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水體運動規律練習(解析版)(新教材新高考)_第1頁
2024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水體運動規律練習(解析版)(新教材新高考)_第2頁
2024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水體運動規律練習(解析版)(新教材新高考)_第3頁
2024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水體運動規律練習(解析版)(新教材新高考)_第4頁
2024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水體運動規律練習(解析版)(新教材新高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體運動規律

最新模擬精練

(2023上?山東棗莊?高三期中)SWAT模型是由美國農業部的農業研究中心開發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它可以結合流域內的多種地理空間信息對流域水循環進行模擬,分析并預測如水量、水質、泥沙與殺

蟲劑的輸移等多種水文物理化學過程。綠水流為實際蒸散發量、藍水流為地表徑流、壤中流以及地下

徑流之和,綠水儲量為土壤含水量。圖示意SWAT模型中的水文循環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降水

蒸散發’,’一tII!t

藍水流

綠水流

下滲------------上

地表徑流

根系層;

壤中

非飽和土壤層I土壤含水產,

淺^^永:.地下

淺層含水層'滲入淺層含水層''、徑流一

層蒸發

隔水層

深層含水層綠水儲量▼’

流出補充深層含水層

流域

1.導致流域內藍水流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氣候變化導致降水增多B.農業生產推廣滴灌技術

C.河流變長導致流域變大D.城市路面采用透水材料

2.為保障流域內藍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改良流域土壤結構B.減少流域綠地面積

C.加強流域水資源管理D.減少上游地區用水

【答案】1.D2.C

【解析】1.流域內藍水流下降,說明地表徑流、壤中流以及地下徑流之和減少。因此,本題實際考查

的是導致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減少的原因。如氣候變化引起降水減少,可能導致徑流量減少,但降水

增多,可能導致徑流量增加,藍水流增加,A錯誤;農業生產推廣滴灌技術,可以節約用水,提高水

資源利用率,可能導致徑流量增加,藍水流增加,B錯誤;流域面積變大,河流集水面積增大,可能

導致流域內水量增加,藍水流增加,C錯誤;如果將城市硬化路面改為透水性好的材料,可以增加下

滲,土壤含水量增加,綠水儲量增加,,地表徑流減少,藍水流下降,D正確。故選D。

2.改良流域土壤結構,會使流域內土壤水含量增加,藍水流可能減少,A錯誤;減少流域綠地面積可

能減少下滲,增加地表徑流,會加劇水土流失,可能引發環境問題,B錯誤;加強流域水資源管理,

可以保障流域內藍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C正確;上下游的用水應根據實際情況統籌管理,而不是簡

單地減少上游地區用水,D錯誤。故選C。

【點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有利影響:(1)修建水庫,改變地表徑流的季節分配,減少洪水期徑流量,

增加枯水期徑流量;同時水面面積的擴大和下滲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發量和降水量;(2)

跨流域調水,改變地表徑流的空間分布,也可以使蒸發量增加,大氣中水汽增多,從而增加降水量;(3)

植樹造林、保護濕地資源,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使下滲增多,減少地表徑流;(4)城市鋪設滲水前,

可減少地表徑流,增加下滲,增大地下徑流;(5)實施人工增雨,增大降水量。

(2023上?重慶渝中?高三統考期中)內格羅河由發源于安第斯山脈(海拔4700多米)的內烏肯河

和利邁河在內烏肯附近匯合而成,最終注入大西洋。內烏肯河和利邁河一年內有2次汛期。內格羅河

上游興建有多個水壩,蓄水為庫。讀“內格羅河水系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70°W

區水壩

---------國界

二河流

8湖泊

40°S

冰公山脈

。城鎮

3.內烏肯河和利邁河一年內汛期分別出現在南半球的()

A.冬季和春季B.春季和夏季C.夏季和秋季D.冬季和夏季

4.上游水壩建設對下游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影響是()

A.全年徑流量增加B.河水水位變化增大

C.河流結冰期變短D.河水泥沙含量減小

5.水壩附近下游河段的流水作用表現為()

