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語文知識點總復習_第1頁
2023高考語文知識點總復習_第2頁
2023高考語文知識點總復習_第3頁
2023高考語文知識點總復習_第4頁
2023高考語文知識點總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高考語文知識點總復習

高考語文中國古代文學常識

1.我們國家古代第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他是春秋時代魯國人,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言行和思想主張收錄在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之中。

2.莊子是我們國家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逍遙游》。

3.屈原是我們國家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我們國家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

人,他的出現標志著我們國家文人獨立創作詩歌的開始,他創造了一種新詩體叫

楚辭,又叫騷體詩。他用這種詩體創作了我們國家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

另有代表作《九歌》《九章》《天問》。農歷五月初五是他的紀念日。

4.我們國家戰國時代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教育家是荀子,原名荀況,代表

作是《勸學》

5.我們國家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全書

共130篇。分本紀、世家、列傳、表、書等八種體例,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

漢武帝年間約兩千多年的歷史,既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

著作,因此魯迅先生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戰國策》是西漢文學家劉向編訂的國別體斷代史。

7.我們國家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是由東漢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

8.《出師表》《隆中對》的作者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

9.“三曹”是指東漢建安時期的父子詩人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代表作

有《觀滄海》《龜雖壽》,曹丕的代表作有《燕歌行》,曹植的代表作有《七步

詩》《白馬篇》。

10.我們國家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時期的大詩人陶淵明,自稱五柳先生,

世稱靖節先生,代表作散文有《桃花源記》,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11.我們國家第一部筆記體小說集是南朝宋代小說家劉義慶寫作的《世說新

語》。

12.我們國家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我們國家第一部敘事較詳細的

編年體史書是《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相傳為魯國史官左

丘明所作。

13.我們國家第一部詞典是《爾雅》,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編寫的《說文

解字》。

14.“初唐四杰”指王勃、楊迥、盧照鄰、駱賓王。王勃的代表作有《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

15.唐詩《回鄉偶書》《登鸛雀樓》《涼州詞》《春曉》《送元二使安西》

的作者分別是賀知章、王之渙、王之煥、孟浩然、王維。

16.李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大詩人,被譽為“詩仙”,代表作有《靜

夜思》《望天門山》《行路難》《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

17.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韓愈和柳宗元,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王

安石、歐陽修、曾鞏,其中韓愈為首。

18.杜甫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現實主義大詩人,被譽為

“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

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19.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領導者是韓愈和柳宗元。韓愈的代表散文有《師

說》《馬說》《祭十二文》,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捕蛇者說》《童區寄傳》《黔

之驢》。

20.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中唐新樂府詩歌運動的倡導者,代表作有《賣炭翁》

《錢塘湖春行》,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

21.《阿房宮賦》和《清明》詩的作者是杜牧,“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

暖玉生煙”、“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

成灰淚始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名句。

22.宋詞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是北宋的柳永和南宋的李清照(我們國家第一個

女詩人),代表詞作分別是《雨淋霖》、《聲聲慢》。豪放派的代表詞人是北宋

的蘇軾和南宋的.辛棄疾,蘇軾號東坡居士,代表詞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

散文名作有《赤壁賦》;辛棄疾號稼軒,代表詞作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3.我們國家第一部也是最大的編年體通史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

的《資治通鑒》。

24.《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六國論》《游褒禪山記》《石鐘山記》的

作者分別是北宋的范仲淹、歐陽修、蘇洵、王安石、蘇軾。

25,我們國家第一部科學作品集是《夢溪筆談》,由北宋沈括用筆記體寫成

的。

26.《揚州慢》的作者是南宋詞人姜虁。陸游的代表詩作有《示兒》《書憤》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訴衷情》《釵頭鳳》。

27.元雜劇《竇娥冤》《西廂記》《漢宮秋》《高祖還鄉》的作者分別是關

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睢景臣。

28.“明清四大奇書”(又稱中國小說四大名著)是指《水滸》《三國演義》

《西游記》《紅樓夢》。

29.我們國家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白話小說是元末明初小說家

施耐庵創作的《水滸》,我們國家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也是我們國家第一

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三國演義》。

30.我們國家第一部神話長篇章回體小說是明代小說家小說家吳承恩創作的

《西游記》。

31.明代傳奇劇《牡丹亭》的作者是湯顯祖,清代傳奇劇《長生殿》《桃花

扇》的作者分別是洪昇、孔尚任。

32.“三言”小說是指明代小說家馮夢龍編寫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二拍”是指明代小說家凌蒙初編寫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

刻拍案驚奇》。

33.我們國家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寫作的《聊齋志

異》,蒲松齡世稱“聊齋先生”。

34.我們國家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儒林外史》。

我們國家古典小說創作達到最高水平的標志是長篇小說《紅樓夢》,作者是清代

的小說家曹雪芹。其中后四十回由高鶚續寫。

35.“晚清四大譴小說”是指劉鶚的《老殘游記》、吳沃的《二十年目睹之

怪現狀》、李寶嘉的《官場現行記》、曾樸的《蘗?;ā?。

36.中國古代“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

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37.我們國家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成書于春秋時期,內容上分“風”

