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水體循環及處理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陜西_第1頁
景觀水體循環及處理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陜西_第2頁
景觀水體循環及處理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陜西_第3頁
景觀水體循環及處理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陜西_第4頁
景觀水體循環及處理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陜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省工程建設標準

景觀水體循環及處理技術規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irculationandtreatmentofwaterscape

(征詢意見稿)

前言

本規程是根據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下達2021年工程建設標準制訂計劃的通

知》中第33項《景觀水體循環及處理技術規程》編制立項批復(陜建標發[2021]3號)

文件的要求,由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單

位負責編制。

隨著國家和地方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景觀的建設標準越來越高,在城市街區、公園以

及建筑小區中,景觀水體已經成為美化環境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我們陜

西這個缺水的城市,景觀水體對于提升室內、外環境和提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都起到了

十分重要的作用。景觀水體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改善氣候、濕潤環境、降溫、充氧等作用。

景觀水體類型多樣,每一種類型又有多種不同形式,無論何種類型和何種形式都是以水作為

重要載體。然而,根據調查研究發現,現有的很多景觀水體由于存在設計不合理、管理不規

范,往往容易造成景觀水體的水質惡化,對周圍環境和人民群眾健康造成潛在的安全風險;

另一方面,景觀水體由于設計的不合理,造成后期運行費用過高,事故頻發,浪費水資源等

諸多問題。目前全國范圍內關于景觀水體的相關規范、標準、規程相對較少,可參考性和可

實施性較差,為規范我省范圍內的景觀水體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及運營維護工作,做到

技術先進、節能、安全、經濟、適用,保障景觀水體的工程質量,特制定本規程。

本規程編制參照了現行國家規范《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GB55020、《公園

設計規范》GB51192、《城市綠地設計規范》GB50420、《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

《噴泉景觀水體工程技術規程》CJJ222等國內相關標準、規范的規定,并參照了國內其他

省市相關標準及規程,以及國內外相關企業的產品標準,并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經過調查

研究、分析總結,吸收了國內外成熟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在廣泛征求有關單位和專

家意見,對具體內容進行反復討論、修改的基礎上,完成了本規程的編制工作。

本規程主要技術內容包括:1總則;2術語和符號;3分類及基本規定;4功能循環;

5功能循環設施6凈化處理;7凈化處理設施;8電氣;9設備機房及構筑物;10施工;

11調試與驗收;12運行及維護管理。

本規程為首次發布,由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

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至中國建筑西北設計

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市未央區文景路中段98號,郵政編碼:710018;電話及傳真:

1

目次

1總則................................................................................................................................................1

2術語和符號....................................................................................................................................2

2.1術語.....................................................................................................................................2

2.2符號.....................................................................................................................................3

3基本規定........................................................................................................................................6

3.1分類.....................................................................................................................................6

3.2基本規定.............................................................................................................................6

3.3安全規定.............................................................................................................................7

4功能循環........................................................................................................................................9

5功能循環設施..............................................................................................................................10

5.1功能循環泵.......................................................................................................................10

5.2管道系統...........................................................................................................................11

5.3閥門及附件.......................................................................................................................12

5.4給水口(管)、回水口、溢水口和泄水口...................................................................13

5.5補水箱(池)...................................................................................................................14

6凈化處理......................................................................................................................................16

6.1一般規定...........................................................................................................................16

6.2凈化循環周期...................................................................................................................17

6.3凈化處理工藝...................................................................................................................17

6.4補水...................................................................................................................................19

7凈化處理設施..............................................................................................................................22

7.1混凝沉淀設施...................................................................................................................22

7.2過濾設備...........................................................................................................................23

7.3凈化循環泵.......................................................................................................................24

7.4消毒...................................................................................................................................24

7.5一體化處理設備...............................................................................................................25

8電氣..............................................................................................................................................27

8.1一般規定...........................................................................................................................27

8.2供配電...............................................................................................................................27

8.3線路敷設...........................................................................................................................27

8.4電氣設備...........................................................................................................................28

8.5防雷、接地及安全防護...................................................................................................30

8.6控制系統...........................................................................................................................30

9設備機房......................................................................................................................................31

9.1一般規定...........................................................................................................................31

9.2建筑...................................................................................................................................31

