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六校聯考2024屆中考歷史全真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安徽省阜陽市六校聯考2024屆中考歷史全真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安徽省阜陽市六校聯考2024屆中考歷史全真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安徽省阜陽市六校聯考2024屆中考歷史全真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安徽省阜陽市六校聯考2024屆中考歷史全真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阜陽市六校聯考2024屆中考歷史全真模擬試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與下圖對聯相關的思想學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歌曲《1492征服天堂》的歌詞中寫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卻征服不了對黃金的欲望;執著的水手,卻沒有看到東方的黃金和香料,”與材料中的“你”相關的是A.率先抵達印度B.曾途經好望角C.橫渡大西洋D.實現環球航行3.下表所示為1838年英國某鎮各行業工種收入概況。據此不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收入概況工種類典型工種列舉最高9機械安裝工,槍炮制造工、鑄銅工、機修工、鐵模工居中16印刷工、鐵匠、石匠、初紡工、羊毛分類工、染匠最低6裁縫、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織工A.工業革命催生出新的技術行業 B.大機器生產使工人出現新的分化C.當時英國失業人數很多 D.工業革命促使人口職業結構變動4.亞里士多德認為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質持征是“平民群眾必具有最高權力:政事裁決于大多數人的意志;大多數人的意志就是正義”,為了保證平民必須具有最高權力。雅典A.實行津貼制度B.抽簽產生官員C.允許婦女參政D.設置公民大會5.2019年4月5日上午9:30《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聯合西部網《發現陜西》英文頻道對公祭典禮全程英文直播陜西橋山公祭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活動新聞。此次直播也是公祭典禮首次面向全球的英文直播。直播的新聞在祭拜下列哪一人物A.黃帝B.炎帝C.堯D.大禹6.以下三幅圖片說明A.中國已成為世界貿易的主宰B.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C.中國北京是世界的貿易中心D.中國建設成就日新月異7.它以明確的規則,相互的承諾,為各國的經濟交往搭建了一個共同的平臺,被譽為“經濟領域的聯合國”中國在2001年加入該組織。該組織是()A.世界銀行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C.亞太經合組織D.世界貿易組織8.圖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直觀地呈現整個知識骨架,下列―組秦始皇措施圖示體現的中心主題是()A.加強文化控制 B.加強經濟管理C.加速國家統一進程 D.鞏固國家統一9.《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一書中介紹說:“1840年以來,中國因外患而通受的每一次失敗都產生過警悟的先覺者,但他們的周圍和身后沒有形成一個群體”。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從哪場戰爭失敗后開始?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0.在近代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劇的時代背景下,“愛國救亡”也就成為近代中國人發出的時代最強音。下列選項中“危機”與“救亡”對應正確的是A.鴉片走私——戊戌變法 B.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C.瓜分狂潮——洋務運動 D.八國聯軍侵華——新文化運動11.近年來,美國把大量先進武器部署到亞太地區;在中國與南海諸國爭端日漸平息時派軍艦到我國南海進行挑釁,并以各種名目公開無端指責中國。美國的這些行為說明A.霸權主義是和平的主要威脅B.冷戰仍未結束C.單極世界正在形成D.國際恐怖主義橫行12.城市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長。據資料記載:到1851年,英國城市人口已達到總人口的54%,1870年進一步達到70%,以后還在不斷上升。根據所學歷史知識判斷,英國城市人口發生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運動的興起B.新航路的開辟C.殖民掠奪和黑奴貿易D.工業革命的開展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經濟的繁榮,是每個歷史時期人們孜孜追求的目標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北宋東京城市商業繁榮,請舉例說明。(2)經濟發展和時代變化息息相關。全國抗戰初期,重慶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全國抗戰后期,重慶的經濟卻瀕于崩潰。指出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3)體制改革是促進經濟繁榮的重要動力。20世紀80年代,為了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國家對城市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次改革的實施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有何積極影響?14.請根據如圖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說一說19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無產階級是怎樣反對資產階級的統治的。(要求:題目自擬,史實正確,語句通順,表述完整,體現圖片內容之間的聯系性)15.14—18世紀的歐洲大陸先后掀起了兩次思想解放運動,這兩次思想解放運動分別是什么?它們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在思想核心和表現形式方面后者比前者有什么進步和發展?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溫良恭儉讓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做人要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是中國傳統美德的核心內容,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后稱"五常"。故A項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2、C【解析】

依據題干中的材料“執著的水手,卻沒有看到東方的黃金和香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個水手是哥倫布,哥倫布率領船隊橫跨大西洋,夢想到達東方世界,尋找黃金,最后發現美洲大陸,但哥倫布始終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C符合題干;達伽馬率領船隊率先到達印度,帶回去了大量黃金,A不符合題干;迪亞士率領船隊抵達好望角,沒有到達東方,B不符合題干;麥哲倫率領船隊到達了東方,在菲律賓被土著人殺死,但他的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D不符合題干,故本題選C。3、C【解析】

