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卷別頻次考點卷Ⅰ卷Ⅱ卷Ⅲ海南卷大氣受熱過程2017·T9~11——————大氣環流——2018·T72014·T10——2017·T21氣溫和降水2018·T112015·T372014·T102017·T37(1)2015·T1、20、232014·T4~5氣候類型和氣候特征及影響2018·T37(1)2017·T82018·T9、112017·T14天氣系統和氣象災害——2018·T372015·T4~52018·T37——氣候變化——2017·T37(1)(2)2016·T6~82016·T10~112015·T13~14等壓線圖的判讀————2018·T37——第一講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一、大氣的受熱過程1.兩個來源(1)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A太陽輻射。(2)近地面大氣熱量的主要、直接來源:B地面輻射。2.兩大過程(1)地面的增溫:大部分太陽輻射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溫。(2)大氣的增溫:地面以地面輻射的形式向大氣傳遞熱量。3.兩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氣層中水汽、云層、塵埃等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2)保溫作用:C大氣逆輻射對近地面大氣熱量的補償作用。4.主要影響大氣的受熱過程影響著大氣的熱狀況、溫度分布和變化,制約著大氣的運動狀態。二、熱力環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熱不均。2.形成過程具體如下圖所示(在圖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熱狀況和氣壓高低。)三、大氣的水平運動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力。2.風的受力狀況與風向類型高空風近地面風圖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氣壓梯度力)和F2(地轉偏向力)共同影響F1(水平氣壓梯度力)、F2(地轉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平行與等壓線斜交[名師注解]【注1】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地面輻射為長波輻射,大氣吸收的熱量主要為長波輻射,對短波輻射吸收很少。因此,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熱量的主要、直接來源。【聯1】(1)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能力強。(2)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能力強。(3)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與地面狀況有關,一般規律:顏色越淺的物體,其反射就越強(反射太陽輻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輻射越弱;顏色越深的物體,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陽輻射越少),吸收就越強,地面輻射越強。比如,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注2】太陽輻射強≠溫度一定高青藏高原所處的緯度較低,海拔較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好,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陽輻射強。但大氣吸收地面輻射熱量的能力小,通過大氣逆輻射返還地面的熱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熱量散失多,溫度較低。【點】(1)大氣逆輻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還要強烈,最強時為大氣溫度最高時,即午后兩小時(14時)左右。(2)影響大氣逆輻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氣的潔凈度、干燥度。一般情況下,云量越多、空氣越渾濁、濕度越大,大氣逆輻射越強。【記1】掌握熱力環流,需把握:(1)“一個關鍵”:冷熱判斷(根據熱容量大小判斷)。(2)“四個步驟”:①熱上升,冷下沉;②熱低壓,冷高壓(近地面);③近地面與高空氣壓相反;④水平氣流從高壓流向低壓。【注3】關于熱力環流,具有“氣溫越高,氣壓越低”的規律,切記該規律只適用于熱力條件下的下墊面,受動力因素影響的大氣環流或者高空不適用于該規律。【聯2】(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風向與等壓線之間的夾角愈大;反之,夾角愈小。