1

9.3結構...................................................................................................................................31

9.4給水排水...........................................................................................................................32

9.5電氣...................................................................................................................................32

9.6供熱通風...........................................................................................................................33

10施工............................................................................................................................................34

10.1一般規定.........................................................................................................................34

10.2水泵.................................................................................................................................34

10.3管道.................................................................................................................................35

10.4給水、回水、溢水及泄水口.........................................................................................36

10.5補水箱(池).................................................................................................................36

10.6凈化處理設施.................................................................................................................37

10.7混凝沉淀設備.................................................................................................................37

10.8過濾設備.........................................................................................................................37

10.9消毒設備.........................................................................................................................38

10.10一體化處理設備...........................................................................................................38

11調試與驗收................................................................................................................................39

11.1調試.................................................................................................................................39

11.2試壓和沖洗.....................................................................................................................40

11.3調試與驗收.....................................................................................................................41

12運行及維護管理........................................................................................................................44

12.1一般規定.........................................................................................................................44

12.2運行管理.........................................................................................................................44

12.3維護管理.........................................................................................................................45

附錄A分部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表..............................................................................................47

附錄B竣工質量驗收表..............................................................................................................48

附錄C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49

附錄D系統施工過程質量檢查記錄..........................................................................................50

附錄E水景系統工程質量控制資料檢查記錄..........................................................................52

附錄F水景系統工程驗收記錄...................................................................................................53

本規程用詞說明..............................................................................................................................54

引用標準名錄..................................................................................................................................55

條文說明..........................................................................................................................................57

2

1總則

1.0.1為使陜西省內的景觀水體循環及凈化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運行與維護管理規范

化,提高景觀水體的安全性,保障水質衛生,特制訂本規程。

1.0.2本規程適用于陜西省境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室內、室外景觀水體工程設計、施工、

安裝、調試、驗收、運行及維護管理。

1.0.3景觀水體工程的設計及后期的運營管理,要遵循安全、可靠的原則,同時要本著節能、

節水、綠色、環保的宗旨,合理選擇、因地制宜、經濟合理。

1.0.4本規程不適用于設置在河道、湖泊等室外自然水體內的景觀水體工程和室外綠化工程

設置的自動噴灌、自動澆灑工程。

1.0.5景觀水體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運營及維護管理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

