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5月學情調研測試語文試題_第1頁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5月學情調研測試語文試題_第2頁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5月學情調研測試語文試題_第3頁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5月學情調研測試語文試題_第4頁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5月學情調研測試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5月學情調研測試語文試題2024.5一、現代文閱讀(27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4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材料一: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寫道:“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隨物宛轉”是以物為主,以心服從于物。換言之,亦即以作為客體的自然對象為主,而以作為主體的作家的思想活動服從于客體。相反的,“與心徘徊”卻是以心為主,用心去駕馭物。換言之,亦即以作為主體的作家思想活動為主,而用主體去鍛煉,去改造,去征服作為客體的自然對象。作家的創作活動就在于把這兩方面的矛盾統一起來,以物我對峙為起點,以物我交融為結束。“隨物以宛轉”,強調詩人對客觀世界的追隨與順從,也就是強調作為本原存在的物理境是創作的起點與基礎。“存在決定意識”,詩人的創造作為一種意識活動,只有一個來源,那就是客觀的世界。“物”,或者說“物理境”即是我們所說的生活,是詩的創作鏈條中的第一鏈。詩人一定要以非常謙恭的態度,“隨物以宛轉”,長久地、悉心地在“物理境”中體察,而不是匆忙地拾取零碎的表象拼湊自己的世界,才會有深厚的根基。對此,古代詩論有豐富的論述。《禮記·樂記》寫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物而動,故形于聲。”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篇中說:“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鐘嶸《詩品序》中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后來許多詩人都沿著這一唯物主義思路,反復強調創作之前的“身歷目到”。“隨物以宛轉”還特別強調詩人在“物”或“物理境”面前應有的虔誠、皈服、歸順的態度。“宛轉”者,即曲折隨順之意,要求詩人之“心”完全服從“物”的支配、調遣,要求詩人按物之原來的形體狀貌如實地去體察和了解。然而,劉勰深知,外物若不轉變為心中之物,創作仍然是不可能的。于是緊接著“隨物以宛轉”,又提出“與心而徘徊”,用心理學的術語說,就是要從物理境轉入心理場。詩人如果只“隨物宛轉”,永久滯留在物理境中,就只能永遠當自然的奴隸,那么他就只能成為一個機械的刻板的模仿者,不可能成為創造者。他眼中也就只有物貌,而不會有詩情。他最終也就喪失了詩人的資格。從這一點看,“與心而徘徊”比“隨物以宛轉”更為重要。所謂“與心而徘徊”,就是詩人以心去擁抱外物,使物服從于心,使心物交融,獲得對詩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心理場效應。這一思想是劉勰反復強調的。他在《詮賦》篇中提出“睹物興情”“物以情觀”的思想。《神思》篇中又提出“神與物游”的說法,而在《物色》篇的“贊”詞中又強調“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情往似贈,興來如答”。“隨物宛轉”和“與心徘徊”是對峙的,物理境與心理場是疏離的,“奴隸”與“主人”是對立的。怎樣解決這種對峙、疏離和對立,由“隨物以宛轉”深入“與心而徘徊”,由物理境轉入心理場,由“奴隸”變成“主人”呢?對此,中國詩學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字眼叫作“感”。所謂的“感”,不是單純的感知,不是搜集材料,而是面對“物”的凝神的體察、體驗。當然這種體察、體驗可能是一瞬間的把握,也可能是長久的揣摩,無論怎樣都是一種投入全副身心的審美的觀照。這種觀照越是深刻,從前者轉為后者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通過詩人之“感”這一道窄窄的門,才能進入“與心徘徊”的自由天地,轉入心理場的紛然雜陳的世界,并由自然的“奴隸”變成能夠調動大千世界的“主人”。(摘編自童慶炳《中國古代詩學與美學》)材料二:有一派哲學家說美是心的產品。美如何是心的產品,他們的說法卻不一致。康德以為美感判斷是主觀的而卻有普遍性,因為人心的構造彼此相同。