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水稻增密增穗三年(2024-2026年)行動方案_第1頁
區水稻增密增穗三年(2024-2026年)行動方案_第2頁
區水稻增密增穗三年(2024-2026年)行動方案_第3頁
區水稻增密增穗三年(2024-2026年)行動方案_第4頁
區水稻增密增穗三年(2024-2026年)行動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X區水稻增密增穗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為貫徹落實《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XX水稻增密增穗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X農廳辦發〔2024〕32號)《貴港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印發貴港市水稻增密增穗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貴農局發〔2024〕15號)文件精神和市委產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行動的決策部署,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大面積提高我區水稻單產水平,結合XX實際,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XX重大方略要求,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錨定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目標,以持續推進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為主線,提高增密增穗技術到位率,輻射帶動我區水稻大面積均衡穩產增產。二、行動目標(一)面積目標。全區每年實施水稻增密增穗面積7.66萬畝,其中早稻3.83萬畝、晚稻3.83萬畝。(二)產量目標。到2026年,力爭示范片水稻單產較2023年提高5%以上,力爭全區水稻每年平均單產較上年提高2公斤以上。三、技術路徑(一)增加大田用種量。雜交稻用種增加到1.3—1.6公斤/畝;常規稻用種增加到2.5—3.0公斤/畝。(二)增加塑盤數。拋秧塑盤用量增加到50—55盤/畝(434孔/盤)或60—65盤/畝(353孔/盤)。(三)增加拋插秧密度。1.早稻。雜交稻插植密度提到1.6—1.8萬蔸/畝,常規稻提到1.8—2.0萬蔸/畝;2.晚稻。雜交稻插植密度提到1.8—2.0萬蔸/畝,常規稻提到2.0—2.2萬蔸/畝。(四)增加有效穗數。雜交水稻每畝增加到18—20萬穗,常規稻每畝增加到20—22萬穗。四、重點工作(一)開展示范片創建。2024—2026年,每個鎮(街道辦)每年均要落實增密增穗示范創建任務,要創建相對連片100—500畝示范片8個以上,相對連片500畝以上示范片2個以上〔各鎮(街道辦)具體任務見附件2〕。明確示范區域和面積、增密增穗目標、責任領導、專家團隊、技術措施等,打造一批“百畝攻關田、千畝樣板方、萬畝示范片”,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開展農業科技人員“揭榜掛帥”活動,逐級創辦一批由農業科技人員領辦的水稻增密增穗示范片。(二)強化技術指導。建立區、鎮兩級專家團隊,開展巡回指導工作;結合科技特派員活動、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活動,開展“網格化”科技服務,在關鍵農事季節和生產環節,加大技術服務指導。每個鎮(街道)制定形成一套可執行、可落實的增密增穗增產技術方案,重點在工廠化育秧中心、種植大戶等主體中,推行優化品種搭配、稀播勻播、集中育秧、培育適齡壯秧、提高整田質量、合理密植、強化田間管理等綜合措施,控制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確保有效穗數和總粒數明顯提高,依靠足夠的主穗和早期低位分蘗成穗、增加總粒數奪取高產(見附件3)。(三)抓好宣傳培訓。各鎮(街道辦)要開展技術指導和增密增穗行動宣講、培訓,每年培訓1000人次以上。推進專家、農技人員常態化跟蹤聯系和蹲點指導服務,在早、晚稻插秧、肥水管控等關鍵農時開展巡回指導各2次以上。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各類新媒體、印刷技術手冊、線上線下等渠道開展專題培訓等方式加快普及增密增穗技術。(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落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扶持一批水稻生產專業化服務組織,引導購買符合合理密植條件的農機具,按規定給予購機補貼。對符合密植要求的優先給予農機作業補貼。通過代耕代管、代育代栽、統防統治等環節托管,提供低成本、高效化、便利化的服務。(五)加強防災減災。強化農業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和會商研判,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和應對技術措施,減少低溫、高溫、強對流、暴雨洪澇、臺風、干旱等氣象災害對水稻生產的影響。