家、行業和陜西省現行的有關規范、規程、標準等的要求。

1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1.1景觀水體waterscape

通過水的形態或流態的變化,營造各種不同景觀效果的水體的總稱。包括景觀水池、流

水、跌水、噴泉、涌水、瀑布、水簾等。

2.1.2功能循環functionalcycle

為實現景觀水體內的流態、造型等功能要求而形成的循環系統,一般由景觀功能循環泵、

給水口(或噴頭、噴嘴、多孔管等)、回水口、、溢水設施、管道、閥門及附件等組成。

2.1.3凈化循環watertreatmentcycle

為實現水景的水質凈化,節約水資源而設計的循環凈化系統,一般由循環泵、給水口、

水處理凈化設備(處理設施、過濾設施、消毒設施等)、回水口、管道、閥門及附件等組成。

2.1.4動態水景dynamicwaterscape

由功能循環泵或自然高差形成的景觀水體的水為流動狀態或產生水流造型的水景。

2.1.5靜態水景staticwaterscape

景觀水體內的水流呈靜止狀態或相對靜止狀態的水景。

2.1.6親水型水景hydrophilicwaterscape

人體器官與手足有可能接觸,以及水景產生的漂粒、水霧會吸入人體的動態水景。

2.1.7非親水性水景non-hydrophilicwaterscape

又稱為觀賞性水景,不允許人體接觸和戲水的水景。

2.1.8噴泉ornamentalfountain

通過功能加壓泵將水通過噴頭、噴嘴等噴出,形成不同高度、不同造型的水景。一般分

水噴泉、旱噴泉和水旱噴泉。

2.1.9旱噴泉coveringfountain

水池和噴頭(噴嘴)等均設置在水池蓋板下,蓋板上只保留噴水口的噴泉。

2.1.10瀑布waterfalls

自然水體利用地勢、地形高差自流而下,或將水經功能循環泵提升至高位,水流從高空

自然跌落而形成的布狀水體,因摻雜有空氣而成為白布狀汽水混合物。

2.1.11水膜waterfilm

水流從高空附壁而下形成的厚度很薄的膜狀水體。與水幕、瀑布相比,其所需流量最小。

2

2.1.12人工造霧artificialwater-mist

采用高壓活塞泵加壓,將水從專用噴頭噴出,形成極其細微的水粒,彌漫在空中的乳白

色霧狀景觀,主要用于加濕、降溫、云霧造景、除塵等。

2.1.13給水口(管)inlet

安裝在景觀水池壁、池底、布水槽等處向池內(或布水槽)送水的配件或管道。給水口

由格柵護蓋、流量調節裝置、擴散喇叭口及連接短管組成。

2.1.14回水口outlet

安裝在景觀水池池底或池岸溢流回水槽內設有格柵護蓋的配件。

2.1.15泄水口maindrain

安裝在景觀水池最低處能將池水徹底泄空的排水口。

2.1.16溢水口

為維持景觀水體的常水位高度,進行水體表面排污或兼做功能循環回水收水功能的排水

口(溢水口的形式有堰流溢水槽、排水漏斗、管口式等)

2.1.17溢水槽overflowgutter

設在景觀水池岸邊,緊鄰水景池壁外側的水槽,以溢流方式收集水池溢水,槽內設有排

水口,槽上設有組合式格柵護蓋。

2.1.18溢流回水槽overflowchannel

設在逆流式、混合流式水景池岸上,緊鄰池壁外側的水槽,槽的尺寸和槽內回水口的數

量按景觀水池的全部循環水量計算確定。

2.2符號

qgx——單一功能景觀水體的功能循環水量;

qp——單一噴頭的性能參數流量;

α——附加系數;

qp1——噴頭1的性能參數流量;

n1——噴頭1的噴頭總數;

qp2——噴頭2的性能參數流量;

n2——噴頭2的噴頭總數;

Qgx——多功能景觀水體的功能循環水量;

Hg——功能循環泵的揚程;

3

Hg1——最不利噴頭最大工作壓力;

Hg2——功能循環泵最低吸水位與最不利噴頭出水口的幾何高差;

Hg3——功能循環管道系統的局部和沿程阻力損失;

Qy——溢水量;

μ——溢流系數;

ω2——漏斗的面積;

HD——漏斗的淹沒深度;

DD——漏斗的上口直徑;

g——重力加速度;

Tf——景觀水體放空時間;

A——水體的面積;

?——放空斷面收縮系數;

ω3——泄空管斷面面積;

HS——景觀水體的泄空前的平均水深;

d——放空管直徑;

qzs——總水量損失;

fw——風吹水量損失系數;

fo——溢流、排污、滲漏水量損失系數;

Qgx——水景的功能循環水量;

qe——蒸發水量損失;

hz——景觀水體表面蒸發損失;

pm——按水面氣溫計算的飽和水蒸汽壓;

pf——空氣中水蒸汽分壓;

vcp——夏季日平均風速;

qe——水體蒸發水量損失;

hz——水池表面蒸發損失;

A’——水池面積;

qjx——凈化循環水量;

V——景觀水體的總容積;

α1——管道及設備附加系數;

4

T——景觀水體的凈化循環周期;

Hj——凈化循環泵的揚程;

Hj1——最不利點出流口的最小水頭;

Hj2——凈化循環泵最低吸水位為與最不利點景觀水系出水口的幾何高差;

Hj3——凈化循環系統設備阻力損失;

Hj4——管道系統的局部和沿程阻力損失;

5

3基本規定

3.1分類

3.1.1按照水流的基本形態,可分為水池、流水、跌水、噴泉和人工造霧等。

3.1.2按照水體是否流動,可分為靜態水景和動態水景。

3.1.3按與人體是否可直接接觸,可分為親水型水景和非親水型水景。

3.1.4噴泉按水面是否裸露在地面上,可分為普通噴泉、旱噴泉和水旱噴泉。

3.2基本規定

3.2.1景觀水體循環及處理工程的設計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

GB50981的有關規定。

3.2.2噴泉景觀系統的設計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噴泉景觀水體工程技術規程》CJJ/T222

