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楚雄州雙柏縣市級名校中考四模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人類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思想理論往往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偉大歷史意義在于()A.工人運動從歐洲開始興起 B.號召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C.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指導 D.首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歐洲誕生2.《釧影樓回憶錄》中記述到“一班讀書人,向來莫談國事的,也要與聞國事,為什么人家比我強,而我們比人弱?為什么被挫于一個小小日本國呢?讀書人除了八股八韻之外,還有他應該研究的學問呢!”這表明甲午戰爭失敗:A.主要原因是讀書人莫談國事B.由于對日本輕視和盲目自大C.促進了中國人民民族意識覺醒D.推動讀書人研究學問的熱潮3.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形成的對外開放格局是()A.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B.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C.內地―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D.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4.“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盡,一場新的沒有硝煙的戰爭緊接著又拉開了序幕。”材料中這場“戰爭”開始的標志是A.杜魯門主義的出臺B.馬歇爾計劃的提出C.北約組織的建立D.華約組織的形成5.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說:“俄羅斯、日本在快速發展……中國卻沒等待……-德國、印度也沒有等待。這些國家沒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為次要國家。”奧巴馬的話說明了()A.兩極對峙的格局已經形成B.多極化的政治格局已經形成,C.美國已經淪為次要國家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正在加強6.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以后,人們發現水力機器必須建立在河流旁,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河流,風車又必須在有風的情況下才能工作;水力和風力的大小也因水流、風速等因素變化不定。由此可見當時亟需解決的問題是A.更廣闊的銷售市場B.更豐富的工業原料C.更便利的交通工具D.更便捷的機器動力7.2003年,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巴諾旗下的《圖書》雜志,公布了該刊評選出“改變美國的20本書”,其中有一本書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這本書即是()A.《人權宣言》 B.《獨立宣言》C.《權利法案》 D.《共產黨宣言》8.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這局面得到扭轉主要得益于A.國有企業的改革B.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經濟特區的設立D.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9.英、美資產階級革命不僅對本國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更重要的是具有世界意義。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是A.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 B.改變了原來的社會性質C.為限制王權制定了憲法 D.進行了反對外來干涉的革命戰爭10.下表是某同學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部分重大事件的整理。其中,關于這些重大事件的影響,不正確的表述是A.AB.BC.CD.D11.18世紀60年代,英國率先開展工業革命,引發這場革命的發明是A.珍妮機 B.火車機車 C.發電機 D.蒸汽機12.成語“墨守成規”的“墨守”源自戰國時墨翟(即墨子)善于守城。墨子是“諸子百家”中墨家的創始人。他主張A.“非攻”“節儉” B.“仁政”“禮治” C.集權專制 D.無為而治13.18世紀末期,英國一位棉紡織業資本家把廠址從泰晤士河畔遷移到內陸地,主要是因為()A.本茨方面了內燃機 B.西門子方面了有軌電車C.瓦特改良了蒸汽機 D.富爾敦發明了蒸汽輪船14.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兩岸一家親”的政治基礎是A.三民主義B.一個中國C.經濟相互促進、互補互利D.軍事力量強大15.凱恩斯在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時說:“它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兇暴的行為之一。”下列有關這個“體系”的表述正確的是A.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新體系B.徹底根除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C.建立了一戰后國際關系的穩定新秩序D.維護了中國等弱小戰勝國的利益16.《大英百科全書》對下圖人物的評價是他“拯救了美國”。下列表述能佐證這一結論的有()①頒布了促進戰爭局勢扭轉的重要法令②采取了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和指導的措施③率領民眾瓦解和戰勝了南方奴隸主的反叛④維護國家統一并使美國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17.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對美國突然發起襲擊,這一事件被稱為()A.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B.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C.蘇德戰爭爆發 D.日軍突襲珍珠港18.下表是某一時期我國部分報紙雜志發表的文章,對時間及背景分析正確的是報刊文章《農村工作通訊》《分田單干必須糾正》《湖南日報》《包產到戶是社會主義時期階級斗爭的新動向》《湖北日報》《緊緊扎起社會主義籬笆,絕不讓安徽資本主義毒瘤蔓延》《大眾日報》《不容開歷史倒車》A.“一五”計劃期間,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阻力B.20世紀60年代初期,國家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C.“文化大革命”時期“左”傾錯誤發展到以階級斗爭為綱D.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在困難中前行19.《美麗新疆》紀錄片以平實而充滿敬意的鏡頭記錄了新疆大地的進步與文明。新疆地區正式歸屬我國中央政權的管轄最早開始于A.設置伊犁將軍B.張騫出使西域C.設置西域都護D.平定大小和卓叛亂20.“根據條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材料中的“條約”A.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B.加劇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C.決定在二戰后成立聯合國D.導致兩極對峙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21.下圖為“1978~2008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柱狀圖。該變化發生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國成立B.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C.對外開放政策的實行D.雜交水稻的推廣22.考古挖掘發現,半坡遺址有密集的房屋、貯藏用的窖穴和飼養牲畜的圈欄。據此推斷半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是A.刀耕火種B.游牧漁獵C.農耕定居D.鐵犁牛耕23.秦朝三公九卿中,負責監察百官的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通判24.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描述:“當他們用民主和科學來概括歐美工業文明的精神的時候,已經超出了仿效某個具體建制的軌跡。他們不再熱衷于討論民主與君主專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轉而探索民主社會在歐美為何可能,而在中國為何屢屢失敗……”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A.堅定了洋務派向西方學習的決心B.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D.