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牡丹江中學2024年中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黑龍江省牡丹江中學2024年中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黑龍江省牡丹江中學2024年中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黑龍江省牡丹江中學2024年中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黑龍江省牡丹江中學2024年中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龍江省牡丹江中學2024年中考歷史四模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下圖是小明同學整理的歷史信息。據此判斷他研究的主題是①三國同盟以德國為核心。②1914年6月,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槍殺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③1916年,德法雙方在凡爾登展開血戰。④這次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A.“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形成B.薩拉熱窩事件C.第一次世界大戰D.凡爾登戰役2.人類在早期區域文明誕生過程中創造了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國的甲骨文、二里頭宮殿遺址;古代希臘的字母文字、雅典衛城等。據此判斷,人類走向文明時代的顯著特征是()①文字的出現②國王的產生③城市的興起④法律的制定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3.小明同學在暑期游學時,參觀一處原始聚落遺址博物館,看到了下面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復原圖。他參觀的是()A.元謀人博物館B.周口店遺址博物館C.西安半坡博物館D.河姆渡遺址博物館4.下列關聯正確的是A.金字塔——古巴比倫王國B.種姓制度——古埃及C.迦太基人——羅馬共和國的滅亡D.屋大維——羅馬帝國的建立5.2018年7月14日,在法國國慶日閱兵儀式上,飛機噴出象征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藍、白、紅三色國旗的彩煙。與“自由、平等、博愛”相關的法律文獻是()。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人權宣言》 D.《共產黨宣言》6.“詩史互證”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一種方法。下列詩句能夠補證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B.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C.憶惜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D.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7.文明是人類所創造的全部物質和精神成果,以下是古希臘文明的是A.《漢謨拉比法典》B.金字塔C.萬神殿D.雅典娜神像8.第一次工業革命掀起了工業文明的浪潮,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下列關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確的有()①鐵路開始修建②內燃機廣泛使用③工廠取代手工工場④流水線生產已經成為一種趨勢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9.在中國人民探索革命道路的過程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產生的先后順序是()①長征精神②井岡山精神③五四精神④抗戰精神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10.下列毛澤東經歷的歷史事件中,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到上海參加中共一大②在延安作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③在井岡山創立革命根據地④指揮三大戰役并取得勝利⑤飛往重慶與蔣介石談判A.②③①④⑤ B.①③②⑤④C.③②①⑤④ D.①③②④⑤11.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擔當的民族。下表空白處與人物相對應的事件是民族英雄戚繼光鄭成功林則徐鄧世昌歷史事件抗擊倭寇收復血戰黃海A.抗擊沙俄 B.虎門銷煙 C.收復新疆 D.武昌起義12.“洋務運動,就其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真心打破舊軌,但他們的主張卻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材料反映了洋務運動的A.原因B.經過C.性質D.影響13.“兩只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這是胡適寫的中國第一首白話詩《兩只蝴蝶》。這首詩的創作時期是A.維新變法時期 B.辛亥革命時期 C.新文化運動時期 D.抗日戰爭時期14.作家莫言獲諾貝爾獎的小說《蛙》有以下的描寫:“1962年秋季,高密東北三萬畝地瓜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跟我們鬧了三年別扭、幾乎顆粒無收的土地,又恢復了它寬厚仁慈、慷慨奉獻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畝產超過了萬斤。”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B.三大改造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C.大躍進運動使糧食產量極大提高D.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15.電視劇《走向共和》中,有一場李鴻章面對八國列強的場景,臺詞“一群狼進了羊圈還要和羊談條件……我們中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活著”。這反映了中國近代哪一條約簽訂時的場景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16.《史記》中記載了一次秦朝廷議的場景,廷尉李斯說:“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疏遠,相攻擊如仇讎(仇人);諸侯更相伐,周天子弗能禁。”由材料可知,李斯明確反對()A.禪讓制 B.世襲制 C.郡縣制 D.分封制17.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中,中華兒女的精神品質不斷激勵著中國人民奮勇前進。將下列圖片前的序號與相對應的精神品質前的字母符號連接,正確的一組是A.①—a②—b.③—cB.①—b.②—a.③—cC.①—a.②—b.③—bD.①—c.②—b.③—a18.小說《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當年搞合作化時,他曾懷著多么熱烈的感情把左鄰右舍攏合在一起,做夢也沒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說中描述的“攏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別是指A.農業合作化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B.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運動C.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農業合作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圖中人物在位期間命人編纂了四部法律文獻,標志著羅馬法已經發展到完備階段,它保留了羅馬在法學方面的創造成果,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這四部文獻統稱為查士丁尼一世A.《十二銅表法》B.《在土丁尼法典》C.《拿破侖法典》D.《羅馬民法大全》20.下圖《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佳作。與其描寫內容相符的詩句是A.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B.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C.宋家汴都全盛時,萬方玉帛梯航隨D.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21.