中的相關規定。

3.2.3親水性景觀水體的補水若采用市政自來水,應有可靠的防止管道內產生虹吸、背壓回

流等防污染措施。

3.2.4當采用生活飲用水向室外親水性景觀水池直接補水時,補水口在室外暴雨積水條件下

不得被淹沒。

3.2.5有條件的景觀水體應設置專用的設備機房。

3.2.6非親水性景觀水體的補水不得采用市政自來水。

3.2.7濕陷性黃土地區設置的景觀水池應符合《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標準》GB50025的相

關規定:

1景觀水池的設備用房及構筑物應根據其重要性、剛度、容積、地基濕陷性等級,采取

相應的防護措施;

2濕陷性黃土地區布置在防護距離范圍內的地下給水排水管道,應按濕陷性等級采取相

應的防護措施。

3.2.8景觀水池的深度按照景觀功能要求確定,當采用潛水泵作為功能循環泵時,水池水深

應保證水泵吸水口的淹沒深度不小于0.50m,否則應設置潛水泵用集水坑或采用其它形式的

功能循環泵集中設置在設備機房內。

3.2.9水池上應設置進水口、溢水口、回水口、泄水口等,其中進水口和回水口的設置位置

應避免水流短路及水池死水區的存在。

6

3.2.10水池溢水口應設置格柵或格網,防止較大漂浮物堵塞管道,格柵間隙或格網網格的

的間距不大于8mm。室外景觀水池上溢水口的排水能力需考慮暴雨時景觀水體表面的雨水

量。

3.2.11景觀水體工程宜在環境溫度不低于5℃、風速不大于3級的條件下運行,對于冬季

可能結冰的地域,室外景觀水體宜放空防凍。

3.2.12寒冷或嚴寒地區的景觀水體的防凍措施應符合下列規定:

1因地制宜根據景觀水體的不同制定切實可行的防凍措施;

2冬季停運的景觀水體(如:噴泉、小型靜水池、瀑布等)的水池、管道、設備等應有

可靠的放空措施;

3.2.13景觀水體的功能循環宜與凈水循環相結合,水體的循環系統設計應避免水池流徑的

短路而造成死水區。

3.2.14景觀水體的給水排水系統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

50015的有關規定。

3.3安全規定

3.3.1景觀水體的安全包含水力安全、電氣安全及景觀水體的水質安全。

3.3.2景觀水體安全防護措施的應滿足下列規定:

1供兒童戲水、涉水的噴泉,底面鋪裝應考慮防滑措施,噴射水流的流速、壓力不應過

大,不得危機人身安全;

2水體周圍無防護設施的人工駁岸,近岸水平距離2.0m范圍內的常水位水深不得大于

0.5m,且駁岸頂與常水位的垂直距離不得大于0.5m;

3在湖泊、河流等天然水體上設置的噴泉水景時,應在其覆蓋范圍的一側或兩岸設置警

戒線及警示標志。

3.3.3采用自然水系或山洪補水的大型水景,應根據所在區域防洪要求進行防洪專項設計。

在滿足設計防洪標準的前提下,應確保來水不對臨近建筑物、構筑物、其他設施和道路行人

等造成破壞。

3.3.4大中型水景、噴射類水景、含用電類設備水池等應設置視頻監控、周界防控系統、緊

急救援等安全防控系統;小型水景宜設視頻監控、緊急救援等安全防控系統。

3.3.5旱噴泉等噴射性水景,噴高超過10米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水景控制中心應在水景運行時段內配置專人值守;

7

2水景應設置360度視頻監控,并傳送至水景控制中心;

3水景周圍應設置啟動時間表及提示語等被動安全警示設施;

