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高新一中2024屆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高新一中2024屆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高新一中2024屆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高新一中2024屆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高新一中2024屆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高新一中2024屆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自1978年以來,中國企業有三次創業的高潮點,分別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這三個創業高潮點的動因分別是A.擴大企業自主權、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B.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C.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確立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D.建立4個經濟特區、鄧小平“南方談話”、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2.1883年,唐山產煤達7500萬千克,國產原煤已取代進口煤炭,占領了天津市場。這說明洋務運動A.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B.開啟了軍事工業近代化之路C.對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D.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3.蘇俄農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記里寫道:“1922年春,陽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的擁抱著我……”。讓他產生“幸福感”的是A.政府實行實物配給制B.削減農業稅,提高農副產品的價格C.可以自由支配納稅后剩余的糧食D.加入集體農莊,走上合作化道路4.1921年3月,李大釗給河南鄭州工人講課。當時學習的工人姜海世回憶道:李大釗很幽默地說,“工”字下邊加個“人”字,連起來就是“天”,工人階級前途遠大。全中國四萬萬同胞團結起來,將來要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好的中國。工人們聽了都很高興。這段回憶說明()A.李大釗建立了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B.李大釗向工人宣傳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綱領C.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為系統的介紹D.李大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5.“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句歌詞中,“老人”指;“畫了一個圈”指。A.毛澤東;解放B.毛澤東;設立海南省C.鄧小平;設立經濟特區D.鄧小平;南方談話6.《元史桑哥傳》記載:1264年,總制院設立,以國師八思巴領之。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尚書右丞相兼總制院使桑哥,以總制院統領吐蕃各宣慰司軍民財谷,責任甚重,宜加崇異,奏請用唐朝帝在宣政殿接見吐蕃使臣的故典,改名為宣政院。材料說明A.宣政院設置于唐朝B.清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理C.西藏歸于中央政府管轄始于唐朝D.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軍務民政7.圖是1950年張仃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漫畫《紙老虎——杜魯門申明》,與這幅漫畫有關歷史事件是:A.國民黨發動內戰B.朝鮮戰爭的爆發C.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D.北約與華約對峙8.有人說:“洋務運動因戰爭而興起,又因戰爭而宣告失敗。”此處的“戰爭”分別指A.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B.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C.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D.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9.以下四幅圖片,反映了中國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機構設置情況。其中,屬于秦朝的是()A. B.C. D.10.下列三幅圖片反映的歷史時代特征是亞歷山大二世林肯在戰場上明治初期的小學課堂A.殖民地的斗爭B.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C.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D.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11.20世紀90年代,有學者指出:“50年代以來的一些軍事聯盟推動了軍備競賽,并使地區沖突一直有轉變成超級大國之間核對抗的危險。”“但今天看來,這些軍事聯盟具有控制沖突升級的能力……”該學者對“這些軍事聯盟”的評價發生變化的直接原因是A.人們改變了對超級大國的認識B.二戰后社會主義力量逐漸壯大C.“冷戰”對峙局面推動世界和平D.“冷戰”結束世界格局發生改變12.下列事件屬于德國法西斯暴行的是①南京大屠殺②國會縱火案③迫害猶太人④水晶之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1927年,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指出:“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這段話旨在強調A.農民已成為中國革命的主力B.中國農村所蘊藏的革命力量C.聯合各個革命階級的重要性D.對中國革命對象的正確認識14.小雨用漫畫記述“近代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這些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1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伏爾泰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他主張由開明的君主執政B.牛頓為天文學、數學、力學等方面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C.達爾文宣傳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思想來源于嚴復的理論D.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立為原子彈的發明提供了理論基礎16.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寫道:“這一文件的空想性質和當時階級斗爭的殘酷程度都決定了其用心規劃的士地制度只能是一紙空文。它的價值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種農民的大同模式。”“這一文件”指A.《十二銅表法》B.《天朝田畝制度》C.《資政新篇》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7.歷史上對從0到9這個計數法的改造和傳播,做出獨特貢獻的是A.印度人 B.中國人 C.阿拉伯人 D.羅馬人18.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下列各組事件沒有聯系的是A.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B.杜魯門主義——“冷戰”的開始C.巴黎公社——《國際歌》D.