(2)風向與半球位置及氣壓分布有密切關系。無論高空還是近地面,風的來向為高壓一側的方向;風向向右偏的處于北半球,向左偏的處于南半球。【記2】風壓定律在北半球,背風而立,高氣壓在右后方,低氣壓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風而立,高氣壓在左后方,低氣壓在右前方。考點一大氣的受熱過程(一)圖解大氣的受熱過程(二)大氣兩種作用的實踐應用1.大氣削弱作用原理應用→分析某地區太陽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區:(如青藏高原地區)eq\x(地勢高)→eq\x(空氣稀薄)→eq\x(大氣的削弱作用弱)→eq\x(太陽能豐富)(2)內陸地區:(如我國西北地區)(3)濕潤內陸盆地:(如四川盆地)2.大氣保溫作用原理應用→分析生產、生活現象(1)解釋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eq\x(\a\al(溫室氣,體排放,增多))→eq\x(\a\al(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多))→eq\x(\a\al(大氣逆輻射,增強,保溫,作用增強))→eq\x(\a\al(氣溫升高,,全球氣候,變暖))(2)分析農業實踐中的一些現象:①我國北方地區利用溫室大棚生產反季節蔬菜。②深秋農民利用燃燒秸稈制造煙霧預防霜凍。③華北地區早春農民利用地膜覆蓋進行農作物種植。④干旱半干旱地區果園中鋪沙或鵝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發,還能增加晝夜溫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積累等。(三)晝夜溫差大小的分析天氣狀況晴朗的天氣條件下,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地勢高低地勢高→大氣稀薄→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下墊面性質下墊面的比熱容大→增溫和降溫速度都慢→晝夜溫差小,如海洋的晝夜溫差一般小于陸地[典題精研][典例](2017·全國卷Ⅰ·節選)我國某地為保證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雙層覆膜技術(兩層覆膜間留有一定空間),效果顯著。如圖中的曲線示意當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豐、枯雪年的平均氣溫日變化和豐、枯雪年的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據此完成(1)~(2)題。(1)圖中表示枯雪年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的曲線是()A.① B.②C.③ D.④(2)該地寒冷期()A.最低氣溫高于-16℃B.氣溫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C.膜內溫度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D.膜內溫度日變化與氣溫日變化一致[解析]第(1)題,雙層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溫作用,膜內氣溫應高于當地實際溫度,排除③④。豐雪年降水多,云層厚,加之積雪覆蓋薄膜,膜內平均溫度幾乎無變化,排除①。故選B。第(2)題,由圖并結合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寒冷期豐雪年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很小,而枯雪年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較大,因此膜內溫度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該題的統計數據是“平均氣溫”,因此不能確定該地寒冷期最低氣溫高于-16℃。由于地膜的保溫作用,膜內溫度日變化相對較小,與實際氣溫的日變化不一致。[答案](1)B(2)C[考題變式]1.(變設問)圖中表示豐雪年平均氣溫日變化的曲線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選D雙層履膜具有保溫作用,膜內溫度高于當地實際溫度,故排除①②。豐雪年積雪覆蓋,反射率大,地面吸熱少,地面長波輻射少,故氣溫較枯雪年更低。2.(變題型)圖中表示豐、枯雪年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的曲線分別是______,其中膜內氣溫日變化較大的是________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雙層履膜起到保溫作用,故表示豐、枯雪年膜內平均氣溫日變化的曲線分別是①②。枯雪年膜內氣溫日變化較大,主要是枯雪年陰天少,積雪少,夜間到上午熱量散失多,膜內溫度低,下午獲得太陽輻射多,膜內溫度高。答案:①②枯雪枯雪年陰天少、積雪少,夜間到上午散失熱量多,下午獲得熱量多[集訓沖關](2019·株洲檢測)由于月球表面晝夜溫差非常大,白晝時溫度高達127℃,黑夜時低至-183℃。