依據表格結合收入最高、居中、最低三個工種,可得出工業方面的工種的收入最高,而原本的一些傳統行業收入偏低,反映了工業革命促使了人口職業結構的變動;表格中收入狀況的分類是以是否使用機器為區分的,所以大機器生產使工人出現新的分化;結合“1838年”可判斷應該是英國工業革命時期,所以工業革命催生出新的技術行業。而工業革命促使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工人數量增多,因此據表格不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當時英國失業人數很多,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結論均能從表格中得出,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4、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材料強調“平民具有最高權力”、“大多數人的意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民大會是雅典民主政治下的最高權力機構,由全體公民組成,故D項表述正確。實行津貼制度是為了保證貧窮公民參政議政,抽簽產生官員是為了擴大公民權利,允許婦女參政這種說法錯誤,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5、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黃河流域的一位偉大的部落聯盟首領,相傳他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發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礎。他的妻子養蠶繅絲,其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其樂官伶倫制作了樂器。因其卓著的功績,深受歷代人民所敬仰,被尊為“人文初祖”。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6、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三幅圖分別展示了在中國北京舉辦的2014年APEC會議、中國主導成立的亞投行與2016年G20會議,這三者共同體現了新時期中國外交的成就,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并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也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7、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察學生對世貿組織的認識,根據所學知識,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成立于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總部設在日內瓦。其宗旨是促進經濟和貿易發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障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長;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合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達成互惠互利的協議,大幅度削減和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并消除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中國經過努力爭取,最終于2001年11月加入了世貿組織,簡稱WTO,A項與B項成立于二戰后,C項成立1989年11月5日至7日,是區域性經濟組織,本題選D。考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察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教材的基礎知識,也是考試命題的重點,同學們要引起注意。8、D【解析】

上面兩幅圖分別反映了秦始皇統一文字和貨幣的措施,其中統一文字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文化控制,統一貨幣的目的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綜合起來,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國家統一,此時秦已經統一全國,也就無所謂加速國家統一進程的問題了,因此這兩項措施體現的中心主題是鞏固國家統一。故答案選D。9、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甲午戰爭失敗標志著清朝歷時三十余年的洋務運動的失敗。割地賠款,主權淪喪,便利列強對出資本,掀起瓜分狂潮,標志著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中國的國際地位急劇下降。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導致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高派,出現了具有群體意義的民族覺醒,資產階級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自發反抗侵略的斗爭高漲,如義和團運動。C項符合題意;鴉片戰爭中中國愛國官兵奮起反抗,但最終失敗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項不合題意;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清政府內憂外患,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但不屬群體性意義崛起,B項不合題意;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導致《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工具,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是解題的關鍵,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敘述到:“甲午戰敗‘成中國之巨禍’,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也因此而開始。這是近代百年的一個歷史轉機。”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戰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被日本這樣一個最小國打敗,促使國人進一步反思,發現只學西方器物是不夠的,開始借鑒西方的政治制度,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從比開始。10、B【解析】

鴉片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加速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隨著剝削的加重,中國的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最終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后,太平天國運動提出對內要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統治,對外主張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B正確;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扭轉貿易逆差,英國商人向中國走私大量鴉片,林則徐禁煙成為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借口,A排除;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內外交困,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C排除;袁世凱倒行逆施,妄圖恢復帝制。國內軍閥的格局混戰愈演愈烈,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面對越來越亂的國家形勢,以陳獨秀為首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尋找救國救民的新出路,發動了新文化運動,D排除。故選B。11、A【解析】

依據題干內容:近年來美國把大量先進武器布署到亞太地區,將軍艦派到我國南海進行挑釁,并以各種名目公開無端指責中國。結合所學可知,是對美國霸權主義的描述。結合所學可知,美國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在世界各地依然存在。說明霸權主義是和平的主要威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12、D【解析】依據題干所給信息:“到1851年,英國城市人口已達到總人口的54%,1870年進一步達到70%,以后還在不斷上升”,結合所學可知,18世紀后半期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使得城市興起,城市化進程加快;英國工商業的迅猛發展也刺激了人口的增長,在1750至1850年期間,英國人口增長了近兩倍,D項符合題意;AB兩項不對,新航路開辟、圈地運動的推行在14、15世紀已經開始;C項不對,新航路開辟后,英國已經開始殖民擴張。由此分析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有一定難度。審題要抓關鍵時間:“1851年”、“1870年”,根據所學知識,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大工廠制度建立起來,所以工業收入比重增加;而手工業不斷破產,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城市人口不斷上升。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打破了住宅區和商業區分置的布局;店鋪經營時間長,從白天一直延續到后半夜。(2)日本阻斷了重慶的物資供應和銷售的國際通道;四大家族的經濟掠奪。(3)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對國企進行改革。增強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活力,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解析】

(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東京城市商業繁榮,打破了住宅區和商業區分置的布局;店鋪經營時間長,從白天一直延續到后半夜。(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全國抗戰初期,重慶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全國抗戰后期,重慶的經濟卻瀕于崩潰,這一變化的原因是日本阻斷了重慶的物資供應和銷售的國際通道;四大家族的經濟掠奪。(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80年代,為了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國家對城市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對國企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實施,增強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活力,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14、題目: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蓬勃發展;論述:1836年﹣1848年英國工人掀起了憲章運動,由于沒有科學理論做指導,最終失敗。工人運動需要科學理論做指導,馬克思和恩格斯經過長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經過選舉,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解析】

根據三幅圖片“憲章運動”、“馬克思和恩格斯”、“巴黎公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標題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史實:1836年﹣1848年英國工人掀起了憲章運動,由于沒有科學理論做指導,最終失敗。工人運動需要科學理論做指導,馬克思和恩格斯經過長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經過選舉,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它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點睛】本題是一個小論文題目,結合三幅圖片“憲章運動”、“馬克思和恩格斯”、“巴黎公社”,首先擬出標題,再結合史實,進行分析即可。15、(1)文藝復興運動,思想啟蒙運動(2)文藝復興運動使人們開始認識到,必須打破中世紀以來的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強調和發揮人在這個世界上的作用,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啟蒙運動.是一場弘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把人們的思想從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而且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提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