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_第1頁
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_第2頁
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_第3頁
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_第4頁
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二○二〇年八月i 11.1項目建設背景 1 2 2 31.5方案適用年限 7 72礦區概況 102.1項目概況 10 142.3礦產資源概況 17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 343.1礦產品需求現狀與預測 343.2主要建設方案的確定 353.3礦床開采 423.4選礦及尾礦設施 473.5總圖運輸及公用輔助設施 493.6職業衛生與安全 543.7環境保護 593.8建設工期與勞動組織 624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 644.1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 644.2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 754.3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原則、目標和任務 754.4礦山地質環境防治工程 805土地復墾 905.1土地復墾方向性與可行性分析 905.2土地復墾質量要求與復墾措施 1025.3工程設計及工程測算 1066經費估算 1076.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費用估算 1106.2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費用估算 1126.3土地復墾費用估算 1166.4項目經費投資構成匯總 1207進度安排 1237.1建設工期 1237.2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進度安排 1237.3土地復墾進度安排 1248保障措施 1268.1組織保障措施 1268.2技術保障措施 1268.3監管保障措施 1278.4資金保障措施 1298.5公眾參與 1308.6土地權屬調整方案 1319效益分析 1329.1經濟效益 1329.2生態效益 1339.3社會效益 1349.4綜合評價 13410結論與建議 135 135 1371、襄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于《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20年3月底)》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襄自然資儲備字[2020]3號)2、采礦許可證3、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調查表4、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5、土地復墾費用預算表6、方案征求意見稿的回復函及相關資料7、方案公眾參與調查表比例尺1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地形地質及開采現狀圖1:20002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硅石礦資源儲量平面分布圖1:20003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2線地質及資源量估算剖面圖1:20004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4線地質及資源量估算剖面圖1:20005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露天開采基建終了及總平面布置圖1:20006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露天開采終了平面圖1:20007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露天開采邊界典型剖面圖1:20008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露天采礦方法圖9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評估圖1:2000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礦山地質環境影響預測評估圖1:2000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程部署圖1:2000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土地利用現狀圖1:10000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土地損毀預測圖1:2000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土地復墾規劃圖1:200011.1項目建設背景谷城縣高家畈礦區位于湖北省谷城縣茨河鎮石井沖村。礦區北距谷城縣約21公里,行政區劃隸屬于谷城縣茨河鎮石井沖村管轄,采礦權人為谷城縣銀信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經過多年開采,發現本區硅石礦的分布及資源量與以往相比,發生了較大變化,且與鄰區谷城縣宏順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所屬大發溝礦區安全間距不足,需調整礦區范圍,且根據企業生產需求,需擴大生產規模,為此,谷城縣銀信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委托湖北襄地資源環境有限公司對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開展資源量核實工作,編制《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20年3月底)》,襄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于2020年7月8日組織相關專家對《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20年3月底)》進行了審查,并以“襄自然資儲備字[2020]3號”進行備案。依據審查意見書,高家畈礦區擬變更礦區范圍內硅石礦控制資源量388千噸,推斷資源量374千噸,其中,累計已開采消耗控制資源量74千噸,消耗推斷資源量57千噸,保有控制資源量314千噸,保有推斷資源量343千噸。《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管理的意見》(鄂政發〔2015〕60號)、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鄂政發〔2015〕53號)等相關文件精神,谷城縣銀信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向谷城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申請辦理采礦證延續及變更礦區范圍。為認真貫徹十九大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思想,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國家有關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土地復墾的政策法規,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規范礦山開采活動,合理開發利用礦區內礦產資源,推動礦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實現資源開發、生態保護、社會效益有機統一;谷城縣銀信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編制了《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21.2編制目的根據《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嚴格執行責任清單推進簡政放權提高礦業權政務服務效能的通知》(鄂土資規〔2016〕2號)規定,省、市、縣三級發證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土地復墾方案》、《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合并為《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該方案的編制,主要是為該礦區采礦權出讓、采礦權價款評估、繳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及土地復墾備用金提供依據,同時作為礦山辦理采礦權登記、變更及延續手續、礦山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治理、土地復墾的必備要件之一。