4應設置應急廣播等主動安全警示設施,水景啟動前應及時廣播,按要求退場至安全距

離外。

3.3.6安裝在水池、噴泉、瀑布等水景內的燈具、潛水泵等用電設備的交流電壓嚴禁超過12V,

直流電壓不應超過24V;并應在水景旁邊設置具有檢修隔離功能。

3.3.7室內景觀水池應考慮意外溢水的緩沖區,并應確保溢流排水路徑不會對生活、生產等

產生不良影響。

3.3.8室外大型動態水景的池容應充分考慮系統最不利啟、停狀態下的景觀功能循環流量對

補水位和溢水位的影響,避免景觀功能循環水泵頻繁吸入空氣造成溢流而浪費水資源。

3.3.9步入式溪流的水深不得大于0.3m,以防止兒童溺水,同時水底應做防滑處理。

3.3.10對于水、旱兩用水景,應充分考慮不同水位下的景觀效果和安全防護設施。

8

4功能循環

4.0.1功能循環方式分為逆流循環、順流循環和混合流循環。循環方式的選擇要結合景觀水

體的運行效果并結合功能要求選擇。

4.0.2景觀水體的循環水量大小需結合其水體的流態、工藝、噴頭參數、數量等參數確定。

4.0.3景觀水體的循環若沒有特殊要求,可與凈化循環一并考慮,但其循環水量應和凈化循

環水量的接近。

4.0.4景觀水體的循環系統的數量需根據其功能差異、流量、揚程、工作時段等因素綜合考

慮,單一功能的循環系統可以單獨設置循環系統,也可根據不同功能的工作壓力、工作時間

等一致性合并設置。

4.0.5對于小型水景的功能循環若功能單一,其功能循環泵可設置在景觀水池內或就近的集

水坑(泵坑內),對于功能復雜或親水性景觀水體的循環水泵宜設置在專用的設備機房內。

4.0.6景觀水體的溢水管道的大小要考慮在設計暴雨強度下降入景觀水體的多余雨量的排除。

4.0.7景觀功能循環機房要根據系統的循環方式的不同,宜設置均衡水池或平衡水池。

4.0.8景觀水體內供給相同噴頭等的配水管宜環狀布置或對稱布置,同時在接噴頭或噴嘴的

分支管上應設置流量調節閥。

4.0.9瀑布的循環設計水量應根據瀑布寬度、高度、壯觀程度綜合考慮,瀑布頂布水堰的水

流速度不宜大于1.0m/s。

4.0.10瀑布底承水池的大小需根據瀑布的循環水量確定,一般承水池的寬度不宜小于瀑布高

度的0.65倍.

4.0.11水簾水景一般采用穿孔管、間歇式矩形溢流堰或孔口出流形成,穿孔管的孔徑、孔口

或外管嘴的直徑宜取10mm左右。

9

5功能循環設施

5.1功能循環泵

5.1.1功能循環泵應根據景觀功能循環系統類型的不同,宜分系統類型配設相應的循環加壓

泵。

5.1.2景觀功能循環泵的設計水量應滿足如下要求:

1根據其景觀水體各系統類型的差異,分別計算;

2景觀水體設置噴泉時,功能循環泵水量宜按照獨立成組運行、噴頭參數相同的為一個

系統;

3噴泉中不同功能噴頭系統,若噴頭所需工作壓力接近、運行時間一致時,也可考慮合

用功能循環泵。

5.1.3功能循環泵的水量計算:

1單一功能功能循環水量:

qgxqpn4.2.3-1

3

式中:qgx——單一功能景觀水體的功能循環水量(m/h);

3

qp——單一噴頭的流量參數(m/h);

α-----附加系數,一般取1.05~1.10;

n——單一功能噴頭數。

2合并設置功能循環水量:

Q(q.nq.n......)4.2.5-2

gxp11p22

3

式中:Qgx——多種功能景觀水體的功能循環水量(m/h);

α-----附加系數,一般取1.05~1.10;

3

qp1——噴頭1的流量參數(m/h);

n1——噴頭1的噴頭總數;

3

Qp2——噴頭2的流量參數(m/h);

n2——噴頭2的噴頭總數。

5.1.4功能循環泵揚程計算:

Hg=1.05~1.10(Hg1+Hg2+Hg3)4.2.6

式中:Hg——功能循環泵的揚程(MPa)

10

Hg1——最不利噴頭最大工作壓力(MPa);

Hg2——功能循環泵最低吸水位與最不利噴頭出水口的幾何高差(MPa);

Hg3——功能循環管道系統的局部和沿程阻力損失(MPa)

5.1.5親水性、兒童戲水等景觀水體,應設置專用功能循環泵和凈化循環泵,且宜設置獨立

的設備機房。

5.1.6功能循環水泵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親水性景觀水池的循環水泵宜選用12V交流、24V直流低壓潛水泵,當采用直流低

壓潛水泵安裝有困難時,應采用干式泵的設置方式;