“居家當思:清內外、別尊卑、重勤儉、擇朋友,有益于己;處世尤宜:善言語、守禮法、遠小人、親君子,無愧于心。”從材料可以看出作者推崇A.道 B.儒 C.法 D.墨22.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大的演講中指出:“日本是缺乏資源的國家,是用教育的作用開采人的腦力、心中的智慧資源的。這是今天日本在經濟上、社會上、文化上獲得發展的原動力。”根據材料可見,當今日本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A.大量進口原料 B.大力發展科技教育C.美國的經濟援助 D.引進西方先進技術23.《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一書中介紹說:“1840年以來,中國因外患而通受的每一次失敗都產生過警悟的先覺者,但他們的周圍和身后沒有形成一個群體”。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從哪場戰爭失敗后開始?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4.有史學家指出:“如果說鴉片戰爭的震撼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的話,那么持續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把沉重的震撼帶到了中國的社會中樞,”下列關于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說法正確的是()①爆發的直接原因是鴉片的輸入②戰爭前后,俄國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③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④列強的侵略勢力由沿海向內地發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_______年,蘇聯成立,________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6.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最早開始于▲(國家);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歷史進入了“▲時代”。27.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即___________誕生。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著蘇聯___________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況統計時間參戰國涉及人口動員軍隊仿亡戰魯時產戰爭費用財產損失1914~1918年33個15億6540萬3000多萬2084億美元3400多億美元材料二:這次戰爭摧垮了德國、奧匈帝國、沙俄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削弱了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同時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在大戰中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結合上述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影響。材料三: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有如下兩種觀點:觀點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觀點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一定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因為,在戰爭中,塞爾維亞人民是為了維護民族獨立而戰,這是正義的斗爭,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霸權的性質完全不同。結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分析上述兩個觀點中哪個更有道理,請闡明理由。結合村料與所學知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留給你哪些啟示。29.(6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直是所有中國人的夢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閃耀著中華民族智慧之光的四大發明,對改變世界面貌產生了巨大作用,而其在歐洲所產生的震撼作用尤為強烈。隨著造紙術、印刷術的傳入,歐洲的學校相繼建立并發展,讀書識字的人迅速增加。印本書沖破了少數人對知識的壟斷,成為動搖歐洲封建統治的巨大力量。火藥和火器的傳入,引發了歐洲武器的革命。▲的引進使歐洲船隊得以離開地中海和大陸周邊的近代海洋。——川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一中的橫線處為哪項發明?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四大發明在歐洲社會發展進程中所產生的“震撼作用”。材料二1793年,第一個來中國的英國使團在向乾隆皇帝提出建立貿易關系的請求后遭到了傲慢的對待。大清皇帝在給英王喬治三世的信中說道,英國的請求真是出乎意料。“正如你的大使親眼所見的,”他繼續寫道,“我們擁有一切,我不認為奇技淫巧有何價值,貴國的產品沒有用處”。事實上,這是自我吹噓,清朝后來還是同意了這些條款.——(英)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從材料二中我們得知乾隆皇帝認為西方技術(奇技淫巧)沒有價值,為什么淸朝后來卻“同意了這些條款”?材料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一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這一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這一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根據材料三概括抗日戰爭的勝利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材料四圖一開國大典圖二喬的笑圖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圖一反映的歷史事件為中國追趕世界打下了怎樣的基礎?圖三中的會議作出了怎樣的歷史性決策?在此次會議后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我們黨逐漸形成了什么理論體系?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應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30.(7分)判斷分析史實結論A魏晉南北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B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經歷了14年艱難曲折的斗爭,特別是8年全民族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C1972年2月,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并與中國簽署中美《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D1919~1920年協約國分別與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簽訂一系列條約,構成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列強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1)上表A~D四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不正確的一項是。理由分析(只分析你所選之項)。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同盟是一戰的交戰雙方之一;普林西普刺殺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夫婦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登戰役是一戰中的主要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由此可判斷他研究的主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2、A【解析】

