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2024屆高三5月適應性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新世紀以來的非虛構寫作所展示出來的獨特的社會認知價值,一方面使我們意識到,很有必要重新盤點文學的各種內在功能與作用,另一方面也將文學的真實問題有效嵌入信息化的倦怠社會之中,使文學能夠更有力地回應人們對于現實社會的種種關切。這不是有關文學的內涵與外延的雙重拓展,而是文學在新的社會發展境遇中的自我突破。無論我們如何看待非虛構寫作,它對于中國當代文學既定形態的突破,已成為一種無法忽略的事實。首先,非虛構寫作雖然標舉社會認知功能,但它并不是為了否定或降低文學作品的審美價值和教化作用,也不是想要排斥文學的其他認知功能,而是為了更科學地反思并建構文學的認知體系。說實在的,文學作品究竟具有哪些內在的認知功能,一直是一個有待深究的問題。從文化認知上看,有性別、歷史和族群等,并由此出現了女性主義批評、新歷史主義批評和后殖民主義批評等理論。從人性及生命認知上說,有理性與非理性、欲望與倫理、感性體驗等,并涌現了精神分析、感性主義、人性論等批評理論。當然,也有社會認知功能的考察,并積淀了包括“藝術社會學”在內的相關理論。但從總體上看,在文學認知功能的研究中,社會認知功能越來越走向邊緣。這顯然有悖于“文學即人學”的核心理念,因為人是一種社會的存在,也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可以說,文藝本身就是社會發展的特定產物,同時它與社會之間又構成了緊密互動的張力關系。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清楚,文學的社會認知功能不僅取決于作品本身所承載的社會問題。還取決于接受者的認知方式和接受思維。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讀者堅持從某種單一的認知角度來理解作品,或者恪守文學的審美標準作為唯一信念,也會使文學作品的社會認知價值受到影響。因此,當我們重申非虛構寫作的社會認知價值時,從另一種層面上說。也為了喚醒人們對于文學與社會現實之間互動的密切關注。喚醒人們理解非虛構寫作的介入性——它并不只是作家對敘事本身的介入,而是創作主體對于社會現實的深度介入,對于我們這個時代普遍存在的一些重要問題的自覺介入。誰都明白。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走爽越復雜,變化也越來越快,特別是進入信息化和消費化之后,傳統的社會結構形態正在轉型,各種新的社會現象及其現實秩序層出不窮,以至于有些作家認為“現實比作家的想象更精彩”。這種現實,既為作家重新觀察、理解和思考現實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也為人們認識和理解這個復雜的社會,提供了各種有價值的審美接受之路徑。其次,非虛構寫作之所以突出其社會認知功能,是因為現代社會本身的發展存在著諸多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召喚作家以求真的方式,真正地揭示社會生存真相,為人們提供真切的了解途徑。眾所周知,中國現代社會正在逐步超越鄉土∕城市的二元結構,呈現出空前的混雜性,它既有全球化帶來的各種復雜沖擊,又有地緣政治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既有城市化進程中引發的群體分裂。又有社會競爭不斷加劇后的群體倦怠;既有信息技術發展后的秩序變革。又有消費文化驅動后的觀念變遷……面對如此繁雜的社會現實,如何讓人們更科學、更理性地認識和理解它;并非只是社會學家或人類學家的任務,文學同樣也需要進行必要的承擔,這是文學的認知功能所決定的。當然,我們不能否定一些虛構文學在這方面的努力,即使是那些沉迷于個人化、人性化的虛構性寫作,也存在著一定的社會認知功能,但就敘事的真實性、實證性、問題的聚焦性而言,非虛構寫作無疑在這方面體現得更為突出,也更能有效地激發讀者的自覺認知和思考意愿。這是因為非虛構寫作大多從社會問題出發,圍繞當事人和作家共同關心的問題來展開敘事。問題即事件,問題即敘事,問題即目標,在非虛構寫作中,事件本身所承載的一些社會問題,其實是作家選擇寫作的優先事項。換言之,它不是由作家提前預設某種寫作意圖而后選擇題材的寫作,而是在現實生活呈現了諸多問題,使作家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和思考之后,才進行的寫作實踐。所幸的是,新世紀以來的非虛構寫作,憑借明確的現實問題和作家主體的現場介入,開始以各種方式直面現實世界,從而為人們提供了各種別有意味的社會認知視角和通道。或許,非虛構寫作很難具備審美價值上的經典性。但是,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見證和記錄,它們在將來未必沒有重要的價值。(節選自洪治綱《論非虛構寫作的社會認知價值》)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新世紀以來的非虛構寫作是文學在新的社會發展境遇中的一種自我突破。B.作者認為非虛構寫作標舉社會認知功能,主要是為了更科學地反思并建構文學的認知體系。C.作者認為重申非虛構寫作的社會認知功能,可以喚醒人們對于文學與社會現實之間的關注。D.作者認為非虛構寫作需要對如何讓人們更科學、更理性地認識和理解社會現實有更多承擔。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人是一種社會的存在,也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因此,文學的社會認知功能不會走向邊緣。B.讀者的認知方式和接受思維,也會讓非虛構文學作品的社會認知功能價值受到影響。C.作家只有在預設好寫作意圖并對現實問題產生了共鳴之后,才能進行非虛構寫作實踐。D.非虛構寫作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見證和記錄,在未來不一定會擁有相應的價值。3.下列言論中,不能用來論證文本第二段相關觀點的一項是()A.“世上只有無藝術的社會,而沒有無社會的藝術。”——豪澤爾B.“文學是社會的家庭教師。”——別林斯基C.“詩文書畫,大抵從胸臆中流出。”——張戒(宋)D.