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語文教學設計2-蘇教版_第1頁
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語文教學設計2-蘇教版_第2頁
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語文教學設計2-蘇教版_第3頁
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語文教學設計2-蘇教版_第4頁
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語文教學設計2-蘇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民俗風情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展示了斑斕多彩、充滿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聯系作品的文化背景,我們將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去趙莊看社戲,感受湘西人民端午日賽龍舟的熱烈氣氛,回味幾十年前京郊運河父老鄉親們過年的喜慶情景,幾首中秋詠月詩詞更是勾起了人們對親人、朋友的無限思念。通過欣賞作品中展示的優美畫面和語言風格,體會作者的美好情思。通過調查家鄉的風俗民情,讓我們共同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增強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寫作單元將讓我們懂得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會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寫作材料。在“走進圖書館”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將學會檢索書目,查檢工具書,并能根據需要進行摘錄,做讀書卡片。單元學習目標:.能欣賞文章所描寫的優美畫面,體會作品的語言風格。.能聯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開展一次調查家鄉民俗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領略家鄉的民俗風情,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能多留心、多觀察、多思索、多積累,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豐富的寫作材料。.學會進圖書館檢索書目,能制作摘錄卡片,養成勤讀書、勤摘錄的好習慣。單元課時安排:共課時社戲課時端午日課時本命年的回想課時中秋詠月詩詞三首課時常州“民俗風情”專題活動課時寫作:從生活中找“米”課時綜合實踐活動:走進圖書館課時社戲教學目的:.了解文中美好的童年往事,認識勞動人民的純樸可愛。.理清課文的思路,理解重要段落的作用及敘事的詳略。.學習其語言的生動性。教學步驟:第一課時一、導入:聯系平時節日里學生所看到的節日場面、風俗民情,引出課文。二、整體把握文章脈絡:.檢查預習,賽一賽,看哪一組同學能又快又準地讀出下列字、詞:(略).談談你所了解的魯迅。(可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初讀課文,了解:文章的體裁是什么?它有哪三要素?這篇課文的主要情節或者說中心事件是什么?明確:本文體裁是小說,它包括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本文中心事件是“看社戲”。.小組討論:作者以“社戲”為線索,貫穿全文,那么是按怎樣的思路構思全文呢?試找出相關段落。明確:盼看社戲(—),去看社戲(—),懷念社戲(—)。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我”為什么喜歡平橋村?明確:平橋村是“我”的樂土,原因是:①“我”在這里可以得到優待;②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③有釣蝦、放牛等樂事;④“我”第一盼望的是去趙莊看戲。(板書).讀了課文的第一部分,你對平橋村、平橋村的人以及“我”有了怎樣的印象?(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為學習下文作鋪墊)四、小結:課文第一部分寫了“我”在平橋村隨母親歸省的生活,突出了“我”對社戲的盼望。五、作業:鞏固生字詞。反復誦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第二課時一、回顧舊知,引出新知。課文以“社戲”為線索,按盼看社戲、去看社戲、懷念社戲的思路構思全文。課文敘事有詳有略,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圍繞看社戲寫了哪幾件事?明確:詳寫去看戲的全過程,略寫在平橋村的情況和看社戲后的余波。寫了看戲前的波折、夏夜行船、船頭看戲、歸航偷豆。(板書)二、小組合作學習。各小組選擇以上幾件事中的任意一件進行研讀,可從人物、環境、情節三方面著手學習,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最值得研究,談談你們的看法,然后進行匯報。提示:.看戲前的波折:叫不到船、不準和別人同去。轉機出現:八叔的航船回來了、少年們愿意和“我”一同去、“寫包票”保證不出事。(此部分可著重對故事情節以及對“我”的心情和小伙伴們熱心相助的描寫進行探討).