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愛》課件 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兼愛》課件 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兼愛》課件 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兼愛》課件 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兼愛》課件 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叫什么墨子號,全稱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衛星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搭載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為全球第一顆設計用于進行量子科學實驗的衛星。進擊的巨人——墨子!科學家、物理學家他是世界上首位提出宇宙論的人。稱時間為“久”空間為“宇”。他認為物質是由極小最原始的“端”組成,是人類歷史上最早關于原子的闡述。光學領域:人類歷史上首位進行光學實驗的先驅。他探討了物體的本影和副影。小孔成像實驗,光沿直線傳播,倒像。他探討了影像的大小和物體的斜正、光源的遠近的關系。他對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進行了相當系統的研究。他得出了幾何光學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李約瑟稱他為現代光學研究的奠基人。進擊的巨人——墨子!力學領域:給“力”定義,通過“動”和“止”解釋牛頓慣性定理。對杠桿斜面中心滾動摩擦等力學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探究……聲學領域:研究了聲音共振現象。數學家1、關于倍數的定義,倍,為二也。2、關于同長的定義,同長,以正相盡也。還有正方形、直線、圓形等的定義。3、墨子是對十進制概念最早進行總結和闡述的人。哲學家墨子建立了第一個古代邏輯學體系,墨家的“墨辯”和印度因明學,以及古希臘邏輯學,并稱為“世界三大邏輯學”。教育家創辦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設有文理軍工等科的綜合性平民學校。發明家紙鳶、能夠載重一噸的車、桔槔取水工具、轱轆、滑車……軍事科學家攻城的贛車(最早的坦克)、連弩車、籍車……最早使用軍事符號學,亭燧(后來的烽火臺)、特制戰鼓天文學墨子及其弟子對天體的運動,空間的遠近關系做出了論述。他的思想……墨子關于力的定義“力,刑(形)之所以奮也。”(《墨經上》)譯文:力,就是人和物體運動的原因。墨子舉例予以說明,說好比把重物由下向上舉,就是由于有力的作用方能做到。墨子指出物體在受力之時,也產生了反作用力。例如,兩質量相當的物體碰撞后,兩物體就會朝相反的方向運動。如果兩物體的質量相差甚大,碰撞后質量大的物體雖不會動,但反作用力還是存在。

墨子,名翟(dí),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曾擔任宋國大夫,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后人尊稱墨子為“科圣”。墨子和孔子被譽為“顯學大師。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農民出身的思想家。

在春秋動蕩時期,農民生活實屬不易,成為哲學家難度可想而知,但正是這農民的出身和經歷,使得他的思想處處為人民、為社會的安定著想,這也奠定了他思想基礎。

穿草鞋、愛科學墨子兼愛,摩頂放踵[zhǒng]利天下,為之。——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上》

摩頂放踵:從頭頂到腳跟都擦傷了;形容不辭勞苦,不顧身體。學習目標1、掌握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2、了解墨子及墨子的主要思想,感受墨子的語言風格。3、理解儒家“仁愛”與墨家“兼愛”的區別。活動一:閱讀文段內容,理清每段段意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1、者也:判斷句式,……的人2、焉:于是3、攻:治療4、何獨:表反問,難道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圣人是以治天下為職業的人,必須知道混亂從哪里產生,于是能對它進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亂從哪里產生,就不能進行治理。就好像醫生治療人的疾病那樣,必須知道疾病從哪里產生,于是能進行醫治;如果不知道疾病從哪里產生,就不能進行治療。治理天下混亂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必須知道混亂產生的根源,才能進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亂產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1、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察:考察2、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