“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曹雪芹(清)4.下列對非虛構作品的分析中,不屬于是對非虛構寫作社會認知功能分析的一項是()A.《李作家和他的鄉村朋友》展現了一個寫作者對生活在廣西某鄉村里的人的思考、理解與期盼。B.《涼山敘事》講述了大涼山彝族的歷史變遷、風土人情,反映了大涼山彝族脫貧攻堅的歷程。C.《中國在梁莊》還原了梁莊近四十年來的變遷史,記錄了中國的轉型之痛,鄉村之傷。D.《尋路中國》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海斯勒,她被譽為“關注現在中國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5.閱讀以下材料,請結合文本,對《我的二本學生》呈現出的非虛構寫作社會認知功能價值作簡要分析。黃燈是廣東某高校的教師,她的《我的二本學生》等系列文章在文學雜志和媒體發表后,引起巨大反響。二本院校學生的整體生存狀況,往往被主流媒體忽略,但其校園和職場經歷,其實更代表中國年輕人的普遍狀況。這一系列文章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成書出版。黃燈說:“《我的二本學生》是一本被學生推動而寫作的書,我將之視為一本非虛構寫作的教學札記。”【答案】1.D2.B3.C4.D5.①《我的二本學生》聚焦當前真實的二本院校學生的生存狀況,以此展示中國年輕人普遍的狀況,其內容體現了非虛構寫作能夠有力地回應人們對于現實社會的關切。②《我的二本學生》引起巨大反響,并被編輯出版,展示了非虛構寫作可以有效激發讀者對社會問題的自覺認知和思考意愿。③作者黃燈作為高校教師,以自己教學札記形式進行非虛構寫作,為人們提供了別有意味的社會認知視角和通道。【解析】【分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需要對如何讓人們更科學、更理性地認識和理解社會現實有更多承擔”錯,曲解文意,原文“如何讓人們更科學、更理性地認識和理解它,并非只是社會學家或人類學家的任務,文學同樣也需要進行必要的承擔,這是文學的認知功能所決定的。當然,我們不能否定一些虛構文學在這方面的努力”,原文說的是非虛構寫作在對如何讓人們更科學、更理性地認識和理解社會現實方面體現得更突出,并沒有非虛構寫作需要承擔更多這個語意。此項屬于歪曲文意。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A.“文學的社會認知功能不會走向邊緣”錯,根據“在文學認知功能的研究中,社會認知功能越來越走向邊緣”,可知“不會走向邊緣”曲解文意。C.“只有……才”說法絕對;“預設好寫作意圖”理解有誤,根據“它不是由作家提前預設某種寫作意圖而后選擇題材的寫作,而是在現實生活呈現了諸多問題”等內容,可知作家是由現實問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和思考之后,才進行的寫作實踐。D.“在未來不一定會擁有相應的價值”錯,根據“新世紀以來的非虛構寫作”“它們在將來未必沒有重要的價值”等內容,可知原文結尾處說的是“新世紀以來的非虛構寫作”,且既然是重要的見證和記錄,自然是會有“相應的價值”,雖然不一定是重要的價值。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第二段觀點是:文藝與社會之間有著緊密互動的關系。ABD的言論都涉及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來證明第二段觀點。C.主要涉及藝術作品與作者的關系,缺乏與社會的直接聯系,不能用來證明第二段觀點。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的能力。A.屬于,“鄉村”屬于真實存在的社會環境,關乎明確的社會問題,涉及非虛構寫作的社會認知功能。B.屬于,“大涼山”屬于真實存在的社會環境,關乎明確的社會問題,涉及非虛構寫作的社會認知功能。C.屬于,“梁莊”屬于真實存在的社會環境,關乎明確的社會問題,涉及非虛構寫作的社會認知功能。D.不屬于,涉及的主要是對作者本人的認知,沒有涉及非虛構寫作的社會認知功能。故選D。【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①根據“也將文學的真實問題有效嵌入信息化的倦怠社會之中,使文學能夠更有力地回應人們對于現實社會的種種關切”等內容,可知《我的二本學生》聚焦當前真實的二本院校學生的生存狀況,展示中國年輕人普遍的狀況,體現了非虛構寫作能夠有力地回應人們對于現實社會的關切。②根據“非虛構寫作無疑在這方面體現得更為突出,也更能有效地激發讀者的自覺認知和思考意愿”等內容,可知《我的二本學生》引起巨大反響,并被編輯出版,展示了非虛構寫作可以有效激發讀者對社會問題的自覺認知和思考意愿。③根據“非虛構寫作……為人們提供了各種別有意味的社會認知視角和通道”等內容,可知高校教師黃燈,以自己教學札記形式進行非虛構寫作,為人們提供了別有意味的社會認知視角和通道。(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宗月大師老舍在我小的時候,我因家貧而身體很弱。我九歲才入學。因家貧體弱,母親有時候想叫我去上學,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學費,所以一直到九歲我還不識一個字。說不定,我會一輩子也得不到讀書的機會。因為母親雖然知道讀書的重要,可是每月間三四吊錢的學費,實在讓她為難。母親是最喜臉面的人。她遲疑不決,光陰又不等待著任何人,荒來荒去,我也許就長到十多歲了。一個十多歲的貧而不識字的孩子,很自然的去做個小買賣——弄個小筐,賣些花生、煮豌豆或櫻桃什么的。要不然就是去學徒。母親很愛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學徒,或提籃沿街賣櫻桃而每天賺幾百錢,她或者就不會堅決的反對。窮困比愛心更有力量。有一天劉大叔偶然的來了。我說“偶然的”,因為他不常來看我們。他是個極富的人,盡管他心中并無貧富之別,可是他的財富使他終日不得閑,幾乎沒有工夫來看窮朋友。一進門,他看見了我。“孩子幾歲了?上學沒有?”他問我的母親。