具有系統相位聯系的噪聲波列。伴隨波由地表以下的震源首先向上到達地面(或風化層底部)然后向下反射的能量。交混回響水體中發生的多次反射的總效應。側面波sidewave由測線兩旁的水下障礙物或陸地陡峭分界面反射(或繞射)到達接收點的地震波。沿懸掛井下檢波器的測井電纜傳播的能量所引起的波至。由風、水波等自然原因或某些人為因素引起的輕微擾動。瞬時速度instantaneousvelocity在地震波傳播方向上,波前在特定時刻的速度。反射波波前沿檢波器排列方向上的相速度。沿某一路徑傳播的距離與波面通過該路徑所需時間之比。在小偏移距情況下,地震波沿特定射線通過水平多層介質傳播時考慮了垂向不均勻性效應的速度。正常時差速度normalmoveoutvelocity在小偏移距情況下,用于正常時差校正的速度。由速度分析確定的、用于共中心點疊加的速度。地震波在某一地層內傳播的平均速度。群速度groupvelocity射線速度地震波沿能量傳輸方向的速度。相速度phasevelocity地震波任一特定相位(如波谷)的速度或一個單頻波的速度。把復雜地層簡化為均勻介質,從時距曲線求得的反射界面以上覆蓋層的速度。速度分析中疊加速度作為反射走時函數的關系圖。7.2地震勘查方法采取提高信噪比和采樣率以及拓寬有效頻帶等措施,使記錄信號的地震頻率范圍高于常規的地震勘無源地震法記錄天然微震信號的地震勘查方法。井間地震法crossholeseismicmethod震源和檢波器分別置于不同的鉆孔中,通過觀測地震波的傳播時間和振幅,勘查鉆孔間區域的地震三維地震勘查three-dimensionalseismicsurvey同時布置多條測線,在多點激發和多點接收條件下采集數據,獲取地質體三維空間分布特征的地震勘查方法。多分量地震法multi-componentseismicmethod使用三分量或四分量檢波器進行記錄的地震勘查方法。基于瑞雷波和勒夫波數據,通過計算其頻散曲線并反演,得到地下分層介質的橫波速度及厚度剖面的地震勘查方法。地面激發,三分量檢波器在鉆孔中觀測,求取井周圍區域的地質結構及地層特性的地震勘查方法。震源和檢波器置于坑道內,通過觀測封閉在低速夾層中的槽波,研究近地表低速層分布及構造的地震勘查方法。時移地震time-lapseseismic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工區的目標體進行重復觀測,研究目標體隨時間變化的地震勘查方法。7.3地震勘查數據采集釋放能量以產生地震波的物質或裝置。延續時間可控制、頻率連續變化的正弦振動震源。檢波器geophone將振動能量轉換為電信號的裝置。三分量檢波器tri-componentgeophone反映質點振動的三個相互垂直方向分量的檢波器。水聽器hydrophone根據壓力傳感器在所受到的壓力發生變化時產生電動勢的原理制作的檢波器。微機電系統檢波器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數字檢波器微型數字加速度單分量或三分量檢波器。激發條件excitingcondition震源類型、能量、激發點周圍介質耦合情況等因素。接收條件receivingcondition組合檢波器數目、形式及安置情況、道間距、偏移距、覆蓋次數、排列長度、采用的地震儀及儀器參數等因素。地震勘查中呈線性分布的全部觀測點。主測線dipline傾向測線垂直于構造走向的地震測線。走向測線平行于構造走向的地震測線。受復雜地表條件限制而布置的偏離直線很大的地震測線。寬線剖面widelineproflling由一條或多條檢波器排列固定不動,逐次接收斜交或正交震源線的激發,以確定較窄范圍的三維多次覆蓋信息的技術。檢波器相對于震源點的布置方式。縱排列in-linespread激發點和接收點位于同一條地震測線的排列。激發點布置在排列線外側相當大的距離的反射勘查排列,或者排列垂直于激發點連線的折射勘查端點激發排列end-on零偏移距激發激發點布置在檢波器排列一端或其附近的排列。