1.3編制原則從本礦山生產建設的自身特點出發,根據當地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確保《方案》經濟上可行、技術科學合理、綜合效益最佳的原則,礦山企業應嚴格按照《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國土資規〔2017〕4號)文件要求進行綠色礦山建設。(1)堅持合理開發、有效保護原則,以建設“安全礦業、綠色礦業、和諧礦業”為目標,提升辦礦水平,促進礦山開采業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2)建設成為管理科學、開采規范、綠色環保、安全和諧、技術先進的新型礦山,形成科學管理、規范開采的長效機制,促進礦山開采企業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服務。(3)對采礦區采取“人防、技防、物防”(即動態巡查、錄像監控、設置路障)等手段進行全方位監督,堅決杜絕違章開采行為,消除安全隱患。(4)堅持“邊開采邊治理”原則,定期開展地質環境恢復治理。31.4編制依據1.4.1法律、法規和規章(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6)《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7)《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年12月29日修訂并施行);(8)《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訂并施行);(9)《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19年4月23日修訂并施行);(10)《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12年12月修訂并施行);(12)《湖北省礦產資源開采管理條例》(1997年12月3日施行);(13)《土地復墾條例》(2011年3月5日施行);(14)《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2013年3月1日起施行);(15)《湖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2010年7月30日起施行);(16)《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2016年1月5日修訂并施行);(17)《地質災害防治條例》(2004年3月1日起施行)。1.4.2政策性文件(1)《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管理的意見》(鄂政發);(2)《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嚴格執行責任清單推進簡政放權提高礦業權政務服務效能的通知》(鄂土資規〔2016〕2號);(3)《湖北省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關閉實施方案》(鄂政辦函〔2013〕234);(4)《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鄂政發);(5)《關于加強生產建設項目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225);(6)《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切實做好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工作的通知》(鄂國土資發〔2007〕77號);國土資發〔2009〕63號);(8)《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貫徹實施〈土地復墾條例〉的通知》(鄂土資發〔2011〕102號);(9)《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21號);(10)湖北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轉發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方恢復案編制審查及有關工作的通知》(鄂土資辦文[2009]104);(11)《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貫徹執行(湖北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備用金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鄂財綜發〔2007〕42號);(12)《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關于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及生態復綠方案編制及評審工作的通知》(鄂土資辦文[2016]22號);(13)《財政部國土部環保部關于取消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的指導意見》(財建[2017]638號);(14)《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第3號令);(15)《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試行)的通知》(國經貿安全〔2000〕189(16)《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1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2014)第653號令修訂);5(18)《小型露天采石場安全管理與監督檢查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9號)。1.4.3有關規范、規程和標準Ⅰ.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類(1)《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強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審查的通知》(國土資發[1999]98號);(2)《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湖北省固體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編制要求(試行)的通知》(鄂土資發〔2012〕108號);(3)《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GB16423-2006);(4)《非金屬礦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DZ/T0312-2018);(5)《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14);(6)《礦山電力設計規范》(GB50070-2009);(7)《廠礦道路設計規范》(GBJ22-87);(8)《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GB50187-2012);(9)《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10);(10)《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12801-2008);(11)《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GB5083-1999);(12)《機械設備防護罩安全要求》(GB8196-2003);(13)《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87-2013);(14)《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92);(15)《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J50011-2010)2016年版;(16)《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17)《勞動保護用品選用規則》(GB11651-2008);(18)《漏電保護器安裝和運行》(GB13955-92);(19)《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DL/T621-1997);(20)《工業與民用電力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GBJ65-83);(21)《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03);6Ⅱ.