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27.010CCSF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44015—2024冷庫(箱)和壓縮冷凝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Minimumallowableofenergyefficiencyandenergyefficiencygradesforcoldstore(box)andrefrigerantcompressorcondensingunit2024-04-29發布2025-02-01實施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ⅠGB44015—2024前言 Ⅲ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能效等級 25技術要求 36試驗方法 47標準的實施 9附錄A(規范性)冷卻設備負荷的計算 10參考文獻 16GB44015—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提出并歸口。Ⅲ1GB44015—2024冷庫(箱)和壓縮冷凝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冷庫(箱)和壓縮冷凝機組的能效等級、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和標準的實施。本文件適用于裝配式冷庫(箱)、土建式冷庫和由電機驅動的容積式制冷壓縮冷凝機組。本文件不適用于以下產品或制冷系統:a)非電動機-壓縮機驅動的制冷系統;b)冷藏集裝箱、制冷集裝箱和帶或不帶制冷系統的運輸用冷藏箱、冷凍箱;c)現場組裝的制冷壓縮冷凝機組;d)蒸發冷凝式制冷壓縮冷凝機組。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8517制冷術語GB/T21363容積式制冷壓縮冷凝機組GB/T30103.1—2013冷庫熱工性能試驗方法第1部分:溫度和濕度檢測GB50072冷庫設計標準3術語和定義GB/T18517、GB/T21363和GB50072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容積式壓縮冷凝機組能效限定值minimumallowablevaluesofenergyefficiencyforpositivedis-placementrefrigerantcompresso在額定工況條件下制冷運行時,容積式制冷壓縮冷凝機組性能系數的最小允許值。3.2冷庫(箱)能效限定值maximumallowablevaluesofenergyefficiencyforcoldstore在額定工況條件下,冷庫(箱)的能效指數最大允許值。3.3冷庫(箱)能效指數actualenergyefficiencyindexforcoldstoreη環境溫度為25℃時,或折算到環境溫度為25℃時的額定工況條件下,冷庫(箱)24h的耗電量(TEC25)與基準耗電量(TECmax)之比。2GB44015—20243.4壓縮冷凝機組輸入功率unitinputpower在名義工況下,壓縮冷凝機組的壓縮機輸入功率與機組中其他輔助設備(如風機、電動機等)所有輸入功率之和。3.5穩定運行狀態stateofstableoperation冷庫內溫度平均值無持續下降或持續上升的狀態。