端點外激發排列off-end非零偏移距激發激發點布置在縱測線排列的端點之外的排列。在相同位置逐次激發并逐次移動排列到更大偏移距處,得到等價于一次激發許多接收點同時觀測的反向控制接收排列不變,在排列兩端分別激發。多次覆蓋multiplecoverage為提高信噪比而對同一段反射界面進行多次觀測的各種排列方式。將一組檢波器連接到一個記錄道(檢波器組合)或將一組震源同時激發(組合震源)。組合長度均勻分布的直線形檢波器組合的首、尾檢波器之間的長度。炮檢距震源點到接收排列上任一個檢波器組中點的距離。每個接收點的檢波器(或檢波器組)連接到各自的放大器及記錄器構成的數據傳輸同路。由一個震源點激發,若干地震道接收所得到的各地震道的振動圖形。采用填充正相位(或負相位)面積的寬度與信號強度成正比的方式顯示的地震記錄。采用照片感光的密度(灰度)與信號強度成正比的方式顯示的地震記錄。波形道記錄wiggletracerecord顯示振幅與時間關系的地震記錄。采樣過程中,因采樣不足造成輸出的離散信號頻率的多值性。方向特性圖directivitygraph檢波器組合的相對響應圖或者組合震源(或定向藥包)所產生的地震波出射方向與相對振幅的關7.4地震勘查數據處理用一道來傳輸多道信息。將經過多路編排的地震記錄分解為按道序排列。道集gather具有某種共同采集坐標的地震道集合。切除mute根據記錄時間改變疊加中各分量的相對影響直到置零。地震基準面seismicdatum換算到可使其上局部地形和近地表影響變得最小的參考面。用于消除高程、風化層厚度、風化層速度等因素的變化所造成的影響,或參考基準面而對地震數據所消除近地表低速層對反射波至時間影響。基準面校正datumcorrection將實測的反射時間減去地震脈沖從震源到基準面再到檢波器所需的時間。從各道的初至波確定近地表變化的傳播時間校正。層析靜校正tomographystatics根據最小時間原理進行初至波的射線追蹤,利用層析反演方法求得近地表速度模型進行校正。剩余靜校正residualstatics由于實際條件的復雜性和技術上不完善等因素,對第一次靜校正后的殘余值做進一步靜校正。正常時差校正normalmoveoutcorrection動校正對反射時間的正常時差所進行的時間校正。剩余正常時差residualnormalmoveout由于正常時差校正不完全而殘留的正常時差。對不同記錄中有關的地震道求和。共中心點疊加commonmidpointstacking水平疊加從不同測線、不同偏移距但有相同中心點的各道構成道集,經過靜校正和正常時差校正后求和。將相同位置(或近似相同位置)的幾次激發得到的多張記錄,在動校正、靜校正之前求和。反射界面為水平面時,在多分量地震勘查多次覆蓋觀測系統中,各對震源和接收點間形成的轉換波的共反射點。通過振幅補償技術消除近地表和非地質因素對反射波振幅的影響,使單個同相軸的各道之間的振幅差異真實反映地下波阻抗界面物性特征。重新排列地震信息單元,使反射和繞射都歸位到時間域或空間域真實位置的反演方法。深度偏移depthmigration解決速度垂向和橫向變化以及不受傾角限制的偏移。采用波動方程的有限差分近似,使波場在時間上反向傳播的深度偏移。在法向入射條件下,確定出可以觀測到反射界面上某規定部分的反射同相軸。偏移速度分析migrationvelocityanalysis對地震數據進行迭代偏移,使其能量最大或達到最佳聚焦來估計地下速度空間分布。在三維地震勘查時,勘查區域被劃分成的一系列網格。道內均衡dynamicequallzation將一道記錄的振幅在不同的時間段內乘以不同的權系數,使深、中、淺層反射能量相差不大。道間均衡traceequalization對一個地震道進行調整,使相鄰道的振幅在某規定范圍內具有相同的均方根值。干擾波分析seismicnoiseanalysis設計一條或一組測線,采用小道間距排列端點激發無組合接收,所做的相干噪聲分析。7.5地震資料解釋研究地震反射振幅隨炮檢距的變化與地層速度、密度和彈性常數變化的關系。依據識別原則,將地震剖面上屬于同一條斷層的斷點連接成斷層線。