夏夜行船:此部分著重寫了“我”前往看戲的心情(輕松、舒展)以及看戲途中的見聞感受(從視覺、聽覺、嗅覺、感覺幾方面進行了生動的環境描寫,借此襯托“我”看戲的迫切心情)。可以通過反復誦讀,揣摩關鍵的語句。重點段落:“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趙莊便真的在眼前了。”.船頭看戲:此部分側重欣賞其環境描寫,想象那仙境一般的戲臺。.月夜歸航:一方面欣賞回望戲臺的情景、行船的情景(形象的比喻、聯想),另一方面體會偷羅漢豆的趣味(對人物的描寫)。注意:學生匯報時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敢于質疑,都應當給予鼓勵。三、聯系生活,聯系課文,理解最后一段話的含義。.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類似“偷羅漢豆”的經歷?有何感想?.為什么在“我”的感覺里,那夜看到的戲是平生最好的戲,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看法)歸納:從上文看,戲看得“我”昏昏欲睡,豆也很普通,為什么卻令“我”這么懷念呢?體味全文,可以發現“我”懷念的不僅僅是好戲和好豆,“我”所懷念的是平橋村的孩子、老人那種樸實真摯的感情,他們勞動的本領、辦事的能力,農村特有的風光、自由的空氣和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這一切都是“我”童年時代在城鎮未曾見到過,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很少再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四、說說你最喜歡的人物形象,自由暢談,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雙喜:聰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應靈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充滿自信,又有組織能力和號召力,是孩子們的當然領袖。六一公公:寬厚、淳樸、熱情好客。五、作業:.你覺得平橋村有哪些好的民風?你能用幾句話寫出你家鄉的好民風嗎?.背誦:“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趙莊便真的在眼前了。”端午日教學目的:一、了解端午的習俗;賽龍舟的精彩場面。二、學習本文準確生動、簡練明快的語言,培養聯想、想象的能力。三、激發學生爭先、合作、奮發向上和愛國、愛民、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學步驟:一、課前布置學生調查、了解有關本地過端午節的習俗,課堂交流,引出新課。二、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把握。.說說文中寫到了端午的哪些習俗?哪些詳寫,哪些略寫?明確:穿新衣服、畫王字、吃魚吃肉、看劃船、趕鴨子競賽。(板書)詳寫龍舟競渡,略寫趕鴨子競賽。.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匯報。幻燈出示:①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用簡潔的語言(小標題)概括課文三部分的內容。②你覺得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體現過節的喜慶氣氛?③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片段學習,你覺得應該掌握哪些重點內容,談談你的學習體會。如:龍舟競渡:.節日賽龍舟的氣氛如何?.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賽龍舟的場面?.比賽時船員是怎樣分配的?作者運用了哪些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對他們賽龍舟時的外貌和動作進行了描寫,這些詞語對表現賽船的場面有什么作用?體現了一種什么精神?.最能激發你聯想的句子有哪些?趕鴨子場面:.趕鴨子活動有什么目的?.趕鴨子時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人們的心情怎樣?(教師提示,讓學生自己設計類似的問題,然后討論。可從兩方面談學習體會:其一,傳統節日給人帶來的歡樂;其二,就文章的寫作特點而言。)三、創設情境,激發想象,獲得有益啟示。假如你就是龍舟競渡或趕鴨子場面中的一員,試想象當時場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給大家聽,并說說你的心情。龍舟競渡取得勝利,給了你怎樣的啟示?四、與課文中寫到的端午節習俗相比,你的家鄉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些習俗?為什么?你知道端午節的寓意嗎?五、作業:回家將課文中描繪的端午日熱鬧情景講給父母聽。本命年的回想教學目的:.了解過年習俗蘊含的鄉土風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步驟:第一課時一、檢查預習,讀準字音。根據課前學生結合工具書查找字音,教師將以下字詞板書并指名注音,帶讀:捅()嚼()栗()丫()粘()秫秸()盍()烙餅()簸箕()門檻()餡()瘡()祟()親支近脈()頗()二、朗讀課文,體會本文語言特色。.同桌兩人輪流讀課文,要求流暢、自然。.“四時二十四節色彩繽紛”,可為什么作者卻偏偏只寫春節?明確:春節是最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郁鄉土風味的。.