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濱江區六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浙江省杭州濱江區六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浙江省杭州濱江區六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浙江省杭州濱江區六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浙江省杭州濱江區六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杭州濱江區六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978年,我國很少有家庭擁有家用汽車和摩托車,2007年,城鎮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達到606輛,農村每百戶擁有摩托車達到48.52輛。我國城市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從1986年的2.5臺增長到2007年的10.2臺。這主要反映出我國A.城市建設發展B.思維方式改變C.傳統觀念更新D.生活水平提高2.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90多年的足跡,有些城市永載史冊。我們依次選擇上海、南昌、延安、深圳的理由是①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地②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③人民軍隊的創建之地④中共七大召開地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3.德國某位學者評價毛澤東時說:“他最大的功績在于,在一個困難的時代里找到一條路,把中國從封建殘余以及帝國主義侵略中解放出來,建立統一的大國。”材料中“一條路”的初步探索是:A.南昌起義B.“八七會議”的召開C.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D.紅軍長征4.在《告同胞書》40周年大會上指出:“70年來,我們把握兩岸關系發展時代變化,提出和平解決問題的政策主張和“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一國兩制”的前提和核心是()A.尊重兩岸制度差異 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大陸放棄武力統一 D.加強兩岸經貿往來5.為了中國革命,國共兩黨共擔大任,實行了合作。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標志是:A.國民黨一大的召開B.中共一大召開C.黃埔軍校創建D.北伐戰爭6.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形成的標志是A.十月革命的勝利B.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C.蘇聯新憲法的頒布D.基本實現農業集體化7.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新經濟時代的主要特征是A.高速度B.信息化C.全球化D.低通脹8.如圖是大學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用教材,其內容主要涉及A.中藥辨認與中醫治療術 B.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C.歷代土木工程中的智慧 D.古代著名的工匠及工藝9.在對薩拉熱窩事件的討論過程中,小明認為這是一次恐怖襲擊。小龍認為這是一次捍衛民族利益的正義行為。小華卻認為他們都不對,它的最大影響是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老師總結時卻充分肯定了他們的結論,這三個方面是同一個事件,這三個方面是A.原因、結果、影響 B.手段、目的、影響C.原因、過程、結果 D.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10.高僧玄奘和鑒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難萬險,終于到達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東渡”的共同作用()A.加強了邊疆管理 B.開鑿了絲綢之路C.傳播了中國文化 D.擴大了唐朝疆域11.1888年日本學者松本三之介說:“一國文明之進步,必基于國民本來之元氣和性格,絕不是僅憑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虛飾就可以解決的。然而,我國開國以來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產生崇拜泰西文明之風潮,破壞了作為國民獨立之根基的國民性格,虛飾了一國之文明。”此材料強調了()A.明治維新后日本近代工業快速發展B.明治維新使日本由封建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C.日本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D.日本盲目吸收外來文明的危害12.下圖為2015年11月7日海峽兩岸領導人與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會面的照片。兩岸領導人歷史性的握手時間長達70秒左右。“習馬會”翻開了兩岸關系新的一頁。能夠實現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直接會面的最重要前提是A.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B.堅持兩岸相互尊重、互補互利原則C.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干涉D.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儒家思想學派是由誰在什么時候創立的?它在其發展過程中遭到的第一個沉重打擊是什么?后來又是怎樣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的?14.別里科夫家住伏爾加河畔,祖輩到他都是農奴。1861年春,改革的法令使30歲的別里科夫終于告別農莊,來到伏爾加河上的一條大船上,實現了兒時就想當一名水手的愿望。請回答1861年改革法令的哪一項具體內容幫助別里科夫圓了自己的水手夢?15.請根據提示信息寫出相應的內容。以少勝多,殲滅秦軍主力的戰役一一東漢時改進了造紙工藝的人物一一科舉制正式確立的標志一一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的標志性事件一一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描述的是改革開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生活質量也逐漸提高,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2、D【解析】依據題干“依次選擇上海、南昌、延安、深圳”,結合課本所學,①項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立;②項1980年我國對外開放開始起步,設立廣州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為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窗口是深圳;③項,1927年,周恩來等率領了南昌起義,這是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人民軍隊創建之地;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故按順序為①③④②,D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3、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找到的這條“把中國從封建殘余以及帝國主義侵略中解放出來,建立統一的大國”之路是指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之路,秋收起義攻打大城市受挫后,毛澤東帶領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創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此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之路。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4、B【解析】

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一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一國兩制”的前提和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B項正確。AD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說法錯誤,大陸實行和平統一政策,但不承諾放棄武力統一。排除ACD,故選B。5、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6、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36年,蘇聯頒布了新憲法,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建立,標志著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模式形成,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7、B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20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進行了社會改革,促進了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美國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有很大的不同,人們認為美國經濟進入新經濟時代,其特點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所以BC符合題意,A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C。8、B【解析】

依據題干“中國文學史”的信息可知,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屬于文學內容,可以是題干涉及的內容,B符合題意;中藥辨認與中醫治療術屬于醫學方面,不可能在文學史中體現,A排除;歷代土木工程中的智慧和古代著名的工匠及工藝屬于建筑和手工業范疇,不可能在文學史中體現,CD排除;故選B。9、B【解析】

根據題干“這是一次恐怖襲擊”和“這是一次捍衛民族利益的正義行為”’和“它的最大影響是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信息可知,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是塞爾維亞愛國青年為了捍衛國家獨立進行的一次恐怖襲擊事件,直接導致了一戰的發生,由此可知,“這是一次恐怖襲擊”是手段;“這是一次捍衛民族利益的正義行為”是目的;“它的最大影響是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影響,ACD描述不準確,所以答案選擇B。10、C【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西行”和“東渡”的共同作用,“西行”是指玄奘西游,“東渡”是指鑒真東渡,都是中國與外國的文化交流與往來,A項是國內政策,不符合題意,B項是漢朝張謇通西域,D項不是這兩個事件的共同作用,只有C項是正確的,所以答案選C11、D【解析】

依據題干材料“我國開國以來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產生崇拜泰西文明之風潮,破壞了作為國民獨立之根基的國民性格,虛飾了一國之文明”,強調了日本盲目學習西方文明,破壞了國民的性格,虛飾國家的文明。闡明了日本盲目吸收外來文明的危害,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與題干材料無關,不合題意,故選擇D。12、D【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問題的史實,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成為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中國政府堅決捍衛一個中國原則,故答案是D。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①儒家學派是在春秋時期由孔子創立的。②它所遭受的第一個打擊是,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③西漢時期,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了“仁”的思想。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發展了儒家學說,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秦朝建立后,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儒家思想遭受沉重的打擊。漢武帝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14、農奴獲得人身自由,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財產,可以自由選擇職業,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換或買賣農民。【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俄國在1861年進行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獲得了人生自由,農民在人身關系上不再依附于土地及地主,解放的農民可以自由處理個人和家庭事務。有權擁有動產和不動產,可以自由轉換職業,自由從事工商業活動,并以自己的名字簽訂契約,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換或買賣農民。15、(1)巨鹿之戰(2)蔡倫(3)進土科的創立(4)安史之亂【解析】

(1)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7年,項羽率軍數萬與秦軍30萬在巨鹿展開決戰,項羽率軍九戰九捷,大敗秦軍,殲滅了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