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陜西省漢中學市實驗中學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陜西省漢中學市實驗中學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陜西省漢中學市實驗中學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陜西省漢中學市實驗中學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陜西省漢中學市實驗中學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陜西省漢中學市實驗中學中考歷史適應性模擬試題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在戰爭中邊打邊建,迅速成長壯大,組建許多新部隊,改善了裝備,培養了大批空勤人員和地勤人員、指揮干部和專業干部,部隊的各項工作有了很大提高。可見,抗美援朝戰爭A.是“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 B.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C.促進了人民空軍的發展壯大 D.為我國經濟建設創造了條件2.“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是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這個飛船”是A.神舟一號飛船B.神舟三號飛船C.神舟五號飛船D.神舟六號飛船3.下圖反映的歷史共同主題是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B.對外開放C.祖國統一D.科技進步4.劉墉學識淵博,才氣過人,精通經史,擅長考辨。體現這一品質的是A.撰著《齊民要術》 B.研究圓周率C.編纂《四庫全書》 D.編著《史記》5.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指的是A.法國大革命B.巴黎公社C.俄國十月革命D.英國憲章運動6.有學者說:“蘇聯制度的設計用意,在于盡快將一個極落后、開發度極低的國家,早早送上工業化的大道…盡管這個制度極其缺乏效率,極其浪費,但畢竟達到了上述目標。”據此可知該學者()A.認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處 B.高度評價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C.客觀評價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D.否定了斯大林模式7.非洲兄弟們跳起了桑巴舞,阿爾巴尼亞代表高喊:“美國人的巨大失敗”;美國承認:“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戰線第一次擊敗了美國”。上述場景反映的是A.抗美援朝的勝利B.1955年的萬隆會議C.中國重返聯合國D.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簽署8.60多年來,雖然兩岸的關系仍未統一,但是大陸和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民族感情也沒有改變。下列史實有利于海峽兩岸統一的是()①三大戰役的勝利②鄧小平一國兩制的構想③香港澳門的回歸④兩岸經濟文化往來的加強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戰后關國對外授助政策的歷史考察》中寫道:“進入20世紀60年代后,政治多極化趨勢開始出現”。下列推動“多極化趨勢”發展的有①西歐國家的聯合②日本的騰飛③北約和華約建立④中國的起飛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0.漢武帝統治時期,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漢武帝治國的核心思想來源于()A.法家學說 B.墨家學說 C.道家學說 D.儒家學說11.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這個“轉型”的表現有()①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的出現②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中出現雇傭關系④農材中富裕農民逐漸成為早期的農業資本家④城市中的市民階層中的一部分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2.下表為威廉﹒蘭格《世界史編年手冊》的一頁。據此,對當時世界局勢認識最準確的是1957年3月25日簽訂羅馬條約,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另一項條約成立歐洲原子能聯營。兩個組織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職能。1957年11月14日至16日十三個國家的共產黨代表在莫斯科開會。會議要求團結起來,反對外部的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并在內部消除機會主義。1957年12月19日北約組織在巴黎召開最高級會議,決定在歐洲設置導彈基地。美國對此項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權。A.北約和華約已經進入戰爭狀態B.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陣營出現對峙局面C.美蘇兩極完全控制了世界D.世界處在美蘇冷戰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經孕育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通過世界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許多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清從中選一位以表格形式列出他們的主要成就14.請舉出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標志世界近代社會逐步發展,完善和走向成熟的主要歷史事件。15.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到民主,彰顯了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是近代社會政治發展的必然選擇。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古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其城邦國家雅典通過一系列民主改革建立了奴隸制民主政治。在誰主政時期,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英國資產階級為實現法治取代人治、民主取代專制頒布的法律文獻是什么?由此英國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是什么?19世紀60年代的俄國,也曾以立法的形式促進經濟的發展,這部法律文件是什么?這一法令對俄國歷史的發展具有什么進步意義?通過對以上材料的解讀,你有何認識?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據題干“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在戰爭中邊打邊建,迅速成長壯大,組建許多新部隊,改善了裝備,培養了大批空勤人員和地勤人員、指揮干部和專業干部,部隊的各項工作有了很大提高”的信息可知,材料表明抗美援朝戰爭促進了人民空軍的發展壯大,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題干材料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故選C。2、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時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了太空。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標志著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故選C。3、A【解析】