為適應極端環境,“玉兔號”月球車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專家這樣形容它:肩插“太陽翼”,腳踩“風火輪”,身披“黃金甲”,腹中“秘器多”。圖a示意“玉兔號”月球車沉睡了一個月夜后首次醒來。據此回答1~2題。1.材料中提到的“太陽翼”接收到的輻射對應圖b中的()A.① B.③C.⑤ D.⑦2.月球表面晝夜溫差超過300℃,主要原因是其表面()A.①強,②強 B.②強,③弱C.④強,⑤強 D.①強,③弱解析:1.D2.D第1題,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不會有大氣削弱太陽輻射,“太陽翼”接收到的輻射應是未被削弱的太陽輻射,對應圖中的⑦。第2題,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白天沒有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到達月球表面的太陽輻射多,①強;而夜晚月球表面輻射強,沒有大氣逆輻射,③弱,也就沒有大氣的保溫作用,因此晝夜溫差大。如圖中①②③④四條曲線表示30°N某大陸與某大洋不同海拔上1月、7月的氣溫,讀圖完成3~4題。3.大陸1月、大陸7月,大洋1月、大洋7月對應的四條曲線分別是()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4.下列對圖中內容描述正確的是()A.隨著海拔的增加,海陸熱力差異變大B.7月份,在海拔3000m上海陸熱力差異最大C.7月溫差大于1月,因為夏季風強于冬季風D.1月大陸作為冷源、海洋作為熱源在不同海拔上總是存在的解析:3.A4.D第3題,圖中四條曲線表示的是30°N地區,1月份為冬季,7月份為夏季,同一海拔7月氣溫高于1月,由圖中數據可知,①②為1月,③④為7月。同緯度地區夏季大陸氣溫比海洋高,冬季大陸氣溫比海洋低,從而得出①為大陸1月,②為大洋1月,③為大洋7月,④為大陸7月。故A項正確。第4題,由圖可知,在不同海拔上1月大陸氣溫總比海洋低,所以1月大陸作為冷源、海洋作為熱源在不同海拔上總是存在的,故D項正確。由圖中數據可知,隨著海拔的增加,溫差變化有大有小,趨勢表現不明顯,故A項錯誤;由上題分析可知,③④表示7月份,在海拔1500m左右海陸溫差最大,海陸熱力差異最大,故B項錯誤;7月溫差大于1月,冬夏季風的強弱與氣壓差有關,冬季風一般強于夏季風,故C項錯誤。考點二逆溫現象(一)逆溫現象產生的機理在對流層,氣溫垂直分布的一般情況是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00m,氣溫降低0.6℃,這主要是由于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熱源是地面,離地面越高,受熱越小,氣溫就越低。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中也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象,稱為逆溫現象。(二)逆溫的類型、過程及其影響1.逆溫的類型及成因類型成因特點輻射逆溫地面輻射冷卻,在晴朗無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輻射冷卻快,離地面越近,降溫越快大陸上常年均可出現,尤以冬季最強平流逆溫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發生的冷接觸作用愈近地表,降溫愈快鋒面逆溫冷暖氣團溫度差異顯著,暖氣團位于鋒面上部出現于鋒面附近地形逆溫冷空氣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動出現于山谷或盆地2.逆溫的形成及消失過程3.逆溫的影響(1)有利方面①逆溫的出現阻礙了空氣對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塵暴的發生。②逆溫出現在高空,有利于飛機的飛行。③和其他天氣現象一樣,逆溫可當成一種氣候資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國新疆伊犁河谷,逆溫出現在10月至次年3月,長達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溫度,多年生果樹越冬可以免受凍害等。(2)不利方面①逆溫時大氣結構比較穩定,容易加重大氣污染。②對天氣的影響:容易產生大霧等不利天氣。③對交通的影響:能見度降低,地面濕滑。[集訓過關]霾的形成與水平方向的靜風現象、垂直方向的逆溫現象、懸浮顆粒物的增加有關。當大氣濕度增加時,霾可以轉化為霧,因而霾與霧常常相伴而生,統稱霧霾。據此回答1~2題。1.四圖中容易出現嚴重霧霾的天氣狀況及其原因是()A.①——濕度大,降水多 B.②——氣壓高,氣溫低C.③——逆溫層,風力小 D.④——風力小,濕度大2.霧霾天氣對下列相關產業直接影響最大的是()A.果林園藝及乳畜業 B.環境保護及文教事業C.鋼鐵及汽車制造業 D.旅游業及交通運輸業解析:1.C2.D第1題,讀圖,①圖中有降水天氣,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會隨降水落到地面,使大氣中懸浮顆粒物減少,不易出現嚴重霧霾,A錯誤;②圖表示某地不同氣壓狀況的天數,不是某一天的天氣情況,B錯誤;③圖中近地面氣溫隨海拔增高而升高,出現逆溫現象,不利于空氣對流運動,有利于霧霾形成,C正確;④圖所示風速較大,不利于霧霾的形成,D錯誤。