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列強入侵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中職高一上學期高教版(2023)中國歷史全一冊_第1頁
第15課 列強入侵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中職高一上學期高教版(2023)中國歷史全一冊_第2頁
第15課 列強入侵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中職高一上學期高教版(2023)中國歷史全一冊_第3頁
第15課 列強入侵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中職高一上學期高教版(2023)中國歷史全一冊_第4頁
第15課 列強入侵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中職高一上學期高教版(2023)中國歷史全一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中國歷史授課類型新授課課題第15課列強入侵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教學目標認知目標:知道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了解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知道社會各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努力及其局限性。能力目標:在學習面對列強入侵,中國軍民奮起抵抗的過程中,養成時空觀念,培養史料論證的能力以及家國情懷的責任態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中國人民為維護國家主權而進行的頑強抗爭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認識到加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必要性。學情分析學習態度:總體來說,學習態度積極上進,渴望能夠獲取深層的知識,部分學生學習知識基礎不牢固,有厭學的情緒。已掌握的知識:初中七年級已經學過該知識,但由于長時間不復習很多知識點印象不深。教學重點列強侵華;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教學難點義和團運動。教具準備PPT、視頻影像教學方法講授法、圖示法教學過程(教學進程、教學時間分配、教師學生活動、教學工具資源利用、教學評價方式等)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活動意圖一、課堂導入1.考勤,復習上次課內容,講解課后作業2.導入:出示英國商人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圖片和材料。學生根據自己的學識講講對鴉片的認知。讓學生感受當時鴉片走私的猖獗。二、課堂展開活動一:一、鴉片戰爭(一)鴉片戰爭的背景1.工業革命后,英國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成為頭號工業強國,對市場和原材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不斷向外擴張,商品在中國嚴重滯銷2.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抵制。3.中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鴉片的危害:嚴重損害中國人的身心健康;加劇了政治腐敗;削弱了軍隊戰斗力;白銀大量外流造成財政困難,也加重了勞動人民負擔。(二)鴉片戰爭的導火線——虎門銷煙1838年底,道光皇帝特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禁煙。1839年6月,林則徐將收繳的英美商人走私鴉片兩萬多箱,在虎門海灘公開銷毀。(三)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直接原因:中國禁煙根本原因: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和傾銷商品。(四)鴉片戰爭爆發的經過1840年6月,英國遠征軍40余艘軍艦和4000多士兵,封鎖廣州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五)鴉片戰爭爆發的結果結果:清政府失敗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失敗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落后,軍力衰弱。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提問:鴉片戰爭是在背景下發生的?鴉片的對中國的危害有哪些?學生閱讀課文回答問題通過問題讓學生了解鴉片戰爭的背景和鴉片的危害。出示鴉片戰爭形勢圖,提問:根據地圖和教材,概述鴉片戰爭的過程。鴉片戰爭對中國有什么影響?學生看圖結合課文回答問題學生閱讀課文回答問題通過形勢圖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鴉片戰爭的過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為何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三、課堂展開活動二:二、第二次鴉片戰爭(一)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直接原因: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根本原因:不滿足既得利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二)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過程1.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1858年,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清政府與英法美俄簽訂了《天津條約》,又與英法美簽訂了《通商章程善后條約》。2.火燒圓明園3.《北京條約》的簽訂(三)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結果中國喪失更多主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出示開放口岸圖片提問:通過兩張地圖的比較,請說說第二次鴉片戰爭開放口岸的特點是什么?學生看圖思考回答問題讓學生通過圖片對比了解中國喪失更多主權口岸由沿海深入內地。四、課堂展開活動三:三、邊疆危機1.左宗棠收復新疆1865年,浩罕國軍事首領阿古柏入侵新疆,占領天山南北廣大地區。俄國占領新疆伊犁地區。1875年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發兵新疆。1878年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1881年清政府與俄國簽訂條約,中國收回伊犁1884年在新疆正式建省。2.中法戰爭1883年,法國控制了清朝的藩屬國越南,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中法戰爭于年底爆發。1884年,法軍偷襲福建馬尾軍港,摧毀福州造船廠。1885年3月,清軍在馮子材率領下取得鎮南關大捷。清政府派李鴻章與法國駐華公使簽訂《中法新約》。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提問: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意義是什么?學生閱讀課文回答問題引導學生加深對左宗棠收復新疆和清政府在新疆建省意義的理解。四、課堂展開活動四:四、甲午中日戰爭1.甲午中日戰爭的背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野心由來已久。日本利用朝鮮的內部問題乘機出兵朝鮮。2.甲午中日戰爭的過程3.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議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出示甲午中日戰爭形勢圖,提問:簡述甲午中日戰爭的過程提問:迫簽訂的《馬關條約》內容和影響學生看圖結合教材回答問題學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通過圖片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過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為何《馬關條約》進一步把中國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四、課堂展開活動五:五、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義和團的興起(1)根本原因:《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強占租借地,大量掠奪跌路和工礦利權。直接原因:西方勢力深入中國城鄉,一些基督教傳教士和信徒欺凌百姓,引發一些列沖突。(2)義和團失敗的原因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主觀原因:對落后局勢認識不夠,提出不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3)義和團失敗的評價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原因:直接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根本原因:維護列強在華特權(2)過程(3)結果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個國簽訂了空前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4)《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主權喪失最嚴重、賠款數目最龐大的不平等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提問:迫簽訂的《辛丑條約》內容和影響學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為何《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主權喪失最嚴重、賠款數目最龐大的不平等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五、課堂展示活動六:練習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