在運行中制冷壓縮機有自動開、停機,冷庫內溫度呈周期性變化時,相隔6h以上的若干自動開、停機整周期對應時間點上的冷庫內對應溫度點的平均溫度的單向波動差值不大于0.5℃;當制冷壓縮機持續開機運行時,若干6h以上的整周期時間點上的冷庫內對應溫度點的平均溫度的單向波動差值不大于0.5℃時的狀態。注:因除霜引起溫度波動的時間點除外。4能效等級4.1冷庫(箱)能效等級依據冷庫(箱)的能效指數的大小,依次分為1、2、3三個等級,1級表示能源效率最高。各能效等級實測能效指數值應不大于表1的規定值。表1冷庫(箱)能效等級指標值能效等級冷庫(箱)能效指數1級30%2級45%3級100%4.2容積式壓縮冷凝機組能效等級依據容積式壓縮冷凝機組能效等級依據性能系數大小,依次分為1、2、3三個等級,1級表示能源效率最高。各能效等級實測性能系數值應不小于表2規定。GB44015—2024表2容積式制冷壓縮冷凝機組能效等級指標機組輸入功率(CC)/kW能效等級1級2級3級制冷性能系數COPc/(W/W)制冷性能系數COPc/(W/W)制冷性能系數COPc/(W/W)風冷式高溫型≤123.363.082.80>12~323.483.192.90>323.603.303.00中溫型≤32.402.201.80>3~122.642.422.20>12~322.642.422.20>322.642.422.20低溫型≤51.601.401.30>5~121.701.501.40>12~321.801.651.50>321.921.761.60水冷式高溫型≤125.044.624.20>12~325.284.844.40>325.525.064.60中溫型≤3 >3~123.363.082.80>12~323.483.192.90>323.603.303.00低溫型≤122.041.871.70>12~322.161.981.80>322.282.091.90注1:本表中的機組類型分類規定見GB/T21363。注2:表中“—”表示暫無要求。5技術要求5.1冷庫(箱)能效限定值冷庫(箱)的能效限定值為表1中能效等級3級指標值。5.2容積式壓縮冷凝機組能效限定值容積式壓縮冷凝機組的能效限定值為表2中能效等級3級指標值。34GB44015—20245.3標注允許偏差5.3.1冷庫(箱)標注允許偏差冷庫(箱)的能效指數實測值不應大于所標注額定值的105%。冷庫(箱)耗電量的實測值(TEC)不應大于標注額定值的110%。5.3.2容積式壓縮冷凝機組標注允許偏差容積式壓縮冷凝機組的性能系數實測值不應小于標注值的95%,其實測值和標注值保留2位小數。容積式壓縮冷凝機組輸入功率的實測值不應大于標注值的110%。6試驗方法6.1冷庫(箱)對于能在試驗室條件下進行試驗或位于恒定環境條件下的冷庫(箱),采用6.1.2的試驗方法。對于其他不能在試驗室中進行試驗的或位于非恒定環境條件下(如室外)的各類型冷庫采用6.1.3的試驗方法。注:恒定環境條件一般是位于室內的,一定周期內溫度變化較小的環境。對于新建冷庫,庫外環境溫度在滿足6.1.2或6.1.3規定的溫度條件時,應進行空庫測試。本文件所指的額定溫度均應采用設計溫度(參考設計文件),當設計溫度為范圍值時,應取其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為額定溫度。其他未特別說明的溫度采用實測溫度。新建冷庫進行空庫能耗試驗時,應按照冷庫間室的額定溫度設定運行溫度,冷庫間室的庫內實測24h平均溫度與冷庫間室的額定溫度的差值不應大于2℃。6.1.2試驗室或恒定環境條件的現場運行測試方法6.1.2.1儀器儀表要求測試用儀器儀表的使用應按照GB/T30103.1中的相關要求進行。