第2題,出現霧霾天氣時,大氣能見度降低,直接影響到旅游業及交通運輸業,但是對其他選項中的產業影響較小。逆溫是指某高度大氣實際溫度高于理論溫度的現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時也會出現逆溫現象。讀阿根廷某湖泊不同季節垂直水溫變化圖,回答3~4題。3.圖中能反映逆溫現象的曲線及其出現的月份是()A.①7月 B.②7月C.①1月 D.②1月4.此時該湖泊出現逆溫的原因是()A.處于夏季,湖泊水溫上升過快B.處于冬季,表層湖水受外界降溫影響大C.湖底在此時因為有火山噴發,從底部釋放大量熱能D.該季節湖水運動頻率過高解析:3.A4.B第3題,河流和湖泊出現逆溫現象,說明隨深度增加水溫出現升高現象。讀圖可知,曲線①隨深度增加水溫出現升高現象,所以曲線①反映逆溫現象;曲線①湖泊水面溫度為0°,應該為當地冬季,阿根廷為南半球國家,當地冬季為7月,故A正確。第4題,出現逆溫的季節為當地冬季,A錯誤;湖泊出現逆溫的原因應該是當地冬季湖面降溫快,而湖底降溫慢,所以形成逆溫,B正確;火山噴發是偶然現象,此圖反映的是不同季節垂直水溫變化圖,是一個平均狀況,不是偶然發生的,C錯誤;湖水運動頻率過高不是發生逆溫的原因,D錯誤。考點三熱力環流[整體感知]熱力環流是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一種環流形式,結合等壓面示意圖對其形成過程分析如下。[具體分析]1.海陸風(1)成因分析——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前提和關鍵(2)影響與應用海陸風使海濱地區氣溫日較差減小,夏季氣溫低,空氣較濕潤,是避暑的好地方。2.山谷風(1)成因分析——山坡的熱力變化是關鍵(2)影響與應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內形成逆溫層,大氣穩定,易造成大氣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區不宜布局產生污染的工業。3.城市熱島效應(1)成因分析——“城市熱島”的形成是突破口eq\x(\a\al(城市熱島形成: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業和交通工,具釋放大量的人為熱,導,致市區氣溫高于郊區))?eq\x(\a\al(熱島環流的形成:空,氣在市區上升,在郊,區下沉,近地面風由,郊區吹向市區))(2)影響與應用一般將綠化帶布置在氣流下沉處以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廠布置于下沉距離之外。[集訓過關]湖泊與湖岸之間存在著局部環流。下圖為我國南方某大湖(東西寬約90km)東湖岸7月份某時刻實測風速(m/s)垂直剖面圖。據此完成1~2題。1.若將該圖西湖岸的實測風速補繪完整,則下圖正確的是()2.圖示時刻最可能為地方時()A.2時 B.8時C.14時 D.20時解析:1.A2.C第1題,由圖可知,東湖岸風是由湖泊吹向湖岸的偏西風,而高空是偏東風,產生該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湖泊和湖岸的熱力差異導致的。根據熱力環流原理可知,湖泊兩側的風向應正好相反,故A項正確。第2題,由圖可知,東湖岸風是由湖泊吹向湖岸的偏西風,說明近地面湖泊形成高壓,陸地形成低壓。根據熱力環流原理可知,此時湖泊氣溫較低,湖岸陸地氣溫較高,說明此時應是白天太陽輻射較強、氣溫較高的時候,故C項正確。(2019·石家莊檢測)城市熱島強度是指城市中心區平均氣溫與周圍郊區(鄉村)平均氣溫的差值。下圖為北京市城市熱島強度四季日變化的平均狀況圖。讀圖完成3~5題。3.圖中表示北京市冬季熱島強度的曲線是()A.甲 B.乙C.丙 D.丁4.影響北京市熱島強度的最主要因素是()A.大氣環流 B.硬化路面C.人為熱源 D.緯度位置5.2018年在對北京市中心區熱島強度進行觀測時發現,春節期間的城市熱島強度在冬季內最低。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寒潮突然降臨 B.產業大量轉移C.市區人口減少 D.氣候突然變化解析:3.D4.C5.C第3題,夏季城市與郊區普遍高溫,城市熱島強度的日變化不大;冬季城區集中供暖,排放的廢熱較多,而且冬季易出現逆溫天氣,不利于城區散熱,故冬季時市區與郊區溫差最大,熱島效應最明顯,圖中丁曲線表示的城市熱島強度最大,熱島效應最強,應為冬季情況。第4題,市區人口集中,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等都需要排放大量的熱;市區車輛多且擁堵嚴重,也產生大量的廢熱。因此影響北京市熱島強度的最主要因素是人為熱源,C正確。第5題,春節期間,大量人口回鄉過年,導致城市人口數量減少,排放的人為熱減少,因此城市熱島強度在冬季內最低,C正確;寒潮突然降臨對城市及城郊均有影響,A錯;產業大量轉移、氣候突然變化持續時間應該較長,僅“春節期間”不符合實際情況,B、D錯。考點四等壓面圖的判讀1.判斷氣壓高低(1)氣壓的垂直遞減規律。由于對流層大氣密度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隨著高度增加氣壓降低,如圖,在空氣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2)同一等壓面上的各點氣壓相等。