A.徑流量減少,侵蝕作用減弱B.水流速度加快,侵蝕作用加強

C.徑流量增加,沉積作用加強D.水流速度減慢,泥沙沉積增加

【答案】3.A4.D5.B

【解析】3.利邁河與內烏肯河的源頭位于安第斯山脈高海拔處,冬季受暖濕西風影響,降水多,雨水

直接補給利邁河與內烏肯河,使其進入冬汛期;春季,隨氣溫回升,安第斯山脈和巴塔哥尼亞高原的

積雪不斷融化,補給利邁河與內烏肯河,使其進入春汛期。內烏肯河和利邁河一年內汛期分別出現在

南半球的冬季和春季,A正確。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秋季沒有積雪、大氣降水少,

BCD錯誤。故選A。

4.上游水壩建設會攔水攔沙,導致下游河水泥沙含量減小,D正確。上游水壩建設對全年徑流量影響

極小,A錯誤。上游水壩建設會調節下游河流水量,下游河水水位變化減小,B錯誤。河流結冰期受

氣溫影響,上游水壩建設對水溫影響小,C錯誤。故選D。

5.上游水壩建設會增加水壩和下游河段的水位落差,導致水流速度加快,侵蝕作用加強,B正確,D

錯誤。上游水壩建設只是改變水量的時間分布,徑流量沒變化,AC錯誤。故選B。

【點睛】內格羅河存在冬春兩個汛期,汛期流量大,且上游地區流速較快,流水下切侵蝕作用強;下

游地區流速較慢,流水側蝕作用強。內格羅河水系對巴塔哥尼亞高原地形的下切和側蝕作用明顯,形

成縱深的河谷,加大地勢起伏,平坦的高原面變得破碎不完整。

(2023上?遼寧丹東?高三校考階段練習)污水地表漫流處理系統是一種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

滲透性低、具有一定坡度、生長牧草或經選擇的其他作物的土地表面,使污水在沿坡面及薄層緩慢流

動過程中不斷被凈化的污水土地處理系統。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蒸騰

投配污水草與植被地表漫流II

J4”.■地表儀仇,令.個流收集

坡度系數~i_i_ii_i_ii_i_i

2%-8%滲濾

6.該處理系統投配的污水經系統處理后,主要()

A.下滲轉變為地下水B.蒸騰成為大氣水

C.蒸發成為大氣水D.匯集成地表徑流

7.污水地表漫流處理系統地面坡度系數要在2%-8%之間,原因是()

A.保證地表污水盡可能下滲,增加污水處理效果

B.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凈化

C.保證污水凈化后匯流利用,減少水資源浪費

D.避免表層植被被污水浸泡,減少土壤污染

8.該污水處理系統()

A.工程復雜,基建投資大B.污水處理能耗低,維護方便

C.對改善局部氣候效果明顯D.凈化效率大,對地下水無影響

【答案】6.D7.B8.B

【解析】6.由材料可知,污水被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滲透性低的土地表面,因此,下滲比重小,A錯

誤;水循環蒸發和蒸騰速度相對較慢,因此轉變成為大氣水的比重也不會很大,BC錯誤;下滲,蒸發

和蒸騰的比重不大,污水在沿坡面及薄層流動過程中不斷地被凈化后,主要匯集形成徑流,D正確。

故選D。

7.地面坡度是影響水流速度的主要因素,地面坡度控制在很小的坡度范圍之內,污水地表漫流速度變

慢,植被可充分吸收或分解污染物質,促進污水凈化,B正確;該系統要求土壤滲透性低,目的是減

少污水下滲,A錯誤;坡度大,匯流速度快,蒸發和下滲比重減小,收集的徑流會更多,浪費的水資

源會更少,C錯誤;坡度大,匯流速度快,下滲少,土壤污染更少,D錯誤。故選B。

8.該系統利用生物分解或吸收污染物,水流順著地勢流動,整個系統能耗低,維護方便,B正確;該

系統選擇適宜地區和生物,因地制宜建設,工程簡單,A錯誤;該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凈化污水,對局

部氣候影響較小,C錯誤;投配的污水需要預先處理,且只適用于對部分污水進行處理,對系統周圍

的地下水會有一定的影響,D錯誤。故選B。

【點睛】濕地擁有強大的水體凈化功能,具有滯留沉積物、營養物和降解有毒物質的功能。濕地的水

體凈化功能依賴于水中生長的各種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浮游生物以及微生物等各種生物。

(2023上?河南南陽?高三校考階段練習)海水鹽度是指海水中的全部溶解固體與海水重量之比,通

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數表示。人們用鹽度耒表示海水中鹽類物質的質量分數。孟加拉灣地處印

度半島與中南半島之間,印度半島南端緯線以北海域是世界上表層鹽度較高的海域。如圖示意孟加拉

灣南部表層海水月平均鹽度和淡水輸運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0033.6

?淡水輸運量

(8oo?鹽度

I34

es3.

s6oo

4oo32

2信3.