6.1.2.2溫度測量的方法能效的額定工況為25℃,庫體外環境溫度和冷凝器環境溫度應為25℃±2℃,測試后按照本文件6.1.4規定的計算方法折算到25℃。試驗前,庫門和庫內燈應保持關閉狀態,待庫內溫度達到穩定運行狀態后進行測試。自然環境條件下試驗應至少持續48h,進行溫度測量時,應有穩定的天氣和溫度條件,天氣條件及周期性的溫度變化應滿足如下條件:—2個相鄰的制冷周期的冷庫庫內平均溫度(庫內工作溫度)差值不大于2℃;—2個相鄰的24h周期庫外環境溫度的平均溫度差值不大于3℃;—2個相鄰的24h周期庫外風速差別不大于2級。庫內達到穩定狀態后,冷庫(箱)按照GB/T30103.1—2013的6.1.1~6.1.3的要求進行溫度測5GB44015—2024試,按照GB/T30103.1—2013的6.1.5的要求得到庫內工作溫度。對于多次除霜的情況,整個試驗運行周期為最接近24h的除霜間隔的整倍數時間,試驗過程中應至少有一次完整的自動除霜過程,對于多次除霜的間隔應調整為能被24h整除或接近整除。當測試周期不是24h時,應將數據計算結果折算為24h的數據。6.1.2.3庫外環境溫度庫外溫度測點根據圖1布置,待溫度穩定后,根據測量結果,計算試驗期間庫外工作溫度Ti1。單位為毫米圖1庫外溫度點布置示意圖6.1.2.4冷庫壓縮冷凝機組環境溫度測點應布置在距離冷凝器進風口截面100mm~150mm處,至少均布4點,求取試驗期間的平均值。6.1.2.5耗電量測試冷庫整體的耗電量(TEC)。6.1.2.6冷庫容積按冷庫圖紙尺寸或現場測量尺寸進行計算得出。6.1.3冷庫(箱)的長期現場運行測試方法6.1.3.1儀器儀表要求測試所用儀器儀表應按照GB/T30103.1中的要求進行使用。6.1.3.2溫度測量的方法能效額定工況為25℃,按本節規定的方法測試時,庫體外環境溫度和冷凝器環境溫度為實際使用6GB44015—2024狀態,在實際使用狀態下進行測試后,按照本文件6.1.4規定的方法折算到25℃。應有冷庫庫內溫度自動記錄系統,記錄間隔不應大于20min,應至少保留一個月以上的數據,該記錄數據可以從記錄儀中導出。庫內溫度測點應能表征該冷間的平均溫度,應進行計量或現場比對修正。實際選取一年中較熱月(庫外環境24h平均溫度為20℃~30℃)一個月的庫內數據作為能效計算依據。或實際選取一年中較熱月(庫外環境24h平均溫度為20℃~30℃)連續7日的庫內數據作為能效計算依據。此時,應有穩定的天氣和溫度條件,天氣條件及周期性的溫度變化應滿足如下條件:—7個24h制冷周期的冷庫庫內平均溫度(庫內工作溫度)之間的差值不大于2℃;—7個24h周期庫外環境溫度的平均溫度之間的差值不大于4℃。6.1.3.3庫外環境溫度和濕度庫外溫度和濕度應按照GB/T30103.1—2013中6.1.6的規定在現場布點實測,實測周期與6.1.3.2的數據選取區間一致。庫外溫度和濕度也可選取中央氣象臺公布的當地歷史數據(溫度和濕度),數據選取區間與6.1.3.2的選取區間一致。根據歷史記錄的結果,計算試驗期間庫外工作溫度Ti1。6.1.3.4冷庫壓縮冷凝機組環境溫度如果壓縮冷凝機組的冷凝器置于室外,其溫度取值參照6.1.3.3。如在室內,則測點應布置在距離冷凝器進風口截面600mm處,至少均布2點,將該溫度接入冷庫溫度自動記錄系統中,求取試驗期間的平均值。6.1.3.5耗電量采用冷庫能耗自動測試記錄系統,選取與6.1.3.2選取區間一致的耗電量數據,計算冷庫整體的耗電量(TEC)。不包括與冷庫能耗計算無關的耗電量。冷庫能耗測量裝置應進行計量或現場比對修正。