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達標名校2023-2024學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達標名校2023-2024學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達標名校2023-2024學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達標名校2023-2024學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達標名校2023-2024學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達標名校2023-2024學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揚州是國務院頒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486年,邗城成為揚州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筑城記錄,通常意義上的揚州城歷史由此開始。邗城的建立者是A.黃帝 B.吳王夫差 C.秦始皇 D.隋煬帝2.《管子牧民》有言“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下列學說與之最接近的是A.老子的無為而治B.孔子的“仁”、以德治國思想C.墨子的兼愛、非攻,提倡節儉D.韓非的法治思想3.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的標志是A.1953年制定過渡時期總路線B.1954年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D.1957年一五計劃結束4.張仲景做長沙太守后,堅持為百姓治病;鄭板橋任濰縣縣令時,曾開倉救濟百姓。兩人的做法都體現了A.法治思想B.非攻思想C.無為思想D.仁愛思想5.文學藝術是從生活真實中提煉,加工、概括和創造出來的,集中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下列不符合這一說法的是A.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的大型壁畫《格爾尼卡》,憤怒的控訴了法西斯主義的暴行B.藝術大師達·芬奇把藝術創作和科學探索結合起來,創作了名畫《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表達了新興資產階級對現實生活的要求和審美情趣C.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反映了拿破侖軍隊遠征俄國時波瀾壯闊的場面D.電影藝術大師卓別林通過《城市之光》、《大獨裁者》等一系列電影,對現實社會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6.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匯聚成正義的洪流,相互借力給力,同仇敵愾,擊敗了日本、德國、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勝利。這里“人類命運共同體”具體是指A.聯合國B.國際聯盟C.歐洲聯盟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7.“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島”這些錯誤的命名是歐洲哪位航海家留給后人的趣談A.迪亞士B.達·伽馬C.哥倫布D.麥哲倫8.秦朝三公九卿中,負責監察百官的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通判9.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下列歷史文化遺產屬于山西省的是A.B.C.D.10.圖是1950年張仃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漫畫《紙老虎——杜魯門申明》,與這幅漫畫有關歷史事件是:A.國民黨發動內戰B.朝鮮戰爭的爆發C.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D.北約與華約對峙11.有學者指出,秦朝雖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記。“深刻而持久的印記”主要指其A.修筑長城,抵御匈奴 B.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C.開發南疆,修筑靈渠 D.統一全國,加強中央集權12.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實現了20世紀第一次歷史性巨變,因為這次革命()A.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B.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C.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一是美國全國性法定節假日“哥倫布日”,以紀念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大陸,但也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強烈不滿。他們打出的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的知識談談你對這一事件的看法。14.經濟的繁榮,是每個歷史時期人們孜孜追求的目標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北宋東京城市商業繁榮,請舉例說明。(2)經濟發展和時代變化息息相關。全國抗戰初期,重慶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全國抗戰后期,重慶的經濟卻瀕于崩潰。指出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3)體制改革是促進經濟繁榮的重要動力。20世紀80年代,為了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國家對城市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次改革的實施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有何積極影響?15.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是二十世紀中國社會歷史性巨變或轉折的三大標志性事件之一。請回答二十世紀引發中國社會巨變或轉折的另兩大標志性事件是什么?概括說明其歷史作用。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公元前486年,吳滅邗,筑邗城,開邗溝,連接長江、淮河。越滅吳,地屬越:楚滅越,地歸楚。公元前319年,楚在城舊址上建城,名廣陵。秦統一中國后,設廣陵縣,屬九江郡,漢代,稱廣陵、江都,長期是王候的封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揚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溝、筑城時期。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2、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的意思是政策不符合民心,會導致政權滅亡,與之最接近的是學說是孔子的“仁”、以德治國思想,故B符合題意;老子的無為而治、墨子的兼愛、非攻、提倡節儉、韓非的法治思想與題干無關,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是解題的關鍵,與之最接近的是學說是孔子的“仁”、以德治國思想。3、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產資料私有制變成了社會主義公有制,故C符合題意。1953年制定過渡時期總路線、1954年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7年一五計劃結束均不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轉變,故AB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生產資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4、D【解析】