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元代婦女________將棉紡織技術由海南島傳到松江地區;________是現代土耳其國家的創造者,被稱為土耳其“國父”。26.國家之間交往既有合作交流又有競爭博弈。二戰爆發前,三個法西斯國家組成了______軍事侵略集團。20世紀30年代西方大國推行______政策,放縱了法西斯侵略。1923年7月凱末爾政府簽訂了《______》,土耳其取得了民族獨立。27.“___________”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______________”標志著法國資產大革命的結束。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現代的旅游是由古代的游歷等活動演變而來,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時期人物游歷及成就春秋孔子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思想,他的核心思想是:①西漢張騫出西域,到達很多國家,加強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系。②玄奘西游天竺,研習佛法,并將沿途的風土人情等介紹到中國。明朝鄭和七下西洋,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意義是:③(1)以上表格中,①、②、③處分別填寫什么內容?“一帶一路”是對古代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曾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做出貢獻的是誰?河南省是旅游大省,境內有很多人類文化遺產,請你推薦其中一個著名景點并說明推薦理由。29.(6分)從鴉片戰爭開始,一些愛國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關心時局,尋求強國御侮之道。閱讀下列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里無君顏。水師已覆巨艦沉,黃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樓上條約訂,馬關之約逆臣簽…辛丑條約庚子恨,落日秋風哭寶劍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給近代中國帶來屈辱的事件?(舉出兩例)材料二:對于辛亥革命的百年慶典,很多人主張在武漢舉行,也有不少人主張在南京舉行。請依據上述圖片提供的信息說說兩個的選擇理由。結合所學,說說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中國向西方學習的近代化過程具有怎樣的特征?材料三:“楚歌聲里霸圖空,血染胡天爛漫紅。煮豆燃萁誰管得,莫將成敗論英雄。”—1905年柳亞子《題太平天國戰史》(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認為)“中國群眾…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和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范文瀾《中國近代史》(3)與材料三相關的這兩場農民階級進行的反抗斗爭失敗的相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過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悟?30.(7分)法律文件的頒布是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表現。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停止法律的實施或廢除法律;未經議會準許,國王不得隨意征稅;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組織常備軍;……。——英國《權利法案》材料二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第三條:國家主權屬于民。第六條: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材料三《拿破侖法典》,1804年公布。拿破侖一世主持編制工作。它規定了資本主義財產制度,保證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穩定了小農土地所有制,保證了農民利用自己的小塊土地。是“典型的資產階級社會的法典“(《馬克思恩格斯選集》)。——《辭海》材料四1862年9月24日,合眾國總統發出一道宣言: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當地人民尚在反抗合眾國的任何一州之內,或一州的指明地區之內,為人占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及以后永遠獲得自由;……。請回答:根據材料一,《權利法案》頒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它的頒布對英國政體有怎樣的意義?材料二來自于什么法律文獻?該文獻的起草者?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拿破侖為什么要頒布《法典》?該法律文件在法律史上有什么地位?材料四的內容出自哪個國家的哪一法律文件?該文件對這個國家當時產生了什么影響?上述材料涉及的法律文件有什么共同的歷史作用?并從中舉出一例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的法律文獻。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國際工人運動就有了斗爭的科學理論。此后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2、C【解析】
根據“為什么人家比我強,而我們比人弱?為什么被挫于一個小小日本國呢?讀書人除了八股八韻之外,還有他應該研究的學問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對日本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中國內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程度,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潛藏在中國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發動起來,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救亡圖存,掀起了戌成變法運動。因此,甲午戰爭對中國人產生的影響是: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危機加深,激發了中國人的民族思想;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救亡圖存,掀起了戌成變法運動,促進了中國人民民族意識覺醒。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3、B【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我國形成的對外開放格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深圳等經濟特區的成功,為進一步擴大開放積累了經驗,引發了第一次沿海城市開放的高潮,并進而促進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大跨越。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4、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的沒有硝煙的戰爭”指的是冷戰。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故A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BCD項。故選A。【點睛】易錯項是D項,注意區分冷戰開始的標志和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5、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開始出現了“一超”與“多強”并存的多極化趨勢。“一超”指美國,“多強”指中國、歐盟、日本和俄羅斯。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題文奧巴馬的話說明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正在加強,所以此題選D。6、D【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水力和風力的大小也因水流、風速等因素變化不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水力和風力都受到自然的局限,為擺脫這種限制,瓦特改良了蒸汽機。由此可見當時亟需解決的問題是動力機的問題。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D。7、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了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發表。