黑格爾以為美是在個別事物上見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覺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現“莊嚴”“厚重”的概念。你覺得《孔雀東南飛》美,由于它表現“愛”與“孝”兩種理想的沖突。托爾斯泰以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訓。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說法。說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錯誤的可能而沒有都是不錯的可能,好比一個數學題生出許多不同的答數一樣。大約哲學家們都犯過信理智的毛病,藝術的欣賞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覺得一件事物美時,我們純憑直覺,并不是在下判斷,如康德所說的,也不是在從個別事物中見出普遍原理,如黑格爾、托爾斯泰一般人所說的;因為這些都是科學的或實用的活動,而美感并不是科學的或實用的活動。還不僅如此,美雖不完全在物卻亦非與物無關,你看到峨眉山才覺得莊嚴、厚重,看到一個小土墩卻不能覺得莊嚴、厚重。從此可知物須先有使人覺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憑心靈創造出美來。依我們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產生的嬰兒。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覺。形象屬物而卻不完全屬于物,因為無我即無由見出形象;直覺屬我卻又不完全屬于我,因為無物則直覺無從活動。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見出美。再拿欣賞古松的例子來說,松的蒼翠勁直是物理,松的清風亮節是人情。從“我”的方面說,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萬人所見到的形象就有千萬不同,所以每個形象都是每個人憑著人情創造出來的,每個人所見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個人所創造的藝術品,它有藝術品通常所具的個性,它能表現各個人的性分和情趣。從“物”的方面說,創造都要有創造者和所創造物,所創造物并非從無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這材料也要有創造成美的可能性。松所生的意象和柳所生的意象不同,和癩蛤蟆所生的意象更不同。所以松的形象這一個藝術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貢獻,一半是松的貢獻。(摘編自朱光潛《談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隨物宛轉”強調創作主體以本源存在的物理境為基礎,也就是以物為主,心服從于物。B.“與心徘徊”強調將外物轉化成心中之物,使物服從于心,使心物交融,讓創作成為可能。C.“隨物宛轉”與“與心徘徊”存在矛盾,相較于前者,“與心徘徊”對藝術創造更為重要。D.朱光潛認為美感不是科學的和實用的活動,我們應該以超功利的態度去看待欣賞客觀事物。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藝術作品創作前提是“生活”,創作者只有長久地、悉心地在“物理境”中體察,才會有創作的根基。B.想要成為合格的藝術創造者,一定程度上需要創作主體將外物轉化為心中之物,能從物理境轉入心理場。C.鐘嶸和劉勰都強調“物理境”的重要性,在寫切實情感時,都注重感物吟志、物之感人的情感客觀化。D.康德和黑格爾兩位哲學家都從美的個別性和普遍性兩個方面對美作了自我的判斷和理解,認為美是心的產品。3.下列選項中,不能作為材料一最后一段論據的一項是()(3分)A.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B.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C.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D.高適《燕歌行》:“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4.根據材料二的觀點,選取《項脊軒志》中相關內容,談一談你的看法(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黑頭馮驥才這兒說的黑頭,可不是戲曲里的行當,而是條狗的名字。這狗不一般。黑頭是條好狗。但不是那種常說的舍命救主的“忠犬、義犬”,這是一條除了它再沒第二的狗。黑頭是條菜狗——那模樣,說它都怕臟了舌頭!白底黑花,花也沒樣兒,像爛墨點子,東一塊西一塊;腦袋整個是黑的,黑得看不見眼睛,只一口白牙,中間耷拉出一小截紅舌頭。不光人見人嫌,野狗們也不搭理它。天津北大關頂大的商號的老伙計商大爺見黑頭皮包骨頭,瘦得可憐,時不時便叫小伙計扔塊魚頭給它。