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類(22)《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23)《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指南》(國土資源部2016年);(24)《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DZ/T0286-2015)(25)《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DZ/T0245-2004);(26)《場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T/CAGHP025-2018;(27)《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2008);(28)《水土保持工程設計規范》(GB51015-2014);(29)《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規程》(DZ/T0287-2015);(30)《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規范》(GB12719-1991);(31)《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32)《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1993);(33)《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版);(34)《地下水動態監測規程》(DZ/T0133-1994);(35)《地下水監測規范》(SL/T183-96);(36)《防洪標準》(GB50210-2014);Ⅲ.土地復墾類(37)《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TD/T1031.4-2011);(38)《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TD/T1031.1-2011);(39)《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2006);(40)《土地復墾質量控制標準》(TD/T1036-2013);(41)《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標準》(2011);(42)《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17);(43)《主要造林樹種苗木》(GB6000-1999)。1.4.4其他技術資料(1)《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20年37月底)》(湖北襄地資源環境有限公司,2020年7月);(2)襄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于《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20年3月底)》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襄自然資儲備字[2020]3號);(3)《谷城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4)土地利用現狀圖(圖號:I49G095060);(5)現場調查資料。1.5方案適用年限基建期0.5年,礦山總服務年限6.7年。本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采用邊開采邊治理的方法。考慮到礦山閉坑后的生態復綠及后期監測管護時間預計3年,確定該礦山生態復綠期限為9.7年(2020年9月—2030年5月)。由于礦山環境問題是一個動態問題,它是隨著礦山開采的進程而隨之變化產生新的環境問題,故本方案適用年限為9.7年,但每5年應進行一次修編。方案適用年限內,如采礦權人申請變更礦區范圍、礦種、規模、開采方式,必須重新編制或修編本方案。1.6方案摘要1.6.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摘要(1)開采對象:擬變更礦區范圍內硅石礦;至2020年3月底)》,擬變更礦區范圍內硅石礦控制資源量388千噸,推斷資源量374千噸;其中,累計已開采消耗控制資源量74千噸,消耗推斷資源量31千噸,保有控制資源量314千噸,保有推斷資源量343千噸。設計利用資源儲量為657千噸,可采儲量為624千噸。8(3)建設規模:10萬噸/年。(4)礦山生產服務年限6.2年,基建期0.5年,礦山總服務年限6.7年;(5)產品方案:硅石礦原礦;(6)礦山總投資:1975萬元;(7)稅后利潤:443.10萬元/年;(8)開采方式:露天開采;(9)開拓運輸方案:公路開拓、汽車運輸;(10)采礦方法:自上而下水平臺階采礦工藝;(11)選礦工藝:不選礦,只需破碎加工即可銷售。1.6.2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摘要(1)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屬中等類型,評估區重要程度分級為較重要區,礦山建設規模為小型,故綜合確定本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級別確定為二級評估,評估區面積0.92km2。(2)現狀評估結果:現狀條件下,按地質環境影響程度進行分區,將整個評估區劃分為地質環境影響嚴重、較嚴重和較輕三個級別,其中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嚴重區面積為0.090km2,占評估區總面積的9.8%;較嚴重區面積為0.094km2,占評估區總面積的10.2%;較輕區面積為0.736km2,占評估區總面積的80%。(3)預測評估結果:將評估區劃分為地質環境影響嚴重區、較嚴重區和較輕區,其中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嚴重區面積為0.139km2,占評估區總面積的15.1%;較嚴重區面積為0.075km2,占評估區總面積的8.2%;較輕區面積為0.706km2,占評估區總面積的76.7%。(4)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劃分為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面積分別為0.139km2、0.075km2、0.706km2。同時將綜合治理工作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階段進行。(5)礦山地質環境防治工程主要為截排水溝工程、排土場擋土墻工程、局部邊坡治理工程、監測工程、植被復綠工程。(6)本項目礦山恢復治理工程總投資380.55萬元,其中,建筑工程264.689萬元,監測費用32.88萬元,施工臨時工程5.95萬元,獨立費用58.92萬元,基1.6.3土地復墾摘要(1)土地利用情況項目區由露采坑、工業場地、礦山公路構成,總面積為20.1445hm2,占地范圍內土地屬谷城縣茨河鎮石井沖村集體所有,土地現狀全部為林地。(2)土地損毀情況項目區開采將共損毀土地20.1445hm2,其中已損毀土地面積15.2164hm2,擬壓占6.2511hm2。(3)土地復墾目標項目區已損毀和擬損毀土地面積共20.1445hm2,經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實際復墾土地面積20.1445hm2,設計復墾率為100%。通過土地復墾,預計恢復林地17.3431hm2,草地1.8250hm2,坑塘水面0.9764hm2。(4)土地復墾投資情況本項目土地復墾總面積20.1445hm2(302.17畝采用綜合單價法進行計算項目土地復墾靜態總投資221.32萬元,單位面積投資7324元/畝;動態投資總額為243.07萬元,單位面積投資8044元/畝。通過土地復墾后的長期經濟效益較好,主要體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2礦區概況2.1項目概況2.1.1礦山基本情況礦區位于湖北省谷城縣茨河鎮石井沖村。礦區北距谷城縣約21公里。地家大地坐標系)。礦區距谷城縣城公路運距29公里,至廟灘鎮公路運距約12公里,礦區有礦山公路與S303省道連通,運距約6公里,北西可至谷城縣城,向東可至襄陽市區;谷城縣城有襄渝鐵路、G70高速經過,交通較為便利(見圖2-1)。圖2-1礦區交通位置圖谷城縣銀信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采礦權基本情況詳見表2-1。