依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18戶農民按手印”“大包干紀念館”,聯系所學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開始實行以“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為特點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即“大包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集體所有的土地長期包給農家使用,把農民的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使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所以圖片反映的歷史共同主題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A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BCD三項均與圖片主旨不符,排除,故選A。4、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劉墉是清朝政治家、書法家。他學識淵博,才氣過人,精通經史,擅長考辨。他編撰的著作中,舉世矚目、影響最大的一部叢書是《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親自組織下,由劉墉和紀昀編撰的中國歷史上一部規模最大的叢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是集中國歷史文化之大成的一部千古巨制,對于收集、整理、繼承和發揚無關歷史文化遺產,起到了不可限量的作用,故C符合題意;賈思勰撰著《齊民要術》、祖沖之研究圓周率、司馬遷編著《史記》,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5、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1836年-1858年英國工人掀起了憲章運動,工人們要求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管理,要求改變自己生活困苦的處境,反對資本家的剝削,憲章運動被列寧評價為“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真正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指的是英國憲章運動。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6、A【解析】

結合題干中“蘇聯制度的設計用意,在于盡快將一個極落后、開發度極低的國家,早早送上工業化的大道…盡管這個制度極其缺乏效率,極其浪費,但畢竟達到了上述目標”可以看出,這主要從正面評價斯大林模式的,這表明該學者認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處。斯大林模式是在蘇聯外有帝國主義包圍,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形成的。它在一定歷史階段里發揮過積極作用,蘇聯僅用了十余年就完成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上百年的道路,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所以A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7、C【解析】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就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提出的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立即驅逐的提案進行投票表決,結果該項提案以壓倒多數票獲得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C選項符合題意。A、B、D三個選項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8、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戰役的勝利跟問題沒有關系,故①不符合題意;把含有①的ABD項排除。鄧小平一國兩制的構想提出,香港澳門的回歸和兩岸經濟文化往來的加強都有利于海峽兩岸的統一,②③④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擇C。9、A【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蘇聯解體后,兩極格局終結,世界政局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并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但是一個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還沒有定型。美國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實力明顯。但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聯盟和國家實力也在不斷增強,成為牽制美國稱霸世界、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的重要力量。題干中推動“多極化趨勢”發展的有西歐國家的聯合、日本的騰飛和中國的起飛。①②④符合題意。即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10、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所以漢武帝治國的核心思想來源于儒家思想。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11、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4世紀中葉以后,西歐出現了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一些富裕農民通過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轉租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租地農場有了雇主、雇工的不同。同時手工工場興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者,所以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中出現雇傭關系。農材中富裕農民逐漸成為早期的農業資本家,城市中的市民階層中的一部分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所以這個“轉型”的表現有①②③④,A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12、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957年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兩大陣營壁壘分明,對抗激烈。而同時歐洲國家由于在二戰中喪失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優勢地位,在以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過程中,西歐國家間的聯系日益密切,逐漸走上了聯合的道路,這表明新的力量已經孕育,材料中“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聯營”的建立正反映了這一特點,故D正確;ABC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如近代藝術家名稱國家稱謂代表作品達·芬奇意大利畫家《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可選擇人物;但丁、伏爾泰、畢加索,達爾文、牛頓、愛因斯坦等。【解析】

根據題干意思,任選一位人物,寫出他們的主要成就即可,如:如近代藝術家名稱國家稱謂代表作品達·芬奇意大利畫家《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14、美國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英國工業革命,美國內戰,俄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世界資本主義逐步發展、完善和走向成熟的時期,近代社會開始逐步確立。在這個時期,主要歷史事件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都屬于資產階級統治確立的早期階段,經歷了從封建專制統治或殖民統治向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過渡,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工業革命的爆發提供了前提條件,在它的推動下,美國南北戰爭鞏固了美國的資產階級統治,而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則是為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15、(1)伯里克利(2)《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3)1787年美國憲法(4)廢除農奴制法令廢除了農奴制度,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5)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制度的完可以推動社會進步。【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伯利克里主政時期,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使議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國王只能依據憲法和法律進行統治,奠定了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