狗吃肉不吃魚,尤其不吃生魚,怕腥;但這小崽子卻領商大爺的情,就是不吃也咬上幾口,再朝商大爺叫兩聲,搖搖尾巴走去。這叫商大爺動了心。一天商大爺下班回家,黑頭一直跟著他,距離拉得不近不遠,也不出聲,直送他到家門口。商大爺開門進去,扭頭一看,黑頭就蹲在門邊的槐樹下邊一動不動瞧著他。第二天下班回家時,黑頭不知嘛時候又出來了,又是一直跟著商大爺,不聲不響送商大爺回家。一連三天,商大爺明白這小崽子的心思,回到家把院門一敞說:“進來吧,我養你了。”商大爺日子寬裕,很快把黑頭喂了起來,個子長得飛快,一年成大狗,兩年大得嚇人,它那黑腦袋竟比小孩的腦袋還大,白牙更尖,紅舌更長。它很少叫,商大爺明白,咬人的狗都不叫,所以從不叫它出門,即便它不咬人,也怕它嚇著人。其實黑頭很懂人事,它好像知道自己模樣兇,決不出院門,也決不進房門,整天守在院門里房門外。每有客人來串門,它必趴下,把半張臉埋在前爪后邊,不叫人看,怕叫人怕,耳朵卻豎著,眼睛睜得挺圓,決不像那種好逞能的家犬,一來人就咋呼半天。可是一天半夜有個賊翻墻進院,它撲過去幾下就把那賊制服。它一聲沒叫,那賊卻疼得嚇得唧哇亂喊。這叫商大爺知道它不是吃閑飯的;看家護院,非它莫屬。商大爺常說黑頭這東西有報恩之心,很懂事,知道怎么“做事”。商大爺這種在老店里干了一輩子的人,講理講面講規矩講分寸,這狗合他的性情,所以叫他喜歡。只要別人夸贊他的黑頭,商大爺輒必眉開眼笑,好像人家夸他孩子。可是,一次黑頭惹了禍,而且是大禍。那些天,商大爺家西邊的廂房落架翻修,進進出出全是生臉。黑頭沒見過場面,如臨大敵,渾身的毛全豎起來。但又不能出頭露面嚇著人,便天天貓在東屋前,連盹兒也不敢打。七八天過去,老屋落架,跟著放一大掛雷子鞭,立時引來一群外面看熱鬧的孩子連喊帶叫,擁了進來。黑頭以為出了事,突然騰身躥躍出來,孩子們一見這黑頭花身、張牙舞爪、兇神惡煞般的模樣,嚇得轉身就跑。外邊的往里擁,里邊的往外擠,在門里門外砸成一團,跟著就聽見孩子又叫又哭。商大爺跑過去一瞧,一個鄰居家的男孩兒被擠倒,腦袋撞上石頭門墩,開了口子冒出血來。鄰居家大人趕來一看不高興了,迎面給商大爺來了兩句:“使狗嚇唬人——嘛人?”商大爺是講禮講面的人,自己缺理,人家話不好聽,也得受著。一邊叫家里人陪著孩子去瞧大夫,一邊回到院里安頓受了驚擾的修房的人。這時,扭頭一眼瞧見黑頭,心火冒起,拾起一根桿子兩步過去,給黑頭狠狠一桿子,罵道:“畜生就是畜生,我一輩子和人好禮好面,你把我面子丟盡了!”黑頭挨了重重一擊,本能地躥起,呲牙大叫一聲,那樣子真兇。商大爺正在火頭上,并不怕它,朝它怒吼:“干嗎,你還敢咬我?”黑頭站那兒沒動,兩眼直對商大爺看著,忽然轉身奪門而去,一溜煙兒就跑沒了。商大爺把桿子一扔說:“滾吧,打今兒別再回來,原本不就是條喪家犬嗎?”黑頭真的沒再回來。打白天到夜里,隨后一天兩天三天過去,影兒也不見,商大爺心里覺得好像缺點嘛,嘴里不說,卻忍不住總到門外邊張望一下。這畜生真的一去不回頭了嗎?又過兩天,院門敞著,黑頭忽然出現在門口。這時候,商大爺去隆昌上班,工人都盯著手里的活,誰也沒注意到它。黑頭兩眼掃一下院子,看見中間有一堆和好的稀泥,突然它腿一使勁,朝那堆稀泥猛沖過去,“噗”地一頭扎進泥里,用勁過猛,只剩下后腿和尾巴留在外邊。這一切沒人瞧見。商大爺下晌回來,工人收工時,有人發現這泥里毛糊糊的東西是嘛呢,拉出來一看,大驚失色,原來是黑頭,早斷了氣,身子都有點發硬了。它怎么死在這兒,嘛時候死的,是鄰居那家弄死后塞在這兒的嗎?大伙猜了半天說了半天,誰也說不清楚。半天沒說話的商大爺的一句話,把這事說明白了:“我明白它,它比我還要面子,它這是自我了結。”隨后有感慨地說,“唉,死還是要死在自己家里。”(節選自《俗世奇人》有刪改)5.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頭用“像爛墨點子”寫出黑頭的丑,又用“大得嚇人”“白牙更尖,紅舌更長”寫其兇,為后文黑頭“惹禍”埋下伏筆。B.黑頭挨了重擊后,本能地躥起,呲牙大叫,面露兇相,從“本能”一詞可以看出它可能并非真想咬人,而是被打后的應激反應。C.黑頭出走之后,商大爺的“滾吧,打今兒別再回來,原本不就是條喪家犬嗎”說明他當時非常生氣,內心是真的想把黑頭趕走。D.文章結尾,黑頭的自我了結,含有一種不被理解的委屈,也有為了維護尊嚴,羞愧難當而死的成分,所幸商大爺最終理解了它。6.文中多處刻畫黑頭豐富的“內心世界”,下列鑒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通過動作描寫,如“一直跟著他,不聲不響”,寫出他依戀商大爺,“猛沖進去,一頭扎進泥里”,寫出他必死的決心。B.神態描寫,“眼睛睜得挺圓”,寫出他乖巧,“兩眼直對著商大爺看著”,寫出他的不理解、倍感委屈甚至無聲的反抗。C.側面描寫,如“我明白它,它比我還要面子,它這是自我了結”,通過商大爺的想法和對黑頭的理解來展現黑頭的內心。D.作者運用全知視角,通過“但這小崽子卻領商大爺的情”“黑頭以為出了事”,給讀者直接展示了黑頭的心理。7.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黑頭的形象特點。(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題。材料一:君心不能以自正,必親賢臣、遠小人,講明義理之歸,閉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也。