如圖中PD′=PC′、PA′=PB′。綜上分析可知:PB>PA>PD>PC。2.判讀等壓面的凸凹等壓面凸向高處的為高壓,凹向低處的為低壓,可形象記憶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與高空等壓面凸起方向相反。3.判斷下墊面的性質(1)判斷陸地與海洋(湖泊):夏季,等壓面下凹者為陸地、上凸者為海洋(湖泊)。冬季,等壓面下凹者為海洋(湖泊)、上凸者為陸地。(2)判斷裸地與綠地:裸地類似陸地,綠地類似海洋。(3)判斷城區與郊區:等壓面下凹者為城區、上凸者為郊區。4.判斷近地面天氣狀況和氣溫日較差(1)等壓面下凹者,多陰雨天氣,日較差較小。(2)等壓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氣,日較差較大。[集訓過關](2019·煙臺適應性考試)讀城市中心與郊區垂直方向上的氣壓分布圖(圖1)及城郊間高空等壓面示意圖(圖2),完成1~2題。1.根據熱力環流的原理,城郊之間正確的環流方向是()A.E→F→H→G→E B.G→E→F→H→GC.G→E→H→F→G D.G→H→F→E→G2.下列關于城區與郊區大氣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A.EF代表城區氣壓垂直變化規律B.各點間的熱力環流,晝夜方向相反C.甲處位于郊區高空,氣流下沉D.乙、丙間氣流流動方向如箭頭所示解析:1.D2.C第1題,讀圖可知,G、E位于近地面,且氣壓E>G,而郊區相對于城區氣溫較低,氣壓較高,故E為郊區,G為城區,因此近地面空氣從E流向G;F為郊區的上空,氣壓較低,H為城區的上空,氣壓較高,所以高空氣流從H流向F。垂直方向,城區近地面空氣上升,空氣由G流向H;郊區空氣下沉,空氣從F流向E,由此判斷環流的方向為G→H→F→E→G。第2題,由上題分析可知,近地面城區的溫度高于郊區,所以城區近地面形成低壓,而圖中E處的氣壓較高,對應的為郊區,EF代表郊區氣壓垂直變化規律,A錯誤;無論晝夜,近地面溫度都是城區大于郊區,因此熱力環流的方向沒有晝夜的變化,B錯誤;由圖中甲地等壓面向下彎曲,丙處等壓面向上拱起可知,甲處氣壓小于丙處氣壓,而郊區空氣下沉,高空為低壓,所以甲處為郊區的高空,氣流下沉,C正確;乙、丙之間的氣流應該由高壓流向低壓,不會沿等壓面流動,D錯誤。下圖為我國某山間河谷某時段等溫面和等壓面分布剖面示意圖。完成3~4題。3.下列能正確反映圖示情況的是()①該時段為夜間②該時段為白天③該時段吹谷風④該時段吹山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該山間河谷此時段多雨。下列四幅圖中,能解釋此現象的是()解析:3.B4.D第3題,由圖可知,該時段河谷等溫面向高處凸,等壓面向低處凹,說明該時段河谷溫度高,氣壓較低,根據“山谷風”的熱力環流原理,可以判斷該時段為夜間,吹山風,故選B。第4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兩邊山坡氣流下沉,為夜間吹山風,河谷氣流上升過程中,遇冷凝結,容易成云致雨,因此夜雨較多,故選D。等壓線圖的判讀等壓線圖是等值線圖的一種,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氣壓水平分布狀況的圖。常見的等壓線圖有氣壓場類型圖(圖1)、某時地面氣壓等值線圖(圖2)、某日地面等壓線圖(圖3)。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條等壓線上的氣壓值相等。等壓線圖的判讀和應用是高考中經常出現的考查要點,判讀的關鍵是抓住等壓線數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組合特征。[常見圖示]圖1氣壓場類型圖圖2亞洲東部某日某時地面氣壓等值線圖(單位:hPa)圖3北美某地區某日等壓線圖[判讀技巧]等壓線圖是等值線圖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類型,它同樣具有等值線圖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判讀方法。1.判讀氣壓形式(1)低壓中心(如圖1中乙處):等壓線呈閉合曲線,中心氣壓比四周氣壓低(中心為上升氣流)。(2)高壓中心(如圖1中甲處):等壓線呈閉合曲線,中心氣壓比四周氣壓高(中心為下沉氣流)。(3)高壓脊(如圖1中丙處):高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彎曲最大各點的連線叫脊線。(4)低壓槽(如圖1中丁處):低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彎曲最大各點的連線叫槽線。(5)鞍:兩個低壓和兩個高壓交匯處,其氣壓值比高壓中心低,比低壓中心高。2.判斷風向首先明確高低氣壓;其次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據南、北半球畫出偏向風(如圖2中A地吹偏南風)。3.判斷南、北半球(1)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右側——北半球。(2)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左側——南半球。