2泵房內循環水泵宜選用高效節能、耐腐蝕、低噪聲的離心泵,循環泵組應采用自灌式

吸水,吸水管不宜少于兩條,泵組和管道應設置減振和降低噪聲的裝置;

3水泵應按多臺泵并聯運行工況設計,可不設置備用水泵;

4水泵應設置減隔震基礎,且應在基礎四周設限位器固定,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

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981的有關規定。

5.1.7一般小型景觀水體的功能循環泵可采用潛水泵,設置在水池底或設置在專用的集水坑

內;

5.1.8親水性景觀水體的功能循環泵不應設置在人員涉水區域,水泵應采區干式安裝,并采

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5.2管道系統

5.2.1景觀水體管道系統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

的有關規定。

5.2.2各系統管道的最低點處均應設置泄水閥,設置泄水閥的位置應有相應的排水設施。

5.2.3管道系統設計流速不宜大于表5.2.3的規定。

表5.2.3系統管道設計流速

公稱直徑(mm)≤2532~5070~100>100

管道流速(m/s)≤1.2≤1.5≤2.0≤2.5

5.2.4管材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管道的材質應根據環境與景觀水體的水質要求確定;

2管道宜選用不銹鋼管、銅管、熱鍍鋅鋼管等,接口可采用卡壓、焊接、法蘭等方式連

接。當采用焊接時,熱鍍鋅鋼管的焊口應進行防腐處理,不銹鋼管的焊口應進行惰性氣體保

11

護措施;

3室外景觀水體工程的管道及其配件不宜選用采用易老化、抗紫外線差、易變形的塑

料管道;

4埋地管道宜采用鋼絲網骨架PE復合管、UPVC、CPVC塑料管以及PE-RT鋁合金襯

塑管等給水管道,連接方式宜采用電熱熔或膠粘連接;

5管道及附件的公稱壓力不應小于系統的最大設計工作壓力;

5.2.5人工造霧景觀供水管道應符合下列規定:

1人工造霧的供水管道應采用承壓高的紫銅管、不銹鋼管及高強度的塑料給水管;

2當采用不銹鋼管時,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不銹鋼和耐熱鋼牌號及化學成分》

GB/T20878的規定;

3管件的材質應與管道相同;

4不銹鋼管、紫銅管宜采用專用接頭卡套連接或焊接連接。

5.2.6人工造霧管道內水流速度不宜大于10m/s。

5.3閥門及附件

5.3.1閥門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管徑小于或等于DN50時,宜采用截止閥或球閥;管徑大于DN50時,宜采用閘閥或

蝶閥;

2雙向流動的管段上,應采用閘閥;

3快速啟閉的閥門,宜采用快開閥;

4連接噴頭支管上的調節閥,可選用不銹鋼材質、銅材質的截止閥或球閥;

5當噴頭較少或系統簡單,且支管上無需安裝調節閥時,可在每臺水泵的出水管或干管

上安裝閘閥或蝶閥。

5.3.2兩臺及以上水泵并聯工作或交替工作時,每臺水泵出水管上應設置止回閥及控制閥。

5.3.3當景觀水體內采用閥門控制來滿足造型要求時,相應的閥門可選用電磁閥、電動閥等

遠程控制閥門。

5.3.4管道系統上的附件應當采用耐腐蝕、壽命長、水頭損失小、安裝方便、便于維護、衛

生環保的產品,并應符合相應的壓力等級。

12

5.4給水口(管)、回水口、溢水口和泄水口

5.4.1親水性及娛樂性水景的進水口、池底回水口、泄水口應配設格柵蓋板,格柵蓋板的間

距不應大于8mm。通過格柵的流速不應大于0.2m/s。

5.4.2給水口(管)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給水口(管)的設置數量應滿足景觀水體功能循環和凈化循環時的水量要求;

2給水口(管)的設置位置宜保證池內布水均勻、不發生短流,或按照景觀水池的流徑

合理布置給水口(管)、補水堰或給水管口等;

3給水口(管)形式可根據景觀水體的需要合理選擇。

5.4.3給水口應設置格柵護蓋,且格柵空隙的水流速度應滿足池端壁給水時不宜小于1.0

m/s;池側壁給水時不應大于1.0m/s;如為親水型水景不應大于0.5m/s;