6.1.3.6冷庫毛容積按冷庫圖紙的庫內尺寸或現場測量的庫內尺寸進行計算得出。6.1.4冷庫能效指數計算方法6.1.4.1能效指數能效指數η按照公式(1)計算:η=TEC25/TECmax×100…………(1)式中:η—能效指數,%;TEC25—環境溫度為25℃,或折算到環境溫度為25℃時,冷庫(箱)24h的耗電量,單位為千瓦時每24小時(kWh/24h),見公式(2);TECmax—在額定工況條件下,冷庫(箱)運行24h的基準耗電量,單位為千瓦時每24小時(kWh/24h)。7GB44015—20246.1.4.2溫度變化引起的耗電量折算與修正在冷庫外環境24h平均溫度為20℃~30℃的情況下進行測試,冷庫(箱)24h的耗電量折算到環境溫度為25℃的折算耗電量TEC25,按公式(2)進行計算:TEC25=………………式中:TEC—冷庫制冷系統運行24h的實測耗電量(不含冷庫制冷系統內的其他輔助設備耗電量,如食品加工耗電量),單位為千瓦時每24小時(kWh/24h);Kw—庫外實測環境溫度修正系數,見公式(3);KL—壓縮冷凝機組實測環境溫度修正系數,見公式(5);Q1,Q3,Q5b和Qs—按附錄A計算。庫外環境和冷庫通風換氣的實際工況與能效基準值額定工況不同所引起的能耗變化,采用庫外實測環境溫度修正系數Kw進行修正,Kw按公式(3)計算:…………(3)式中:Ti1—庫外實測環境干球平均溫度,單位為攝氏度(℃);Ti2—按庫內容積加權平均的實測庫內環境平均溫度,參照公式(4)計算,式中Ti為冷庫(箱)第i個獨立冷間的實測溫度,其余參數意義相同,單位為攝氏度(℃);25—庫外環境能效基準值的額定工況溫度,單位為攝氏度(℃);TL—庫內平均額定溫度(冷間庫容與冷間額定溫度的加權平均值),按公式(4)計算,單位為攝氏度(℃)。…………(4)式中:n—冷庫(箱)獨立冷間的數量;Ti—冷庫(箱)第i個獨立冷間額定溫度,單位為攝氏度(℃);ViTi—冷庫(箱)第i個獨立冷間額定溫度,單位為攝氏度(℃);Vi—冷庫(箱)第i個獨立冷間的毛容積,單位為立方米(m3)。冷凝器所在環境溫度與能效基準值的額定工況TH(干球溫度25℃,濕球溫度19.5℃,相對濕度60%)的溫差引起的能耗變化系數KL,按照公式(5)計算:KL=1.033(Ti3-TH)…………(5)式中:Ti3—冷凝器所在環境的實測干球或濕球平均溫度,單位為攝氏度(℃);TH—能效基準值的額定工況,干球溫度25℃,濕球溫度19.5℃,相對濕度60%。Ti3和TH,當冷凝器為風冷式時,取干球溫度值,冷凝器為與冷卻塔配套的水冷式或蒸發式冷卻時,取濕球球溫度值,當系統中具有2種冷卻方式時,應分別取值或按制冷量比例取值。6.1.4.3耗電量基準值的計算冷庫(箱)在冷庫外環境平均溫度為25℃時的耗電量基準值,按照公式(6)計算:8GB44015—2024TECmax=C·…………式中:C—冷庫的制冷壓縮冷凝機組功率調整系數,見表3;n—冷庫(箱)獨立冷間的數量;i—冷庫(箱)獨立冷間的序號,i=1,2,…,n;Ki—第i個獨立間室對應的庫內溫度分類的能耗調整系數,按公式(7)取值。…………(7)式中:Cp—為冷庫類型調整系數,裝配式冷庫Cp=1.4,其他類型冷庫Cp=1.05;tdm—為冷庫間室額定溫度(℃)。Fi—第i個獨立間室的制冷蒸發方式的調整系數F,對于使用頂排管系統的封閉間室(直冷Qsi—第i個獨立間室對應的冷卻設備負荷,單位為千瓦時每24小時(kWh/24h)Qsi—第i個獨立間室對應的冷卻設備負荷,單位為千瓦時每24小時(kWh/24h)。