莫斯科保衛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19.文明是人類所創造的全部物質和精神成果,以下是古希臘文明的是A.《漢謨拉比法典》B.金字塔C.萬神殿D.雅典娜神像20.當今世界出現了一些現象: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臭氧層破壞、淡水資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森林被亂砍濫伐等。針對該現象的解決措施是A.聯合國把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B.提高對生態問題的認識C.提高婦女地位D.推廣海水淡化技術21.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以往的“胡”“漢”觀念逐漸淡薄,民族之間的隔閡與偏見逐漸減少。下列事件中,大力推動這一潮流到來的是()A.“絲綢之路”的開辟 B.曹操統一北方C.西晉的建立 D.北魏孝文帝改革22.下列三幅圖片共同反映了A.寺院建筑的中國化 B.佛教文化的傳播與發展C.文化傳播者的堅韌 D.雕塑藝術的古樸與精湛23.前蘇聯國歌《牢不可破的聯盟》中唱到:“偉大俄羅斯,永久的聯盟;獨立共和國,自由結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蘇聯。……偉大的列寧,指明了前程。斯大林教導,要忠于人民;并激勵我們,去建立功勛。”我們從國歌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人民解放運動B.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蘇維埃共和國聯盟C.列寧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成就顯著D.斯大林模式促成經濟建設的輝煌成就24.“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該事件()①標志著中國近代化的起步②結束了我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③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④推翻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逢十紀念”是中國和世界各國的傳統。60年前,在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朝鮮和蘇聯歷史上都出現很多大事,請根據提示做答。開啟新中國工業化道路,奠定新中國的工業基礎。________標志著歷時三年多的朝鮮戰爭以朝中人民的勝利而告結束。________蘇聯開始解決斯大林模式遺留問題,但成效不大。________26.“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產生一場風暴”。這是由氣象學家提出的混沌學理論。下表對應符合該觀點的是蝴蝶拍翅膀產生的風暴A新航路開辟世界各地聯系起來B彼得一世改革俄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C攻占巴士地獄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D新經濟改革鞏固和調整資本主義制度27.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___________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進攻陜甘寧解放區,中共中央主動撤離___________,轉戰陜北,賀龍、彭德懷率西北人民解放軍,粉碎了敵人的進攻。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機遇稍縱即逝。放眼世界,許多國家都能從本國的國情出發,促進經濟快速發展;也有的國家錯失當時發展機遇。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俄羅斯現代化的第一個高峰發生在十八世紀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葉卡捷琳娜時期……第二個高峰發生在亞歷山大二世統治時期,1861年改革是當下受到高度關注的一次自由主義導向的改革……第三個高峰也就是前蘇聯時期。——馮紹雷《普京和俄國政治》材料一中認為1861年改革是俄羅斯現代化的“第二個高峰”,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同一時期,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的是哪一歷史事件?材料二失敗也是一種機遇。甲午戰敗,嚴復覺得中國再不振興,就要亡種亡國,他認為要救國只有效法西方,進行維新改革,救亡圖存。反對外來侵略。——《中國近代史選編》在我國近代化探索的過程中,實踐嚴復思想的政治運動是什么?材料三(如下圖)材料三中20世紀50—7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有何特征?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時期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有哪些共同機遇。材料四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說:“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因為通訊和交通越來越方便。沒有國家可以孤立存在。”法國前總統德斯坦說:“……這個世界上……這樣的舞臺,使各國的命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成為世界經濟海洋中的孤島。”材料四反映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呈現什么趨勢?29.(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國已成立,10月10日已不能成為國慶日。10月10日是有歷史意義的辛亥革命的紀念日,但是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辛亥革命的成果,迅速地被竊國大盜哀世凱所篡奪,這個革命本身是失敗了。1925年至1927年的革命,成果又被蔣介石所篡奪。因此三十年以來的所謂“中華民國。”是違背全國人民意志的,也是違背孫中山的意志的。﹣﹣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鑒》指出新中國成立的標志。你贊同材料中劃線部分提及的觀點嗎?請簡要說明理由。30.(7分)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一種盛世情結,歷史上也確實出現過多次盛世局面。比如,漢唐盛世,康乾盛世等。材料一(1)對照《秦朝疆域》圖,西漢疆域變化最大的是(方向),為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理,西漢時期在這一地區設立的管理機構是;圖二中在A地設立的管理機構是。材料二《有觀政要》是唐人吳兢記錄唐太宗政績和他與大臣為魏征等議論古今政治得失的書。在23年執政中,前18年李世民44次公開承認錯誤,而且有文字記錄,其中有4次是發布“罪己詔”。他說,貞觀之治,功在魏征之凈言。魏征能夠不斷提出批評和意見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國家搞好。材料三它是在一個相對封閉體系中發展而來的盛世。縱向比較,康乾盛世創造了中國政治、經濟實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個版圖空前廣大而且穩定的大一統帝國……;但不幸的是,從橫向比較,它卻與當時世界最先進文明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國傳統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陽,最后一首挽歌,雖然輝煌,只是已經走到了盡頭。——侯楊方《盛世啟示錄》(2)選做題:以下兩個小題,請任選一個作答。(如果兩個都答,按第①小題計分)①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貞觀之治”出現的主要原因。②材料認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輝”。你是否贊成這種說法,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3)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歷史上盛世社會的看法。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A【解析】