表2-1高家畈礦區采礦權基本信息表采礦權人谷城縣銀信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有效期2021年1月27日采礦證號C4206252010087130074000礦區面積0.3711平方公里發證機關谷城縣國土資源局開采深度由451米至186.4米標高拐點坐標1980西安坐標系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序號xy序號xy13550389.0037569405.0013550392.3437569520.8023550537.0037569313.0023550540.3437569428.8033549833.0037568299.0033549836.3437568414.7943549335.0037568257.0043549338.3437568372.79礦業權人谷城縣銀信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所屬“湖北省襄樊市谷城縣銀信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茨河高家畈硅石礦”與鄰區谷城縣宏順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所屬“谷城縣宏順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茨河鎮大發溝硅石礦”安全間距不足,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鄂政發〔2015〕53號),需調整(縮小)礦區范圍;由于對礦區內礦層分布情況重新進行了圈定,擬變更礦區范圍內礦體賦存最高標高為+490m,最低賦存標高為+260m,本次擬將開采深度由+451m至+186.4m調整為由+490m~+260m。高家畈礦區擬變更采礦權范圍見表2-2。表2-2高家畈礦區擬變更采礦權范圍拐點坐標表序號XY標高面積備注13550389.1537569210.96+490m至+260m0.2720平方公里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23549895.8837568980.0533549338.3437568372.7943549836.3437568414.79礦區衛片圖如圖2-2。擬變更采礦權范擬變更采礦權范采礦證范圍采礦證范圍圖2-2礦區衛片圖2.1.2礦業權設置情況2007年谷城縣銀信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取得了本礦區的采礦權,面積0.0647平方公里,由5個拐點組成,其后經歷了1次變更,采礦權設置情況詳見表2-3,現該采礦權處于有效期內。表2-3高家畈礦區采礦權沿革情況一覽表采礦權人采礦許可證范圍證號發證機關有效期限拐點坐標面積(km2)開采深度點號X坐標Y坐標123456789谷城縣銀信礦業有限責任公司4206250710003谷城縣國土資源局2007年6月至201713550434.0037569507.000.0647由250m至0m23550598.0037569449.0033550463.0037569067.0043550376.0037569100.0053550345.0037569256.00谷城縣銀信礦業有限責任公司C4206252010087130074000谷城縣國土資源局2011年12021年1月27日13550389.0037569405.000.3711由451米至+186.4米23550537.0037569313.0033549833.0037568299.002.1.3礦山開發利用情況一、礦山設計情況2010年10月,武漢地質工程勘察院依據《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硅石礦二〇一〇年度地質測量報告》編制了《湖北省谷城縣高家畈硅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下稱《方案》),根據《方案》,礦山設計如下:開采規模:2.5萬噸/年。開采深度:+490m至+190m。開采方式:露天開采。開拓運輸方式:公路開拓,汽車運輸。服務年限:10年。二、礦山開采情況谷城縣高家畈硅石礦于2007年建礦,前期僅零星開采,礦山設計生產能力1萬噸/年,2010年,經過工作,礦山生產能力擴改為2.5萬噸/年。礦山自取得采礦許可證以來,修建了礦山公路、開采場地,工業場地、工業建筑、石料生產線,并進行了開采區覆蓋層剝離。礦山基本維持正常生礦山當前已形成約6個露天采坑,主要分布于礦區中南部,6個采坑底標高分別為:+391米,+350米,+307米,+300米,218米,214米。礦山采用公路開拓、汽車運輸,水平臺階開采方法,自上而下分層開采。采用潛孔鉆鑿巖,電雷管起爆,挖掘機裝礦,汽車運輸的開采方式。截至2020年3月底,礦區內累計開采消耗礦石131千噸。三、資源利用情況礦山所開采硅石礦礦石主要用于硅鐵,經多年的生產銷售,結合本次核實現場了解的情況,礦山所生產的礦石經破碎、手選、清洗后,質量符合使用單位的要求。2.1.4社會經濟概況區內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有小麥、玉米、水稻,兼種桃子、紅薯、油菜等經濟作物。工業經濟以磷化工和硅石礦等采礦業、加工業為主。礦山周邊環境、水源、電力及人力資源,滿足礦山建設需求。2.2.1地貌本區屬中山區,海拔高度在180—500m之間,最高峰為南西部無名山峰海拔500m,最低點為北部大扒溝海拔180m(最低侵蝕基準面),相對高差320m,礦體賦存標高+490~+260m。區內山頂呈渾圓狀,溝谷開闊,溝谷多呈“U”字類型,多為干溝。坡度10°—30°之間,評價坡度在25°左右。2.2.2氣候本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及北濕帶季風氣候區的過渡地帶。四降雨降雨主要在夏季,占全年降雨量的45%左右,陰雨天以7、8月最多,月平均陰雨日為16.5天。全年無霜期平均269天。區內無大的地表水體,礦區范圍外北東部為大扒溝水庫,洪水位標高為+190m。2.2.3土壤項目區土壤質地野外鑒定屬砂質土:干時手握成團,但極易散落;潤時握成團后,用手小心拿不會散開;表土平均厚度50cm。砂質土的主要肥力特征為蓄水力弱、養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溫變化快,但通氣性、透水性好,易耕作。土壤含砂粒較多,粘粒少,顆粒間空隙比較大,所以蓄水力弱,抗旱能力差。砂質土適宜種植耐旱、耐瘠、生育期短、早熟的作物。項目區土壤剖面見照片2-2。2.2.4生物項目區內多為林地,植被覆蓋率較高,主要原生樹種主要為喬木、野生灌木、雜草等,野生木本植物主要有苦楝、馬桑、牡荊、白背葉、鹽膚木、山槐、女貞、構樹、野桑樹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茅、天葵、香茅草、狗尾草、車前草、野菊花、狗牙根、浦公英等。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蔬菜、水稻等。項目區內沒有需要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植物等。項目區內野生動物較少,主要有野豬、錦雞、野兔、黃鼠狼、鼠類、蛇類、青蛙、山雀、八哥等。水生魚類資源主要有草魚、鯉魚、鯽魚、鯖魚、鰱魚、鳊魚、白魚等。項目區植被見照片2-3。2.2.5水文礦區位于區域水文地質單元的補給、徑流區。區內無大的地表水體,礦區范圍外北東部為大扒溝水庫,洪水位標高為+190m。礦區范圍內水系不發育,僅零星分布一些堰塘。礦區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約+180m。擬開采礦體標高范圍+490米至+260米。礦區內地表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補給,大氣降水大部分順地勢由高向低溝谷,礦區未見泉水出露。照片2-2項目區土壤剖面照片2-3項目區植被2.3礦產資源概況2.3.1礦區總體概況2.3.1.1礦區總體規劃情況2016年,原襄陽市國土資源局組織編制了《襄陽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2016年,谷城縣國土資源局組織編制了《谷城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根據上述規劃,硅石礦類礦山屬于谷城縣礦產資源開發整合重要礦產,是谷城縣主要開發利用礦種。2.3.1.2本項目與礦區總體規劃關系本項目位于上述規劃范圍之內,且符合上述規劃及礦業權設置方案的具體設置,本礦區與鄰區谷城縣宏順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所屬“谷城縣宏順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茨河鎮大發溝硅石礦”安全間距不足300米,擬調整礦區范圍符合國家有關文件要求。圖2-3礦區周邊礦業權位置關系圖2.3.2礦區資源概況2.3.2.1礦區地質礦區位于揚子陸塊區(Ⅰ級單元)上揚子古陸塊(Ⅱ級單元)大巴山—大洪山前陸褶沖帶(Ⅲ級單元)過渡灣-大洪山前陸沖斷帶(Ⅳ級單元)(Ⅱ2-1-1)。一、地層礦區內出露地層為震旦系上統燈影組第二巖性段(Z2∈1d2)及第三巖性段(Z2d3),寒武系下統劉家坡組—天河板組(∈1l-t),溝谷及山坡部分地段有第四系覆蓋,現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燈影組(Z2∈1d):工作區范圍內出露第二巖性段第五、第六亞段及第三巖性段,敘述如下:(1)燈影組第三巖性段(Z2∈1d3主要分布于礦區中部偏南,巖性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白云巖、硅質白云巖,局部含硅質條帶或團塊,上部泥質含量升高為泥質白云巖,有時地表巖石風化呈葉片狀,喀斯特化。