4.判斷風力(風速)大小(1)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如圖3中乙地)。(2)等壓線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如圖3中甲地)。5.判斷季節(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陸內部一般為低壓。(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陸內部一般為高壓。6.判斷天氣狀況(1)由高緯吹向低緯的風——寒冷干燥。(2)由低緯吹向高緯的風——溫暖濕潤。(3)低氣壓過境時,多陰雨天氣;高氣壓過境時,多晴朗天氣。(4)低壓中心和低壓槽控制區多陰雨天氣,如圖1中乙處和丁處;高壓中心和高壓脊控制區多晴朗天氣,如圖1中甲處和丙處。[應用體驗][典例](2016·江蘇高考·節選)2016年1月24日,一股強大的寒潮影響我國。如圖為該日8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氣壓形勢圖。讀圖,判斷此時我國()A.各地均受強大高壓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溫降雪C.三亞風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風向基本相同[審題析題](在“____”上填關鍵點)——————————————————————————————————1.從文字材料中獲取信息從季節看,我國此時是冬季,寒潮為冷空氣活動,其影響地區氣壓狀態為高壓。2.從圖表中獲取信息[答案]D———————————————————————————————————eq\a\vs4\al([對點訓練])(2019·天津一模)讀圖,回答1~2題。1.判斷此時P地的風向()A.西北風 B.東南風C.西南風 D.東北風2.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氣壓可能與Q地相等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1.A2.D第1題,圖示P地西側為高壓、東側為低壓,依據風向由高壓指向低壓,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斷為西北風。第2題,圖示等壓距為2.5hPa,則Q地外圍等壓線數值可能是1005hPa或1007.5hPa;再運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讀法,可判斷Q地數值可能是1002.5~1005hPa或1007.5~1010hPa;與圖中丁地數值可能相等。(2019·鄭州質檢)如圖是東亞局部地區某日8時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單位:hPa)。讀圖回答3~4題。3.圖中①②兩地氣壓差最可能是()A.12hPa B.13hPaC.14hPa D.15hPa4.此時,臺灣海峽的風向是()A.西北風 B.西南風C.東北風 D.東南風解析:3.B4.A第3題,由圖可知,圖中等壓距為2hPa,①地氣壓應為1010hPa,②地氣壓應為1022~1024hPa,兩地氣壓差應為12~14hPa,故B項正確。第4題,由圖可知,臺灣海峽位于①地北部,西部為高壓,東部為低壓。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受地轉偏向力向右偏的影響,臺灣海峽吹西北風,故A項正確。5.讀世界某區域某日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最大氣壓差可能為_______________。這種巨大差異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此日,O和P兩地風力大小差別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此日,P和Q兩地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題,圖中等值線間氣壓差為5hPa,Q處氣壓值最高,介于1040~1045hPa之間,東北部160°E閉合圈內氣壓值最低,介于990~995hPa之間。同一緯度地區氣壓差異的成因是地面狀況(海洋和陸地)差異導致。第(2)題,等壓線密集處水平氣壓梯度力大,故風力大;海洋上因摩擦力小,風速快,故風力大。第(3)題,P和Q的氣溫日較差主要受天氣的影響,Q處天氣晴朗,氣溫日較差大;P處是陰雨天氣,氣溫日較差小。答案:(1)54hPa由于海陸分布及熱力性質差異破壞了原來氣壓帶分布的格局,1月(冬季)大陸上的亞洲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2)P地等壓線比O地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3)Q地Q地為高壓中心,多晴朗天氣。而P地為低壓中心,多陰雨天氣,云層白天能削弱太陽輻射,晚上能增強大氣逆輻射,使日溫差變小;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熱容量較大,日溫差較小。