5.4.4給水口材質應與循環水管道相匹配,宜選用耐腐蝕、不污染水質、不變形、堅固牢靠

的材質制造,且表面光潔。要求不高的景觀水體也可采用給水管道直接供給。

5.4.5景觀水體應設置溢水口或溢水槽,溢水口或溢水槽的大小應根據景觀水體的溢水大小

及暴雨時段的雨水排水量綜合考慮,溢水應排至就近的雨水口或雨水檢查井。

5.4.6池底型回水口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回水口數量應滿足循環流量的要求,每座景觀水體回水口數量不宜少于2個;

2回水口應具有防旋流、防吸入、防卡入功能。

5.4.7溢水漏斗的計算:

3/2

QY100022gHD6815DDHD(5.4.7)

式中:Qy———溢水量,L/s;

μ———溢流系數,一般取0.49;

2

ω2———漏斗的面積,m;

HD———漏斗的淹沒深度,m;

DD———漏斗的上口直徑,m;

g———重力加速度,m/s2。

注:此溢水漏斗計算的大小未考慮設計暴雨強度下的。

5.4.8溢流回水槽型回水口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回水口數量應滿足凈水循環和功能循環水量的要求,且每座水景池回水口數量不應少

于2個;

13

2溢流回水槽內回水口數量由功能循環水量或凈化循環水量計算確定,回水槽溝底宜不

小于1%的坡度坡向回水口;

3溢流回水槽內的回水口宜均勻布置。

5.4.9池底多個回水口時,應以并聯形式與回水總管連接。

5.4.10泄水口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泄水口應設在水景池最低標高處,池底應有1%的坡度,坡向泄水口,泄水口格柵表面

應與池底表面相平;

2逆流式池水循環系統應獨立設置池底泄水口;

3順流式和混流式池水循環系統宜池底回水口可兼作泄水口;

4重力式泄水時,泄水管不得與排水管道直接連接;

5壓力式泄水時,在水泵吸水口上應設置格柵,一般格柵間隙不大于8mm。

5.4.11景觀水體的泄水管的大小的計算:

AHA

S

Tf0.560.262HS

32gd

式中:Tf———景觀水體放空時間(s),一般景觀水體的放空時間取8~24h;

A———水體的面積,m2;

?———放空斷面收縮系數,一般取0.62;

2

ω3———泄空管斷面面積,m;

HS———景觀水體的泄空前的平均水深,m;

d———放空管直徑,m;

g———重力加速度,m/s2。

5.5補水箱(池)

5.5.4僅作補水時,補水箱(池)大小應按景觀水體補水量確定且不應小于2m3;若同時

兼做收集溢流回水時,宜按10%的功能循環流量或凈化循環流量的大者比較確定。

5.5.5補水箱(池)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補水箱(池)應設進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通氣管、液位顯示及控制裝置

等,通氣管、溢流管應有防止蚊蟲進入水池(箱)的措施;

2補水箱(池)進水管上應設置計量設施;

3補水箱(池)補水管的防污染措施應滿足《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的規

14

定;

4補水箱(池)應設水位監視和溢流報警裝置并能在線監測。

5.5.6補水箱應定期進行清洗消毒。

5.5.7補水箱宜采用不銹鋼水箱,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

料的安全性評介標準》GB/T17219的規定。當合并水箱的容積大于100m3時,宜采用鋼筋

混凝土蓄水池。

15

6凈化處理

6.1一般規定

6.1.1景觀水體的設計應同景觀水體的水質治理、節水措施一并考慮。

6.1.2景觀水體的處理工藝需結合項目所在地的氣候條件、景觀水體所處的環境、水景的性

質選擇合理、安全、可靠、經濟的水處理工藝。

6.1.3不同類型的景觀水體的水質應符合下列規定:

1全身接觸的娛樂性景觀用水水質,應滿足《游泳池水質標準》CJ/T244;

2非全身接觸的親水型水景的娛樂性景觀用水不得使用再生水,水質不應低于現行國家

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中規定的Ⅲ類標準;

3非直接接觸的非親水型水景的觀賞性景觀用水不得使用市政自來水和地下井水作為

補水,水質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中規定的Ⅳ類標準;