根據題干“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國的甲骨文、二里頭宮殿遺址;古代希臘的字母文字、雅典衛城等”的信息可知,人類走向文明時代的顯著特征是古老文字的發明,古老城市的出現和國家的產生,②④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應該排除,所以答案選擇A。3、C【解析】

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一是彩陶,圖片二是半地穴式房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半坡原始居民時期使用的陶器是彩陶,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AB項元謀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時期居住的是山洞,使用的是石器;D項河姆渡居民使用的是黑陶,居住的是干欄式房屋。所以ABD項與題意不符,C項符合題意,故選C。4、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的,種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羅馬共和國是公元前27年發展為羅馬帝國的,故D對應正確,符合題意;ABC對應錯誤,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5、C【解析】

依據題干關鍵詞“法國國慶日、自由、平等、博愛”可知,法國大革命中頒布的《人權宣言》,提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體現了摧毀君主專制的要求,成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思想武器。它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將啟蒙運動中的政治主張以法律形式肯定下來,故C符合題意;《權利法案》、《獨立宣言》、《共產黨宣言》與題干無關,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6、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指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與吐蕃的友好關系。故A不符合題意;“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贊頌的是鄭成功收復和開發的歷史功績。故B不符合題意;“憶惜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描述的是唐朝“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故C不符合題意;“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意思是:重重疊疊的官門一一打開,各國使節與百官向皇帝朝拜。由此可知,“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能夠補證唐朝中外交往,D符合題意,故選D。7、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雅典娜神像是古希臘文明的成就,D符合題意,兩河流域孕育了古代西亞文明。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在兩河流域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中央集權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他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A不符合題意;金字塔出自古埃及,B不符合題意;萬神殿屬于古羅馬文明,C不符合題意,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8、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英國工業革命有關知識的認識。18世紀60年代開始于英國的工業革命,最先開始于棉紡織業。英國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在交通運輸領域,以蒸汽機為動力,英國的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1840年前后,英國最先完成工業革命,工廠取代手工工場。亨利·福特是美國汽車工程師與企業家,福特汽車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汽車的人。流水線生產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應該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出現的。內燃機廣泛使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所以答案是B。【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步入近代·“蒸汽時代”的到來9、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長征精神是1934—1936年紅軍長征;②井岡山精神,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③五四精神,是1919年五四運動;④抗戰精神,是1931—1945年抗日戰爭。因此產生的先后順序是③②①④。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0、B【解析】

毛澤東參加中共一大是1921年,1927年創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在中共七大上作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抗戰勝利后前往重慶與蔣介石談判,1948年-1949年指揮三大戰役并取得勝利,故答案為B。11、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擊沙俄的是康熙帝,故A不符合題意;1839年,林則徐領導了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故B符合題意;收復新疆的是左宗棠,故C不符合題意;發動武昌起義的是資產階級革命派,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2、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舊軌”指的是封建統治秩序;而“逸出舊軌”就是指打破封建統治秩序,洋務運動主觀目的是利用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來維護清朝統治,創辦了一大批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但客觀上卻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這是洋務運動的積極影響。故正確答案為D。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13、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之一是文學革命,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14、D【解析】

依據題干關鍵詞“1962年秋季、高密東北三萬畝地瓜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結合所學可知,由于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又急于求成,1958年成為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破壞了我國的生產力,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給黨和國家造成建國以來未曾有過的經濟困難。1961年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故D符合題意;土地改革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三大改造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與題干無關,故AB不合題意;大躍進運動使糧食產量極大提高表述錯誤,故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15、D【解析】

依據題干“八國列強”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了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項符合題意;《南京條約》是鴉片戰爭后簽訂的條約,A項不符合題意;《北京條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簽訂的條約,B項不符合題意;《馬關條約》是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的條約,C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16、D【解析】

根據材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仇人);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特別是其中“所封子弟同姓甚眾”“諸侯”“周天子”等關鍵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朝分封制發展到中后期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政治秩序與社會穩定。所以,材料中李斯明確反對的是分封制。材料未涉及禪讓制、世襲制、郡縣制等相關信息,所以,D項正確,ABC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學習中國古代史應注意文言文閱讀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訓練。17、D【解析】