同相軸event在若干地震記錄道上,由系統的相位變化或振幅變化指示的同一地震波到達的一組同相信號。由兩個或多個相距較近的一組界面產生的,具有穩定波形和固定時間間隔的一組反射波。合成地震記錄syntheticseismogram理論地震記錄通過數字模擬給定的子波在地震地質模型中傳播而確定的反射地震記錄。通過求出一個實時間序列的復數表達式,確定地震道的包絡振幅、瞬時相位、瞬時頻率。地震標準層seismicmarkerbed在較大范圍內反射特征明顯、穩定,可連續追蹤的地震界面。根據地震波組識別地層不整合特征,圈定沉積層序分界,求取不同沉積序列。地震剖面上突出的局部振幅增強。地震反射同相軸上的局部振幅減弱。兩種流體的分界面上產生的水平地震反射。層切片horizonslice三維數據體對應于同一反射層面的數據顯示。等時切片三維數據體對應于一個波至時間(或深度)的數據顯示。采用等高線圖的形式描繪反射層的地下構造形態的平面圖。地層(或一組地層)厚度相同各點的等值線圖。地震數據特性的量度。8放射性勘查8.1放射性勘查方法伽馬測量gammaraysurvey觀測放射性核素產生的伽馬射線的照射量率。伽馬能譜測量gammarayspectro按照不同的能量窗口觀測放射性核素產生的伽馬射線能量分布。射氣測量emanationsurvey觀測土壤(或巖石、水及其沉積物、空氣等介質)中的射氣濃度。觀測對象為氡子體釙—210的測量。α徑跡蝕刻測量alpha-tracketchsurvey觀測氡及其子體產生的α粒子在徑跡探測器上留下的受損痕跡數量。α卡測量alpha-cardsurvey觀測土壤或大氣中氡及其子體沉積在金屬或聚乙烯卡片上產生的α射線活度。活性炭測量activecharcoalmethod觀測活性炭吸附土壤或空氣中氡及其子體產生的伽馬射線照射量率。對受放射性核素累計照射并儲存射線能量的熱釋光探測器進行加熱,觀測放出與儲存能量成正比的可見光(或紫外線)量。沉積在徑跡探測器上的土壤中鈾原子,經中子照射分裂成兩個以上碎片,觀測單位面積上的探測器碰撞處出現的損傷痕跡數。核輻射取樣nuclearradiationsampling觀測探槽、坑道含礦地段的巖石表面,獲得某核素射線的照射量率,求取礦體厚度和含量。8.2放射性勘查數據采集積分氡測量法觀測較長時間段內收集到的氡及其子體產生的射線計數率,求取氡氣濃度的方法。微分氡測量法觀測短時間段內收集到的氡及其子體產生的射線計數率,求取氡氣濃度的方法。9地熱勘查地熱增溫率地下空間溫度隨深度的變化率。地溫梯度與平均地溫梯度存在明顯差異的區域。淺層測溫shallowtemperaturesurvey淺層地溫測量觀測和研究地表以下恒溫層以上深度范圍內的地熱場分布。進行區域性淺層測溫工作時,用于長期觀測的孔。10.1測井一般術語采用電纜將測井探管下到鉆孔中,并通過電纜進行測量控制和數據傳輸的測井。隨鉆測井loggingwhiledrilling將測量儀器放在鉆具內,在鉆進過程中完成測量的測井。數控測井computerizedlogging采用計算機控制數據采集及數據處理的測井。成像測井imaginglogging以圖像或曲線簇等形式展示不同方位、不同探測深度的井壁或井周圍地層物性參數分布(或鉆孔技術情況等)的測井。測井系列loggingsuite為完成某種任務而采用的測井方法組合。侵入帶invadedzone鉆孔周圍受井液侵入影響的區域。測井探測深度investigationdepthoflogging對測井響應起主要作用的介質的徑向范圍。幾何因子geometricalfactor一定體積(或厚度)的地層對測井響應貢獻的百分比。泥巖基線shaleSPbaseline泥巖自然電位基線在厚層純泥巖上所測得的自然電位值。含水純砂巖上所測得的自然電位值。周波跳躍cycleskip長短源距接收器接收非同一聲波脈沖而產生聲波時差異常的現象。視灰巖孔隙度apparentlime經過純灰巖刻度的儀器在非灰巖地層中測得的孔隙度。巖芯歸位corepositionrestoring通過測井曲線、圖像與鉆探巖芯進行對比,恢復巖芯的深度和方位。