4人工造霧系統水源及出水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

的要求。

6.1.4對于室內景觀水體工程水質標準宜適當從嚴控制。

6.1.5景觀水體工程的水質應達到本規程規定的水質標準,當無法滿足時,應采取水質凈化

處理措施。

6.1.6凡不能自然流動的景觀水體宜設置水質凈化循環系統,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親水性水景應設置水質凈化循環處理系統;

2水體容積在100m3以下時,不宜設置單獨的水質凈化循環系統;

3水體容積在100m3~500m3時,宜設置獨立的水質凈化循環系統;

4水體容積在500m3以上其水質不能達標時,應設置獨立的水質凈化循環系統;

5當多個景觀水體共用一個水質凈化循環處理系統時,每個水池的回水應分別接至凈化

處理循環系統,且應在各回水管上設置調節閥;凈化后的水應分別輸送至每個水池,且應在

每個水池的給水管上設置調節控制閥。

6.1.7處理工藝的選擇要按照節水、節能、節地、節材的總體原則,合理統籌綜合考慮。

6.1.8當采用非傳統水源作為景觀水體的補充用水時,非傳統水源的水質處理工藝應根據源

水特征、污染物和出水水質要求綜合考慮。

16

6.2凈化循環周期

6.2.1景觀水體凈化處理循環周期的選擇要結合經濟、安全、可行、節能、綠色、環保的原

則。

6.2.2循環周期的選擇應考慮景觀水體的性質、水體水量、水質等因素,循環周期可按表

6.2.2的選定。

表6.2.2不同水量及不同水質的水處理系統的循環周期

水體容積(m3)、類別水質循環周期(d)

符合國家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100~5001.0~2.0

GB3838規定的III類

符合國家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5003.0~5.0

GB3838規定的IV類

親水性景觀符合行業標準《游泳池水質標準》CJ/T2441.0~2.0

6.2.3一般景觀水體采用循環過濾法的循環周期建議小于4天,對于較大型水體的循環過濾

周期建議不超過7天。

6.2.4氣浮生化法適用于室內外體量不太大,且有固定的處理機房的景觀水體工程,氣浮循

環周期建議不大于4天。

6.3凈化處理工藝

6.3.1景觀水體凈化處理工藝應根據水體水質、污染來源、景觀水體要過要求、運行維護費

用等綜合考慮。

6.3.2景觀水體的水質保障措施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水質保障措施及水質處理方法的選擇應經技術經濟比較確定;

2水質保障措施及水質處理方法的選擇前應經調查確定景觀水體的主要污染源,分清點

源污染、面源污染或內源污染后再制訂合理的凈化處理方案;

3宜采用天然或人工河道、渠道、自然高差等,使水體流動,減少死水區的存在;

4宜通過在景觀水體內設置噴泉、瀑布、跌水、人工曝氣裝置等措施增加水體溶解氧;

5對于室外流動緩慢的靜態自然水體,有條件的宜采取生態修復工程凈化水質;

6應采取抑制水體中菌類生長、防止水體藻類滋生的措施;

7未經處理或處理未達標的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不得排入景觀水體;

8在污染區及其鄰近地區不得設置景觀水體。

6.3.3景觀水體的常規處理方法可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生態或生物處理法以及綜

17

合處理法。

6.3.4普通曝氣法一般適用于室外人工湖、噴泉等流動性且水質要求不太高的較大型景觀水

體。

6.3.5循環過濾法適用于對水質要求相對較高的中小型景觀水體。

6.3.6室外大型景觀水體可選用生態處理、水生植物或生物法等處理工藝。

6.3.7景觀湖水凈化處理宜采用水生植物治理法。

6.3.8對于個別中小型景觀水體水質比較惡劣的可采用微生物處理法。

6.3.9選擇微生物處理工藝需考慮景觀水體的水溫變化及環境溫度變化可能對處理穩定性

造成的影響。

6.3.10對于不同類型的景觀水體要結合其對水質的要求,選擇合理的綜合處理工藝,以達

到相應的處理效果。

6.3.11當景觀水體有效容積小于等于500m3時,凈化處理工藝流程可按照以下選擇:

1對水質要求較高的兒童戲水水景、室內的親水性水景,宜采用如下的膜處理工藝流程:

原水——臟污捕集器——超濾——消毒——出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