[課時跟蹤檢測]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局部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氣象衛星監測到北京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圖中首先增強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北京2018年2月份二氧化碳濃度較2017年7月份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A.太陽高度較7月份小B.取暖釋放二氧化碳增多C.人類大量砍伐森林D.日照時數少,光合作用弱解析:1.B2.B第1題,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最先表現在吸收地面輻射增多,然后使大氣逆輻射增強,散失到宇宙空間的熱量減少,大氣的保溫作用增強,地面輻射也會增強,圖中②表示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第2題,北京2月份二氧化碳濃度較7月份升高,最可能是由燃燒化石燃料取暖,釋放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初冬時節,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兩側的樹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樹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劑(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將樹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m的高度。據此完成3~4題。3.綠化部門給行道樹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營養,提高抵抗力B.殺菌、殺蟲、提高抗病能力C.防治牲畜啃食D.防止冬春火災4.樹木涂白后()A.減少地面長波輻射,防止地面熱量流失B.使樹木萌芽、開花提前,躲過早春低溫凍害C.使樹干晝夜溫差變小,減輕樹皮開裂D.增加對陽光的吸收率,減少凍害發生概率解析:3.B4.C第3題,樹木主要從根系吸收營養,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樹干上,并且也不是植物的養分;城市地區不會出現大量牲畜;城市內樹木較為稀疏且維護好,出現火災的可能性小;結合材料中行道樹涂白劑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給行道樹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殺菌、殺蟲、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故B正確。第4題,樹木涂白不會影響地面輻射和氣溫,因此也不會影響樹木萌芽和開花時間。樹木涂白可以反射陽光,減少對陽光的吸收率;樹木涂白可以反射陽光,減弱樹干吸收太陽輻射,使得樹干晝夜溫差減小,減輕樹皮開裂,起到保護植物的作用。所以選C。夏季綠洲、湖泊的最高氣溫比其毗鄰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發量要少一半,幾乎和沿海濕潤地區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綠洲、湖泊對于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晝陽光輻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強烈增溫,通過大氣的平流作用,暖空氣被帶到綠洲、湖泊上空,形成一個上熱下冷的逆溫層,上下層空氣間的熱交換難以進行,下層冷空氣團得以保持穩定,因而形成一個濕潤、涼爽的小氣候。這種現象就稱之為“冷島效應”。據此完成5~6題。5.“冷島效應”產生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緯度的光照差異 B.綠洲與沙漠熱力性質差異C.不同高度的氣壓差異 D.綠洲與沙漠距海遠近不同6.“冷島效應”產生時,與綠洲、湖泊上空氣溫變化規律相符的是()解析:5.B6.C第5題,根據材料“冷島效應”是由于周圍沙漠、戈壁的高溫氣流在大氣的平流作用下,被帶到綠洲、湖泊上空,形成一個上熱下冷的大氣結構,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綠洲與沙漠熱力性質差異,B對。第6題,由“暖空氣被帶到綠洲、湖泊上空,形成一個上熱下冷的逆溫層”可知,大氣層出現了逆溫層,則C圖符合題意。讀某城市熱島形成的熱力環流示意圖,完成7~8題。7.城市熱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上空多塵埃物質B.城市綠地面積小C.城市人類生產、生活釋放大量的熱量D.城市綠地面積大8.