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夏和政縣2024年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甘肅臨夏和政縣2024年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甘肅臨夏和政縣2024年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甘肅臨夏和政縣2024年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甘肅臨夏和政縣2024年中考四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甘肅臨夏和政縣2024年中考四模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南北戰爭、俄國農奴制改革對各國歷史發展的相似影響是()A.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B.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政體C.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D.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2.下列關于俄國1861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共同點的敘述正確的是A.改革前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B.涉及到了農村土地改革問題C.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命運D.是自下而上的資產階級改革3.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法、美等戰勝國通過兩次國際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統治新秩序崩潰的標志是A.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的召開B.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C.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D.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4.有學者在研究經濟發展模式時發現:上個世紀20年代,蘇俄曾實行“新經濟政策”,中國曾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30年代美國推行了羅斯福“新政”;90年代鄧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倡導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上反映出的共同主題是()A.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要相互學習借鑒 B.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沒有優劣之分C.這些歷史巨人善于化腐朽為神奇 D.“實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類智慧5.“若賣國首領未誅,賣國條約未廢,亡國之禍終難幸免。”“簽字而山東亡,山東亡而全國隨之,亡國大難迫在眉睫。吾同胞忍坐視家國之亡而甘心作奴隸乎?”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 C.九一八事變 D.盧溝橋事變6.在近代,列強多次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進行了英勇的抗爭。下面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階段年代尺,請仔細觀察,與年代尺中①②③④⑤相對應的事件對中國的影響正確的是A.①—中國開啟了近代化的歷程③—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④—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②—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④—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C.①—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③—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⑤—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D.①—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中國喪失了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④—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7.利用帝國主義忙于一戰之機,1913-1921年,我國創辦了123家面粉廠。1914年我國面粉入超(指一定時期內,外貿進口總值超過出口總值。反之則成為出超。)200萬擔以上,從1915年起開始出超,1920年達到300多萬擔。而隨著帝國主義卷土重來。面粉業再度受挫。這表明當時①一戰客觀上有利于我國面粉業發展②我國面粉業發展曲折③一段時間內我國面粉大量銷往海外④我國面粉生產技術領先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兩級格局結束。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實質是A.社會制度的變化B.各國執政黨的改變C.國家名稱的變化D.各國領導人的更迭9.“近代史上英國率先進行工業革命,最先建立民主政治,但在教育領域英國沒有一項領先,現代大學、職業教育、義務教育、現代學制、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等現代教育制度沒有一項由英國創立。因此,英國整體國力的漸趨衰落就不足為奇了。”可見,英國“整體國力的漸趨衰落”是由于A.民主政治改革滯后B.科學技術的落后C.殖民地人民的抗爭D.教育制度的落伍10.“從18世紀以來,講科學、講理性、講自由、講人權、講法治……這些價值通過五四成為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文化結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價值。”這表明五四運動A.標志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B.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C.弘揚了科學與民主的精神D.促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11.14世紀前后,西歐各國萌發了新的生機。其在經濟上的表現是A.雇傭關系的出現 B.三角貿易的開始C.墾殖運動的興起 D.工廠制度的建立12.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這樣論述某歷史事件:“(這場運動)關心的是今世而不是來世;它關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學。”這場運動()A.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B.大力宣傳自由平等的思想C.宣揚人有生存、自由的權利D.主張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在中外歷史上,涌現了諸多杰出的人物,他們站在時代的前列,極大地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讀圖并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寫出圖一的人物在近代領導中國掀起一場救亡圖存的變法運動的名稱及影響。圖二的孫中山被稱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你認為他最主要的歷史功績是什么?圖三的改革家實施了新政,這次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新”體現在何處?圖四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他在哪次會議上提出改革的?為實現祖國統一,鄧小平有提出了哪一偉大構想?這一構想最早是針對什么問題提出來的?14.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兒女,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建國70年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天的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升,正以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活躍在世界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這一口號是哪一事件中提出的?這一事件給后人留下了哪些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是哪一年成立的?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探索出一條什么樣的正確革命道路?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做出了哪些努力?(舉一例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一事件發生于何時?新中國的成立在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有何歷史意義?新中國建立之初,國家面臨嚴峻的困難局面。為保家衛國,我國政府被迫進行哪一戰爭?這場戰爭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起了什么作用?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的標志是什么?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起,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了一條什么樣的建設道路?15.一個多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為追求人類解放的無產階級提供了精神指引和科學指導,精神的力量歷時愈久,經歷的實踐考驗愈多,其中蘊含的真理光輝愈是熠熠生輝、璀璨奪目。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工業革命促進資本主義飛速發展,而無產階級卻相對貧困。歐洲三大工人運動興起有何重要意義?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什么?中國的無產階級從19世紀中葉產生到1914年只有100萬左右,而從1914年到1919年快速增加到200多萬。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并取得初步勝利給中國帶來什么影響?中國無產階級政黨領導在對外交往的探索中,展示了中國人的政治智慧是無與倫比和無限美妙的。如有人說:“周恩來教會人類怎樣為人處世”,請列舉一例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在外交方面的史實并加以說明。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英法通過資產階級革命,都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美國通過南北戰爭,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黑人奴隸制度,使美國資本主義更加快速的發展起來。俄國通過農奴制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所以這幾國歷史發展的相似影響是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C項符合題意;A項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是美國,B項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是法國和美國,D項英法美俄這幾個國家沒有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2、D【解析】