他的聲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學喊俞振庭的《金錢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華麗,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臉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們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幾乎禁不住他的聲音的震動。等我母親回答完,劉大叔馬上決定:“明天早上我來,帶他上學,學錢、書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誰知道上學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二天,我像一條不體面的小狗似的,隨著這位闊人去入學。學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離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廟里。廟不甚大,而充滿了各種氣味:一進山門先有一股大煙味,緊跟著便是糖精味,(有一家熬制糖球糖塊的作坊)再往里,是廁所味,與別的臭味。學校是在大殿里,大殿兩旁的小屋住著道士,和道士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黃布擋著,供桌上擺著孔圣人的牌位。學生都面朝西坐著,一共有三十來人。西墻上有一塊黑板—這是“改良”私塾。老師姓李,一位極死板而極有愛心的中年人。劉大叔和李老師“嚷”了一頓,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師。老師給了我一本《地球韻言》和一本《三字經》。我于是,就變成了學生。自從做了學生以后,我時常的到劉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兩個大院子,院中幾十間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還有一座相當大的花園。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齊齊的排起來,可以占半條大街。此外,他還有幾處鋪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飯,或給我一些我沒有看見過的點心。他絕不以我為一個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闊大爺,但是他不以富傲人。在我由私塾轉入公立學校去的時候,劉大叔又來幫忙。這時候,他的財產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闊大爺,他只懂得花錢,而不知道計算。人們吃他,他甘心教他們吃;人們騙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財產有一部分是賣掉的,也有一部分人騙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聲照舊是洪亮的。到我在中學畢業的時候,他已一貧如洗,什么財產也沒有了,只剩了那個后花園。不過,在這個時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調整他的產業,他還能有辦法教自己豐衣足食,因為他的好多財產是被人家騙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請律師,貧與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樣的,假若在這時候,他要是不再隨便花錢,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園,和城外的地產。可是,他好善。盡管他自己的兒女受著饑寒,盡管他自己受盡折磨,他還是去辦貧兒學校、粥廠等等慈善事業。他忘了自己。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和他過往的最密。他辦貧兒學校我去做義務教師。他施舍糧米,我去幫忙調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糧放錢不過只是延長貧民的受苦難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攔住死亡。但是,看劉大叔那么熱心,那么真誠,我就顧不得和他辯論,而只好也出點力了,即使我和他辯論,我也不會得勝,人情是往往能戰敗理智的。在我出國以前,劉大叔的兒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園也出了手。他入廟為僧,夫人與小姐入庵為尼,由他的性格來說,他似乎勢必走入避世學禪的一途。但是由他的生活習慣上來說,大家總以為他不過能念念經,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絕對不會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現在,他每日一餐。入秋還穿著件夏布道袍。這樣苦修,他的臉上還是紅紅的,笑聲還是洪亮的。對佛學,他有多么深的認識,我不敢說。我卻真知道他是個好和尚,他知道一點便去做一點,能做一點便做一點。他的學問也許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見諸實行。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沒有好久就被驅除出來。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變賣廟產去救濟苦人。廟里不要這種方丈。一般的說,方丈的責任是要擴充廟產,而不是救苦救難的。離開大寺,他到一座沒有任何產業的廟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沒有錢,他還須天天為僧眾們找到齋吃,同時,他還舉辦粥廠等等慈善事業。他窮,他忙,他每日只進一頓簡單的素餐,可是他的笑聲還是那么洪亮。他的廟里不應佛事,趕到有人來請,他便領著僧眾給人家去唪真經,不要報酬。他整天不在廟里,但是他并沒忘了修持;他持戒越來越嚴,對經義也深有所獲。他白天在各處籌錢辦事,晚間在小室里作工夫。