依據題干時間“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開始,擴大企業自主權;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促進中國創業高潮點,故A項正確。B項中三個代表理論的提出是在2000年,而且沒有涉及1984年的動因,故B項錯誤;C項中開放開發上海浦東是1990年,確立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與題干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D項中建立4個經濟特區是從1980年開始,沒有涉及2001年的動因,故D項錯誤。故選A。【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依據題干時間“1984年、1992年和2001年”,結合該時間相應的事件解答即可。需要掌握改革開放過程中的重大事件。2、C【解析】

據題干“……國產原煤已取代進口煤炭,占領了天津市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對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ABD與題中信息無關,C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本題為主旨類問句,注意提取題干信息,與題干信息無關的選項均可排除。3、C【解析】

根據題干“1922年春”、“蘇俄農民”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蘇俄實行的是新經濟政策,政府實行實物配給制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A不符合題意;削減農業稅,提高農副產品的價格是羅斯福新政的內容,B不符合題意;可以自由支配納稅后剩余的糧食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糧食稅的實行是核心措施,C符合題意;加入集體農莊,走上合作化道路是斯大林時期的政策,D不符合題意。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4、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的勝利發展,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不少知識分子開始走向工人群眾。他們幫助工人組織工會,開辦勞動補習學校和工人識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馬克思主義開始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結合題干材料可知,這段回憶說明李大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與材料表達的意圖不符。故選D。5、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決定設立經濟特區,1980年我國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經濟特區,國家給予特區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特區加快發展。故歌中的“老人”指鄧小平,“畫了一個圈”指設立經濟特區,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6、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設宣政院直接統轄西藏;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選項D符合題意;AC說法錯誤,B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故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7、B【解析】

依據題干“1950年張仃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漫畫《紙老虎——杜魯門申明》”,國民黨發動內戰是在1946年,故A不符合題意。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幟武裝干涉朝鮮,并公然入侵,把戰火延燒到中國的東北邊境,為此新中國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定,故B符合題意。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是在1948年,故C不符合題意。北約與華約對峙局面形成始于1955年華約建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8、C【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清朝內外交困,為了維護封建統治,一些官員在中央以奕?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1895年北洋艦隊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威海衛戰役中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由此可知題中“洋務運動因戰爭而興起,又因戰爭而宣告失敗”的“戰爭”分別指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因此,ABD均不符合題意,C正確,故選C。9、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統一全國后,為加強封建統治,鞏固統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政治制度是歷史考查的重要考點,秦朝首設丞相,在地方推行郡縣制,明朝廢除丞相。三省六部制主要在隋唐時期實行。10、B【解析】

依據第一幅圖片“亞歷山大二世”可知,這與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有關;依據第二幅圖片“林肯在戰場上”可知,這與美國南北戰爭有關;依據第三幅圖片“明治初期的小學課堂”可知,這與日本明治維新有關。美國南北戰爭、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都屬于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展。故題干三幅圖片反映的歷史時代特征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B項符合題意。ACD均與題干圖片反映的主題不符,故選B。【點睛】此題應理解并識記美國南北戰爭、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史實。11、D【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20世紀90年代,有學者對‘這些50年代以來的軍事聯盟’的評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后,兩極格局不復存在,世界暫時出現”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呈現多極化發展的趨勢。由于20世紀90年代世界格局的這一變化,學者對“這些軍事聯盟”的評價發生了變化。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與題干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選D。12、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殺,故含有①的ACD不合題意;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經濟危機,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德國走上了對內專制對外侵略擴張的法西斯道路。德國希特勒上臺后,制造了“國會縱火案”、毀滅進步書籍、掀起反猶狂潮,制造“水晶之夜”,仔細審查B.②③④符合題意。故此題選B。13、B【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認為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反映中國農村所蘊藏的革命力量,強調進行農村革命的偉大意義。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B。14、C【解析】

依據圖①文字:“甲午大海戰”“致遠艦”“吉野號”可知反映的甲午中日戰爭中黃海大戰,結合課本所學,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的黃海大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壯烈殉國;依據②中文字“洋人的朝廷”可知反映的《辛丑條約》的簽訂。1901年《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斗爭,標志著清政府已淪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依據圖③中文字“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依據④中文字“圓明園劫難”,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60年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C項排列順序正確,符合題意。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15、C【解析】