(2)燈影組第二巖性段第六亞段(Z2∈1d2-6)在礦區內廣泛分布,主要分布于小寨子—老虎崖北東、姚包子以南的山坡一帶,巖性主要為硅質巖,可進一步細分為三個巖性層:上部為角礫狀硅質巖;中部為乳白色—灰色厚層狀硅質巖,中部硅質巖為本區硅石礦的賦存層位;底部為硅質頁巖、泥巖,偶夾一層硅質巖,當其厚度較大時,亦成為硅石礦礦層。(3)燈影組第二巖性段第五亞段(Z2∈1d2-5)主要分布于礦區西南部小寨子—老虎崖西南及東南部局部,巖性主要為淺灰色、灰色、深灰色薄-中厚層硅質條帶微晶白云巖、硅質白云巖。上部硅質條帶相對增多,局部夾薄層狀、透鏡狀硅質巖。2、劉家坡組—天河板組(∈1l-t主要分布于礦區北部大扒溝兩側。下部為薄層泥質灰巖夾黃褐色—土黃色頁巖,泥質灰巖中泥質分布不均勻,形成類似蠕蟲狀構造;中部為灰綠色頁巖、泥巖;上部為泥質條帶灰巖,泥質條帶與灰巖層基本呈等厚的互層狀,單層厚度一般1~3cm,局部夾有黃褐色3、第四系(Q4可分為沖洪積層和殘坡積層兩類,其中,沖洪積層分布于溝谷底部,以粘土、亞砂土為主,夾雜少量巖石碎塊,厚度不詳,殘坡積層主要分布于山坡,主要由亞砂土及巖石碎塊組成,分布不均勻,厚度一二、構造礦區位于襄(樊)—廣(濟)斷裂以南,屬揚子臺緣前陸構造帶,區域上出露地層為震旦系燈影組—寒武系石牌組的一套碎屑—碳酸鹽沉積巖系,總體構造線方向呈近東西向。礦區內發育有兩條斷層構造,為正斷層,斷層西側走向近東西向,東側走向北東—南西向。斷層傾角70°左右。地層總體傾向北東,一般為11~40°,局部受構造影響,傾向北或北北西向。傾角20~48°。礦體節理構造發育,多走向北東—南西向,近直立。主要節理產狀:128°三、變質巖礦區內無變質巖出露。四、巖漿活動礦區內無巖漿活動。2.3.2.2礦(床)體地質特征一、礦體特征本區硅石礦呈層狀賦存于震旦系上統燈影組第二巖性段第六亞段(Z2∈1d2-6)硅質巖中,總體表現為傾向北—北東的單斜層狀礦床,在擬調整礦區內圈定了2個硅石礦體(Ⅰ、Ⅱ),各礦體特征敘述如下:展布于姚包子以西,為層狀礦體,由ZK1、ZK6、BT1、BT2等工程控20制。礦體傾向26~35°,傾角30~45°;礦體基本順坡分布,呈近似矩形展布,分布于礦區南端山脊老虎崖一帶,為層狀礦體,由ZK5、ZK8、BT3等工程控制。該處礦層產狀變化較大,總體表現為傾向北西,傾角10~30°;礦體分布于山脊及北東坡,形態近似三角形,直徑90m左右,礦層垂直厚度3.82~13.7m,厚度變化系數為237%;品位98.40~99.09%,品位變化系數為0.1%,礦體賦存標高由+490m至+450m。二、礦體的形態、產狀、規模礦體出露于地表,或被第四系及頂板覆蓋,礦體位于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之上,礦體賦存層位產狀較穩定,局部略有變化。礦體在采礦許可證范圍分布較零散,基本均有頂板或第四系殘坡積物覆蓋。礦體沿走向和傾向方向連續性較差,厚度總體變化較小。礦區范圍內發育有一系列節理、斷裂等構造,對礦體的延伸、分布有較大影響,區內礦體發育有密集的節理構造,節理走向北東—南西向,節理密度多為5~10條/米,多處地段因斷裂、崩塌剝蝕等作用,導致礦體底板硅質頁巖出露,形成無礦區(帶),造成區內硅石礦體常表現為“雞窩礦”。礦區內礦體投影長約300m,寬約130m度約6米,總體產狀30°∠25°。礦體賦存標高:+490~+260m。在礦區范圍內,礦體總體走向北西—南東向,傾向北—北東,一般為10°~52°,傾角20°~48°。由于受后期構造局部傾向北西向。礦層延伸方向與區域總體構造線方向基本一致。三、礦石質量1、礦石物質組成、結構構造褐鐵礦氧化鐵(<1%),偶爾可見金紅石,礦石結構主要為粉屑—砂屑結構、粉晶—隱晶結構,塊狀構造、條帶狀構造、角礫狀構造。21硅石礦石的化學成分主要為SiO2,單個樣品含量在96.40-99.60%之間,P2O5(0.04%)等。礦石有用組分為SiO2,有害組分主要為Al2O3、CaO、P2O5等。其中Ⅰ號礦體單工程平均SiO2含量在97.96-99.15%之間,平均含量98.40-99.09%之間,平均含量98.65%,品位變化系數為0.1%。3、礦石的風(氧)化特征本區硅石礦賦存于震旦系上統燈影組第二巖性段第六亞段(Z2∈1d2-6)硅質巖中,受斷裂、節理及風化淋濾等作用的影響,導致礦石相關組分含量發生變化,成為夾石或者實際意義上的“頂板”。根據礦山多年生產經驗,除近地表風化強烈地段、硅質巖頂部碎裂狀硅質巖、底部硅質頁巖夾泥巖之外,本層位硅質巖基本均可作為硅石礦,硅質巖呈隱晶質的致密塊狀,局部雜質含量超標時,可通過手選、水洗等手段,優化礦石質量,提高礦石品位,使其滿足使用要求。四、礦石類型和品級礦石自然類型分為乳白色硅石礦、灰色硅石礦二種,其中以灰色硅石礦為主,乳白色硅石礦質量最佳。乳白色、灰白色或淺灰色,粉晶—隱晶結構,塊狀構造,礦物成分以石英為主,占97%以上,其次有絹云母(<1%),磷灰石(<0.5%),褐鐵礦1%礦石晶形呈他形,晶粒表面比較干凈,以泥晶結構(粒徑0.01mm)為主,約占整個巖石的90-95%,粉晶結構(粒徑0.05mm)次之,約占整個巖石的5%左右,晶粒間零星的見有一些細小的絹云母、褐鐵礦、磷灰石。礦石在鏡下見有一些不規則的裂隙,雜亂分布,局部見一些收縮裂隙,其中重晶的粉晶—細晶石英充填,很細小的裂隙中見有氧化鐵分布。乳白色硅石礦產于硅質巖層的中部,常夾有少量的灰色硅石礦條帶,偶爾可見到硅質條帶白云巖團塊,該礦石品位大部分SiO2>99%。222、灰色硅石礦其次有絹云母(<1%),磷灰石(<2%),褐鐵礦氧化鐵(<1%),偶爾可見金紅石。該類型礦石主要產于硅質巖層的中上部。本礦床的礦石的工業類型僅一種,即硅鐵用硅石礦石。五、礦體圍巖和夾石本區硅石礦產于震旦系上統燈影組第二巖性段第六亞段(Z2∈1d2-6)硅質巖含礦層底板為燈影組第二巖性段第五亞段(Z2∈1d2-5)硅質條帶白云巖,頂板為燈影組第三巖性段(Z2∈1d3)灰質白云巖、含硅質條帶白云巖,但因相關工業指標的限制,礦體所賦存的硅質巖這一層位并非都可作為硅石礦利用,因此,礦體的直接頂底板通常仍為硅質巖,其中,頂板通常為角礫狀硅質巖(其因有害組分含量超標且SiO2含量低于指標要求而成為硅石礦體的直接頂板礦層底板通常為硅質巖底部的硅質頁巖、泥巖,部分地段為第五亞段的燧石條帶白云巖。礦體內一般無夾石分布,僅局部地段夾有厚度較小的硅質頁巖、泥巖或者少量組分達不到工業指標要求的硅質巖,其分布較局限,ZK8中見有厚約2.3米的硅質頁巖夾層,需予以剔除。礦區內地表土覆蓋不均勻,礦區西南部山頂一帶(Ⅳ號礦體)覆蓋較薄(1~4m其余地段第四系覆蓋層厚度多在5~10m之間,平均厚約8m。根據開采現場了解的情況,礦山在開采過程中,地表土經剝離后一般都堆棄在附近無礦帶,或回填在采坑內,作為礦山覆土復綠的材料。2.3.2.3礦石加工技術性能本區硅石礦礦石定點供應至四川省相關企業用于生產硅鐵,根據使用方的要求,礦石中SiO2含量應在99.5%以上,本區硅石礦原礦石常達不到該指標要求,主要為因含“鐵線”等導致有害組分含量較高,礦山企業在開采過程中需進行手選、清洗等以降低有害組分的含量,使用方再通過“配礦”、23除雜等工藝,使礦產品指標滿足生產硅鐵所需。礦產品僅一種,即標礦,規格為5~15cm。礦石生產流程為:剝離覆蓋層—潛孔鉆鑿巖—中深孔爆破—鏟車運輸過篩—破碎—手選—清洗—成品。由于硅石礦質脆,產品規格要求高,對于加工破碎的塊度大于標礦指標的,可進一步加工至所需規格,但對于開采及加工破碎的過程中產生的小于規格要求的礦石,由于規格達不到要求而成為“廢石”。若改變礦石用途,需按規范補作相應分析測試工作,重新進行評價。2.3.2.4礦床開采技術條件一、水文地質(一)水文地質概況1、地形、地貌本區屬中山區,海拔高度在180—500m之間,最高峰為南西部無名山峰海拔500m,最低點為北部大扒溝海拔180m(最低侵蝕基準面),相對高差320m,礦體賦存標高+490~+260m。區內山頂呈渾圓狀,溝谷開闊,溝谷多呈“U”字類型,多為干溝。坡度10°—30°之間,評價坡度在25°左右。2、氣象、水文本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及北濕帶季風氣候區的過渡地帶。四降雨降雨主要在夏季,占全年降雨量的45%左右,陰雨天以7、8月最多,月平均陰雨日為16.5天。全年無霜期平均269天。區內無大的地表水體,礦區范圍外北東部為大扒溝水庫,洪水位標高為+190m。(二)含水層24區內地層含(隔)水性簡述如下:孔隙含水層:分為沖洪積層和殘坡積層兩類,其中,沖洪積層分布于溝谷底部,以粘土、亞砂土為主,夾雜少量巖石碎塊,厚度不詳,殘坡積層主要分布于山坡,主要由亞砂土及巖石碎塊組成,分布不均勻,厚度一般1~8米,平均厚5米左右。為孔隙含水層。依據區域水文資料,該層富水性弱。巖溶裂隙含水層:燈影組第三巖性段(Z2∈1d3)巖性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灰質白云巖,上部泥質含量升高為泥質白云巖,有時地表巖石風化呈葉片狀,喀斯特化。依據區域水文地質資料,該層富水性中等。裂隙含水層:燈影組二段第六亞段(Z2∈1d2-6)巖性為硅質巖,由塊狀硅質巖與條帶狀硅石層組成,一般塊狀硅石層位于中部,上下為條帶狀硅石層,為硅石礦賦存層位。燈影組二段第五亞段(Z2∈1d2-5)淺灰色、灰色、深灰色薄-中厚層硅質條帶微晶白云巖、硅質白云巖。上部硅質條帶相對增多,局部夾薄層狀、透鏡狀硅質巖,地表多已風化。分布面積大。巖石節理裂隙發育,地質資料,該層富水性中等。相對隔水層:寒武系下統劉家坡組—天河板組(∈1l-t)下部為薄層泥質灰巖夾黃褐色—土黃色頁巖,泥質灰巖中泥質分布不均勻,形成類似蠕蟲狀構造;中部為灰綠色頁巖、泥巖;上部為泥質條帶灰巖,泥質條帶與灰巖層基本呈等厚的互層狀,單層厚度一般1~3cm,局部夾有黃褐色頁巖。