根據課本所學,俄國1861年改革前面臨嚴重的社會危機,農奴不斷起來暴動,故不存在淪為半殖民地的命運,故A、C不是共同點。根據日本明治維新和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兩者都涉及到了土地問題,但是B答案只是涉及到農村土地改革不全面。故本題選擇答案D。3、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法、美等戰勝國通過兩次國際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統治新秩序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標志著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崩潰。故C符合題意;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是建立一戰后帝國主義統治新秩序的國際會議。故A不符合題意;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的標志是1933年希特勒上臺,建立德國法西斯專政。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崩潰是1939年。故B不符合題意;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是在1942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崩潰是1939年。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解題的關鍵是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法、美等戰勝國通過兩次國際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統治新秩序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崩潰的標志是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4、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的革命道路是依據中國國情制定的;羅斯福新政也是依據本國國情實施的;鄧小平提出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依據中國國情提出的,因此,它們反映的共同主題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故D正確;中國革命道路沒有借鑒資本主義,故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的優劣,沒有涉及歷史巨人化腐朽為神奇,故排除BC項;故選D。5、B【解析】

根據“簽字而山東亡,山東亡而全國隨之,亡國大難迫在眉睫。吾同胞忍坐視家國之亡而甘心作奴隸乎?”可知,這一事件發生的背景是山東主權淪喪。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巴黎和會上德國在山東的利權被非法轉讓給日本,踐踏我國主權,引發人民憤怒,從而爆發了五四運動。因此B正確。新文化運動是思想解放運動。與題意無關,因此A錯誤。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入侵我國東北。因此C錯誤。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與題意無關,因此D錯誤。綜上故選B。6、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40-1842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894-1895年,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了侵華戰爭,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31年到1945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實現全民族抗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由此可知,C項說法正確,ABD三項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7、A【解析】依據材料“1913-1921年,我國創辦了123家面粉廠。”反映了這一時期我國面粉廠工業迅速發展。結合課本所學,1914—1918年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列強忙于戰事,無暇東顧。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面粉業有所發展。①正確;“1913-1921年,我國創辦了123家面粉廠……隨著帝國主義卷土重來。面粉業再度受挫。”反映了我國面粉業曲折發展。②正確;材料“從1915年起開始出超,1920年達到300多萬擔。”反映了這段時間我國面粉大量銷往海外,出現了貿易出超。③正確。A項符合題意;材料中沒有體現我國面粉生產技術領先世界。④不正確,BCD三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8、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89年下半年,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劇變,由社會主義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1991年,蘇聯解體,由社會主義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由此可知,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實質是社會制度的變化,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9、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但在教育領域英國沒有一項領先,現代大學、職業教育、義務教育、現代學制、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等現代教育制度沒有一項由英國創立”的信息可知,教育制度的落伍是英國"整體國力的漸趨衰落"的原因。所以答案選D考點: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上冊?步入近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0、C【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講科學、講理性、講自由、講人權、講法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學、理性、人權、法制這些西方資產階級的啟蒙思想通過五四運動在中國傳播,表明五四運動弘揚了民主、科學精神,C正確;A、B、D三項雖然符合史實,但與題目中的材料沒有關系,排除。故選C。【點睛】題干信息“講科學、講理性、講自由、講人權、講法治……”是解題的關鍵。要求結合五四運動的過程和影響來分析。11、A【解析】

14世紀中葉以后,出租領主直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他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經營,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A正確;BCD與題干無關,排除。故選A。12、A【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材料內容體現了反對神學,宣揚人的個性的思想主張,14世紀中葉,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形成中的資產階級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這種被稱為人文主義的思潮逐漸流行,文藝復興運動興起。而四個選項中只有A項“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是其體現,該材料看不出有“大力宣傳自由平等的思想”、“宣揚人有生存、自由的權利”、“主張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信息。故答案選A。【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步入近代?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2)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3)工業復興法。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4)十一屆三中全會;“一國兩制”,。【解析】

(1)第一小問依據圖一的梁啟超結合所學可知是戊戌變法;第二小問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的影響是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2)依據圖二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的功績是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3)第一小問依據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工業復興法;第二小問依據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是國家干預經濟。(4)第一小問依據所學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第二小問依據所學可知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第三小問依據所學可知“一國兩制”首先是針對問題提出的。14、(1)五四運動;憂國憂民,不屈不撓,團結一心,敢于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2)1921年;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努力:促成西安事変和平解決;開展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設敵后根據地,發動百團大戰等。(3)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國家的主人。(4)抗美援朝戰爭;作用: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保衛了我國的安全,鞏固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對于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為中國爭取到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環境;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5)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中國無產階級第一次登上政治舞臺,并對斗爭的勝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運動喊出了“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口號,要求懲辦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人,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由此可見,五四運動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大會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條船上進行;在黨的領導下,毛澤東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36年的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事件,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開展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到敵人的后方,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1940年在彭德懷的指揮下開展百團大戰,這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這些事件都是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做出的努力。(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內外壓迫者對中國的統治和國家戰亂頻繁、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了人民夢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人民當家做了主人,中國從此進入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同時也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美國借朝鮮爆發內戰之機悍然發動侵朝戰爭,并把戰火一直燒到中朝邊境;美國的第七艦隊也開到海峽,嚴重威脅中國安全。經過認真的分析,黨中央認為,"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決定出兵朝鮮。1953年7月23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標志著歷時三年的朝鮮祖國解放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