其中:Qi=Qsi/1000,由Q1,Q2,Q3,Q4,Q5按照附錄A的計算方法得出,環境平均溫度按照25℃取值,環境濕度按如下要求取值:a)對于放置于超市、商店或廠房內帶有空調系統的小型冷庫,濕度取值60%RH;b)對于露天設置的冷庫、沒有空調的罩棚和廠房內的冷庫,取當地氣象條件平均溫度為25℃時對應的相對濕度,按當地氣象資料中不同月份的氣候溫度采用線性差值到25℃取得對應的相對濕度。在Qs的計算中,所有冷間圍護結構單位面積熱流量Q1均應按照冷庫結構(參考設計文件)分別計算,按公式(8)公式(10)取值:冷凍庫外圍護結構:Q1i=…………(8)冷藏庫外圍護結構:Q1i=…………(9)不同溫度冷間的隔墻:Q1i=…………(10)式中:Δt—圍護結構兩側的溫差,單位為攝氏度(℃);R—圍護結構單位面積的熱阻,單位為攝氏度平方米每瓦(℃·m2/W);tdm—冷庫間室額定溫度,單位為攝氏度(℃);tdmH—較高溫度冷庫間室額定溫度,單位為攝氏度(℃);tdmL—較低溫度冷庫間室額定溫度,單位為攝氏度(℃)。在Qs的計算中的貨物熱流量Q2按實際運行統計值取值。在Qs的計算中冷間內電動機運轉熱流量Q3按實際運行統計值取值(不含冷風機電動機和庫內氣流循環電動機)。對于冷庫負荷計算數據的取值,未進行明確規定的,優先按照實際運行值取值,實際運行值不方便取值時,按設計值取值。計算方法按附錄A進行,詳細說明參見《冷庫制冷設計手冊》。9GB44015—2024表3制冷壓縮冷凝機組功率調整系數壓縮冷凝機組輸入功率(CC)/kW調整系數C風冷式高溫型≤121.08>12~321.04>321中溫型≤31.22>3~12>12~321.07>321低溫型≤51.22>5~12>12~321.07>321水冷式高溫型≤12>12~321.05>321中溫型≤3 >3~121.08>12~321.04>321低溫型≤12>12~321.06>3216.2容積式制冷壓縮冷凝機組制冷能效測試方法容積式制冷壓縮冷凝機組的制冷性能系數COP按GB/T21363的規定進行測試。7標準的實施對于本文件實施之日前生產或進口的產品,自本文件實施之日第24個月開始實施。GB44015—2024附錄A(規范性)冷卻設備負荷的計算A.1冷間冷卻設備負荷冷間冷卻設備負荷應按公式(A.1)計算:Qs=Q1+pQ2+Q3+Q4+Q5…………(A.1)式中:Qs—冷間冷卻設備負荷,單位為瓦(W);Q1—冷間圍護結構熱流量,單位為瓦(W);p—冷間內貨物冷加工負荷系數,冷卻間、凍結間和貨物不經冷卻而直接進入冷卻物冷藏間的貨物冷加工負荷系數p應取1.3,其他冷間p取1;Q2—冷間內貨物熱流量,單位為瓦(W);Q3—冷間通風換氣熱流量,單位為瓦(W);Q4—冷間內電動機(不含冷風機電動機和氣流循環冷風機)運轉熱流量,單位為瓦(W);Q5—冷間操作熱流量,但對冷卻間及凍結間則不計算該熱流量,單位為瓦(W)。注:式中Qs、Q14和Q5均為24h的平均值。A.2圍護結構A.2.1圍護結構熱流量圍護結構熱流量應按公式(A.2)計算:Q1=KwAw(θw-θn)…………(A.2)式中:Q1—圍護結構熱流量,單位為瓦(W);Kw—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單位為瓦每平方米每度[W/(m2·℃)];Aw—圍護結構的傳熱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θw—圍護結構外側的計算溫度,見A.2.3,單位為攝氏度(℃);θn—圍護結構內側的計算溫度,為該冷間的額定溫度,單位為攝氏度(℃)。