作者向我們展現了火熱的春節景象,重點朗讀課文的—段,你最喜歡哪些語句,或者說哪些語句最能體現過年的熱鬧氣氛,哪些語句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風味?(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暢談的空間,讓他們在讀中領會本文語言特色,并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看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并匯報:(引導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并聯系生活。)想一想我們民族過年的風俗,除了歡天喜地飽享一年勞動果實之外,還寄托著哪些期盼。(鼓勵學生聯系生活歸納,不求答案唯一,但注意概括得當。如:展望來年,祈求好運,祝愿平安幸福;合家團聚,增進親情,密切鄰里和整個村落的人際關系,上上下下,遠遠近近,和和美美。).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看誰讀得最流暢,最能體現過年時的熱鬧、喜慶的氣氛和充滿濃郁的北方風味。三、作業:收集有關本地過年的習俗、傳說。第二課時一、創設情景導入課文(不必拘束師生間問好,教師伴著歡快的曲子,春風滿面地走進教室)同學們,當你聽到這歡樂的曲子,看到自己親自裝扮得五彩繽紛的教室時,你想到了什么?眼前又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場面呢?的確,今天我們大家就仿佛置身于過新年的熱鬧、喜慶的氣氛中。其實,還有一個人他在本命年里也回想起了小時候在京郊運河家鄉過年的情景,他是誰呢?(劉紹棠先生)板書課題。二、伴著音樂讀課文,激發聯想當作者回憶起這些往事時,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試從課文中找原話:返老還童)那么過年到底有哪些有趣的事,讓他產生這樣的感覺呢?課文的第幾自然段向我們詳細地介紹了?(第四自然段)下面讓我們伴著這歡快的曲子,小聲地、自由地朗讀課文第四段(既可同桌一人讀一人聽,也可小組齊讀,還可獨自一人讀,但要小聲點)同時想象,你眼前出現了哪些熱鬧的場面。三、小組合作,概括主題詞,整體把握課文.讀完一遍課文后,小組討論:這段寫了家鄉過年時的幾件事?請你們給它們寫上主題詞(即小標題),看哪組完成得又快又好!.完成最快的前四名小組各派一代表將主題詞寫在黑板上,師生共同評價。(只要大體沒錯,不是十件事也沒關系。注意概括時個別字的準確性,例如:“吃年貨”與“炒年貨”,“買糖果”與“賣糖果”等).學習文章有條理地安排結構。結合以上四組的匯報情況,引導觀察歸納幾件事情時是否與課文內容安排順序一致。①如果一致,可問:你們為什么沒有打亂順序?可以打亂嗎?②如果不一致,則請大家再看看課文,可以打亂順序嗎?為什么?你能從課文的原話里找到答案嗎?歸納:課文內容是按過年的時間順序寫的,而文中所寫的這些事情靠過渡句將它們聯系起來了,這樣文章就顯得線索清晰,結構嚴謹。平時我們寫作時也應該注意這一點。.小結:大家看,其實作者正是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幅京都地區過年的風俗民情畫呀!在這些畫里充滿了一種怎樣的氣氛?(喜氣洋洋)父老鄉親們都很重視過年,這反映了他們一種怎樣的精神?(熱愛生活)四、以“話說家鄉過年”為主題,進行現場采訪.確定采訪對象以及采訪時所要提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過年呢?想不想和老師分享過年的趣事呢?現在我們就以“話說家鄉過年”為主題來一個現場采訪。每人先確定好自己的采訪對象,既可以是在場的老師,也可以是同學。然后確定采訪時的提問內容,看看通過采訪你最想了解什么?看誰的采訪最精彩、最有特色!.現場采訪,適時評價采訪效果及對采訪基本要求的把握。.通過采訪你有什么收獲?你發現現在人們過年有什么特點?與過去有什么不同?這說明了什么?五、說吉利話過年時,人們總是對新的一年寄托著自己最美好的愿望。相互見面時喜歡說吉利話、祝福的話,你聽到過哪些呢?(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祝語:生意人、當官的、學生、工人、老人、小孩……)六、總結:七、作業:自己親手設計制作一張精美的賀年卡,寫下真摯的祝福,贈給親朋好友。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十五夜望月教學目的:.通過多形式的朗讀,理解詩歌的意境。.讓學生領悟學習詩歌的基本方法。教學步驟:一、課前三分鐘講話,以“月亮”為主題自由發表看法,引出新課。二、采用多種形式朗讀,理解(整體把握)詩歌。.快速默讀一遍,然后憑借自己對此詩的初步理解,盡情地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詩歌的韻味).說說你對此詩內容的理解。明確:這首詩寫出了對親人的思念。.自由朗讀,仔細揣摩如何讀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然后大膽地朗讀給大家聽。(從朗讀的技巧方面,師、生共同評價).教師配樂范讀。.鼓勵學生進行配樂朗讀表演。.全班配樂齊讀。三、賞析詩歌:通過反復誦讀,你覺得哪些詞語很好地體現了作者的感情?或者針對你最喜歡的詞語、句子發表自己的看法。(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四、積累詩歌:比一比,看誰背得最快、最有感情。五、談談學習體會。讓學生充分自由地談,既可以聯系生活談對詩歌感情的理解,也可以談學習詩歌的方法。不妨與學生回顧整堂課的學習步驟,以此讓學生歸納學習詩歌的基本方法,大致可歸納為:朗讀—賞析—積累。