(三)地下水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礦區內地表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補給,大氣降水大部分順地勢由高向低溝谷,礦區未見泉水出露。地下水類型主要是風化裂隙水,靠大氣降水補給,受季節影響較大。區內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為約為180m,擬開采礦體出露標高在+186.4m(四)水文地質現狀主要礦體有2個,礦體開采標高為:+451m至+186.4m;礦體賦存標高:+490m至+260m;25礦山當前已形成約6個露天采坑,主要分布于礦區中南部,6個采坑底標高分別為:+391米,+350米,+307米,+300米,218米,214米,其中218米、214米兩個采坑已經復墾復綠,復綠效果顯著,植被成活率高,礦區最低侵蝕基準面海拔標高標高為約為180m。礦山的開拓方式:礦山采用公路開拓、汽車運輸,水平臺階開采方法,自上而下分層開采。采用潛孔鉆鑿巖,非電雷管起爆,挖掘機裝礦,汽車運輸的開采方式。采礦方法:露天開采。排水情況:因采坑位置高于當地侵蝕基準面故雨季排水都是自然排泄。(四)礦坑充水因素對礦區來說大氣降水是礦區充水的主要因素,采坑位于山脊,其充水方式有兩種:一是大氣降水直接進入采礦場;二是地下水沿裂隙或斷層滲入采礦場內,這種充水主要是受雨季持續降水較長時間影響。(五)礦坑涌水量預測當前采坑位于山脊,匯水面積極小,同時礦區采坑均為單邊坡采坑當前無凹陷,采坑可自然排水,雨季排水量也不大,故不計算礦坑涌水量。礦體均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之上,區內無地表水體,巖溶、節理裂隙發育,礦床屬以巖溶裂隙含水層充水為主的礦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故,依據《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GB/T13908-2002本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二、工程地質(一)工程地質巖組劃分礦區未采取巖石物理力學樣,參考周邊礦區(盛康硅石礦柳榆溝礦區)資料,礦區出露巖層工程地質巖組劃分如下:1、松散巖組(Ⅳ):礦區內地表土覆蓋不均勻,礦區西南部山頂一帶(Ⅳ號礦體)覆蓋較薄(1~4m),其余地段第四系覆蓋層厚度多在5~10m之間,平均厚約8m。根據開采現場了解的情況,礦山在開采過程中,地表土經剝離26后一般都堆棄在附近無礦帶,或回填在采坑內,作為礦山覆土復綠的材料,同時第四系覆蓋層力學強度低,堆放在無礦帶不加以攔擋易產生滑坡、崩塌等變形破壞。2、層狀結構較堅硬—堅硬巖組(II1燈影組第三巖性段(Z2∈1d3)為礦體頂板,巖性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灰質白云巖上部泥質含量升高為泥質白云巖,有時地表巖石風化呈葉片狀;燈影組第二巖性段第五亞段(Z2∈1d2-5)為礦體底板,巖性為淺灰色條帶狀硅質白云巖夾薄層狀硅質巖;燈影組中段第六亞段(Z2d2-6)硅質巖。巖石強度高,穩定性較好。據參考資料得知礦體及其頂底板巖石物理力學樣分析得巖石抗壓強度42.3—104Mpa。3、軟弱巖組(Ⅲ):劉家坡組—天河板組(∈1l-t)巖性下部為薄層泥質灰巖夾黃褐色—土黃色頁巖,泥質灰巖中泥質分布不均勻,形成類似蠕蟲狀構造;中部為灰綠色頁巖、泥巖;上部為泥質條帶灰巖,泥質條帶與灰巖層基本呈等厚的互層狀,單層厚度一般1~3cm,局部夾有黃褐色頁巖。巖石強度低。(二)巖層結構面特征1、Ⅲ級結構面核實區范圍內主要發育有兩組斷裂構造,為正斷層,斷層西側走向近東西向,東側走向北東—南西向。斷層傾角70°左右。從地表觀察,有的斷裂帶內巖石已硅化,雖膠結較好,但強度已降低,變化大,地表易風化成溝槽,或有粘性土覆蓋,成為巖層中的薄弱地帶。從鉆孔中的巖芯看:部分構造角礫巖具硅化,膠結較好,強度比較高;少部分構造角礫巖膠結差,巖芯破碎,強度低。受斷裂構造影響,在不同程度地破壞了礦體及圍巖的完整性,開采過程中會造成了局部地段邊坡的失穩。礦體節理構造發育,多走向北東—南西向,近直立。主要節理產狀:128°∠70°。這些節理裂隙破壞了巖礦石的完整性,開采過程中會出現邊坡危巖和掉塊現象。區內巖礦石的原生結構面主要有層理面,層間結合牢固,只有在受外力作用下層理才可能遭到破壞,一般對巖體完整性影響較小。但斷層內及其兩側巖礦石受構造作用影響,會改變原巖結構構造,降低了力學27(三)采區工程地質現狀露天采區邊坡穩定性:礦山現主要有6個采坑,6個采坑底標高分別為:+391米,米,+300米,218米,214米,其中218米、214米兩個采坑已經復墾復綠,復綠效果顯著,植被成活率高,其余4個采坑臺階高一般10至30m,礦山沿礦體走向進行露天開采。礦區實行邊剝離邊開采,以臺階式剝離為主,礦區目前的開采平臺,局部開采臺階偏高陡,存在安全隱患,但尚未出現嚴重的變形破壞,整體而言,坡體結構完整性較好,現狀條件下人工邊坡處于穩定-基本穩定狀態。根據現場調查,走訪,礦區以往未發生有大規模的山體開裂、滑坡、崩塌等安全生產事故。但由于部分人工邊坡空間形態較為高陡,部分開采平臺未分臺階開采,一坡到底,上部巖體風化節理裂隙發育,在強降雨、爆破震動等誘發因素條件下,坡體頂部覆土、浮石有發生小規模落石、掉塊的可能性。主要的危險對象為采礦平臺上的機械設備及人員,建議對欠穩定邊坡采取削坡、加固、防排水等措施。(四)工程地質條件預測評價1、未來礦山開采過程中可能誘發或加劇的工程地質問題隨著開采深度的加大,邊坡規模增大,破壞了地應力的自然平衡,有可能導致人工邊坡的變形、破壞和滑移。2、防治措施和建議(1)地表排水。修建排水溝排除邊坡范圍內外的地表水。減少對地下水(2)當邊坡內有大范圍破碎層存在時,應及時刷幫,重新調整邊坡角或則進行加固。(3)控制爆破,減少對邊坡的震動。(4)結合開采中可能出現的邊坡失穩情況,適當的選擇修建擋土墻、設置坡腳護墻、抗滑樁等人工加固措施。(5)礦山應加強不穩定邊坡的監測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治發生崩塌、滑坡及山洪泥石流等人為地質災害,確保礦山開采和周圍環境的安全。28本區地形地貌簡單,地層巖性簡單,巖石強度高,穩定性好。但構造發育,同時采坑部分地段邊坡過陡,且還有部分軟弱松散巖組分布在邊坡上,局部地段有發生礦山工程地質問題的風險。依據《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GB/T13908-2002),本礦區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程度為中等。三、環境地質條件(一)區域穩定性根據湖北省地震烈度劃分,礦區為VI度。根據1/400萬《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規范,本區動峰值應取0.05g。根據《地殼穩定性等級與地震指標》,凡震級Ms<5.5級,烈度<Ⅶ度的地區屬于穩定區,依此標準,本區屬穩定區。(二)礦區環境地質現狀1、地形地貌景觀破壞本區為中山地區,植被覆蓋,無各類自然保護區、人文景觀、風景旅游區等,露天開采對地形地貌景觀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該露天采場廢渣堆3處高約15—20米、寬約30—80米,厚約2—5米,多順邊坡放置,部分已復綠,但目前堆渣還沒有加以攔擋。設計要求修筑攔砂壩、擋土墻等措施,防止廢渣形成泥石流。2、水土環境污染目前礦區開采為直接機械挖掘未進行防塵降塵措施,故粉塵污染較為嚴重。且廢渣露天堆放,易造成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現象發生,由于雨水的沖刷及滲漏,也會產生大量的廢水。(三)礦區環境地質預測評價及防治措施1、礦山地質災害隨著進一步的開采,采空區的范圍將會逐漸擴大,將可能出現崩塌、邊坡失穩、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對生產生活產生影響。礦山應按設計的坡高及邊坡角開采,當邊坡巖石較破碎時應重新調整(調小)邊坡角或進行邊坡加固,并采取在邊坡上方修筑截、排水溝等措施,以防止掉塊、垮塌和滑坡造成的危害。在礦區周邊的廢渣堆場進行綜合治理,修筑擋土墻,防止山29洪泥石流,確保礦山開采和周圍環境的安全。由于硅質巖部分地段節理裂隙較發育、礦山在開采過程中當坡體較高或遇順向坡時,應加強不穩定邊坡的監測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按開發利用方案規范開采,防止邊坡掉塊、順坡向滑移。因此,需制訂科學合理的采礦方法。對固體廢棄物應有序、合理的堆放,設計穩定的邊坡角,必要時采取加固措施或修筑攔擋工程,疏浚礦區排水系粉塵、廢氣及爆破震動等,對礦山及其附近的生態環境有一定影響。簡述如廢石(土礦山開采過程中產生較多廢石(土廢石(土)堆棄過程如不采取一定措施,將可能給環境造成危害。礦山設計規劃時可在礦區地形坡度小的地段預設廢石堆場,在礦山開采時予以集中堆放。另外,建議將廢石作為道路、工程建筑等基礎設施的地基填方料綜合利用,在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粉塵:礦山采用露天開采,在鑿巖穿孔、爆破及運輸等過程中都會產生粉塵,因此對礦區及附近地區環境有一定影響。因此,礦山開采時應配備灑水車定時灑水等防塵措施。廢氣:礦山爆破時產生的廢氣主要有CO、NO等,這些廢氣因爆破面較高而迅速擴散。