巖性識別lithologicidentification依據測井信息,結合地質等資料,求取鉆孔剖面地層的巖性、深度和厚度。巖石體積模型bulkmodelofrock根據巖石組分在測井響應上的差異,按體積把巖石分成若干部分,將測井響應視為各部分貢獻總和的簡化地層模型。雙水模型dualwatermodel把地層水看成是由“束縛水”和“自由水”組成的解釋模型。雙礦物法dualmineralmethod假設巖石骨架是由兩種礦物成分組成,利用測井響應來求取巖性及孔隙度。地層因數formationfactor地層電阻率因數飽和含水的純巖石的電阻率與該巖石中地層水電阻率的比值。反映地層因數、孔隙度、含水飽和度和地層電阻率之間關系的純巖石經驗公式。10.2電測井電測井electricallogging以地下介質的電學或電化學性質差異為基礎的測井。根據地下介質的電阻率差異,研究鉆孔剖面特征的電測井。采用梯度或電位電極系的電阻率測井。微電極測井microresistivitylogging采用微電極系的普通電阻率測井。側向測井laterolog采用聚焦電極系,使供電電流沿近似垂直井軸的方向進入地層的電阻率測井。微球聚焦測井microsphericalfocusedlogging采用安裝在貼井壁測量極板上、等位面在電極附近呈近似球形的聚焦電極系的側向測井。地層傾角測井diplogging通過對比三條或三條以上不同方位的電阻率曲線,求取地層界面的傾角和方位角的電阻率測井。微電阻率成像測井micro-resistivityimaging采用多個不同方位極板型陣列微電極系,以圖像形式展示井壁電阻率分布的電阻率測井。感應測井inductionlogging根據電磁感應原理,通過觀測地層中渦流產生的二次電磁場,求取地層電阻率的電測井。采用聚焦線圈系組合,求取探測深度不同的地層電阻率的感應測井。采用多個感應線圈系組合,通過軟件聚焦數字處理技術,求取地層電阻率和井液侵入特征徑向分布的感應測井。在非供電條件下,觀測地下介質產生的總自然電場電動勢的電測井。電極電位測井electrodepotentiallogging在非供電條件下,觀測與電子導電礦體接觸的電極所產生電位的電測井。以地下介質激發極化特性差異為基礎的電測井。電磁波傳播測井electromagneticwavepropag通過測量兩個接收線圈間電磁波的相位差和振幅比來反映地層電阻率信息的電測井。介電測井dielectriclogging通過測量兩個接收線圈間電磁波的相位差和振幅比來反映地層介電常數信息的電測井。10.3聲測井聲測井acousticlogging以鉆孔周圍介質的彈性波傳播性質為基礎的測井。觀測聲波在地層中傳播速度的聲測井。聲幅測井amplitudelogging觀測聲波在傳播過程中振幅衰減的聲測井。記錄聲波全部波形特征的聲測井。變密度測井variabledensitylogging采用顏色深淺不同的條帶來表示正半周聲波信號幅值變化的全波列測井。采用多個傳感器聲系的全波列測井。超聲成像測井boreholeteleviewer利用窄束超聲波進行旋轉掃描,獲得井壁反射波的振幅和走時信息,以圖像形式反映井壁情況的聲測井。10.4放射性測井放射性測井radioactivelogging,nuclearlogging核測井以地下介質的放射性差異為基礎的測井。自然伽馬測井gammaraylogging觀測地層的天然伽馬射線照射量率的放射性測井。伽馬能譜測井gammarayspectrometriclogging通過觀測地層的天然伽馬射線在不同能量范圍內的照射量率,計算鈾、釷、鉀含量的自然伽馬測井。密度測井densitylogging伽馬一伽馬測井根據康普頓散射原理,通過觀測井壁散射伽馬射線照射量率,計算地層體積密度的放射性測井。中子測井neutronlogging采用中子源照射地層,通過觀測熱中子通量率,計算地層含氫指數的放射性測井。中子俘獲伽馬能譜測井neutroncapturegammarayspectrometriclogging采用中子源照射地層,通過觀測俘獲中子產生的伽馬射線能譜,計算地層中特定元素含量的放射性測井。