A.根據所學知識,伏爾泰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他主張由開明的君主執政,A正確;B.牛頓為天文學、數學、力學等方面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B正確;C.嚴復翻譯創新的是赫胥黎的一些思想,赫胥黎是達爾文的忠實追隨者,故C錯誤;D.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立為原子彈的發明提供了理論基礎,D正確。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16、B【解析】

據“這一文件的空想性質和當時階級斗爭的殘酷程度都決定了其用心規劃的士地制度只能是一紙空文。它的價值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種農民的大同模式。”及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文件”指《天朝田畝制度》。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國想通過這個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但是,《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實行。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7、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印度人發明0-9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學會了這種方法,并加以改造,最后傳播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C項符合題意;A項是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者,但不是傳播者,不符合題意;BD項與題干描述的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故選C。18、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7月開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終以德國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場乃至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因此“莫斯科保衛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沒有聯系,選項D符合題意。“啟蒙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破裂,冷戰開始;《國際歌》是巴黎公社五月流血周之后,為紀念巴黎公社革命,歐仁?鮑狄埃創作了《國際歌》,成為鼓舞全世界無產階級為自己的解放繼續戰斗的革命戰歌。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9、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雅典娜神像是古希臘文明的成就,D符合題意,兩河流域孕育了古代西亞文明。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在兩河流域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中央集權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他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A不符合題意;金字塔出自古埃及,B不符合題意;萬神殿屬于古羅馬文明,C不符合題意,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20、B【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當今世界出現了一些現象: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臭氧層破壞、淡水資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森林被亂砍濫伐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今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因此要提高對生態問題的認識。選項B符合題意;聯合國把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提高婦女地位、推廣海水淡化技術,在題干內容中都沒有出現,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1、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4世紀后期,游牧在陰山地區的鮮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結束了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改說漢話、改穿漢服、改姓漢姓、與漢族人通婚、遷都洛陽,順應了民族融合的趨勢,促進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故D符合題意;“絲綢之路”的開辟、曹操統一北方、西晉的建立與題干無關,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22、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東漢明帝提出派人西行求佛使者遇到兩位西域僧人,求得佛經、佛像,一同回到洛陽。明帝下令修建寺廟,讓僧人譯經,因當時用白馬馱載經書和佛像,故該寺名為白馬寺。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為宣揚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開鑿了許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這些石窟群里,雕刻著成千上萬的佛像。唐朝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法,由此可知,題干三幅圖片共同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故選B。23、A【解析】

本題是否定式的選擇題。依據材料“偉大俄羅斯,永久的聯盟;獨立共和國,自由結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蘇聯。”反映了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愿加入蘇維埃共和國聯盟;“……偉大的列寧,指明了前程。斯大林教導,要忠于人民;并激勵我們,去建立功勛。”反映了列寧和斯大林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們從國歌中能得到的信息是BCD,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24、B【解析】

據“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及所學知識可知,該事件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②③符合題意;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①不符合題意;辛亥革命沒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④不符合題意。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一五計劃朝鮮停戰協定赫魯曉夫改革【解析】

(1)依據所學可知,1953---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2)依據所學可知,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侵略者打到鴨綠江邊,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城市,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所以,中國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定。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這場反侵略戰爭的勝利。(3)依據所學可知,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開始進行改革。赫魯曉夫主要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經濟、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在農業方面,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降低交售定額,擴大農業企業的自主權;大面積開墾荒地,大力推廣種植玉米。但是改革并未觸及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本身,而只是小修小補,成效不大。26、A【解析】

依據題干“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產生一場風暴”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的說法錯誤,與題干的“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產生一場風暴”的信息不符;故選A。27、中原延安【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進攻陜甘寧解放區,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轉戰北,賀龍、彭德懷率西北人民解放軍,粉碎了敵人的進攻。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明治維新(2)戊戌變法(或維新變法運動)(3)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共同機遇:美國的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各國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等。(4)經濟全球化趨勢【解析】

(1)依據材料一“1861年改革是當下受到高度關注的一次自由主義導向的改革……第三個高峰也就是前蘇聯時期”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改革是俄羅斯現代化的“第二個高峰”,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日本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2)依據材料二“嚴復覺得中國再不振興,就要亡種亡國,他認為要救國只有效法西方,進行維新改革,救亡圖存。反對外來侵略”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我國近代化探索的過程中,實踐嚴復思想的政治運動是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3)依據材料三的圖片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50—7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的特征是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這一時期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的共同機遇是同機遇:美國的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各國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4)依據材料四“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因為通訊和交通越來越方便。沒有國家可以孤立存在。”法國前總統德斯坦說:“……這個世界上……這樣的舞臺,使各國的命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成為世界經濟海洋中的孤島。”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經濟全球化趨勢。【點睛】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