由于礦山開闊,爆破廢氣對礦山附近地區環境影響甚微。爆破震動:爆破產生的震動對礦區周圍一定范圍內會造成影響。因此,今后礦山開采時應采取限制用藥量等措施,以降低震動及飛石造成的危害。3、地形地貌景觀優化開采方案盡量避免或少破壞土地,合理堆放固體廢棄物,選用合適的綜合利用技術,加大綜合利用量,減少對地形地貌的破壞。對已出現的狀況,采取邊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樹種草等工程修復景觀。礦區為山坡露天礦,在區域地質上屬相對穩定地區;現狀條件下礦區地質環境良好;礦山開采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質30粉塵、廢氣及爆破震動等,對礦山及其附近的生態環境有一定影響。依據《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GB/T13908-2002)綜合判定,本礦區環境地質質量中等。四、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小結礦體均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之上,區內無地表水體,巖溶、節理裂隙發育,礦床屬以巖溶裂隙含水層充水為主的礦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故,依據《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GB/T13908-2002),本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本區地形地貌簡單,地層巖性簡單,巖石強度高,穩定性好。但構造發育,同時采坑部分地段邊坡過陡,且還有部分軟弱松散巖組分布在邊坡上,局部地段有發生礦山工程地質問題的風險。依據《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GB/T13908-2002),本礦區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程度為中等。礦區為山坡露天礦,在區域地質上屬相對穩定地區;現狀條件下礦區地質環境良好;礦山開采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質粉塵、廢氣及爆破震動等,對礦山及其附近的生態環境有一定影響。依據《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GB/T13908-2002)綜合判定,本礦區環境地質質量中等。綜上所述,依據GB/T13908—2002《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附錄B劃分,本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為以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問題為主的開采技術條件中等的復合問題的礦床(Ⅱ—4)。2.3.3設計利用礦產資源儲量2.3.3.1工業指標一、工業指標確定以委托人確定的工業指標參數(不高于《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硅質原料類》31DZ/T0207-2020中鐵合金用硅石的相關要求作為本區的工業指標,并進行礦體的圈定和資源量估算。具體如下:Al2O3≤1.00%CaO≤0.8%P2O5≤0.1%2、開采技術條件:可采厚度≥2m夾石剔除厚度:≥2m最低開采標高:+260m剝采比:≤1.5∶1(m3/m3)邊坡角:60°爆破安全距離:≥300m2.3.3.2資源儲量估算以實測的礦區1∶2000地形圖為基礎,對礦區進行地質修測,重新圈定礦體分布范圍,實地核實采空區分布范圍,并在礦區地形地質圖及資源量估算圖上進行標定,以此確定采空區、保有區的分布,最后統一采用水平投影地質塊段法估算各塊段資源量。具體估算公式如下:(1)礦石量估算公式式中∶Q—塊段礦石量(千噸)V—礦石體積(千立方米)d—礦石的平均體重(t/m3)(2)塊段體積估算公式32式中:V—塊段體積(千立方米)S—水平投影面積(m2)H—塊段垂直厚度(m)2、礦石體重根據測試結果,礦石體重多在2.63~2.65t/m3之間,礦石的平均體重為d=2.64t/m3,因本區礦體賦存層位相同,礦石類型和特征基本一致,因此本區礦石平均體重各礦體通用。3、資源量類型本次核實根據《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17766-2020)標準和《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硅質原料類》DZ/T0207-2020,確定的本礦床的資源量類型。根據《固體礦產資源量和儲量分類》GB/T17766-2020,結合實際工作程度,將本次估算的硅石礦劃分為“控制資源量”(KZ)和“推斷資源量”(TD)兩類。其中,有工程控制的塊段確定為“控制資源量”,控制塊段的外推部分確定為“推斷資源量”。2.3.3.3礦產資源儲量根據《核實報告》,擬變更礦區范圍內硅石礦控制資源量388千噸,推斷資源量374千噸;其中,累計已開采消耗控制資源量74千噸,消耗推斷資源量31千噸,保有控制資源量314千噸,保有推斷資源量343千噸。表2-5擬變更采礦權范圍內硅石礦資源量表礦區資源儲量范圍礦體資源儲量類型本次核實查明資源儲量(千噸)累計消耗保有高家畈擬占用ⅠKZ33574261TD250232ⅡKZ53053采礦權平面范圍內+451米標高以上TD0采2TD550原ⅡTD880合計KZ38874314TD37431343332.3.4對地質報告的評述本次地質核實工作,主要收集了礦區以往地質工作成果資料,大致查明了礦區地層層序、構造、賦礦層位、巖石組合等地質概況;大致查明了礦體形態、產狀、規模及總體分布特征;大致查明了礦石類型、礦石質量及其分布特征;合理準確地估算了礦區范圍內+260m標高以上硅石礦石資源量;采用水平投影地質塊段法估算儲量方法恰當,估算參數的確定及資源儲量類型劃分合理,估算結果正確。對礦床開采技術條件進行了大致了解;對礦區進行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大致查明了礦區內的含水層、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巖體結構面及軟弱夾層特征;大致查明了地質環境情況;并對礦床開采技術條件進行了分析評價,為今后礦山的開發提供了參考依據。核實工作所估算資源儲量數據可作為礦山建設、管理的依據。34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3.1礦產品需求現狀與預測3.1.1礦產品需求分析業上硅石可作為玻璃原料和耐火材料。硅石還常用于冶煉硅鐵、石產量約500萬噸,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近年來對作為玻璃、冶3.1.2礦產品價格分析),353.2主要建設方案的確定3.2.1開采方案3.2.1.1礦床開采方式礦體(Ⅰ、Ⅱ)。礦體出露于地表,并位于最低侵蝕基準面之上,沿走向和3.2.1.2露天開采境界的確定36②臺階坡面角及最終邊坡角:根據《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GB根據《普查報告》,本礦區礦體為半堅硬-堅硬巖組,表面覆蓋風化層較薄,礦體與圍巖穩定性較好。按照以上原則并結合礦床條件,確定露天采場設計臺階坡面角取65°,③開采標高:根據礦體賦存狀態,礦體埋藏標高為+④最小工作線長度。依照穿孔、爆破和采裝作業互不干擾的原設計選用鏟裝設備為小松PC300-7型挖掘機、25噸自卸式礦用汽車,最小底盤寬度為37主要利用礦石物理特性,可信度較高,因而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可信度系數取1.0。本次《核實報告》資源類型劃分依據《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17766),擬設采礦權范圍內設計利用資源儲量=314+3.2.1.4建設規模和產品方案擬設采礦權為內保有的資源儲量屬小型規模,其礦山服務年限宜在10年以內。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鄂政發〔2015〕53地質儲量與礦山服務年限相匹配的原則,礦山服務年限宜在5-10年之間,礦山可采儲38礦山實際服務年限應以國土資源部門核發的采礦許可證內核準的生產規模進行計機破碎,振動篩分形成不同規格的硅石礦成品,因此該礦產3.2.1.5開拓運輸方案本礦開拓工程坑線布置形式為直進-回返式聯合方式,出入溝與開段溝縱向布置,393.2.2廠址方案3.2.2.1廠址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礦區供電線路可從谷城縣茨河鎮變電站架入10千伏高壓電源至本礦區變配電房,3.2.2.2廠址選擇的原則根據谷城縣高家畈礦區硅石礦10萬噸/年的開采規模,以及露天開采、公路開拓-礦山企業應嚴格按照《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國土資規〔2017〕4403.2.2.3廠址方案的確定礦體東側,面積為6373m2;工業場地內設有破碎站、堆礦場地、變配電房、維修間、),圖作為生產用水,主要用于鑿巖、灑水、除塵。在礦區水塘取水口處安裝一臺不設炸藥庫。