強化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抓好重大病蟲調查監測,及時掌握重大病蟲發生動態,及時發布病蟲情報,科學指導防控,大力推廣應用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治相結合技術,有效推進化學農藥減量增效。廣泛組織開展機收減損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系列活動,提高機手作業水平,強化機收減損,對機收損失進行跟蹤監測。五、保障措施(一)強化組織領導。區農業農村局成立水稻增密增穗行動協調領導小組(見附件1),組長由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副組長由分管負責同志擔任,成員由區農業農村局有關科室、局屬有關單位組成。各鎮(街道辦)農業農村中心要相應成立工作推進小組,形成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格局,扎實推進增密增穗行動全面開展。(二)統籌項目資金。各鎮(街道辦)要積極利用好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水稻高產攻關示范、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糧食生產激勵資金、“一噴多促”和統防統治等現有渠道和項目,加大對水稻增密增穗行動的支持。(三)強化成效評價和日常管理。各地要強化日常管理,科學試驗、評估增密增穗行動提單產效果,認真總結經驗做法,形成工作總結,宣傳好模式、好經驗、好做法,營造良好氛圍。附件:1.XX區水稻增密增穗行動協調領導小組2.XX區水稻增密增穗示范創建任務表3.XX區水稻增密增穗技術要點附件1XX區水稻增密增穗行動協調領導小組組長:XXX副組長:XXX成員:XXX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農技中心,負責水稻增密增穗行動日常工作。具體牽頭負責行動技術指導,其他相關單位配合。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由種植業股與農技中心負責同志擔任。附件2XX區水稻增密增穗行動示范創建任務表鎮(街道辦)水稻示范片數量(個)相對連片500畝以上相對連片100—500畝八塘街道1橋圩鎮11湛江鎮1東津鎮1木格鎮11木梓鎮1瓦塘鎮1新塘鎮1合計28附件3XX區水稻增密增穗技術要點一、優化品種搭配,防范寒露風影響選用株高適中、抗逆抗倒、適應性強、豐產性突出的品種,早稻突出選用高產兼顧優質的品種,中稻突出選用高產兼顧優質的再生能力強(利于蓄留再生稻)的遲熟品種,晚稻突出選用優質兼顧高產的品種;中低產田以穗粒兼顧品種為主,高產田以大穗型品種為主;為有效防范寒露風危害,雙季稻早稻、晚稻品種生育期相加應控制在250天范圍內,早造宜選用生育期130天以內的品種,晚造宜選用生育期120天以內的品種。二、適當稀播勻播,提高塑盤秧質量(一)稀播勻播,培育壯秧。塑盤育秧拋秧選用大孔(434孔/盤,50—55盤/畝或353孔/盤,60—65盤/畝)塑盤,配套應用壯秧劑或旱育保姆。使用壯秧劑的,按照每張秧盤10—15克的用量將壯秧劑與適量的細泥或泥漿拌勻,撒滿或灌滿秧盤,然后播種;使用旱育保姆的,按照一袋旱育保姆350克拌稻種1.0—1.2公斤的比例,先將浸好瀝至不滴水的稻種倒入瓷盆(水桶等)中,然后慢慢加入旱育保姆,滾動包衣,直至旱育保姆全部包裹在種子上,晾干后播種。大田用種量:雜交稻用種早造1.3—1.6公斤/畝、晚造1.2—1.5公斤/畝,一季稻1.5公斤/畝左右;常規稻用種早造2.5—3公斤/畝、晚造2—3公斤/畝。(二)防護育秧,適齡移栽。春季播種后集中育秧和溫室育秧或大棚育秧,或搭蓋小拱棚防寒育秧,晚稻播種后要覆蓋遮陽網防雨防曬和防鳥防鼠。適齡拋栽:早稻秧齡20—30天,晚稻秧齡15—25天。在葉齡3.5—4.5葉時移栽。移栽前5天要施好“送嫁肥”,移栽前3天要施好“送嫁藥”。三、工廠化育秧,突出培育壯苗(一)齊芽播種,適當稀播。播前做好曬種、選種、消毒、浸種、催芽等工作,種子齊芽后搶時播種。適當稀播,增加秧盤使用量。機播播種量:雜交稻75—100g/盤,常規稻100—125g/盤,大田插植20—22盤/畝,每畝增加2—3張秧盤。(二)精選秧田,培肥苗床。精做秧床,床面高低落差不超過1厘米,適當晾曬,沉實床面。播種前1天秧田灌平溝水,待秧床充分吸濕后迅速排干水,也可在播種前直接灑水,使播種時土壤含水量達到85%—90%。營養土要根據基質類型準備,目前生產中主要有專用育秧基質、旱地土(堆漚有機肥拌勻)和泥漿3種,提倡使用專用育秧基質,便于機械化流水線作業。對基質育秧,按照產品說明使用。對旱地土育秧,要選擇肥沃疏松、無雜物、病菌少,pH值在5.6—6.5的弱酸性土壤做營養土。肥力較差的育秧基質、自備營養土應適量添加有機肥或三元復合肥以及多效唑、壯秧劑、旱育保姆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泥漿育秧,宜在播種前1—2天先培肥泥土。(三)精細整地,適期播種。根據氣候條件、種植制度、品種生育期等合理確定播期。對保溫育秧,播種期要求日平均溫度穩定超過12℃。對大型拱棚集中育秧,播種后膜內溫度保持在25℃—30℃,2葉1心期以后開始煉苗。