誰見到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曾是個在金子里長起來的闊大爺。去年,有一天他正給一位圓寂了的和尚念經,他忽然閉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們在他的身上發現許多舍利。沒有他,我也許一輩子也不會入學讀書。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么樂趣與意義。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確相信他的居心與言行是與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質上都受過他的好處,現今我的確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領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著我去入私塾那樣!他是宗月大師。(有刪改)6.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窮困比愛心更有力量”,母親可能會因為交不上學費不反對“我”放棄。上學而去做買賣或做學徒,表現了母親屈從于現實的無奈。B.“衣服是那么華麗”“眼是那么亮”“臉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連用三個“那么”,表達了“我”對劉大叔的仰慕之情。C.“人情是往往能戰勝理智的”,是指劉大叔熱心真誠地救助貧民,是因為他不明白“施舍糧米”是“不足以阻攔住死亡”的道理。D.“我在精神上物質上都受過他的好處”,物質上的“好處”主要是指幫助“我”入學,招呼“我”吃飯,給“我”一些沒見過的點心等。7.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像一條不體面的小狗似的,隨著這位闊人去入學”,作者將“我”比喻成小狗,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我”自卑、敏感的心理。B.文章多次描寫宗月大師笑聲“洪亮”,通過境遇不同但神態始終如一的細節描寫,刻畫了人物盲目樂觀的性格特征。C.文章通篇稱呼宗月大師為劉大叔,直到最后才指出“他是宗月大師”,稱呼的變化意味著“我”對宗月大師的理解和認同。D.文章語言樸實無華,在通俗易懂的敘事中展示人物的命運,塑造人物的個性,有著天然去雕飾的自然樸實之美。8.濮存昕在央視《朗讀者》這一電視節目中,朗讀到文章最后一段“他是宗月大師”時,語調緩慢深沉,請你根據文章內容簡要分析濮存昕這樣處理的理由。9.“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么樂趣與意義”,這是作者在文章結尾發出的由衷感嘆,請根據文章內容簡要分析幫助別人的樂趣和意義。【答案】6.C7.B8.①“他是宗月大師”作為文章最后一段,是點睛之筆,這樣處理突出了這句話在文章中的地位。②這句話表達了“我”對宗月大師深沉的懷念和感激之情,這樣處理準確把握了“我”的感情。②濮存昕作為文章朗讀者,感慨于宗月大師坎坷的經歷、高尚的美德,這樣處理表達了他作為讀者的崇高敬意。9.①幫助別人可以改變別人的命運。“我”本來很可能會去做買賣或做學徒,正是因為宗月大師的幫助,讓“我”有了上學的機會,從而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②可以引領他人向善。“我”看到宗月大師“那么熱心、那么真誠”地救助貧民,深受感染,也主動參與救助,引領“我”向上向善。③幫助別人可以充盈自己的心靈。宗月大師從“金子里長起來的闊大爺”變為“破和尚”,但笑聲始終“洪亮”,很可能是幫助別人讓他的心靈快樂、寧靜,再大的人生挫折都不以為苦。【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是指劉大叔熱心真誠地救助貧民”錯誤。由原文第六段看,“人情是往往能戰勝理智的”,是指我為劉大叔“那么熱心,那么真誠”地救助貧民所感染,自動放棄和他辯論,主動參與救助。故選C。【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刻畫了人物盲目樂觀的性格特征”錯誤。由原文看,宗月大師的“樂觀”是性格使然,不以境遇的不同而不同,更說明他對“樂觀”有獨到的理解。故選B。【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意蘊的能力。作為朗讀者,既要讀出“我”的情感,也要讀出自己的感受。“他是宗月大師”單獨成段,有突出強調之意,肯定了宗月大師之于我的作用,是點睛之筆。根據文章內容,“沒有他,我也許一輩子也不會入學讀書。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么樂趣與意義”可知,“我”對宗月大師有著深沉的懷念和感激之情,結尾“他是宗月大師”,朗讀語調緩慢深沉,準確把握了“我”的感情,可以傳達出作者蘊含在“宗月大師”這一稱謂中的這一情感。濮存昕作為文章朗讀者,在朗讀的過程中,也會受到故事的感染,并感慨于宗月大師坎坷的經歷、高尚的美德,選用緩慢深沉的語調,也傳達出了他對宗月大師的崇高敬意。【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么樂趣與意義”,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宗月大師讓我品味到了幫助別人的樂趣和意義。聯系內容看,因為有了宗月大師的幫助,“我”有了上學的機會,從而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故可讓“我”從宗月大師的幫助對“我”的影響方面思考幫助別人的樂趣和意義。因有宗月大師的幫助,我得以成長,且能和宗月大師有了最密的“過往”,“他辦貧兒學校我去做義務教師。他施舍糧米,我去幫忙調查及散放”,從宗月大師幫助別人的情況中,我也有了更多的感受,可見宗月大師引領“我”向善,“我”主動參與救助,可讓“我”體驗幫助別人的樂趣和意義。他,宗月大師,從“金子里長起來的闊大爺”變為“破和尚”,但笑聲始終“洪亮”,這一人物形象及其經歷也可以讓“我”深受感染,感覺到幫助別人的樂趣和意義——可以讓自身的心靈快樂、寧靜,再大的人生挫折都不以為苦。