如果該城市的熱力環流圈的空間半徑為10~15km,根據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該城市建設工業衛星城應該距離城市()A.5~6km B.12~13kmC.16~18km D.100~150km解析:7.C8.C第7題,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業生產和汽車等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釋放出大量的人為熱,導致城市氣溫高于郊區。故答案選C。第8題,根據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為減輕城市的大氣污染,衛星城應建在城市熱島環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故答案選C。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陽光房(復式樓的露臺、一樓的私人花園、樓房的頂層、別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中大受歡迎。陽光房附建在房子一側,中間用一堵墻(帶門、窗或通風孔)將房子與陽光房隔開,通過合理的設計發揮陽光房的作用,讓時尚成為一種節能。據此完成9~10題。9.圖示陽光房的玻璃墻通風孔和共用墻通風孔打開的季節分別是()A.春季、秋季 B.秋季、春季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10.晴日的一天中,陽光房的氣溫比室外氣溫高,其主要原因是()A.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內熱量散失B.室內大氣逆輻射和保溫作用強C.室內花草多,空氣濕度與比熱容大D.室外空氣流動性強,不易增溫解析:9.C10.A第9題,陽光房接收光照多而氣溫較高,冬季可向室內傳導熱量,夏季室內溫度高而不需要向內傳導熱量,則共用墻通風孔冬季打開、夏季關閉;夏季為了降低陽光房內溫度,需要打開玻璃墻通風孔,使其與室外進行熱交換來降低室內溫度。第10題,陽光房得到的光照與室外相差不大,但區域封閉而熱量不易散失,故溫度高于室外。室內外大氣成分相差不大,則大氣保溫作用、大氣逆輻射強度相差也不大。在沙漠和綠洲之間的過渡帶,由于沙漠和綠洲地表水熱差異,形成了沙漠和綠洲之間的局地環流,出現了“綠洲風”。沙漠與綠洲之間的過渡地帶是沙塵釋放的主要源區之一。沙塵暴的形成及其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已引起全球科學界的高度重視。據此完成11~13題。11.下圖所示①②③④四個箭頭中,正確表示“綠洲風”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2.“綠洲風”的主要生態意義是()A.抑制地表風沙輸移變化B.增加綠洲地區水汽含量C.增加沙漠地區物種數量D.減小沙漠地區晝夜溫差13.根據沙漠與綠洲間局地環流,推斷沙塵暴大多發生在一天中的()A.0~6時 B.6~12時C.12~18時 D.18時~次日0時解析:11.B12.A13.C第11題,白天沙漠升溫比綠洲快,形成低壓,風從綠洲吹向沙漠;夜晚沙漠降溫快,形成高壓,風從沙漠吹向綠洲;“綠洲風”就是從綠洲吹向沙漠的風,故圖中②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材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考核試卷
- 電氣機械工程中的機器視覺與圖像處理考核試卷
- 紡織業企業創新發展考核試卷
- 母愛讓我感動初二語文作文
- 紡織品企業品牌形象設計考核試卷
- 紙張與紙板的功能性測試與評價考核試卷
- 礦產勘查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考核試卷
- 篷布制造過程中的節能減排技術考核試卷
- 水產罐頭市場營銷策略考核試卷
- 畜禽產品市場分析與預測考核試卷
- 第十課+養成遵紀守法好習慣【中職專用】中職思想政治《職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 【MOOC】航空航天材料概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招標代理機構選取技術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法理學-(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學教程課件(最新)
- GB∕T 34876-2017 真空技術 真空計 與標準真空計直接比較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
- 2022年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職業適應性測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國際五一勞動節頒獎榮譽晚會動態PPT模板
- 全院CRRT護理技能培訓理論考核試題及答案
- 消防安全知識課件PPT(72張)
- 后勤不“后”與“時”俱進——信息技術促幼兒園保育員專業化發展的研究
- 公共廁所除臭工程設計方案和對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