根據題干,張仲景“堅持為百姓治病”、鄭板橋“曾開倉救濟百姓”可知,都體現了對百姓的仁愛思想,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5、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英雄交響曲》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于1803年至1804年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而拿破侖軍隊遠征俄國是1812年,故C符合題意;ABD均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C。6、D【解析】題干涉及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聯合國是國際組織,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不符合題干的“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勝利。”故A不符合題意;國際聯盟是一戰之后成立,不符合題干的“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勝利。”故B不符合題意;歐洲聯盟是在二戰之后的1993年成立,故C不符合題意;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1942年26國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協同作戰,最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故“人類命運共同體”指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故D符合題意。故選D。7、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航行至美洲時,誤以為所到之處為印度,誤認為是到了東方印度四周的島嶼,并把這里的居民稱做印第安人。后來人們才發現它位于西半球,因此便稱它為西印度群島。所以這位航海家是哥倫布,C選項正確,迪亞士到達的地方是好望角,達伽馬到達印度,麥哲倫進行了環球航行,因此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本題解題關鍵詞是“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島”這些錯誤的命名,結合所學可知這是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8、C【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可知,秦朝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大權,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故秦朝三公九卿中,負責監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C項符合題意;AB兩項不合題意;“通判”一職,始于宋,止于清,是地方行政官員的一種。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9、D【解析】

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北朝時期統治者為宣揚佛教,開鑿了許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D是云岡石窟。所以D符合題意,ABC項不是山西的,不符合題意。故選D。10、B【解析】

依據題干“1950年張仃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漫畫《紙老虎——杜魯門申明》”,國民黨發動內戰是在1946年,故A不符合題意。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幟武裝干涉朝鮮,并公然入侵,把戰火延燒到中國的東北邊境,為此新中國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定,故B符合題意。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是在1948年,故C不符合題意。北約與華約對峙局面形成始于1955年華約建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1、D【解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掉六國,建立了秦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D符合題意;ABC三項的內容不是“深刻而持久的印記”的表現,不符合題意;故選D。12、C【解析】根據題干“辛亥革命的歷史性巨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里的巨變指的辛亥革命的一大成果,即在孫中山領導下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A項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B項為五四運動,D項為國民大革命。故正確答案為C。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哥倫布當年的探險遠航就是為了尋找黃金,滿足發財的欲望。他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歐亞大陸與美洲大陸聯系起來,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促進了各地區之間的交往,但同時西方殖民者的開始人侵美洲,給美洲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對美洲實行長期殘酷的殖民統治和掠奪,給美洲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理由闡述不拘泥于上述文字表述,只要觀點正確,理由充分即可給分。【解析】

從材料中可以看出是對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兩個角度的評價,包括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結合所學可知,哥倫布當年的探險遠航就是為了尋找黃金,滿足發財的欲望。他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歐亞大陸與美洲大陸聯系起來,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促進了各地區之間的交往,但同時西方殖民者開始人侵美洲,給美洲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對美洲實行長期殘酷的殖民統治和掠奪,給美洲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14、(1)打破了住宅區和商業區分置的布局;店鋪經營時間長,從白天一直延續到后半夜。(2)日本阻斷了重慶的物資供應和銷售的國際通道;四大家族的經濟掠奪。(3)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對國企進行改革。增強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活力,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解析】

(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東京城市商業繁榮,打破了住宅區和商業區分置的布局;店鋪經營時間長,從白天一直延續到后半夜。(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全國抗戰初期,重慶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全國抗戰后期,重慶的經濟卻瀕于崩潰,這一變化的原因是日本阻斷了重慶的物資供應和銷售的國際通道;四大家族的經濟掠奪。(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80年代,為了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國家對城市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對國企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實施,增強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活力,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15、辛亥革命、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國從此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