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士之特立獨行,適于義而已,不顧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篤而自知明者也。若伯夷者,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者也。昭乎日月不足為明,岑乎泰山不足為高,巍乎天地不足為容也。當殷之亡、周之興,微子賢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從天下之賢士與天下之諸侯,而往攻之,未嘗聞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齊者,乃獨以為不可。殷既滅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獨恥食其粟,餓死而不顧。由是而言,夫豈有求而為哉?信道篤而自知明也。(選自韓愈《伯夷頌》,有刪改)材料二: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賢辯之甚詳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見獨識,既失其本,而學士大夫共守之不為變者,蓋有之矣,伯夷是也。夫伯爽,古之論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辯之反復不一,是愈可信也。孔、孟皆以伯夷遭紂之惡,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餓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號為圣人耳。然則司馬遷以武王伐紂,伯夷扣馬而諫,天下宗周而恥之,義不食周粟,而為《采薇之歌》。韓子因之亦為之頌以為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是大不然也。夫商衰而紂以不仁殘天下,天下孰不病紂?而尤者,伯夷也。嘗與太公聞西伯善養老,則往歸焉。當是之時,欲夷紂者,二人之心豈有異邪?是武王一奮,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與,何哉?蓋二老,所謂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濱而趨文王之都,計亦數千里之遠,文王之興以至武王之世,歲亦不下十數,其伯夷欲歸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來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且武王倡大義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獨以為非,豈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與不仁也。紂之為君,不仁也;武王之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紂,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則伯夷何處乎?余故曰,圣賢辯之甚明,而后世偏見獨識者之失其本也。鳴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減太公哉!(選自王安石《伯夷》,有刪改)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韓子A因之B亦為之C頌D以為E微二子F亂臣G賊子H接跡I于后世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使跟隨,與《鴻門宴》“沛公旦日從白余騎來見項王”中“從”字的意思相同。B.扣,牽住、拉住,與《赤壁賦》“扣舷而歌之”中“扣”字的意思不同。C.尤,最、甚,與《陳情表》“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中“尤”字的意思不同。D.趨,奔赴,與《六國論》“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中“趨”字的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韓愈看來伯夷反對伐紂和恥食周粟之舉,不僅是符合“義”的特立獨行,更是深明君臣大義的臣下對“道”統的崇奉和維護。B.韓愈將伯夷與微子對比,盛贊伯夷是天地之間、古往今來最不顧世俗非難的人,他的精神與日月、泰山、天地相比而絲毫不遜色。C.王安石此文,針對《史記》及韓愈《伯夷頌》有關伯夷的記述和評論展開辯駁,體現了王安石不盲從權威、不茍順流俗的理性精神。D.王安石認為,伯夷是姜太公一類的人物,不滿商紂暴政又德高望重,如果活到武王時期并輔佐他,其功勞成就將完全不遜于姜太公。13.把材料二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天下宗周而恥之,義不食周粟,而為《采薇之歌》。(2)是武王一奮,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14.下圖是材料二的思維導圖,請補充完成橫線處的空缺內容。【答案】10.BDF11.C12.B13.(1)天下歸周后,伯夷感到恥辱,堅持君臣之義不吃周朝的糧食,并作了《采薇》這首歌。(2)這時武王奮然起事,姜太公輔佐他,于是將百姓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14.①孔孟;②扣馬而諫,恥食周粟;③伯夷避世以待仁君,武王為君仁義,伯夷不可能反對。【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韓愈沿襲了這個說法,也為他寫了篇《伯夷頌》,認為沒有伯夷、叔齊這兩個人,后世亂臣賊子就會接連不斷地出現。“韓子因之”“亦為之頌”兩句結構完整,故BD兩處可斷開。“以為”,動詞,認為,“微”指如果沒有,領起的假設關系內容都是“以為”的賓語。“亂臣賊子”是名詞詞組,“接跡于后世”是狀語后置句,前后結合構成主謂關系句,結構完整,陳述假設的結果,“亂臣賊子”前要斷開,故F處須斷開。故選BDF。【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從”,都是使動用法,使跟隨、率領。