(板書)允許學生有自己總結的獨特的學習方式。六、作業:課后收集有關詠月的詩、詞。水調歌頭教學目的:.學會通過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教學步驟:一、播放《水調歌頭》歌曲,創設情境,引出新課。二、學生匯報收集的有關蘇軾的資料,教師簡介詞作背景。這是一首中秋詠月兼懷親人的抒情之作。蘇軾時年歲,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與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郁不歡。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脫塵世,而是熱愛著人間的現實生活。他認為,一個人一生很難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過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詞的基調是樂觀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現實與理想的某些思想矛盾。三、結合工具書及課文注解,疏通文意。先組內交流,鼓勵質疑、解疑,譯文遇到難題組內無法解決的,全班共同探討。四、學生說說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發揮想象描繪詞的意境。(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教師點撥難解的字詞或投影出來。)五、自由朗讀,讀準字音。六、教師配樂范讀。學生從教師的范讀和自己對詞作的初步認識上整體把握,進而明確上下闋的內容(板書):詩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七、重點賞析:學生思考、討論、質疑以下問題:.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心中的天宮是怎樣的?.這首詞你最喜歡哪幾句?為什么?欣賞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團圓殘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以圓滿。人月無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歡離合同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愿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八、學生單人配樂朗讀,教師點撥。九、男生配樂朗讀上闋,女生配樂朗讀下闋。十、歸納小結,主題:這首詞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積極的處世態度終于戰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十一、全詞深沉婉曲,流轉自如,以美麗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創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試發揮想象力,根據這首詞的內容作畫,并將詞作配上。十二、作業:.課后將這首詞繪成圖畫。.背誦整首詩,直到會準確默寫。.課后繼續收集中秋詠月詩詞,準備朗誦會。板書:水調歌頭蘇軾情景交融上闋:月下飲酒——幻想超脫塵世轉為喜愛人間生活下闋:對月懷人——感傷離別轉為對離人的祝福主題:這首詞表現了詞人曠達的胸襟和樂觀的情致。對聯六副教學目的:一、了解關于對聯的常識。二、理解每副對聯的含義。三、熟讀成誦,并從生活中積累。教學步驟:一、課前布置預習,結合注解理解每副對聯的含義,并做到熟讀成誦。二、賽一賽。規則:老師說上聯,學生答下聯或老師說出對聯內容,學生給以解釋。看哪一組的同學答得又快又好,并給予獎勵。三、在理解熟記的基礎上,通過教師點撥,了解對聯這一文學樣式的主要特點。明確:對聯在語言形式上的特點:①對聯的數字不限。②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能完全對稱。③上下聯的語句結構相同,詞性相同。④上下聯相對應的字平仄相對。⑤對聯的修辭技巧與詩文的對偶句修辭相似,但又別具特色。四、從生活中收集對聯,并嘗試為自家或班級擬一副對聯,然后在班上交流,互相評改。綜合性學習指導寫作本單元寫作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找“米”,豐富寫作源泉。我們可從以下步驟進行教學:一、學生自學寫作短文,并談談學習收獲。明確:要從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必須做到“四多”,即:多留心、多觀察、多思考、多積累。二、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課文,讓學生說說:哪些文章給了你啟示,讓你明白了如何從生活中找“米”?三、推薦寫作水平較高的同學,介紹自己積累寫作素材的經驗,通過交流提高全體同學的寫作興趣,并逐步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四、給出作文題“美的瞬間”,口頭描述自己的寫作設想,給予評價。提示: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現在那靈動的一瞬間。人的一個表情、一個舉動,自然界的一聲鳥鳴、一片云彩,有時具有令人心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