古先圣王所以置諫諍之職,凡以先后縱臾,左右維持,惟恐此心頃刺之間或失其正而已。原其所以然者,誠以天下之本在是一有不正則天下萬事將無一物得其正者故不得而不謹也。(節選自朱熹《庚子應詔封事》)材料二:凡國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也。不知所以,雖存必亡,雖安必危,所以不可不論也。齊桓公、管仲、鮑叔、寧戚相與飲。酒酣,桓公謂鮑叔曰:“何不起為壽?”鮑叔奉杯而進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縛而在于魯也,使寧戚毋忘其飯牛而居于車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與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則齊國之社稷幸于不殆矣!”可與言極言,故可與為霸。荊文王得茹黃之狗,宛路之矰,以畋于云夢,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聽朝。葆申曰:“先王卜以臣為葆,吉。今王得茹黃之狗,宛路之矰,畋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聽朝。王之罪當笞。”王曰:“不谷免衣襁褓而齒于諸侯,愿請變更而無笞。”葆申曰:“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廢也。王不受笞,是廢先王之令也。臣寧抵罪于王。”王曰:“敬諾。”引席,王伏。葆申束細荊五十,跪而加之于背,如此者再,謂王:“起矣!”王曰:“徒有笞之名也,遂致之!”申曰:“臣聞君子恥之,小人痛之。恥之不變,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于淵,請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過也,葆申何罪?”王乃變更,召葆申,殺茹黃之狗,折宛路之矰,放丹之姬。后荊國兼國三十九,令荊國廣大至于此者,葆申之力也,極言之功也。(選自《呂氏春秋·真諫》,有刪改)8.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句讀,請在答題卡方框內依次填入與正確答案相應的字母(3分)誠以天下之本A在是B一有不正C則天下萬事D將無一物E得其正者F故不得而不謹也。9.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3分)A.正,是“匡正”之意,與《論語》中“就有道而正焉”中“正”的意思相同。B.原,是“推究”之意,與“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中“原”的意思相同。C.殆,是“危險”之意,與《項脊軒志》中的“殆有神護者”中“殆”意思相同。D.恥,是“以……為恥”之意,與“使人聽此凋朱顏”中“凋”用法不同。10.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認為,奸佞小人往往會慫恿君王做壞事,古代先圣先王唯恐自己喪失正心,往往會設置諫諍官職。B.材料二認為,國存主安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如齊國,鮑叔提醒齊桓公、管仲和寧戚不忘過往,齊桓公聽取諫言。C.材料二中葆申把五十根細荊條捆在一起,跪著放在文王的背上,像這樣做了兩次,使得文王徒有鞭笞之名。D.文王沉湎于打獵、女色,荒廢了朝政,后來醒悟,接受葆申的進諫,流放了葆申,變更了法令,殺狗折箭。11.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不知所以,雖存必亡,雖安必危,所以不可不論也。(4分)(2)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4分)12.結合文本簡要分析葆申勸諫文王的高明之處。(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3~14小題。送別[唐]李白尋陽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全詩前后兩次提到“君”,指代一致,都是對即將離別的友人的尊稱。B.友人將去的地方一直為人稱頌,詩人認為友人風采正與這美景相稱。C.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里,蘆花的颯颯聲作為送別的背景樂更添愁緒。D.通讀全詩內容可知,友人即將登船出發,沿長江水路駛往三峽方向。14.李白的詩向來以“豪邁奔放”著稱,而本詩因為要送別友人,透露著一絲離愁別緒。那么詩歌是如何表現離愁別緒的?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讓我們知道李密不但是家里的獨子,而且至少是兩代單傳了。(2)姜夔《揚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化用了杜牧《贈別》里的詩句,運用反襯手法,以昔日的繁華來襯托當下的荒涼。