對基質與旱地土育秧,播種擺盤宜采用流水線機械裝土、播種,選用性能優良的播種機械,做好播前調試工作并精確計算每盤播種量,播種底土厚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覆土厚度控制在0.3—0.5厘米,注意防止失水死苗。對泥漿育秧,如使用復合肥及壯秧劑的秧床,宜在擺盤后直接裝入未經培肥的泥漿土(注意清除石塊、稻茬等雜物),待泥漿沉實后精量播種。(四)加強管理,培育壯苗。早稻采用大田育秧的,將機械化播種的秧盤移至秧田后需覆膜嚴實、防風保溫。采用大型拱棚集中育秧的,須保持秧床與秧盤內床土濕潤,貼緊秧床。注意水肥管理。待秧苗長到2.5葉時開始煉秧壯苗。同時要做好病蟲害防治。適宜機插秧齡:早稻15—20天,晚稻12—15天。四、提高整田質量,適當增加拋插密度(一)整田質量。整田要求:同一田塊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水田表面泥水融合軟活,下部土團較大,暄松,通氣性好,要田面平整、土壤膨軟、土肥相融、無雜草殘茬、無大土塊。深度要求:耕層較深、排水良好、肥力較高的稻田,一般耕深18—22厘米為宜;對旱改水地和排水不良的濕田,要適當淺耕,一般12—15厘米為宜,不可超過犁底層深度,具體視耕層深度而定。洼地或粘土地要求:最好是進行秋翻,或冬翻曬垡;需要春翻時,應在雨季來前提早翻地,以保證耕地質量。耙地應做到在保證整平度的前提下,達到上細下粗的標準,既要保證插秧質量,又要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插(拋)秧質量要求:機插秧或拋秧田應在拋插前1—2天整好田,沉漿后再插(拋)秧,根據不同土壤類型確定沉漿天數,土層深厚的水田要沉漿3天以上,沙壤土質的水田沉漿1—2天,機械插秧的沉漿天數3天以上,做到無水層拋插,確保插(拋)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爭取更多的低位分蘗成穗,促進大穗。(二)大田基本苗數。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拋插規格或密度,拋插秧后注意查苗補缺,防止漏秧缺苗或漂秧死苗。要在傳統種植密度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插(拋)秧密度,增加高產所需的基本苗數(雜交稻每畝增加0.1—0.2萬蔸,常規稻每畝增加0.2—0.3萬蔸),確保每畝有5—6萬基本苗數,為后期形成充足有效穗數打下基礎。1.塑盤拋秧。早、晚稻:雜交稻拋秧密度提到1.6—2.0萬蔸/畝,常規稻提到1.8—2.2萬蔸/畝,晚稻種植密度比早稻稍大。2.機械插秧。常規稻:早稻、晚稻建議采用30cm×14cm或25cm×16cm的機插規格;雜交稻:建議早、晚稻采用30cm×16—18cm規格,每畝基本苗5—6萬苗左右。五、強化田間管理,促進分蘗成穗做好分廂栽培,以水調氣,促進水氣平衡,確保植株健壯生長。廂寬3—5米,拋插前或拋插后開好廂溝、十字溝和四周排水溝,做到內外溝系配套,能灌能排,夠苗前濕潤灌溉或薄水灌溉,每畝達到目標穗數的80%(開始封行時)開始露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幼穗分化至揚花期淺水灌溉,灌漿結實期干濕交替。收割前7—10天排干田水。(一)科學運籌水肥。運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成果,結合水稻品種的需肥特性,科學確定肥料施用量。采用有機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肥配施、補充中微量元素。基肥提倡選用配方肥為主加單質肥配合,追肥選用單質肥。有條件的地區推廣采用機插秧側深機施底肥和蘗肥,實現施肥插秧一體化。1.配方肥推薦。推行水稻測土配方施肥,基肥推薦采用12—5—8,15—6—9(N—P2O5—K2O)或相近配方的配方肥。2.總施肥量。根據目標產量確定適宜的施肥總量。無農家肥或沒有足量農家肥的,應適當增加化肥用量。目標畝產稻谷450—550公斤的稻田,畝施腐熟農家肥500公斤以上、氮肥(N)10—12公斤(相當于尿素21.7—26公斤),磷肥(P2O5)2—3公斤(相當于含P2O516%的鈣鎂磷肥12.5—18.8公斤),鉀肥(K2O)8—10公斤(相當于氯化鉀13.3—16.7公斤)。目標畝產稻谷550公斤以上的稻田,畝施腐熟農家肥500公斤以上、商品有機肥100—200公斤,氮肥(N)11—12公斤(相當于尿素24—26公斤),磷肥(P2O5)3—4公斤(相當于含P2O516%的鈣鎂磷肥18.8—25公斤),鉀肥(K2O)10—12公斤(相當于氯化鉀16.7—20公斤)。3.施肥比例。氮肥:基肥占30%、分蘗肥占40%、幼穗分化肥占20%、粒肥占10%;磷肥:基肥100%;鉀肥:基肥占60%、分蘗肥占40%。4.注意事項。一是早稻收割后稻草還田的稻田,晚稻氮肥要適當作前移施用。二是土壤pH5.5以下的酸性田,適當隔年畝基施50公斤左右的石灰或堿性土壤調理劑。三是缺鎂田塊畝基施8—10公斤農用硫酸鎂,缺鋅田塊畝基施農用硫酸鋅1—2公斤。四是冬季種植綠肥、馬鈴薯以及種植蔬菜的稻田,早稻施肥量要適當減少。五是常年實行秸稈還田的田塊,鉀肥施用量可適當減少15%—20%左右。(二)病蟲綠色防控。綜合應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生態調控、化學防控措施,綜合防治病蟲草鼠螺害,減少病蟲危害損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