根據圖片及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反映的五四運動,體現了學生們的愛國主義精神;②20世紀60年代,焦裕祿在河南省蘭考縣任縣委書記,他帶領蘭考人民治理風沙,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體現了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③長征中紅軍戰士卻以堅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患難與共的團結協作精神和不畏艱難險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創造了奇跡,取得了長征的勝利,這些被譽為長征精神。所以對應正確的是①—c.②—b.③—a。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18、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新中國農村政策的認識。1953年——1956年的農村合作化運動中,農民紛紛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左鄰右舍攏合在一起;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包產到戶,因此說大家都散伙了。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此題選擇答案D。【考點定位】人教版八年級下?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版八年級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19、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定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從529年起,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學概要》。后來,查士丁尼又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律》,以上四部法律文獻統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羅馬法民法大全》),所以D項符合題意;A項是羅馬共和國時期頒布的,B項是查士丁尼一世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C項是法國拿破侖頒布的。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20、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宋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反映人民生活的風俗畫增多。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風光和繁華景象。“宋家汴都全盛時,萬方玉帛梯航隨”反映了北宋汴都的繁榮情景,故C符合題意;“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反映的是胡漢交融的情景,故A不合題意;“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反映的是唐玄宗時期的繁榮景象,故B不合題意;“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反映與科舉制有關,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21、B【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居家當思:清內外、別尊卑、重勤儉、擇朋友,有益于己;處世尤宜:善言語、守禮法、遠小人、親君子,無愧于心”并結合所學分析可知,從材料可以看出作者推崇儒家思想。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吁恢復周禮,并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提倡統治者實行“仁政”,所以B項符合題意;A項道家主張“無為而治”,C項法家提倡“法治”,D項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22、B【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日本利用美國的援助,引進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發展教育和科技,政府制定適當的經濟發展政策等措施,促進了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日本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據“是用教育的作用開采人的腦力、心中的智慧資源的”可知,題干材料主要是介紹日本重視教育發展的有關內容。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23、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甲午戰爭失敗標志著清朝歷時三十余年的洋務運動的失敗。割地賠款,主權淪喪,便利列強對出資本,掀起瓜分狂潮,標志著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中國的國際地位急劇下降。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導致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高派,出現了具有群體意義的民族覺醒,資產階級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自發反抗侵略的斗爭高漲,如義和團運動。C項符合題意;鴉片戰爭中中國愛國官兵奮起反抗,但最終失敗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項不合題意;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清政府內憂外患,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但不屬群體性意義崛起,B項不合題意;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導致《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工具,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是解題的關鍵,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敘述到:“甲午戰敗‘成中國之巨禍’,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也因此而開始。這是近代百年的一個歷史轉機。”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戰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被日本這樣一個最小國打敗,促使國人進一步反思,發現只學西方器物是不夠的,開始借鑒西方的政治制度,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從比開始。24、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英法等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增開漢口、九江等10處通商口岸,使列強的侵略勢力由沿海向內地發展。戰爭前后,俄國通過一系列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所以,②③④項說法正確,A項符合題意;①項說法錯誤,需排除含①的BCD三項。故選A。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9221971【解析】

據所學知,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1971年,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6、英國;電氣時代;【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60年代的工業革命最先開始于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的發明,蒸汽機作為新的動力機器進入生產領域,蒸汽代替了人力,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由于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歷史進入了“電氣時代”。故答案為英國;電氣時代。27、馬克思主義高度集中【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即馬克思主義誕生。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第一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2)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掠奪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參戰各國共死傷三千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饑餓、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雖然在戰爭中,塞爾維亞人民是為了維護民族獨立而戰,這是正義的斗爭,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霸權的性質完全不同,但是不能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實質。(3)戰爭給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帶來了嚴重災難,從整個人類發展的角度來說,人們應該學會用非軍事手段解決國際事務中的紛爭,熱愛和平,遠離戰爭,這才是一種進步的現代意識。制止戰爭、維護和平已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聲。反對戰爭、維護世界和平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解析】

(1)據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影響是給全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掠奪戰爭。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參戰各國共死傷三千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饑餓、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雖然在戰爭中,塞爾維亞人民是為了維護民族獨立而戰,這是正義的斗爭,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霸權的性質完全不同,但是不能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實質。(3)本題為啟示類問題,符合題意即可。如戰爭給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帶來了嚴重災難,從整個人類發展的角度來說,人們應該學會用非軍事手段解決國際事務中的紛爭,熱愛和平,遠離戰爭,這才是一種進步的現代意識。制止戰爭、維護和平已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聲。反對戰爭、維護世界和平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需要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影響、性質,啟示等知識點。29、(1)指南針;促進了歐洲近代社會的到來、促使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2)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3)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反抗外國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洗雪了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錄。(4)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或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5)堅持科技創新,堅持改革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等。(至少寫出兩點)【解析】

(1)依據材料一“▲的引進使歐洲船隊得以離開地中海和大陸周邊的近代海洋”可知,此處是指南針的發明;依據材料一“對改變世界面貌產生了巨大作用,而其在歐洲所產生的震撼作用尤為強烈”的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四大發明促進了歐洲近代社會的到來、促使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