(3)《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住宅的雅致,描寫了杭州繁華熱鬧的景象。三、語言文字運用(12分)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6~18題(6分)①。它不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閃光品質,還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增強飽腹感、預防便秘。此外,綠豆中鈣的含量在雜豆中也算優秀,分別是紅豆和白扁豆的1.1倍和1.2倍;綠豆的鐵含量是鷹嘴豆的近2倍,素食主義者②。綠豆如此受歡迎,還要歸功于它含有豐富的多酚類物質,這導致它具有了很強的抗氧化活性,能夠抑制淀粉酶活性,對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預防糖尿病都有幫助。特別是在綠豆皮中存在的類黃酮物質,對心血管健康有好處,還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綠豆常被人稱作是“夏季解暑小能手”,悶熱的三伏天兒,喝上一碗綠豆湯,不僅能“帶走”熱氣,③,簡直美妙極了。綠豆中的鉀和維生素B族營養都不錯,正好可以彌補高溫出汗導致的這部分營養流失。所以,綠豆湯“解暑”的說法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16.下列句子中的“要”與文中加點的“要”,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遇到惡劣天氣,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首先不能慌亂。B.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C.等棗樹葉落了,棗子落完的時候,西北風就要起來了。D.失意時,我們會問問自己:你究竟要活出怎樣的人生?17.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指出并加以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3分)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四、課內知識考查(本題共4小題,12分)19.下列字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捫參歷井仰脅息歷:經歷吾家讀書久不效不效:沒有效果異日圖將好景圖將:描繪映階碧草自春色映:倒映B.市列珠璣珠璣:珠寶吾妻來歸來歸:嫁到我家來責臣逋慢逋:逃避因自度此曲度:譜寫C.夙遭閔兇夙:早年有三秋桂子三秋:農歷九月舅奪母志奪:改變兩朝開濟老臣心濟:渡過D.西當太白有鳥道當:當時乳二世乳:喂奶夜雪初霽初霽:天剛晴聽臣微志聽:打聽20.下列句子的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3分)例句:軒凡四遭火,得不焚A.而劉夙嬰疾病B.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C.余自束發讀書軒中D.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21.下列選項對課文內容解讀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陳情表》以孝道貫串全文,集中陳述“盡忠”和“盡孝”的矛盾。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語言表達直白外露。B.《望海潮》是一首投贈之作,作者柳永,是南宋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全詞采用鋪敘的寫法,形成暢達流利的氣勢。C.《項脊軒志》圍繞項脊軒,以“喜”和“悲”兩種感情展開行文,記敘日常瑣事和言語細節,用語平淡而情感深厚。D.《再別康橋》作為一首抒情詩,在形式上充分體現了胡適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人情美和建筑美。22.對課文中相關常識的解說,下列選項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古代表示官職變遷的詞匯比較豐富,如“拜”“授”“封”等表示授官,“升”“拔”“擢”等表示升職,“貶”“謫”等表示降職,“罷”“免”“除”等表示罷官。B.表,古代奏章的一種,多用于臣子向君王陳情謝賀,同書、疏、序、銘、賦等一樣,都屬于古文中的常用文體,都是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陳事時使用。C.文童,童生的別稱。明清科舉制度,凡在縣學列名學習準備考秀才的人,不論年齡大小,都稱為“童生”或“儒童”,也俗稱“文童”。D.“期功”,古代喪服的名稱。期,服喪十個月。功,按關系親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個月,小功服喪五個月。