中子活化測井neutronactivationlogging采用中子源照射地層,使某些穩定核素轉變為人工放射性核素,通過觀測核素產生的特征伽馬射線能譜,計算地層中特定元素含量的放射性測井。元素測井olementallogging利用多種能譜測井組合方法,求取地層中特定元素含量的放射性測井。X射線熒光測井X-rayfluorescencelogging用低能伽馬或X射線源照射地層,通過觀測電子躍遷產生的特征X射線,計算地層中特定元素含量的放射性測井。同位素測井radioisotopelogging示蹤測井以放射性同位素作為示蹤劑,觀測地下水流速流向的放射性測井。核磁共振測井NMRlogging根據核磁共振原理,通過觀測和分析地層孔隙流體中氫核的弛豫特性,研究地層流體性質的測井。10.5測井儀器設備測井系統loggingsystem測井儀實現測井數據采集、記錄、處理、解釋等測井過程的設備總稱。控制面板測井系統中實現測量、顯示和記錄數據的地面電路部分。絞車winch測井系統中提升或下放電纜及測井探管的地面動力裝置。測井系統中改變電纜移動方向的機械裝置。測井系統中提升或下放井下探管,建立井下探管與控制單元之間信號傳輸的裝置。探管sonde,probe測井系統中實現數據采集的井下電路及傳感器。電測井中實現井下供電和測量的電極排列。電位電極系normaldevice成對電極之間距離遠大于不成對電極至相鄰電極距離的電極系。成對電極之間距離遠小于不成對電極至相鄰電極距離的電極系。聚焦電極系focusedsonde利用屏蔽電極使主電極電流沿近似垂直井軸的方向進入地層的電極系。微電極系microsonde鑲嵌在絕緣板上、電極距很小、測井時借助機械裝置將其緊貼井壁的電極系。10.6測井數據處理及解釋以鉆孔深度為縱坐標,以測井參數為橫坐標,表示測井參數隨深度變化的圖件。環境校正environmentalcorrection用試驗關系曲線或理論圖版對測井數據進行校正,消除與測量目的無關因素的影響。縱、橫坐標為不同測井參數,用來表示兩種參數之間關系的圖件。直方圖histogram一坐標軸為測井參數或地質參數,另一坐標軸為該參數出現在各間隔內樣點數(頻率),用來表示該參數的數值分布狀態的圖件。以深度為縱軸,傾角為橫軸,蝌蚪頭部位置指示地層(或構造)界面的深度和傾角,蝌蚪尾部指示傾向,用來表示地層(或構造)界面幾何特征及空間分布的圖件。施密特圖在單位圓面上用點代表一個地層(或構造)界面,圓心到點的距離表示傾角,圓心到點的徑向線指示傾向,用來表示地層(或構造)界面幾何特征的統計分析圖件。方位頻率圖將圓周等分成多個扇區,每個扇形位置表示地層(或構造)界面方位,扇形的徑向長度表示地層(或構造)界面在該方位的個數(頻率),用來表示地層(或構造)界面幾何特征的統計分析圖件。綜合柱狀圖integratedcylindricaldiagram分欄顯示地質信息、測井參數曲線和解釋結果等信息的測井成果圖件。[1]地質礦產部地質辭典辦公室.地質辭典(五)地質普查勘探技術方法分冊下冊.北京:地質出版漢語拼音索引A超導重力儀……4.3.3α徑跡蝕刻測量………………8.1.5超聲成像測井……………10.3.1.4α卡測量………8.1.6成像測井……阿爾奇公式…………………10.1.19充電法………6.2.3.2B傳導類電法……6.2.3背景場……………3.2被動源電磁法………………6.2.5.1垂直疊加…………………7.4.11.2編輯……………7.4.6磁場梯度張量測量……………5.2.4變密度測井……………10.3.1.3.1磁充電法…………………6.2.3.2.1變密度記錄………………7.3.12.2磁大地電流法……………6.2.5.1.1變面積記錄………………7.3.12.1磁法勘查………3.1.2標定………………3.5餅狀圖………10.6.6磁梯度測量……5.2.3波形道記錄………………7.3.12.3磁通門磁力儀…………………5.3.2波組……………