“雅”“頌”三個部分,表現手法上主要采用“賦”“比”“興”。它是我們國

家詩歌現實主義的源頭。

38.我們國家最早的國別體史書是《國語》,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是《楚

辭》,第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是南朝梁劉勰撰寫的《文心雕龍》;第一首長篇敘事

詩是東漢民歌《孔雀東南飛》

39.“樂府雙璧”指的是北朝民歌《木蘭辭》和東漢民歌《孔雀東南飛》。

40.元雜劇的四大悲劇是指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白

樸的《梧桐雨》、紀君祥的《趙氏孤兒》;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是指關漢卿的《拜

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墻頭馬上》。

高考語文古代文學常識知識點

年齡稱謂

1.孩提:指2—3歲的兒童。

2.垂髫: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指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3.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

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

4.黃口:十歲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

6.束發:男子十五歲。(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

7.及笄:指女子15歲。(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8.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

9.而立:男子三十歲。(立,即“立身、立志”)

10.不惑:男子四十歲。(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

11.知天命:男子五十歲。

12.花甲:六十歲。

13.古?。浩呤畾q。

14.耄耋:八十歲。

15.鮐背之年:九十歲。

16.期頤:一百歲。

地理常識

1.九州,中國的代稱。一般指冀州、徐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

雍州和豫州。

2.中原,廣義上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4.四海,指天下、全國。

5.江河,古代許多*中專指長江、黃河。

6.江東,指長江以東地區,古人以東為左,故又稱江左。

7.江表,長江以南地區,從中原看,地處長江之外,故稱。

8.五岳,分別是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稱建康、金陵、江寧、白下等。

10.揚州,又稱廣陵、維揚。

11.杭州,又稱臨安、武林等。

12.蘇州,又稱姑蘇、平江等。

官職變化

1.關于任職授官的:

①任:擔當,擔任。“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

②授:授官,任命。“遣使者持黃金印、赤韨縌,朱輪車,即軍中拜授。”

③除:任命,授職?!俺枷瘩R?!?/p>

④拜;授給官職?!鞍萘翞樨┫唷!?/p>

⑤征:征召(特指君召臣)。“趙相征至長安,乃使人復召趙王?!?/p>

⑥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俺醣偎就礁?/p>

除佐著作郎?!?/p>

⑦薦:推薦,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荀)彧薦嘉?!?/p>

⑧舉:推薦,推舉,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案?/p>

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

于市。”

⑨起:起用人任以官職或重新啟用,任以官職?!安蝗缯俑拭谖?,召公

孫顯于韓,起樗里子于國。三人者,皆張儀之讎也。”

⑩提:提拔?!叭?魏收)提獎后輩,以名行為先,浮華輕險之徒,雖有才能,

弗重也。”

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山濤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號或爵位?!笆骨責o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p>

贈: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安椒蛉俗洌焚浕屎??!?/p>

賜:賞賜有功之臣以爵位。“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內侯?!?/p>

賞: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鞍嗽鲁跻蝗眨险僖娫?/p>

世凱,特賞侍郎。”

2.關于提升職務的:

①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級到高級的升遷。“擢為后將軍?!?/p>

②進:用于較高職務。“于是忌進孫子于威王。”

③起復:恢復原職務?!懊苫噬下《髌饛臀?,正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

枉法?!?/p>

④超遷、超擢:越級破格提升。“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

3.關于調動職務的:

①轉、移、調、徙:一般的調動,調遷?!罢{為隴西都尉。”“徙齊王信為

楚王?!?/p>

②遷:調動官職,一般指升官。“方進轉為博士。數年,遷朔方刺史?!?/p>

③出:指出京受任?!坝篮统?,出為河間相”

④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皩m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

宜異同?!?/p>

⑤補:補充缺職或由候補而正式任命?!笆菚r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

守相,以望之為平原太守?!?/p>

4.關于兼職的:

①領:本職之外兼較低它職?!?范曄)服終,領新蔡太守?!?/p>

②攝:暫時兼代本職外更高職務?!把蛏圊V攝司馬。”

③權:臨時代職?!耙跃┕贆嘀?,三年一易?!?/p>

④假:暫時代理?!拔渑c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斥候百余人俱。”

⑤行:代理官職?!疤嫘袀湮鋵④??!坝^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p>

⑥署:有“代理,暫任”的意思,指代理無本官的職務?!耙粤翞檐妿煂④姡?/p>

署左將軍府事?!?/p>

⑦護:原官員短期離職,臨時守護印信,“護”有“統轄,統率”之意。“今

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

5.關于降級免職的:

①罷、免、解、黜、奪:官員因過失而解除職務。“乃罷逐趙綰、王臧等。”

“免官削爵?!?/p>

②放:委任委派,有時也指京官調任外地?!凹捶艑幭闹秊閷幭牡馈!?/p>

③貶、謫:因過失而降級。“貶連州刺史?!薄半泳┲喪匕土昕ぁ?/p>

④革、褫:皆為“革除”的意思,指撤職查辦?!皬埐M陳湯而坐以褫爵。”