當:嘗試3、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虧:使受損失4、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5、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亂物:紛亂之事1、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為自己的事物的人,不能不考察混亂從哪里產生。2、嘗試考察混亂從哪里產生?起源于人與人不相愛。3、兒子愛自己,不愛父親。所以使父親受虧損而使自己得利。4、這也是天下人所說的混亂。5、天下紛亂之事,全都在這里了。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1、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2、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3、故不孝不慈亡。4、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1、假使天下人都能互相關愛,愛別人就像愛自己,還有不孝的人嗎?2、看待父親兄長與君主就像看待自己一樣,怎么實行不孝的事情呢?3、所以不孝不慈愛的人就沒有了。4、假使天下的人都互相關愛,國家和國家之間不互相攻伐,封地和封地之間不互相侵擾,沒有偷盜和劫奪財物的人,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愛,像這樣天下就能治理得好。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1、惡得:怎么能2、勸:?3、交相:互相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為自己的事物的人,怎么能不禁止互相仇恨而鼓勵人相愛呢?所以天下人都互相關愛國家就能治理好,相互憎恨就會使天下混亂。所以墨子說:“不能不鼓勵愛別人。”就是這個道理。活動二:感受墨子《兼愛》的語言風格1、意顯而語質(即意義明顯,語言質樸)。不重文采,重以理服人。2、邏輯嚴謹,結構清晰。3、反復論說,有絮叨之感,語言不簡潔。你是怎樣看待墨子語言的“絮叨”的?1.墨子語言淺顯質樸,反復論述有利于突出論點,讓自己的理論學說深入人心。2.與墨子的平民立場有關。墨子所謂“人民之利”,指大多數勞動人民的利益。用淺顯的語言反復論說有利于讓更多人(百姓)明白道理。

參考答案

再次朗讀課文,畫出每一段的中心句,畫出《兼愛》文章結構圖。第一段: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明重點】第二段: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說原因】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愛。若此則天下治。【若兼愛】第四段: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得結論】每段中心句4.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1.治天下者必知亂的根源2.根源在于不相愛3.若使天下兼相愛則天下治兼愛結構圖墨子在《兼愛》中寫:“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指出并分析了天下亂的原因在于國與國、父與子、君與臣,兄與弟這些關系都互不相愛,所以才會損人利己。進而提出“若使天下兼相愛”。他認為兼愛是解決一個當時亂世的方案。兼愛要實現國和國之間不互相攻伐,封地和封地之間不互相侵擾,沒有偷盜和劫奪財物的人,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愛。如此,便得出“兼相愛則天下治,交相惡則亂”的結論。墨子希望社會是公平和充滿正義的。兼愛是實現這種愿景的必要手段。如果每一個人都兼愛互利,那么當發生困難的時候,大家就能互相幫助,互相支持,而不是損人利己。由此看來,這種愛是平等的,無差別的。但是兼愛是有選擇的,并不是說所有人都愛。墨子說了“殺盜人,非殺人”危害他人利益,危害國家,民族利益的人,是不愛的。“殺盜人,非殺人”語出《墨子·小取》。“盜人”,即犯盜竊罪的人。對于“盜人”,墨子主張施以重刑,認為殺這類人不同于殺一般無罪的人,所以稱“非殺人”。墨家代表小生產者的利益,反對不勞而獲,反對虧人自利,主張自食其力。在墨家看來,“盜人”觸犯了小生產者的私有財產,無異于犯罪,所以應殺。但應注意,墨子的這一主張矛頭更多的是指向那些不顧人民死活,一味驕奢淫逸,鋪張浪費的君主、貴族。墨家的這一思想反映了小生產者的立場及其利用法律維護小生產者私有財產的愿望。情境任務

假使孔子的父母、老子的父母、墨子的父母和你同時掉進水里,孔子、老子、墨子會先救誰?活動三:儒家“仁愛”與墨家“兼愛”之比較觀點回顧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視人家若其家”“視人國若其國”試比較二人觀點的差異。提示:墨子強調無等差的愛,怎么看待自己就怎么看待別人,一模一樣;而孟子的“推及”是“由此及彼”輻射開去的,是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一詞是費孝通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親疏遠近的人際格局。這就像把一塊石頭扔到湖水里,以這個石頭(個人)為中心點,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紋,波紋的遠近可以標示社會關系的親疏。