7.5.5磁源重力異常…………………5.5.5不規則測網……3.7.2不極化電極……6.3.4道集………………7.4.4布格改正………4.5.2道間均衡……7.4.18布格異常……4.1.1.2道內均衡……7.4.17C等厚度圖……7.5.17槽波地震法……7.2.8等值現象……6.1.11側面波…………7.1.9低速層校正…………………7.4.8.1側向測井………………10.2.1.1.3地層傾角測井…………10.2.1.1.5測井……………3.1.7地層因數……10.1.18測井曲線圖…………………10.6.1地電斷面圖……6.4.6測井探測深度………………10.1.7地電結構………6.1.6測井系列……10.1.5地球物理勘查……3.1測網………………3.7地溫基準孔………9.4層析靜校正…………………7.4.8.4地震測線………7.3.6長導線源……6.3.7.1地震層位斷點組合……………7.5.2超導磁力儀……5.3.5地震層序分析………………7.5.10DZ/T0391—2021地震道………7.3.11二次電流場……6.1.2地震地質建模…………………7.5.3F地震基準面……7.4.7地震記錄……7.3.12反向偏移…………………7.4.14.2地震屬性……7.5.18方向特性圖…………………7.3.14地震相…………7.5.9放射性測井…………………10.4.1電測井………10.2.1放射性勘查…電測深量板……6.4.4飛機磁干擾……5.4.4電磁波傳播測井…………10.2.1.6非人工地震法…………………7.2.2電磁靜校正……6.4.1復數道分析……7.5.7電化學類電法…………………6.2.4伽馬能譜測井……………10.4.1.2電極電位測井……………10.2.1.4伽馬能譜測量…………………8.1.2電極系……10.5.1.6感應測井…………………10.2.1.2電纜………10.5.1.4干擾波分析…………………7.4.19電纜波………7.1.10高分辨率地震…………………7.2.1電阻率測井………………10.2.1.1共中心點疊加……………7.4.11.1電阻率測深法……………6.2.3.1.1共轉換點………疊加速度……7.1.17固體潮…………4.1.8定向標本………5.4.2觀測系統………7.3.1定性解釋……3.16.1光泵磁力儀……5.3.4定源場…………6.1.4端點外激發排列……………7.3.8.4合成斷面圖…………3.19核磁共振測井……………10.4.1.10對稱四極排列………………6.3.5.2核磁共振測深…………………5.2.5多測道剖面圖……6.4.5核輻射取樣…………………8.1.10多次覆蓋……7.3.8.7橫向電阻………6.1.8E環境校正……10.6.2厄缶改正………4.5.4回線源………6.3.7.2活性炭測量……8.1.7裂變徑跡測量……8.1.9機械式磁力儀…………………5.3.1M基準面校正…………………7.4.8.2玫瑰圖………10.6.7激發極化測井……………10.2.1.5密度測井…………………10.4.1.3激發極化法…………………6.2.4.假頻 7.3.13間接找礦 3.9泥巖基線……10.1.9 7.3.3擬地震電磁反演………………6.4.3交互反演 3.16.2.1逆時偏移………………7.4.14.1.1交會圖 絞車 接收條件 7.3.5偶極電磁剖面法…………6.2.5.2.3接收裝置 6.3.8偶極排解編 7.4.2偶極源……………介電常數測井…………10.2.1.6.1P井間地震法……7.2.3偏移……靜校正…………7.4.8偏移速度分析………………7.4.15靜自然電位…………………10.1.10頻率測深法………………6.2.5.2.2局部異常………3.3.3頻率域電法……6.2.2聚焦電極系……………10.5.1.6.3頻譜激發極化法…………6.2.4.2.2均方根速度…………………7.1.15平均速度……7.1.14均衡改正………4.5.