句意:率領天下的賢士和諸侯,前去攻打商紂王。/沛公第二天率領一百多騎兵來拜見項王。B.正確。牽住、拉住。/敲擊、拍擊。句意:伯夷拉住馬進諫阻止。/敲擊船舷而歌詠。C.錯誤。都是“最、甚”的意思。句意:而最怨恨的,是伯夷了。/況且我孤單凄苦,程度更為嚴重。D.正確。奔赴,表示具體的動作行為。/趨于、走向,表示抽象的動作行為。句意:從北海之濱奔赴文王的邦都。/每日每月割讓土地,以至于走向滅亡。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將伯夷與微子對比”理解錯誤。韓愈并未將伯夷與微子對比,文中真正對比的是天下賢士、諸侯跟隨武王伐紂與伯夷、叔齊反對武王伐紂的不同態度。故選B。【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能力。(1)“宗”,歸附;“恥”,意動用法,以……為恥;“義”,名詞作動詞,堅持君臣之義;“食”,吃。(2)“是”,這時;“奮”,奮然起事;“相”,輔佐;“遂”,于是;“元元”百姓。【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在王安石看來,孔孟關于伯夷事跡的敘述和評價客觀而中肯,由“ 孔、孟皆以伯夷遭紂之惡,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餓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號為圣人耳”可知,“不事暴君,隱居避世,待天下清”是孔孟的觀點,故可知①處填:孔孟。王安石認為,司馬遷《史記》中增加的“扣馬而諫”“恥食周粟”的故事細節是出于個人“偏見獨識”的想象之辭,已“失其本”。故可知②處填:扣馬而諫,恥食周粟。王安石認為,韓愈不加考證予以沿襲,將伯夷的形象無限拔高。王安石對司馬遷和韓愈二人觀點的駁斥,層次分明,主要集中于從司馬遷開始的兩處史實之誤。表中已明確一處錯誤,另一處據“天下之道二,仁與不仁也”后的分析,可知③處填:伯夷避世以待仁君,武王為君仁義,伯夷不可能反對。參考譯文:材料一:士人志行高潔不隨波逐流,只是適合于“義”的標準罷了,不顧慮別人對自己看法如何的,都是豪杰之士,(都是)崇奉“道”無比篤誠并且能清楚地認識自己的人。像伯夷,哪怕窮極天地綿延萬世,他都是最不顧慮世人非議的人。(跟伯夷比,)光明的日月不足以稱為明亮,高峻的泰山不足以稱為高大,高遠的天地不足以稱為包容萬物。在商衰落而周興起之際,微子賢能,(屢次勸諫紂王無果,見商將亡,)抱著祖宗的祭祀禮器離開了商都。武王、周公圣明,率領天下的賢士和諸侯,前去攻打商紂王,不曾聽聞有誰非議此舉的。那伯夷、叔齊,竟偏偏認為不可以。商朝滅亡之后,天下遵奉周為宗主。那伯夷、叔齊二人竟偏偏認為吃周朝的糧食是可恥的,餓死也不后悔。由此說來,(他們)難道是要博取什么才這樣做嗎?是因為崇奉“道”無比篤誠并且能清楚地認識自己啊。(選自韓愈《伯夷頌》,有刪改)材料二:有些事情發生在千百代之前,古圣先賢們雖然已經把它們說得清楚且明白,但后世之人不去深入考察探究,僅憑借自己的偏見和淺見,(就提出某種說法,)導致失去事情的本來面貌,而學者、大夫們全都信守這種說法而不改變,這是有的啊,伯夷的事情就是這樣。伯夷,古代談論他的有孔子和孟子。憑著孔孟二人值得信賴而又對此不止一次地重復論說,他們的這些說法就更加可信了。孔子、孟子都認為伯夷遭遇紂王的暴政,不記舊怨,又不忍屈心侍奉,而追求自己信奉的仁義,甘心受餓,退避隱居,不肯降低操守侮辱自身,來等待天下政治清明,于是被稱為圣人。然而,司馬遷卻認為武王伐紂時,伯夷拉住馬進諫阻止,天下歸周后,伯夷感到恥辱,堅持君臣之義不吃周朝的糧食,并作了《采薇》這首歌。韓愈沿襲了這個說法,也為他寫了篇《伯夷頌》,認為沒有伯夷、叔齊這兩個人,后世亂臣賊子就會接連不斷地出現,這是非常不正確的。商朝衰落,紂王用不仁殘害天下人,天下人誰不怨恨紂王呢?而最怨恨的,是伯夷了。(他)與姜太公曾經聽說西伯侯善于奉養老人,就打算前往歸附。在這個時候,想要消滅商紂的心情,他們二人難道會有不同嗎?這時武王奮然起事,姜太公輔佐他,于是將百姓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伯夷卻沒參與,這是為什么呢?要知道伯夷、姜太公都是當時德高望重之人,八十多歲,年齡(在當時)本就很高了。從北海之濱奔赴文王的邦都,算起來也有幾千里遠,從文王興起到武王時代,也有幾十年的時間,難道伯夷想歸附西伯侯的愿望沒等實現,就已死在北海了嗎?還是死在奔赴西岐的路上了?還是到了文王的邦都卻沒有等到武王的時代就死了呢?根據這些分析推論,司馬遷所說的伯夷“叩馬而諫”、不食周粟這些說法就沒有道理了。況且武王向天下人倡導大義,太公輔佐他完成大業,而唯獨認為(此舉)不是正義的,難道這個人會是伯夷嗎?天下的政道有兩種,仁義的和不仁義的。商紂執政為君,不仁義;武王執政為君,仁義。伯夷固然不侍奉不仁義的商紂,而要等待仁義的君王再出山,但武王明明仁義,(伯夷)也不侍奉他,那么伯夷是想把自己置于何地呢?所以我說:古圣先賢說得清楚明白,但后世人懷著偏見淺見令事情失去了本來面目。唉,假使伯夷不死,趕上武王的時代,他的功業又豈會低于太公呢?(選自王安石《伯夷》,有刪改)(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烏夜啼陸游紈扇嬋娟素月,紗巾縹緲輕煙。高槐葉長陰初合,清潤雨馀天。弄筆斜行小草,鈞簾淺醉閑眠。更無一點塵埃到,枕上聽新蟬。15.下列對這首詞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首二句比喻貼切自然,寫紈扇如月、紗巾如煙,扇美巾輕正可驅暑減熱,以此點明季節。B.“高槐葉長陰初合”與“新蟬”不僅點明時令,而且遙相呼應,足見觀察之細與結構之妙。C.陸游擅長草書,這里“弄筆斜行小草”與“矮紙斜行閑作草”句相比,其心境并無二致。D.這首詞寫景敘事緊扣一“閑”字,從平淡無奇的生活素材中發掘出了無盡的詩意與情趣。16.“更無一點塵埃到”一句該如何理解?請簡要分析。【答案】15.C16.①“更無一點塵埃到”一語雙關,是環境,更是心境。
②既寫詞人住所環境的清涼潔凈,“戶庭無塵雜”;又寫詞人夏日閑居,心中沒有塵雜之念,恬靜而安逸。