A.2.2圍護結構的傳熱面積圍護結構的傳熱面積Aw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a)屋面、地面和外墻的長、寬度應自外墻外表面至外墻外表面或外墻外表面至內墻中或內墻中至內墻中計算(如圖A.1中的l1、l2、l3、l4);b)樓板和內墻長、寬度應自外墻內表面至外墻內表面或外墻內表面至內墻中或內墻中至內墻中計算(如圖A.1中的l5、l6、l7、l8);c)外墻的高度:地下室或底層,應自地坪的隔熱層下表面至上層樓而計算(如圖A.2中的h1、h2、h3);中間層應自該層樓面至上層樓面計算(如圖A.2中的h4、h5);頂層應自該層樓面至頂部隔熱層上表面計算(如圖A.2中的h6、h7);d)內墻的高度:地下室、底層和中間層,應自該層地面、樓面至上層樓面計算(如圖A.2中的h8、h9);頂層應自該層樓面至頂部隔熱層下表面計算(如圖A.2中的h10、h11)。1011GB44015—2024圖A.2外墻和內墻高度的例圖A.2.3圍護結構外側的計算溫度圍護結構外側的計算溫度應按下列規定取值。a)計算外墻、屋面和頂棚時,圍護結構外側的計算溫度應按25℃取值。b)計算內墻和樓面時,圍護結構外側的計算溫度應取其鄰室的設計室溫。當鄰室為冷卻間或凍結間時,應取該類冷間空庫保溫溫度。空庫保溫溫度,冷卻間應按10℃計算,凍結間應按-10℃計算。c)冷間地面隔熱層下設有加熱裝置時,其外側溫度按2℃計算;如地面下部無加熱裝置或地面隔熱層下為自然通風架空層時,其外側的計算溫度應采用25℃取值。A.2.4貨物熱流量貨物熱流量應按公式(A.3)計算:Q2=Q2a+Q2b+Q2c+Q2d式中:Q2—貨物熱流量,單位為瓦(W);Q2a—食品熱流量,單位為瓦(W);12GB44015—2024Q2b—包裝材料和運載工具熱流量,單位為瓦(W);Q2c—貨物冷卻時的呼吸熱流量,單位為瓦(W);Q2d—貨物冷藏時的呼吸熱流量,單位為瓦(W); 11kJ/h換算成瓦(W)的數值;3.6m—冷間的每日進貨質量,單位為千克(kg);h1—貨物進入冷間初始溫度時的比焓,單位為千焦每千克(kJ/kg);h2—貨物在冷間內終止降溫時的比焓,單位為千焦每千克(kJ/kg);t—貨物冷加工時間,對冷藏間取24h,對冷卻間、凍結間取設計冷加工時間,單位為小時(h);Bb—貨物包裝材料或運載工具質量系數;Cb—包裝材料或運載工具的比熱容,單位為千焦每千克每度[kJ/(kg·℃];θ1—包裝材料或運載工具進入冷間時的溫度,單位為攝氏度(℃);θ2—包裝材料或運載工具在冷間內終止降溫時的溫度,宜為該冷間的設計溫度,單位為攝氏度(℃);Q'—貨物冷卻初始溫度時單位質量的呼吸熱流量,單位為瓦每千克(W/kg);Q″—貨物冷卻終止溫度時單位質量的呼吸熱流量,單位為瓦每千克(W/kg);mz—冷卻物冷藏間的冷藏量,單位為千克(kg)。注1:僅鮮水果、鮮蔬菜冷藏間計算Q2c、Q2d。注2:如凍結過程中需加水時,把水的熱流量加入公式(A.3)內。A.2.5進貨量冷間的每日進貨質量m應按實際運行統計取值(平均值)。A.2.6貨物包裝材料和運載工具質量系數貨物包裝材料和運載工具質量系數Bb應按表A.1取值。表A.1貨物包裝材料和運載工具質量系數Bb序號食品類別質量系數Bb1魚類、冰蛋類冷藏0.1肉類冷卻或凍結(豬單軌叉擋式)0.1肉類冷卻或凍結(豬雙軌叉擋式)0.3肉類、魚類、冰蛋類(擱架式)0.3肉類、魚類、冰蛋類(吊籠式或架子式手推車)0.62鮮蛋類0.253鮮水果0.254鮮蔬菜0.25A.2.7包裝材料或運載工具進入冷間時的溫度包裝材料或運載工具進入冷間時的溫度應按下列規定取值:a)在本庫進行包裝的貨物,其包裝材料或運載工具溫度的取值應按夏季空氣調節日平均溫度乘以測試數據提供當月的溫度修正系數,該系數按表A.2取值;13GB44015—2024b)自外庫調入已包裝的貨物,其包裝材料溫度應為該貨物進入冷間時的溫度,其運載工具溫度按a)中規定的“運載工具溫度”計算。