《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揭示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的書是《共產黨宣言》。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8、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85年我國開始在城市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國有企業改革主要在三個方面進行: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打破了計劃經濟時期的大鍋飯。B項是對農村經濟進行的改革;CD項屬于對外開放的范疇。A項符合題意,故選A。9、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確立起了資產階級的統治,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美國通過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確立起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統治,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因此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是都改變了原來的社會性質,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世界近代史上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包括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其中它們之間有很多相同點,經過資產階級革命英法美都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改變了原來的社會性質。10、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9月3日,英法被迫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故A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偷襲美軍事基地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故B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會戰,又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蘇軍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是二戰中前蘇聯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折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故C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1945年5月,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二戰歐洲戰場結束。故D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解答本題需要分清: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二戰歐洲戰場結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戰結束。11、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珍妮機的發明,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引發了棉紡織生產領域的一系列的發明,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后來,其他如冶金、采礦等生產部門也紛紛發明、制造機器,有力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12、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墨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A項符合題意;“仁政”“禮治”是儒家學說的主張,B項不符合題意;集權專制是法家學說的主張,C項不符合題意;無為而治是道家學說的主張,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13、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瓦特蒸汽機發明前,人們利用水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瓦特蒸汽機發明后,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英國一位棉紡織業資本家把廠址從泰晤士河畔遷移到內陸地區反映的正是瓦特蒸汽機的發明給人類帶來的影響.。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14、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000年3月以來,政局發生變化。中國共產黨重申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海峽兩岸的對話和談判,什么都可以談。中國共產黨將與包括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堅決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圖謀,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努力。所以,“兩岸一家親”的政治基礎是一個中國,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故選B。15、A【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一戰后,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分割世界,分別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新體系,建立了一戰后國際關系的新秩序,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對世界的統治,形成一戰后的世界格局,維護了戰勝國的利益。但這一體系不可能根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A項符合題意,BC兩項錯誤,不合題意;巴黎和會簽訂的《凡爾賽和約》無視是中國的戰勝國,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了日本,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16、B【解析】根據圖片可知這個人物是美國總統林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選項可知,林肯為了維護國家統一進行了南北戰爭,在戰爭過程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扭轉了戰局,最終戰勝南方奴隸主,獲得了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掃清了又一障礙。②采取了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和指導的措施,指的是羅斯福;④維護國家統一并使美國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是在美國獨立戰爭后。故選B。17、D【解析】
依據題干關鍵詞“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對美國襲擊”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日軍突襲珍珠港。l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突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故D符合題意;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1942年7月蘇聯衛國戰爭開始,1931年九一八事變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18、D【解析】