③而惟有環境清凈,方能心不染塵埃;也惟有內心恬靜淡泊,才能領略到環境的清凈。【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其心境并無二致”錯誤。這里的“弄筆斜行小草”是消夏手段,心情閑適;《臨安春雨初霽》中“矮紙斜行閑作草”是在等待覲見的百無聊賴中借此打發時間,表面上看極為閑適恬靜,實則有無限的牢騷與感慨。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句的能力。此首《烏夜啼》,為詞人閑居山陰時所作,可視作陸游版的“《歸園田居》”,全詞不見“豪麗語”,不言“征伐恢復事”,也不見被閑置的郁憤與牢騷,一派鄉居生活的閑適寧靜。“塵埃”在詞中一語雙關,表面寫環境,實則寫心境。“更無一點塵埃到,枕上聽新蟬”這一句的句意是一夜沒有更聲來打擾,只是在枕頭上靜靜地聽初夏的蟬鳴。居宅依山傍水、風景美麗如畫。由此可見,“更無一點塵埃到”首先指的是詞人所處環境的安靜、無人打擾。而正是這瀕湖住宅的清涼、潔凈的境界,明晰地表現了這一份閑暇,明顯不同于往日作者的壓抑、苦悶。作者不禁釋懷,將昔日的抑欲苦悶一并拋到腦后,融入大自然的清新、閑適之中,全詞表現出作者壯志未酬后的閑居生活。由此可見,“更無一點塵埃到”這句的另一層含義,是指在湖濱的生活非常簡單,沒有俗塵雜事干擾人純粹的心境,這使人能很好的享受生活。(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有名有字,字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對名有表述、闡明的作用,屈原《離騷》中“______,______”即體現了這一現象。(2)化用在古詩文比較常見,通過點化前人成句,能實現跨越時空的精神對接與藝術生命延續,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______,______”兩句,即脫化自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3)“清風”在古詩文中,有著豐富的內涵,既是自然界的風,又映射著古人的感受與風貌,清風拂面,撩動古人的心弦,又會化作佳句,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兩句是“______,______”。【答案】①.名余曰正則兮②.字余曰靈均③.實迷途其未遠④.覺今是而昨非⑤.清風徐來⑥.水波不興(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一笛清風弄袖,新月梳云縷)【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有:均、波、惟、袖、梳。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銀扣,綴在曠野的黑綠色大氅上,不分晝夜地熠熠閃光。我所說的曠野,泛指(①),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②)、保存原始風貌的地方。曠野和城市,從根本上講,是對立的。人們多以為和城市相對應的那個詞,是鄉村。比如常說“城鄉差別”“城里人鄉下人”,其實鄉村不過是城市發育的低級階段。再簡陋的鄉村,也是城市的一脈血緣的兄長。惟有曠野與城市永無聲息地對峙著。城市侵襲了曠野昔日的領地,驅散了曠野原有的駐民,破壞了曠野古老的風景,越來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華,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風光。城市是人類所有偉大發明的需求地、展覽廳、比賽場、評判臺。如果有一雙慧眼從宇宙觀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滅的光芒震撼。曠野是舒緩的,城市是激烈的;曠野是寧靜肅穆的,城市是(③)的;曠野對萬物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城市幾乎是人的一統天下……18.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成語。19.下列句子中的“是”與文中加點的“是”,用法與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老師用來評卷的筆是紅色的。 B.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C.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當年年一個樣! D.這本書是好看,你可以好好看看。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如果改成“從根本上講,曠野和城市是對立的”,語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答案】18.①崇山峻嶺②人跡罕至(杳無人煙)③喧囂不已(嘈雜紛亂∕人聲鼎沸)19.A20.①原文把“曠野和城市”放在句首,突出選文的主題對象,把“是對立的”單獨列出,強調意味更為明顯;②原文組成一個單句的三個短語都單獨用逗號隔開,在語意上與上下文銜接也更自然,更適合單獨成段的行文結構。【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處,對應后面“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三個大自然雄偉的原始景象,填寫成語務必與之形成排比,故此處適合填寫與山嶺有關的成語,且必須是名詞性的成語,可推知填“崇山峻嶺”。崇山峻嶺:指形容高大而陡峭的山。②處,據上下文可知,此處要和“保存原始風貌”并列,是表明這是很少有人來過,甚至是沒有人的痕跡的地方,可推知填“人跡罕至”或“杳無人煙”等類似的成語。人跡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涼的地方很少有人來過。杳無人煙:僻遠無人居住,形容荒涼,偏僻。③處,聯系前文看,要說明城市與曠野不同,需填與寧靜肅穆相反,中性偏貶義的成語,故推知填“喧囂不已”或“嘈雜紛亂”或“人聲鼎沸”。喧囂不已:聲音大而嘈雜、吵鬧不停。嘈雜紛亂:聲音雜亂、吵鬧。人聲鼎沸: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像煮開了鍋一樣。【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的能力。