蝌蚪圖………10.6.5剖面平面圖……3.18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6.2.5.2.4剖面圖…………3.17可控震源……7.3.2.1普通電阻率測井………10.2.1.1.1刻度器……………3.6控制單元…………………10.5.1.1潛射波…………7.1.3寬線剖面………7.3.7淺層測溫…………9.3L累積氡測量法…………………8.2.1切割線…………5.4.3理論異常………3.3.1侵入帶………10.1.6聯合反演…………………3.16.2.3區域異常………3.3.4全波列測井………………10.3.1.3瞬時速度……7.1.12R隨鉆測井……10.1.2熱釋光測量……8.1.8TS探管…………三分量磁測……5.2.2梯度電極系……………10.5.1.6.2三分量磁力儀…………………5.3.6三極排列……6.3.5.1三維地震勘查…………………7.2.4彎線測線……7.3.6.3射氣測量………8.1.3微電極測井……………10.2.1.1.2甚低頻電磁法……………6.2.5.1.2微電阻率成像測井……10.2.1.1.6聲幅測井…………………10.3.1.2微球聚焦測井…………10.2.1.1.4聲速測井…………………10.3.1.1微震…………7.1.11剩余正常時差………………7.4.10無定向磁強計…………………5.3.8剩余質量………4.1.5剩余重力異常………………4.1.1.1物理模擬……3.15.2石英彈簧重力儀………………4.3.1時間切片……7.5.15X射線熒光測井…………10.4.1.8時間域電法……6.2.1相對振幅保持………………7.4.13時移地震………7.2.9相對重力測量…………………4.2.2實測異常………3.3.2相干噪聲………實體模型……3.14.1相速度………7.1.20視電阻率………6.1.7視灰巖孔隙度………………10.1.12相遇觀測……7.3.8.6首波……………7數據處理………3.11旋轉磁強計……5.3.9數據解釋………3.16Y數據整理………3.12延拓……………4.5.5數值模擬……3.15.1巖雙感應測井……………10.2.1.2.1巖性識別…雙水模型……10.1.16異水聽器………7.3.3.2異常查證………3.10瞬變電磁法………………6.2.5.2.1音頻大地電磁法…………6.2.5.1.3瞬時氡測量法…………………8.2.2有效波…………7.1.5有效磁化強度…………………5.1.1重力基點網……4.4.4有效速度……7.1.21重力勘查………3.1.1元素測井…………………10.4.1.7重力梯度測量…………………4.2.3Z展開排列……7.3.8.5重力梯度儀……4.3.4折射靜校正…………………7.4.8.3重力異常………4.1.1真振幅恢復……7.4.3重力張量測量…………………4.2.4陣列感應測井…………10.2.1.2.2重力總基點……4.4.1陣列聲波測井…………10.3.1.3.2周波跳躍……10.1.11振幅隨偏移距變化分析………7.5.1主測線………………正常場改正……5.5.2轉向差…………5.4.5正常時差速度………………7.1.16裝置系數………6.3.6正常時差校正…………………7.4.9自動反演…………………3.16.2.2正異常…………3.3.5自然電位測井……支基點…………4.4.3自然伽馬測井……………10.4.1.1直方圖………10.6.4綜合剖面圖……3.20直接找礦…………3.8綜合柱狀圖…………………10.6.8質子磁力儀……5.3.3總場……………6.1.3中間層改正……4.5.1總磁場測量……5.2.1中間梯度法…………………6.3.10總磁異常強度…………………5.1.2中子俘獲伽馬能譜測井…10.4.1.5縱向電導………中子活化測井……………10.4.1.6組合……………7.3.9重力高…………4.1.2鉆孔工作方式………………6.3.12英文對應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