根據材料“某一時期我國部分報刊雜志發表的文章”“《分田單干必須糾正》《包產到戶是社會主義時期階級斗爭的新動向》《緊緊扎起社會主義籬笆,絕不讓安徽資本主義毒瘤蔓延》《不容開歷史倒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包產到戶受到批判,說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在困難中前行,D符合題意;一五計劃期間,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不是包產到戶,A不符合題意;20世紀60年代初期,國家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主要指國民經濟比例和結構,與材料無關,B不符合題意;文革時期,沒有包產到戶,C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9、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漢與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漢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聯系,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隨著交往越來越密切,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到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自此,新疆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C項符合題意;A項是清朝設置,B項是張騫出使西域,但新疆并沒有正式歸屬我國中央政府的管轄,D項發生在清朝乾隆時期。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20、B【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根據條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可知與《凡爾賽條約》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簽訂了針對德國的《凡爾賽和約》,加深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這實際上為20年后的戰爭埋下伏筆。選項B符合題意;《九國公約》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決定在二戰后成立聯合國是雅爾塔會議;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出現,導致兩極對峙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1、B【解析】
依據“1978~2008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柱狀圖并結合所學可知,該變化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底召開)后,我國在農村進行了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自負盈虧,這樣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大為提高,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推動了中國農業的大發展。由此判斷,出現題干圖片變化的原因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22、C【解析】根據材料內容“密集的房屋、貯藏用的窖穴和飼養牲畜的圈欄”,說明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的農耕生活。A項刀耕火種是新石器時代殘留的農業經營方式,屬于原始生荒耕作制,與材料內容不符;B項游牧漁獵與材料中的生活方式不符;D項鐵犁牛耕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生產方式。C項符合題意,故選C。23、C【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可知,秦朝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大權,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故秦朝三公九卿中,負責監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C項符合題意;AB兩項不合題意;“通判”一職,始于宋,止于清,是地方行政官員的一種。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24、C【解析】
依據題干“當他們用民主和科學來概括歐美工業文明的精神的時候,已經超出了仿效某個具體建制的軌跡。他們不再熱衷于討論民主與君主專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轉而探索民主社會在歐美為何可能,而在中國為何屢屢失敗……”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由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領導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向尊孔復古的封建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對中國社會進行深刻思考和探索,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的內容與題干的材料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故選C。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黃道婆凱末爾【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元代婦女黃道婆將棉紡織技術由海南島傳到松江地區;凱末爾是現代土耳其國家的創造者,被稱為土耳其“國父”。黃道婆將先進技術廣為傳播,她的故鄉松江地區的棉紡織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逐漸上升為江南棉紡織業中心。黃道婆在人們心目中已經成為“衣被蒼生”的棉神的化身。凱末爾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一次勝利。它鞏固了國家獨立,結束了落后的封建統治,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復興的道路。26、軸心國(法西斯同盟)綏靖《洛桑條約》【解析】
(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與納粹德國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不久對此評價的一次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稱為“軸心國”軍事侵略集團。(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30年代,英美法對德意日侵略者姑息、縱容,不惜犧牲他國的領土主權以至本國利益,去滿足侵略者的欲望,以圖茍安的政策,史稱綏靖政策,放縱了法西斯侵略。(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3年7月凱末爾政府簽訂了《洛桑條約》,此條約確立了現代土耳其的疆域,土耳其雖然放棄了其在阿拉伯地區的領土和塞浦路斯,但保留了東色雷斯,同時取消了亞美尼亞的獨立和庫爾德的自治,土耳其取得了民族獨立。27、光榮革命熱月政變【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反對國王專政統治的人士發動光榮革命,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新的國王,標志著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1794年7月27日的“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的統治,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結束。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仁”:唐朝;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2)張騫。(3)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建筑;龍門石窟中國三大石窟之一;少林寺是佛教文化的圣地等。【解析】
(1)依據表格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核心思想“仁”。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天竺,促進了中印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友好關系;明朝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曾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做出貢獻的是張騫。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南洛陽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建筑;洛陽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嵩山少林寺是佛教文化的圣地等。29、(1)《南京條約》的簽訂,火燒圓明園,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馬關條約》的簽訂,《辛丑條約》的簽訂等給近代中國帶來屈辱的事件。(2)武漢: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發;南京: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由學習技術到學習制度到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