文中加點的“是”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A.“是”,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B.“是”,表示陳述的對象屬于“是”后面所說的情況。C.“是”,表示所說的幾樁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D.“是”,表示堅決肯定,含有“的確、實在”的意思。故選A。【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比較語句表達效果的能力。①原文與改句比較看,語序不同。原文把“曠野和城市”放在句首,突出選文的主題對象是“曠野和城市”,把“是對立的”單獨列出,特征比較醒目,強調意味更為明顯。②原文由三個短語構成,每個短語都單獨用逗號隔開,又是獨立成段,除了加強語意外,還和上文的“城市是……”“我所說的曠野,泛指……”以及下文的“惟有曠野與城市永無聲息地對峙著”的介紹相照應。在語意上,先說“曠野和城市”,與上下文的銜接也更自然,更適合單獨成段的行文結構。(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肥胖成為日趨常見的“富貴病”。俗話說:管住嘴,邁開腿,健康就在不遠處。肥胖雖由多因素引起,歸根結底是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因此,保持健康體重A。“吃得好”重在適量攝入、科學膳食。樹立健康飲食觀念,提倡控制米面薯類等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但絕不等同于主張不吃晚飯、不吃主食,尤其反對采用催吐、吃藥等極端方式減重。要認識到,不同食物提供的能量不同,B,保持能量和營養素雙方面的平衡。“動得巧”C。從華佗五禽戲到如今普及推廣的健身操,從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到隨處可見的廣場舞,我國自古講究通過體育鍛煉來養生保健。①無論體重是高是低,②充足的身體活動是保證身心健康的基礎,③科學的體育運動有助“健身、健心、健美”。④當然,由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環境、運動技能等千差萬別,⑤所適宜的運動方式、鍛煉強度也無需統一。⑥遵循一個原則就是:適度量力、動則有益、多動更好、貴在堅持。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2.最后一段標注序號的文句有兩處語病,請指出有語病句子的序號,并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語病句:________________語病句:________________【答案】21.A“吃得好”與“動得巧”缺一不可(務必做到“吃得好”與“動得巧”)B需要合理搭配食物C重增加消耗、運動發力22.①.③在“有助”后面加一個“于”;②.⑥將“適度量力”置于“多動更好”后面。【解析】【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A處,是對上一部分內容總結,也是下兩段內容的總領句的一部分,由后文兩個文段中的關鍵詞語“吃得好”與“動得巧”,可推知“保持健康體重”要做到“吃得好”與“動得巧”兩方面,故A處可填:“’吃得好’與‘動得巧’缺一不可”或“務必做到‘吃得好’與‘動得巧’”。B處,屬于“吃得好”的展開句,內容與上文的“‘吃得好’重在適量攝入、科學膳食”形成對照,結合后文的“平衡”可知,“不同食物提供的能量不同”,要保持能量和營養素雙方面的平衡,需要合理搭配,故B處可填:“合理搭配”。C處,從位置看,整體內容與上文的段首句“‘吃得好’重在適量攝入、科學膳食”形成對照,語意上與首段和后文“講究通過體育鍛煉來養生保健”相關,即強調“邁開腿”,重在以“運動”的方式增加能量消耗,故C處可填:重在增加消耗、運動發力。【22題詳解】考查考生正確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句,“有助‘健身、健心、健美’”成分殘缺。“有助”不能直接接賓語,加一個“于”字表對象,語意才連貫,所以在“有助”后面加一個“于”。⑥句,“適度量力、動則有益、多動更好、貴在堅持”語序不當。應將“適度量力”置于“多動更好”后面,從語序上看,先表明要多動,再說多動也是要適當的,這樣才符合邏輯。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說文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裝備考核試卷
- 染整行業品牌建設考核試卷
- 畜禽養殖環境監測與調控考核試卷
- 廣東省六校聯盟深圳實驗廣州二中珠海一中惠州一中東莞中學2025屆學業水平考試數學試題模擬卷(十四)
- 健身器材制造業消費者行為研究與產品設計創新策略考核試卷
- 橡膠復合材料研發考核試卷
- 洗浴服務行業線上營銷策略考核試卷
- 真空電子器件制造綜合應用考核試卷
- 全球及中國機場照明市場發展格局與投資前景動態研究報告2025-2030年
- 行政文員培訓課程
- 深度學習入門試題及答案概述
- 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實施細則
-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習作《形形色色的人》精美課件
- 急診科與住院部臨床科室的患者交接制度與流程
- 2025屆山西省晉中市高三下學期適應性訓練考試(二模)英語試題+答案(原卷版+解析版)
- 2024年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智能飛行器應用技術》賽項樣題第2套
- 2025年北森人才測評試題及答案2023
- 10.1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
- 2024北京朝陽區高二(下)期末英語試題和答案
- 2025年上半年安徽淮北市建投控股集團限公司招聘39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原料藥行業趨勢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