表A.2包裝材料或運載工具進入冷間的溫度修正系數進入冷間月份123456789101112溫度修正系數0.100.150.330.530.720.861.001.000.830.620.410.20A.2.8貨物進入冷間時的溫度貨物進入冷間時的溫度應按下列規定計算:a)未經冷卻的鮮肉溫度應按35℃計算,已經冷卻的鮮肉溫度按4℃計算;b)從外庫調入的凍結貨物溫度按-10℃計算或按實測值計算;c)無外庫調入的冷庫,進入凍結物冷藏間的貨物溫度按該冷庫凍結間終止降溫時或包冰衣后或包裝后的貨物溫度計算;d)冰鮮魚蝦整理后的溫度按15℃計算;e)鮮魚蝦整理后進入冷加工間的溫度,按整理魚蝦用水的水溫計算;f)鮮蛋、水果、蔬菜的進貨溫度,按當地食品進入冷間生產旺月的月平均溫度計算。A.2.9通風換氣熱流量通風換氣熱流量應按公式(A.4)計算:Q3=Q3a+Q3b=+30nrρn………(A.4)式中:Q3—通風換氣熱流量,單位為瓦(W);Q3a—冷間換氣熱流量,單位為瓦(W);Q3b—操作人員需要的新鮮空氣熱流量,單位為瓦(W);hw—冷間外空氣的比焓,單位為千焦每千克(kJ/kg);hn—冷間內空氣的比焓,單位為千焦每千克(kJ/kg);n—每日換氣次數可采用2~3次(按實際情況取值);Vn—冷間內凈體積,單位為立方米(m3);ρn—冷間內空氣密度,單位為千克每立方米(kg/m3);24—1d換算成24h的數值;30—每個操作人員每小時需要的新鮮空氣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小時(m3/h);nr—操作人員數量。注1:本條只適用于儲存有呼吸的食品的冷間。注2:有操作人員長期停留的冷間如加工間、包裝間等,計算操作人員需要新鮮空氣的熱流量Q3b,其余冷間可不計。A.3電動機運轉熱流量電動機運轉熱流量應按公式(A.5)計算:Q4=1Pdξb…………(A.5)式中:Q4—電動機運轉熱流量,單位為瓦(W);14GB44015—2024Pd—電動機額定功率,單位為千瓦(kW);ξ—熱轉化系數,電動機在冷間內時應取1;電動機在冷間外(如循環泵)時應取0.75;b—電動機運轉時間系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同之食材采購合同10篇
- 幼兒園教師聘用合同書版3篇
- 小型工廠轉讓合同版3篇
- 韓國汽車租賃合同范本
- 加強勞動合同管理與執行計劃
- 中標礦山工程合同范本
- 門窗工程合同范本
- 外貿加工合同范本實例
- 服裝批發合作合同范本
- 魚塘改造施工合同范本
- 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 期中測試題(含答案)
- 2025年高級工程測量員(三級)技能認定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JJF(閩)1097-2020總溶解固體(TDS)測定儀校準規范-(現行有效)
- 推拉門定制安裝合同協議書范本
- 麥迪床邊重癥系統操作指南
- 急診腹痛醫學課件
- 機械完整性專題知識講座
- 《生態環境規劃》課程教學大綱
- DB43∕T 1817-2020 公路貨運車輛不停車超限超載檢測系統建設與使用技術規范
- 人際交往與溝通概述課件
- 叢枝菌根真菌的功能多樣性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