在礦區工業場地靠公路邊設置3.2.3.1地下水控制礦床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礦區內礦層及圍巖均屬裂隙含水巖組,富水性弱~最低點為北部大扒溝海拔180m(最低侵蝕基準面),相對高差320m,礦體賦存標高區內山頂呈渾圓狀,溝谷開闊,溝谷多呈“41境界周邊地形,為山坡露天開采,礦坑內涌水可受山洪影響不大,為滿足自然排水要求,采場底部向外應保持不小于3.2.3.3地面防排水(1)回填治理遺留采場周圍應修筑可靠的截42案;b、疏浚排土場內外截洪溝;詳細檢查排洪系統的安全情況;c、備足抗洪搶險所需物資,落實應急救援措施;d、及時了解和掌握汛期水情和氣象預報情況,確保排土場3.3.1首采區及初始開段溝位置3.3.2采區劃分及開采順序43上遵循自上而下開采,由由東北向西南推進,最終I采區最終底盤標高為+260m水平,3.3.3開采工藝及開采方法礦山采用露天開采方式,公路開拓方式,采用自上而下分臺礦山各臺階開采前,先將表面的覆蓋層和風化層次從上至下穿孔作業采用開山牌KQG100潛孔鉆機(配干式除塵器)。炮孔為下向傾斜式布44(2)穿爆參數參考周邊礦山以往開采技術參數及國家關于硅石礦山相應的技術參數,并根據經驗公式計算得到爆破參數列于下表:表3-2爆破參數表序號名稱單位數值1臺階高度m2臺階坡面角°703孔徑mm4孔深m5超深m6底盤抵抗線m4.57孔距m4.08排距m3.09堵塞長度m4.5單位炸藥消耗量Kg/m30.4每孔裝藥量kg57.6裝藥長度m9.5每米鉆孔裝藥量Kg/m每米鉆孔爆破量m3/m(3)爆破器材炸藥:巖石膨化炸藥或乳化炸藥(水孔)。起爆器材:導爆管雷管。起爆源:專用起爆器。(4)裝藥、堵塞、起爆礦山生產規模為10萬噸/年,考慮采用人工裝藥。炮孔裝藥后進行堵塞,堵塞料采用黃泥和穿孔作業留下的巖粉,保征堵塞長度和堵塞質量。開采過程中采用非電導爆管微差爆破,炮孔中裝2個導爆管雷管(孔底及孔中間部位各一個各炮孔引出的塑料導爆管在地面進行網路連接(根據爆區大小確定網路連接方式),用非電雷管引爆導爆管。采用中深孔爆破時,安全距離一般為反坡200m、順坡為300m。本礦山設計采用12m臺階中深孔爆破。爆破前應在警戒線上插旗、鳴哨、示警,做好防范措施,確保行人及工作人員的安全。45需要說明的是,本方案中的爆破參數均為參照類似礦山所取的經驗數據,今后礦山企業在爆破作業前應聘請具有相應資質的爆破設計單位進行專項設計,對單次爆破炮孔個數、單次爆破裝藥總量以及爆破安全距離、爆破沖擊波安全距離進行計算,并經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合格后方可開展爆破作業。3.3.3.4采剝工作進度計劃確定基建剝離量基本原則是:I號礦體+356m基建期主要在礦區東部最高處進行剝離、采準作業,I號礦體+356m水平以上為削頂工程,基建完成形成+474m首采平臺。3.3.4采、裝、運設備選型本項目為露天開采礦山,設計年生產規模為10萬噸(約3.79萬m3),年工作天數250天,一般作業,每班工作8小時,剝采比1.34:1,則年采剝總量約為8.87),EQ\*jc3\*hps24\o\al(\s\up12(A),根)N——所需鉆機臺數(臺);););46本礦山臺階高度12m,擬采用平裝車,直進溝。鏟裝設備選用小松PC300-7型反鏟液壓挖掘機,斗容1.5m3,該機最大挖掘高度為10.2m。挖掘機臺班生產能力計算:2臺PC300-7形挖掘機,可滿足生產能力的需要。型輪式裝載機(斗容3.0m3)輔助進行鏟裝、排土等作業。47汽車載重25噸,裝滿系數0.9,汽車一次運輸量為22.5t;一臺汽車每班運礦量為為礦巖運輸主干運輸道路,通過聯絡道至各個臺表3-3主要設備特征表序號設備名稱單位數量用途備注1潛孔鉆機KQG-100臺22東風玉柴25T輛4運輸3挖掘機小松PC300-7型臺2鏟裝4裝載機ZL-50臺1鏟裝購買5空壓機LGCY-15/13型臺2供風6推土機PD320Y-1臺1排土購買7液壓碎石錘GT60臺1二次破碎8潛水泵QY10-80/4-11臺1供水購買9灑水車輛2購買3.4選礦及尾礦設施3.4.1選礦(加工)方案48為了減少采場礦石運輸距離,降低采礦作業成本,破碎站及礦石堆場布置在爆破2)破碎設備的電機及其它易損部件應采用移動式防護罩,停3.4.2尾礦設施3.4.3排土作業①排土場應靠近采場,盡可能利用荒山、溝谷及貧瘠荒地⑥排土場的選擇應考慮排棄物料的綜合利用⑦排土場的建設和排土場的規劃應結合排土場結束或排土期間的復墾計劃統一安),49耗廢石量15萬m3,II號礦體開采結束底部平臺堆置高度12米,消耗礦山回填遺留采坑治理區應按照《金屬非金屬礦山排土場安全生產規則》AQ2005-2005組織施工,堆積角應控制在30~40°之間,并修筑擋墻,在四周修建排水排土場的豎向規劃和堆置型式采用平緩坡運①排土時要分層壓實,并形成2~5°反坡。排土作業時最大堆置高②為防止廢石場在雨季被雨水沖刷流失,須沿排土場3.5總圖運輸及公用輔助設施總平面布置原則如下1)工業場地布置應盡量緊湊,盡量縮短物流距離,少占50農田和土地。工業場地應盡量平整,并有排水措施2)工業場地布置應盡量避開采場爆破拋擲方向3)對外交通暢通,有環形車道或寬松的調車場地,如需夜間作業需有足夠的照明,道路交叉口有明顯的警告標志、信號4)場地內和重要建筑物內有必要的消防設施5)礦山內電氣設備可能被人觸及的裸露部分,必須設置保護罩或遮攔及警示標志6)易爆物品臨時貯存庫與工業場地的安全距離應符合安全規程規定7)各種設備的傳動部分及裸露的轉動部分應有防護罩或防護欄桿8)超過3.5.1.2工業場地總平面布置路采用三級露天礦山道路,單車道,每隔200m設置錯車道。513.5.1.6機修、汽修設施3.5.2供電、通信的10kV供電線路。礦區已設有一座變電所,配備有1臺500KVA變壓器,型號為52表3-4礦山用電負荷計算表序號負荷名稱設備數量容量Pe全部工作全部工作1潛孔鉆機2152空壓機2190453潛水泵11554振動給料機11335顎式破碎機226圓振動篩2244447皮帶機2260608修理間1130309照明3030其它3030小計414362礦區用水主要包括生活用水、降塵用水和車輛用水。根據《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等標準,用水量應能滿53礦山為露天開采,工業與生活用水量有限。在礦區I、II采場外高點分別建造一座生活用水取自當地自來水管網,水質標準要符合國家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境界周邊地形,為山坡露天開采,礦坑內涌水可3.5.4通風、除塵543.6職業衛生與安全3.6.1采場及排土場邊坡穩定3.6.1.1地質條件分析礦區工程地質條件中等,邊坡巖體主要為硬質巖類-堅硬巖類,其穩定性較好,但未來露天開采邊坡局部可能失穩,局部地段3.6.1.2采場邊坡穩定以較堅硬-堅硬類巖石為主,巖層傾向與坡面傾向多為順向坡,且邊坡普遍較高,可能清掃平臺寬度8m,確保邊坡的穩定性。對開采過程中的臨時邊坡,應注意加強管理,553.6.1.3排土場邊坡穩定礦山廢石堆場(排土場)應選擇有利地勢堆放,并修筑擋墻礦山排水通道應盡可能地避開料場和廢石堆,以防止在大2.委托地質測量部門負責對采坑可能發生的形變進行定期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3.6.2安全衛生與消防3.6.2.1影響礦山安全的主要因素2)生產過程危害因素主要有坍塌、滑坡、機械傷害、車輛傷害、物體打擊、高處56坍塌:嚴格按開采設計要求從上而下臺階開采,在生產過程中經常檢查臺階(邊坡)水,使粉塵濃度接近或達到國家標準;為工人發觸電傷害:1)礦山應加強電氣安全的組織管理工作,搞好電氣作業人員的安全技四周應有圍墻或柵欄;3)電氣設備可能被人觸及的裸露帶電部分,應設置保護罩或遮在電源線路上斷電作業時,該線路的電源開關把手,應加鎖或設專人看護,并懸掛“有人作業,不準送電”的警示牌;6)礦山電氣設備、線路均防潮及防止小動物竄入帶電部位的措施;7)在所有用電設備上,裝有接地保護;同時還必須裝有漏電保護裝置;8)在帶電的導線、設備、變壓器、油開關附近,不應有任何易燃易爆物品;9)搞好設備和線路的檢3.6.2.3消防安全措施57等級要求,采用磚混結構以利防火。礦山公路能直3.6.2.4勞動保護、職業安全衛生的防護措施3.6.3安全機構設置與安全教育管理全生產工作經驗、從事礦山專業工作五年以上并能適應現58工程驗收;制定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培訓計劃3.6.3.2工業衛生、救護組織及人員配備演練,并對職工進行自救、互救訓練,不斷修3.6.3.3安全教育、培訓機構及人員配備2)新進礦山的作業人員,應接受不少于40h的安全教育,經考試合格,方可上崗5)凡已取得主要負責人或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資格的人員,若繼續從事原崗位3.6.3.4加強企業管理、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1)礦山應建立健全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制、職能機構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崗位人592)礦長應具備安全專業知識,具有領導安全生產和處理礦山事故的能力,并經依3)特種作業人員(如爆破工、鑿巖工、車輛司機、電工等)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4)為作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要求的勞動防護用品。進入礦山作業5)在要害崗位、重要設備和設施及危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