⑤左遷:降級使用,貶官?!靶莫q恨之,遂左遷毓?!?/p>

⑥開缺:官員因故去職或者死亡,職位一時空缺,另選他人充任。

⑦致仕:帶職退休。

(論壇)

高三語文重要知識點梳理歸納

1、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F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

行。

2、安土重還:安于本鄉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3、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作的艱苦。

4、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5、別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簡樸。

6、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7、不為已甚:指對別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別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

不能樹立起來。

11、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之意。

12、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14、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禮:現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16、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

指文學作品)

17、管窺蠡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19、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20、諱莫如深:隱瞞的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23、間不容發: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一根頭發,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24、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展的趨勢。

25、江河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26、膠柱鼓瑟: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27、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28、梁上君子:代稱竊賊。

29、屢試不爽:屢次實驗沒有差錯。

30、鱗次櫛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齊。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嚴格執行法令。

32、披肝瀝膽: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數家珍:比喻對所講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緘其口:形容說話過分謹慎,不敢或不肯開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

37、色厲內荏:外表強硬,內心空虛。

38、尸位素餐:空站著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語當作自己的話。

40、石破天驚:多用來比喻*議論新奇驚人。

41、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慶賀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為人真誠,忠實,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

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景仰。

43、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比喻不善于團結或籠絡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趕

到敵人方面去。

44、文不加點:形容寫*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

45、五風十雨:形容風調雨順。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

47、烜赫一時:在一個時期內,名聲威勢很盛。

48、虛與委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49、一傅眾咻:一人教,眾多的人干擾。

50、余能可賈:還有力量沒有用完。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歸納

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動詞.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低于)

3、方其破荊州,下江陵(攻占)

4、順流而東(東進)

5、臥而夢(做夢)

6、故為之文以志(寫*)

7、外與天際(交會)

(二)名詞作狀語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向南)

5、日與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詞用作狀語,向四面;數詞用作形容詞,相同)

(三)形容詞作名詞

1、其曲中規(彎曲的弧度)

2、吾未見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絮青繚白(青山,自水)

4、自遠而至(遠處)

5、窮山之高而止(頂點)

(四)形容詞做動詞

1、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

2、窮回溪(走到盡頭)

3、窮山之高而止(走到盡頭)

(五)使動用法

1、舞幽整之潛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婦(使……哭泣).

(六)意動用法

1、吾從而師之(以……為師.)

2、而恥學于師(以……為恥.)

3、孔子師郯子(以……為師。)

4、侶魚蝦而友麋鹿(以…··為侶,以……為友.)

5、始指異之(以……為異.)

三、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

古義:把……做成

今義:認為

2、金就礪則利

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廣泛地學習

今義:學問廣博精深

4、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

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一定今義:不需要

6、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義:無論

今義:沒有,常為否定副詞

7、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而且

今義:表目的或結果的連詞

8、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許多人

9、小學而大遺

古義:小的`方面學習

今義:指小學教育的階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間

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一種游戲方式

11、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

12、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曠遠的樣子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13、于是飲酒樂甚

古義:在這個(時候)

今義: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義:這樣之后

今義·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生另一件事情

15、頹然就醉

古義:倒喝,文中指身子傾倒的樣子

今義: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義:從此

今義·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生另一件事情

四、虛詞歸納.

(一)而

1、連詞,表轉折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3)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4)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5)惑而不從師

(6)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7)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8)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0)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11)而不知其所窮

(12)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13)小學而大遺

2、連詞,表修飾

(1)吾嘗終日而思矣

(2)吾嘗跂而望矣

(3)登高而招

(4)順風而呼

(5)則群聚而笑之

(6)倚歌而和之

(7)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8)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9)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連詞,表遞進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連詞,表并列

(1)蟹六跪而二螯.

(2)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3)侶魚蝦而友麋鹿

5、連詞,表承接

(1)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吾從而師之

(4)擇師而教之

(5)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6)拔草而坐,傾壺而醉

(7)臥而夢

(8)覺而起,起而歸

(9)自遠而至

6、連詞,表因果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7、連詞,表條件

窮山之高而止

8、與“己”運用,表陳述語氣

如是而已

(二)焉

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兼詞,于之,從這里)

2、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兼詞,于之,從這里)

3、積善成德,而神明白得,圣心備焉(句末語氣助詞,了)

(三)之

1、代詞.

(1)青,取之于藍(代靛青)

(2)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識、道理等)

(4)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指代童子)

(5)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

(6)郯子之徒(代詞,這)

(7)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8)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代詞,它)

(9)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

(10)取之無禁,用之不褐(代詞,它們)

(11)始指異之(代詞,它,指西山)

(12)故為之文以志(代詞,它,指宴游西山這件事)

(13)圣人之所以為圣(指代這件事)

2、助詞.

(1)不如須臾之所學(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

(2)彼童子之師(的)

(3)非蛇蟠之穴,無可寄托者(的)

(4)古之學者必有師(的)

(5)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的)

(6)月出于東山之上(的)

(7)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任席之下(的)

(9)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的標志)

(10)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