蟀2OO

3

3..O

O

-200~~~~~~~~~t~~1-32.8

123456789101112

月份

9.推測孟加拉灣海域夏季多年平均表層海水鹽度()

A.由中部向四周升高B.由中部向四周降低

C.自東北向西南升高D.自東北向西南降低

10.孟加拉灣6?9月淡水輸運量較大的直接原因是()

A.海上大氣降水量較大B.沿岸入海江河流量大

C.沿海地下水輸入量多D.沿岸湖泊多與海洋互聯

【答案】9.C10.B

【解析】9.從題干信息可知,印度半島南端緯線以北海域是世界上表層鹽度較高的海域,可以推測出

孟加拉灣西南側鹽度較高,東北側靠近陸地,受到陸地徑流匯入影響,鹽度較小,所以孟加拉灣海域

夏季多年平均表層海水鹽度白東北向西南升高,C正確,A、B、D錯誤。故選Co

10.孟加拉灣地處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之間,沿岸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較多,且集中在夏半

年,沿岸河流年均徑流量較大,且季節變化也較大。讀圖可知,孟加拉灣6-9月淡水輸運量較大的直

接原因是沿岸入海江河流量較大,B正確;海上大氣降水影響整個海域,而不只是南部,沿海地下水

輸入量和湖泊的調蓄并不會有明顯的季節變化,A、C、D錯誤。故選B。

【點睛】水循環的意義:①維護全球水量平衡:②使陸地淡水資源不斷更新;③促使地球各圈層及陸

地海洋之間物質和能量的遷移;④影響全球氣候和生態,塑造地表形態。

(2023上?江蘇無錫?高三統考期中)南大洋貫通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南部,具有獨特的海洋

動力環境。圖為南大洋水文環境及動力過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1.圖中甲、乙、丙、丁四處海域表層海水性質的比較,正確的是()

A.甲密度最低B.丁鹽度最小C.甲鹽度大于丁D.乙密度大于丙

12.西風帶對南大洋海域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A.減少海一氣熱量交換B.加劇南極大陸冰蓋融化

C.減緩表層海水的流速D.促進深層海域海水上泛

13.南大洋上升流對該海域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A.表層海水溫度下降B.漁場漁獲量減少

C.海水水質下降D.海水交換減弱

【答案】11.D12.D13.A

【解析】1L圖示中:甲地緯度高,水溫最低,密度最高,A錯誤;丁地緯度最低,水溫最高,鹽度

最高,B錯誤;甲地水溫低于丁地,所以甲地鹽度小于丁地,C錯誤;乙地水溫低于丙地,所以乙地

海水密度高于丙地,D正確。故答案選D。

12.受西風帶的影響,南大洋表層海水大量流出,可加快表層海水的流速,促進底層海水上泛補充表

層海水;底層海水上泛導致表層海水降溫,會減緩南極大陸冰蓋的融化速度,但會增加表層海水吸收

的熱量,增加海一氣熱量交換,ABC錯誤,D正確。故選D。

13.南大洋上升流使底層海水上泛,底層海水溫度較表層海水溫度低,會導致表層海水溫度下降;同

時上升流擾動底層海水,將海底鹽類物質帶至表層,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魚類餌料增多,漁場漁獲

量增加;上升流將底層海水帶至表層會加劇海水交換,對海水水質影響不大,A正確,BCD錯誤。故

選Ao

【點睛】上升流通常發生在沿岸地區,是一種垂直向上逆向運動的洋流。由于受風力吹送,將表層海

水推離海岸,致使海面略有下降,為達到水壓的均衡,深層海水就在這里補償上升,形成上升流。上

升流把深水區大量的海水營養鹽(磷酸鹽、硝酸鹽等)帶到表層,提供了豐富的餌料,因此,上升流

顯著的海區多是著名的漁場。

(2023上?江西景德鎮,高三統考階段練習)戴維森海流(下圖)是發生在美國西海岸固定時段的局

地沿岸流,其成因主要是陸地大量徑流匯入海洋后,在海洋表層形成高于鄰近海水面的淡水楔,在重

力、風力與地轉偏向力平衡下形成的海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4.圖示地區的降水特點是()

A.夏季多雨B.冬季多雨C.全年多雨D.全年少雨

15.圖中戴維森海流發生季節與流向分別是()

A.夏季、向北B.夏季、向南C.冬季、向北D.冬季、向南

16.淡水楔對所在海域初級生產力水平產生不利影響,是由于海水()

A.鹽度變低B.溫度升高C.向下沉降D.層結穩定

【答案】14.B15.C16.D

【解析】14.由圖可知,戴維森海流位于3(TN?4(TN之間的大陸西岸,陸地上對應的是典型的地中海

氣候區,冬季溫和濕潤,冬季降水多,B正確。地中海氣候不是夏雨型、年雨型、少雨型,ACD錯誤。

故選B。

15.從材料可知,海流是大量徑流匯入后的淡水楔,在重力、風力與地轉偏向力平衡下形成的,地中

海氣候冬季降水豐富,入海徑流多,形成淡水楔,因此戴維森海流發生季節是冬季。受冬季西南風的

影響,海流向北,C正確ABD錯誤。故選C。

16.初級生產力主要與營養鹽、溫度(熱量)、光照條件呈正相關。淡水楔使得表層鹽度降低,海水

密度也降低,使海水層化現象加劇,層結穩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沿岸上升流,使得底層營養鹽不