孟子把愛分成了三等:“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說:“君子對于萬物,愛惜它,但談不上仁愛;對于百姓,仁愛,但談不上親愛。親愛親人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而愛惜萬物。”資料補充從親愛自己的親人出發,推向仁愛百姓,再推向愛惜萬物,這就形成了儒學的“愛的系列”——建立在血緣倫理基礎上的血濃于水的愛。這個系列又正好是和《大學》所開列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階梯相統一的。在儒家這里,“愛”是要受“愛的對象”限制的。所以,儒墨兩家分歧的核心,我們可以概括為——差等還是平等。儒家仁愛墨家兼愛同都主張愛人異由近及遠、由己推人,有親疏差別的愛無差別的愛,平等的愛“仁愛”與墨家的“兼愛”分等級、有秩序無等差的、無限制仁,親也兼,并也情境任務假使孔子的父母、老子的父母、墨子的父母和你同時掉進水里,孔子、老子、墨子會先救誰?根據他們的思想主張,結合之前所學,作出你的判斷并說明理由。。參考:儒者不糾結,更愛誰,就救誰,當然先救自己家的;老子沒有猶豫,看誰離得近,該救誰救誰,如果自己不會游泳,則干脆別下水,別瞎折騰。但墨子愛別人如同愛自己,他誰都想救。墨子的思想②兼愛非攻。不分等級,不分遠近,不分親疏地愛天下所有的人。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人類和平。拓知識天志明鬼。上天是有意志的——愛天下百姓。鬼神對于人間君主或貴族會賞善罰暴。拓知識尚同尚賢。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尚賢指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拓知識節用節葬。

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君主、貴族都應像古代大禹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這方面也能身體力行。拓知識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共同鑄就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一段熠熠生輝的歷史。秦漢以后,儒家成為中華文化的正統,道家主導了普羅大眾的思想,法家則主宰了專制王朝的廟堂。唯獨墨家曇花一現,在歷史中轟轟烈烈地存在過,卻又在亂世中迅速由顯而微,乃至分崩離析。如此重要的一個思想流派為何會突然不見蹤影、無人傳承?是歷史的選擇還是另有隱情?拓展探究活動四:審視墨子的邏輯

墨子的邏輯鏈可以濃縮為“天下亂起自不相愛,相愛則天下太平”,在墨子看來,“兼愛”是一劑包治百病的良藥,而且藥到病除,功效卓著。然而真正的邏輯和事實是這樣嗎?再次閱讀文中的相關推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判斷。提示:1.墨子認為父親與兒子之間產生矛盾都是因為不相愛,你認同這個推論嗎?2.兄弟、君臣、盜賊、大夫、諸侯之間“亂”的原因是單一的嗎?

常言道,“愛之愈深,恨之愈切”,因愛生恨的例子太多,我們發現父子之間的矛盾沖突大多不是因為不相愛,而是因為愛得太深。父子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太多,可能因為觀點不同,也可能因為理念不一,也可能因為溝通不暢……同樣,兄弟、君臣、盜賊、大夫、諸侯之間“亂”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與此同理,解決“亂”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兼愛”只是方法之一,而不是唯一方法。在這里,墨子犯的錯誤就是“唯一歸因”——把復雜的矛盾歸結為單一的原因。參考:單一歸因原因1原因2原因4原因3結果

單一歸因是我們常犯的歸因錯誤之一。很多事兒都是由復雜因素決定的(如生物、心理、社會等),但人們常常從中間抽出一兩件最好理解的來解釋,所以人們的大腦更愿意接受單一歸因的模式。

比如網絡上鼓吹的成功學“你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但實際上一個人在某件事情上能否成功,除了努力之外,還有運氣、時機、選擇等等因素,都是很重要,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活動五:探究墨子犧牲邏輯的原因

作為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教育家的墨子,怎么會犯這樣低級的邏輯錯誤呢?是有意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