五、整本書閱讀考查(4分)23.朱光潛在《談美·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一章中指出,“在聚精會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復回流。”因此,他認為移情作用以兩種形式呈現出來:一是以立普斯為代表的“由我及物”,二是以古魯斯為代表的“由物及我”,但無論是“由我及物”還是“由物及我”,其結果都是主體與客體達成同一,進入物我相忘的審美境界之中。結合朱光潛上面的觀點,請以姜夔《揚州慢》中的詞句為例,進行闡釋說明。六、作文(60分)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恩格斯也曾這樣評價馬克思:“在前人認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卻認為只是問題所在。”個人成長、社會發展、文化傳承、科技創新等,都會面臨“問題來了”的思考追問。

以上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5月學情調研測試語文答案2024.51.D(“以超功利的態度去看待事物和欣賞客觀事物”錯誤)2.D(兩人說法卻不一致。康德以為美感判斷是主觀的而卻有普遍性,黑格爾以為美是在個別事物上見出“概念”或理想。)3.C(選項是直接抒發感情,不是面對“物”的凝神的體察、體驗)4.①《項脊軒志》的創作符合“美是心物婚媾后所產生的嬰兒”的觀點。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覺,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②《項脊軒志》來源于外物,“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庭中之物以及舊南閣子的存在,激發作者對妻子獨特而深刻的體會,引發感動與共鳴。③《項脊軒志》以客觀存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間為基礎,融入了個人的性分和情趣,如家族的分崩,久試不第等,從而實現了文學的審美創造。(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5.C商大爺的話只是一時的氣話,他內心對黑頭還是牽掛、擔心的,并不想趕走它。B“眼睛睜的挺圓”,寫出他警覺。(1)懂事理,有分寸。黑頭不吃魚,但也將商大爺給的魚咬上幾口,表示領情;不出院門,不進房門,不打擾主人(2)責任感強。看家護院,盡職盡責;(3)性情剛烈,自尊心強。果斷赴死,以死謝罪;最后死也得死在家里;(4)不好惹。長相兇狠,制服小賊,受重擊后面露兇相。(概括1分解析1分)BCF誠以天下之本在是,一有不正,則天下萬事將無一物得其正者,故不得而不謹也。C“殆有神護者”為“大概”D(文王沒有流放葆申)(1)不了解這個原因,即使目前生存著也必定要滅亡,即使目前平安也必定遭遇危險。國存主安的原因是不可不察知的。(一句1分)(2)臣想手捧詔書馬上就職,但因祖母劉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就想姑且遷就自己的私情,但向上申訴不被允許。(奔馳1分,日篤1分,茍徇私情1分,告訴1分)12.先由先王法令不可變更,定文王有罪。(1分)接著讓文王接受鞭笞之名,喚起他的羞恥感(1分)最后自請流放定罪,使得文王知錯就改,付諸行動(1分)。13.B(“詩人認為友人風采正與這美景相稱”錯,結合“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分析,只是說即將去的那里的風景一直為世人所傳頌,友人到了一定會很喜歡,沒有選項中意思。)14.①寓情于景(1分):頸聯描寫詩人在深秋八月送別友人,偶聽蘆花颯颯作響,更添愁緒(1分),此景烘托了詩人與友人分別的依依不舍的離情(1分)。②以景結情(1分):尾聯詩人以消失不見的船帆和空自流淌的長江水作結,營造了孤寂凄冷的氛圍(1分),襯托出離愁別緒的濃重(1分)。15.(1)既無伯叔終鮮兄弟(2)過春風十里

盡薺麥青青(3)煙柳畫橋

風簾翠幕(每句1分)16.B(原文中的“要”意為“必須,需要”,A.如果C.將要D.想)17.這讓它具有了很強的抗氧化活性,能夠抑制淀粉酶活性,對減緩(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預防糖尿病都有幫助。(1處2分,答全得3分)畫線句語病有:一是“導致它具有了很強的抗氧化活性”中“導致”一詞使用不當,“導致”往往指不好的結果,此處是說好的結果,故應把“導致”改為“讓”;二是“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成分殘缺,缺動詞,在前面加上“減緩”或“降低”。18.①綠豆營養豐富②可以常吃綠豆來補鐵③還能補充水分和營養(每點2分)19.B(A.歷:穿越映:遮蔽C.濟:扶助D.當:正對著聽:任從,應許)20.A或D與例句一樣,都是被動句B.狀語后置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