易上泛至表層,海洋生物缺乏營養鹽來源導致初級生產力降低,D正確;海水鹽度降低,不等同于營

養鹽降低,A錯誤;冬季陸地水體溫度低,并不會使水溫升高,B錯誤;淡水楔的密度比海水低,不

會引起海水下沉運動,C錯誤。故選D。

【點睛】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暖流具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逆流航行速

度慢、能耗高;順流航行速度快,能耗低;寒暖流交匯處有海霧形成,洋流從北極地區攜帶冰山南下

威脅航海;加快海水凈化速度,擴大海洋污染范圍;寒暖流交匯處或上升補償流處容易形成漁場。

17.(2023上?四川德陽?高三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拉爾河流域地處我國東北多年凍土區南界附近,全流域面積5.48萬平方千米、河流發源于大興

安嶺西側,全長約1430千米,兩岸森林、草原等資源豐富,流域廣泛分布有多年凍土,同時也是凍土

變化的敏感地帶。1970年以來受氣候變暖影響,東北多年凍土區南界北移50~120km,導致流域部分多

年凍土分布地區退化為季節凍土區。凍土位于地下一定深度,可以起到阻隔其上下水體交換的作用。

左圖示意海拉爾河流域及水文站位置。右圖示意4個水文站各月徑流量。

(1)分析海拉爾河壩后水文站出現“雙峰”現象的原因。

(2)1~3月海拉爾河徑流量小,但1970年以來,該河1~3月徑流量增加13%~20%,從水循環角度分析

海拉爾河該時段徑流量顯著增加的原因。

(3)凍土退化會加劇海拉爾河流域森林、牧草退化,對此作出合理解釋。

【答案】(1)前峰:春季(4~5月),氣溫回升快,季節性積雪大量融化;

后峰:夏季(7~8月),降水量增多。

(2)全球變暖,導致凍土退化;凍土退化使隔水作用減弱,流域內地表水下滲增多,地下徑流增加,造

成流域地下水儲量增大,導致該時段地下水補給河流水量增加。

(3)凍土退化會導致表層土壤水分下滲,表層土壤含水量減少;土壤有機質分解加快,肥力降低,不利

于森林、牧草的生長。

【分析】本題以海拉爾河為背景,涉及區域水文特征、水循環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和基礎

知識運用能力。

【詳解】(1)讀圖可知,該地位于我國東北,4?5月,氣溫回升快,春季季節性積雪融化形成春汛,

即前峰;該地處于溫帶季風氣候區,7?8月,降水量增多,形成后峰;峰值大是因為水量大,由圖可

知,壩后水文站以上河段,流域面積大,支流多。

(2)由“1970年以來受氣候變暖影響,東北多年凍土區南界北移5O~l20km,導致流域部分多年凍土分

布地區退化為季節凍土區”可知,全球變暖,導致凍土退化;凍土退化使得地表水下滲增多,地下徑流

增加,造成流域地下水儲量增大,該時段河流處在枯水期,主要補給水源為地下水,地下水增多,導

致該時段地下水補給河流水量增加。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凍土退化會導致表層土壤水分下滲,表層土壤含水量減少,森林、牧草因缺

水而退化;溫度升高后土壤有機質分解加快,受淋溶作用增強,肥力降低,不利于森林、牧草的生長。

18.(2023上?黑龍江?高三統考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雷克海峽位于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以狂濤巨浪聞名于世,號稱“殺人海峽”。研究發現,近

幾十年來,德雷克海峽海冰呈現冰進(海冰較常年增多)一冰退(海冰較常年減少)一冰進的周期性

變化,海冰進退對全球氣候變化有重大影響。下圖示意南半球表層洋流分布。

^德年一

.

/

平/西

風漂

12

大洋洲

因。

能原

”的可

海峽

“殺人

號稱

海峽

雷克

明德

(1)說

影響

流的

克環

對沃

進退

海冰

海峽

雷克

測德

(2)推

由。

的緣

現象

冰進

后又

冰退

呈現

海冰

海峽

雷克

釋德

(3)解

強度

風浪

加劇

應,

管效

峽狹

;海

力大

,風

力小

摩擦

闊,

積廣

域面

,海

西風

盛行

)常年

】(1

【答案

高,

位增

側水

峽西

,海

變窄

通道

峽的

克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